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考点精练:诗词五首-探究诗歌的情感(解析版)docx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考点精练:诗词五首-探究诗歌的情感(解析版)docx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考点精练:诗词五首-探究诗歌的情感(解析版)docx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考点精练:诗词五首-探究诗歌的情感(解析版)docx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考点精练:诗词五首-探究诗歌的情感(解析版)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诗词五首——群文阅读探究诗歌的情感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考点解读】01.忧国忧民: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赎武;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02.人生志向: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03.人生感受:伤春悲秋之情(多见于一些宋词之中);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世事多变,沧海桑田;告慰平生的喜悦。04.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闺中怀人;边关思乡。05.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技法点拨】01.看题目: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推断诗歌的思想感情。如《春夜喜雨》——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悯农》—表达对农民的艰辛的同情。02.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03.品意象:古诗词中的典型意象往往表达较为固定的情感,如“浮云”常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用于表达思乡之情;“杨柳”常被用来表达离别之情;“落花”多蕴含物是人非、伤春之感等。04.看序注:序或注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感情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思想感情。05.找诗眼:诗词中常有“诗眼”词眼”或抒情、言志、阐理的字句,这些字句常常直接表现或含蓄传达出了作者的情感。【真题演练】(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注释: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又同遭贬谪。0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日暮江边送别的凄清伤感的画面。日落时分,江边送客,被贬的友人已乘舟远行,诗人独立江边,只闻猿猴悲啼,唯见江水茫茫。表现出诗人送别友人时悲戚又无奈的思想情感。【解答】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作用的把握。“猿啼客散暮江头”描写氛围。“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暮”字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七个字,没有一笔架空,将送别的环境,点染得“黯然销魂”。猿啼常与悲凄之情相关。“客散暮江头”,也都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人自伤心水自流”,切合规定情景中的地点“江头”,这就越发显出上下两句有水乳交融之妙。此时日暮客散,友人远去,自己还留在江头,更感到一种难堪的孤独,只好独自伤心了,而无情的流水却只管载着离人不停地流去。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伤心”,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02.“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描绘了在连绵万里的青山间一只小船独自远去的情景,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不舍。【解答】本题考查诗歌表达的感情。三四句从“伤心”两字一气贯下,第三句在“远”字前缀一“更”字,自己被逐已经不幸,而裴郎中被贬谪的地方更远,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与第二句的“水自流”相照应,而“青山万里”又紧承上句“更远”而来,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参考译文】黄昏时分,猿声凄切,江边送客早已四散。无情的流水只管载着离人不停远去,心中更加悲凄。同被贬逐漂泊,只是君行更远。一路远去,只有那万里青山与你相伴。(二)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甲】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南安军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01.下面对这两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甲诗开篇写诗人所见,寄情于景,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荒凉凄惨的气氛。B.甲诗颈联采用了借代手法,“烽火”指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代指战争。C.乙诗首联简要叙写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从中可看出诗人沉重的心情。D.乙诗颔联两“出”和两“归”重复对照,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到家乡的情感。【解答】本题考查对这两首诗理解分析。ABC.正确;D.有误,乙诗颔联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问句显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照,使得声情激荡,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城郭沦陷的痛苦之情。故选:D。02.两首诗都写到了战争,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示例:《春望》(甲诗)表达了诗人思亲、悲己之情,《南安军》(乙诗)体现了诗人以死明志(以身许国)的决心。【解答】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情感。《春望》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南安军》前两联叙述了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颈联以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尾联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完成“首丘”之义的心愿。整首诗表达他对民族危亡的深沉的忧患,以及他视死如归,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参考译文】【乙】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却哲时落入敌手。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蔽在首阳山头。(三)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01.两首诗都是怀古诗,前诗涉及的历史人物是项羽,后诗中的铜雀台为曹操所建。【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乌江亭是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尽,乌江亭由此闻名古今。所以,《题乌江亭》涉及的历史人物是项羽。“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02.两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诗人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假设性推想?如果项羽回到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如果不是偶然因素帮助了周瑜,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题乌江亭》中的“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意思是: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这两句是作者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赤壁》后两句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作者认为如果不是偶然因素帮助了周瑜,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03.两首诗观点不落窠臼,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前诗观点是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后诗借史事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学生感情的把握能力。《题乌江亭》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首诗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