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所示是电场中某一条电场线,某一电子先后放在A、B点时,受到的电场力分别为F1、F2,具有的电势能分别为EP1、EP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在A、B两点受力方向相同B.F1一定大于F2

C.EP1一定大于EP2D.电子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参考答案:AC2.下列关于物体动量和冲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合外力冲量越大,它的动量也越大B.物体所受合外力冲量不为零,它的动量一定要改变C.物体动量的方向,就是它所受冲量的方向D.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它的动量变化就越大参考答案:B【考点】动量定理.【分析】根据动量定理可知,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据此逐项分析即可求解.【解答】解:A、物体所受合外力冲量越大,它的动量变化就越大,不是动量越大,故A错误;B、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物体所受合外力冲量不为零,它的动量一定要改变,故B正确;C、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所以物体动量增量的方向,就是它所受冲量的方向,而动量的方向与所受冲量的方向没有直接关系,故C错误;D、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加速度就越大,物体速度变化就越快,所以它的动量变化就越快,但不一定越大,故D错误.故选:B.3.下列由基本门电路组成的电路中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有参考答案:B4.(单选)从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无论怎么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但是用较小的力去推地面上很重的物体时,物体仍静止,这是因为(

)A.推力比静摩擦力小B.物体有加速度,但太小,不易被察觉C.物体所受推力比物体的重力小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仍为零参考答案:D5.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决定于A.物体的质量

B.抛出时的初速度C.抛出时的高度

D.抛出时的初速度和高度参考答案:C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太阳的能量来源是轻核的聚变,太阳中存在的主要元素是氢,核聚变反应可以看做是4个氢核结合成1个氦核同时放出2个正电子.该核反应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并由表中数据计算出该聚变反应过程中释放_________Mev的能量(取1u相当于931.5Mev,保留3位有效数字).粒子名称质子pα粒子电子e中子n质量/u1.00734.00150.000551.0087参考答案:4H―→He+2e,

24.87.电流强度:(1)定义:通过导体________的电荷量与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_____的比值叫电流强度,公式为____;(2)电流是____量,规定_____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参考答案:(1)横截面,时间,I=;(2)标,正23.我国照明用的正弦交变电流的电压是220V。它的最大值为

V。我国交流电的周期为

s,频率为

Hz。参考答案:9.下表是两个电池外壳上的说明文字:某型号进口电池某型号国产电池RECHARGEABLE1.2V500mA·hSTANDARDCHARGE

15hac50mAGNY0.6(KR-AA)1.2V600mA·hRECHARGEABLESTANDARDCHARGE15hac60mA(1)。由说明可看出进口电池的电动势是_______伏。·(2)。上述国产电池最多可放出

mA·h电荷量。若该电池工作电流为0.03A,则最多可工作_

__个小时。参考答案:_1.2v____

___600___

___20__10.(4分)避雷针的避雷原理是

。参考答案:尖端放电11.已知某星球的半径为R,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该星球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2.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称为

,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段导体相当于

。参考答案:感应电动势

电源13.图1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为x=1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为x=4m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则()A.t=0.15s时,质点Q的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B.t=0.15s时,质点P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C.从t=0.10s到t=0.25s,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了6mD.从t=0.10s到t=0.25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cm

参考答案:AB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现有一种特殊的电池,电动势E约为9V,内阻r约为50Ω,允许输出的最大电流为50mA,用如图(a)的电路测量它的电动势和内阻,图中电压表的内阻非常大,R为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Ω。①R0是定值电阻,规格为150Ω,1.0W起

的作用。②该同学接入符合要求的R0后,闭合开关,调整电阻箱的阻值,

。改变电阻箱阻值,得多组数据,作出如图(b)的图线.则电池的电动势E=

,内阻r=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参考答案:①防止短路,电流过大,烧坏电源

②读取电压表的示数,10V

,46±2Ω.(漏写单位,没分)15.(9分)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摆的振幅不要太大.这是因为单摆只有当摆的振幅不大时,才能认为摆的振动是___________运动.(2)摆线要尽量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尽可能_____(填“长”、“短”)一些(3)摆球要尽量选择质量_____(填“大”、“小”)、体积小些的。(4)测量摆的振动周期时,在_________(填“摆球到达最高点”、“摆球经过平衡位置”)作为计时的开始与终止更好些。参考答案:(1)简谐(2分)(2)细一些、伸缩性小些,长(3分)(3)大(2分)(4)摆球经过平衡位置(2分)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20分)一个大容器中装有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它们的密度分别为和()。现让一长为、密度为的均匀木棍,竖直地放在上面的液体内,其下端离两液体分界面的距离为,由静止开始下落。试计算木棍到达最低处所需的时间。假定由于木棍运动而产生的液体阻力可以忽略不计,且两液体都足够深,保证木棍始终都在液体内部运动,未露出液面,也未与容器相碰。参考答案:解析:1.用表示木棍的横截面积,从静止开始到其下端到达两液体交界面为止,在这过程中,木棍受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浮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其下落的加速度

(1)用表示所需的时间,则

(2)由此解得

(3)2.木棍下端开始进入下面液体后,用表示木棍在上面液体中的长度,这时木棍所受重力不变,仍为,但浮力变为.当时,浮力小于重力;当时,浮力大于重力,可见有一个合力为零的平衡位置.用表示在此平衡位置时,木棍在上面液体中的长度,则此时有

(4)由此可得

(5)即木棍的中点处于两液体交界处时,木棍处于平衡状态,取一坐标系,其原点位于交界面上,竖直方向为轴,向上为正,则当木棍中点的坐标时,木棍所受合力为零.当中点坐标为时,所受合力为

式中

(6)这时木棍的运动方程为为沿方向加速度

(7)由此可知为简谐振动,其周期

(8)为了求同时在两种液体中运动的时间,先求振动的振幅.木棍下端刚进入下面液体时,其速度

(9)由机械能守恒可知

(10)式中为此时木棍中心距坐标原点的距离,由(1)、(3)、(9)式可求得,再将和(6)式中的代入(10)式得

(11)由此可知,从木棍下端开始进入下面液体到棍中心到达坐标原点所走的距离是振幅的一半,从参考圆(如图所示)上可知,对应的为30°,对应的时间为。因此木棍从下端开始进入下面液体到上端进入下面液体所用的时间,即棍中心从到所用的时间为

(12)3.从木棍全部浸入下面液体开始,受力情况的分析和1中类似,只是浮力大于重力,所以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数值与一样,其过程和1中情况相反地对称,所用时间

(13)4.总时间为

(14)17.一盏弧光灯的额定电压是100V,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2A,如何把它接入电压恒为220V的照明电路上,使它正常工作?参考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