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陶瓷工艺釉_第1页
中国古陶瓷工艺釉_第2页
中国古陶瓷工艺釉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陶瓷工艺】一一瓷土瓷土是制作瓷器的原料。由高岭土、长石、石英等组成,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并含有少量的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和氧化钠等。它的可塑性能和结合性能均较高,耐火度高,是普遍使用的制瓷原料。【中国古陶瓷工艺】一一母子土陶瓷原料,是粘土的一种,产于北方地区。它的矿物组成以高岭土为主,其次还有石英等,是北方常用的制瓷原料。【中国古陶瓷工艺】一一高岭土陶瓷原料,是一种主要由高岭石组成的粘土。因首先发现于江西景德镇东北的高岭村而得名。它的化学实验式为:AI2O3-2SiO2-2H2O,重量的百分比依次为:39.50%、46.54%、13.96%,纯净高岭土为致密或松疏的块状,外观呈白色、浅灰色,被其他杂质污染时,可显黑、褐、粉红、米黄色等,具有滑腻感,易用手捏成粉末。煨烧后颜色洁白,耐火度高,是一种优良的制瓷原料。【中国古陶瓷工艺】一一瓷石制作瓷器的原料,是一种由石英、绢云母组成,并有若干长石、高岭土等的岩石状矿物。呈致密块状,外观为白色、灰白色、黄白色和灰绿色。有的呈玻璃光泽,有的呈土状光泽。断面常呈贝壳状、无明显解理。瓷石本身含有构成瓷的各种成分,并具有制瓷工艺与烧成所需要的性能,很早就用来制作瓷器、尤其是江西、湖南、福建等他的传统细瓷生产中、均以瓷石作为主要原料【中国古陶瓷工艺】一一长石长石是一种陶瓷原料•,属不含水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铝硅酸盐,是陶瓷生产中主要的熔剂原料。长石是一族矿物的总称,呈架状硅酸盐结构、化学成分主要是钾、钠、钙和少量钢的铝硅酸盐。在成瓷过程中,长石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逐渐熔融,变成乳白色的粘稠玻璃体。这种玻璃体可以促进成在反应的进行,降低烧成温度,减少燃料消耗,起到助熔作用。此外,由于长石熔体在高温下具有较大的粘度,还可以起到高温垫塑作用与高温胶结作用,防止高温变形。冷却后的长石熔体以透明玻璃体状态存在于瓷体中,构成瓷的玻璃态基质,增加透明度,提高光泽与透光度,改善瓷的外观质量与使用效能。长石在陶瓷生产中用作坯料、釉料、色料熔剂等,用处大,作用重要。【中国古陶瓷工艺】一一石英陶瓷原料。石英是自然界中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其化学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另含有少量杂质,如三氧化二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钛等。它一部分以硅酸盐化合物状态存在,构成各种矿物岩石:另一部分则以独立状态存在,成为单独的矿物实体。石英的外观视其种类不同而异,常用作陶瓷原料的脉石英和石英岩二氧化硅的含量分别在99%、97%以上。脉石英作致密块状结晶态或凝固为玻璃态,并呈矿脉状产出,多呈白色、乳白色或灰色、不透明或半透明、质地坚硬、断面有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表面常被染以深浅不一的铁锈。石英岩作致密坚固的块体、杂质含量比脉石略多。石英是硅酸盐工业的基本原料,也是陶瓷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原料。【中国古陶瓷工艺】一一滑石陶瓷原料,是一种含水的镁硅酸盐,化学实验式为3MgO-4SiO2・2H2O、理论组成为MgO31.82%、SiO263.44%、H2O4.74%。一般成粗鳞片状和细鳞片状致密集合体,作块状。纯净的滑石外观呈白色,含杂质者一般为淡绿、浅黄、浅灰或浅褐等色,具有油脂光泽。富有滑腻感,薄片呈半透明或透明状。滑石主要用于制造各种滑石质工业瓷和釉。在宽中加入少量的滑石(1~2%),可以提高透明度、白度和致密度,扩大烧结范围。坯体中如同时含有滑石和长石,则增强机械强度与耐磨性。在釉中滑石作助熔剂,能降低釉料的熔融温度和膨胀系数,提高釉的弹性,促使坯釉中间层的生成、还可以增强釉料的乳浊性。【中国古陶瓷工艺】一一白垩陶瓷原料,属于钙质类原料,主要成分为氧化钙,理论组成为氧化钙56%、二氧化碳44%。晶体呈菱面体,有时呈粒状或板状。颜色为白色或乳白色,杂质污染时可呈暗灰、黄、红、褐色。有玻璃光泽,质脆。在陶瓷生产中广泛用于配制釉料,主要起肋熔作用,能降低釉的熔融温度,促使釉层玻化,提高釉的光泽度和透明度。【中国古陶瓷工艺】一一釉石制备釉料的一种物质,俗称''釉果〃。主要由石英、绢云母组成,常含有少量长石、方解石、高岭石和黄铁矿物等杂质。为致密块状,外观多呈青绿、浅绿、微黄、浅黄色,断口呈贝壳状。釉石和少量石灰质原料配合,可制成釉料、常作青釉或纹片釉的配料。【中国古陶瓷工艺】一一釉灰用来制备釉料,起助熔作用的物质。由石灰石和凤尾草(狼鸡草)炼制。经陈腐、淘洗而成。化学成分主要是氧化钙,制备方法很简单,即把石灰石和凤尾草相间层层堆放起来,经850℃〜1100℃燃烧,停火冷却后置窑中湿式陈腐3个月,然后置于地面自然干燥、再研磨、淘洗成釉灰、称为头灰。其残渣经过一段时间陈腐,再进行粉碎和精细淘洗,所得釉灰称为二灰。二灰与头灰相比,氧化钙含量略有降低。【中国古陶瓷工艺】一一不子制瓷原料的专用名词。瓷土由产地采掘后,加以粉碎淘洗,制成砖形小块、俗名''不子"。【中国古陶瓷工艺】一一助熔剂制作陶瓷时、为了促进胎、釉原料的熔化而加进的助熔物质。助熔剂主要有氧化钙、氧化钠、氧化铅等。它在烧成过程中,可加速低温易熔物的形成,并降低制品的烧成温度。【中国古陶瓷工艺】一一着色剂在陶瓷器的胎、釉中起呈色作用的物质。陶瓷中常见的着色剂有三氧化二铁、氧化铜、氧化钻、氧比钵、二氧化钛等,分别呈现红、绿、篮、紫、黄等色。【中国古陶瓷工艺】一一青花料绘制青花瓷纹饰的原料,即钻土矿物。中国青花料蕴藏较为丰富,江西的乐平、上高、上饶、丰城、赣州。浙江的江山。云南的宜良、会泽、榕峰、宣威、嵩明以及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均有钻土矿藏。中国古代青花瓷使用的青花料一部分来自国外,大部分属国产。进口料有苏麻离青、I可青、常用的国产料有石子青、平等青、浙料、珠明料等。【中国古陶瓷工艺】一一苏麻离青又译作''苏泥勃育”,一种进口青花料,产于西亚地区。首见录于明王世愁《窥天外乘》。元代、明代早期景德镇窑烧制的青花瓷器大多使用这种青花料。苏麻离青成分特点是含镐量较低,含铁量较高。低钛可减少青色中的紫、红色调,使青花色泽浓艳:高铁往往使青花出现黑疵斑点。浓艳与黑斑相映成趣,成为苏麻离青呈色的突出特点.【中国古陶瓷工艺】一一回青一种进口青花料。上等回青亦称''佛头青"。明王世愁《窥天外乘》记我:''回青者,出外国。”又《明神宗实录》万历二十四年条载:''回青出吐鲁番异域,……而御用回青西域回夷大小进贡,置之甚难。“回青主要是明代正德后期至万历早期景德镇彻窑厂使用的,多与石子青配合制料。''回青淳,则包散而不收:石青加多、则色沉而不亮。”(明《江西大志•陶竹》)二料搭配。相得益彰,烧制出的青花色调蓝中微泛红紫、浓重、鲜艳,使青花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古陶瓷工艺】一一石子青亦称‘'无名子青花料中的一种。明嘉靖《江西大志•陶书》记载:''石子青、产于瑞州诸处。”又,明正德《瑞州府志》载:瑞州''上高县天则岗有无名子。景德镇用以绘画瓷器明代后期至清代初年景德镇窑使用石子青绘画青花瓷。上高石子青含三氧化二铁5.38%、氧化跳29.87%、氧化钻4.15%,一般呈色蓝中带灰而清雅、个别明丽浓艳。【中国古陶瓷工艺】一一平等青

亦称''陂塘青青花料中的一种。明嘉靖《江西大志•陶布》记载:''陂塘青、产于本府乐平一方。嘉靖中,乐平格杀,遂塞。〃明代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景德镇窑青花多用此料。平等青含铁量较少,烧成后,色泽淡雅、清丽而明澈、晕散不严重,呈色效果颇佳。【中国古陶瓷工艺】一一浙料青花料的一种。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第七卷《陶蜒》记载:青料''凡饶镇所用,以衢、信两郡山中者为上料,名曰浙料。上高诸邑者为中,丰城诸处者为下也“。明代末期、清代景德镇窑青花多用浙料。浙江江山生青料含三氧化二铁4.40%、氧化锌19.97%、氧化钻1.81%。烧成后,青花色泽一般蓝中泛灰,清丽幽雅;也有的青翠鲜艳。【中国古陶瓷工艺】一一珠明料青花料的一种。产于云南省。云南将其所产上等青花料称为''金片"或''珠密",''珠明"即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