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易清心》真伪考_第1页
《正易清心》真伪考_第2页
《正易清心》真伪考_第3页
《正易清心》真伪考_第4页
《正易清心》真伪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易清心》真伪考

《郑易心理》是一本关于《周易》的书,综合了三种理论和方法。它出自五代宋初的麻衣道者,经北宋著名道教思想家陈抟注释,遂流传社会,成为陈抟学派的重要著述之一。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普州崇龛(今四川安岳县)人。生于唐末。及长,熟读经史百家之言,有拨乱反正之志。后唐长兴(930—933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后晋天福(937—944年)间,陈抟返归巴蜀,师事邛州(今四川邛崃县)天庆观高道何昌一,学“锁鼻术”(即气功之一种——睡功)。后周之际,陈抟已隐居华山,与麻衣道者,吕洞宾相师友。北宋太宗时,陈抟两次赴朝,建议太宗“远招贤士,近去佞臣,轻赋万民,重赏三军。”甚得太宗宠信,赐号“希夷先生。”端拱二年(989)七月,陈抟死于华山张超谷石室中。陈抟隐居华山,精研易学。他运用佛家“唯心是法”的观念,打破了儒家传统的易学体系;结合道家的宇宙生成论,创立了以《太极图》、《先天图》《易龙图》为主体的“先天易学”。这种新的易学思想,在《正易心法》中有着充分的阐述。陈抟的这部重要著作,自从被朱熹斥为伪陋,其后陈振孙、胡应麟、姚际恒亦未详察,遂沿袭朱熹之说,于是被订作伪书,至今仍被人们忽略。《正易心法》是真是伪?下面我们试作辨析。一《正易民法》的渊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归纳了两种不同的看法,即张栻认为《正易心法》确系麻衣道者、陈抟的著作,朱熹却认为系戴师愈伪作。关于此书,《宋史·艺文志》易类:“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一卷。”首先作序的是略后于周、邵的李潜。其序曰:“麻衣道者羲皇氏《正易心法》,顷得之庐山一异人。……”李潜序中的“异人”,或云许坚,或谓寿涯。毛奇龄说:“山阳度正,字周聊,朱晦庵门人。有云或谓周先生与胡文恭公同师鹤林寺僧寿涯,又谓邵康节之父邂逅文恭于庐山,从隐者老浮屠游,遂同受易学。是所谓隐者,疑即寿涯也。按李潜序《麻衣易》,云是书顷得之庐山隐者,此亦与庐山隐者老浮屠说合。则度正谓隐者即寿涯,自必有据。”从时间上看,许坚与陈抟同时,真宗景德末(1007)卒于金陵,周、邵、寿涯、李潜同时,则庐山异人当即寿涯。在宋释志盘《佛祖统纪》卷43中记载了《正易心法》的传授情况:“(开宝)四年(971)……,处士陈抟,受《易》于麻衣道者,得所述《正易心法》四十二章,理极天人,历诋先儒之失。抟始为之注。及受《河图》、《洛书》之诀,发易道之秘,汉、晋诸儒如郑康成、京房、王弼、韩康伯皆所未知也。……”《佛祖统纪》成书于咸淳五年(1269),以景迁《宗源录》、宗鉴《释门正统》二书为基础,采择史料面广,编选较精审,有关《正易心法》的记载必有所本,可以相信。此外,黄宗炎亦说:“陈(抟)又得《先天图》于麻衣道者,皆以授种放。放以授穆修与僧寿涯。修以《先天图》授李挺之,挺之以授邵天叟,天叟以授子尧夫。修以《太极图》授周子,周子又得‘先天之偈’于寿涯”。陈抟的《正易心法》、《河图》、《洛书》、《先天图》都来自麻衣道者。考察这几种著作,它们的基本思想是相同的。其《正易心法》一种,陈抟传种放,种放传穆修、寿涯,寿涯传李潜,李潜作序,由之此书便流传于世。到了南宋时期,《正易心法》至少已有两种传本,一为李潜序本,一为张栻跋本。两种传本的文句略有差异。如四十一章注,李潜本作:“学易者当于羲皇心地中驰骋,无于周、孔言语下拘挛”。张栻本作:“学者当于羲皇心地上驰骋,无于周、孔脚迹下盘旋”。张栻在题字中尽管不赞同《正易心法》中的一些观点,但他认为此书确为麻衣道者、陈抟著作。他说:“呜呼!此真麻衣道者之书也。其说独本于羲皇之画,推乾坤之自然,考卦胍之流动,论反对变复之际,深矣,其自得者欤。希夷隐君,实传其学。二公高视尘外,皆有长往不来之愿,仰列御冠、庄周之徒欤。……希夷述其说曰:‘学者当于羲皇心地上驰骋,无于周、孔脚迹下盘旋’。予则以学易者须于周、孔脚迹下盘旋,然后羲皇心地上可得而识。推此可概见矣。然其书之传,固非牵于文义、凿于私意者所可同年而语也。”张栻是南宋时期与朱熹、吕祖谦齐名的理学家,时称“东南三贤”。他以二程的再传弟子胡宏为师,继承了程氏学说。他和朱熹的关系十分密切,二人经常互相探讨学问。在对待《正易心法》上,张栻的看法是客观的。他站在儒家正统的立场,既指责了《正易心法》非“圣门之法”,又充分肯定了它的学术价值。朱熹为了贬低《正易心法》,尽力地斥其伪陋,则是缺乏可靠证据的.《正易心法》的渊源传授是清楚的,它出自麻衣道者,陈抟为之注释,遂流传于世。而并非如朱熹所说,系戴师愈伪作。二《易》书,即求“活法”,求“真法”考察书中常用的语言文字,进一步驳斥了朱熹的观点.朱熹说,《正易心法》不类一二百年文字,“所谓‘落处’、‘活法’、‘心地’等语,皆出近年,且复不成文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略举其一辨之。“心地”一词,本为佛家禅宗常用术语。佛家认为,三界唯心,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一切诸法,故称心地。禅宗第十七祖僧伽难提说:“心地本无生,因地从缘起。缘种不相妨,华果亦复尔”。第二十六祖不如密多说:“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其后的慧能、马祖道一和宗密禅师的著述中皆有“心地”一词的运用。不仅禅宗常用此词,许多佛典中亦经常出现。唐朝杜朏《传法宝纪序》说:“证发心者,从净心地乃至究竟地”。同时,唐朝的许多诗人也常用此词。如司空图诗:“甘得寂寞能到老,一生心地亦应平”。仅举这些例子,足以证明“心地”一词早在唐代就已十分流行,而非朱熹所说“皆出近年”。至于书中的有关章句,果真“且复不成文理”吗?“落处”一词,共见五处,这里仅举三例:“羲皇易道,包括万象。须知落处,方有实用。(注)落处,谓知卦画实义所在,不盲诵古人语也。”(一章)“(注)学者依文解义,不知落处,其能得实用乎!”(十三章)“五行之数,须究落处。应数倍数,亦明特时。(注)……夫以五言相成数,虽儿童亦能诵,要其义实,纵老壮亦不知落处也。是之谓盲随古人,何以见《易》乎!”(三十七章)“活法”、“心地”两词,仅见于四十一章:“易道弥满,九流可入。当知活法,要须自悟。(注)《易》之为书,本于阴阳,万物负阴而抱阳,何适而非阴阳也。是以在人惟其所入耳。文王、周公以庶类入,宣父以八物入,斯其上也。其后或以律度入,或以历数入,或以仙道入,以此知易道无往而不可也。苟惟束于辞训,则是犯法也,良由未得悟焉。果得悟焉,则辞外见意,而纵横妙用,唯吾所欲,是为活法也。故曰,学《易》者当于羲皇心地中驰骋,无于周、孔言语下拘挛”。请看,这些文句通俗流畅,条理分明,怎能谓之“不成文理”呢?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章句中,公开地同周孔法统宣战,明白地指出儒家传统的易学仅为一家之言,并不能揽尽易道。要以已之“心法”,求索羲皇心地。这种不迷信古人,敢于自创新说的解放精神,遭到了历代守旧儒生的大肆攻击,从宋代一直骂到清代。宋王炎说:“无周、孔之辞,则羲皇心地学者从何探之?”元人郝敬说:“诋夫子十翼为一家言,离经叛道,莫此为甚”。清人惠栋说:“以周、孔为不足学,而更向庖羲,甚矣,异端之为害也,不可以不辟。”“学者不鸣鼓而攻,必非圣人之徒”。至于胡渭,更谓陈抟之罪甚于桀纣。朱熹之所以诋毁此书,大概也是想维护儒家一脉的道统吧!朱熹说书中有“佛家之幻语”,这一点说对了。佛家“唯心是法”的观念贯通全书,这就是书中所说的“心法”佛教天台宗认为,心为万法之本。世界的多样性、复杂性、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一念心的产物;宇宙万物之中,只有心才是最真实的、最可靠、最根本的实体.他们说:“三界无别法,惟是一心作,当知心是万法之根本也。”这种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后来被禅宗进一步发展,他们放弃了佛教的经典,不念经,不坐禅,宣称佛典文字以外,以心相传的佛法才是最上乘的“心法”。禅宗的这种独立思考、大胆怀疑的精神;不假语言,以心印证的“心法”,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许多思想家。陈抟正是运用“唯心是法”的思想武器,反对周、孔权威,打破了儒家传统的易学体系。其后邵雍的“先天心法”,也是脱胎于此。此外,“圆融”、“真体”、“假合”、“定实”、“虚幻”等佛家术语,书中比比皆是。佛学、道论、易理互相融合,贯通一体,这是《正易心法》的鲜明特征。历史上的陈抟,本是儒生。后又师事高道何昌一,自称道门弟子。他从麻衣道者,遂又精通佛法。他教诲弟子说:“是以人之善恶,皆本于性田种子。能理合自己种子,则入道自捷。故《大楞伽经》以分明自性为第一禅宗。我向年入道,并未曾究心于升降水火之法,不过持定《心印经》‘存无守有’二字”。其著作《指玄篇》说:“四大一身皆属阴,不知何物是阳精。有缘得遇明师指,得道神仙在只今。”作为半僧半道的麻衣道者和精通佛法、融合三教的陈抟,在他们的著作《正易心法》中渗透着佛家学说,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朱熹抓住此点,作为《正易心法》伪陋的证据,看来是没有道理的。至于朱熹说此书“词意凡近”,这也切合事实。然而,这一特点反而进一步证明了此书为陈抟所注。通俗、平易、不作惊人之谈,这正是陈抟的文风。文同《丹渊集》说:“先生本儒人。既繇虚无,凡作歌诗,皆摆落世故,披聋劀盲,蹊穴易知。每一篇坠尘中,虽市人亦诵诵不休,谓真关秘区,若可自到”。张辂《太华希夷志》评论陈抟的言行:“其言简而理深,使观者有所自得。……至诸奇说眩曜之事,则未尝为也”。陈抟的其它言论,亦皆朴素大方,真可谓“质厚诚实”,为五代宋初时人典型语言。以上我们考察了书中所用语言文字,找不出什么作伪的证据。最后,考察《正易心法》的内容是否与陈抟思想符合,并且结合时代,看看陈抟后学是否运用其学说。前面我们谈到,陈抟的《河图》、《洛书》、《先天图》都传自麻衣道者。据元人雷思齐《易图通变·河图遗论》考证,传世的《河图》、《洛书》系陈抟《易龙图》21种图中的两种。陈抟的《先天图》共有四图,即《八卦次序图》《八卦方位图》、《六十四卦次序图》、《六十四卦方位图》。那么,这些图在《正易心法》中有所反映吗?事实的回答是肯定的。《正易心法》三十七章注的一段文章中,一共谈了三个问题。一是讲天地之数生成五行,即天一地六,合而成水;地二天七,合而成火;天三地八,合而成木;地四天九,合而成金;天五地十,合而成土。一是讲五行相生,即乾坎合而生水,巽离合而木生火,艮震合金而水生木,坤兑合而土生金,离寄于已火生土。这就是五行相生的法则。第三是讲五行所处方位:冬至水王,位于北方;夏至火王,位于南方;春分木王,处于东方;秋分金王,处于西方;四季土王,居于中央。融合三种学说,则正是陈抟的《河图》。此外,二十三章注中谈到了“龙图”:“按卦序,当先履而后小畜。今小畜在先,则二卦画象反对文义缪乱,而不可考。……尝密探宣尼述九卦,以履为用九,谦用十五,复用廿四,皆《龙图》大衍定数。则履在小畜上,为第九卦也明矣。”这里所说的“龙图”,当即陈抟的《易龙图》。在此章注中还说:“盖乾为首,坤为腹,天地定位也。坎为耳,离为目,水火相逮也。艮为鼻,兑为口,山泽通气也。巽为手,震为足,雷风相薄也。此羲皇八卦之应矣”。所谓“羲皇八卦”,就是指陈抟的《八卦方位图》。图以乾坤定南北,坎离相对西东,艮位西北,兑居东南,巽列西南,震列东北。此注中运用《八卦方位图》说,以拟人身,天人感应,同体宇宙。陈抟的《六十四卦次序图》,用象和数构成了一个系统的宇宙生成图式。其基本思想是:宇宙万物的繁衍是一个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以此推衍、无穷无尽的渐进过程。这种观念在《正易心法》中也有表述。《正易心法》三十七章注说:“……《先天》诸卦,初以一阴一阳相间,次以二阴二阳相间,倍数,至三十二阴三十二阳相间。《太玄》诸首,初以一阴一阳相间,次以三阴三阳相间,倍数至二十七阴二十七阳相间”。毫无疑问,这里所说的“《先天》诸卦”,就是指《六十四卦次序图》。只要稍加考察,就可以发现《正易心法》和《易龙图》、《先天图》中反映的思想,是完全属于一个相同的体系,这就是陈抟开创的“先天易学”。《正易心法》的内容与陈抟思想相符合,这是此书为陈抟所注的有力内证。不仅如此,在陈抟的后学李挺之、邵雍的著作中,也广泛地运用了《正易心法》学说,主要是卦变“反对”之学。《正易心法》十六章说:“卦有反对,最为关键。反体既深,对体尤妙。(注)世虽知有反对之说,不能知圣人密意在是也。盖二卦反而为二,对而为四。既列序之,又以杂卦推明其义者,以为天下之吉凶祸福、贫富贵贱,其实一体也。别而言之,其代谢循环,特倒正之间耳,未始有常也。然反体则诸卦皆是,对体则乾、坤、坎、离、颐、大过、中孚、小过而已。此八卦与诸卦不同,在易道乃死生寿夭、造化之枢机也。其体不变,故曰对体尤妙”。根据这种学说,《正易心法》卷首有《正易卦画》。图中上经三十卦,除乾、坤、颐、大过、坎、离六卦为对卦,其余皆为反卦,合之共得十八卦;下经三十四卦,除中孚、小过,其余皆为反卦,合之亦得十八卦。上下两经合而三十六,这就是三十六卦说。在陈抟后学中,李挺之著《变封反对图》八篇,其中《乾坤祖图第一》、《六卦不反对图第二》,即是对卦图。其余的《反对变六卦图》、《反对变卦十二卦图》等六篇,则皆为反卦图。李挺之的这些卦变图,都是由《正易卦画》演变而成。《正易心法》中的卦变反对学说,经李挺之推演,至邵雍手中又发展为“三十六宫说”。清人陈梦雷《周易浅述》卷八说:“《麻衣易》谓卦有反对,反者,即综卦之谓也。……对卦,即错卦也,合错综而言,得三十六卦,邵子所谓三十六宫也。”邵雍、李挺之直接师承于陈抟,由此《正易心法》学说才在他们中间传播。诚如胡渭所说:“乃知卦变亦希夷所传,均属先天之学。”邵雍说:“先天之学,心也;后天之学,迹也:出入有无死生者,道也。(注)先天之学,乃是心法,道之体也;后天之学,乃是效法,道之用也。熊氏曰:‘先天之学,非可言传,当以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