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先导课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第二单元先导课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第二单元先导课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第二单元先导课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第二单元先导课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印先秦诸子[前言]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先秦诸子就是这株大树的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铸就了中华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段辉煌。在正式进入本单元的学习之前,我将带领大家了解先秦诸子中的代表人物。对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人的思想理论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目录第一部分诸子核心主张及其产生背景第二部分儒家第三部分道家第四部分墨家壹诸子核心主张及其产生背景诸子核心主张背景孔子“仁”“礼”社会秩序的紊乱,仁爱忠恕之心的缺失。孟子仁政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率兽食人,好战嗜杀的暴政。老子无为而治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的混乱情形。庄子无用为大用灵魂压迫挣扎的处境,把生命当作工具。墨子兼爱亏人以自利。贰儒家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和《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的思想核心用一个字概括,那便是“仁”。在一万多字的《论语》中,提到“仁”的有“58章,”仁“字出现了109次,足见“仁”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地位。《论语》的思想,融政治,道德与教育为一体,而中心就是做人的道理,其中包含了许多有普遍意义的原则。孔子儒家孔子仁礼义1.从自处的角度说意味着克服一己之私,遵循礼的规定;2.从处世的角度说,“仁”就是对他人的关怀,本质是爱人,是设身处地地体贴人。3.“仁”的实践方法: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孔子宣扬的“礼”是对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对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一整套规范。孔子的“义利观”:1.主张“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2.不反对正当的求利。3.行义的依据是礼。“仁”与“礼”的关系“仁”是人对“礼”的自觉。“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外化。“仁”和“礼”有时存在矛盾。例如:孔子推许管仲的仁德,可对管仲家里的布置太过僭越而感到生气。孟子,名柯,字子舆,邹国人。他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提出性善,仁政,王道等学说,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孔孟之道”,是儒家文化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孟子壹贰叁肆民本思想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认为统治者统治地位的政治基础是民心的向背,民心顺服是统一天下的决定性因素。王道思想“王道”是孟子提出的国家政治的最高理想。“王道”就是“以德行政者王”。在孟子看来,实现“王道”之治就是“保民而王”,就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性善论人性本善,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为人之“四端”也。孟子提到了性善之实践问题,即养气与成德。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主要表现在养民,教民两个方面。养民就是合理解决土地,衣食等基本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问题,要不违农时,使民以时,休养生息;教民就是向人民施以教化,“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法先王,明人伦,施仁政于天下,保证社会和谐。孟子思想叁道家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春秋时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其著作为《道德经》。“道”是老子思想学说的核心。道是什么?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回答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强调道是永恒的,无限的,同时是不可言说的。这个道的地位很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认为道比天地出现的还要早,它是天下事物的根本。老子无为1.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背景是百姓弥贫,国家滋昏,奇物滋起,盗贼多有这样的社会现实。2.老子所说的“无为”是君主不与民争,顺应民众,不妄为的意思。辩证思考1.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2.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所谓“物壮则老”“兵强则灭”。同时,事物的发展,事物向反面的转化,并不是一下子实现的,需要经历一个数量上不断积累的过程。例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从世人不太看重的地方发掘价值。世人看重“有”,关注“难”,瞩目“大事”。老子则说“无”“易”以及“小事”。后者成全了前者。因此,后者的价值也不应该被漠视。庄子,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的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庄子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所以在形体和行为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逍遥自在的境界。庄子无用内涵一二“无用”于世而有用于己,以全身保性,得享自在逍遥的人生最高境界。不是从功利世俗的角度看,而是从审美的角度看。庄子:无用之用肆墨家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曾担任宋国大夫。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创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