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Ⅱ第十单元单元综合提升_第1页
历史Ⅱ第十单元单元综合提升_第2页
历史Ⅱ第十单元单元综合提升_第3页
历史Ⅱ第十单元单元综合提升_第4页
历史Ⅱ第十单元单元综合提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十单元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综合提升第十单元01单元网络构建02知识线索归纳内容索引03主观大题导练第一部分单元网络构建主干架构第二部分知识线索归纳纵跨横联一、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体制的发展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体制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1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为主体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生产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公司制、股份制转变,激烈的竞争,促使了企业的兼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而且私人垄断组织开始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干预国家政治生活。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1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这是资本主义运行体制面对经济危机进行自我调整的一个成功案例。2二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发展。国营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等使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体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深化理解】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五种主要经济思想和模式1重商主义是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思想,核心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2自由主义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思想,核心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3凯恩斯主义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核心是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方面干预经济。4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政策:主要实行货币主义和供给主义,国家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5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政策:美国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既不完全自由放任,也不过度干预经济,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与实践自社会主义运动诞生以来,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1马克思的设想: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按需分配的社会主义。这种理想化的主张并没有真正实践和实现过。2列宁的主张:俄国十月革命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理论和实践;十月革命后,列宁在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设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结果是不成功的;1921年,列宁又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3斯大林的主张:斯大林时期主张利用行政手段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通过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193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形成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对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产生重要的影响。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在保持斯大林体制的基础上,给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利,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这种做法实际上只是对斯大林经济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弊端,注定难逃改革失败的命运。5戈尔巴乔夫对社会主义的新看法:彻底放弃斯大林模式,急于求成的激进改革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新思维”,指导思想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但是缺乏坚强的领导和配套措施,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6毛泽东的主张:新中国成立后,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渐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1958年后过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7邓小平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改革开放,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出改革和革命的本质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就非凡。三、三大经济运行模式比较模式内容西方模式(英国)斯大林模式中国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工业化道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大农场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三部分主观大题导练内化升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2008年我国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现代以来中美苏经济建设方面内容的目录摘编。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二、探索与失误三、国民经济的劫难系列十——修改建议类开放型试题解题技巧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二、经济体制改革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18课罗斯福新政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21课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目录主题内容,以时序为基本标准修改并说明理由。要求: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须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指导语

①本题要求概括主题,并以时序为基本标准进行修改。②首先,根据题目要求概括目录主题。材料论述了“现代以来中美苏经济建设方面内容”,可概括为:现代以来中美苏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其次,根据题目要求,以时间为序,对目录加以修改。如以“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30年代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苏联的经济改革—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为顺序进行整编。第三,根据题目要求说明理由。主要以发生时间进行,结合所学进行简要阐述。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题:苏美中三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修改:第1课十月革命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第2课30年代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第3课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第4课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5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成就第6课经济体制改革第7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第8课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与生活巨变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以时序为基本标准,十月革命以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内容在前,其次为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延续发展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此同时20世纪50年代苏联进行经济改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于二战后的1949年,而且社会主义建设深受苏联的影响,故排在最后。【规律总结】修改建议类开放型试题解题注意事项1史学研究修改建议类开放性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解答第一步需要运用正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