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白茶质量管理手册新_第1页
有机白茶质量管理手册新_第2页
有机白茶质量管理手册新_第3页
有机白茶质量管理手册新_第4页
有机白茶质量管理手册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香檀山茶业有限企业质量管理手册2月1日公布31.手册目录章节标题页码章节标题页码1手册目录2手册公布令3企业简介4管理者代表任命书5生产、加工经营管理手册5.1管理方针和目的5.2管理机构及官位职责和权限5.3有机标识管理制度5.4可追溯体系与产品召回制度5.5内部检查员管理制度5.6内部检查制度5.7文献和记录管制度5.9客户投诉处理制度5.9持续改善制度6生产、加工、经营规程6.1茶园管理技术规程6.2茶加工厂技术规程6.3有机白茶加工操作规程6.4茶初制加工、运送、仓储管理规程6.5茶病、虫、鼠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6.6生产批号的管理规程6.7员工福利及劳动保护规程附1企业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组织架构图附2质量管理体系职能分派表附3环境管理体系职能分派表附4程序文献清单附5产品工艺流程图2.手册公布令本手册是根据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规定》和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定及使用指南》及GB/T19630.1-4《有机产品原则》的规定,结合我司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的,它论述了企业的质量、环境方针,目的,并对企业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提出了详细规定,本手册合用于我司的各部门及属下各单位。本手册自3月1日起正式实行。本手册是我司质量、环境管理的基本法规,是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准则,也是我司对所有顾客的承诺,全企业的所有员工从实行之日起,必须遵照执行。3、企业简介资溪县香檀山茶业有限企业位于中国华南虎放养地江西资溪县境内,白茶种植基地座落在马头山原始森林内。该处生态环境优越,群山围绕,空气清新,雨水充足,土地肥沃。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了资溪白茶。我司是资溪县人民政府招商引资企业,目前已从浙江安吉成功引种优质白茶1000亩,并已建白茶育苗基地150亩,名优茶叶加工厂厂房平方米、及名优茶叶加工机械流水线两条。是目前资溪县唯一具有集白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能力的企业。,我司所产“源之源”资溪白茶及高山茶,严格按照有机茶原则进行种植、生产,绝无任何化学添加剂,无污染,是纯天然绿色食品。投放市场后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4、管理者代表任命书为了贯彻执行江西香檀山茶业有限企业《质量管理手册》有关规定,加强对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活动的领导,特任命邱颖汝同志为企业的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是:1、保证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得到建立、实行和保持;3、保证在整个企业内提高满足有关方面和法律法规规定的意识;4、就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事宜对外联络。企业规定各级人员全力配合并支持管理者代表的工作,自觉服从领导和调配,保证体系有效运行。董事长:姚根富日期:3月1日5.1、管理质量方针、目的质量方针: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生产出高品质、安全、健康的有机食品质量目的:1、成品一次验收合格率≥99%;2、顾客满意率≥95%;企业的全体人员必须认真理解质量方针,并以实际行动认真贯彻执行。总经理:姚根富日期:35.2管理机构及岗位职责和权限管理3.1管理机构系统资溪县香檀山茶业有限企业资溪县香檀山茶业有限企业基地部生产技术部基地部生产技术部基地加工厂管理负责人基地加工厂管理负责人基地内部检查员茶园种植农户茶叶加工厂操作人员茶园种植农户茶叶加工厂操作人员5.2.1责任分工5.2.2江西省资溪县香檀山茶业有限企业项目实行单位,制定“茶质量安全管理手册”和项目实行方案按照手册和方案的规定实行本项目。5.2.2生产技术部资溪县香檀山茶业有限企业内设技术机构,编写有关技术资料,根据质量安全管理手册和有关生产技术规程,负责对基地茶园和茶叶加工厂进行技术指导,并作好有关的文字档案记录。5.2.4基地部资溪县香檀山茶业有限企业内设管理机构,按照生产、加工、管理等规程,详细指导、监管茶园基地点负责人、茶叶加工厂负责人和内部检查员的工作,并搜集有关记录,集中寄存,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按规定处理。5.2.5基地点负责人茶生产是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基地点负责人是基层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员,也是本项目实行的基层负责人(项目点第一负责人),详细负责本基地点的项目实行全面工作,并作好对应的文字记录。3.2.6基地内部检查员茶生产质量安全管理的内部监督、检查人员,详见《茶基地内部检查员管理规程》。5.2.7茶园种植农户和茶叶加上厂操作人员按照质量安全管理手册和生产、加工操作规程的规定,详细实行产地生态环境保护、茶园管理、茶叶采制和产品质量安全等工作,并作好对应的文字记录。5.3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管理1标志的种类、基本图案及标注:

1.1标志种类:分为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和中国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标志2种。

1.2基本图案如图图1

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图2

中国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标志

1.3标注

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标有中文“中国有机产品”字样和对应英文(ORGANIC)。

在有机产品转换期内生产的产品或者以转换期内生产的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应当使用中国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标志。该标志标有中文“中国有机转换产品”字样和对应英文(CONVERSIONTOORGANIC)。

2标志的规格

分为原则规格标志和非原则规格标志。

2.1原则规格标志由中心统一印制,共5种,规格原则见下表

单位:mm

规格

尺寸

ABCDE

长×宽64×6449×4933×3322×2210×10

2.2非原则规格认证标志的规格与上表的规定不一样,但必须与原则规格的尺寸成线形比例。

3标志的申请、审批、制作和发放

3.1标志的申请

3.1.1获证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有机产品认证证书限定的产品范围、数量内向中心申请购置原则规格、数量的标志并按照规定在获证产品或者产品的最小包装上加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

同步,获证单位或者个人可以申请将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印制在获证产品标签、阐明书及广告宣传材料上,并可以按照比例放大或者缩小,但不得变形、变色。(管理措施的新规定,产品上不能印刷/模压标志,只能向认证机构购置)

3.1.2申请人必须持<购置标志申请书>或<印刷/模压标志申请书>和认证证书复印件向中心综合处申请使用认证标志,申请内容应包括:

3.1.2.1申请人名称、地址和联络方式(电话、传真);

3.1.2.2证书号;

3.1.2.3使用标志的产品名称、型号;

3.1.2.4购置标志的数量;

3.1.2.5印刷/模压标志设计方案(仅限在获证产品标签、阐明书及广告宣传材料上使用而非使用在产品或产品包装上)

3.1.2.6申请人的付款方式及发送规定;

3.1.3申请人须持有单位证明或简介信(现场申办)。

3.1.4申请人可以提供上述文献的书面或电子文本办理申请。

3.1.5申请人申请使用认证标志,应当按照规定缴纳原则规格标志的工本费或模压、印刷标志的监督管理费。

3.1.6在有机产品转换期内生产的产品或者以转换期内生产的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应当注明“转换”字样和转换期限。

4.标志的制作

申请人可向综合处提出在获证产品标签、阐明书及广告宣传材料上印刷/模压标志的申请和设计方案,经审批同意后自行制作。

5标志的使用

5.1申请人在产品获得认证后,在证书有效期内,可在获证产品及其外包装上使用标志。

申请人根据获证产品特点,按如下规定选用使用方式:

5.1.1原则规格标志,必须加施在获证产品本体的明显位置;

5.1.2印制、模压标志的,应加施在获证产品标签、阐明书及广告宣传材料的明显位置;

5.1.3在获证产品的本体不能加施标志的,必须将标志加施在产品的最小包装及随附文献中。在获证产品或者产品最小包装上加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的同步,应当在相邻部位标注有机产品认证机构的标识或者机构名称,有关图案或者文字应当不不小于有机产品认证标志。

6标志的管理

6.1申请人应当遵守如下规定:

6.1.1建立标志使用和管理制度,对标志的使用状况如实记录存档;

6.1.2保证使用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规定;

6.1.3只在证书所限定的产品上加贴标志;

6.1.4在广告、产品简介等宣传材料中对的地使用认证标志,不得运用认证标志误导、欺诈消费者;

6.1.5接受中心对标志使用状况的监督检查。

6.2中心对标志的制作、发放和使用实行统一的监督、管理。

6.3认证有效期内的产品不符合认证规定,中心将责令申请人限期改正,在纠正期间不得使用认证标志。

6.4假如发现获证方有影响有机产品完整性的违规行为的,获证方应将认证标志或任何其他认证证明从所有与违规行为有关的所有产品中撤销。

6.5对作出撤销、暂停使用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的有关单位或个人,中心在作出撤销、暂停使用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的决定的同步,将监督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停止使用、临时封存或者销毁有机产品认证标志。

6.6伪造、变造、盗用、冒用、买卖和转让认证标志以及其他违反认证标志管理规定的,认证中心将按照暂停、撤销认证的条件和程序的有关规定对其进行暂停或撤销认证证书的处理;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5.4可追溯体系与产品召回5.4.1可追溯体系企业积极导入可追溯制度,建立“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的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以提高和保证茶叶质量。1.建立茶园管理制度,逐笔记录茶园农事。通过建立一整套茶叶种植管理制度,让茶农完整记录茶园农事活动。详细包括:建立良好的种植规范,详细记录茶树栽培过程中的农事活动,如病虫害防治、施肥、鲜叶采摘、修剪、除草、种植、耕作等;建立采收、运送管理制度,保证鲜叶在农药安全间隔期后采收,并做好鲜叶采摘和流向记录,记录内容包括鲜叶的采摘日期、采摘方式等。基地茶农每年都会获得多次全方位培训,被指导怎样做好茶园农事记录,明白科学制茶的好处。茶叶生产管理档案的建立,使茶农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的原则去操作,茶叶到达了绿色食品原则,茶农生产的茶叶得到了广大客商的青睐。2.合理配置督查队,指导茶农按清单施肥用药。每年年初由专职人员制定一份完整的计划,内容包括基地茶园指定使用农药清单、茶园禁用农药清单、农药化肥的含量控制原则、农药厂的选择原则等,推荐给农民使用,让农民选择品牌化肥、品牌农药。由企业人员与基地户带头人构成督查队,到田间地头仔细巡查、监督、记录,详细理解茶农的施肥用药与否严格执行企业年初制定的原则。通过派出专人辅导和监督实行可追溯体系,实现茶叶生产从茶园到茶杯全程可查询、可监控。3.给茶叶产品建档案,实现产品可追溯。在包装方面,出口茶叶所有实现标识管理,不管是外包装袋上,还是内包装袋上,均载明生产单位、茶叶名称、产地、生产地址、生产时间、保质期和质量等级、商标标识、净含量、保留措施、国家卫生原则等内容。每包茶叶可以追溯到详细茶园,责任可以追溯到详细茶农,出现问题可以追溯到详细环节。5.4.2不合格产品召回的状况因产品设计问题被客户投诉因质量问题被客户投诉因遭遇技术壁垒被国外退回因不符合输入国原则或规定被通报或退货不合格产品召回的措施对于以上几种状况,进行不合格产品召回措施。包括:1.正在生产的同类产品所有停止生产。已经出口的同类产品所有进行召回处理。已经在运送途中的同类产品进行召回处理。已经生产结束正准备发运的同类产品不得发运。不合格产品召回的后续处理措施对于已经召回的不合格产品,根据不一样的召回原因采用不一样的后续处理措施。包括:因产品设计问题被召回的后续处理措施及时告知检查检疫局。此类产品不得再报检出口,对人体健康、安全不构成威胁的作为内销产品。对人体健康、安全构成威胁的做变化用途或重新设计、加工处理。因质量问题被客户投诉的后续处理措施及时告知检查检疫局。此批产品做降级处理。告知采购部、生产部、质检部、外贸部共同进行原因分析,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及时进行生产工艺和技术的改善,保证质量问题得到整改。因遭遇技术壁垒被国外退回后续处理措施及时告知检查检疫局。加强有关技术壁垒研究,进行合理规避,防止再出现此类问题。此批产品确实没有质量问题的,经再次检查检疫合格后,做变化出口国家或改作内销处理。因不符合输入国原则或规定被通报或退货后续处理措施及时告知检查检疫局。此批产品不得再报检出口。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于不符合输入国安全、环境保护等项目的产品,做变化用途或降级处理。对于其他不符合输入国其他项目的产品,做降级处理或该做内销处理。内部检查员管理制度为加强茶基地内部管理与检查,保证产品质量,在各基地点配置茶基地内部检查员。一、人员配置茶基地内部检查员必须具有如下条件的人员方能担任。1、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能精确记录检查工作。2、热心茶叶事业,具有一定的茶叶生产知识。3、熟悉基地环境,在当地群众中具有一定的威信。4、不直接从事茶的经济活动。5、身体健康、工作积极,能独立、公正地履行检查工作。二、工作范围茶基地内部检查员在各自的管理监督范围内行使如下职权。l、常常性地对基地茶生产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并如实记录检查过程。2、向农户宣传茶叶生产知识,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3、及时制止不符合茶生产操作规程的行为,并督促其改正。4、对不接受其监督的茶园种植农户,有权提议企业对其进行整改或取消其茶生产资格。5、每次向企业基地部汇报检查成果。6、重大问题及时向企业基地部汇报,规定企业基地部派员实地调查处理。7、检举其他违反茶生产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的行为。三、管理措施1、企业每年对内部检查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重点讲授质量安全控制方面的知识和茶生产操作规程和技术要点。2、对于群众意见大,不能公正履行检查职责的,解除其内部检查员的资格。3、内部检查员的原始检查记录,年终交企业基地部保留两年以上。4、内部管理员工作认真,能杰出地履行检查职责的,经企业评估后,予以一定的奖励。5.6内部检查内部检查本内部检查表格根据企业《质量手册》和GB/T19630.4-《有机产品管理体系》的规定编制。检查日期:有关部门人员签到检查过程内容核算(符合√、不符合╳、不有关—)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证明营业执照年检生产许可证明(QS)操作工人健康证明生产基地场所位置图与否具有质量管理手册内容:有机产品生产、加工、经营者的简介;有机产品生产、加工、经营者的经营方针和目的;管理组织机构图及其有关人员的责任和权限;有机生产、加工、经营实行计划;内部检查;跟踪审查;记录管理;客户申、投诉的处理。生产、加工、经营操作规程:生产、加工、经营的操作规程严禁有机产品与转换期产品及非有机产品互相混合,以及防止有机生产、加工和经营过程中受禁用物质污染的规程;作物收获规程及收获后运送、加工、储备等各道工序的管理规程机械设备的维修、打扫规程员工福利和劳动保护规程有机生产、加工管理体系所规定的文献应是最新有效的有机产品生产、加工、经营者应建立并保持记录:有机产品生产、加工、经营者应建立并保持记录。记录应清晰精确,并为有机生产、加工活动提供有效证据。记录至少保留5年土地、作物种植历史记录及最终一次使用禁用物质的时间及使用量种子、种苗、等繁殖材料的种类、来源、数量等信息施用堆肥的原材料来源、比例、类型、堆制措施和使用量控制病、虫、草害而施用的物质的名称、成分、来源、使用措施和使用量加工记录,包括原料购置、加工过程、包装、标识、储备、运送记录加工厂有害生物防治记录和加工、贮存、运送设施清洁记录原料和产品的出入库记录,所有购货发票和销售发票标签及批次号的管理记录资源管理:具有与有机生产、加工规模和技术相适应的资源对人力资源并进行培训和保持有关的记录有机产品生产、加工的管理者条件:本单位的重要负责人之一;理解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理解GB/T19630.1~19630.4的规定;具有5年以上农业生产和(或)加工的技术知识或经验;熟悉本单位的有机生产、加工管理体系及生产和(或)加工过程。内部检查员具有的条件:理解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相对独立于被检查对象;熟悉并掌握GB/T19630.1~19630.4的规定;具有3年以上农业生产和(或)加工的技术知识或经验;熟悉本单位的有机生产、加工和经营管理体系及生产和(或)加工过程。内部检查制度:内部检查应由内部检查员来承担内部检查员的配合认证机构的检查和认证;对照本部分,对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检查,并对违反本部分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对本企业追踪体系的全过程确认和签字;向认证机构提供内部检查汇报。追踪体系,与否保留了能追溯实际生产全过程的详细记录:地块图。农事活动记录加工记录仓储记录出入库记录销售记录可跟踪的生产批号系统持续改善。应运用纠正和防止措施,持续改善其有机生产和加工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增进有机生产和加工的健康发展,以消除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有机生产、加工的原因。确定不符合的原因;评价保证不符合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确定和实行所需的措施;记录所采用措施的成果;评审所采用的纠正或防止措施。出现的不符合项、观测项附后。内部检查员:负责人:时间:5.7文献和记录的管理5.7.1文献管理1目的对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关文献的编制、审核、同意、发放、更改和归档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各使用场所得到有效版本文献。2范围本程序合用于与企业质量、环境理体系有关的文献的控制。3职责3.1办公室负责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文献的归口管理。3.2质检部负责有关产品技术文献的归口控制。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文献的控制。4工作程序4.1文献的分类和编号4.1.1文献分为如下几类:(1)形成文献的质量、环境方针和目的;(2)质量、环境管理手册(3)程序文献;(4)作业指导文献;(5)记录及其表格;(6)外来文献(如法律法规、各类原则、来自供方或用的文献)。4.1.2文献的编号我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文献的编号采用如下格式:XTS-□□-□□-□□□□年份代号次序代号文献层次号企业代号编号阐明:年代号为编制该文献的年份代号;次序号为对应层次文献的编制次序代号;文献层次代号为文献化体系对应层次代号(质量、环境管理手册为“QM”;程序文献为“QP”;作业指导文献为“QW”;登记表格为“QR”)。4.2文献的编制4.2.1《质量、环境管理手册》由管理者代表组织有关人员编制。4.2.24.2.3质量、环境记录及表格编制和填写规定,按《记录控制程序》执行。4.2.4其他各类文献由归口职能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进行编制。4.3文献的审批4.3.1质量、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献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同意。4.3.2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第三层次的支持性文献(即作业指导文献),由所属专业职能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由归口部门的企业主管领导同意后公布。4.3.3其他各类文献由编制或业务主管部门领导审核后,送企业主管领导或总经理同意后公布。4.4文献的发放和使用4.4.1文献的发放由归口管理部门按审批中确定的分发范围进行发放,并填写《文献发放登记表》应保证企业各需用文献处能收到合用文献的有效版本。4.4.2当需使用文献的部门或人员未领到文献时,不准借用他人的文献复印,应经部门领导同意,企业主管领导同意后发放。4.4.4当文献使用部门或人员丢失文献时,必须及时汇报文献的归口管理部门并阐明状况,重新办理申请补领手续。4.4.5当使用的文献破损严重,影响使用时,应到归口管理部门办理更换手续。更换新文献的同步交回破损文献,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将破损文献销毁。4.5受控文献的标识4.5.1受控文献应加盖“受控”印章,并标明分发号。不作为工作指导的文献为非受控文献,不得在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工作场所指导工作使用,提供应外单位或顾客的文献为非受控文献。4.5.2文献内容更改后,应在更改后的内容上加盖“更改”印章。4.5.3需作为资料保留的作废文献,由申请人,经归口职能部门负责人同意,并加盖“保留”印章后,方可留用并填写《文献作废登记表》。4.5.4文献换版后,原版次文献作废,并收回,经管理者代表同意,统一销毁并在《文献作废登记表》上登记。4.6文献的评审及更新4.64.64.64.6.4文献经多次修改或需作大幅度修改时,应进行换版,原版本文献作废,换发新版本。4.6.5企业只对4.6.6a)划线更改:少许更改由其授权人在原文献上需要更改处用钢笔或圆珠笔划上细实线,在更改内容的下面注明更改标识(如:,,……等),把更改内容写在旁边。b)换页更改:更改内容较多时,可采用更换对应更改内容的页面,并将旧页面交归口管理部门。c)换版更改:文献经多次更改或需要进行大幅度修改时,应进行换版。4.7文献的归档、保管、借阅4.7.1文献经编制、审核、同意后,应由办公室统一归档、保管,并填写《文献归档清单》。4.74.7.34.7.4需4.4.9外来文献的控制4.94.9.2办公室选择、确认所获取的质量、环境法律、法规、原则及产品规定的合用性,列入《文献控制清单》。文献的发放及管理按4.4及4.94.9对承载媒体不是纸张的文献的控制,参照上述规定执行。4.10作为记录的文献执行《记录控制程序》。5有关文献记录控制程序6记录与表格文献发放登记表文献领用/借阅登记表文献更改申请单文献控制清单文献作废登记表文献归档清单5.7.1记录管理1目的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有关记录的标识、寄存、保护和处置进行控制,以保证质量、环境记录完整、精确、清晰地反应体系的运行状况,保证有关部门质量、环境活动的可追溯性,为采用纠正、防止措施及贯彻必要的责任提供根据或证据。2范围合用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文献规定的有关记录及来自供方或顾客的记录的控制。3职责3.1办公室为质量、环境记录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表格记录的实行及保留状况。3.2各部门负责各自范围内产生的质量、环境记录的控制。4工作程序4.1表格的制定与标识4.1.1各职能部门应根据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规定及有关程序文献规定确定表格的内容及格式,以“简朴、有效,规范”为原则。4.1.2办公室应对各部门制定的质量、环境登记表格进行审查承认,并按《文献控制程序》规定统一进行编号、登记后,方可投入使用。4.2质量、环境记录的填写规定4.2.1质量、环境记录应做到填写及时、字迹清晰、项目齐全、内容完整、真实精确,并一律采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填写(特殊规定的除外)。4.2.2质量、环境记录必须由规定的对应人员填写并签名。4.2.3质量、环境记录填写的份数应根据其内容满足实际需要,已作规定的必须满足其对应规定。4.2.4质量、环境记录波及简图、附图、附件时,应做到清晰、对的、简朴。4.3质量、环境记录的改正4.3.1如因笔误原因需要改正时,不得涂改,贴纸或涂修改液后重写,可由原记录人员采用划线更改方式,并在其旁边签上名字和更改日期,更改后应保证原记录内容可以识别。4.3.2如因特殊规定或需要,改正质量、环境记录不能采用划线更改方式时,应由原记录人员重新填写,收回改正前记录,并注明“作废”字样。4.4质量、环境记录的传递4.4.1质量、环境记录填写后,填写人员应按文献规定和实际需要向有关部门及人员及时传递。4.4.2质量、环境记录一般不向企业外部传递,特殊状况下,须经管理者代表同意后,方可向企业外传递。4.5质量、环境记录的搜集、整顿4.5.1各部门应指定人员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质量、环境记录进行搜集,并在办公室的指导下定期加以整顿。4.5.2各部门存于电脑的质量、环境记录,部门负责人应督促操作人员用软盘每月进行一次整顿、备份或打印存档。4.5.3各部门应按质量、环境记录的特性,定期进行搜集组卷,并对其编目、标识,以便于保管及查阅。4.5.4办公室每年应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有关质量、环境记录,编制《记录控制清单》。4.6质量、环境记录的归档、贮存4.6.14.6.24.6.3质量、环境记录的贮存期限应根据追溯性规定、产品流转周期、质量、环境改善需要等进行确定,详细按《记录控制清单》规定执行。4.7质量、环境记录的查阅4.7.1查阅或借阅质量、环境记录时,应在记录的保留部门填写《文献领用/借阅登记表》,原地查阅可不进行登记。4.7.2企业外部人员查阅一般的质量、环境记录时必须经其保留部门的负责人同意,查阅需要保密的质量、环境记录时,必须经管理者代表同意。4.7.3凡借阅或查阅的资料均应爱惜,不准在上面写字、涂改,不准损坏或丢失,应按规定期间偿还。4.7.4管理质量、环境记录的人员应对偿还时的资料进行查对,确认无误后才能办理偿还手续;对导致质量、环境记录丢失或损坏的,应向办公室汇报,同步作好丢失或损坏状况的记录。办公室应对损坏或丢失质量、环境记录的人员提出惩罚意见,交有关部门执行。4.9质量、环境记录的销毁对已超过保留期限的质量、环境记录,经各部门主管领导确认已失效后,由质量、环境记录管理人员填写《记录作废登记表》,由办公室集中进行销毁。5有关文献文献控制程序6记录与表格记录控制清单文献领用/借阅登记表记录作废登记表文献归档清单5.8客户投诉处理制度5.9持续改善制度5.9.1总则企业筹划并实行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善过程,包括对顾客满意程度、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过程能力和产品特性的监视和测量、数据分析和持续改善过程。以便:1)证明产品的符合性;2)保证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符合性;3)持续改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5.9.2监视和测量5.9.2.1顾客满意销售部是顾客满意实行测量和监视的重要职能部门,负责对顾客满意度测量和评价过程进行筹划,确定获取顾客满意度信息方式,并对其进行测量、评价和分析,对顾客不满意的信息采用对应措施,实行改善活动。(1)销售部至少每年一次对客户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方式采用电话、传真、走访或问卷等形式。(2)调查详细项目详见《顾客满意度调查表》;其中非价格项应不小于或等于7分,价格项不不不小于6分,对低于得分规定的项目或客户提出的意见,应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讨论,并制定对应的改善措施,且答复客户。(3)销售部负责《顾客满意度调查表》发放,客户未按调查表规定期间答复调查表时,应通过传真或电话等方式向客户查询,并于《客户查询登记表》上作好记录,以保证客户满意度调查的有效性。(4)销售部对客户反馈的《顾客满意度调查表》及时整顿汇总进行记录分析、运用,明确目前顾客最不满意的方面及顾客满意的趋势与否到达了预定的目的。(5)销售部将顾客满意的记录数据提交管理评审委员会,5.9.2.2内部审核a)我司制定《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每次间隔不超过12个月,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内部审核活动,以保证质量、环境管理体系与否:——符合筹划的安排(见7.1)——符合ISO9001:及ISO14001:原则规定;——符合企业所确定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规定;——得到有效的实行和保持。应对内部审核方案筹划,形成审核计划,筹划应考虑的内容:——所审核的活动和区域的状况、重要程度以及以往审核的成果;——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措施;——保证审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审核必须由非从事受审活动的人员进行,审核人员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审核的日程安排。审核算施及成果汇报——现场审核的准备(包括构成审核组、准备审核文献、搜集受审方信息);——现场审核(初次会议、实行审核、末次会议);——编制审核汇报。对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受审核区域的管理者应及时采用纠正及纠正措施,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审核人员应对纠正措施的实行进行跟踪,对所采用的纠正措施的效果验证并予以记录,对验证成果进行汇报;保留有关内部审核的记录,并将审核成果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5.9.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保证过程的符合性,我司采用合适的措施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各过程进行监视,并在合用时进行测量,监视和测量的重点在于对每个过程与否可以实现所筹划的规定的能力方面。a)识别需要进行监视或测量的过程。监视过程包括:——管理活动过程;——资源提供过程;——产品实现过程;——测量、分析和改善过程。b)监视和测量过程采用的措施——过程审核;——对过程的活动的观测或检查;——对过程运行的监督;——对过程成果的有效性的评价;——过程顾客的满意调查;——合适的记录技术,例如因果图、直方图等。c)监视和测量成果的分析和运用——根据监视和测量的信息对过程进行分析;——当成果表明过程符合规定,有效运行,且具有能力满足筹划的规定期,可以作为质量、环境管理体系业绩的成果使用;——当成果表明过程未能满足筹划的规定期,应采用纠正和纠正措施加以完善。若当成果表明过程不具有能力时,应当改善过程自身。——对过程监视和测量的成果可以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5.9.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我司对各过程的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与否符合规定,保证将合格的产品交付给顾客。a)我司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分为:

——采购产品的检查或验证;——过程产品的检查;——最终产品的检查;b)我司制定《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对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c)对检查、验证、监视、检查的成果进行记录,表明与否符合验收准则,记录须有检查人员签名。d)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同意,在某些场所下根据协议或法规得到顾客的同意,否则在所有的规定活动(7.1节“产品实现的筹划”的成果所规定的项目)均已完毕且符合验收准则前,不得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5.9a)办公室制定《环境监测控制程序》,对也许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使运行行为符合规定的规定。b)办公室负责对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的遵照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目的、指标和管理方案完毕状况进行监控与测量,对体系符合性与合用性进行监控,对环境保护绩效进行监控和监测,对平常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检查;负责联络监测部门对污染源和作业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对与重要环境原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运行控制的有效性和绩效的完毕状况等进行监测。c)办公室根据规定确定监测点、监测措施、监测频次,对关键特性参数进行监测。并定期评价监测成果,验证其与原则的符合性。d)各部门负责与本部门有关的重要环境原因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监测,对有关程序、作业指导书等执行状况进行监测,并定期向主管领导汇报。5.9a)办公室建立并实行《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以便评价我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遵照适使用方法律法规和其他规定的状况。b)办公室每年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企业遵照合用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规定的状况进行评价,并保留评价的有关记录。5.9我司制定《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不合格的处置职责和权限,对企业的一切活动、产品中出现的不合格进行精确的评判和及时处理,以防止不合格产品非预期使用或交付。5.9.3.1采用措施,消除发现的不合格。经有关授权人同意,以及顾客同意(协议或法规有规定期),让步使用、放行或接受不合格品。采用措施,防止其原预期的使用或应用。5.9.3.25.9.35.9.3.4对不合格的事实、程度、及所采用任何后续措施,包括所同意的让步,应予以记录并保留。5.95.9.4数据分析为证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合适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实行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改善,企业将确定、搜集和分析合适的数据,并在有关过程运作程序中明确搜集和分析数据的规定。5.9.4a)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数据,产品不合格信息、顾客埋怨等;b)与运行能力有关的数据,如过程运行的测量监控信息、产品实现过程的能力、内外部审核的结论、管理评审输出、服务交付的及时性等;c)与供方有关的信息。5.9.4a)监视和测量活动的输出;b)有关过程的记录;c)竞争对手的信息;d)供方和政府部门提供的信息。5.9.45.9.4a)确定数据分析的目的和目的;b)搜集有关的数据,可通过记录控制活动实现;c)将数据分类,确定数据信息量与否足够;d)选择恰当的数据信息分析措施,例如记录技术,定期对数据进行分析;e)对成果进行评价,确定存在的问题,为寻找恰当的处理措施提供参照。5.9.4a)顾客满意程度的信息;b)产品及其服务质量与顾客规定的符合性;c)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包括采用防止措施的机会;d)供方各方面的有关信息,如供方业绩、服务、产品质量、能力信誉等。e)环境绩效5.9.5改善5.9.5.1持续改善企业通过质量、环境方针、目的、管理方案、审核成果、数据分析、管理评审、纠正和防止措施以持续改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停寻求深入改善的机会,增强满足规定的能力。企业持续改善的筹划按如下环节进行:a)测量分析现实状况,确定改善的方面;b)对已识别的改善方面确定改善的目的和方向;c)调查也许的原因,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关键原因;d)为实现以确定的改善目的,研究、评价、确定改善措施;e)实行所确定改善措施;f)对改善的成果进行测量、验证和分析,在管理评审中评价和确认改善后的效果;g)将证明有效的改善措施纳入有关文献,遵照实行并做好更改后的实行记录;h)原有的改善实现后,再选择新的改善项目,进行新一轮的PDCA循环,持续改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5.9我司制定并实行《纠正和防止措施控制程序》,对管理体系运作和服务实现中出现的或潜在的不合格采用措施,以消除出现的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a)办公室负责对各部门的环境的不符合发出告知,告知中注明对不符合的纠正与防止措施提议。同步规定责任部门采用积极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并对纠正与防止效果进行验证。b)销售部负责对与服务活动有关的重大和持续出现的不符合或潜在的不符合,发出纠正与防止措施规定,并对纠正与防止成果进行跟踪验证。c)责任部门负责不符合原因调查与处理,制定纠正与防止措施并有效实行。d)管理者代表负责纠正与防止措施实行中的组织、协调、监督工作。e)采用纠正措施的环节——评审不合格;——确定不合格的原因;——评价保证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需求;——确定和实行所需的措施;——记录所采用措施的成果;——评审所采用的纠正措施。f)采用防止措施的环节——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需求;——确定并实行所需的措施;——记录所采用措施的成果;——评审所采用的防止措施。g)纠正与防止措施应与不合格或潜在不符合的原因、性质、严重性和伴随的影响相适应。h)纠正与防止措施的实行状况应提交管理评审。茶园管理技术规程一、环境条件l、茶园应远离城镇、工厂、交通干线,附近没有污染源。2、与农业区之间必须有不影响茶叶生产的足够宽度的隔离带,隔离带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为宜,也可是人工树林和作物。但隔离带上种植的作物,必须按无公害方式栽培。3、为防止由于大面积耕作带来的病虫害流行,要保持茶园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坡地种植的茶园山顶、山脊、梯壁必须保留自然植被,不得开垦或消除,并为加强水土保持、挡风作用专门安排种植特定植物(防护带、绿肥等)。4、坡地茶园应沿等高线开梯种植,新建茶园坡度原则上不得超过25度;超过25度,应采用堤堰或防护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或滑坡。5、茶园必须有显目的标识。标识内容包括地名、编号、面积、茶树品种、负责人等。二、品种与种苗1、选择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具有多抗性的优良茶树品种,井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适制茶类栽种白茶良种—白叶一号。2、严禁使用基因工程生产的种子和苗木。3、选用按国标检疫合格的良种茶苗。4、无性系良种l足龄茶苗质量指标:级别苗高(cra)茎粗(nun)着叶数(片)一级分枝(个)侧根数(条)侧根长(cm)品种纯度(%)检疫性病虫害一级>30>3>9l——2>3>12100无二级20--30L9--36--9O——1234--1299.O无三、茶园管理l、每年的春茶前和夏茶前进行茶园行间锄草,以改善茶园土壤通透性和清除杂草,并增进土壤熟化。每年的秋季进行一次深挖施基肥。2、茶树覆盖度大的茶园可实行免耕或减耕的制度。可在茶行间铺草培养蚯蚓等有益生物,改良土壤。3、成年茶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轻修剪,修剪深度为在上次剪口上提高3-5cm4、幼龄茶园视品种不一样进行定型修剪,培养丰产树冠面,一般树高控制在90-l00cm5、多雨季节以刈割方式除草,旱季以耕锄方式除草。严禁使用除草剂等化学合成物质除草,严禁雨季耕锄。6、人畜禽粪尿需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使用。非基因工程生产的油茶、菜籽饼肥经无害化处理后可用于茶园。所有肥料的使用,必须符合的规定。7、病虫害防治,以农业及人工措施为主。如大面积发生,人工无法控制时,应立即上报,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防治。9、严禁使用未经许可的化学合成肥料、药剂。四、种植绿肥l、大力倡导在茶园行间适度套种绿肥,以提高茶园土壤肥力,修养土壤水分,减轻水土流失。2、绿肥品种为豆科类作物、红花草、油菜、萝卜等。各地可根据节候,因地制宜选用适合的作物品种。3、严禁使用基因工程生产的作物种子和苗木。4、每年可种植1—2季,春种时间2月-3月,冬种时间9月-11月。5、绿肥结夹期为最佳收获期,此时肥效最佳。6、施用措施:直接埋青入土、刈割覆盖地面或堆沤后施入茶园土壤,可视详细状况灵活选择。雨季以刈割方式为主,可防止水土流失。五、鲜叶采摘l、遵照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原则,增进茶树持续强健生长。2、严格按照先发先采、后发后采、留叶采芽的技术规定,按原则采摘,做到保持鲜叶芽叶完整、鲜嫩、匀净,不夹带蒂头、茶果和老枝叶。严禁抓采。3、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编、网眼茶篮或篓筐盛装鲜叶,不得紧压,装叶量以不影响鲜叶的品质为宜。严禁使用布袋、塑料袋等软包装材料装放鲜叶。4、不一样地块的鲜叶原料分开装放。装运鲜叶的车辆、器具必须洁净、无异味。5、当日采摘的鲜叶当日加工完毕,以保持鲜叶的新鲜度,保证成品茶品质。六、文档记录1、每位种植户都必须及时、真实、详细地记录茶生产的所有农事活动,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工作内容及措施、工作重、材料使用状况、地块、负责人等。2、内部监督检查记录必须真实、及时,内容包括:时间、地块、检查内容、检查意见和提议、检查人等。3、所有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生产资料必须有来源证明,并妥善保留以备查考。

6.2茶加工厂技术规程一、环境卫生1、厂房四面不得有垃圾堆、臭水沟、丛生杂草及污染源存在。厂内通风良好、卫生整洁、无异味、不堆放杂物,房顶、门、窗、墙壁完好清洁无灰尘积垢。2、茶加工厂必须设备配套齐全,具有一定的加工能力和严密的管理制度。3、工作人员定期体检,患有传染病者不能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工作,工作人员定期培训,掌握一定的茶叶生产、加工知识。4、按鲜叶进厂时间,分批、分级及时加工,当日的鲜叶当日加工完毕,以保持鲜叶的新鲜度。5、茶初制厂必须有明显的标识。6、每年生产开机前及停机后,用无污染的纯净水,认真清洗场地、设备及用品,加工期间保持场地、设备卫生清洁,坚持每日打扫。二、加工技术详见《茶加工操作规程》三、文档记录1、详细、系统、逐日登记鲜叶来源、加工、贮藏、交售记录等原始数据。2、定期培训(每年至少一次)基地茶园种植农户及生产、加工操作人员,并仔细记录培训的内容、人员、时间等。3、所有购进用于茶生产的原材料,都应有详细的记录和原始单据凭证以证明其来源。4、显目张贴茶宣传栏,内容包括:管理机构及人员、工作制度、生产加工常识等。5、所有文档材料保留两年以上四、其他注意事项1、机械检修时必须先切断电源2、机械工作时严禁加注润滑油,以免污染茶叶。加注润滑油后应立即封闭注油孔,并清洗机械。3、严禁使用有毒化学物质如油漆、涂料等粉刷墙面、设备和用品。4、当日加工完毕,当日贮藏,做好记录。每件茶叶均挂上茶专用标签。标签内容包括:茶叶加工厂名称、茶叶品种、生产日期、数量、茶园编号、负责人等。5、使用茶专用包装袋包装。在运送、仓储过程中袋与标签不得分离。

6.3茶加工操作规程为一、采摘(一)原则:鲜叶总的原则是:无病虫叶、紫色叶、鱼叶、鳞片、老叶,无红梗红蒂红片,无夹杂物。详细的分级原则为·特级:一芽二叶新梢90%以上,无单片;一级:一芽二叶新梢50%以上,一芽三叶新梢不超过40%二级:一芽三叶新梢60%;三级:一芽三叶新梢30%;四级:鲜叶中具有一定的嫩芽五级:当季的鲜嫩叶片。(二)规定:茶树品种以中、小叶种为佳,茶园环境无污染,远离水田,菜地、公路,采下的鲜叶保持芽叶完整清洁、新鲜干爽、不压不闷、及时摊青。二、初制摊摊解摊摊(一)工艺流程:摊摊解摊摊初干揉捻烘坯再干鲜叶杀青初干揉捻烘坯再干鲜叶杀青注:1、烘坯是老式工艺,属于静态干燥,有条件尽量配置烘干机。2、目前没有烘干设备,可采用“以滚代烘”,但转速要调中等。(二)机械配置及各工序吞吐量:杀青鲜叶四十斤一筒瓶式杀青机1台杀青鲜叶杀青叶揉捻一筒一桶45型揉捻机2台杀青叶揉捻烘坯揉捻叶一桶一箱手拉百页烘干机1台或瓶炒机1台烘坯揉捻叶初干茶坯二箱滚一筒120型炒干机1台初干茶坯再干初干一筒分二锅90型干燥锅6口再干初干(三)技术规定1、杀青:①温度:筒壁微红或筒口温度达100℃,则可投叶。②操作要点:a.投叶后,待筒内水蒸汽饱和并向筒口外溢,即起动排风扇,但应注意每次只能扇3—5秒,时间过长会减少筒温。b.杀青时间9—10分钟,掌握“老叶嫩杀、嫩叶老杀”的原则。③适度:a.炒匀、炒熟、炒透,既无红蒂红梗,又无焦边焦点。b.叶面失去原有光泽,呈淡绿色,青气基本消失,并发出自身茶香。c.叶质柔软,主脉手折不停,杀青后的失水量约为40%左右。2、揉捻:①操作要点:a.揉桶、揉盘不得有杂物、油污、异味,每次出茶时必须彻底打扫于净。b.加压严格遵照“轻一重一轻”的原则。c.掌握“老叶热揉、嫩叶冷揉”的原则,揉捻时间15—19分钟。d.揉捻叶如有团、块,必须进行解块后才能烘(滚)坯。②适度:a.将杀青叶揉卷成条,成条率达90%以上,条索紧细扁不松。b.揉捻叶细胞破碎率达45%一55%,手捏有湿润感觉3、烘(滚)坯:①温度:烘坯——烘干机上层达110℃。滚坯——筒口达90℃。②操作要点:a.烘坯——摊叶厚度要均匀,每层烘2分钟左右,每次操作百页把手,必须依次从下往上搬,茶叶从上往下放。b.滚坯——中速档,当筒口有水蒸汽外溢,及时起动排风扇3-5秒钟,一般滚20分钟左右。c.烘(滚)坯出来,一定要摊凉,使叶内水份重新分布均有微香开始散发则可4、初干:①温度:筒口达70℃②操作要点:a.转速14转/分。b.出茶前,起动排风扇,向筒口方向吹出黄、碎、焦片等。c.时间以检查适度为准。d.初干后,一定要摊凉。③适度:a.茶与筒壁滑滚发出响声,手摸茶有刺手感。b.达7成千则可。5、再干:①温度:锅壁温90-100℃,叶温45②操作要点:a.注b.坚c.一般50分钟左右/锅。③适度:a.条索紧细硬脆,色泽翠绿,散发出茶香。b.干茶放在手掌上平整匀齐。c.手捻茶叶成粉状,含水率不超过6%。

6.4茶初制加工、运送、仓储管理规程一、初制加工为保证安全生产,保证茶产品质量,特制定《茶初制车间生产管理规程》,望遵照执行。1、每年生产开机前及停机后,用无污染的纯净水清洗场地、设备及用品等。2、按鲜叶进厂时间,进行分批、分级加工,当日的鲜叶当日加工完毕。3、从鲜叶进厂到加工成干茶,全过程要有完整的记录(鲜叶收购记录、初制加工记录等)。4、厂区周围不得有垃圾堆、臭水沟、丛生杂草等污染源存在。5、生产车间不得寄存与茶叶生产无关的其他杂物。6、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生产车间。7、不得在车间内吸烟、喝酒、吃零食及随地吐痰。9、保持生产场地清洁卫生,做到每日一小扫,五日一大扫。9、定期检查工作人员健康状况,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参与大鄣山茶的生产。10、工作人员明确分工,责任分明,紧密协作,安全生产。11、生产机械定期检修。二、运送管理为防止茶受到二次污染,保证产品质量,特制定《茶运送管理规程》1、选择安全性能好,清洁无异味的车辆装运茶叶。2、装车前对车辆进行打扫、消毒,防止污染。3、装车后要盖好雨篷,防尘、防水。4、包装损坏,标签遗失的产品不得装运,以免混淆。5、不得混装其他货品,不得人货混装。6、规定轻装、轻卸。三、仓储管理为保证茶质量,强化仓库管理,增强工作人员责任心,制定《有机白茶仓储管理规程》,望遵照执行。1、建立仓库保管台帐,详细记录产品出入库状况。2、所有入库产品均需检查包装物(包装物必须是茶叶专用包装袋)。3、产品入库做到件件挂标示,应标明产地、日期、茶叶品种、等级、总件数、单件重、总数量、生产者等内容。4、不一样品种严格分堆寄存,防止混淆。5、仓库四面不得有垃圾堆、臭水沟、丛生杂草等污染源存在。6、仓库保管员规定身体健康,讲究卫生,无传染病,无不良习性,工作细致,责任心强。7、不得在仓库内堆放茶以外的其他产品。9、仓库保持清洁卫生、干燥、阴凉,做好防火防盗、防虫防鼠、防霉变等工作。9、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仓库。10、不得在仓库内吸烟、喝酒、吃零食及吐痰。茶病、虫、鼠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为保证茶产品质量,在茶的生产、加工、仓储过程中严禁使用违规化学农药和制剂。害虫的防治应一直贯彻“防止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观将综合防治病虫的重要措施简述如下,供生产者参照执行。一、茶园病虫害防治1、选育抗病虫害茶树良种,提高茶树抗病虫能力。2、分批及时采摘:茶树新梢是多种重要病虫活动和吸食、繁殖的场所,因此分批多次采摘不仅是保证茶叶质量的重要措施,并且可以直接防除病虫。3、修剪:坚持晚秋或早春修剪,减少越冬病虫基数,起到防止明年病虫的作用。4、耕作除草:坚持每年春茶前、夏茶前各浅锄除草一次,秋季深挖除草一次,不仅有助于改良土壤,增进地力和防除杂草,同步可以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5、清园过冬。初冬农闲时将茶园内枯枝落叶和茶树上的病虫枝叶清理出茶园,可以减少越冬病虫基数。6、茶园重要病虫害及其重要防治措施。病虫名称为害部位防治时期重要防治措施茶毛虫幼虫群集性强,取食叶片呈膜斑或缺刻各地代数不一,一般在5-6中旬,9-9月。3龄前幼虫期施药。(1)人工摘除越冬卵块;孵化后摘除群集的虫叶;秋冬结合清园,中耕消灭茧蛹;灯光诱杀成虫。(2)幼虫期喷施茶毛虫病毒制剂500-1000倍液。(3)喷施Bt制剂300-500倍或用植物源农药防治;2.5%鱼藤铜150-200毫升(300-500倍);0.2%苦参碱50-75毫升(1000-1500倍)。茶黑毒蛾幼虫群集性强,取食叶片呈膜斑或缺刻3月下旬-5月上旬,6月、7月-9月中旬,9月下旬-10月,3龄年幼虫期施药。(1)人工摘除虫叶或运用假死性振落捕杀。其他防治措施同上。尺蠖蛾类(茶尺蠖、油桐尺蠖等)取食叶片呈缺刻或洞孔茶尺蠖发生代数多,以第3、4代(6月-9月下旬)发生严惩,每米长茶行虫数>10头即应防治;油桐尺蠖每亩虫数达1200头即应施药。(1)虫口密度大,应组织人工挖蛹,或结合秋耕施基肥深埋茧蛹。(2)灯光诱杀成虫。(3)1-2龄幼虫喷施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500-1000倍液。(4)喷施Bt制剂300-500倍液或用植物源农药防治;2.5%鱼藤铜150-200毫升(300-500倍);0.2%苦参碱50-75毫升(1000-1500倍)。茶丽纹象取食嫩叶缺刻5月-6月下旬,成虫盛发期,树冠和土面施药1-2次。(1)结合茶园中耕与秋季施基肥,深埋虫蛹;(2)运用成虫假死性振落捕杀。(3)幼虫期土施100亿孢子/克的白僵菌1-2公斤/亩或对成虫每亩喷菌0.5-1公斤。叶蝉类(小绿叶蝉、假眼小绿叶蝉)吸食嫩叶、茎汁液5-6月,9-9月若虫盛发期,百叶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