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折线统计图教案折线统计图教案1
《折线统计图》
学问背景和目标定位: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驾驭了收集,整理数据并制成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依据统计图表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基础上了解和驾驭的一种新的统计图。
基于以上相识,把《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相识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觉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改变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想。
3、通过对数据的简洁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相山公园图片
师:知道这是哪儿吗?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说点什么?
预设生:人多、人山人海………
2、由统计表提出问题
师:是的,阅读的人真得许多,为了使大家能更清晰地了解和分析这几年阅读相山公园的人数的状况,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示人数?
预设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
细致视察,你能从统计表中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
师:老师这儿还带来了一个问题,在相邻的两个年份()年到()年阅读人数增加最快?(课件出示)
质疑:我们能不能不计算,换一种方式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年到()年人数增加最快?
出示条形统计图,提问:这幅统计图是用什么表示每年阅读的人数?这也不能很直观的看出哪年到哪年人数增加最快.
师:我在公园里还看到这样一幅统计图(出示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师:在这幅统计图中,横轴代表什么?纵轴代表什么?
每一年的阅读人数在这幅统计图中都能找到吗?
这幅统计图是通过什么来表示每年的阅读人数的?(点)师板书:点
2、深化探究
带着三个问题来探讨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验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依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依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洁的`分析、比较和推断、推理,进一步增加统计观念,提高统计实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回忆铺垫
揭题:今日这节课,我们要接着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学习例2
1、出示例2统计表,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2、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3、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改变的状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探讨问题。进一步探讨: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分别看图,并依据图下的问题在小组里沟通。
2、组织全班沟通。
(二)完成练习四的第2、5题依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三)完成练习四的第6题
学生各自由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相互评价,确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依据沟通的状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学问和本事?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1、阅读第27页结合“为什么气温改变正好相反?”,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沟通说说理由。
2、收集从今日起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状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预料本地近阶段的气温改变状况。
教学反思:
折线统计图教案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化课程规范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4~96页。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在详细情境中相识简洁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简洁的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2、引导同学依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洁的分析,体会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战略,发展统计意识。
3、使同学在参加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培育与他人合作的看法,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迁移感知
出示数据。
4月10日:27℃;4月12日:15℃;4月14日:12℃;4月16日:21℃;4月18日:25℃;4月20日:26℃。
谈话:这是老师收集的近期南京地区最高气温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依据同学的回答,相机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提问: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出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晰,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谈话: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用什么方式来表示气温改变的状况呢?我们到“金陵气象”网站去看一看吧!
登陆“金陵气象”网页,检查有关气象信息。(网页上有大量反映天气改变的折线统计图)
提问:看了这个网页,你发觉了些什么?
指出:人们通常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气温的改变状况。(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出示网页中反映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状况的折线统计图:
谈话:这个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它表达了哪些信息呢?我们先听一听气象播报员是如何介绍近期天气改变状况的。
课件播放:气象播报员依据统计图介绍南京地区近期最高气温状况。(配音: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登陆“金陵气象”,据“南京近期最高气温统计图”显示,南京近期气温改变较大,4月10日最高气温为27摄氏度,14日最高温度仅为12摄氏度。5天时间,最高温度降幅达15度。从4月16日起,天气转晴,气温再度上升。“金陵气象”提示各位适时增减衣物,防止气温改变引发疾病。)
提问: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这几天的气温改变很大。)
追问: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这几天气温改变很大的?(从气象播报员的提示中知道的;从统计图中也可以看出来。)
二、情境持续,读图感悟
1、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请同学们先与同桌相互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局部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同学活动,老师组织全班沟通(着重引导同学相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描述数据的方法等)。
提问:表示4月12日最高气温的点在哪里?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摄氏度?4月18日呢?
2、数据分析。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身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每几天记录一次最高气温?
(2)哪天最高气温最高?哪天最高气温最低?
(3)最高气温上升得最快的是哪天到哪天?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沟通,让同学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3、小结。
探讨:人们在表示气温改变状况时,为什么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不只能够看出每一天的最高温度,而且还能清晰地看出一段时间里气温的改变状况。)
三、联系生活,再度感悟
1、出示本周南京地区最高气温折线统计图。(星期日:24℃;星期一:25℃;星期二:25℃;星期三:22℃;星期四:24℃;星期五:23℃;星期六:26℃。图略。)
提问: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谈话:假如你是气象播报员,你想怎样向大家介绍一周的`天气改变状况呢?
2、介绍生活中的折线图。
提问:你还在哪儿见过折线图?
展示课前收集的折线图(略),让同学说一说每个统计图所表示内容,以和从图中能了解到的信息。
四、结合活动,动手制图
谈话:相识了这么多折线统计图,想不想自身动手制作一个折线统计图呢?
1、制作统计图。
师:课前我们收集了跳绳的数据,你能依据统计表(某同学在1分、2分、3分、4分时跳绳个数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老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同学尝试画图,并组织沟通(让同学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留意些什么)。
2、数据分析。
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这位同学跳绳的速度有改变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为什么跳绳的速度越来越慢?
五、实践运用,课外延长
1、提问:这节课我们探讨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2、出示:南京市xxxx~xxxx年私家车数量状况统计图。(图略)
要求同学依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洁的问题(题略),并组织全班沟通。
完成练习后,提问:看了这幅统计图,你想到了什么?
3、出示:南京市xxxx~xxxx年空气轻度以上污染天数状况统计图(图略)。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同时出示上面的两个统计图,提问:面对快速增加的私家车和日益严峻的空气污染,你想到了什么?
4、谈话:课前老师要同学们收集自身从一至四年级的身高与体重的有关数据,都收集了吗?你能依据这些数据制作自身的身高或体重改变状况统计图吗?
同学活动,老师参加。
出示:中国儿童规范身高、体重比照表(略)。
谈话:和规范身高、体重相比,你认为自身的身高和体重怎么样?须要留意些什么问题?
出示:某地区新增肥胖儿童数量统计图(略)。
谈话:课前老师还收集到这样一幅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爱好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自身去查阅有关资料,对感爱好的问题开展更深化、更全面的探讨。
折线统计图教案4
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6~107页的内容及第109~110页练习二十六的第4~9题)。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
使学生相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依据须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洁的分析和预料。
过程与方法
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实力。
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体会数学学问之间的亲密联系,引导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分。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统计的理解。
教具打算
投影片,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投影出示课本第106页例2的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见课本图形)
视察两图中数据,你得到了哪些数据?
学生回答后,老师解说: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社会。尤其是上海,早在上世纪70年头末就已进入了老龄化。诞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怎样才能更便利地比较上海的诞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呢?
生答:我们可以把这两幅图画到一起就好比较了……
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1.怎样才能更清晰地表示出两条不同的折线呢?
老师用电脑演示画图过程(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并用图例说明)。
2.学生在课本中画出死亡人口折线后。提问: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着重强调要用不同的线段来分别连结两组数据中的数。也就是制作复式统计图时,先要画出图例。
3.引导学生回答教材例2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相识到两条折线改变的趋势。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六第4题。
这题是让学生进一步熟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时,老师让学生结合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的复式统计图,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包含的信息,从而了解甲乙两地的不同气候特点,然后由学生解决3个问题,再全班反馈。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六第5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15岁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的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3.课余时间完成第6题。
同学们,我们今日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会画复式折线统计图,而且还能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得很多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复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教案5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教科书第68页的例2,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角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依据统计图正确描述有关数据的改变状况,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2.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正确推断数量改变趋势。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出示统计图。
20xx年北京地区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4月26日~5月31日)
(图略)
2.回答问题。
(1)这是什么统计图?
(2)这种统计图有什么特征?
(3)说一说这里病人数量的改变状况。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2。
1.出示课文例题。
学生仔细视察,分析图中的数量改变状况。
(1)、7月份到12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
(2)、7月份:1000元8月份:1100元9月份:1170元
10月份:1240元11月份:1300元12月份:1400元
(3)、8月份和12月份增加较大。
(4)、两幅统计图反映的.员工月薪增长状况是一样的。
3、初看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初看时感觉左图中反映的月薪增加比较大。
缘由:左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小,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
右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大,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
4、你认为哪一幅统计图更能精确反映员工月薪改变状况?为什么?
(1)、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
(2)、说明理由。(左图每格表示50元,最高1格又表示100元,标准不统一)
5、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师生共同沟通、探讨,使全体学生明白:在依据统计图进行比较,推断时要留意统一标准。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2题。
(1)、初看统计图,你感觉气温的改变猛烈吗?为什么?
(2)、月平均气温的实际差距有多大?
(3)、你会制作折线统计图吗?依据图中数据再绘制一个你认为较为合理反映气温改变的折线统计图。
四、布置作业
折线统计图教案6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
1.让学生经验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依据折线统计图中数据改变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推想。
3.渗透统计的数学思想方法,培育合理的思维。
1.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探究、思索的过程。
2.依据折线统计图中数据改变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推想。
教学重点:
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觉数学问题。
教学用具打算:
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1.小亚生病了,小胖和小丁丁依据记录的数据分别画出了描述小亚体温改变的折线统计图。
课件出示:P45/小胖和小丁丁画的折线统计图。
[说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动身,采纳与生活有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统计与生活紧密联系。
二、探究新知
1.用你的已有学问来分析、评判一下这两张折线统计图。把你的想法告知你的同桌。
(1)这两张折线统计图画出的小亚体温改变是一样的,但是小丁丁画得更直观,更简单看出。
(2)小丁丁画出的折线统计图中有。
表示什么?
用表示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省略不重要的数据,能更清楚地反映小亚体温改变的状况。)
2.视察两幅统计图,说说运用表示的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体现在哪里?说出你的理由。
小丁丁的图更精确更清楚。
3.你能否预料以下小亚的病情,是好转还是加重。
4.总结:在折线统计图中,为了清楚地看出改变的状况,常运用省去空白部分。
[说明]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理解运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的好处并依据体温改变的特点,对小亚的病情进行合理的推想。
三、巩固练习
1.依据折线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病人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多少℃?
(3)病人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得最快?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
(4)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什么?
(5)从体温上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好转?
2.某地区1991年~20xx年每年沙尘暴总天数的改变状况如下图:
(1)哪一年沙尘暴总天数最多?哪一年沙尘暴总天数最少?
(2)13年来沙尘暴总天数的整体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
(3)从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3.某地区1997~20xx年每百户家庭彩电平均拥有量如下图:
(1)纵轴上的1小格代表多少台?
(2)哪年到哪年增长的幅度最小?
(3)哪年到哪年增长的幅度最大?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说明]:通过几天的学习,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较好的了解。通过独立完成练习,让学生对自己这几天的学习作出一个自我评价。
四、课堂小结
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折线统计图教案7
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26、127页的内容及第129一13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相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依据须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洁的分析和预料。
2、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实力。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分。
教学难点:
能依据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出示第xxx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状况的统计表。
提问: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假如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亚运会所获金牌数的改变状况,该怎么办?
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简单地看出数量增减改变的状况。
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问:统计图的两个轴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二、教学实施
1、老师提问:第一幅图很好地描述了中国获得金牌的增减改变,其次幅图很好地描述了韩国获得金牌的增减改变,怎样做才能更便利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改变状况呢?
学生思索,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
现在大家自己动手完成教材127页的统计图,老师巡察指导。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
2、提问:视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简单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改变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留意画出图例。
3、现在有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咱们就可以便利地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了。引导学牛回答教材第126页例2中的问颗,从而讲一步相识到从两条折线的改变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
4、指导学牛异成教材第129负练习二十五的第l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一15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5、看完了亚运会,我们再去看一看学校的运动会。运动会上有一个项目——1分钟跳绳子竞赛。有两位同学为了参与学校的运动会,提前10天进行了训练,对每天的成果做了记录,大家看教材第128页中的统计表,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全班探讨第四问,对学生的发觉赐予确定。
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果都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但上升的状况不同。李欣是稳步提高,刘云忽高忽低;李欣最终四天的成果呈上升趋势并且比刘云好,而刘云最终四天的成果不如自己前几天的最好成果。由此可以预料李欣的竞赛成果可能会超过刘云。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9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通过比较发觉某地区7~15岁的男、女生平均身高都在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缓,增长速度要比男生的速度慢。其次个问题是开放式的,让学生通过对自己身高与平均值的比较,体会到统计对生活的实际指导意义。
2、完成教材第129页练习二十五的第2题。
依据甲乙两地的气候特点,选择乙地比较适合树莓的生长。“五一”黄金周时由甲地去乙地旅游,应打算一些厚一点的衣物。
3、完成教材第130页练习二十五第3题。
陈明的体重在13~14岁间增长幅度最大,而且他的体重始终都高于标准体重。
4、完成教材第130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题。
a牌彩电销售量渐渐降低,而b牌彩电的销售量在逐步提高并超过了a牌彩电的销量,依据这种改变趋势帮助商场经理做出决策,应加大b牌彩电的进货量同时降低a牌彩电的进货量,以保证比较稳定的销售额。
小组进行探讨,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为什么?
(1)适合用条形统计图不用探讨改变趋势,可以用条形统计图。
(2)适合用复式折线统计图,因为通过比较,可以发觉随着年龄的增大,外出参与旅游的人数就越多。
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沟通,老师提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作用有什么不同?
小结:条形统计图不较简单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很快比较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改变的状况。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探讨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学习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简单看出两个数据的改变状况,并会依据须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教学反思: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作为协助教学的手段,简洁的实物投影已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利用自制课件或网页来协助教学。可今日这节课,我却认为用实物投影仪来协助教学相对于制作课件而言要高效。教学由统计表引入,当说明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金牌数的改变状况时,学生们很快想到了制作折线统计图,这时可以请两名学生在两幅单式统计图中分别中韩两图获金牌状况统计图(留意:发给两位学生的油性笔颜色必需不同)。然后,请学生视察统计表回答哪一届亚运会两国金牌数量相差最少时,学生们发觉手拿两幅图进行比较很庥烦,顺理成章地引出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这时,老师将学生的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重叠在实物投影仪上,新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快速就制作胜利了。此时,适时追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两条折线哪条代表中国、哪条代表韩国?谁能想个方法让大家一看都明白呢?”从而自然过渡到补充图例。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参加(统计图由学生手工制作),又使媒体的运用达到突破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同时与制作课件相比更省时、高效。
练习反思:学生思维的僵化
练习二十五第2题的第2小题,问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绝大多数的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还有的学生吵嚷着说“题目出错了”。原来,他们只会顺着1至12的依次找,而不会跨年度思索。悲伤呀!学习了五年的数学,而且全班近半数学生在校外参与培优,可思维尽然如此僵化,这是应试,也是我教学中没能将数学与生活实际很好的结合。
折线统计图教案8
学情分析
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会依据条形和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的问题。
2.能驾驭绘制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能独立绘制条形和折线统计图。
导学策略
导学法
教学打算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小黑板
导学流程设计:
老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揭题。
二.绽开
1.投影出示P63练习第1题的统计表。
先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再回答表后问题。
(1)20xx年与1991年相比,哪些行业的人数增加了?哪些行业的人数削减了?
(2)20xx年与1991年相比,哪个行业的人数增加最多?哪个行业的人数削减最多?
(3)结合这个地区的总人口是增加还是削减?写理由。
2.尝试画条形统计图。
3.依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完成下图(第2题)。
投影出示P63练习四第2题。
依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请学生说说是画什么统计图?
(1)学生自己试一试,完成统计图。
(2)学生沟通互评。
(3)老师小结。
三.巩固
练习基本练习题
四.总结
五.作业
折线统计图教案9
教学目标
1、初步相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依据数量的改变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想。
3、使学生乐于参加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初步相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依据数量的改变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想。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了20xx年济南市月平均气温的改变状况如下: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从条形统计图中的直条的长短可以看出气温的什么?
师:条形统计图可以反映出各个数据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的引入:
师:从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晰地看出每月平均气温值,并能直观地比较每月平均气温的大小,但不能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改变状况。
师:用怎样的统计图能够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改变趋势呢?
3、揭示课题:相识折线统计图
二、新授
(一)探究一
1、相识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1)在折线统计图中看到了一些什么?
(2)介绍横轴与纵轴、刻度
师: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月份、温度)
师: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多少℃?(1℃)
(3)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
相同点:横轴与纵轴
不同点:直条表示数量、点表示数量。
(4)看数据师:20xx年3月济南市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你是怎样看的?(先看横轴、再看纵轴)(11℃)
师: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7月)
(5)看上升与下降幅度
师: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上升幅度表示什么意思?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
你是怎样知道的?(看折线越陡峭程度)2~3月,3~4月
师:平均气温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10~11月)
师: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统计量改变的状况。
(6)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气温等数量的改变状况,通过图中折线的升降来反映数量增减的改变趋势。
(二)探究二
快去看“科技展”!
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数量改变趋势
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改变?
在这里又一次说明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折线统计图主要通过折线的起伏,来清晰的表示出数量的增减改变状况。
总结:在折线统计图中,为了清楚地看出改变的状况,常运用省略号省去空白部分。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优点)?
(1)“条形统计图”主要反映的是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体现数量的增减改变。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某地区一天室外气温状况统计图
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都反映一天各个时刻气温的凹凸状况;
(2)不同:折线统计图还更能反映一天中气温先上升后下降的改变趋势。
2、比一比:
当然是折线统计图!
3、选一选:
(1)某厂长想了解今年每个月生产
增减改变状况,那生产科长该制作。
(2)某数学教育主任想了解期中测试各班每个分数段的人数,进行比较分析,每班数学老师会制作。
A。统计表B。条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
4、用一用:
(1)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5、猜一猜:
下面的图谁说得对?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
今日我们相识了折线统计图,知道了运用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气温等数量的改变状况,通过图中折线的升降来反映数量增减的改变状况,折线越陡,改变越大。
五、课后请观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相识简洁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供应的表格中制作简洁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依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洁的分析或预料,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加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育与他人合作的看法。
教学重点:
驾驭用简洁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依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打算:
课件,学生事先收集有关数据。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例1
2、分析统计表。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揭示课题。老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料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假如学生不知遭,可由老师揭示)
老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谈话、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简单分析张小楠身高的改变状况)
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身高改变状况、各时间段内身高增长幅度)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快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慢吗?请学生沟通自己的想法,老师加以指导,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相差数或看折线的上升幅度。
谈话:那你认为就分析身高增长改变的状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为什么?
估计一下张小楠13岁生日时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说说理由。
2、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当在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依据学生的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老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晰地表示出数量增减改变的状况。
3、了解结构。
谈话: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改变状况,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当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当留意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沟通,老师在学生沟通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留意点:
(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
(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_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
(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供应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干脆对应时,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
(4)标注数据: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
(5)填写制表日期。
三、完成练一练
统计身高。
谈话:除了刚才我们探讨的这些状况外,还有许多数据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分析。比如我们同学的身高状况。
课前我们一起收集了自己每学期期末时的身高状况,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将它也制成折线统计图,看看我们的身高增长趋势如何。
学生独立将自己的身高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内沟通,说说自己的身高增长状况,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比较,说说能从图上发觉什么。
对学生看法的预设和对策:
(1)每个人的身高都在增长,增长的状况各不相同,但大致的增长趋势是相同的。
(2)这份统计图和其他的统计图有明显区分,底部从0到110这一段用了折线和虚线。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表示。指导学生发觉最低身高数据在110以上,省略O到110这段数据可以使110~145厘米之间的每一段放大,使数据的增减改变状况更明显,而且使统计图更美观。
比较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自己身高的改变状况:持续上升,没有下降)
四、综合运用
练习四第1、4题
五、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驾驭了什么本事?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殊留意什么?
六、作业练习四第3题
折线统计图教案11
教学内容:课本第37页例2;练一练;《作业本》第17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驾驭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初步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2、理解折线统计图中所表示的数据的意义和数量关系的改变状况,能依据折线统计图对数量的改变过程作简洁的描述。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培育学生分析数据的实力。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在老师帮助下进行绘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出示:反映同一统计内容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一幅(图略)。
1、请学生视察: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1)学生视察统计图,同桌或小组探讨。
(2)汇报沟通。学生说出自己的,视察结果,师生共同评价并概括出:相同的'地方:都有标题、单位、制图日期和纵横轴;
不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是用折线上的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2、探讨:比较一下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你觉得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为?
(1)学生探讨。
(2)反馈沟通,师生共同探讨明确: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晰地表示出数量增减改变状况。
3、想一想:通过刚才的比较,你觉得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在制作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你会画折线统计图吗?
二、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制作
1、出示例2:某地20xx年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气温℃
2
6
11
16
23
29
31
32
25
20
12
5
依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1)思索题:依据题目中的最高平均气温,纵轴上1格表示几度较好?那么纵、横轴各要画多少长?
(2)学生尝试绘制统计图,老师巡回指导。
2、反馈沟通。(投影仪)
(1)展示作品(2)说说制作过程(3)老师概括制作方法
三、读图练习
1、从图中可以看出: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上升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最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说说你的方法。
3、你能否说说这个地方20xx年全年气温的改变状况?你认为全年气温改变的转折点在哪里?
4、你还能从图中想到什么?说给其他同学听一听。
四、练习(读图与画图)
1、试一试。
2、练一练。
五、课堂小结。
折线统计图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能依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能依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改变做出合理的推想,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已有的统计阅历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3、情感看法价值观:
培育学生视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想实力。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
相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依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改变做出合理的推想。
教学打算: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爱机器人吗?参与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在中国,自20xx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与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xx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xx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老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老师:请同学们思索,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老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老师引导学生思索: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依据数据的.状况,第一个起始格应当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依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老师:视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晰、直观。
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学问,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打算。
三、探究新知
1、相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老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相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xx-2023年)。
老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学问。(老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老师:我们首先来视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老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老师边介绍边描点,最终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折线统计图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探讨,相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统计图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实力,分析实力和合作实力。
教学重点: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教学难点:如何依据所供应数据的实际状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你们回想近3个月深圳的下雨状况。
生:9月只下过一、两场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较多,还有台风。
师:同学们很留意视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最大。
2、回顾旧知
出示20xx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
师问: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楚地表示出这些原始数据?
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师:选用那种方法最好?
生:折线统计图。师:制成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生:易于看清气温的改变状况。师:怎样制作?生:先描点,还应标数,数不会标错。生:画线要用尺子。3、引出新知
老师又供应了20xx年的乙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这时你们又会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楚地表示出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呢?
好,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思索,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二。全班沟通,形成方法
1、学生沟通:
(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2)这种统计方式有什么好处
(3)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
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
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行分析。
3、老师对学生在黑板上的统计图进行讲解。
(1)应当留意些什么?老师主要要解决图例问题。为了能清楚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
(2)老师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老师在这里赐予学生肯定的思索空间,想一想进一步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的视察角度。)
4、通过比较,形成共识。通过比较大家都认为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更能反应这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三、联系实际激发爱好
师:想想,生活中还从那儿见过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课前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复式折线统计图。生: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四、巩固练习,复习小结:
1、完成课本第62页的试一试。
2、小结:师:这节课我们探讨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它帮助我们便于看出事物发展的改变趋势。而且单式和复式两种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只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参加统计活动的爱好
通过自主沟通与探究,比较,逐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发觉最佳的统计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留意视察身边的数学学问
折线统计图教案14
教学内容: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4~105页例1及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实力: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相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亲密联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相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依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实力。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细心视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看法。
教学重点:
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得数据改变状况的信息。
教学难点:
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具打算: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数据。
20xx年:426支;20xx年:394支;20xx年:468支;20xx年:454支;20xx年:489支;20xx年:499支;20xx年:519支。
这是老师收集的20xx~20xx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依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晰,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常常用这种方式来表示这些数据,课件出示课本105页例1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新课讲授,相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1、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
请同学们先与同桌相互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学生活动,老师组织全班沟通。
提问:表示20xx年参赛队的点在哪里?这一年有多少支参赛队?20xx年呢?
2、数据分析。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的?
(2)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
(3)参赛的队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沟通,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3、小结。
人们在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晰地看出数量增减改变的状况)。
你还在哪儿见过折线图?
展示课前收集的折线图(略),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统计图所表示的内容,以及从图中能了解到的信息。
谈话:相识了这么多折线统计图,想不想绘制一个折线统计图呢?
三、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课本105页"做一做")
你能依据统计表(陈东调查自己0-10岁的身高状况,并制成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老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沟通(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留意些什么)。
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陈东的身高有改变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为什么身高长的速度越来越慢?
四、课堂作业
完成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晰地看出数量增减改变的状况。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肯定数量,依据数量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结起来。
折线统计图教案1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分析:
“条形统计图”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益献爱心活动策划方案(3篇)
- 技术主管岗位责任制(4篇)
- 变配电所倒闸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模版(2篇)
- 设备防腐蚀管理规定模版(3篇)
- 消防防火制度(3篇)
- 某化工厂锅炉爆炸事故应急预案(2篇)
- 2025年集体活动慈善捐赠合同
- 环保公益活动方案(3篇)
- 公司展会筹备方案范例(三篇)
- 2025年家长发言稿小学一年级范文(2篇)
- 网络传播概论(第5版) 课件 第一章 网络媒介的演变
- 玻璃硝酸钾加硬工艺
- 2023-2024学年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3北京西城六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含答案
- 珠海金湾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达标卷(含答案)
- 京东五力模型分析报告
- XX学校2024年校长务虚会讲话稿范文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模拟试卷(附答案)
-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 法律英语 何家弘编 第四版课文翻译(1-20课)
- 高级会计师 案例分析第五章 企业成本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