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人应如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_第1页
国土人应如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_第2页
国土人应如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土人应如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淮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焦虑、洛阳、济源市交界处,总面积73平方公里。它管理着44个行政村、68个自然村、43万亩土地和23000万人口。就在这岭区的180多条沟沟坎坎之间,活跃着一支由三个人组成的国土资源管理队伍,他们凭着对国土事业的满腔热情,硬是在这片偏僻的岭区,趟出了一条亲民爱民之路,在群众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他们先后被授予河南省先进国土资源所、焦作市标准化国土资源所、焦作市宣传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孟州市先进国土资源所、孟州市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孟州市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群众幸福中争取支持“以前,俺村是这个沟里住两户,那个岭头住三家,平时想找个人唠个嗑都得翻沟越岭。现在可好了,一拉溜挨着三条街,大家都住一疙瘩,想去谁家去谁家。”一提起旧村整治,芹菜沟张大娘满脸的皱纹里都淌着兴奋。芹菜沟村全村62户、243口人,被三条沟分割成四个自然村,仅村庄占地面积就多达220亩,大部分院落建设在沟边、沟底的老窑上,居住的分散不仅导致土地浪费严重,而且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不便。该村90%以上的农户从事养殖业,村内人畜混杂,污水横流,地下水污染,空气质量差,村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看看人家外村,街是街路是路的,再看看咱村,街道像个‘八卦阵’,臭味多远都熏人”,“居住太分散,管理起来太费劲,平常的一件小事岭上沟下都要跑好几里路”。槐树所的国土员进村巡查时,每每听到村民的这些抱怨和牢骚,都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心里不是个滋味。“换个角度来讲,抱怨和牢骚反映出了群众的呼声,也反映出了群众对我们国土所的意见。这也是我们开展工作最坚实的基础。无论从节约集约用地的角度,还是从服务群众搞好新农村建设、改善群众居住环境为出发点考虑,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尽快帮助群众改变这种状况。”槐树所所长赵国政在深入思考后如是说。于是,槐树所一方面与积极向孟州市局和槐树镇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支持;一方面,及时与群众沟通,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主动与城建部门协调,聘请新农村规划专家实地考察、科学论证,为村庄搬迁做好前期规划。从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历经三年的艰苦努力,芹菜沟村完成了整体搬迁,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分散杂乱的居住点变成了集中居住的村落;蚯蚓一样曲折的街道,变成了宽敞笔直的大街;沟底岭头散居的窑洞被依岭而建的三排气派的洋楼所替代;与此同时,村庄占地面积由原来的220亩变为现在的30亩,人均耕地由原来的1.8亩增加到2.1亩。利用老村70亩土地建起了高标准养殖小区,人均年收入由1170元增长到2100元,实现了人畜分离,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民收入,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芹菜沟整体搬迁的示范效应,引得邻村上汤沟、汤庙、沟北头、后尖庄等散居村庄纷纷效仿。据了解,近年来,经过整治和搬迁,这些村共节约土地300余亩。市场主导,坚持把“荒沟”作为“土地开发”的龙头“我们乡在孟州市西部的岭区,辖44个行政村、68个自然村,没有任何矿产资源。在用地形势日益紧张的今天,全乡180多条荒沟就是很大的一笔财富。”槐树乡乡长卫国宾说:“去年,对杨洼村荒沟整治的尝试取得成功,为下一步大面积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国土所立下了汗马功劳,乡党委政府对他们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提起岭区,往往给人以贫穷落后、交通闭塞的印象。然而,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岭区就像一块未曾雕琢的璞玉、一座未经发现的宝藏,其自身独特的地域条件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一经开发,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杨洼村是典型的岭区小村,人多地少,全村耕地面积800余亩,而沟地面积就高达370亩之多。2008年,在广东深圳等地打工的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还乡。一次,在巡查过程中,国土所人员听到群众叹息:“唉,现在经济形势不好,出去找不到工作,回来种地吧,到处都是荒沟,想承包几亩地种都困难。”听了群众的话,面对杂草丛生的荒沟,国土所的工作人员也打心眼里着急。杨洼村年过花甲的杨大爷说:“俺村的这些野沟荒岭,打我记事起就很少有人进去过。”槐树所在调查研究、实地勘察、聘请专家论证和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将杨洼村确立为荒沟开发整理示范点。槐树所让荒沟变“宝地”、帮助农民致富的想法和做法,得到了孟州市国土资源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将此项工作与其他工作同研究、同安排、同部署,在人才、物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要求槐树所设立临时办公室现场指导,员工们吃住在工地,全力以赴帮助村委制订招标方案,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难题。在槐树所的大力协助下,杨洼村开发整治荒沟野岭280多亩,建成了5座长240米、宽30米的无公害蔬菜大棚,主要种植反季节蔬菜,年产值达50万元,被群众称之为“中原第一棚”。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建造了长20米、宽4米、储存量达50吨的“土窑冷藏保鲜洞”8座,实现旺季销售、淡季储藏,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利用充足的沟下水资源建成了水面面积40亩、蓄水量达15万立方米的小库坊1座,形成了养(鱼)、灌(提灌)一体的生产模式。在种、养结合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果业,利用沟坡地60多亩栽植了苹果、桃、杏和冬枣等,形成了林果一体的经营模式。据初步统计,杨洼村荒沟综合开发年产值可达120万元、直接经济收入达73万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内在的价值苹果、红薯在窑洞中存储,鸡在窑洞中鸣叫,白灵蘑等食用菌在窑洞中生长……。这是槐树国土所催生岭区的“窑洞经济”。槐树乡岭区的县乡公路沿途两旁一排排闲置的窑洞再利用,孕育了“蘑菇之乡”,富了菇农。槐树所所长赵国政介绍说:“在我们槐树、赵和、西虢等乡镇,闲置的窑洞有1.7万孔,对撂荒闲置土地的再利用,相当于在地下再造了一个近4600亩的良田,或者说等于修建了一座面积为300多万平方米的恒温库。早在十几年前,槐树乡就是远近闻名的“苹果之乡”。为了解决苹果储藏问题,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果农就陆续在岭区建造了土窑洞1.7万孔。近年来,因苹果销路不畅价格大跌,多数农民已改种其他经济作物,这些土窑洞因派不上用场而被闲置。惜地如金的槐树人,因如此之多的窑洞被闲置而痛心。槐树乡刘庄村的“蘑菇大王”刘学朝利用窑洞冬暖夏凉的特点,开始进行珍稀菌种反季节栽培的研究和试验,终于打破了一年有八个月不能种植白灵菇的一般规律。刘学朝说:“在白灵菇20多天的生长期里,无须浇水、施肥,需要做的只是割袋。至于光照,六盏节能灯就够用了。像这个面积180平方米的窑洞,一年种上五六茬,最少也赚1万多元。”据介绍,现在,槐树乡已有300孔闲置的窑洞种上了反季节白灵菇、杏鲍菇。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