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颉《登楼赋》之赋旨_第1页
王颉《登楼赋》之赋旨_第2页
王颉《登楼赋》之赋旨_第3页
王颉《登楼赋》之赋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颉《登楼赋》之赋旨

王渊的《楼楼赋》一直是东汉一首小赋的代表作。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评价道:“虽张(衡)、蔡(邕)不过也。”《昭明文选》亦载列此赋于赋类“游览”之首。此赋对后世的文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此赋的主旨,六臣《文选》刘良注曰:“述其进退危惧之状。”何谓“进退危惧”?《易·巽》孔颖达疏:“志意怀疑,所以进退也。”《书·汤诰》:“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进退危惧,即犹豫、忧愁,心有恐惧之意。从这个层面理解的话,《登楼赋》的主旨就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是思乡怀归,怀才不遇的情感抒发,而是包含着作者对个体政治命运的忧虑与彷徨。一“身穷”、“不干区域”的情感《三国志·王粲传》载:“(粲)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据《王粲年谱》,此年当为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一九二年。从赋中“漫逾纪以迄今”一句推测,《登楼赋》大致写于建安十年后。王粲投奔刘表,因其祖父王畅和刘表有师生之谊,以同里世交之故而南迁避乱。然初到荆州,“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可见,王粲并不得志于刘表。曹植在《王仲宣诔》中说他在荆州“身穷”、“居鄙”,过的是“潜处蓬室,不干权势”的生活。这对有着“累世豪族”,“天下俊秀”传统,又有志于“假高衢而骋力”的王粲来说,无疑是痛苦的煎熬。这种感情在其《七哀诗·荆蛮非我乡》中也有表达。建安十年前,曹魏集团“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并逐步扫平袁氏的残余势力,为统一北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早在建安八年,曹操即有意征刘表,一旦北方平定,旌麾南指只是时间问题。况刘备依附刘表,亦有意于荆州。《三国志·诸葛亮传》:“其主(刘表)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此外,据《后汉书·五行志》谓:“建安初,荆州童谣曰:‘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言荆州局势渐衰。这两句童谣另见《搜神记》、《诸宫纪事》,可见流传相当广。谶纬之学曾是东汉王朝的统治思想,民歌童谣虽看似荒诞不经,但却是当时社会政治的折射,对士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荆州之主刘表的政治表现,王粲也已日渐失望。曹操评价刘表:“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王粲好友裴潜也曾私下和王粲、司马芝议论刘表:“刘牧非霸王之才,乃欲西伯自处,其败无日矣。”以此观之,当时荆州一批有识见的士人也并不看好刘表。何去何从是摆在王粲面前的现实问题,逃避不了,也躲避不得。王粲内心忧郁,彷徨无依,苦恼无处倾诉。登高而赋,自然心意相合,真情流露。二“归浚”:“陈”的时代诉求《登楼赋》中有“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这两句连用三个典故,看似一意贯之,实则层次井然,意蕴深长。正确分辨王粲援用这三个典故的深层含义,对我们理解此赋的主旨有关键性的作用。孔子“归欤”之典,见《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通常我们认为孔子思念家乡,有怀归之叹。考《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居陈三岁,会晋楚争彊,更伐陈,及吴侵陈,陈常被寇。孔子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于是孔子去陈。”从上述这则材料看,孔子去陈的真正原因是“晋楚争彊,更伐陈,及吴侵陈,陈常被寇”。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陈”的局面就是未来荆州所要面对的现实。王粲借孔子“归欤”之叹,其实质是慨叹荆州的命运,同时流露出离开的愿望。钟仪“楚奏”之典,出自《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问其族,对曰:‘泠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称大子,抑无私也。名其二卿,尊君也。”对于这则典故,我们通常着眼于钟仪热爱家乡,忠于祖国。实则细看范文子的评语,便能发现王粲所要表达的政治寓意,即“不背本、不忘旧、尊君”。王粲家族世为东汉豪族,尊君思想根深蒂固,故而这则典故表明即使脱离荆州,还是想为王室效命。庄舄“越吟”之典,语出《史记·张仪列传》:“越人庄舄,仕楚执珪,有顷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庄舄越吟,思越而不可得。王粲用此典,想要表达自己虽有报效王室之心,奈何放眼天下,没有谁在真正的廓清宇内,恢复汉室。各个政治集团无一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欲望和野心。王粲内心倍感孤独和凄凉。三从“狂顾求群”看王浚及其时代离开荆州,将欲何往?在各大政治势力面前,王粲其实并没有太多的选择。刘备虽是汉室正统,但不成气候,自身尚寄人篱下,何谈实现王道。《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这些对累世经学的王粲来说是难以接受的。而东吴集团,世代经营,以地方豪族为政治核心。王粲以一个外乡人进入核心也是难以实现的。只有曹魏集团,无论从政治力量、军事实力以及其他方面考虑都是最好的选择。但此时的王粲顾虑重重,犹豫彷徨。《登楼赋》的第三段实际就是再现了王粲当时的复杂心态。“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这两句表达了王粲对天下长年纷争动乱的痛心。时间一天天过去,但太平盛世始终盼等不来,犹记当年“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七哀诗·西京乱无象》)的情景,可到现在还没有人真正改变时局。作者于痛苦中又包含希冀。王粲希望天下能实现“河清”的局面。从当世各政治集团的实际情况分析,曹操以统一天下为志,雄才大略,手下人才济济,实力雄厚。不仅是王粲,荆州士人普遍都有这样的认识。“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曹操虽奉迎汉献帝都许,目的是为了取得“令诸侯”的话语权。他确立了自己的霸府统治,集中了大批僚佐,发挥着实际权力中心的作用。献帝虽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实际充当了曹操的政治工具。在这两句中,王粲希望有人能匡扶汉室,恢复秩序,使得王道行于天下,万民得利,而自己也能藉此施展才华。以此对照,曹操算不上是王粲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瓠瓜徒悬”语出《论语·阳货》:“佛肸召,子欲往。……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凭借中牟发动叛乱,导致国家动荡的佛肸招纳孔子,孔子打算依附。这一典故,王粲抬出孔子,妄图说服自己,放下成见,实现自身价值。可见依附曹操,至少当前还是王粲心中一道难以跨越的坎。“井渫不食”典出《易·井》:“井渫不食,为我心恻。”除去井底的污泥,可是仍然没有人来取水。表达了自己在荆州期间,无处施展才华的痛苦。一面是要实现自身价值,可又限于王道正义;一面是怀才不遇,却又心有不甘,两两交织,矛盾苦闷。“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以上四句点出了山雨欲来,时不我与的焦虑。荆州虽表面平静,但暗流汹涌,已经没有多少时间让王粲悠闲从容了。自身命运,政治前途可能就压在这一次了。这几句既点明了险恶的政治环境,又描摹出王粲担忧、恐惧的心理。“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尽管当时荆州一批名士视曹操为天下俊杰(如韩嵩、刘先、蒯越等人)在刘表生前就劝说刘表依附曹操。但曹操出身于宦官家庭,父亲曹嵩贪赃买官向来为清流诟病。袁绍曾使陈琳书《讨曹操檄州郡文》曰:“祖父中常侍腾,……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正因如此,曹操本人对士族豪门极端仇视。建安十年,他首次发布破除朋党的命令,其后在同年至廿二年间,又陆续下达所谓的“魏武三诏令”,对士族、朋党、清议打击很大。王粲与韩嵩、刘先、蒯越等人不同,他们可以忽视曹操的出身,但王粲不行。王粲的曾祖、祖父都是一代英杰,青史留名的人物。所以周围的好友可以坦然接受曹操,只有王粲仍然在“狂顾求群”。而“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则是在这种情况下王粲孤独无助的写照。“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最后几句是写王粲最终难以抉择,心中烦恼无以遣怀。结论综观全赋,第一段以“忧”字发端,述荆州表面的安乐平静。但“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点明自己的烦恼,包含自己隐有脱离之意。第二段以思念故土为由,暗示自己在政治上重新回到原点,面临抉择。第三段表达了自己在人生重大的选择上,顾虑重重,忧愁苦闷。因此笔者以为《登楼赋》并未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