物理中考专题复习之机械运动_第1页
物理中考专题复习之机械运动_第2页
物理中考专题复习之机械运动_第3页
物理中考专题复习之机械运动_第4页
物理中考专题复习之机械运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维导图构建】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主干必备】【识·图形】1.长度的测量:(1)基本单位:m(米)。(2)其他单位及换算。(3)测量工具——刻度尺。①使用前“三看”:零刻度线位置、量程、分度值。如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最左端,量程是_______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用时“五会”:A.“会选”:先估测物体长度,根据要求的精确度,选择合适量程和___________的刻度尺。

0~20.00cm

0.1cm(或1mm)

分度值B.“会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_________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_________,不能歪斜。

C.“会看”: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_刻度线,如图读数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或“B”)

紧靠平行正对

B

D.“会读”:测量值必须估读到___________的下一位。

E.“会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_________组成,包括精确值和_________值。

如图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_cm。

分度值单位估计

2.时间的测量:(1)基本单位:s(秒)。(2)其他单位及换算。1h=_______min=__________s

60

3600

(3)测量工具——停表。①刻度:小盘的单位是________,一圈是15min,分度值是0.5min;大盘的单位是______,一圈是______s,分度值是0.1s。

min

s

30

②读数:大盘指针数+小盘指针数。若小盘的非整分钟数小于0.5min,则大盘读数在____________,若小盘的非整分钟数大于0.5min,则大盘读数在______________。

图中表盘的读数为_________________。

0~30s

30~60s

9min25.7s

【比·概念】误差与错误概念区别误差错误定义测量值与________之间的差异

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而导致测量结果不正确可否避免_________

_______

真实值不可可概念区别误差错误减小或消除的方法减小的方法:(1)多次测量______________(2)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消除的方法:(1)正确使用测量工具(2)正确读数和记录求平均值

【辨·正误】(1)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使用。 ()(2)选择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 ()(3)记录的数值可以没有单位。 ()(4)误差和错误都可以避免。 ()(5)误差不是错误。 ()××××√【核心突破】考向1刻度尺的读数与使用【原型题】(2019·苏州中考)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m。

~均可)

【讲·悟】(1)析图形:观察木块起始端和末端对应的刻度。(2)读长度:木块长度=末端对应刻度值-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延伸题】(1)如图是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示意图,指出图中有哪些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已知物体的长度是3.20cm,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

零刻度线没有对准被测物体一端刻度尺没有与被测边平行,放斜了读数时,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

1mm

【明·技法】刻度尺的读数(1)若物体起始端对应的刻度为“0”,则可直接读出结果。(2)若物体起始端对应的刻度不为“0”,则物体长度=末端对应刻度值-起始端对应刻度值。(3)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若物体的末端对应整刻度线时,估读数“0”不能省略。(4)根据测量结果判定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先判断测量结果的准确值,准确值的最后一位数字对应的单位,即为刻度尺最小刻度对应的单位。如测量结果为0.125m,准确值是0.12m,准确值的最后一位数字“2”对应的单位为“cm”,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01m,即1cm。【失分警示】(1)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的任一个“0”都不能省略。(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需去掉错误结果,且所求平均值保留的有效数字与测量值相同。考向2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原型题】(2019·湘潭中考)图中纽扣的直径是_________cm。机械运动

【讲·悟】(1)析图形:观察物体起始端和末端对应刻度。(2)究方法:平移法:即纽扣的直径平移到刻度尺上。【变式题】某同学用如图所示方法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在铅笔上紧密排绕20匝金属丝,此时线圈的长度为_________cm,则金属丝直径约________mm。

考向3停表的读数【原型题】(2018·广东中考)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________s。 机械运动

140

【讲·悟】(1)析图形:观察大小表盘指针的位置。(2)读时间:大小表盘的示数之和。考点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主干必备】1.机械运动:物体_________的变化。

位置2.参照物:(1)定义:研究物体运动和静止时,作为_________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___。即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_________。

标准参照物不同(3)运动和静止的判断: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变化,发生了变化,物体就是_________的;没有变化,就是_________的。

3.相对静止:如果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以其中任何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都是_______的,即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两个物体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大小都_________。

运动静止静止相同【辨·正误】(1)绿色植物的生长属于机械运动。 ()(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也可选择本身。 ()(3)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4)研究物体的运动,有时可以不选择参照物。()××××(5)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结论一定不同。 ()×【核心突破】考向1参照物的判断【原型题】(2019·自贡中考)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河岸B.山C.船D.岸边树木C【讲·悟】(1)明对象:研究对象是“山”。(2)明状态:明确“山”是运动的。(3)判参照物:相对于哪个物体是运动的。【延伸题】上题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山是静止的;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

河岸或岸边树木河岸(岸边树木或山)

【明·技法】参照物判断【失分警示】(1)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2)所选择的参照物必须符合题中范围。考向2运动和静止的判断【原型题】(2019·贵港中考)为庆祝中国海军建军70周年,我国举行了大型的海上阅兵活动。某潜水艇在水面上航行时,相对于岸上观礼的人群是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机械运动

运动【讲·悟】(1)明对象:研究对象是潜水艇。(2)定参照物:参照物是岸上观礼的人群。(3)判状态:判断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延伸题】上题中,以潜水艇为参照物,岸上的人是_________的;以潜水艇中的某一物体为参照物,潜水艇是_________的。

运动静止【失分警示】在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时,必须指明参照物。考点三速度及相关计算【主干必备】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相同时间,比较经过的路程,路程_______的运动得快。

(2)相同路程,比较所用时间,时间_______的运动得快。

长短2.速度:(1)意义:描述物体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2)定义:_______________之比。

(3)公式:①计算速度:v=。②计算路程:s=vt。③计算时间:t=。运动快慢路程与时间(6)类型。①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_________的运动。在任意时间段,物体运动的速度_________。

②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速度_________的运动。在某相等的时间段,物体通过的路程___________。

不变相等变化不相等3.平均速度:(1)意义:粗略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中的运动快慢。(2)计算公式:___________。s:总路程,t:总时间。

【辨·正误】(1)速度的单位km/h比m/s大。 ()(2)速度大,通过的路程一定大。 ()(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与通过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无关。 ()××√(4)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可能在某段时间内是不变的。 ()(5)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核心突破】考向1速度的计算【原型题】(2018·德阳中考改编)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 机械运动求:(1)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多少米?(2)汽车运动的速度是多少?(超声波速度是340m/s)【讲·悟】(1)求速度:必须知道行驶的距离和相应的时间。(2)明距离: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3)套公式:v=,注意路程和时间的一一对应。【解析】(1)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t1=0.25s,由v=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1=v声t1=340m/s×0.25s=85m;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t2=0.15s,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2=v声t2=340m/s×0.15s=51m;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s′=s1-s2=85m-51m=34m;(2)这34m共用了:t′=Δt-t1+t2=0.9s-0.25s+0.15s=0.8s,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42.5m/s。答案:(1)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34m

(2)汽车运动的速度是42.5m/s

【失分警示】解答问题的注意事项:①对应性:路程、时间、速度必须针对同一物体在同一段路程或时间内的运动。②统一性:三个物理量的单位必须对应统一。如表:物理量单位路程时间速度国际单位msm/s常用单位kmhkm/h考向2物体运动图象的解读【原型题】(2019·乐山中考)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体 ()机械运动CA.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大B.在整个40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整个4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m/sD.在20~30s内物体的速度为40m/s【讲·悟】(1)析图象: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有2个拐点:(20,40)和(30,40)。(2)套概念:根据物体速度是否变化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3)套公式:v=,路程和时间要一一对应。【延伸题】上题中,物体在0~20s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m,做_____________运动;物体在30~40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是______m/s;物体在0~40s内做_____________运动。

40

匀速直线

4

变速直线

【明·技法】解读s-t图象和v-t图象s-t图象v-t图象匀速直线运动图象

大小选取任意段对应通过的路程及对应的时间用v0=计算。斜率越大,速度越大射线对应纵坐标值是物体运动的速度s-t图象v-t图象变速直线运动图象

大小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失分警示】(1)物体的运动图象,绝不是实际物体运动的轨迹。(2)在求解过程中,速度、路程和时间必须对应图象中的同一段上的物理量。实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实验解读】1.器材放置:(1)斜面坡度不宜过大:不让小车下滑过快,便于测量时间。(2)斜面底端放金属片:①便于确定终点在同一位置;②便于测量时间。2.测量物理量:(1)测路程:用刻度尺测出斜面的起点到终点的距离s1,并标出起点、中点和终点。(2)测时间:用停表测时间,且实验前进行多次“试测量”,减小时间的测量误差。3.数据处理:计算速度:(1)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v1=。(2)前半段的平均速度v2=。(3)后半段的平均速度v3=。4.实验结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越来越大,且v3>v1>v2。5.实验拓展:(1)增大小车平均速度的方法:增大斜面的长度或增大斜面的坡度。(2)小车在斜面上下滑时的运动形式:变速直线运动或加速直线运动。【失分警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