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挖空训练-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文言文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解析版_第1页
《齐桓晋文之事》挖空训练-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文言文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解析版_第2页
《齐桓晋文之事》挖空训练-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文言文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解析版_第3页
《齐桓晋文之事》挖空训练-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文言文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解析版_第4页
《齐桓晋文之事》挖空训练-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文言文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下教材文言文挖空训练及重点知识梳理齐桓晋文之事一、基础夯实课文挖空训练L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齐宣王问日:“齐桓、晋文之事可得(能够、可以)闻乎?”孟子对日:“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不得已),则王(wdng)(行王•••道以统一天下)乎?”日:“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日:“保民(安民,养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日:“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日:“可日:“何由知吾可也?”日:“臣闻之胡屹(he)日: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日:'牛何之(到哪里去?之,往)?'对••日:’将以衅(xin)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作“衅钟”)。,王日:'舍(释放)之!吾不•••忍其毂棘(hiis£i)(形容恐惧战栗的样子),若无罪而就(走向)死地。,对日:'然则废衅钟与?'日:'何可废•••也?以羊易(替换)之。'不识有诸?”*日:“有之。”日:“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吝惜,舍不得)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日:“然,诚(的确)有百姓者。齐国虽褊(bian)小(狭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毅棘,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日:“王无异(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wii)(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知之?王若隐(痛惜,哀怜)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区别)焉?”••王笑日:“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J日:“无伤也,是(这,指以羊易牛)乃仁术(仁道,行仁政的方式)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厨房)也。”••王说(同“悦”,高兴),日:“《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candu6)(揣测)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日:“有复(禀报)于王者日:'吾力足以举百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视•••力)足以察秋毫之末(鸟兽秋天所生的细毛的尖端),而不见舆薪(整车的柴火)。'则王许(认可)之乎?”•••••••日:“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偏偏、去Q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表示被动)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日:“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怎么、用什么)异?”*♦日:“挟太山以超北海,语(y€0(告诉)人日:'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按摩肢体。枝,同“肢”,肢体),语人日:'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敬爱)吾老,以及人之老;幼(爱护)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同“型”,•••典范、榜样)于寡妻(正妻),至于兄弟,以御(治理)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称量),然后知轻重;度(du6)(丈量),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王兴甲兵,危士臣(危害将士),构怨(结怨)于诸侯,然后快(痛快)于心••♦♦•♦•与?”王日:“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J日:“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日:“为肥甘(指美味的食物)不足于口与?轻暖(指轻软暖和的衣服)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指绚丽的颜••••••色。采,同“彩”)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pionbi)(君主左右受宠爱的人)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日:“否,吾不为是也J日:“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开辟)土地,朝秦楚,莅(统治)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如此)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攀缘)木而求鱼也。”王日:“若是其甚与?”日:“殆(恐怕,可能)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日:“可得闻与?”日:“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日:“楚人胜J日:“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集聚,这里*指总计面积)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he)(同“盍”,何不)亦反其本(指仁政王道)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同“途”,道路),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奔走求告)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惜(hUn)(不明事理,糊涂),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聪慧),请尝•••试(试行)之J曰:“无恒产(可以长久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而有恒心者,惟士(这里指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放纵)辟(不正)邪侈(过度),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处罚)••••之,是罔民(陷害百姓。罔,同“网”,张网捕捉,比喻陷害)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规•••定)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x£i)(养活)妻子,乐岁(丰年)终身饱,凶年(荒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容易)O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只是)救死而恐不赡(足),奚(何)暇治(讲求)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i)(穿)帛矣;鸡、豚、狗、彘(zhi)(猪)之畜,无失其时(季节。这里指家禽家畜生长繁殖的时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指适宜种植、收获庄稼的时节),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之教,申(申诫,告诫)之以孝悌(ti)(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之义,颁(同“斑”)白者不负戴(用头顶着物件)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译文:⑵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译文:⑶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译文:【答案】(1)使老百姓生活安定,行王道统一天下,就没有谁能够阻挡了。⑵我不是吝啬自己的钱财才用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⑶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因为不愿广施恩泽。二、重点梳理强化记忆12。个实词积累、识记例句词义①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②爱其子,择!)硒教之(《师说》)*③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啬、舍不得答案①吝啬、舍不得②疼爱③爱护④喜爱、喜欢⑵若例句①其若是,孰能御之•②以若所为,求若所欲•③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⑤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⑥彼与彼年相若也(《师说》)*⑦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⑧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答案①像②如此③如果④你、你们⑤比得上⑥相当、差不多⑦如果⑧用于句首以引起下文,至于⑶徒例句①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②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③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④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⑤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资治通鉴》)•答案①门徒,弟子②同类的人③囚徒,服役的人④徒然,白白地⑤只,仅仅通假字.为长者折枝(同“肢”,肢体).刑于寡妻(同“型”,做榜样).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同“彩”)*.盖亦反其本矣(同“盍”,何不).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同“途”,道路).是罔民也(同“网”,张网捕捉,比喻陷害).皴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同"斑”)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⑴名词作动词刑于寡妻(做榜样)是罔民也(张网捕捉,比喻陷害)树之以桑(种)权,然后知轻重(称重)度,然后知长短(丈量)⑵动词的使动用法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使……听到)*危士臣(使……受到危害)朝秦楚(使……朝见)文化常识(1)为记述孟子言行的著作,由孟子及其弟子编成。该书详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⑵谨庠序之教••庠序:古代的,后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史记・儒林列传》:“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汉书・董仲舒传》:“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答案(1)《孟子》(2)地方学校三拓展训练走进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邹子之属。(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子见梁惠王,王日:“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日:“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日:'何以利吾国?‘大夫日:'何以利吾家?'土、庶人日:‘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展。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日'仁义’而已矣,何必日‘利'?”梁惠王日:“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①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日:“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②。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③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日:‘仁者无敌。'王请勿疑!”(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丙孟子尝有言矣:“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其无欲为穿客④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故日: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呜呼,此其所以为孟子欤!后之观孟子者,无观之他,亦观诸此而已矣。(节选自苏轼《孟轲论》)【注①比:替。②耨(n6u):锄草。③梃:棍棒。④穿客(yii):穿墙(偷盗)。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C.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答案B解析“不能用”的主语是“宣王”,“适梁”的主语是“孟子”,因此应在“不能用”后断开,排除A、C两项。“不果所言”中的“果”作动词,意思是“认为……有成效”,故“所言”作“果”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人名前后一般停顿,虚词“则”前一般停顿,排除D项。故选B。.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合从连衡:战国时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谋略,称为“合纵”;秦国联合一些诸侯进攻另外一些诸侯国的谋略,称为“连横”。从,同“纵”;衡,同“横”。B.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按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所以后世以“万乘”称天子。C.孝悌忠信:儒家八德中的内容。儒家八德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儒家倡导的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D.仁义: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备受孟子推崇,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答案c解析“'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错。“孝”是指孝顺父母,“悌”是指友爱兄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对此是深恶痛绝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B.孟子面对梁惠王利国的急切心态,先表明自己施行仁义的观点,然后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施行仁义的意义,最后指出施行仁义的具体措施。C.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D.苏轼认为孟子推崇的仁义之道,并不神秘高深,而只是从最粗浅的办法做起,不害人、不偷盗而已。因此孟子的观点不是靠空虚的道理来支撑,而是更简洁明了,易懂易行。答案c解析“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错。孟子并未直接地批评,而是从施行仁政就会让百姓主动归顺,不必引起战争的角度来委婉告知梁惠王。.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庵。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译文: ⑵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译文: 答案(1)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那他们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没有讲求仁的人却抛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义的人却轻慢自己君王的。⑵(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完全洗刷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解析(1)“苟”,如果;“后”“先”,意动用法,把……放在后面,把……放在前面;“媵”,满足;“遗”,抛弃;“亲”,父母;第二个“义”,名词作动词,讲求义;“而”,却;第二个“后”,活用为动词,轻慢、瞧不起。⑵“耻”,意动用法,把……当作耻辱;“愿”,愿意;“比”,替、为;“一"全、都;“洒”,洗刷;“如之何”,对这怎样做(力、),“之”代指上面“替所有的死难者报仇雪恨”之事。.梁惠王想洗雪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给出的建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 答案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在物质生产方面,省刑罚、薄赋税、深耕易耨;在教育方面,要修养孝悌忠信的品德。解析从“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中得出,在物质生产方面,应该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从“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得出在教育方面,要修养孝悌忠信的品德。【参考译文】甲孟轲,是邹国人。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梁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当时,各诸侯国都在实行变革,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国力强盛,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拜齐国。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书经》,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在他之后,出现了学者邹子等人。乙孟子拜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