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五章《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_第1页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五章《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_第2页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五章《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_第3页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五章《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_第4页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五章《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第5页第五章《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一、最佳选择题1、成年男性正常的血红蛋白范围应是A、90~110g/LB、110~150g/LC、131~172g/LD、l40~180g/LE、170~200g/L2、在白细胞中哪种细胞总数的比例最高A、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中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3、正常人体血液的pH值应为A、7.25~7.35B、7.35~7.45C、7.45~7.55D、7.55~7.65E、7.65~7.754、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子是A、血清总胆固醇B、甘油三酯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E、血清总蛋白5、正常女性血肌酐的参考范围应是A、10~40μmol/LB、43~62μmol/LC、53~97μmol/LD、62~115μmol/LE、110~150μmo1/L6、位于乙型肝炎病毒颗粒的核心部分是A、HBsAgB、HBsAbC、HBeAgD、抗-HBeE、抗-HBc7、磷酸激酶增高多见于A、肾盂肾炎B、急性胰腺炎C、甲状腺功能亢进D、急性心肌梗死E、痛风8、粪胆原增多见于A、成人腹泻B、乳儿粪便C、肠梗阻D、阻塞性黄疸E、溶血性疾病9、患者上腹疼痛,血淀粉酶3800U/L,可初步推断为A、急性心肌梗死B、肝硬化C、急性胰腺炎D、阻塞性黄疸E、慢性肾炎10、急性心肌梗死下列哪项指标会出现明显升高A、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B、血清总蛋白C、血清白蛋白D、血清碱性磷酸酶E、血清球蛋白11、成人晨尿的尿比重正常参考值为A、1.003~1.030B、1.002C、1.015~1.025D、>1.025E、1.002~1.00412、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A、急性感染和化脓性感染B、伤寒C、副伤寒D、再生障碍性贫血E、流感13、淋巴细胞减少见于A、流行性腮腺炎B、病毒性肝炎C、结核D、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E、淋巴瘤14、新生儿正常的血红蛋白范围应是A、90~110g/LB、110~150g/LC、120~160g/LD、140~180g/LE、180-190g/L15、成年女性正常的血红蛋白范围应是A、90~110g/LB、113~151g/LC、120~160g/LD、140~180g/LE、170~200g/L16、在免疫反应中可以与IgG强烈结合的细胞是A、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中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17、可以分泌特异性抗体,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是A、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中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18、可以释放组胺酶的细胞是A、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中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19、正常人体血液总量为A、3000~4000mlB、4000~5000mlC、5000~6000mlD、6000~7000m]E、7000~8000ml20、尿素氮的值高于正常时,说明有效肾单位A、30%~40%已受损害B、40%~50%已受损害C、50%~60%已受损害D、60%~70%已受损害E、70%~80%已受损害21、比较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是A、尿尿酸浓度B、尿比重C、尿肌酐浓度D、血肌酐浓度E、血清尿素氮浓度22、正常成人血清尿素氮的范围应是A、0.6~1.1mmol/LB、1.8~6.5mmol/LC、1.9~3.6mmol/LD、3.1~5.7mmol/LE、3.2~7.1mmol/L23、乙型肝炎病毒急性感染早期标志性抗体是A、HBsAgB、HBsAbC、HBeAgD、抗-HBeE、抗-HBc24、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早期血清里出现的一种特异性血清标记物是A、HBsAgB、HBsAbC、HBeAgD、抗-HBeE、抗-HBc25、当应用免疫抑制剂时,可以出现A、白蛋白升高B、白蛋白降低C、球蛋白升高D、球蛋白降低E、血清总蛋白升高26、肝功能检查某一酶的活性显著增高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酶是A、ALTB、ASTC、γ-GTD、ALPE、以上全包括27、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在哪个组织中含量最高A、胰腺B、肝脏C、肾脏D、大肠E、心肌28、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正常参考范围是A、O~20U/LB、40~70U/LC、20~40U/LD、10~40U/LE、10~70U/L29、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可以见到A、血尿酸减少,尿尿酸减少B、血尿酸增多,尿尿酸减少C、血尿酸减少,尿尿酸增多D、血尿酸增多,尿尿酸增多E、血尿酸正常,尿尿酸减少30、正常人尿中尿酸的含量应为A、2.4~5.4mmol/24hB、7.0~15.8mmol/24hC、8.8~13.2mmol/24hD、8.8~l7.6mmol/24hE、15~23mmol/24h31、粪隐血可见于消化道溃疡出血,其特点是A、出血量大但呈非持续性B、出血量小且呈非持续性C、便中无可见红细胞D、出血量大且呈持续性E、出血量小但呈持续性32、以下何种抗体会在接种乙肝疫苗时出现A、HBeAg阳性B、HBcAb阳性C、HBsAb阳性D、HBsAg阳性E、HBeAg阳性33、白细胞增多长见于A、伤寒B、慢性白血病C、流行性感冒D、风疹E、再生障碍性贫血34、以下何种疾病常见血红蛋白增高A、慢性肾炎所致的出血B、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C、缺乏维生素B12D、妇女月经过多E、再生障碍性贫血二、配伍选择题1、A.肾盂肾炎

B.肾小管性酸中毒

C.大量饮水

D.恶性高血压

E.痛风<1>、患者晨尿pH8.2,可见于A、B、C、D、E、<2>、患者晨尿pH4.1,可见于A、B、C、D、E、2、A.脓血便

B.鲜血便

C.柏油样便

D.白陶土样便

E.稀糊状便<1>、阻塞性黄疸可见A、B、C、D、E、<2>、上消化道出血可见A、B、C、D、E、3、A.10万~30万/L

B.(15.0~20.0)×109/L

C.(3.5~5.0)×1012/L

D.110~150g/L

E.0~20mm/h<1>、成年人血小板计数范围是A、B、C、D、E、<2>、成年女性红细胞沉降率A、B、C、D、E、<3>、成年女性血红蛋白计数范围是A、B、C、D、E、4、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红蛋白

D.血小板

E.中性粒细胞<1>、承担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功能的是A、B、C、D、E、<2>、作为呼吸载体的细胞是A、B、C、D、E、<3>、具有免疫黏附作用的细胞是A、B、C、D、E、<4>、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是A、B、C、D、E、5、A.中性粒细胞增多

B.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C.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D.淋巴细胞增多

E.单核细胞增多<1>、水痘、麻疹、风疹可以出现A、B、C、D、E、<2>、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期可以出现A、B、C、D、E、<3>、淋巴网细胞瘤或骨髓纤维化可以出现A、B、C、D、E、6、A.中性粒细胞增多

B.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C.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D.淋巴细胞增多

E.单核细胞增多<1>、患牛皮癣、湿疹、钩虫病可以出现A、B、C、D、E、<2>、铋中毒可以出现A、B、C、D、E、<3>、急性出血、急性溶血可以出现A、B、C、D、E、7、A.(3.5~10.0)×109/L

B.(4.0~10.0)×109/L

C.(8.0~15.0)×109/L

D.(5.0~12.0)×109/L

E.(15.0~20.0)×109/L<1>、正常成人静脉血中白细胞计数范围为A、B、C、D、E、<2>、正常成人末梢血血中白细胞计数范围为A、B、C、D、E、<3>、半岁至2岁儿童血中正常白细胞计数范围为A、B、C、D、E、<4>、新生儿血中白细胞计数范围为A、B、C、D、E、8、A.ALT

B.AST

C.γ-GT

D.ALP

E.TP<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缩写A、B、C、D、E、<2>、血清碱性磷酸酶的缩写A、B、C、D、E、<3>、血清γ-谷胺酰转移酶的缩写A、B、C、D、E、<4>、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缩写A、B、C、D、E、9、A.米泔水样便

B.乳凝便

C.脓血便

D.鲜血便

E.柏油便<1>、上消化道出血可以出现A、B、C、D、E、<2>、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A、B、C、D、E、<3>、患霍乱后可以出现A、B、C、D、E、10、A.米泔水样便

B.乳凝便

C.脓血便

D.鲜血便

E.柏油便<1>、儿童消化不良可以出现A、B、C、D、E、<2>、痔疮出血为A、B、C、D、E、<3>、下消化道出血可以出现A、B、C、D、E、11、A.尿酸盐结晶

B.胆红素结晶

C.胱氨酸结晶

D.草酸盐结晶

E.脂肪醇结晶

以下患者尿沉渣课件<1>、痛风患者可见A、B、C、D、E、<2>、严重慢性肾病患者可见A、B、C、D、E、<3>、黄疸患者可出现A、B、C、D、E、<4>、膀胱尿潴留患者出现A、B、C、D、E、三、多项选择题1、有关血小板描述正确的是A、对毛细血管有营养和支持作用B、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细胞C、在伤口处形成白色血栓而止血D、参与血液凝固E、具有免疫黏附作用2、当人体接触放射线后,患者白细胞分类中可以出现A、中性粒细胞减少B、嗜酸性生粒细胞减少C、嗜碱性粒细胞减少D、淋巴细胞减少E、单核细胞减少3、应用哪些药可引起白细胞计数减少A、磺胺药B、解热镇痛药C、部分抗生素D、抗甲状腺制剂E、抗肿瘤药4、白细胞计数减少表示患者可能患有A、流行性感冒B、再生障碍性贫血C、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D、白血病E、催眠药的急性中毒5、造成甘油三酯升高的原因可能有A、服用避孕药B、肝功能严重障碍C、长期饥饿D、严重贫血E、胰腺炎6、长期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可导致A、ALT升高B、AST升高C、γ-GT升高D、ALP升高E、血清总蛋白升高7、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包括A、评价糖尿病控制程度B、监测高脂血症C、预测血管并发症D、鉴别高血糖E、判断贫血程度8、血小板计数增多可见于A、肝硬化B、脾功能亢进C、脾摘除术后D、急性失血性贫血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9、可引起尿尿酸增高的原因有A、痛风B、子痫C、白血病D、食用高嘌呤食物E、甲状腺功能亢进10、血沉增快可见于下列哪些情况A、肺结核B、严重贫血C、妇女月经期D、心绞痛E、脂肪瘤11、红细胞减少表示患者可能患有A、造血物质缺乏症B、骨髓造血功能低下C、出血症D、继发性贫血E、癌症骨转移12、患者出现下列哪些情况后可能出现红细胞相对性增多的指标A、连续性呕吐B、排尿过多C、休克D、多汗E、大面积烧伤13、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的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E、单核细胞14、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血常规检查可以出现A、中性粒细胞减少B、血小板减少C、血红蛋白减少D、红细胞减少E、淋巴细胞增多15、感染伤寒、副伤寒后,患者白细胞分类中可以出现A、中性粒细胞减少B、嗜酸性粒细胞减少C、嗜碱性粒细胞减少D、淋巴细胞减少E、单核细胞增多16、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患者白细胞分类中可以出现A、中性粒细胞减少B、嗜酸性粒细胞减少C、嗜碱性粒细胞减少D、淋巴细胞减少E、单核细胞增多17、发生过敏性休克后,患者白细胞分类中可以出现A、中性粒细胞减少B、嗜酸性粒细胞减少C、嗜碱性粒细胞减少D、淋巴细胞减少E、单核细胞减少18、患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后,患者白细胞分类中可以出现A、中性粒细胞增多B、嗜酸性粒细胞增多C、嗜碱性粒细胞增多D、淋巴细胞增多E、单核细胞增多19、发生铅中毒可以出现A、淋巴细胞增多B、单核细胞增多C、嗜酸性粒细胞增多D、中性粒细胞增多E、嗜碱性粒细胞增多20、白细胞计数增多主要见于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B、有机磷农药中毒C、接触了苯D、催眠药中毒E、细菌感染21、血细胞主要包括A、红细胞B、白细胞C、粒细胞D、淋巴细胞E、血小板22、有关血浆的描述正确的是A、血浆是含有细胞的液体部分B、血浆中含有91%~92%的水分C、血浆占血液总量的45%~50%D、血浆中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酶、激素等成分E、血浆是组成血液的成分23、单核细胞可以吞噬A、一般细菌B、组织碎片C、衰老的红细胞D、结核分枝杆菌E、抗原24、造成血清总胆固醇升高的原因可能有A、甲状腺功能亢进B、服用避孕药C、动脉硬化D、肝硬化E、再生障碍性贫血25、造成血清总胆固醇降低的原因可能有A、服用甲状腺激素B、糖尿病并发昏迷C、动脉硬化D、肝硬化E、再生障碍性贫血2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表明患者可能患有A、肾病综合征B、慢性肾功能衰竭C、营养不良D、慢性贫血E、糖尿病27、小三阳是指A、HBsAb阳性B、抗-HBe阳性C、HBeAg阳性D、HBsAg阳性E、抗-HBc阳性28、大三阳是指A、HBsAg阳性B、抗-HBe阳性C、HBsAb阳性D、HBeAg阳性E、抗-HBc阳性29、一患者测定HBsAb阳性提示该患者A、正处于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B、乙型肝炎近期感染C、接种乙肝疫苗已产生效果D、有较强的传染性E、乙型肝炎正处于恢复期30、测定HBsAg可以提取患者的A、血液B、体液C、精液D、乳汁E、阴道分泌物31、血清总蛋白升高说明患者可能患有A、腹泻脱水B、营养不良C、水钠潴留D、甲亢E、多发性骨髓瘤32、服用氯丙嗪时可以引起A、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B、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C、血清γ-谷胺酰转移酶升高D、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降低E、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降低33、可能引起ALT升高的药品有A、调血压药B、调血脂药C、抗真菌药D、抗病毒药E、抗生素34、粪便隐血说明患者可能患有A、消化道溃疡B、消化道肿瘤C、溃疡性结肠炎D、紫癜E、急性白血病35、正常粪便的显微镜检查不应该见到A、红细胞B、细菌C、致病性虫卵D、上皮细胞E、真菌36、尿中尿酸减少表明患者可能患有A、牛皮癣B、肾功能不全C、剧烈运动后D、痛风发作前期E、饮用高脂肪食物37、尿肌酐减少表明患者可能患有A、糖尿病B、甲状腺功能亢进C、硬皮病D、碱中毒E、甲状腺功能减退38、服用磺胺药可以出现尿检查的哪些异常A、尿糖阳性B、尿血红蛋白阳性C、尿酸碱度增高D、尿肌红蛋白阳性E、尿沉渣结晶39、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取决于A、血糖水平B、肾小球滤过葡萄糖速度C、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速度D、尿流量E、低分子蛋白质水平40、尿比重降低临床提示患者可能患有A、尿崩症B、恶性高血压C、腹水D、周围循环衰竭E、低钙血症41、尿比重增高临床提示患者可能患有A、心力衰竭B、糖尿病C、休克D、妊娠中毒症E、泌尿系统梗阻42、尿液pH降低说明患者可能患有A、痛风B、磷酸盐结石症C、尿酸盐结石D、严重腹泻E、尿路结核43、尿液pH增高说明患者可能患有A、长期呕吐B、磷酸盐结石症C、尿酸盐结石D、严重腹泻E、感染性膀胱炎44、可以引起药物肾毒性蛋白尿的药物有A、庆大霉素B、多黏菌素C、甲氨蝶呤D、灰黄霉素E、氯丙嗪45、影响尿液酸碱度的因素有A、蛋白质含量B、肾小管重吸收能力C、肾小球滤过率D、肾血流量E、应用酸碱性药物46、通过尿液检查可以诊断A、泌尿系统疾病B、呼吸系统疾病C、血液及代谢系统疾病D、职业病E、药物安全性47、肝硬化的患者可以出现A、血红蛋白减少B、白细胞增多C、血小板减少D、红细胞沉降增快E、红细胞减少48、患者出现下列哪些情况后可能出现红细胞绝对性增多的指标A、机体缺氧B、高原生活C、继发于肾癌患者D、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E、继发于肺气肿患者49、粪便镜检出现白细胞增多的疾病有A、伪膜性肠炎B、阿米巴痢疾C、出血性肠炎D、细菌性痢疾E、溃疡性结肠炎50、非糖尿病酮尿多见于A、麻疹B、妊娠期C、甲状腺功能亢进D、猩红热E、伤寒51、γ-GT升高的临床意义有A、慢性胰腺炎B、前列腺肿瘤C、阻塞性黄疸性胆管炎D、心肌梗死E、脂肪肝答案部分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一、最佳选择题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承担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功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男性131~172g/L

女性113-151g/L

儿童120-140g/L

新生儿180~190g/L)【该题针对“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25110】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1~0.05(1%~5%)

嗜碱性粒细胞0~0.01(0%~1%)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中性粒细胞为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在白细胞中总数的比例最高。【该题针对“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25095】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3、【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血液是在中枢神经的调节下由循环系统流经全身各器官的红色黏稠液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而形成血流,具有输送营养、氧气、抗体、激素和排泄废物及调节水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功能。一般成人的血液占体重的8%一9%,总量为5000~6000ml,血液的pH为7.35~7.45,比重为1.050~1.060。【答疑编号100025093】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4、【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在血浆中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转变而来。其合成部位主要在血管内,降解部位在肝脏。LDL-ch是空腹血浆中的主要脂蛋白,约占血浆脂蛋白的2/3。其是运输胆固醇到肝外组织的主要运载工具。LDL-ch的含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以及病变程度相关,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该题针对“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25089】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5、【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血肌酐的浓度取决于人体产生和摄入与肾脏的排泄能力,血肌酐基本不受饮食、高分子代谢等肾外因素的影响。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体内肌酐生成量恒定的情况下,其浓度取决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因此,血肌酐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

人体肾功能正常时。肌酐排出率恒定,当肾实质受到损害时,肾小球的滤过率就会降低。当滤过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血肌酐浓度就会急剧上升。

参考范围:Tatte法:

男性62~115μmol/L(0.7~1.2mg/dl)

女性53~97μmol/L(0.6~1.1mg/dl)【答疑编号100025080】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6、【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是HBV复制的指标之一,其位于HBV病毒颗粒的核心部分。【该题针对“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25070】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7、【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磷酸激酶的临床意义。

磷酸激酶的正常参考值是男性38~174U/L、女性26~140U/L。磷酸激酶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手术等,心肌梗死后4~6小时磷酸激酶开始显著升高,24小时达高峰,3~4日恢复正常。【答疑编号100149914】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8、【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粪胆原的临床意义。

溶血性疾病患者的粪胆原及粪胆素含量增多,故其粪便呈深黄褐色。乳幼儿及成人腹泻患者因肠蠕动加快而导致粪便中胆红素未转化成粪胆原,因而大便呈金黄色;阻塞性黄疸则会导致粪胆原减少,粪便呈白陶土样。肠梗阻与粪胆原关系不大。【答疑编号100149913】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9、【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淀粉酶增高的临床意义。

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于起病后6~12小时开始升高,l2~24小时达高峰,2~5日后恢复正常,若达3500U/L应怀疑此病,超过5000U/L即有诊断价值。【答疑编号100149912】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10、【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以AST增高为主,在发病后6~8小时开始上升,18~24小时后达高峰,3~6日后降至正常。D项是反映肝胆疾病、骨骼疾病等的指标;B、C、E项是了解肝脏对蛋白代谢功能的指标,其异常多见于急慢性肝脏损害,也可见于肾病、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甲亢等其他疾病。本内容还可能出现在配伍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中。【答疑编号100149911】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1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成人晨尿的尿比重正常参考值。

成人晨尿尿比重的参考值为l.015~1.025。增高的临床意义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糖尿病、蛋白尿、高热、泌尿系统梗阻、脱水等;降低的临床意义为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盂肾炎、恶性高血压、蛋白质营养不良等。【该题针对“知识点测试-成人晨尿的尿比重”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149910】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1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中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于急性感染或化脓性感染,如扁桃体炎、阑尾炎等,还可见于中毒、急性大出血、粒细胞白血病及肿瘤等;伤寒、副伤寒、流感、再生障碍性贫血则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答疑编号100149909】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13、【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分类计数为重点内容,该考点还可出现于配伍选择题中。淋巴细胞减少除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外,还可见于传染病的急性期、接触放射线等情况。而结核、流行性腮腺炎则出现淋巴细胞增多。【该题针对“单元测试-临床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149908】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14、【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承担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功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参考范围:男性131~172g/L女性113~151g/L儿童120~140g/L新生儿180~190g/L【答疑编号100025113】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15、【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承担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功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参考范围:男性131~172g/L

女性113~151g/L

儿童120~140g/L

新生儿180~190g/L【答疑编号100025107】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16、【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嗜碱性粒细胞无吞噬功能,颗粒中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其中主要为肝素、组胺、慢反应物质、血小板激活因子等,在免疫反应中与IgG具有较强的结合力,结合了IgG的嗜碱性粒细胞再次接触相应的过敏原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细胞发生脱颗粒现象。继而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变态反应。【答疑编号100025104】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17、【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嗜碱性粒细胞无吞噬功能,颗粒中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其中主要为肝素、组胺、慢反应物质、血小板激活因子等,在免疫反应中与IgG具有较强的结合力,结合了IgG的嗜碱性粒细胞再次接触相应的过敏原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细胞发生脱颗粒现象。继而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变态反应。【答疑编号100025101】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18、【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可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或细菌。嗜酸性粒细胞可释放组胺酶,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中活性物质的合成与释放,或灭活上述物质。【答疑编号100025100】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19、【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血液是在中枢神经的调节下由循环系统流经全身各器官的红色黏稠液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而形成血流,具有输送营养、氧气、抗体、激素和排泄废物及调节水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功能。一般成人的血液占体重的8%一9%,总量为5000~6000ml,血液的pH为7.35~7.45,比重为1.050~1.060。【答疑编号100025091】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20、【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血清尿素氮的临床意义

1.肾脏疾病:慢性肾炎、严重的肾盂肾炎等。肾功能轻度受损时,尿素氮检测值可无变化。当此值高于正常时,说明有效肾单位的60%~70%已受损害。

因此,尿素氮测定虽不能作为肾病早期肾功能的测定指标,但对肾功能衰竭,尤其是尿毒症的诊断却有特殊的价值。

2.泌尿系统疾病:泌尿道结石、肿瘤、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其他前列腺疾病使尿路梗阻等引起尿量显著减少或尿闭时,也可造成血清尿素氮检测值增高(肾后性氮质血症)。

3.其他:脱水、高蛋白饮食、蛋白质分解代谢增高、水肿、腹水、血循环功能衰竭、急性肝萎缩、中毒性肝炎、胆道手术后、妊娠后期妇女、磷、砷等化学中毒等。【答疑编号100025085】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2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血肌酐的浓度取决于人体产生和摄入与肾脏的排泄能力,血肌酐基本不受饮食、高分子代谢等肾外因素的影响。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体内肌酐生成量恒定的情况下,其浓度取决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因此,血肌酐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答疑编号100025083】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22、【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尿素是人体蛋白质的代谢产物,氨在肝脏尿素循环中也合成尿素。血清尿素氮主要是经肾小球滤过而随尿液排出体外,比例约占90%以上。当肾实质受损害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致使血液中血清尿素氮浓度增加,因此通过测定尿素氮,可了解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参考范围:

速率法:成人3.2~7.1mmol/L;婴儿、儿童1.8~6.5mmol/L【答疑编号100025076】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23、【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HBcAb)是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对应抗体,也非中和抗体。虽不能抑制HBV的增殖,但却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后的一项指标,为急性感染早期标志性抗体,常紧随HBsAg和HBeAg之后出现于血清中,主要包括IgM和IgG两型,抗HBc-IgM对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的判断均有较大的价值,因此,常以抗HBc-IgM作为急性HBV感染的指标。【答疑编号100025073】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24、【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俗称“澳抗”,为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的一种糖蛋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早期(1~2月)血清里出现的一种特异性血清标记物,可维持数周至数年,甚至终生。HBsAg可从多种乙型肝炎者的体液和分泌物(血液、精液、乳汁、阴道分泌物)中测出。【答疑编号100025066】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25、【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血清球蛋白浓度降低主要是合成减少,可见于:

(1)生理性减少(出生后至3岁)。

(2)免疫功能抑制:如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3)低γ-球蛋白血症。【答疑编号100025061】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26、【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原发性肝癌、壶腹癌时,血清γ-GT活性显著升高,特别在诊断恶性肿瘤者有无肝转移和肝癌术后有无复发时,阳性率可达90%。【答疑编号100025058】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27、【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血清谷氨酰转移酶(γ-GT)是将肽或其他化合物的γ-谷氨酰基转移至某些γ-谷氨酰接受体上的酶。γ-GT主要存在于血清及除肌肉外的所有组织中,如在肾、胰、肝、大肠、心肌组织中,其中以肾脏最高。【答疑编号100025054】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28、【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一组催化氨基酸与α-酮酸问氨基转移反应的酶类,旧称谷丙转氨酶(GPT),主要存在于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腺、脾肺、红细胞等组织细胞中,同时也存在于正常体液如血浆、胆汁、脑脊髓液、唾液中。当富含ALT的组织细胞受损时,ALT从细胞释放增加,进入血液后导致ALT活力上升,其增高的程度与肝细胞被破坏的程度呈正比。

参考范围:速率法:成人10~40U/L【答疑编号100025047】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29、【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用药: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如肝豆状核变性,或使用ACTH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此类疾病血尿酸减少,尿尿酸增多等。【答疑编号100025045】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30、【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尿酸为体内嘌呤类代谢分解产物,人体尿酸来自体内细胞核蛋白分解代谢(内源性占80%)和食物的分解代谢(外源性占20%)过程,尿酸具有酸性,以钾钠盐的形式从尿液中排出。

参考范围:磷钨酸还原法:2.4~5.4mmol/24h【答疑编号100025040】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3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在病理情况下,粪隐血可见于:

(1)消化道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隐血阳性率可达55%~77%,可呈间歇性阳性,虽出血量大但非持续性。

(2)消化道肿瘤胃癌、结肠癌患者的隐血阳性率可达87%~95%,出血量小但呈持续性。

(3)其他疾病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全身性疾病如紫癜、急性白血病、伤寒、回归熟、钩虫病等;对老年人则有助于早期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该题针对“单元测试-临床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294500】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3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

阳性见于:

(1)乙型肝炎恢复期,或既往曾感染过HBV,现已恢复,且对HBV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2)接种乙肝疫苗所产生的效果。【该题针对“单元测试-临床检查,知识点测试-接种乙肝疫苗时出现的抗体”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294499】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33、【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白细胞增多见于:

(1)生理性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新生儿及婴儿明显高于成人。

(2)病理性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尤其是金葡菌、肺炎链球菌等化脓菌感染)、慢性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的急性中毒。【该题针对“知识点测试-白细胞增多”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294498】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34、【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血红蛋白(Hb)增多可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和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等。【该题针对“单元测试-临床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294497】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二、配伍选择题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答疑编号100149923】<2>、【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本组题考查尿液酸碱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正常人晨尿pH5.5~6.5。pH增高表示尿液偏碱性,常见于碱中毒、长期呕吐、草酸盐和磷酸盐结石症、肾小管性酸中毒、应用碱性药物等;pH降低表示尿液偏酸性,常见于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痛风、尿酸盐和胱氨酸结石、尿路结核、失钾性的代谢性的碱中毒、严重腹泻及饥饿状态、应用酸性药物等。【答疑编号100149924】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2、<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答疑编号100149920】<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组题考查粪便外观异常的临床意义。

阻塞性黄疸时由于胆汁排泄障碍,以致粪胆素减少,甚至缺如,使粪便颜色变浅灰或呈白陶土色;上消化道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时,因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故粪便呈柏油样。此考点还可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答疑编号100149921】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3、<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血小板主要作用有:①对毛细血管的营养和支持作用;②通过黏附、聚集与释放反应,在伤口处形成白色血栓而止血;③产生多种血小板因子,参与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而进一步止血;④释放血小板收缩蛋白使纤维蛋白网发生退缩,促进血液凝固。血小板在一日内的不同时间可相差6%~10%。

参考范围:(100~300)×109/L(10万~30万/μl)【答疑编号100025486】<2>、【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红细胞沉降率(也称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的沉降距离。红细胞的密度大于血浆密度,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产生自然向下的沉降力。一般说来,除一些生理性因素外,凡体内有感染或坏死组织的情况,血沉就可加快,提示有病变的存在。

参考范围:魏氏(Westergren)法:男0~15mm/h;女0~20mm/h【答疑编号100025487】<3>、【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血红蛋白参考范围: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答疑编号100025488】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4、<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承担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答疑编号100025464】<2>、【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其作为呼吸载体,能在携带和释放氧气至全身各个组织同时,运输二氧化碳,协同调节维持酸碱平衡和免疫黏附作用。【答疑编号100025465】<3>、【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其作为呼吸载体,能在携带和释放氧气至全身各个组织同时,运输二氧化碳,协同调节维持酸碱平衡和免疫黏附作用。免疫黏附作用可增强吞噬性白细胞对微生物的吞噬作用,消除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的作用,防止复合物在易感区域形成可能有害的沉淀物。【答疑编号100025467】<4>、【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性粒细胞为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在白细胞中总数的比例最高,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具有吞噬和杀灭病毒、疟原虫、隐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等的作用。【答疑编号100025468】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5、<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淋巴细胞在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转化为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其临床意义在于:

绝对增多

(1)传染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结核及其他传染病的恢复期等。

(2)血液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性淋巴肉瘤等,可引起淋巴细胞计数绝对性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也可引起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性增多。

此外,也可见于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期。【答疑编号100025383】<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淋巴细胞在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转化为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其临床意义在于:

绝对增多

(1)传染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结核及其他传染病的恢复期等。

(2)血液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性淋巴肉瘤等,可引起淋巴细胞计数绝对性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也可引起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性增多。

此外,也可见于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期。【答疑编号100025384】<3>、【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嗜碱性粒细胞无吞噬功能,颗粒中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其中主要为肝素、组胺、慢反应物质、血小板激活因子等,在免疫反应中与IgG具有较强的结合力,结合了IgG的嗜碱性粒细胞再次接触相应的过敏原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细胞发生脱颗粒现象。继而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变态反应。其临床意义在于:

增多

(1)疾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常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或淋巴网细胞瘤、红细胞增多症、罕见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或转移癌等。

(2)创伤及中毒脾切除术后;铅中毒、铋中毒,以及注射疫苗等。【答疑编号100025385】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6、<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可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或细菌。嗜酸性粒细胞可释放组胺酶,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中活性物质的合成与释放,或灭活上述物质。其临床意义在于:

增多

(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药物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血清病、过敏性肺炎等。

(2)皮肤病与寄生虫病牛皮癣、湿疹、天疱疮、疱疹样皮炎、真菌性皮肤病、肺吸虫病、钩虫病、包囊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绦虫病等。

(3)血液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答疑编号100025377】<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嗜碱性粒细胞无吞噬功能,颗粒中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其中主要为肝素、组胺、慢反应物质、血小板激活因子等,在免疫反应中与IgG具有较强的结合力,结合了IgG的嗜碱性粒细胞再次接触相应的过敏原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细胞发生脱颗粒现象。继而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变态反应。其临床意义在于:

增多

(1)疾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常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或淋巴网细胞瘤、红细胞增多症、罕见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或转移癌等。

(2)创伤及中毒脾切除术后;铅中毒、铋中毒,以及注射疫苗等。【答疑编号100025378】<3>、【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中性粒细胞为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在白细胞中总数的比例最高,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具有吞噬和杀灭病毒、疟原虫、隐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等的作用。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减的临床意义有:

增多

(1)急性感染或化脓性感染包括局部感染(脓肿、疖肿、扁桃体炎、阑尾炎、中耳炎等);全身感染(肺炎、丹毒、败血症、猩红热、白喉、急性风湿热)。轻度感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可增多;中度感染可>10.0×109/L;重度感染可>20.0×109/L,并伴明显的核左移。

(2)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如尿毒症)、早期汞中毒、铅中毒,或催眠药、有机磷中毒。

(3)其他疾病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手术后、恶性肿瘤、粒细胞白血病、严重组织损伤、心肌梗死和血管栓塞等。【答疑编号100025379】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7、<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细胞,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参考范围:成人末梢血(4.0~10.0)×109/L

成人静脉血(3.5~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至2岁儿童(5.0~12.0)×109/L【答疑编号100025356】<2>、【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细胞,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参考范围:成人末梢血(4.0~10.0)×109/L

成人静脉血(3.5~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至2岁儿童(5.0~12.0)×109/L【答疑编号100025358】<3>、【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细胞,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参考范围:成人末梢血(4.0~10.0)×109/L

成人静脉血(3.5~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至2岁儿童(5.0~12.0)×109/L【答疑编号100025360】<4>、【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细胞,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参考范围:成人末梢血(4.0~10.0)×109/L

成人静脉血(3.5~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至2岁儿童(5.0~12.0)×109/L【答疑编号100025361】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8、<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答疑编号100025291】<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答疑编号100025293】<3>、【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答疑编号100025295】<4>、【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P)【答疑编号100025297】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9、<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1.稀糊状或水样粪便

常由肠蠕动亢进、水分吸收不充分所致,见于各种肠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或急性胃肠炎;

若出现大量的黄绿色稀便并含有膜状物则应考虑伪膜性肠炎症;

大量稀水便也可见于艾滋病者的肠道孢子虫感染。

2.米泔水样便:由肠道受刺激,大量分泌水分所致,常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3.黏液便:由肠道受刺激分泌黏液过多所致,见于小肠炎症(黏液混于粪便中)、大肠炎症(黏液附着于粪便表面)等。

4.胨状便:主要见于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等。

5.脓血便:为下段肠道疾病的表现,主要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或结肠癌、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呈暗红果酱色)等。

6.乳凝便: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的表现,常见于儿童消化不良等。

7.鲜血便:主要见于痔疮、肛裂、息肉等下消化道出血等。

8.柏油便:粪便黑色有光泽,为上消化道出血(大于50ml)后,红细胞被胃肠液消化所致,如粪便隐血强阳性,可确定为上消化道出血。

9.白陶土便:因胆汁减少或缺乏,使粪胆素减少或缺乏所致,常见于阻塞性黄疸等。

10.细条便:为直肠狭窄的表现,主要见于直肠癌等。【答疑编号100025272】<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1.稀糊状或水样粪便

常由肠蠕动亢进、水分吸收不充分所致,见于各种肠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或急性胃肠炎;

若出现大量的黄绿色稀便并含有膜状物则应考虑伪膜性肠炎症;

大量稀水便也可见于艾滋病者的肠道孢子虫感染。

2.米泔水样便:由肠道受刺激,大量分泌水分所致,常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3.黏液便:由肠道受刺激分泌黏液过多所致,见于小肠炎症(黏液混于粪便中)、大肠炎症(黏液附着于粪便表面)等。

4.胨状便:主要见于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等。

5.脓血便:为下段肠道疾病的表现,主要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或结肠癌、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呈暗红果酱色)等。

6.乳凝便: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的表现,常见于儿童消化不良等。

7.鲜血便:主要见于痔疮、肛裂、息肉等下消化道出血等。

8.柏油便:粪便黑色有光泽,为上消化道出血(大于50ml)后,红细胞被胃肠液消化所致,如粪便隐血强阳性,可确定为上消化道出血。

9.白陶土便:因胆汁减少或缺乏,使粪胆素减少或缺乏所致,常见于阻塞性黄疸等。

10.细条便:为直肠狭窄的表现,主要见于直肠癌等。【答疑编号100025274】<3>、【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1.稀糊状或水样粪便

常由肠蠕动亢进、水分吸收不充分所致,见于各种肠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或急性胃肠炎;

若出现大量的黄绿色稀便并含有膜状物则应考虑伪膜性肠炎症;

大量稀水便也可见于艾滋病者的肠道孢子虫感染。

2.米泔水样便:由肠道受刺激,大量分泌水分所致,常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3.黏液便:由肠道受刺激分泌黏液过多所致,见于小肠炎症(黏液混于粪便中)、大肠炎症(黏液附着于粪便表面)等。

4.胨状便:主要见于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等。

5.脓血便:为下段肠道疾病的表现,主要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或结肠癌、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呈暗红果酱色)等。

6.乳凝便: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的表现,常见于儿童消化不良等。

7.鲜血便:主要见于痔疮、肛裂、息肉等下消化道出血等。

8.柏油便:粪便黑色有光泽,为上消化道出血(大于50ml)后,红细胞被胃肠液消化所致,如粪便隐血强阳性,可确定为上消化道出血。

9.白陶土便:因胆汁减少或缺乏,使粪胆素减少或缺乏所致,常见于阻塞性黄疸等。

10.细条便:为直肠狭窄的表现,主要见于直肠癌等。【答疑编号100025275】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10、<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1.稀糊状或水样粪便

常由肠蠕动亢进、水分吸收不充分所致,见于各种肠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或急性胃肠炎;

若出现大量的黄绿色稀便并含有膜状物则应考虑伪膜性肠炎症;

大量稀水便也可见于艾滋病者的肠道孢子虫感染。

2.米泔水样便:由肠道受刺激,大量分泌水分所致,常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3.黏液便:由肠道受刺激分泌黏液过多所致,见于小肠炎症(黏液混于粪便中)、大肠炎症(黏液附着于粪便表面)等。

4.胨状便:主要见于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等。

5.脓血便:为下段肠道疾病的表现,主要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或结肠癌、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呈暗红果酱色)等。

6.乳凝便: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的表现,常见于儿童消化不良等。

7.鲜血便:主要见于痔疮、肛裂、息肉等下消化道出血等。

8.柏油便:粪便黑色有光泽,为上消化道出血(大于50ml)后,红细胞被胃肠液消化所致,如粪便隐血强阳性,可确定为上消化道出血。

9.白陶土便:因胆汁减少或缺乏,使粪胆素减少或缺乏所致,常见于阻塞性黄疸等。

10.细条便:为直肠狭窄的表现,主要见于直肠癌等。【答疑编号100025262】<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稀糊状或水样粪便

常由肠蠕动亢进、水分吸收不充分所致,见于各种肠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或急性胃肠炎;

若出现大量的黄绿色稀便并含有膜状物则应考虑伪膜性肠炎症;

大量稀水便也可见于艾滋病者的肠道孢子虫感染。

2.米泔水样便:由肠道受刺激,大量分泌水分所致,常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3.黏液便:由肠道受刺激分泌黏液过多所致,见于小肠炎症(黏液混于粪便中)、大肠炎症(黏液附着于粪便表面)等。

4.胨状便:主要见于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等。

5.脓血便:为下段肠道疾病的表现,主要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或结肠癌、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呈暗红果酱色)等。

6.乳凝便: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的表现,常见于儿童消化不良等。

7.鲜血便:主要见于痔疮、肛裂、息肉等下消化道出血等。

8.柏油便:粪便黑色有光泽,为上消化道出血(大于50ml)后,红细胞被胃肠液消化所致,如粪便隐血强阳性,可确定为上消化道出血。

9.白陶土便:因胆汁减少或缺乏,使粪胆素减少或缺乏所致,常见于阻塞性黄疸等。

10.细条便:为直肠狭窄的表现,主要见于直肠癌等。【答疑编号100025264】<3>、【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1.稀糊状或水样粪便

常由肠蠕动亢进、水分吸收不充分所致,见于各种肠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或急性胃肠炎;

若出现大量的黄绿色稀便并含有膜状物则应考虑伪膜性肠炎症;

大量稀水便也可见于艾滋病者的肠道孢子虫感染。

2.米泔水样便:由肠道受刺激,大量分泌水分所致,常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3.黏液便:由肠道受刺激分泌黏液过多所致,见于小肠炎症(黏液混于粪便中)、大肠炎症(黏液附着于粪便表面)等。

4.胨状便:主要见于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等。

5.脓血便:为下段肠道疾病的表现,主要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或结肠癌、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呈暗红果酱色)等。

6.乳凝便: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的表现,常见于儿童消化不良等。

7.鲜血便:主要见于痔疮、肛裂、息肉等下消化道出血等。

8.柏油便:粪便黑色有光泽,为上消化道出血(大于50ml)后,红细胞被胃肠液消化所致,如粪便隐血强阳性,可确定为上消化道出血。

9.白陶土便:因胆汁减少或缺乏,使粪胆素减少或缺乏所致,常见于阻塞性黄疸等。

10.细条便:为直肠狭窄的表现,主要见于直肠癌等。【答疑编号100025267】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11、<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尿酸盐结晶常见于痛风。【答疑编号100294503】<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大量的草酸盐结晶提示严重的慢性肾病,或乙二醇、甲氧氟烷中毒。【答疑编号100294505】<3>、【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胆红素结晶见于黄疸、急性肝萎缩、肝癌、肝硬化、磷中毒等患者的尿液中【答疑编号100294506】<4>、【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脂肪醇结晶见于膀胱尿潴留、下肢麻痹、慢性膀胱炎、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的尿液中。【答疑编号100294507】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三、多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ACD【答案解析】血小板主要作用有:①对毛细血管的营养和支持作用;②通过黏附、聚集与释放反应,在伤口处形成白色血栓而止血;③产生多种血小板因子,参与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而进一步止血;④释放血小板收缩蛋白使纤维蛋白网发生退缩,促进血液凝固。【该题针对“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25541】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2、【正确答案】AD【答案解析】当人体接触放射线后,可出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减少【答疑编号100025536】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3、【正确答案】ABCDE【答案解析】WBC临床意义

1.减少

(1)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2)药物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

(3)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

(4)其他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响。

2.增多

(1)生理性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以及新生儿和婴儿。

(2)病理性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慢性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物的急性中毒。

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因素较多,其总数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均为异常现象,必要时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等指标综合判断。【该题针对“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25531】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4、【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WBC临床意义

1.减少

(1)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2)药物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

(3)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

(4)其他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响。

2.增多

(1)生理性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以及新生儿和婴儿。

(2)病理性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慢性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物的急性中毒。

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因素较多,其总数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均为异常现象,必要时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等指标综合判断。【答疑编号100025530】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5、【正确答案】ACDE【答案解析】三酰甘油酯(TG)临床意义

1.增高

(1)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脂血症、家族性高三酰甘油酯血症等。

(2)其他疾病:胰腺炎、肝胆疾病(脂肪肝、肝脏胆汁淤积)、阻塞性黄疸、肥胖、糖尿病、糖原累积症、严重贫血、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质醇增多症等。

(3)生理性:长期饥饿或食用高脂肪食品等也可造成三酰甘油酯升高;大量饮酒可使三酰甘油酯的假性升高。

(4)用药:应用雌激素、甲状腺激素、避孕药。

2.减少

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功能严重障碍等。【该题针对“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25524】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6、【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长期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可导致ALT、AST、ALP升高。【该题针对“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25517】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7、【正确答案】AC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用于评价糖尿病控制程度、预测血管并发症、鉴别高血糖,对于监测患者血糖的控制水平,观察用药疗效有重要价值,从而有利于促进血糖达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答疑编号100149918】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8、【正确答案】C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血小板增多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增多除了见于急性失血性贫血、脾摘除术后,还可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病,恶性肿瘤早期,溃疡性结肠炎等。而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出现血小板减少。该考点还可出现在单项选择题中。【答疑编号100149917】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9、【正确答案】ABCDE【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尿尿酸增高的临床意义。

尿尿酸增高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前者见于食用高嘌呤食物、木糖醇摄入过多、剧烈运动、禁食等;后者见于核蛋白代谢增强,如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增生不良、恶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其他疾病,如痛风、肺炎、子痫或组织大量破坏等;用药,如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或使用ACTH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答疑编号100149916】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10、【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血沉增快的临床意义。

血沉增快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前者可见于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后者可见于某些炎症,如风湿病、结核病、急性细菌性感染、心肌梗死、较大的手术或创伤、恶性肿瘤、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如肝硬化、慢性肾炎、贫血等。心绞痛、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答疑编号100149915】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11、【正确答案】ABCDE【答案解析】RBC相对性增多见于连续性呕吐、反复腹泻、排尿过多、休克、多汗、大面积烧伤,由于大量失水,血浆量减少,血液浓缩,使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浓度相应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答疑编号100025543】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12、【正确答案】ABCDE【答案解析】患者出现连续性呕吐、排尿过多、休克、.多汗、大面积烧伤等可能出现红细胞相对性增多的指标【答疑编号100025542】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13、【正确答案】BE【答案解析】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答疑编号100025540】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14、【正确答案】ABCDE【答案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了出现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答疑编号100025539】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15、【正确答案】ABE【答案解析】感染伤寒、副伤寒后,可出现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多。【答疑编号100025538】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16、【正确答案】BCD【答案解析】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减少。【答疑编号100025537】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17、【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过敏性休克可出现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减少。【答疑编号100025535】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18、【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可出现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答疑编号100025534】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19、【正确答案】DE【答案解析】发生铅中毒可以出现中性粒细胞增多、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答疑编号100025533】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20、【正确答案】ABDE【答案解析】WBC临床意义

1.减少

(1)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2)药物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

(3)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

(4)其他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响。

2.增多

(1)生理性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以及新生儿和婴儿。

(2)病理性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慢性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物的急性中毒。

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因素较多,其总数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均为异常现象,必要时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等指标综合判断。【答疑编号100025532】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21、【正确答案】ABCDE【答案解析】在正常情况下血细胞主要包括有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血常规的检查内容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参数的检查。【答疑编号100025529】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22、【正确答案】BDE【答案解析】血浆为去细胞后的液体部分,占血液总量的55%~60%,除去91%~92%的水分外,包括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酶、激素等。【答疑编号100025528】HTMLCONTROLForms.HTML:Hidden.123、【正确答案】ABCDE【答案解析】单核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强大的吞噬功能,其进入组织后转化为巨噬细胞,能吞噬一般细菌、组织碎片、衰老的红细胞、细胞内细菌(结核分枝杆菌)。此外,尚可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