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检测对细菌感染的预测价值_第1页
降钙素原检测对细菌感染的预测价值_第2页
降钙素原检测对细菌感染的预测价值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降钙素原检测对细菌感染的预测价值

复杂性疾病是紧急疾病之一。多数这类患者因为出现高热而就诊。在发病早期及时有效地区分感染性患者是否为细菌性感染,对于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缓和日益严峻的细菌耐药问题尤为重要,但是一直没有一个合适的指标能准确指导抗生素的运用。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会有显著升高,因此近年来降钙素原在众多领域被用来预测是否存在细菌性感染。在发热早期单次进行降钙素原的检测是否可以用于指导抗生素的使用仍未有明确的说法。此次研究主要探讨在发热早期进行降钙素原检测对细菌感染的预测价值,并比较白细胞计数与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预测上有无差异。1数据和方法1.1就诊时抗体收集我院急诊科2013-01-01~2013-09-06期间收治的发热患者,入选患者均于发热后6-12h就诊,且就诊时体温均在39℃以上。符合条件的患者共89例,除外2例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急性白血病及2例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患者,剩余患者82例,年龄20-86岁,平均(52.44±17.44)岁,其中男性43例,女性39例。根据血培养、痰培养等病原学检测、病毒抗体检测以及相关影像学检测,结合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1.2血清pct、血常规检测所有患者均在就诊后测量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脉搏,同时立即抽血查降钙素原、血常规、血培养等。本组采用罗氏CobasE411电化学发光仪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血清PCT含量;血常规检测采用SysmexXE2100进行测定。阳性判定标准:血清PCT值>0.5ng/ml,WBC计数>10×109/L。1.3pct、wbc结果分析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分类变量用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计量资料中正态分布的数据以均值x珋±s标准差表示,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正态分布的数据以中位数(四分位距[IQR])表示,通过Mann-Whitney检验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对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PCT和WBCcount阳性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误诊率=假阳性/(假阳性+真阴性)×100%,漏诊率=假阴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约登指数=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1,阳性拟然比=灵敏度/误诊率,阴性拟然比=漏诊率/特异度。PCT、白细胞计数、PCTand/orWBCcount对细菌感染预测灵敏度和特异度通过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年龄、入院、主观条件及呼吸频率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入院体温、脉搏及呼吸频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检测出的PCT及白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2pct阳性率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患者PCT阳性率分别为39.53%和7.69%,白细胞计数阳性率分别为53.49%和15.38%。两组间PCT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45,P=0.001);两组间白细胞计数阳性率也有统计学差异(χ2=12.990,P<0.001)。2.3细菌感染灵敏度及特异性度的比较根据病原学、影像学及药物疗效部分患者确诊为细菌感染,分别计算PCT及白细胞计数预测细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见表2。两组检测方法在预测细菌感染的灵敏度上比较,采用配对卡方(χ2=0.96,P=0.327>0.05),两组检测方法特异度的比较(χ2=0.44,P=0.507>0.05),说明两组检测方法对于预测细菌感染在灵敏度及特异度上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细菌感染组43例患者中有8例血培养阳性,对这8例患者单独分析,PCT阳性率达100%,PCT>2.0ng/ml的患者数有6例。而白细胞计数阳性患者为6例,阳性率为75%。2.4pct和pct之间的比较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将白细胞计数及PCT同时阳性作为细菌感染判断的标准,对细菌感染判断的特异性可达到100%,但是与PCT相比较特异度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249),且灵敏度仅16.3%。如果将白细胞计数或PCT任一项阳性作为判断细菌感染的标准可以大大提高判断的灵敏度(76.7%),与白细胞计数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细菌感染的检测白细胞计数是传统急诊科常用的判断患者感染类型的检查,在细菌感染的判断上有一定价值,而且检查耗时短、价格便宜。但是由于其特异性差,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中如果仅靠白细胞决定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并不准确。PCT是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量12793D,是降钙素的前体,在非感染情况下由甲状腺产生,发生全身性感染的情况下,其主要来源于甲状腺以外的多种组织和器官,包括甲状腺、白细胞、腹膜巨噬细胞、脾脏、肺、肝脏、肾脏、肾上腺、大脑、脊椎、胰腺、胃、小肠、结肠、心脏、睾丸、肌肉、脂肪组织、皮肤等。目前认为PCT可能是在TNF-α、IL-6、内毒素等细胞因子诱导下合成,在感染后2-3h合成增加,在感染后3h血浆中可检测到,体内浓度在6-8h内快速升高,并于12-48h到达峰值,2-3d后恢复正常。Assicot等1993年在Lancet杂志上首次报道血清PCT可作为细菌感染的一个重要标记物。而后大量有关降钙素原与细菌感染相关性的研究出现。近年来降钙素原在多种感染性疾病上被用于指导抗生素的使用及停药的参考检查。急诊发热患者特别是高热患者具有起病急、病情病种复杂的特点,在发病早期及时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对于减少抗生素的运用尤为重要。从上文的数据中可以看出降钙素原和白细胞计数在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中阳性率都有显著差异,二者都可以用于鉴别急诊科早期高热患者是否存在细菌感染。但是降钙素原和白细胞计数在预测细菌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上并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意味着早期监测降钙素原并不会比监测白细胞计数更有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反而可能会增加患者的就医成本。如果将白细胞计数或降钙素原任一项阳性作为判断细菌感染的标准则可以大大提高灵敏度(与单纯监测白细胞计数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无法提高特异度。但是对于血培养阳性的患者发病早期降钙素原都显著升高,降钙素原阳性率为100%,显著升高的比例占到75%,而白细胞计数阳性率仅75%,但是由于本研究中这部分病例数太少无法具体比较在这部分患者中早期监测降钙素原是否相对于白细胞计数有优势。从本研究数据看,似乎无需对所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