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化微地形运用关键点_第1页
道路绿化微地形运用关键点_第2页
道路绿化微地形运用关键点_第3页
道路绿化微地形运用关键点_第4页
道路绿化微地形运用关键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路绿化微地形运用关键点景观道路绿化中,运用微地形处理,可以从水平和垂直两维空间打破道路景观整齐划一的感觉,创造更多的层次和空间,以精、巧形成景观精华。微地形的应用给绿化景观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给绿化施工和养护管理带来一些困难,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设计、施工时总结阅历、开拓思路、趋利避害。1微地形的定义微地形是指在景观施工过程中接受人工模拟大地形态及其起伏错落的韵律而设计出有起伏转变的地形,其地面高低起伏但起伏幅度不太大。2微地形塑造原则微地形塑造应坚持遵循因地制宜,利用为主、改造为辅,自然、美观的原则。2.1因地制宜因地制宜的地形设计应首先考虑对原有地势的利用,结合适当的改造,每块地形的处理既要保持排水及种植要求,又要与四周环境融为一体,力求到达自然过渡的效果。2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在道路绿化中,常遇到原有地形过于平坦、绿化带地势较低等不理想的状况。对原有地形就地取材,加以利用,是节约本钱的有效途径,同时结合道路绿化的功能等方面来考虑对地形进行恰当的处理。2.3自然、美观人工塑造的地形、地貌其外观应自然,尽量与自然界地貌形态相趋同,避开使人产生非自然的、生硬的观感,地形改造应力求"合自然之理”,使人得“自然之趣”,才能满足当今人们返璞归真、回来自然的心理需求。3微型山体塑形1主客分明、遥相呼应景观道路绿化中,由于道路绿化带的宽度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地形堆山的体量一般很小。通常纯用土堆的山只能形成圆润的山峦,山峦的起伏需要讲求主次,高低起伏而形成山峰,每个山峰不能等高,最高的称为主峰,其他的山峰做适当的分布并相互连贯,称为配峰,形成主次分明的格局。主次之间还要起承呼应,次要的配峰避开距离相等或高矮相同,避开等高、等距的机械排列。3.2山形自然、层次丰富山形追求“左急右缓,莫为两翼”,避开呆板、对称,起伏要自然。要留意层次感的产生,在高低不同的山峰中形成层次。山前有平地,山中有树木,山巅有清晰的轮廓,这样的地形塑造就比较理想。微地形的边缘应当时常有波动起伏,以仿照自然中的典型特征。持续不变的统一、不变的坡度会让人觉得没有转变。堆成的连绵起伏的山峦,讲究山体的坡度陡、缓程度各不相同,同时,要留意道路视角的可观性,使道路上的人们产生景随步移的动感,形成形态转变多端的观赏效果,增添道路的连续性、方向性。4地形的坡度和高度4.1地形坡度的确定地表坡度确定了地表排水状况,坡度的大小选择可视地表植被的覆盖状况和排水速度而定,排水坡面尽可能多向,以加快地表排水速度。坡度设计还要避开同一单向坡面拉得过长,简洁产生视野单调,还易形成地表径流,造成水土流失,因此以地表层次丰富的多面坡为宜,保持水土的同时,有效增加地形的景观效果。坡度介于3%〜10%的地形具有明显的起伏感,地形的排水条件较好;需要机械修整的草地,以W25%的坡度为好;土壤安眠角确定了地形的最大坡度,为了使改造简洁且安全,最好要低于安眠角,常用坡度<33%;在小的范围内为创造特殊效果也可适当陡一些,但极限坡度应W50%。地形形态要符合自然规律,方能表达自然山水之趣,因此要在限定的空间内,让地形在各个不同方向以各种不同坡度延长,产生各种不同体态、层次、分汇水线,形成人工山林趣味。2地形高度的确定当论分析认为,视角为6。是人眼最敏感的黄斑视域,当视角小于6。时,空间的景观效果,将明显消失,趋于空旷,并产生疏远感。为避开产生空旷和疏远感,要根据道路宽度和地形位置,测定景观视距,然后依据视角不小于6。的原则,结合地形高点植被状况,确定地形高度。例如,一条双向10车道的道路总宽度为50m,在道路外侧绿化带内,距道路边缘约20m的位置,堆筑微型山峦,山上种植雪松、樱花、碧桃等植物。该山峦的景观视距50:2+20=45ni,车内及路上人员视线高度取1.5m,山峦上植物高度取值3m,那么山峦高度应不小于1.5+45X0.105-3=3.22m(0.105为6°角的正切值)。5土方施工1把握土方平衡在地形施工开始前,首先要在施工现场踏勘、核实自然地形现状和施工场地环境,了解具体的土石方工程量。在道路绿化工程地形改造中,通常状况下,填方量远大于挖方量,土方缺口较大,需要考虑土方来源,要坚持就近取土,土方就衡,节约工程费用。可以考虑将道路两侧绿线范围内建筑物撤除产生的建筑垃圾用来回填沟、槽、坑、塘等低洼处,上层覆盖确定厚度的好土,上层覆土厚度要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除种植大乔木的位置不行回填建筑垃圾以外,其他地段覆土厚度需要满足小乔木不小于1.5m;花灌木不小于血;地被、草坪不小于0.5m的要求。城市新建建筑物地基下挖产生的粉土、粉质黏土等土质好的外排土方可以用于上层覆土。地表上层挖方可直接用作种植覆土,较深处挖土为生土,不利于植物生长,用作种植覆土时,需要实行翻晒、施有机肥等处理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性状。5.2充分利用原地表熟土设计地形外表土层,要对深度、质量等有所要求,这关系到地形外表土层透气排水、有机质含量,直接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对绿化种植的成活率和植物后期长势大有影响。必要时应在设计中注明保存熟土的施工顺序要求。在建设施工程序上,对表土层的处理一般先用推土机将施工地段的外表熟土推到施工场地外围保存起来,待地形改造或重塑施工完成后,再把表土推回,备绿化种植使用。填方施工时,要依据先填建筑垃圾,后填土方;先填底土,后填表土;先填近处,后填远处的分层填埋顺序进行。5.3合理支配给水管道施工顺序铺设上水管道需要留意施工顺序,首先进行填筑土方,土方填筑到位后,进行沿道路或绿化带外边缘的给水主管道、次管道的铺设,然后利用机械进行绿地范围内的地形粗整,地形初步整理完成,地形骨架形成后,再进行给水分支管道和渗灌管道的埋设,给水管道全部埋设完毕,最终由人工进行地形精细整理及苗木栽植。要做到在保证取水口、渗灌管道位置精确的前提下,尽量削减对已整理好地形的破坏,削减土方工作量。4地形精细化修整塑形修整地形时可先使用机械粗整,然后再进行人工细整,尽量改善地形外表的土壤结构,以削减对植物生长的不良影响。地形的填方全部完成后,外表进行拉线找平修整。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准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补土找平夯实,然后对地形进行全面修整,修整时要留意整体的线条美和曲线美,在山脚回弯凹进处及山脚凸出的位置上,要按设计要求进行整理,对山体边缘部分,修整时应留意自然过渡到平地,避开造成呆板。6植物配置与栽植1因地制宜的植物选择原则在人造微地形上植物造景,能产生秀丽的立体景观。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首先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在配置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满足其主要生态条件,依据小气候对于微地形上的植物进行选择。山顶及坡面要选择喜干植物,汇水线等低洼处要选择耐湿植物;阳坡要植喜阳植物,阴坡选择耐阴植物;同时,要考虑道路的特殊环境要求,应选择吸尘、抗噪、抗污染的植物。6.2多植地被植物,削减草坪种植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近年来,北方缺水地区形成了“草坪热”,尤其是冷季型草的大量铺设,已引起了广泛争议。草坪建成后的养护需要大量灌溉用水,并且微地形草坪的修剪比较困难,后期管理本钱很高。在如今北方水资源十分匮乏,绿化养护资金十分紧急的状况下,仅为了到达一种景观,到处铺设草坪是不行取的。接受丰富的地被植物或灌木代替草坪是值得提倡的,如在斜坡上铺设大面积的地被植物,用枝叶繁密的彩叶植物以确定样子的色块点缀其上,并在斜坡的边缘种植各种小灌木,既有利于很好地爱惜坡地,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6.3植物加地形,综合地创造景观植物配置应增添山形轮廓线的起伏,借助植物的高度,弥补地形轮廓线景观的缺乏。例如利用树冠的空间轮廓线,以加强或弱化地形的轮廓线,使高地不显高、低地不显低,或使高地愈发高、低地愈发低。植物加地形,共组空间,综合地创造景观,以到达规划设计所期望的空间艺术效果。种植设计对道路绿化带这种高度不大、连绵起伏的小土山地形是十分重要的,如设计得当,树木和土山相得益彰,起伏的林冠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