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设计》-第一章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_第1页
《园林规划设计》-第一章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_第2页
《园林规划设计》-第一章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_第3页
《园林规划设计》-第一章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_第4页
《园林规划设计》-第一章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导入:城市是由许多系统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社会系统,而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正是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具有特定功能的绿色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城市工业、交通、商业等系统的规划同等重要,必须同步进行。第一章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第一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与任务第二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第三节

城市园林绿地类型第四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与指标第五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程序第六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布局第七节

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第一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与任务一、规划目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的最佳环境系统。具体目的: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2、保障城市各项绿地建设措施得以顺利实施;3、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4、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第一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与任务二、规划任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第一章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第一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与任务第二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第三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组成第四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与指标第五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程序第六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布局第七节

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第二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一、地带性原则气候带

乡土树种

体现并强化地域特点二、系统性原则以生态效应为核心,

完善绿地生态功能。从区域的角度出发,

将城市

周圉地区纳入到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中来,从系统的角度进行规划,

合理布局,

均衡分布,

完善结构和布局,三、多样性原则四、规划实施原则远近结合、

统筹兼顾第一章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第一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与任务第二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第三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组成第四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与指标第五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程序第六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布局第七节

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第三节

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一、城市绿地系统组成p早期的分类•

我国城市用地分类中就有专项绿地GREENSPACE大类(G):公共绿地(G1),公园(G11),街头绿地(G12);生产防护绿地(G2),园林生产绿地(G21),防护绿地(G22)(1991年)。•

1992年由国务院颁发的《城市绿化条例》中提出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干道绿化带等7类。第三节

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一、城市绿地系统组成p早期的分类(1992年)1、公共绿地:市、区级综合性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体育公园纪念性公园名胜古迹园林游息林荫带第三节

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2、居住区绿地:包括:居住区及小区游园宅旁绿地居住区公共庭园居住区道路绿化第三节

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3、单位附属绿地:包括:工业、仓库绿地、

公用事业绿地、

公共建筑绿地、公共建筑庭院绿地。第三节

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4、交通绿地:包括:

街道绿地、

公路绿地、铁道绿地。第三节

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5、风景区绿地:包括:

游览区、

疗养区。桂林漓江风光星湖景区华山雁荡山第三节

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6、生产防护绿地:包括:

苗圃、

花、果圃、

林场、

各类防护林。第三节

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一、城市绿地系统组成p2002版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根据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将城市绿地分为以下五大类: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其他绿地G5■

总结●

城市绿地分为五大类: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其它绿地(G5)●

公园绿地包括:综合公园(G11),社区公园(G12),专类公园(G13),带状公园(G14),街旁绿地(G15)●

综合公园包括:全市性公园(G111),区域性公园(G112)●

社区公园包括:居住区公园(G121),小区游园(G122)●

专类公园包括:儿童公园(G131),动物园(G132),植物园(133),历史名园(134),风景名胜公园(135),游乐园(136),其他专类公园(137)●

附属绿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其它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隔离带、野生动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第三节

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一、城市绿地系统组成p2017版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根据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将城市绿地分为以下五大类:公园绿地G1防护绿地G2广场用地G3附属绿地XG区域绿地EGGP●

新版绿地分类的要求:——绿地分类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相对应,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内的绿地与广场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外的区域绿地两部分。——

绿地应按主要功能进行分类。——绿地分类应用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绿地类别应采用英文字母组合表示,或采用与阿拉伯数字组合表示。第一章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第一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与任务第二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第三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组成第四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与指标第五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程序第六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布局第七节

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第四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与指标一、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第四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与指标二、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指标(一)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作用1、反映城市绿地的质量和绿化效果;2、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各阶段调整用地的依据;3、指导城市各类绿地规模的制订;4、统一计算口径,为科学研究积累经验数据。(二)影响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因素国民经济水平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自然条件与现状第四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与指标(三)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指标绿地的主要统计指标为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乡绿地率,应按下式计算:1、城市绿地率(%)2、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人):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4、城乡绿地率(%)第一章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第一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与任务第二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第三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组成第四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与指标第五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程序第六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布局第七节

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第五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程序一、资料调查收集与整理第五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程序二、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1、城市构图分析评价比较人口规模、构成、土地利用现状等调査结果,提出人口、产业、城市动向与发展、建成区和城市规模等设想,绘出城市绿化设想图、居住区设想图等。2、环境保护分析评价分析名胜古迹、传统建造物、历史风土人情,分析评价动植物等自然特性,绘出环境保护评价图。第五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程序二、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3、文化娱乐分析评价分析比较各居住区的人口数和人口密度,已有娱乐设施的位置、利用形态,以及市民的要求、娱乐需要预测、必要的娱乐设施和不同设施需要量的测定,绘出娱乐分析评价图。4、灾害分析评价预测各种灾害、公害发生状况(火、水、地震、噪声)及土地利用等,研究火灾、水灾、石崩及噪声、震动等公害可能发生的地区,做出防灾绿地配置的对策,绘出公害、灾害发生预想地区的分析图、防灾评价图。第五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程序二、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5、景观分析评价在景观调査基础上,提出各种景观类型,得出城市景观分析评价的结论。6、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评价将自然条件调査(气象、地形、地质、植物)、社会条件调查(人口、土地利用、城市设施等)的结果分析立案,以绿地的环境保护、娱乐、防灾景观构成的观点绘出综合评价图。第五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程序二、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7、城市形态和绿地构图的分析比较自然条件的调査和社会条件等的现状调査,并分析评价其结果,利用城市形态、周围环境等城市的立地性,明确城市的性质,合理规划出都市的形态,确定其绿地构图形式(点状、环状、网状、带状、放射状、楔状、指状等),绘出绿地模式图。第五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程序三、各类绿地配置研究1、公园绿地配置(1)分散式(2)联络式(3)环状式(4)放射状式(5)放射环状式(6)分离式第五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程序在当今追求城市可持续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时代背景下,城市公园系统的配置模式也正在由元素单元化而逐渐走向元素多元化、结构趋向网络化和功能趋向生态合理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多元化、生态化的配置,使城市形成“点上绿树成景、线上绿树成荫、面上绿树成林、环上绿树成带”的公园绿地系统格局,确保城市成为优质的人居环境。第五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程序三、各类绿地配置研究2、防护绿地配置(1)根据防护林的功能或主要防护的危害源种类分为防风林、治沙林、防火林、防噪林、防毒林、卫生隔离林等;(2)根据主要的保护对象分为道路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交通防护林(铁路、公路)等;(3)根据防护林营造的位置分为环城防护林、江(或河、湖)岸防护林、海防林、郊区风景林等。第五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程序三、各类绿地配置研究3、生产绿地配置生产绿地配置苗圃、花圃等生产绿地一般应设置在城市近郊,大城市的园林苗圃应均匀分布在市区周围。同时,生产绿地的布局应综合考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结合,远期要建立的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绿地,均可作为近期的生产绿地。第五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程序四、规划文件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件编制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其中,依法批准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成果应复制多份,报送各有关部门,作为今后的执行依据。第五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程序四、规划文件编制1、规划文本规划文本以条款的形式出现,格式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要求进行,文本的编写要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主要内容包括:规划总则(包括概況、规划目的、期限、依据、原则等),规划目标与指标,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规划,城市绿地分类规划,树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古树名木保护规划,分期建设规划,实施措施。第五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程序四、规划文件编制2、规划图纸(1)城市绿地现状分析图(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图(3)城市绿地分类规划系列图(包括公园绿地规划图、生产绿地规划图、防护绿地规划图、附属绿地规划图、其他绿地规划图)(4)城市绿地系统分区规划系列图(5)城市绿地规划分期建设实施图(6)城市绿地近期建设规划图规划图纸的比例可用1:1000、1:5000、1:10000或1:25000第五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程序四、规划文件编制3、规划说明书规划说明书是对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的详细说明、解释和阐述,篇幅一般要比规划文本长。其章节与规划文本几乎相同,只是在内容方面比规划文本阐述得更为详尽和细致。第一章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第一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与任务第二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第三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组成第四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与指标第五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程序第六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布局第七节

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第六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布局城市绿地系统

结构布局第六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布局一、城市绿地布局的模式(上海、武汉、1.点状绿地布局特点:多见于旧城改建。分布均匀、缺点:对城市整体艺术面貌及改善城大连的一大特色——以广场为中心,街道向四面八方辐射。大连的广场特别多,不大的一块地方,只要有四面辐射的街道,就称之为广场。全城有80多个广场。第六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布局一、城市绿地布局的模式2.环状绿地布局特点:一般出现在城市较为外围的地区,多与城市环形交通线(如城市环线、环城快速路等)同时布置。绝大部分以防护绿地、郊区森林和风景游览绿地等形式出现。在改善城市生态和体现城市艺术风貌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3.带状绿地布局

(南京、哈尔滨、西安)特点:利用河湖水系,城市道路,旧城墙等因素,形成纵横放射状,环状交织的绿地网,易于表现城市艺术面貌。南京西安带状绿地布局代表城市—西安第六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布局一、城市绿地布局的模式4、楔状绿地的布局(合肥市)特点:既有利于改善城市小气候,又有利于表现城市艺术面貌。第六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布局一、城市绿地布局的模式5.混合式绿地的布局

(特点:点、线、面结合,构成完整体系、能使生活居住区获得最大绿地接触面,方便居民游息,改善小气候,丰富城市景观的艺术面貌。第六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布局二、城市绿地布局手法1、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景观形象功能规划3、文化娱乐环境规划三、城市绿线规划城市绿线是指规划的城市绿地的外围边界线,包括城市规划区内一切已经建成的绿地、已经规划但未建设的绿地和以前没有规划但拟在修编时新增加的绿地等。第一章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第一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与任务第二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第三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组成第四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与指标第五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程序第六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布局第七节

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第七节

城市绿化树种规划一、树种规划一般原则及程序(一)树种规划一般原则1、适地适树原则以乡土树为主(适应性强

资源丰富

体现地方特色),引种植物为辅;2、乔灌花草相结合的原则3、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的原则4、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相结合的原则第七节

城市绿化树种规划一、树种规划一般原则及程序(二)树种规划程序1、调查研究和现状分析调查研究和现状分析现状调查分析是整个树种规划的基础,所收集的资料应该准确、全面、科学。主要调查当地的植被地理位置,分析当地原有树种和外来驯化树种的生态习性、生长状况等;目前树种的应用品种是否丰富;新优树种的应用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经过了引种、驯化和适应性栽培;大树、断头树的移植比例是否恰当;种植水平和维护管理水平是否达到了相应的要求;目前绿化树种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的情况等,为后续规划工作做好服务。第七节

城市绿化树种规划一、树种规划一般原则及程序(二)树种规划程序2、确定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城市绿化的基调树种,是能充分表现当地植被特色、反映城市风格、能作为城市景观重要标志的树种。城市绿化的骨干树种,是具有优异的特点、在各类绿地中出现频率最高,使用数量大、有发展潜力的树种,主要包括行道树、庭园树抗污染树种、防护绿地树种、生态风景林树种等。第七节

城市绿化树种规划一、树种规划一般原则及程序(二)树种规划程序3、确定树种的技术指标树种规划的技术指标主要包括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比例、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例、乔木与灌木比例、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比例、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速生与中生和慢生树种比例、城区绿地乔木种植密度、城区种植土层深度、行道树种植规格等技术指标。第七节

城市绿化树种规划一、树种规划一般原则及程序(二)树种规划程序4、树种规划文字编制(1)前言(2)城市自然地理条件概述(3)城市绿化现状(4)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调査(5)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第七节

城市绿化树种规划一、树种规划一般原则及程序(二)树种规划程序5、附表(1)古树名木调査统计表(2)树种调査统计表(乔木、灌木、藤本)(3)草坪地被植物调査统计表第七节

城市园林绿化的树种规划二、城市常用园林植物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较大,不同地区各类植物的生态习性和观赏价值不同,产生的生态效益也不同,所以不同气候带的城市选择植物也应不同。(一)热带(二)亚热带(三)暖温带(四)温带(五)寒温带第七节

城市园林绿化的树种规划三、古树名木保护古树名木是有生命的珍贵文物,是我国悠久历史和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佐证,同时还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增进中外友谊、促进友好交流的重要媒介。保护好古树名木不仅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风景资源的要求,对于历史文化名城而言,更是应做之举。第七节

城市园林绿化的树种规划三、古树名木保护(一)古树名木的含义与分级1、古树名木含义:一般系指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

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

名木指在历史上或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中外历代名人、领袖人物所植或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2、古树名木的分级及标准:全国绿化委员会和国家林•

国家一级古树树龄500年以上•

国家二级古树300~499年•

国家三级古树100~299年业局共同颁发的文件《关于开展古树名木普査建档工作的通知》第七节

城市园林绿化的树种规划三、古树名木保护建设部颁发的《关于印发〈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一)古树名木的含义与分级1、古树名木含义:•

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

名木是指国内外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2、古树名木的分级及标准:•

一级古树名木:凡树龄在300年以上,或者特别珍贵稀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重要科研价值的古树名木。•

二级古树名木:其余的第七节

城市园林绿化的树种规划三、古树名木保护(二)保护方法和措施1、挂牌登记管理统一2、技术养护管理3、划定保护范围4、加强立法工作和执法重点思考题•

试分析,在做植物造景时,基调树种怎么选择,骨干树种如何选择。TheEnd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一、组织管理(10分)1、认真执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2、市政府领导重视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创建活动动员有力,组织保障、政策资金落实;3、创建工作指导思想明确,实施措施有力;4、结合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际,创造出丰富经验,对全国有示范、推动作用;5、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机构完善,职能明确,行业管理到位;件;6、管理法规和制度健全、配套;7、执法管理落实、有效,无非法侵占绿地、破环绿化成果的严重事8、园林绿化科研队伍和资金落实,科研成效显著。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二、规划设计(10分)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完成,获批准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严格实施规划,取得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2、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及道路绿化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有机的完善系统;3、编制完成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规划;4、认真执行《公园设计规范》,城市园林的设计、建设、养护管理达到先进水平,景观效果好。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三、景观保护(8分)1、突出城市文化和民族特色,保护历史文化措施有力,效果明显,文物古迹及其所处环境得到保护;2、城市布局合理,建筑和谐,容貌美观;3、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法规健全,古树名木保护建档立卡,责任落实,措施有力;4、户外广告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完善,效果明显。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四、绿化建设(30分)(一)指标管理1、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成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各项园林绿化指标最近五年逐年增长;2、经遥感技术鉴定核实,城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达到基本指标;3、各城区间的绿化指标差距逐年缩小,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相差在5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差距在2平方米内。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二)道路绿化1、城市街道绿化按道路长度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和80%以上;2、市区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3、全市形成林荫路系统,道路绿化、美化具有本地区特点。江、河、湖、海等水体沿岸绿化良好,具有特色,形成城市特有的风光带。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三)居住区绿化1、新建居住小区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30%以上,辟有休息活动园地,改造旧居住绿化面积也不少于总用地面积的25%;2、全市园林式居住区占60%以上;3、居住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资金落实,措施得当,绿化种植维护落实,设施保护完整。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四)单位绿化1、市内各单位重视庭院绿化美化。开展“园林式单位”评选活动,标准科学合理,制度严格,成效显著;2、达标单位占70%以上,先进单位占20%以上;3、各单位和居民个人积极开展庭院、阳台、屋顶、墙面、室内绿化及认养绿地等绿化美化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五)苗圃建设1、全市生产绿地总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2、城市各项绿化美化工程所用苗木自给率达80%以上,并且规格、质量符合城市绿化栽植工程需要;3、园林植物引种、育种工作成绩显著,培育出一批适应当地条件的具有特性、抗性优良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