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复习资料_第1页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_第2页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_第3页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_第4页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文学院061班崔建鹏一、填空(一)南宋文学1、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有《漱玉集》传世。她的著名散文《金石录后序》在文艺性上比《指南录后序》更胜一筹,堪称两宋之交,甚至是南宋一带第一流文艺性散文。除此以外,她曾写过一篇论词的文章,后人题之为《李易安词论》,简称《词论》,这是宋人最早的一篇论词的专门文章,也是现存宋人最早的较为完整的词学专论,影响很大,他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观点。2、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人尚有张元千、岳飞、张孝祥等,他们分别有作品《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洲)、《满江红》、《六州歌头》(长淮望断)等。3、陈与义,号简斋居士,是江西诗派后期重要的作家。4、南宋中期出现的中兴四大诗人是指陆游、范成大、尤袤、杨万里,其中以陆游成就最高。5、辛弃疾和陆游由同是南宋中叶最伟大的文学家,陆游以诗名,辛弃疾以词名,共同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代表了南宋爱国主义文学的最高水平。6、在词史上,张孝祥是上承苏东坡,下启辛弃疾的重要人物,有《于湖词》传世。7、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毕生著作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我国既有存诗最多的诗人,他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同步又吸取屈原、李白浪漫主义体现艺术,故其诗有“诗史”之称,又有“小李白”之号。除此以外,他还著有笔记作品《老学庵笔记》和游记文学《入蜀记》。8、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宋代词人中创作最宏富的一家,著有《稼轩长短句》和《稼轩词》。他在文学创作中受前人影响最深当数屈原和陶渊明,他存留的散文重要有《美芹十论》、《九议》等。9、辛派词人“一陈三刘”是指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10、范成大,号石湖居士,诗歌创作重要有民生诗、爱国诗和田园诗,他出使全国时写下了72首绝句,是他爱国主义诗歌的精髓;他的田园诗以《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为代表。11、杨万里自号诚斋,著有《诚斋集》代表,严羽在《沧浪诗话》称他的文章为“杨诚斋体”;陆游逊称“我不如诚斋,此评天下同”;刘克庄称其“海外减推独步,江西横出一枝”;总的来说他的创作道路重要经历了尊奉江西、学习晚唐、辞谢诸人而法自然三个过程。12、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哲学关键为理学或曰道学,著有《观书有感》两首。13、四灵诗派、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诗坛上出现的两个诗歌流派。其中“四灵诗派”又称“永嘉四灵”,得名于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四个诗人,他们的字或号中均有一“灵”字,故称“四灵诗派”。14、姜夔,别号白石道人,姜夔,是南宋末期骚雅词派的代表,是南宋后期词坛的领袖人物,其代表作是《扬州慢》,其词的艺术特色是“清空”。15、刘辰翁有强烈的爱国思想,他仿效陶渊明,于宋亡后写词不著元代年号,有《须溪词》传世。16、蒋捷有《竹山词》传世。17、王元量以诗著称,他的诗也具有纪实性和抒情性相结合的特点,颇为全面地记载了南宋“一代之颠末”。他自己也以资诗为史的目的,因而继杜甫之后再次荣膺“诗史”的称号。18、文天祥的爱过诗篇大部分搜集在《指南录》、《指南后录》和《吟啸集》中,《过零丁洋》是他著名的诗篇。17、宋代小说以“话本”成就最高。“话本”即是说书艺人演出的底本,它的出现开辟了我国小说史上的新纪元,现存比较可靠的宋代小说话本包括《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约四十篇左右。18、小说话本可为四类,即爱情小说、社会问题小说、豪侠小说、神怪小说。19、宋元话本的语言具有通俗化、民间化、口语化的特性。20、话本一般用诗词开头,或讲上一两个与正文内容相似或相反、略有关联的小故事,这称为“入话。”21、说话技艺有四大家:小说、讲经、讲史、合生或说诨话,其中以小说和讲史两家最重要和影响最大,而“小说”话本以爱情、公案类作品最多、成就最高。(1)爱情类小说话本中成就最高的有《碾玉观音》,主人公是璩秀秀和崔宁。其他有《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有人物周胜仙、范二郎。(2)公安类作品以《错斩崔宁》为代表,小说以《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为基本情节。(3)目前比较重要的宋代讲史话本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梁公九谏》等,其中《大宋宣和遗事》中宋江等三十六人聚义梁山泊,是后来《水浒传》的雏形。22、诗话和词话的大量涌现,标志着诗词创作进入了更理论化的时期,这是宋代诗词文学的一大特性。诗话与词话是富于中国民族特色的诗词批评形式,是批评文学与笔记文学相结合的文学札记。(1)南宋末期姜夔的《白石诗说》和严羽的《沧浪诗话》代表了宋诗话的最高水平。(2)《沧浪诗话》对后世影响甚深,尤其是“妙语说”的提出,直接引出了“押韵说”、“风格说”、“性灵说”等,对探讨的美学本质有首创之功。(3)宋诗话中尚有着若干总辑性质的,以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一书成就最高,是诗学研究的必备读物。(4)最早一部具有词话性质的专著是北宋杨绘的《时贤本领曲子集》,北宋时尚有晁无咎的《词话》,李清照的《词论》;南宋后词话著作逐渐增多,较有影响的是王灼的《碧鸡漫志》、沈一父的《乐府指迷》、张炎的《词源》等。(5)张炎,又称为“张春水”、“张孤雁”,是宋人词论水平较高者,著有《词源》三卷。这是一部论述词律和作法比较有系统的专书,其词论以姜夔为宗法,可视为集骚雅派理论之大成。《词源》对后世词学影响很大,书中提出的“清空”、“骚雅”等概念,成为后世词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23、笔记是指作家随手记录的,不受构造体制约束的,生动活泼而富有知识性与可读性的杂记式问题,其重要特性是“杂”,大体可分为故事、史料、专索三大类。宋代笔记的代表作有欧阳修的《归田录》,苏轼的《志林》、《仇池笔记》,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洪迈的《客斋随笔》、周密的《武林旧事》,以及沈括的《梦溪笔谈》,其中以《梦溪笔谈》和《客斋随笔》成就最高。(二)金代、契丹文学1、最能代表金初既能吸取中原文字,又能保持民族本色的代表作家,是全国第四代吾主海陵王完颜亮。2、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诗词作家,也是杰出的诗论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重要代表,也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代表作《游黄华山》。他编辑了金代诗歌总集《中州集》,对金代文学的保留作出了奉献;其诗论《论诗绝句三十首》相称全面地评论了自汉魏下迄宋季这一千数年间的重要诗人及诗派,并提出了四个诗学主张:(1)主张自然天成,反对雕琢化艳;(2)主张高雅,反对险怪;(3)主张刚健豪壮的风格,反对纤弱的诗风;(4)主张真诚,反对伪饰。此外,他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创作了大量直接反应现实的诗篇,真实地反应了金元之际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痛苦,这些诗被称为“丧乱诗”。3、诸宫调最先产生于北宋,成于金代,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构成、采用歌唱与说白相间的方式演说故事,基本上属于叙事体。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是宋金时期留存下来唯一完整而又能代表当时诸宫调最高水平的作品,它始见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4、耶律倍堪称契丹族第一位学者、诗人兼艺术家。(三)元代文学1、元代散文和元代杂剧是元代两种文学形式,集中代表了元代的文学成就。2、元代戏曲,包括北曲杂剧和南曲戏文,即散曲和杂剧合称为曲。世称的元曲,原是指元代的杂剧和散曲,但有时候亦仅指元代杂剧。假如追溯中国古代的戏曲源头,当为上古时代的歌舞。宋杂剧和金院本是中国最早的戏曲,也是戏曲的雏形。3、杂剧亦称为乐府和传奇,是一种以北曲演唱的戏曲,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旦,一本戏曲一种主角主唱,故有“末本戏”、“旦本戏”之分。这个名称早在唐代就已经有之,所谓“杂剧丈夫”,即指搬演杂剧的男性艺人。(1)元杂剧是把歌曲、宾白、舞台、演出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始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构造完整的文学剧本。它的基本体例是:在构造上,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种完整的故事,只有个别的是一本五折、六折或者多折连演;剧本重要由曲词和宾白构成;角色重要有末、旦、净、杂。(2)元杂剧全剧四折一般由主演者(正旦或正末)一人主唱究竟,其他角色仅仅是以说台词的方式演出。剧本一般有有旦本、末本之分,由正旦独唱者为旦本,正末主唱者为末本。(3)放在杂剧结尾处,往往用两句或八句的对句,概括全剧的内容以结束全剧,叫做题目正名。(4)科范也是元杂剧剧本构成中曲词的部分,重要规定重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4、(1)元曲四大家是指白朴、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2)元剧四大悲剧是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3)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分别是白朴的《墙头立即》、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5、关汉卿毕生作剧67种,流传至今的仅有17种。根据题材内容,大体可分为“公案剧”、“爱情剧”和“历史剧”三类:公案剧以《窦娥冤》、《鲁斋郎》和《蝴蝶梦》为代表;以《望江亭》、《救风尘》、《拜月亭》为代表,其中喜剧《救风尘》最具有代表性;历史剧以《单刀会》为代表,刻画了关羽的形象。(1)《窦娥冤》正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在故事创作时,作者吸取了民间流传的古老的“东海孝妇”的故事,此故事最早见于汉刘向《说苑.贞德》。剧本中,窦娥在刑场上所发三桩誓愿是“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2)《拜月亭》也称《王瑞兰闺怨拜月亭》、《蒋世隆拜月亭》,主角是谭记儿,重要写书生蒋世隆与王瑞兰在兵荒马乱时候的离合故事。(3)《救风尘》全称《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剧中主角赵盼儿是一种机智、老练,富有正义感的妇女形象。6、马致远是优秀的杂剧作家,也是最负盛名的散曲作家,《太和正音谱》将他列为“古今辞莫”之首。他的《汉宫秋》是元杂剧中优秀作品之一,主人公是曲状元,写昭君出塞的故事,突出了昭君民族气节,批判了奸逆的误国,抒发了一种民主情绪。7、白朴的杂剧、散曲和词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著有词集《天籁集》;杂剧中写爱情故事的作品有代表作《墙头立即》和《梧桐雨》。《墙头立即》受白居易《井底引银瓶》启发,巧妙地构思了裴少俊和李千金的爱情故事,李千金是一种渴望爱情和婚姻,无媒自聘,离家私奔,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的贵族小姐形象,裴少俊是唐工部尚书裴行俭之子;《梧桐雨》写的是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8、《西厢记》是中国古代戏曲的典范作品,被称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它是“董西厢”,即《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上发明而成的,故事最早见于元稹的《莺莺传》传奇。在《西厢记》中,王实甫提出了至情思想,“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金圣叹对《西厢记》的评点,对后世影响很大,对《水浒传》的评点也具特色。9、元杂剧尚有不少作品取材于历史和前人之作,例如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原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取材于《史记*赵世家》,尚忠贤的杂剧《柳毅传书》在唐人小说《柳毅传》基础上写成,石君宝的《秋胡戏妻》最早见于汉刘向的《列女传》,无名氏的《陈州粜米》塑造了平民张撇古和清官包拯的形象,是元杂剧中著名的包公戏。10、康进之和高文秀是有代表性的“水浒戏”作家,康进之地《李逵负荆》是现传元人水浒戏中最优秀的作品;高秀文有“小汉卿”之称,是一位作品数量仅次于关汉卿的著名元杂剧作家;他编的水浒戏最多,现仅存《双献功》一种。11、杨星之,与关汉卿同步,且为“莫逆之交”,因其善于修改杂剧作品,被朋友戏称为“杨补丁”,著有《临江驿潇湘夜秋雨》,简称《潇湘夜雨》,这是现存元杂剧中唯一一部写男子负心的作品。12、后期杂剧作家中郑光祖的成就最高,他的《倩女离魂》取材于唐人陈玄佑的传奇小说《离魂记》,直接影响明代《牡丹亭》的创作,是一种优秀的爱情剧。除此以外,他尚有著有《王粲登楼》等。13、明人将乔吉之的《两世姻缘》、郑光祖的《梅香》、《王粲登楼》和宫天挺的《范张鸡黍》称为“四段锦”。14、南戏又称为戏文、南曲戏文,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最初流行于浙东沿海一带,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它是在“温州杂剧”(或称为永嘉杂剧)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起初有《张协状元》(时间最早)、《小孙屠》、《宦门子弟错立身》等三种南戏,由于三剧被收入了《永乐大典》中,故又名《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元末高明的琵琶记是南戏的优秀作品,为这一古老剧中所获得的艺术成就的杰出标志。(1)元末明初流传广泛的四部南戏作品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又称“四大传奇”或“四大南戏”。(2)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他的代表作《琵琶记》取材于宋代民间流传的南戏《赵贞女蔡伯喈》改编,被称为“南戏中兴始祖”。(3)高明在《琵琶记》中对南宋时期民间广泛流传的《赵贞女蔡二郎》中蔡邕形象进行了改动,历史上的蔡邕是东汉辞赋家、散文家、书法家,字伯喈。15、散曲又称清曲,是配乐歌唱的曲子,是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元代散曲是继宋词之后昌盛以来的一种新的诗体。在构造上,它重要包括小令和套数两中形式;此外,在小令和套数之间,有时还会出现带过曲。杂剧作家们的散去标志着前期散去的最高成就,重要有关汉卿的《不伏老》、马致远的《秋思》等。(1)小令,又名“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性。(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中原音韵》),是元代散曲中最富盛名的作品。(3)在元代散曲后期,有两个套数别开生面,是难得的佳作,一是睢景臣的《高祖还乡》,一是刘时中的《上高监司》。(四)明代文学1、明代开国之初,诗文作家以宋濂、刘基、高启三家为代表,其中宋濂号称开国文臣之首,刘基与之齐名。刘基的《郁离子》是一部语言体散文集,《卖柑者言》揭发了封建官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虚伪和腐朽。2、吴中四杰是指高启、杨基、张羽、徐贲。3、明朝时期诗坛有众多诗派,如以刘基代表的“越诗派”,以林鸿为代表的“闽诗派”,以刘菘为代表的“江右诗派”,以孙贲为代表的“粤诗派”,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等等。4、台阁体的重要代表作家是“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5、三杨之后,身居文阁而主文柄者,重要是李梦阳,他和何景明是“前七子”的重要代表。(1)“前七子”是指弘治年间的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2)“后七子”也叫嘉靖七子,是指正德年间的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其中宗臣的《报刘一丈书》,无心拟古却传诵不衰。6、“茶陵派”处在从“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过渡的阶段,其代表人物李东阳是一种从“台阁体”向“前后七子”的过渡性人物。7、“公安派”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为代表,时称“三袁”。8、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重要形式,由宋元“讲史”话本演化而来。9、明末四大奇书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10、罗贯中在史书《三国志》以及裴松之为《三国志》所注的基础上吸取传说、话本和三国戏的营养,写成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这是我国出现最早、流行最广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书中体现了作者“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全书共120回,以蜀汉为主的构造,作品人物形象脸谱化、类型化。毛宗岗《读三国志法》中认为《三国》有三绝,即诸葛亮——“智绝”、关云长——“义绝”、曹操——“奸绝”。(1)元代《全相三国志平话》是迄今所能见到的有关三国故事的第一部定本。(2)《三国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本,书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该刻本凡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回。(3)至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毛本”,即毛纶、毛宗岗父子评改的《三国演义》。11、《水浒传》是一部正面体现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伟大作品,是中国古代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同步,它也是我国第一部全用通俗口语写成的长篇小说,它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艺术的成熟。明末清初金圣叹改《水浒传》为70回本,这是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本子。12、《金瓶梅》的作者是兰陵笑笑生,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第一部世情小说,它的出现标志着整顿加工式小说创作的终止。清朝人郭敦复据《第一奇书金瓶梅》删销其中污秽文字而成的《绘图真本金瓶梅》是《金瓶梅》的第一步洁本。14、《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最早把西游故事神化化,并见于文字的是南宋《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富庄于谐的游戏之笔,是《西游记》这部小说的最鲜明的艺术个性和最突出的艺术成就。15、明代传奇演唱的声腔重要是弋阳腔和昆腔。16、昆腔即昆山腔,也称昆曲,始于元末。首先用魏良辅改革后的昆腔演唱的剧本是梁辰鱼的《浣纱记》,通过西施和范蠡的悲欢离合写吴越兴亡。17、“明代三大传奇”是梁辰鱼的《浣纱记》、李开先的《宝剑记》和无名氏的《鸣凤记》,它们是昆曲出现的三部重要作品。(1)明代传奇创作方面的重要作家是李开先,作品《宝剑记》,写林冲的故事,这是第一部将小说《水浒传》改编成戏剧的作品,全剧52出,写北宋禁军教头林冲怎样被逼上梁山这一段。(2)梁辰鱼的《浣纱记》是第一部运用魏良辅改革后的昆腔进行写作的传奇剧本,标志着明代传奇典雅化。(3)无名氏的《鸣凤记》是描写现实斗争的时事戏,描写了八个朝臣和严嵩父子的斗争,取材于现实斗争,是以现代重大政治斗争为题材的故事剧的开山之作。18、“三言”指冯梦龙编撰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每“言”各收拟话本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二拍”是凌濛初编写的两部短篇白话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总称,共收短篇小说七十八篇,它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是明代拟话本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后来,“姑苏抱翁老人”选编三言二拍,集成集子叫《今古奇观》。19、明中叶后传奇创作繁华,重要以沈璟的吴江派和汤显祖的临川派为代表。“沈康之争”是指沈璟与汤显祖争戏剧创作要不要讲究格律。(1)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晚号茧翁,有传奇戏剧《牡丹亭》,它和《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2)《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写的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其本领出于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20、“三灯丛话”是明代重要的传奇小说集,重要包括《剪灯新话》、《剪灯余话》(李昌祺)和《觅灯因话》(邵景詹)。21、明中叶后期长篇历史小说有余邵鱼的《列国志传》,冯梦龙在其基础上编著成《新列国志》,清代蔡元又在冯梦龙的基础上润饰评点后更名为《东周列国志》;英雄传奇小说有熊大木的《北宋志传》,写杨家将的故事;神魔小说有许仲琳编辑的《封神演义》,以《武王伐纣平话》为基础,写武王伐纣的故事。22、明末小品文成就最高的是张岱,小品文集《陶庵梦忆》最有名。23、(1)明代散曲很好的作品有王磐的《王西楼乐府》;与王磐齐名的是陈铎精通音律,有“乐王”之称;其他尚有冯惟敏有散文集《海浮山堂词稿》四卷。(2)朱权的《太和正音谱》是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著作,是研究元明戏曲的要籍。(3)吕天成的《曲品》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吸取批评专著。(4)陈铎的《滑稽余韵》细腻的描写了都是小人物的生活,在中国韵文史上绝无仅有。23、徐渭的《四声猿》是四个短剧构成的一种名杂剧的代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四个短剧分别是《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翠乡梦》。24、茅珅在唐顺之《文选》基础上表选了《唐宋八大家文钞总叙》,这是最早评比的八大家。25、明代的少年爱国英雄夏完淳著有爱国杰作《狱中上母书》。26、归有光是明后期的重要作家之一,著有《震川先山集》,其中《项脊轩志》是他的名篇。27、张溥的《五人墓碑记》记叙了苏州市民同阉党的斗争,颂扬为正义而献身的“五义士”。,强调匹夫之死“有重于社稷”,是一篇政治性很强烈的散文。(五)清代文学1、清初词坛三大家是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其中,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大学士明珠长子,代表作《长相思》。2、(1)在清初诗坛上,被王士禛称为“南施北宋”的是施闰章和宋琬。(2)王士禛、朱彝尊并成为“南朱北王”。(3)侯方域,字朝宗,复社领袖,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被称为“四公子”;是与魏禧、汪琬合被称为“清初散文三大家”。3、桐城派强调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是在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是在康熙年间由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同乡刘大櫆、姚鼐等继承发展,他们三人被称为“桐城三大家”。4、方苞的《狱中杂记》深刻揭发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他提出文章须重“义法”,义是指文章的中心内容,法是指文章的体现方式,即技巧。5、中国古代的戏剧自成熟之后,有两次高潮,一是元杂剧,二是明清传奇,而《长生殿》是其中的代表作;它和康熙年间另一部演出很盛戏剧作品《桃花扇》并称,堪称传奇剧本中的双璧,代表了古典戏曲创作的两座高峰,成为我国古代戏剧史的压卷之作。6、“南洪北孔”指的是南方浙江作家洪昇和北方山东的戏曲家孔尚任(字聘之,号云亭山人),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是《长生殿》、《桃花扇》,这两部作品合称为清代“戏曲双壁”。(1)《桃花扇》是一部敷演“南朝新事”的历史剧,全剧“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剧本通过对复社文人侯方域与江南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的描写,反应南明弘光小王朝的一代兴亡史和当时的社会现实。(2)《长生殿》是一部大型的历史诗剧,全剧例分上下两卷,书中存在两个对立统一的基本方面:一是李杨爱情,一是安史之乱,它是爱情与历史的双重结合。7、清朝词的流派有:(1)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派”、(2)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词派”、(3)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8、清朝时杨湖派与桐城派并称,实为它的一种分支,创始人是恽敬、张惠言。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主张答复风骚老式,比兴寄托,崇尚北宋。9、清朝中叶的诗歌流派有:(1)沈德“风格说”、(2)袁枚“性灵派”、(3)翁方纲“肌理说”、(4)王士祯的“神韵说”。10、“一人永占”指李玉在明亡此前的《一笠庵四种曲》,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四个剧本,他也因此被称为“笠庵诗人”,是苏州派的代表人物。11、《清忠谱》是李玉最著名的作品,全剧二十五出,是继明中叶《鸣凤记》之后又一部以传奇剧本,及时反应了当时苏州市民对抗魏忠贤,声援东林党人周顺昌的重大政治斗争,通过对这一历史事实的艺术加工,深刻反应了明末复杂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矛盾。12、清乾隆时期诗人袁枚、蒋士铨、赵翼齐名,世称“乾隆三大家”。13、袁枚的《新齐谐》(原名《子不语》)和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都为清朝著名的笔记小说。一种《阅微草堂笔记》是模仿魏志怪小说创作的。14、清代蔡元在冯梦龙《新列国志》的基础上润饰评点后改称的《东周列国志》,是一部演义东周列国故事最完备的作品,是清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演义。15、康熙年间,钱彩、金丰在前人之作基础上,创作的《说岳全传》二十卷八十回,称为说岳故事的集大成之作。16、《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之一,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属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原名《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作者曹雪芹。17、吴敬梓自称为“情淮寓客”,他的《儒林外史》是我国挖苦小说的开篇之作。18、蒲松林的《聊斋志异》代表了中国文言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19、(1)乾隆时代编辑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2)清代汪中的《哀盐船文》是清代骈文的代表作,时人称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3)《歧路灯》是一部描写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式作品。(4)《醒世姻缘传》是以《金品梅》后又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通俗小说,原名《恶姻缘》。20、李渔,既是小说家,也是戏曲家,同步还是戏曲批评家,其《闲情偶寄》是中国古代戏曲理论集大成的著作,此书共有八部,重要分为“词曲部”与“演习部”两部。在书中,他提出了构造第一,详细论述了“立主题”“密针线”“减头绪”等问题,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戏曲理论。除此以外,研究戏曲理论的著作尚有焦循的《花部农谈》。21、清代“四大训斥小说”是李伯远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实状况》、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21、首开近代文学风气之风的杰出作家是清代的龚自珍,他著有《咏史》、《已亥杂诗》等,其中在《已亥杂诗》中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声。22、顾炎武力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重要著作有《日知录》等。23、被称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的是黄遵宪。24、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是红学史上第一部引用西方哲学理论,构成完整体系的红学著作。二、名词解释1、诚斋体:杨万里自号诚斋,他善于继承前人,善于创新,故意矫正以学问为诗的措施,一反堆砌典故的江西诗派的风气,一改宋词瘦硬生涩的旧格,他的诗歌直接从自然景物吸取题材,以师法自然的白描手法为写诗;其作品富于风趣诙谐的风趣、丰富新奇的想象、运用自然活泼的语言,从而形成了他自己的独特风格,以《诚斋集》代表。严羽在《沧浪诗话》称此类文章为“杨诚斋体”。2、辛派词人:与辛弃疾同步代的陈亮、刘过、刘克庄等,在词的创作上故意模仿他,在他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文学史上称为辛派词人。他们的词作豪放慷慨,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3、骚雅派:是崛起于南宋中晚期的一种重要词派,其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大都植根于《离骚》,崇尚雅丽、讲究音律为其基本宗旨;其创作活动大体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姜夔、吴文英为代表,后期的代表词人有张炎、蒋捷、周密等人;它的出现不仅推进与增进了“乐词的复兴”,并且对于元曲的昌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4、四灵诗派:由于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四个诗人,他们的字或号中均有一“灵”字,故称“四灵诗派”。又由于他们都是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且都被叶适鼓吹而而闻名,因此又称“永嘉四灵”他们反对江西诗派“资书认为诗”以学问为诗的生硬晦涩的诗风,推崇晚唐的贾岛、姚合的晚唐体,讲究字句声律的作诗措施和野逸清瘦、清苦冷僻的诗风,常以白描手法作诗,以描写身边眼前的山林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清高脱俗,矫宋人长篇论理之陋习,整体风格清新流丽;不过诗歌内容狭窄,在文学史上功过掺半。5、江湖诗派:江湖诗派是在四灵的影响下出现的一种诗派,此诗派多效四灵之体,也宗尚晚唐体的轻巧之思,多属意于苦吟,反对江西诗派的资书为诗,工于白描。南宋后期杭州书商陈起刻印当时109位诗人的作品,合称《江湖集》,后人就称这些诗人为江湖诗人或江湖派。“江湖诗人”是区别于在朝的当权者而言的,在这些江湖诗人中,大多数是落第文人,他们由于功名上不得意,只好浪迹江湖,彼此以山人、名士相标榜。“江湖诗派”并不是组织严密、有明确创作宗旨的文学团体,它品节很杂,各人员之间的社会经历、思想状况和创作成就也都相差很大,重要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接触面比较狭窄,对政治不太关怀,只但愿可以在艺术上有所专长,能赢得他人的赏识的一类人,代表人物如姜夔;另一类与之相反,生活接触面较广,对当时的政治形势比较关怀,关怀现实,忧愤国事,好高谈阔论,以提取名声之人,其中以戴复古、刘克庄的创作较为杰出,江湖诗派的成就也重要体目前他们身上。6、丧乱诗:金代元好问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创作了大量直接反应现实的诗篇,真实地反应了金元之际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痛苦,这些诗被后人称为“丧乱诗”。这些诗歌广泛深刻的反应了国破家亡的现实,体现了作者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其诗风雄浑开阔,作者对国家灭亡、人民遭难的现实不是一味的哀叹悲泣,而是把悲壮慷慨的感情体现于苍茫雄阔的意境之中,无论是从思想价值还是从艺术成就来说,这些诗都是上乘之作。7、诗话和词话:诗话与词话是富于中国民族特色的诗词批评形式,是批评文学与笔记文学相结合的文学札记。南宋末期姜夔的《白石诗说》和严羽的《沧浪诗话》代表了宋诗话的最高水平,张炎著有《词源》三卷,是宋人词论水平较高者,其词论以姜夔为宗法,可视为集骚雅派理论之大成。诗话和词话的大量涌现,标志着诗词创作进入了更理论化的时期,这是宋代诗词文学的一大特性。8、笔记:是指作家随手记录的,不受构造体制约束的,生动活泼而富有知识性与可读性的杂记式问题,其重要特性是“杂”,大体可分为故事、史料、专索三大类。宋代笔记的代表作有欧阳修的《归田录》,苏轼的《志林》、《仇池笔记》,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洪迈的《客斋随笔》、周密的《武林旧事》,以及沈括的《梦溪笔谈》,其中以《梦溪笔谈》和《客斋随笔》成就最高。9、元杂剧:把歌曲、宾白、舞台、演出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始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构造完整的文学剧本。在构造上,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种完整的故事,只有个别的是一本五折、六折或者多折连演;剧本重要由曲词和宾白构成;角色重要有末、旦、净、杂。10、话本:话本原是宋元年间说话人使用的底本,是伴随民间“说话”技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在唐代已出现,到宋元时代才逐渐成熟。其中属于说话范围的有四大家:小说、讲经、讲史、合生或说诨话,以小说和讲史两家最重要和影响最大,而“小说”话本以爱情、公案类作品最多、成就最高;话本的出现开辟了我国小说史上的新纪元。11、散曲:是配乐歌唱的的曲子,是一种新的诗歌形式,重要包括小令、套数、带过曲三种。12、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最初流行于浙东沿海一带,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起初有《张协状元》(时间最早)、《小孙屠》、《宦门子弟错立身》等三种南戏,由于三剧被收入了《永乐大典》中,故名《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元末明初以《琵琶记》、《白兔记》、《拜亭记》等为代表。13、诸宫调:是一种有说有唱而以唱为主的文艺样式,由于它用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因此称为诸宫调。它最先产生于背诵,成就于金代,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构成、采用歌唱与说白相间的方式演说故事,基本上属于叙事体。由于它的唱词中有靠近代言的成分,其对戏剧艺术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是宋金时期留存下来唯一完整而又能代表当时诸宫调最高水平的作品。14、吴江派:明代戏剧流派之一,以吴江人沈璟为代表,吴江派讲究音律,崇尚场上之曲,反对案头之曲,重视舞台化,讲究音律,因此又称为“格律派”。15、临川派:又称“玉茗堂派”,以临川人汤显祖为代表,后起的吴炳、孟称舜、阮大铖都是这一派的中坚作家。他们反对沈璟的格律中心说,重内容、重思想,而非形式格律,认为“按字措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主张传奇创作不能拘泥于音韵格律,应当“以意趣神色为主,以剧本内容为主。”这一派作家的创作成就较高,汤显祖的《牡丹亭》代表了明代剧作的最高成就,他本也由此进入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行列。其他吴炳《西园记》、《绿牡丹》,孟称舜的《红记》、《人面桃花》,阮大铖的《燕子笺》、《春灯秘》等剧本,不仅关目生动,文词华美,并且有深度一定的思想深度,是中国戏曲史上很有影响的剧目。16、台阁体:重要流行于明永乐和天顺年间,这一文体在任职台省馆阁的上层官僚之间形成,其重要代表作家是:杨士奇、杨荣、杨溥,史称“三杨”。所用文体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其诗文多应制、题赠、颂圣内容,貌似雍容典雅,实则空虚浮泛,在诗坛影响极坏。这一文风标志着明代文人的独立人格已彻底被统治者摧垮,他们甘心以摇尾乞怜的方式去换取自己的生命安全和社会地位。17、茶陵派:较台阁体稍后出现的诗歌流派,重要是以茶陵人李东阳为首的一种诗歌流派,其组员有谢铎、张泰、邵宝等人。他们作诗强调宗唐法杜,着眼于音调、法度,李东阳就十分推崇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尤其强调宗法杜甫,对杜甫诗歌的学习又更多着眼于他的音调、用字等方面,他的诗论必然引导人们走上拟唐复古的道路。实际上,这是一种文学复古。但李东阳并没有彻底挣脱“台阁体”影响,他也有诸多华丽典雅的“台阁体”诗文。但其重视诗歌的语言艺术,它迈出了冲破台阁体束缚的第一步。正由于此,我们说他是一种从“台阁体”向“前后七子”的过渡性人物,“茶陵派”处在从“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过渡的阶段。18、前后七子:“前七子”是指弘治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种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组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后七子”也叫嘉靖七子,是正德年间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继前七子之后重新倡导复古的文学流派,其组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他们于以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为文学的自由发展另辟门路为目的,先后树起复古旗帜,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口号,主张像临帖那样去模拟古人。前后七子统治文坛近百年,对冲破“台阁体”的文风统治地位,有着积极作用;不过他们并不是一种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流派,盲目复古,尤其是“后七子”更为偏激,几乎篇篇模拟,句句模拟,脱离现实和人民,未能挣脱诗歌创作的颓废局面,反而导致了模拟抄袭之风的盛行,给明代文学带来了深刻的危机。19、唐宋派:这是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一种散文复古流派。他们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提法不满,竭力推崇唐宋文风,强调自然流畅、直抒胸臆、反对模拟抄袭,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论调,对晚明“公安派”、清中叶“桐城派”均有重大启迪和影响。明中叶,正目前后七子声势显赫之际,“唐宋派”继承了南宋以来尊崇八大家古文的既成老式,自觉倡导唐宋古文,以对抗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唐宋派”是作为“前后七子”的反对派而出现的,其中最有成就的作家则首推归有光。20、公安派:“公安派”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为代表,时称“三袁”,因系湖北公安人,故名“公安派”。他们以李絷“童心说”为指导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的理学束缚,找到了以独创的精神来体现个人真实情感这一文学的最高境界。主张创新,比较重视文学的时代精神,在诗歌的抒情方面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1、竟陵派:是继公安派之后,以湖北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为首的一种文学流派。他们在反复古、重性灵上与公安派一致,但他们不满公安派的平易、浅露,倡导“幽深孤峭”的创作风格。“竟陵派”同样主张抒写“性灵”,但他们“性灵”更侧重于描绘人的一种幽静、孤寂的精神境界,重要抒写作家孤僻冷寂的情怀,他们的艺术个性受到了后人的非议,此派所倡导的“性灵”较之“公安派”要狭窄的多。显示了激进活跃精神的衰落。“公安”、“竟陵”两派的散文均以抒情“性灵”见长,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主义的文学革新运动的直接产物是创立了小品散文,这是他们文学成就的代表,其影响远比其文学创作要大。22、拟话本:在明代,文人们由对话本的编辑、加工,进而模拟话本写作,出现了重要供案头阅读的文人模拟的话本,也就是文言短篇小说,一般称之为“拟话本”。23、三言二拍:“三言”指冯梦龙编撰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每“言”各收拟话本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它以一般市民及其生活为重要体现对象,具有雅俗共赏的新型通俗小说形态,是明代拟话本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二拍”是凌濛初编写的两部短篇白话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总称,共收短篇小说七十八篇。它在内容上更有时代气息和作家特色,在艺术上也有统一的剧作个性,它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是明代拟话本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收录三言二拍的集子叫《今古奇观》24、复社:明末以张溥、张采为首的具有政治斗争色彩的文化组织,其宗旨是“兴复古学,务为有用”。文学上反对公安派、竟陵派末流空谈性灵、不问时事倾向,重新标举“复古”,为现实斗争服务。作品多体现时事,富于激情。张溥《五人墓碑记》记叙了苏州市民同阉党的斗争,颂扬为正义而献身的“五义士”。,强调匹夫之死“有重于社稷”,是一篇政治性很强烈的散文。25、几社:明末以陈子龙、夏完淳为首的文社组织,政治态度、文学主张都与复社相似。陈子龙是崇祯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清兵入关,任南明。南京陷后,积极组织力量抗清,事泄被捕,一时以匿子龙死者数十人,陈子龙亦乘机投水殉国,气节可钦。文学上以诗著名,七律最富特色。其作《秋日杂感十首》体现怀念故国、哀悼烈士的沉痛心情,长歌当哭,苍劲悲凉。夏完淳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杰出的少年民族英雄和早熟作家,14岁参与抗清,牺牲时年仅17岁,其诗歌《细林夜哭》哀悼老师陈子龙,散文《狱中上母书》都悲壮感人,堪称千古不朽的杰作。26、桐城派:桐城派是指在康熙年间由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同乡刘大櫆、姚鼐等继承发展,在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阳湖派”是它的一种分支。。他们主张学习先秦西汉和唐宋古人,“道与艺合”、“天与人一”,强调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其散文基本理论特性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27、鼓词:是一种以鼓、板击节,兼有说唱的论述性文学,是一种艺曲体现形式。鼓词的名称,起于明代,重要流行于北方各省,由变文、陶真和词话发展而来,正式使用这一名称是明末清初的贾凫西。现存最早的鼓词刊本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大唐秦王词话》,今存明代鼓词作品尚有《大明兴隆传》、《乱柴沟》等。28、弹词:也叫“南词”,明、清两代流行的说唱文学形式,最早出目前明代晚期,南北方均有流传,被称作“妇女文学”,其最优秀的作品是清代的《再生缘》。三、简朴、论述(一)李清照1、简述李清照的诗词创作?答:北宋灭亡、宋室南渡成为李清照生活的分水岭,李词以南渡为界,分前后期:(1)李清照前期的词重要体现少女的欢乐,婚后的幸福生活及大自然地美好景色,意象多从室内外和平常起居中选择,风格委婉轻盈,著名的有《如梦令》、《醉花阴》。李清照前期的生活平坦、幸福。她出身于一种书香门弟的家庭,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父亲李格非,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母亲王氏也是出身名门,知书识礼,能写文章。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得到了极好的教育,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18岁与宰相赵挺之的第三子赵明诚结婚,夫妻恩爱,过着幸福友好的生活。他们有搜集校勘金石书画的共同爱好,夫妻恩爱。因此,李清照前期的词重要风貌为:①题材上以吟唱爱情、人生为主,以幸福的小女子的心态作词;②意象多从室内外和平常起居中选择,意象选择较狭隘,视眼不开阔;③风格委婉轻盈,这是爱情词、闲适词的基本基调,如“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仍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醉花阴》)(2)李清照后期的词重要反应时代的忧患乱离,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爱国主义精神。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侵,攻破汴京,北宋灭亡,李清照夫妻的幸福生活倾刻间成了水中月、镜中花,赵明诚携妻南奔,在不停辗转流亡的途中,赵明诚染疟疾去世,正值壮年的李清照在家破之外,又承受起了夫亡的悲伤,晚年辗转漂泊江南一带,最终定居杭州,一直伴伴随她的是国破、家亡、夫死、漂泊的痛苦折磨。由于遭受了重重痛苦,李清照词风为之一变,题材内容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声声慢》中体现了词人在遭受重重打击之后悲惨的境遇与沉痛的感受。2、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答:(1)抒情含蓄,善于融情入景。凭着高超的艺术才能和女词人特有的敏感和细腻,把抽象的感情描写的十分详细。如《如梦令》在一问一答一驳中体现出了丰富的含蕴;《醉花阴》委婉而含蓄的体现了闺中的寂寞和沥青,“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将自己的怀念之情融入了详细可感的事物形象地体现了出来。(2)兼擅铺叙白描。①词人铺叙之作,铺叙凄婉如《声声慢》通过对大雁南飞、黄花凋零、雨打梧桐等所见之景的一系列的铺叙,引出“愁”这一中心,一步步地抒发愁苦之情;②白描则工笔勾勒而不乏细腻,如《如梦令》纯用白描手法体现少女时代幸福的生活,“常记溪亭日暮,沉浸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3)工于造语。从诗歌的整体来看,李词工于造语体目前三个方面:①一是善于锤炼字句,造语精警。如“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等。②二是善于口语,这使李词语言显得朴素自然,富有体现力和发明力。如《声声慢》中说“这次第,怎一种、愁字了得!”③三是善用叠字。也在《声声慢》中体现最为明显“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3、简述李清照的词学观点?答:李清照曾写过一篇论词的文章,后人题之为《李易安词论》,简称《词论》。这是宋人最早的一篇论词的专门文章,影响很大。李清照对词的创作提出了一系列原则,归纳而言,词“别是一家”,详细而言的词学观:(1)高雅。批评柳永词“虽协音律,而词语陈下”,反对以俚词俗语入词。(2)浑成。批评张先、宋祁有佳句而无佳篇,“破碎何足名家”。认为词应整体的意境,浑然一体。重视文学的整体性。(3)协乐。反对晏殊、欧阳修、苏轼等人作词不协音律,并讥其为“句读不葺之诗”。词要严格遵守五音六律及清浊轻重(4)铺叙。当时长调慢词盛行,故而李清照认为词要注意铺陈,不满晏几道多为小令而少铺叙。(5)典重。不满贺铸作词“少典重”,认为作词应当端庄典雅,不适宜轻佻为之(6)故实。故实即运用典故。批评秦观“少故实”,而黄庭坚“尚故实而多疵病”。用典得当可以增长作品的典雅,充实作品的内涵。(二)辛弃疾4、简述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简述辛弃疾爱国词的思想内容?答案为第一点)答:(1)积极打击敌人,恢复祖国统一,是辛弃疾最大的政治理想;抒写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战斗精神自然也就成为辛弃疾词的重要内容。其详细体现:①抒发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怀念被分裂的北方领土和赞扬抗金斗争。辛弃疾早年生活在北方,参与过抗金斗争,南归后日夜不忘恢复中原,因此,他用词反复的书写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战斗激情。如《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借梦境描绘抗金部队壮大的军容和英勇的战斗,体现了恢复中原的理想和情怀,体现了诗人自己雄志未筹而年龄已老的境况,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辉。②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慨。辛弃疾有勇有谋,以抗金救国为己,不过,南宋朝廷却没有重用他,反而还猜忌他,疏远他,投置闲散任地方小官长达二十余年,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悲愤不平。在许多登临怀古的词作中,这种情感强烈地体现了出来,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就体现了他壮志难酬、英雄失意的悲愤之情;又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借历史人物了抒发词人满腔的爱国热情,同步又体现了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忧愤和苦闷。③批判南宋王朝的投降政策,体现了自己对南宋尚安局面的强烈反感。整个南宋,上层官僚集团的矛盾重要集中在主和派和主战派的斗争,而主和派几乎占的都是上风,词人对此是十分愤慨,在他的爱国词中大量对南宋王朝的投降政策进行抨击。如《摸鱼儿》全词通篇运用象征手法,对南宋王朝进行理性的批判,批判小人得志、批判皇帝昏庸,体现作者内心深处难以名状而又无法挣脱的愁苦。(2)反应农村生活和田园景物辛词中尚有不少描写农村景物和农村生活的小令词,这些农村词大部分是他后来罢官闲居江西时所作,都能给人一种清丽柔美之感。如《西江月》描写农村夏天夜晚的景象“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午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写得生动轻快,清新怡人。再如,《清平乐》(村居)同样是词人退居江西上饶时作,描绘了南方乡村的一户人家的生活画面,写得清新可爱,风趣风趣。5、论述辛词的艺术成就?答:辛弃疾是宋代成就最高的一位词人,他在词的体现手法、语言、风格、题材等许多方面都进行了大胆创新并获得了很高的成就,使词这一艺术形式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是北宋以来词艺的集大成者。其艺术成就集中体目前如下几点上:(1)发明了雄奇壮阔的意象,用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描写,构成独特的豪迈风格和浪漫色彩。在当时,他的这些风格重要体目前词中出现的大量军事意象上,辛弃疾本就是一种军人,熟悉军事生活,又时刻期待着重上沙场,因此,词中常常出现刀枪剑戟、戈箭弓矛、铁马、军旗、将军、士卒等大量军事意象,如他写长剑是“倚天万里”,写长桥是“千丈晴虹”。(2)善用比兴寄托的手法,吸取婉约词的体现技巧,隐微波折地体现心声。南宋时期,朝廷歧视那些充沦陷区归来的人,而辛弃疾正在其中,他的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政治理想为南宋小王朝所不容,遭到毁谤、孤立,这就使得他有时无法直接抒写自己的理想,而只有通过比兴手法,波折地体现他的战斗精神,寄托他的爱国之情。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中,通过主人公的惜春而又怨春,体现他对南宋王朝“爱深恨亦深”的矛盾心情。(3)大量运用典故,托古喻今,推陈出新。运用典故本是诗歌常常采用采用的一种手法,重要是为了使诗歌更好抒情言志。从苏轼开始,以诗为词,就大量将典故引入词中,而到了辛弃疾,更深入地发展了这一手法,他在词中大量运用典故,增长了词作的内涵和容量。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就用了张翰、许汜、桓温三个典故。(4)以文为词、吸取口语入词,显示了高度驾驭语言的能力。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以诗为词,更将其发展为了以文为词,这是辛词的一种重要特点。他不仅运用古近体的句法,还吸取了散文、骈文等手法,熔经铸史,用散文化的措施作词。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上片结句用杜诗,下片结句用《三国志》注引《吴历》。(5)多样的艺术风格。辛词以豪放风格为主,继承和发展了东坡以来的豪放词风,作品中有壮阔的意境,雄伟的气势,深沉的情感,这都是他豪放词风的体现;而他也有某些词作,体现出不一样的风格情调,如《清平乐·村居》写农家生活就写得清新自然、委婉含蓄。辛弃疾继承并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因此,文学史上常常苏辛并称。他们都极大的提高了词的地位,开拓了词的内容,在婉约之外别立一宗,都极大地丰富了词的体现手法。但二人在相似中又有各自不一样的特色。苏轼词多体现出旷达的风格,辛弃疾词的爱国词作则多带有悲壮的色调。这是二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不一样,个性气质不一样等原因导致的。辛弃疾处在民族危机严重的南宋时代,有志报国,但又报国无门,被统治者猜忌、疏远,因此,借词抒愤,在豪放中体现出了沉郁悲凉的色彩。(五)陆游6、简述陆游爱国诗的思想内容?答:陆游的爱国诗突出了作为军人、置身金戈铁马的战场上的陆游形象,洋溢着军旅诗歌的爱国热情,充斥了浪漫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战斗性,这些诗歌的重要内容有:(1)抒发“铁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早年他在《夜读兵书》中就说:“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2)抨击朝廷当权派的苟且偷安、投降卖国,对投降派进行坚决斗争和锋利的挖苦。如在《感愤》中明确地指出投降派的主张给国家人民导致的种种危害,“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3)从幻想或梦境寄托他的报国理想,从而体现自己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思》等,“壮心自笑何时豁,梦绕梁州古战场。”(4)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如诗歌《书愤》等。(5)歌颂广大人民纯洁的爱国主义品质。如在《识愧》中,他指出“忠告乃在里闾间。”(6)反应民生疾苦,体现北方人民的痛苦和期待。如诗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农家叹》等。7、陆游诗歌的艺术特色答:陆游诗歌获得了极高的成就,他是有宋代成就最高,最为杰出的一位诗人。他诗歌创作的基本特性是现实主义,但也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有时还体现为一定程度上的结合。(1)他的诗歌概括性、抒情性强,故事性比较薄落。陆游的现实主义创作,很少对客观现实详细描绘,而是对现实做高度的概括,他善于把巨大的现实内容压缩在一首短诗中,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爱憎情感。如《关山月》短短十二句,概括了皇帝的昏庸、将帅的不思进取、战士的亟思报国、遗民的渴望恢复等复杂的现实内容,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爱憎情感。(2)他的浪漫主义创作特色体目前主观抒情色彩浓厚,常用幻境、梦境来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和理想,富于浪漫精神,这重要体现为诗歌中具有丰富而瑰丽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①陆游在当时就有“小李白”的称号,他善于施展丰富的想象,“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梦中出现战争场面,体现了自己征战沙场的愿望;②另一方面,他还善用夸张。如写他的武艺超群:“十年学剑勇成癖,腾身一上三千尺。”(《融州寄松纹剑》)(3)陆游的诗风雄浑豪健,气势奔放,境界壮阔。陆诗兼有李白豪放飘逸与杜甫沉郁顿挫。(4)在语言方面,陆诗的特色,为历来所公认的是晓畅平易,精炼自然,所谓“清空一气,明白如话”、“无一语不天成”。(5)兼擅各体,尤工七言。就体裁而言,陆游无体不备,他擅长的诗体是七言诗,其七古、七律和七绝的成就都很高。其中的七律尤以对仗工整而著称,刘克庄甚至说“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后村诗话》前集);陆诗的对仗常常能做到一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至雕琢,同样体现出平易近人的倾向。如“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登赏心亭》)。陆游诗也有比较严重的缺陷,有些诗流于浅近浅易,字句和诗意反复出现的现象也很常见。这些缺陷重要发生在他最终的作品中,原因是他闲居无事而作诗甚多,而又未经整顿删汰。(六)宋元话本8、简述宋元话本小说的思想内容和历史地位?答:(1)思想内容:宋元话本小说所反应的应当是下层都市市民的真性意识,是广大市民的情感追求和价值判断。其内容重要包括:①妇女地位低下,无安全保障;②个性解放,追求婚姻自由;③当时社会的动乱不安;④官吏草菅人命、玩忽职守。(2)历史地位:宋元话本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白话小说,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阶级,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它在思想内容,创作措施和语言的运用上都获得了很大成就,对后来的小说、戏曲有深远的影响。9、简述宋元话本小说的艺术特性?答:(1)个体意识的弱化,群体意识的增强。说话既是一种职业,它就要吸引听众,因此必须在内容上契合大多数听众心理需求,这就决定了宋元话本从创作的开始就有如下特性:作者必须弱化自我体现的个体意识,强化服务于、服从于听众需求的群体意识。(2)宋元话本的艺术构造“个体意识的弱化,群体意识的增强”不仅表目前内容上,说话人还必须采用听众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艺术形式,宋元话本构造包括入话、头回、正话、煞尾。①入话序诗,篇尾结诗:说话人为延迟正文开讲时间,等待听众,并稳定早到听众的情绪,因此在正文之前吟诵几首诗词或讲一两个小故事,叫做“入话”,这些诗词、小故事大都和正文意思有关,可以互相引起;话本结尾又常用诗句总结全篇,劝戒听众。②头回开篇,即在开始正文时还是不直接进入正题,而是先论述一种与正文不一样,但具有内在联络的小故事,目的也是为了等观众,迟延时间,同步让已经在听的观众理解下面要说的故事的大体内容。③正话散韵相间、说唱结合:说话人为渲染故事场景或人物风貌,往往在话本中穿插骈文或诗词。④分回:说话人为吸引听众再来听讲,往往选择故事引人入胜的地方忽然中断,这是后来章回小说分回的来源。由此可见,在形式构造方面,话本小说没有提供应作者为体现自己的才情或根据内容需要进行个性发明的空间。(3)让人物服从于故事,将平常生活传奇化。宋元话本重故事而不重人物,在人物塑造方面有让人物服从故事的倾向,且通过大量的巧合、偶尔原因的堆积,想方设法把平常生活题材传奇化,来增强故事的刺激性、吸引力。如通过鬼神、奇事等非现实性原因的插入,对平常生活中某些具有特殊性的人物性格加以夸张,使发端于现实的故事传奇化。(4)宋元话本的语言具有通俗化、民间化、口语化的特性。(七)元杂剧基础知识10、简述元杂剧的分期及各个时期不一样的特点?答:元杂剧作家的创作活动大体以元成宗(铁穆尔)元贞、大德年间(公元1294年——13)为断,分为前期和后期。(1)前期是元杂剧创作最昌盛的时期,其重要特点有:①作家作品多,质量高。如“元曲四大家”中的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都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杰出杂剧作家,王实甫同样出现于这一时期,杰出的著作有《窦娥冤》、《汉宫秋》、《墙头立即》、《赵氏孤儿》等等。②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真实地反应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塑造了一系列勇于抗争的人物形象。(2)后期是元杂剧创作的衰微期,创作的重要成就已无法与前期相比。。①伴随元朝都城由大都迁至临安,杂剧的创作中心也开始南移。②缺乏前期杂剧的时代气息,创作题材较狭窄,艺术上曲词偏向于华美。后期值得一提的重要作家有郑光祖、宫天挺、秦简夫等人。郑光祖系“元曲四大家”之一,影响最大。11、简述元杂剧的体制特点?答:(1)一本四折一楔子:在构造上,元杂剧一般由四折构成一种剧本,有时在一本四折之外,还另加“楔子”这是一小段文字,一般放在一剧的开头,也有放在折与折之间。(2)一人主唱:元杂剧全剧四折一般由主演者(正旦或正末)一人主唱究竟,其他角色仅仅是以说台词的方式演出。剧本一般有有旦本、末本之分,由正旦独唱者为旦本,正末主唱者为末本。(3)曲牌联套:在音乐上,元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构成的套曲演唱,一韵究竟,故每本杂剧只用四个宫调。(4)角色:元杂剧的角色分类很细,重要分为末、旦、净。(5)其他特点:①题目正名,放在杂剧结尾处,往往用两句或八句的对句,概括全剧的内容以结束全剧,叫做题目正名;②剧本包括宾白;③科范也是元杂剧剧本构成中曲词的部分,重要规定重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八)董西厢和西厢记12、试分析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对元稹《莺莺传》的继承与发展。答:(1)主题的发展。董西厢从主线上变化了原作的主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两组对立的人物形象,描写了崔莺莺、张生为争取自由结协议封建势力的斗争,以崔张出走和最终团圆替代了张生拋弃莺莺的悲剧结局,纠正了原作认为莺莺是“尤物”和称许张生始乱终弃的行径“为善补过”的封建观点,深刻地体现了新的主题。(2)人物形象的发展。①在《西厢记诸宫调》里,莺莺已不再是受尽委屈而只能寄哀婉于书信诗词的柔弱人物,作者着力体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对抗和对爱情的大胆追求;②张生也被改写成有情有义、一直忠实于爱情的正面人物,他和莺莺一起为自由结合而斗争;③老夫人一意阻挠莺莺与张生自由结合,是经典的封建势力的代表,作者把她和郑恒等放在同莺莺等相对立的地位加以挖苦和揭发。④除此以外,作者还塑造了红娘和法聪的形象,红娘在《莺莺传》里原不重要,而在《西厢记诸宫调》里这个下层奴婢却成为活跃的人物。她热心为崔张奔走,勇敢机智地向老夫人展开斗争。(3)情节的发展。作品展开了张君瑞闹道场、崔张月下联吟等场面,增长了张生害相思、莺莺探病、长亭送别、出奔团圆等许多情节,描写崔张争取美满爱情的过程,不仅丰富了故事内容,也突出了作品反封建的主题。13、论述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艺术成就。答:(1)构造的宏伟、情节波折变化。作者把三千字的《莺莺传》扩大为五万字的说唱文学作品。在用曲词吟唱的同步,插入说白复述情节,使故事脉络分明,情文相生,发挥了说唱文学的专长。在故事紧要关头,又故意盘马弯弓,迟回不发,调人胃口,常用“忽来红娘”、“蓦地出聪”的转换写法,在山穷水尽之际,别出一段烟波。(2)善于论述。无论景物点染,气氛酝酿和人物事件的进展,都能挥酒自如地运用曲词说白加以体现。并且擅长人物内心的刻划,如莺莺与张生在长亭分别后,作者用〈黄钟宫〉一套九支曲子来刻划莺莺的心绪十提成功。(3)语言清新流畅、典雅自然。作者提炼了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也吸取了古典诗词里的句法与词汇,写成朴素而流畅的曲词。如《长亭送别》的“马儿登程,车儿归舍,马儿往西行,坐车儿往东拽,两口儿一步离得远如一步也。”语言字字本色,可以明显地看出长短句歌词在民间艺人手里是沿着和词家不一样的道路发展的。(4)《西厢记诸宫调》也存在某些缺陷,重要是情节不够集中和有的人物性格不够完整。前者如兵围普救寺一场,用了诸多篇幅论述对阵厮杀,处理有失轻重。后者如张生听说老夫人已把莺莺许了郑恒,他没有据理力争,反而退缩避让地说:“郑公,贤相也,稍蒙见知,吾与其子争一妇人,似涉非礼。”其后还要与莺莺一同自杀。此外,作品中尚有部分庸俗色情的描写,也是它的缺陷。但这些并不能掩盖它的卓越成就和它对戏曲、说唱文学所起的深远影响。14、试分析王实甫《西厢记》中女主人公崔莺莺的形象。答:崔莺莺是一种为追求爱情自由而背叛封建礼教,在“情”与“礼”的抗争中叛逆性格不停成长的贵族小姐的经典,她漂亮而多情,性格内向深沉,外表矜持,内心火热。(1)她容貌漂亮,性格温柔,出身于相国门第,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正由于她的出身,封建礼教对她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合法青春妙龄之时,老夫人早为她定下了和郑恒的婚约,但她不安于命运的安排和礼教的束缚,不满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渴望自由和爱情,大胆与张生相爱。(2)老夫人出尔反尔,自食其言,破灭了她与张生成婚的幻想,莺莺怨恨的情绪转化为愤怒,说训斥老夫人是“口不应心的狠毒娘”,并且下定与张生结合的决心。不过,莺莺毕竟是在封建思想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女子,头脑中潜存着的封建意识使她在叛逆的道路上有过多次反复、踌躇和彷徨,如看到红娘送来了张生的情书,心里快乐却又装作生气的样子等等,这些举动阐明她在背叛封建礼教的过程中有着复杂的思想矛盾。然而,她终于在红娘的协助下克服了自身的弱点,勇敢地与张生结为夫妻。(3)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境肯定了她坚强不屈的精神,老夫人对张生从门第观念出发逼他应试,莺莺却在“长亭送别”的宴席上,表达了爱情重于功名富贵的见解;在“草桥惊梦”中,她挺身而出,怒斥追赶的兵卒,表达自己乐意与张生“生则同衾,死则同穴”,她把爱情看的高于一切,这是莺莺叛逆性格的继续发展。总的来说,《西厢记》通过对莺莺叛逆性格成长发展过程的描写,首先揭发控诉了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伦理道德对青年们的残酷迫害与折磨,另首先又充足肯定了在爱情上具有民主自由思想的青年男女的对抗斗争,从而鲜明地体现了作者“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理想。句法更多变化。15、试论述王实甫《西厢记》的艺术成就?答:(1)体制和形式上的突破与创新。①根据内容的需要,突破一本四折的构造体制,发明了五本二十一折的构造,以五本二十一折(第二本五折)的规模连演一种故事,打破了元杂剧创作通例,这在当时是一种创举。②突破了一人独唱的体制,打破了旦本、末本的界线,旦末各自独唱,也可交互对唱。(2)戏剧冲突波折。《西厢记》设置了互相制约的两组矛盾:一是以老夫人为一方,和以莺莺、张生和红娘为另一方的矛盾,亦即封建势力和礼教叛逆者的矛盾;一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性格的矛盾。这两组矛盾,形成了一主一辅两线索,它们互相制约,起伏交错,推进着情节的发展。(3)成功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运用了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烘托渲染等刻画人物的方式,根据人物性格特性展开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在冲突中层次分明地完毕了艺术形象的塑造。由于《西厢记》剧本是以篇幅宏大的多本杂剧来演出一种并不复杂的爱情故事,因此,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颇费功夫,作者采用多种手法,在两组矛盾的基础上,安排老夫人“赖婚”,推进了矛盾的激化,通过“酬简”,“拷红”导致泰山压及之势,红娘巧言善辩,以“四两拔千斤”处理了矛盾,在矛盾中成功的塑造了积极追求爱情的莺莺形象、志诚于爱情的张生形象、机智泼辣的红娘形象等经典形象。(4)语言辞采华美,清丽婉约,形成了自然而华美的语言风格。《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罕有与之伦比的一部大型诗剧,是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前人誉之为“花间美人”。这种语言风格,宜于发明一种浓郁的抒情气氛,与“待月西厢下”的爱情主题十分适合。此外,剧本的说白也比较说究,很少象其他元杂剧那样肆意插科打诨,将生活习语减少到最低程度,保持整体语言风格的完整和统一。16、试比较《西厢记》诸宫调与王实甫《西厢记》。答:(1)文化心理不一样:“董西厢”出自北方,代表北方观众草原文化心理,武打场面安排的多,“王西厢”代表汉民族文化心理,武打场面安排的少。(2)戏剧构造不一样:“董西厢”安排的是单线构造;“王西厢”安排的是复线构造,“王西厢”不仅安排了以老夫人、惠明、郑恒等为一方与张生、莺莺、红娘为一方的矛盾;还安排了张生、莺莺、红娘内部矛盾的一条线索,构成复线构造。(3)反对封建婚姻的深刻程度不一样。“王西厢”反封建婚姻制度的程度比“董西厢”更为彻底和深刻。董解元认为“自古至今,自是佳人合配才子”;王实甫则倡导“永志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4)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一样。“董西厢”与“王西厢”塑造的人物,虽然都很显明,但“董西厢”中的人物形象没有“王西厢”人物形象塑造的复杂、完美。(九)关汉卿和《窦娥冤》17、论述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答:(1)思想内容:关汉卿毕生作剧67种,流传至今的仅有17种。根据题材内容,大体可分为“公案剧”、“爱情剧”和“历史剧”三类:公案剧:歌颂人民的对抗斗争,抨击官场黑暗,揭发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体现广大人民的痛苦生活,多侧面地反应了元代锋利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以《窦娥冤》、《鲁斋郎》和《蝴蝶梦》为代表。其中《窦娥冤》最具有代表性,窦娥善良而坚强,对泼皮、昏官刻骨仇恨,至死不屈。②爱情剧: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歌颂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追求,揭发封建礼法制度的虚伪与残忍,以《望江亭》、《救风尘》、《拜月亭》为代表。其中喜剧《救风尘》最具有代表性,剧中主角赵盼儿是一种机智、老练,富有正义感的妇女形象。历史剧:体现历史生活,歌颂历史人物,以《单刀会》为代表,刻画了关羽的形象。(2)艺术特色①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如《窦娥冤》的第三折,通过浪漫主义的情节,把窦娥的对抗精神写的那么惊天动地。②善于塑造多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赵盼儿、宋引章、谢天香和杜蕊娘同步妓女,可是体目前赵盼儿身上的泼辣性格,既不一样于上行行首谢天香的软弱,也与久经风尘的杜蕊娘和缺乏经验的宋引章有着差异。③善于组织、设置紧张锋利而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窦娥冤》中窦娥的对抗性格和复仇意志是通过对她的迫害愈来愈清晰的显示出来。④语言本色当行。关戏剧中的语言没有过多修饰,贴切当时口语,适合舞台演出;善于将质朴浅俗的口语锤炼成唯曲合用的语言;善于根据剧情以及主人公身份的不一样采用不一样的语言。14、简述的《窦娥冤》思想关键?答:揭发社会的不公正,由于元代吏治昏庸,官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一般人民在冤狱面前冤苦无告。此剧揭发社会的不公正的措施:(1)通过对窦娥性格的刻画揭发社会的不公正。女主人公窦娥的弱小、善良、贤惠、孝顺、勤快、贞节、毫无过错等等,作者这样写,一是强调她的无辜;二是要增长悲剧的力量。(2)通过窦娥的悲剧结局揭发社会的不公正。多种社会原因,导致窦娥一重又一重的不幸,最终把他送上了断头台。这一成果彻底动摇了一般老百姓所信奉的善恶各有所报的法则,是受压迫者对黑暗世界究竟有无“王法”与“公道“的主线怀疑与否认。15、试分析《窦娥冤》中窦娥的形象?答:窦娥是一位饱受封建压迫,苦难深重的妇女,她在性格上有着善良温顺的一面,又有刚强对抗的一面。(1)善良温顺。①她相信天命,安分守己,默默忍受着命运加给她的种种困难,苦度毕生“要未来世修”;②她尽心侍奉婆婆,到处爱惜婆婆,在公堂上她可以忍受毒刑,却不忍婆婆受刑,为敬她而屈招。(2)刚强不屈。①对张驴儿的欺凌迫害进行了坚决的对抗;②在公堂上,面对贪官酷吏据理力争,表达要“争到头,竞究竟”;③在发发上,她指天骂地,控诉和训斥社会的不公,三桩誓愿更是对黑暗统治的强烈挑战;④窦娥死后鬼魂诉冤是她对抗性格的继续发展。16、试论述《窦娥冤》的艺术特色?答:(1)深刻的现实主义和积极地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措施。它不仅描写了窦娥所受的谨慎困难和压迫,还体现了她的对抗与斗争,这是现实主义的体现;同步,作品写她在临刑前的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都一一应验,体现了浪漫主义精神。(2)构造上:①戏剧矛盾高度集中,剪裁精当。全局的重点不在黑暗统治与被压迫的对抗,而在窦娥和张驴儿父子的冲突上;②戏剧情节紧凑多变,一种矛盾引出另一种矛盾,环环相扣,冲突迭起,口人心弦。(3)人物的安排独具一格,次要人物的出场也关联着剧情,又推进了整个剧情的发展。(4)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个性化口语很突出。如“法场”一折中,窦娥强烈的指责和愤怒,唱出了封建社会千千万万被压迫者的心声。17、怎样理解窦娥在刑场上所发的三桩誓愿以及誓愿的应验?答:三桩誓愿是“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这三桩誓愿一桩比一桩严厉,显示的窦娥对抗性的逐渐增强,表明她已经由单纯为自己辩白发展到对黑暗社会进行惩罚和报复;三桩誓愿奇迹般的应验既显示了窦娥愤怒之强烈,也可以看出被压迫者对抗意志之坚决。(十)高明与《琵琶记》18、简述高明《琵琶记》的思想主题?答:(1)剧本的思想内容相称复杂,作者从主线上变化了蔡的形象,既歌颂了蔡伯喈全忠全孝,宣扬封建道德;又对民不聊生的现实和蔡中举后背亲弃妇的状况有所揭发和批判。(2)赵玉娘也不是一种概念化的封建道德的化身,她身上既有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共性品质,又显示出这个形象坚韧善良的一面。(3)作品暴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象,描写了元代后期农民的悲惨生活。19、简述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