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D-LTE无线网规划原理和实践背景TD-LTE网络发展需求:行业发展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LTE技术的逐渐成熟,国外运营商纷纷开始考虑向4G网络演进,一方面是借助LTE带宽优势缓解网络压力;另一方面是实现技术和市场领先。市场竞争需求:TD-SCDMA先天的技术劣势和产业劣势,中国移动需要推动LTE技术的发展,实现网络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变革。TD-LTE网络发展定位:四网协调发展:TD-LTE是中国移动的未来,要坚持TDD/FDD融合的发展方向,将主要承载高速数据业务,并具备承载话音业务功能。2011年10月28日,李跃总裁主持召开总裁办公会议,奚国华书记参加了会议。会议认为,TD-LTE网络是公司四网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TD-LTE发展是公司面向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打造TD-LTE精品网络对公司保持领先具有重大意义。TD-LTE无线网络规划流程详细规划预规划前期准备覆盖规划容量仿真参数规划性能评估覆盖估算容量估算站址规划需求分析业务分布模拟传播模型校正TD-LTE规划的重点在于:覆盖规划、容量仿真和参数规划三个环节。TD-LTE无线网络规划流程F/D深度覆盖差异明显:
F/D总体覆盖差异6.3db,视距场景F/D差异2.9db,非视距场景F/D差异4.5db,深度覆盖场景F/D差异7.8db,浅层覆盖F/D差异4.9db。从与FDD竞争角度看,F频段更适合做覆盖层:
目前工信部确定1.8G共60M的FDD频谱资源,中国移动F频段与FDD覆盖能力接近,为满足市场竞争需求,做好F频段基础网络是首要条件。D频段频率资源丰富:频段TDD频谱资源共计190M(2500-2690MHz)
中国移动获得130MHz:F频段20M(1880-1900MHz)E频段40M(2320-2370MHz)D频段60M(2575-2635MHz)
中国联通获得40MHz:E频段20M(2300-2320MHz)D频段20M(2555-2575MHz)
中国电信获得40MHz:E频段20M(2370-2390MHz)D频段20M(2635-2655MHz)
综上:在容量需求较大区域,可以部署D频段多载波解决大容量需求。
建网策略:1、利用F频段低频段的特点,实现覆盖需求区域的连续覆盖和农村区域的广覆盖2、利用E频段实现室内场景的覆盖需求3、利用D频段频谱资源丰富的特点,实现容量需求区域的连续覆盖,热点区域利用多载波技术重点覆盖
可变带宽多载波技术MCS多天线技术TD-LTE系统带宽可以配置为1.4MHz、3.0MHz、5MHz、10MHz、15MHz、20MHz网络规划中需要根据不同带宽对容量、系统开销分别考虑
TD-LTE采用OFDM多载波技术,每个PRB包含12个子载波网络规划中需要配置每个TTI中可使用的频率资源,即PRB数量
TD-LTE采用多种MCS(ModulationandCodingScheme),不同的MCS对应不同的覆盖半径网络规划中需要考虑覆盖和容量上的平衡
TD-LTE可以采用多种多天线技术,如TxDiversity,RxDiversity,BeamForming;MIMO网络规划中不同的多天线技术的采用直接影响业务SINRTD-LTE
无线网络规划的特点TD-LTE覆盖规划特点PathLossmax_DLPathLossmax_ULCellRangeLTE覆盖能力
LTE小区的覆盖与设备性能、系统带宽、每小区用户数、天线模式,调度算法、边缘用户所分配到的RB数、小区间干扰协调算法、多天线技术选取等都有关系覆盖规划方法链路预算仍是可行的方法对RS信号进行覆盖性能预测上下行控制信道的覆盖性能进行预测;结合小区边缘业务速率(如:上行1Mbps,下行512kbps)来评定小区的有效覆盖范围链路预算主要需要考虑的问题系统资源配置(包括载波带宽时隙配比、天线类型、边缘MCS等),信道接收机解调门限,干扰余量TD-LTE覆盖规划特点覆盖规划方法LTE小区的覆盖与设备性能、系统带宽、每小区用户数、天线模式,调度算法、边缘用户所分配到的RB数、小区间干扰协调算法、多天线技术选取等都有关系链路预算主要需要考虑的问题LTE覆盖能力
链路预算仍是可行的方法对RS信号进行覆盖性能预测上下行控制信道的覆盖性能进行预测;结合小区边缘业务速率来评定小区的有效覆盖范围系统资源配置(包括载波带宽时隙配比、天线类型、边缘MCS等)信道接收机解调门限干扰余量TD-LTE覆盖规划:在目标业务速率要求和网络负载条件下,对参考信号和业务信道覆盖能力的规划,重点在于准确的传播模型。
由于LTE系统中,业务负载的不同将带来干扰的变化,从而影响覆盖性能的变化,因此在覆盖规划中需考察不同网络负载条件下的覆盖能力。LTE系统覆盖影响因素边缘目标速率
不同于3G传统业务,由于采用AMC技术,用户的数据速率可变,不同的速率要求的SINR解调门限不同,因此覆盖范围不同。干扰消除技术
干扰的存在会引起接收机底噪的抬升,从而引起接收机灵敏度的下降,最终导致最大允许传输距离的减小,覆盖范围收缩。资源分配
系统根据每个用户的链路状况分配给用户不同个数的RB资源,用户占用的载波资源越多,接收机底噪越大,从而导致系统覆盖收缩。天线技术
基于传输分集的MIMO天线方式为系统提供了基于发射分集的下行覆盖增益;基于波束赋行的天线方式在下行方向提供了赋行增益和分集增益,在上行方向提供了接收分集增益。自适应调制编码方式
LTE系统增加了64QAM高阶调制方式,不同的调制编码等级要求不同的SINR解调门限,导致不同的覆盖范围TD-LTE容量规划特点容量规划方法与TD-SCDMA(R4)不同,LTE小区的容量与信道配置和参数配置,调度算法、小区间干扰协调算法、多天线技术选取等都有关系容量仿真主要需要考虑的问题LTE小区的容量
系统仿真和实测统计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得到小区吞吐量和小区边缘吞吐量设备相应的调度算法所支持的多天线技术小区间干扰协调算法TD-LTE容量规划:在一定网络负载条件下,对网络承载能力的规划,重点在于网络仿真。由于LTE系统采用AMC自适应调制编码等技术,用户速率随无线信道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容量规划中需考察小区边缘吞吐量,同时为了达到系统效能最大化,也应考察小区平均吞吐量等指标。天线技术
单流分集、多流复用、复用与分集自适应,波束赋形等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用户容量的提升。LTE系统容量影响因素Mode传输模式技术描述应用场景1单天线传输信息通过单天线进行发送无法布放双通道室分系统的室内站2发射分集同一信息的多个信号副本分别通过多个衰落特性相互独立的信道进行发送信道质量不好时,如小区边缘3开环空间复用终端不反馈信道信息,发射端根据预定义的信道信息来确定发射信号信道质量高且空间独立性强时4闭环空间复用需要终端反馈信道信息,发射端采用该信息进行信号预处理以产生空间独立性信道质量高且空间独立性强时。终端静止时性能好5多用户MIMO基站使用相同时频资源将多个数据流发送给不同用户,接收端利用多根天线对干扰数据流进行取消和零陷。6单层闭环空间复用终端反馈RI=1时,发射端采用单层预编码,使其适应当前的信道7单流Beamforming发射端利用上行信号来估计下行信道的特征,在下行信号发送时,每根天线上乘以相应的特征权值,使其天线阵发射信号具有波束赋形效果信道质量不好时,如小区边缘8双流Beamforming结合复用和智能天线技术,进行多路波束赋形发送,既提高用户信号强度,又提高用户的峰值和均值速率干扰消除算法
ICIC算法一定程度上会使得系统的频率复用因子大于1,有效地保证系统整体尤其是边缘用户的吞吐量性能。调度算法
根据用户的信道质量调整资源的分配,可以改善系统用户的SINR,从而提升系统容量。功率控制
功率控制减少小区间的同频干扰,保证系统的容量能够达到较高的要求。小区覆盖半径
在同样的区域内增加基站的数量,该区域的系统总容量会有所提升。系统带宽
1.4、3、5、10、15、20MHz,带宽越大,小区吞吐量越大。发射机功率
基站发射功率越大,覆盖越远,小区容量越大LTE系统容量影响因素频率规划室外站点原则上采用同频组网,在同频干扰严重的区域可以加入异频微蜂窝小区降低干扰;室内覆盖同一水平层面如需设置多个小区时,相邻小区间建议采用异频组网,根据场馆和频率带宽的具体情况将每小区配置20M或10M带宽(RRU相同功率下,可提升覆盖能力3db)
城区+农村F频段连续覆盖,重点解决区域内深度覆盖需求和农村广覆盖需求
城区+区县城关D频段连续覆盖,重点解决区域内室外道路需求和热点区域容量需求。
室内场景E频段覆盖,兼顾覆盖和容量需求。扰码规划尽管PCI资源充足(504),但是LTE的PCI规划比TD-SCDMA的扰码规划要求更高,通过PCI的合理规划,避免相邻小区的PSS序列相同,避免RS信号在频域位置重叠TD-LTE参数规划特点Id=5Id=4Id=3Id=11Id=10Id=9Id=8Id=7Id=6Id=2Id=1Id=0PCI,即PhysicalCellID,是小区的标识。PCI和RS的位置有一定的映射关系:
相同PCI的小区,其RS位置一定相同,这会产生干扰PCI不同,也不一定能完全保证RS位置不同,在同频的情况下,如果两个小区PCImod6相等的话,即使它们的PCI本身并不相等,这两个小区之间的RS也会产生严重的干扰,导致CINR急剧下降。TD-LTE网络中,
PCI规划要结合频率、RS位置、小区关系统一考虑,才能取得合理的结果,物理小区标识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不冲突原则:保证同频邻小区之间的PCI不同。
不混淆原则:保证某个小区的同频邻小区PCI值不相等干扰最小原则:尽量选择干扰最优的PCI值,即相邻小区PCI值模3、模6、模30、模50不相等最优化原则:保证同PCI的小区具有足够的复用距离,并在同频邻小区之间选择干扰最优的PCI值。成组规划原则:同一BBU的三个小区SSS序列必须相同SSS=INT(PCI,3)PCI预留原则:为避免出现未来网络扩容引起PCI冲突问题,应适当预留物理小区标识资源。TD-LTE参数规划特点–PCI规划基本原则TD-LTE参数规划特点–PCI规划原则说明PCI原则1:避免mod3,mod6PCI原则2:避免mod30
在非序列组跳转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系内,小区的参考序列都来自同一个参考序列组。在PUCCH的情况下,序列组的序号是小区的PCI模30后的余值。PUCCH序列位移图案定义为:fpucch=mod(PCI,30)对于PUSCH序列位移图案定为:fpusch=mod((fpucch+X),30)(X=0-29)PCI原则3:避免mod50
终端发送PCFICH时,按照如下公式发送PCFICH,而根据公式可知,基站通过对PCI进行mod50后来确定其第一个发送PCFICH的位置,故当两个小区的PCImod50相同时,将会导致终端无法解调出PCFICH的信号,故PCI也不能mod50在复用距离内两个小区的PRACH配置必须不同,以增加PRACH解码成功率PRACH传送被分为:•时域(prachConfigIndex)–PRACH-PUSCH干扰:如果在eNB中PRACH资源在时间上被分开–PRACH-PRACH干扰:如果相同的PRACH资源被用于一个eNodeB的不同小区.–PRACH-PRACH干扰优先于PRACH-PUSCH干扰。目前现网中使用3,4两种,其中第3小区和第1小区相同,但第3小区在频域上和第1小区错开,分别位于PRB的上边界和下边界。•
频域(prachFreqOff)–PRACH频域位置应紧随PUCCH信道区域,或者在频带的上边界,或者在频带的下边界,不能与PUCCH信道区域有重叠。–PRACH配置避免把PUSCH信道区域分成两个区域。
目前下网设置,1小区为6,2小区为6,3小区为88,具体设置值应以该小区RRC容量需求而定。•列序列(PRACHCSandrootSeqIndex)–所有相邻小区使用不同的序列TD-LTE参数规划特点–Prach规划原则TD-LTE参数规划特点–Preamble格式TD-LTE参数规划特点–Prach配置指示规划TD-LTE参数规划特点–PrachFreqoff规划TD-LTE参数规划特点–Prach循环位移规划TD-LTE参数规划特点–Prach
rootseqindex规划TD-LTE参数规划特点–Prach规划步骤PRACHPlanning步骤1:-定义prachConfIndex•取决于preamble格式(小区半径)•一个站的每个小区都应该相同步骤2:-定义prachFreqOff•取决于PUCCH区域•简化设置网络所有小区相同步骤3:-定义PrachCS•取决于小区半径•若简单认为小区半径相同,则全网小区设置一样。步骤4:-定义rootSeqIndex•它指向第一个根序列•相邻小区需设置不同•rootSeqIndex在小区间的分裂取决于每个小区需要多少根序列(取决于PrachCS)邻区通用原则综合考虑各小区的覆盖范围及站间距、方位角等进行规划,建网初期,孤站较多,覆盖较远,建议适当多配邻区,先满足基本业务性能,原则如下:(1)互易性原则
根据各小区配置的邻区数情况及互配情况,调整邻区,尽量做到互配,即,如果小区A在小区B的邻区列表中,那么小区B也要在小区A的邻区列表中。(2)邻近原则
如果两个小区相邻,那么它们要在彼此的邻区列表中。对于站点比较少的业务区(6个以下),可将所有扇区设置为邻区。
上述为邻区设置时的大原则,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这里列出一些补充原则:(1)邻区一般都要求互为邻区;在一些特殊场合,可能要求配置单向邻区,湖面场景应适当扩大邻区距离。(2)邻区适当原则。邻区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应该遵循适当原则。太多,可能会加重手机终端测量负担;太少可能会因为缺少邻区导致不必要的掉话和切换失败。(3)邻区应该根据路测情况和实际无线环境而定。尤其对于市郊和郊县的基站,即使站间距很大,也尽量要把位置上相邻的作为邻区,保证能够及时做可能的切换。TD-LTE参数规划-邻区规划4G-4G邻区规划(1)优先添加共站邻区关系(2)在配置邻区时,根据基站所在位置,正向配置两圈,反向配置一圈;(3)避免漏配邻区:根据基站所在位置及相邻关系合理规划邻区避免漏配,LTE小区的邻区数量应不小于8个。(4)避免邻区多配:邻区距离大于2km的原则上不加为邻区(个别区域除外,如:湖面,水面、平原等),农村偏僻区域可根据邻近原则,适当扩大邻区距离,但最大不能超过5km,最多不能超过32个。(5)对于高层室内小区,建议低层出入口与室外小区配置1或2条邻区,高层只配室内小区邻区,而不配置室外宏站邻区。4G-2G邻区规划
基本原则和4G-4G邻区相同,但考虑到2G覆盖较远的情况,应适当增加邻区规划个数。原则补充如下:(1)为了兼顾CSFB和数据业务感知,尽量选择GSM900作为邻区关系,DCS1800适当选择。(2)在MSCPOOL边界,只加MSCPOOL内部GSM邻区关系,以避免跨MSCPOOL回落引起未接通。(3)4G室分邻区应配置与其共室分的GSM邻区,并添加室外第一圈GSM邻区。(4)建议4G-2G小区级邻区个数不宜超过15个,站级邻区应小于32个。
TD-LTE参数规划-邻区规划TD-LTE参数规划特点–TA区规划基本原则跟踪区划分应利用移动用户的地理分布和行为进行区域划分,减少跟踪区边缘位置更新。可采用以下方法:跟踪区边界划分不宜以街道为界,不宜放在话务量较高的地方。跟踪区边界不宜与街道平行或垂直。在市区和城郊交界区域,宜将跟踪区的边界放在外围一线的基站处,而不宜放在话务密集的城郊结合部。跟踪区划分应满足小区寻呼信道的容量要求并适当预留,跟踪区不宜跨越MME区域。跟踪区边界可以参考2G、3G位置区的边界,并结合TD-LTE需求进行调整,提高跟踪区规划的效率和质量。针对高速移动等跟踪区频繁变更的场景,可以通过TAList功能降低跟踪区更新的负荷。TAList规划,建议以30-50个站点为一个TAlist。TAC-LAC联合规划原则
TAlist应按照GSM的LA区域进行规划,且初期TAlist只包含一个TA。TAlist和LA联合规划原则建议如下:
(1)
对于2G、4G室外共站的,TAlist与LA应严格保持一致;
(2)
对于2G、4G室外不共站的,应按照覆盖面积重叠最大的原则考虑其具体的TAlist归属
(3)
对于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TAlist与LA应严格保持一致。(4)LAC插花区域TAC应做调整,TAC不能插花。TD-LTE规划要点—保证连续覆盖充分利用现网TDS/GSM站点资源进行站址规划,做到“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尽量保证规划区域内的连续覆盖(RSRP>-100dBm@95%)每期分场景进行建设(主要道路、重要室内),划分优先级优先保障主要道路、重要室分、重要区域的连续覆盖,做到精细规划第一步:搭建网络整体拓扑架构利用现网站点,结合外场测试结果,分场景进行网络拓扑分析,选择合理站点网络拓扑分析第二步:进行覆盖精细规划结合现网ATU数据和MR数据,识别潜在弱覆盖区域,给出调整建议第三步:给出建设策略给出建设优先级、天线类型、合路方式MR/ATU数据分析网络建设策略TD-LTE规划要点—降低同频干扰确保网络拓扑合理性避免过大站间距,特别是热点区域。密集市区合理站间距250~350米控制合理主控覆盖,避免高站(40米以上较少,50米以上取消),下倾角建议8~12度确保相关参数规划准确性合理规划切换、重选参数、PCI分配等、PRACH序列、DMRS序列第二步:识别网络低SINR区域基于仿真结果识别重要区域的低SINR分布第三步:给出精细化调整建议基于SINR仿真输出站点调整建议识别低SINR区域第一步:站点合理性分析从站高、倾角、站间距等维度识别不合理的站点站点合理性分析输出调整建议TD-LTE规划要点—部署频段F传播特性比2.6G少4dB左右的损耗F频段已分配20MHz,并在TD-S全面部署F频段升级可做100%天面重用,无须新建F频段升级可重用TD-S设备,节省投资PHS/DCS1800的杂散干扰,影响网络性能F频段升级,TDS/TDL双模RRU,高配置TDS小区覆盖减弱和TDS邻频共存需要特定子帧配比,牺牲容量约20%和TDS的频率资源协调复杂,目前已分配的F频段20M资源已经完全用于TDS的部署D频段无干扰D频段频谱资源充足,50MHz-190MHzD频段部署不会影响其他网络的容量比F频段传播损耗高4dB,不利于覆盖受限场景部署部署成本相对较高类型使用次数比例A频点载波数1015775.0%F频点载波数337925.0%总计13536100.0%类型小区数比例A+F频段182145.7%A频段212553.3%F频段421.1%总计3988100.0%宏站平均配置S444,极限配置S999诺西某项目现网TDS配置数据F频段D频段TD-LTE规划要点—高站加强网络结构规划,确保合理站高,城区平均站高建议30米以下控制超过40米的站点数量,避免选择超过50米的站点超过平均站高的站点建议采用内置6度电倾角FAD大天线对于较高的站点,不建议采用小天线:小天线一般内置电倾角为0,应用于高站,可能会造成主瓣覆盖畸变、后瓣过覆盖小天线垂直面半功率波瓣宽较宽,MM天线指标是>20,普通大天线一般是>5,不利于网络的干扰抑制站高从60米降低到30米,区域内RSRP覆盖减少0.48%,RS-CINR/PDSCH-SINR增加1.58%TD-LTE规划要点—共天线某城市密集市区约61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预测分析,其中约有128个TD-SCDMA的室外宏站。首先基于TD-SCDMA的站点,完全利用TD-SCDMA的天馈参数(保持站高、方向角、下顷角不变)进行TD-LTE仿真,得到RScoverage和RSCINR仿真结果预测结果显示,完全利用TD-SCDMA的天馈系统设置进行LTE网络性能预测,并没有得到最佳的RSCINR性能为了得到更好的RSCINR,大部分小区的天线需要增加一定的下顷角,少量小区减少天线下顷角。优化前该区域的小区平均下顷角为5.6度,优化后小区的平均下顷角为6.3度
ItemInitialFinalImprovementLTERSCoverageQuality(%Coverage>Threshold-85.0dBm/90.0%)97.83%98.37%0.54%LTERSCINRQuality(%CINR>Threshold10.0dB)69.22%78.92%9.70%从干扰控制的角度,LTE网络需要更“薄”的小区重叠覆盖密集市区现网站点基本可以满足LTE部署要求LTE采用单独立杆为主,共天线为辅的建设方式;覆盖重要道路的测试线路保障站点避免共天线方式TD-LTE规划要点—天线选择内置合路天线的馈线直径会比FAD天线的馈线要细,直接导致馈线的损耗变大对于TD-LTE,使用合路器天损耗增加约3.6dB,测试表明覆盖距离收缩20.7%对于TD-SCDMA,使用合路器天线损耗增加约4.2dB,测试表明覆盖距离收缩31%合路器天线的隔离度水平仅为30dB,对系统性能有一定影响其他可能导致的问题:覆盖空洞、深度覆盖不足、3G网投诉、后期无法通过天线调整优化覆盖内置合路器天线FAD天线TD-LTE规划要点—天线选择密集城区/建站困难室内覆盖郊区农村高速城区盲点仿真测试综合证明8天线综合性能更优2通道用于补盲/高速方案基本成熟,经过实验室及外场充分论证FAD/D8通道普通天线2通道天线基本性能仍存在优化空间小型化天线内置合路器天线方案基本成熟,性能满足要求在产品优化成熟后,应用于部分天面资源紧张的热点区域站点首选方案,用于主要覆盖区域独立电调天线共天馈方案可行,性能有待改进用于不具备新装天线的站点共站及独立网络优化区域2通道用于补盲/高速2通道用于补盲/高速成熟度/方案选择结论应用建议多天线成熟性及多场景应用建议总结TD-LTE规划要点—天线安装位置及方位角规划基站方位角应根据周围基站扇区方向、周边实际环境、覆盖要求及话务分布情况综合考虑确定。
避免天线主瓣范围内有建筑物阻挡,一般要求主瓣方向100m范围内无明显阻挡(密集市区由于建筑物密集,站间距较小,可适当放宽要求),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角度避开阻挡。
一般情况下,方位角遵循蜂窝结构,各扇区夹角为120度左右。如非特殊覆盖场景,不建议同站点扇区夹角小于90度。城区方位角确定应着重考虑指向信号较弱区域及话务量高的区域,注意避开信号会折射、反射的山丘、水面等。农村和开阔地带的天线方位角确定应重点考虑远离基站站址的重点覆盖区域,如公路、村庄、旅游景点等。TD-LTE规划要点—天线安装隔离要求同一TD-LTE基站三个扇区天线间的间距要求:天线边缘水平间距≥1.0m,如果条件不具备,特殊情况下可以≥0.5m。垂直间距(上层天线下缘与下层天线上缘)≥0.5m。TD-LTE线阵和GSM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2m,垂直距离≥0.5m;TD-LTE线阵和GSM定向天线之间背靠背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1m,垂直距离≥0.2m。TD-LTE与TD-SCDMA:建议在工程实施中,避免TD的天线和TD-SCDMA的天线处在同一个水平面内,TD-LTE天线应避免直接指向TD-SCDMA天线。TD-LTE规划要点—多系统隔离度GSM900MDCS1800MTD-CDMA(F、A)WLANLTE2.6G36445988异频段干扰互调干扰distancedistanceExamplefor90°horizontalbeamwidthTD-LTE规划要点—分层组网诺西TD-LTE精确部署NSN的基于现网数据的精确部署解决方案,相对于传统的网络规划,更注重规划数据来源、把控建设精度及网络平滑升级。基于现网MR、ATU数据及网络拓扑分析,同时结合业务需求(边缘速率、部署频段等),借助NSN独有的选点算法,可以实现基于现网站点的TD-LTE自动化站点选择,并预测相应TD-LTE覆盖。MR/ATU数据分析网络拓扑分析NSN的TD-LTE精确部署解决方案,立足于多网协同,实现了网络预评估,精细化规划、网络建设、后评估的闭环管理。自动化精确选点指标预测诺西TD-LTE精确部署解决方案的思路与方法LTE精确部署解决方案覆盖分析模块容量分析模块频率策略分析模块规划参数分析模块成本分析模块站点选择天面建设策略天馈优化建议多载波策略频率策略热点识别性能预估及分析分流效果评估PCI/RSI方案评估建设成本分析OutputdataInputdataGSM/TDSMR、ATU数据现网干扰矩阵终端分析业务分析现网话务地图现网KPI现网数据源TD-LTE规划初期重点关注因素覆盖区域3覆盖区域2LTE覆盖区域1城区TD-LTE规划核心是保障良好的用户感知,在规划的初期,覆盖区域范围较小,应重点关注业务需求、规划区域和用户发展三者之间的匹配,业务需求和用户发展计划引导网络建设,网络建设后终端发放应和覆盖区域基本匹配,保证用户感知。TD-LTE应该重点覆盖TD-SCDMA及GSM数据业务热点区域,缓解2G/3G网络压力。业务需求网络规划用户发展TD-LTE初期以MIFI/数据卡终端为主,在网络规划建设之前,各省市应结合TD-LTE终端类型、业务承载能力制定针对性的用户发展计划,网络规划建设区域应覆盖用户发展重点区域,同时也要避免终端发放和建设不匹配情况。TD-LTE规划站址选择原则周边有高站情况下,其邻区的载波速率相比周边无高站情况下下降20%左右,说明高站会影响邻区的吞吐量。
不同网络结构下容量性能仿真分析图高站对容量性能影响仿真分析图TD-LTE网络和2G/3G相比对信号质量更为敏感,对提升SINR的需求很迫切,规划应从传统注重场强的思路向更注重信号质量转变,站址规划时,应对现网高站、偏离度较高的站址进行详细排查分析,当共站达不到规划要求时应新建站,尽量保证基站建设符合蜂窝结构。TD-LTE在信道环境好时,用户可以使用双流传输模式提升用户吞吐量,在规划阶段,应通过合理选址,将站点设置在业务密度高的位置,使更多的用户分布在小区中心区域,尽量以双流传输模式提高用户感知。理想蜂窝结构和现网站点结构相比,用户处于高速率的比例明显较高。
TD-LTE规划站址选择原则
根据链路预算站间距并结合城市建筑物布局进行站点选择。选站顺序一般先密集后郊区,也就是先从城市中心开始,逐渐向城市外围扩展开始选站需要关注重点道路和重点覆盖区域的站点选择在Mapinfo上结合话务量进行选站,话务量大的地方,站点密,话务量小的地方站点相对稀疏,应同时满足覆盖要求和业务需求,优先选址话务密集的热点地区,同时应充分了解城市规划发展的动态,做好长期规划准备。密集城区站点不能过高,郊区站点不能过低。站间距把握,对于站间距较小(300米以下)需要调整天线方向角,以避免造成干扰,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删除一个扇区。实际的站间距比链路预算的要近,因为链路预算是理想蜂窝的情况,实际的基站分布都是不理想的,所以站间距要小,禁止建设站间距小于150米的站点(特殊区域除外)站址选址站址周围应比较开阔,周围无高层建筑或障碍阻挡;对于定向天线,在天线主瓣覆盖方向100米内应无阻挡。密集市区建筑物密集,传遍环境复杂,对数据业务要求相对较高,基站选址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阻挡和可能造成的覆盖盲区,并合理利用建筑物的阻挡减弱小区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兼顾密集市区的道路连续覆盖站址附近应无强功率发射设备(如微波台或电台)和较少人为干扰(如电焊机、高频电炉、火花干扰等)TD-LTE规划网络指标41覆盖数据业务热点区域,每片区域要实现室外成片连续覆盖。目标覆盖区域内95%以上的公共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大于-100dBm。站型配置场强吞吐量邻小区50%负载情况下,F频段网络小区边缘单用户上下行速率达到256kbps/4Mbps,单小区上下行平均吞吐量达到4Mbps/22Mbps;(业务子帧配置1:3,特殊子帧配比3:9:2);D频段网络小区边缘单用户上下行速率达到512kbps/4Mbps,单小区上下行平均吞吐量达到8Mbps/20Mbps(业务子帧配置2:2,特殊子帧配比10:2:2)。室内分布在数据业务需求大的楼宇建设分布系统。目标覆盖区域内95%以上的公共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大于-105dBm且公共参考信号信干噪比RS-SINR大于6dB。营业厅(旗舰店)、会议室、重要办公区等业务需求高的区域要建设双路室分系统。目标覆盖区域内95%以上的公共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大于-95dBm且公共参考信号信干噪比RS-SINR大于9dB。场强及信干噪比TD-LTE规划站点选择原则满足覆盖和容量要求:参考链路预算,充分考虑基站的有效覆盖范围,使系统满足覆盖目标的要求,充分保证重要区域和用户密集区的覆盖。在进行站点选择时应进行需求预测,将基站设置在真正有话务和数据业务需求的地区。满足网络结构要求:基站站址在目标覆盖区内尽可能平均分布,尽量符合蜂窝网络结构的要求,一般要求基站站址分布与标准蜂窝结构的偏差应小于站间距的1/4。在具体落实的时候注意以下一些方面:不影响基站布局的情况下,视具体情况尽量选择现有设施,以减少建设成本和周期;应避免选取对于网络性能影响较大已有的高站(站高大于50米或站高高于周边建筑物15米),并通过在周边新选址或选用多个替换站点等方式保证取消高站后的覆盖质量在市区楼群中选址时,可巧妙利用建筑物的高度,实现网络层次结构的划分;避免将小区边缘设置在用户密集区,良好的覆盖是有且仅有一个主力覆盖小区。天线高度在覆盖范围内基本保持一致、不宜过高,且要求天线主瓣方向无明显阻挡,同时在选择站址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新建基站应建在交通方便,市电可用、环境安全的地方;避免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雷达站或其他干扰源附近建站;在山区、岸比较陡或密集的湖泊区、丘陵城市及有高层玻璃幕墙建筑的环境中选址时要注意信号反射及衍射的影响。TD-LTE规划站点选择站距建议站址设置情况区域类型典型场景F频段D频段站间距
(米)站址密度
(个/平方公里)站间距
(米)站址密度
(个/平方公里)密集市区
中心商务区、中心商业区、政务区、密集居民区等400-5005-7个基站300-4007-9个基站一般市区
普通商务区、普通商业区、低矮居民区、高校园区、科技园区、工业园区等500-6003-5个基站400-5005-7个基站其他场景景区600-8002-4个基站500-7003-5个基站高速公路等800-10001-2个基站(/公里)700-9001-3个基站(/公里)TD-LTE规划无线网设备配置建议44原则上应采用三扇区配置,站型配置为S111,单载波带宽20MHz。对于D频段组网的城市配置少量S222,双载波带宽2*20MHz,用于技术验证。站型配置宏基站室分基站原则上配置为O1,载波带宽为20MHz;对于单小区无法满足覆盖及容量需求的场景,可以配置多个小区。频率配置1880-1900MHz;覆盖室外,主要用于广州、深圳和杭州F频段2575-2615MHz;覆盖室外,主要用于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沈阳、青岛、厦门、宁波、福州、成都D频段2330-2370MHz;覆盖室内,全部城市均使用。E频段TD-LTE规划无线网设备配置建议45TD-SCDMA采用2:4时隙配置,为避免交叉干扰,TD-LTEF频段宏基站业务子帧配置为1:3,特殊子帧配置为3:9:2;D频段宏基站根据上行业务需求情况可全网将业务子帧配置为2:2,特殊子帧配置为10:2:2。子帧配置宏基站室分基站原则上业务子帧配置为1:3,特殊子帧配置为10:2:2,上行业务需求大的楼宇可将业务子帧配置为2:2,特殊子帧配置为10:2:2;F频段室内分布系统如与室外宏基站交叠则应与室外宏基站子帧配置一致。宏基站天线选择无线网主设备采用TD-SCDMA升级建设方式,使用原TD-SCDMA系统天线。若原TD-SCDMA系统天线不支持TD-LTE,应替换为支持TD-LTE的天线。无线网主设备采用新建方式,对于八通道RRU,主要采用新建独立的八通道智能天线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网络规划考试指南试题及答案
- 通迅保密协议书范本
- 期刊版权授权协议书
- 民间债权转让协议书
- 粮库租赁协议书范本
- 暖气安装清理协议书
- 急救联盟协议书模板
- 员工工伤自负协议书
- 交易账户托管协议书
- 死亡抚恤协议书乙方
- 2025年中国短圆柱滚子轴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教师的情绪管理课件
- 湖北省十一校2024-2025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 英语-华大新高考联盟2025届高三3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答案
- 《手工制作》课件-幼儿园挂饰
- 【初中地理】西亚+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 鼓励员工发现安全隐患的奖励制度
-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配2025年春新版教材)
- 【特易资讯】2025中国二手车行业出口分析及各国进口政策影响白皮书
- (一诊)2025年兰州市高三诊断考试生物试卷(含官方答案)
- 光伏发电项目施工的应急预案与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