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技能培训资料_第1页
急救技能培训资料_第2页
急救技能培训资料_第3页
急救技能培训资料_第4页
急救技能培训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救技能培训资料止血法外伤急救技术重要指止血、包扎、固定技术。在诸多条件下,不管是什么性质的外伤,也不管是什么部位的外伤,最基本的急救处理靠这些技术,这些技术若能得到及时、对的、有效的应用,往往在挽救伤员生命、防止病情恶化、减少伤员痛苦以及防止并发症等方面均有良好的作用。因此,止血、抱扎、固定技术是队医必须纯熟掌握的技术

止血术: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成年人血容量约占体重的8%,即4000~5000ml,如出血量为总血量的20%(800~1000ml)时,会出现头晕、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出冷汗、肤色苍白、少尿等症状,如出血量达总血量的40%(1600~ml)时,就有生命危险。出血伤员的急救,只要稍迟延几分钟就会导致危及生命的祸害。因此,外伤出血是最需要急救的危重症之一,止血术是外伤急救技术之首。外伤出血分为内出血和外出血。内出血重要到医院救治,外出血是现场急救重点。理论上将出血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动脉出血时,血色鲜红,有搏动,量多,速度快;静脉出血时,血色暗红,缓慢流出;毛细血管出血时,血色鲜红,慢慢渗出。若当时能鉴别,对选择止血措施有重要价值,但有时受现场的光线等条件的限制,往往难以辨别。现场止血术常用的有5种,使用时要根据详细状况,可选用一种,也可以把几种止血法结合一起应用,以到达最快、最有效、最安全的止血目的。(一)指压动脉止血法:合用于头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大出血。措施为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阻断血液流通。这是一种不要任何器械、简便、有效的止血措施,但由于止血时间短暂,常需要与其他措施结合进行。1、头面部指压动脉止血法:头面部的止血动脉如图6-14所示。(1)指压颞浅动脉:合用于一侧头顶、额部的外伤大出血,在伤侧耳前,一只手的拇指对准下颌关节压迫颞浅动脉,另一只手固定伤员头部。措施如图6-15所示。(2)指压面动脉:合用于颜面部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或拇指和中指分别压迫双侧下额角前约1cm的凹陷处,阻断面动脉血流。由于面动脉在颜面部有许多小支互相吻合,因此必须压迫双侧。措施如图6-16所示。(3)一指压耳后动脉:合用于一侧耳后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压迫伤侧耳后乳突下凹陷处,阻断耳后动脉血流,另一只手固定伤员头部。措施如图6-17所示。

(4)指压枕动脉:合用于一侧头后枕骨附近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四指压迫耳后与枕骨粗隆之间的凹陷处,阻断枕动脉的血流,另一只手固定伤员头部。措施如图6-18所示。2、四肢指压动脉止血法:(1)指压肱动脉:合用于一侧肘关节如下部位的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压迫上臂中段内侧,阻断肱动脉血流,另一只手固定伤员手臂。措施如图6-19所示。(2)指压桡、尺动脉:合用于手部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压迫伤侧手腕两侧的桡动脉和尺动脉,阻断血流。由于桡动脉和尺动脉在手掌部有广泛吻合支,因此必须同步压迫双侧。措施如图;6-20所示。(3)指压指(趾)动脉:合用于手指(脚趾)大出血,用拇指和食指分别压迫手指(脚趾)两侧的指(趾)动脉,阻断血流。措施如图6-21所示。(4)指压股动脉:合用于一侧下肢的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用力压迫伤肢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阻断股动脉血流。伤员应当处在坐位或卧位。措施如图6-22所示。(5)指压胫前、后动脉:合用于一侧脚的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压迫伤脚足背中部搏动的胫前动脉及足跟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措施如图6-23。(二)直接压迫止血法:合用于较小伤口的出血,用无菌纱布直接压迫伤口处,压迫约10min。措施如图6-24所示。(三)伤口压包扎止血法:合用于多种伤口,是一种比较可靠的非手术止血法。先用无菌纱布覆盖压迫伤口,再用三角巾或绷带用力包扎,包扎范围应当比伤口稍大。这是一种目前最常用的止血措施,在没有无菌纱布时,可使用消毒卫生巾、餐巾等替代。措施如图6-25所示。

(四)填塞止血法:合用于颈部和臀部较大而深的伤口;先用镊子夹住无菌纱布塞入伤口内,如一块纱布止不住出血,可再加纱布,最终用绷带或三角巾绕颈部至对侧臂恨部包扎固定。措施如图6-26示。(五)止血带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只合用于四肢大出血,当其他止血法不能止血时才用此法。止血带有橡皮止血带(橡皮条和橡皮带)、气性止血带(如血压计袖带)和布制止血带。其操作措施各不相似。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1)部位:上臂外伤大出血应扎在上臂上1/3处,前臂或手大出血应扎在上臂下1/3处,不能扎在上臂的中1/3处,因该处神经走行贴近肱骨,易被损伤。下般外伤大出血应扎在股骨中下1/3交界处。(2)衬垫:使用止血带的部位应当有衬垫,否则会损伤皮肤。止血带可扎在衣服外面,把衣服当衬垫。(3)松紧度:应以出血停止、远端摸不到脉搏为合适。过松这不到止血目的,过紧会损伤组织。(4)时间:一般不应超过5h,原则上每小时要放松1次,放松时间为1~2mln。标识:使用止血带者应有明显标识贴在前额或胸前易发现部位,写明时间。如立即送往医院,可以不写标识,但必须当面向值班人员阐明扎止血带的时间和部位。胸腹外伤处理当发生利器刺入胸、腹部或肠管外脱事故时,不能随便处理,以免因出血过多或脏器严重感染而危及伤者生命。应急要点>>>已经刺入胸、腹部的利器,千万不要自己取出。应就近找东西固定利器,并立即将伤者送往医院。因腹部外伤导致肠管脱出体外,千万不要将脱出的肠管送回腹腔。应在脱出的肠管上覆盖消毒纱布或消毒布类,再用洁净的碗或盆扣在伤口上,用绷带或布带固定,迅速送医院急救。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专家提醒>>>假如拔出刺入胸、腹部的利器,会导致伤者大出血,危及生命。如自行将外脱的肠管送回腹腔,极易导致严重感染。包扎术包扎术:伤口包扎在急救中应用范围较广,可起到保护创面、固定敷料、防止污染和止血、止痛作用,有助于伤口初期愈合。包扎应做到动作轻巧,不要碰撞伤口,以免增长出血量和疼痛。接触伤口面的敷料必须保持无菌,以免增长伤口感染的机会;包扎要快且牢固,松紧度要合适,打结避开伤口和不适宜压迫的部位。(—)包扎材料1、三角巾用边长为1m的正方形白布或纱布,将其对角剪开即提成两块三角巾,90°角称为顶角,其他两个角称为底角,外加的一根带子称为顶角系带,斜边称为底边。为了以便不一样部位的包扎,可将三角巾折叠成带状,称为带状三角巾,或将三角巾在顶角附近与底边中点折叠成燕尾式,称为燕尾式三角巾(图6-29)。2、袖带卷也称绷带。是用长条纱布制成,长度和宽度有多种规格。常用的有宽5cm、长600cm和宽8cm、长600cm两种.包扎措施:1、头部包扎(1)三角巾帽式包扎:合用于头顶部外伤,先在伤口上覆盖无菌纱布(所有的伤口包扎前均先覆盖无菌纱布,如下不再反复),把三角巾底边的正中放在伤员眉间上部,顶角经头顶拉到枕部,将底边经耳上向后拉紧压住顶角,然后抓住两个底角在枕部交叉反回到额部中央打结。措施如图6-30所示。(2)三角巾面具式包扎:合用于颜面部外伤,把三角巾一折为二,顶角打结放在头正中,两手拉住底角罩住面部,然后双手持两底角拉向枕后交叉,最终在额前打结固定。可以在眼、鼻处提起三角巾,用剪刀剪洞开窗。措施如图6-31(3)双眼三角巾包扎:合用于双眼外伤,将三角巾折叠成三指宽带壮,中段放在头后枕骨上,两旁分别从耳上拉向眼前,在双眼之间交叉,再持两端分别从耳下拉向头后枕下部打结固定。措施如图6-32所示。2、颈部包扎合用于颈部外伤。(1)三角巾包扎:嘱伤员健侧手臂上举抱住头部,将三角巾折叠成带状,中段压紧覆盖的纱布,两端在健侧手臂根部打结固定。措施如图6-34所示。(2)绷带包扎:措施基本与三角巾包扎相似,只是改用绷带,围绕数周再打结。3、胸、背、肩、腋下部包扎(1)胸部三角巾包扎:合用于一侧胸部外伤,将三角巾的顶角放于伤侧的肩上,使三角巾的底边正中位于伤部下侧,将底边两端绕下胸部至背后打结,然后将巾顶角的系带穿过三角底边与其固定打结。措施如图6-35所示。(2)背部三角巾包扎:合用于一侧背部外伤。措施与胸部包扎相似,只是前后相反。(3)侧胸部三角巾包扎:合用于单侧侧胸外伤,将燕尾式三角巾的夹角正对伤侧腋窝,双手持燕尾式底边的两端,紧压在伤口的敷料上,运用顶角系带围绕下胸部与另一端打结,再将两个燕尾角斜向上拉到对侧肩部打结。措施如图6-36所示。(4)肩部三角巾包扎:合用于一侧肩部外伤,将燕尾三角巾的夹角对着伤侧颈部,巾体紧压伤口的敷料上,燕尾底部包绕上臂根部打结,然后两个燕尾角分别经胸、背拉到对侧腋下打结固定。措施如图⒍37所示。(5)腋下三角巾包扎:合用于一侧腋下夕卜伤,将带状三角巾中段紧压腋下伤口敷料上,再将巾的两端向上提起,于同侧肩部交叉,最终分别经胸、背斜向对侧腋下打结固定。如图6-38所示。4、腹部包扎腹部三角巾包扎合用于腹部外伤,双手持三角巾两底角,将三角巾底边拉直放于胸腹部交界处,顶角置于会阴部,然后两底角绕至伤员腰部打结,最终顶角系带穿过会阴与底边打结固定。措施如图6-39所示。5、四肢包扎(1)臀部三角巾包扎:合用于臀部外伤,措施与侧胸外伤包扎相似。只是燕尾式三角巾的夹角对着伤侧腰部,紧压伤口敷料上,运用顶角系带围绕伤侧大腿根部与另一端打结,再将两个燕尾角斜向上拉到对侧腰部打结。(2)上肢、下肢绷带螺旋形包扎:合用于上、下股除关节部位以外的外伤,先在伤口敷料上用绷带围绕两圈,然后从胶体远端绕向近端,每缠一圈盖住前圈的1/3~1/2成螺旋状,最终剪掉多出的绷带,然后胶布固定。措施如图6-40所示。(3)8字肘、膝关节绷带包扎:合用于肘、膝关节及附近部位的外伤,先用绷带的一端在伤口的敷料上围绕两圈,然后斜向通过关节,绕肢体半图再斜向通过关节,绕向原开始点相对应处,现绕半圈回到原处。这些反复缠绕,每缠绕一圈覆盖前圈的1/3~1/2,直到完全覆盖伤口。措施如图6-41所示。(4)手部三角巾包扎:合用于手外伤,将带状三巾的中段紧贴手掌,将三角巾在手背交叉,三角巾的两端绕至手腕交叉,最终在手腕绕一周打结固定。措施如图6-42所示。(5)脚部三角巾包扎:措施与手抱扎相似。(6)手部绷带包扎:措施与肘关节包扎相似,只是围绕腕关节8字包扎。(7)脚部绷带包扎:措施与膝关节相似,只是围绕踝关节8字包扎。心肺复苏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简称心肺复苏,一般采用人工胸外挤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措施。应急要点>>>任何急救开始的同步,均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急救前,施救者首先要保证现场安全,确定病人呼吸、脉搏确实停止,然后再施行救济。施救者先使病人仰面平卧于坚实的平面上,然后自己的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跪于病人肩与腰之间的一侧。人工呼吸措施:一手捏住病人鼻翼两侧,另一手食指与中指抬起患者下颌,深吸一口气,用口对准病人的口吹入,吹气停止后放松鼻孔,让病人从鼻孔呼气。依此反复进行。成人病人每分钟14~16次,小朋友每分钟20次。最初的6~7次吹气可快某些,后来转为正常速度。同步要注意观测病人的胸部,操作对的应能看到胸部有起伏,并感到有气流逸出。胸外心脏按压:让病人的头、胸部处在同一水平面,最佳躺在坚硬的地面上。急救者左手掌根部放在病人的胸骨中下半部,右手掌重叠放在左手背上。手臂伸直,运用身体部分重量垂直下压胸腔3~5厘米(小朋友3厘米,婴儿2厘米),然后放松。放松时掌根不要离开病人胸腔。挤压要平稳、有规则、不间断,也不能冲击猛压。下压与放松的时间应大体相等。频率为成人每分钟80~100次,小朋友每分钟100次,婴儿每分钟120次。进行心肺复苏法的注意事项

1、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步进行(可单人或双人同步进行),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单人急救15:

2,双人急救5:1(1)即吹气二次(单人)或一次(双人),胸外心脏按压15次(单人)或5次(双人),吹气与按压的次数过多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2)胸外按压的部位不适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脾、胃等内脏。按压的力量要合适,过猛过大,会使胸骨骨折,带来气胸血胸。按压力过轻,形成的胸腔压力过小,局限性于推进血液循环。

(3)口对口的吹气不适宜过大(不应超过1200毫升),吹入时间不适宜过长,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吹气过程要注意观测病人气道与否畅通,胸腔与否被吹起。

(4)复苏的成功与终止。进行心肺复苏术后,病人瞳孔由大变小,对尤反应恢复,脑组织功能开始恢复(如病人挣扎、肌张力增强,有吞咽动作等),能自主呼吸,心跳恢复,紫绀消退等,可认为心肺复苏成功。若通过约30分钟的心肺复苏急救,不出现上述复苏的体现,预示复苏失败。若有脉搏,收缩压保持在60mmHz以上,瞳孔处在收缩状态,应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如病人深度意识不清,缺乏自主呼吸,瞳孔散大固定,表明脑死亡。心肺复苏持续一小时之后,心电活动不恢复,表达心脏死亡。患者出现尸斑时,可放弃心肺复苏急救。专家提醒>>>心跳骤停时间不长时(3至4分钟内)可进行心肺复苏法。实行心肺复苏法时,应将病人仰卧在平地或硬板上。《单人操作体位》急救者位于伤病者一侧肩部,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间距,跪于该侧肩胸部水平位。防止在实行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挤压时来回移动膝部,利于操作。3、胸外心脏按压:

目的是通过朐外心脏按压形成胸腔内外压差,维持血液循环的动力。措施是急救人员在病人右侧时,其左手掌根部置于病人胸前胸骨下段,再将右手掌压在左手背上(婴儿可用食、中指尖,小朋友可用一只手掌根),两手的手指翘起不接触病人的朐壁,伸直双臂,肘关节不弯曲,用双肩向下压而形成压力,将胸骨下压约3.

5--4.5厘米(婴儿1.5--2.

5厘米,小朋友2.

5--4厘米),按压和放松相间,时间相等,但手掌不离开病人朐骨部位,反复进行,每分钟按压80--100次(见图52、

53)《双人急救体位》一人跪于伤病者头部水平位,行人工呼吸,另一人跪于伤病者胸部水平位,行胸外心脏挤压。搬运伤员通过现场初步急救处理后,要尽快用合适的措施和震动小的交通工具将伤员送到医院去作深入的诊治。搬运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测伤员的伤情变化。常用搬运措施有徒手搬运和担架搬运两徒手搬运法:合用于病情较轻且搬运距离短。

(1)单人搬运法是用搀扶、背、抱等措施(见图45)。

(2)双人搬运法是用双人椅式、平托式、拉车式等措施(见图46)。

(3)多人搬运法是用千卧托运等措施(见图47)。

担架搬运法:

(见图48)用于病情较重,路途较远又不适合徒手搬运的伤员。常用搬运工具有帆布担架、绳络担架、被服担架、门板、床板以及铲式、包裹式、充气式担架。伤员上担架时,要由3--4人分别用手托伤员的头、胸、骨盆和腿,动作一致地将伤员平放到担架上,并加以固定。不一样的病情选用不一样的担架和搬运措施,如上肢骨折伤员多能自己行走,可用搀扶法。下肢骨折伤员可用一般担架搬运,而脊柱骨折时则要用硬担架或木板,并要填塞固定,颈椎和高位胸脊椎骨折时,除要填塞固定外,还要有专人牵引头部,防止晃动。固定术固定术:固定术是针对骨折的急救措施,可以防止骨折部位移动,具有减轻伤员痛苦的功能,同步能有效地防止因骨折断端的移动而损伤血管、神经等组织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实行骨折固定先要注意伤员的全身状况,如心脏停搏要先复苏处理;如有休克要先抗休克或同步处理休克;如有大出血要先止血包扎,然后固定。急救固定的目的不是让骨折复位,而是防止骨折断端的移动,因此刺出伤口的骨折端不应当送回。固定期动作要轻巧,固定要牢固,松紧要适度,皮肤与夹板之间要垫适量的软物,尤其是夹板两端骨突出处和空隙部位更要注意,以防局部受压引起缺血坏死。(一)固定材料1、木制夹板有多种长短规格,以适合不一样部位的需要,外包软性敷料。是以往最常用的固定器材。2、钢丝夹板一般有7cm×100cm、10cm×100cm、15cm×100cm等规格。携带以便,可按需要任意弯曲,以适应各部位,使用时应在钢丝夹板上放置软性衬垫。3、充气夹板为筒状双层塑料膜,使用时把筒膜套在骨折肢体外,使肢体处在需要固定的位置,然后向进气阀吹气,双层内充气内充气后立即变硬,到达固定作用。4、负压气垫为片状双层塑料膜,膜内装有特殊高分子材料,使用时把片状膜包裹骨折肢体,使肢体处在需要固定位置,然后向气阀抽气,气垫立即变硬,到达固定作用。5、塑料夹板可在600C以上热水中软化,塑形后托住骨折部位包扎,冷却后塑料夹板变硬,到达固定作用。6、其他材料如特制的颈部固定器、股骨骨折的托马固定架,紧要时就地取材的竹棒、木棍、树枝、登山杖等。(二)固定措施由于充气夹板、负压气垫、颈部固定器、钢丝夹板等使用比较简便迅速并且有效,这里重要简介木制夹板和三角巾固定法。骨折骨折不管在平时或运动时都可发生,骨折的原因可分为外伤性和病理性两大类,外伤性骨折较为常见。应急要点>>>用双手稳定及承托受伤部位,限制骨折处的活动,并放置软垫,用绷带、夹板或替代品妥善固定伤肢。如上肢受伤,则将伤肢固定于胸部;前臂受伤可用书本等托起悬吊于颈部,起临时保护作用。下肢骨折时不要试着站立,将受伤肢体与健侧肢体并拢,用宽带绑扎在一起;脊柱骨折应将病人放于担架上,平卧搬运,不要让病人在弯腰姿势下搬动,以免损伤脊髓。应垫高伤肢,减轻肿胀。如伤肢已扭曲,可用牵引法将伤肢轻沿骨骼轴心拉直;若牵引时引起伤者剧痛或皮肤变白,应立即停止。完毕包扎后,如伤者出现伤肢麻痹或脉搏消失等状况,应立即松解绷带。如伤口中已经有脏物,不要用水冲洗,不要使用药物,也不要试图将裸露在伤口外的断骨复位。应在伤口上覆盖灭菌纱布,然后适度包扎固定。如伤口中已嵌入异物,不要拔除。可在异物两旁加上敷料,直接压迫止血,并将受伤部位抬高,在异物周围用绷带包扎。千万注意不要将异物压入伤口,导致更大伤害。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救。专家提醒>>>千万注意救济动作,不要加重伤者损伤。注意灭菌消毒,不要使伤口感染或导致破伤风。1、头部固定:下颌骨折固定的措施同头部十字包扎法。2、胸部固定(1)锁骨骨折固定:将两条指宽的带状三角巾分别围绕两个肩关节,于肩部打结;再分别将三角巾的底角拉紧,在两肩过度后张的状况下,在背部将底角拉紧打结。措施如图6-43所示。(2)肋骨骨折固定:措施同胸部外伤包扎。3、四肢骨折固定(1)肱骨骨折固定:用两条三角巾和一块夹板将伤肢固定,然后用一块燕尾式三角巾中间悬吊前臂,使两底角向上绕颈部后打结,最终用一条带状三角巾分别经胸背于健侧腋下打结。措施如图6-44所示。(2)肘关节骨折固定:当肘关节弯曲时,用两带状三角巾和一块夹板把关节固定。当肘关节伸直时,可用一卷绷带和一块三角巾把肘关节固定。措施如图6-45所示。(3)桡、尺骨骨折固定:用一块合适的夹板置于伤肢下面,用两块带状三角巾或绷带把伤肢和夹板固定,再用一块燕尾三角巾悬吊伤肢,最终再用一条带状三角巾的两底边分别绕胸背于健腋下打结固定。措施如图6-46所示。(4)手指骨骨折固定:运用冰棒棍或短筷子作小夹板,另用两片胶布作粘合固定。若无固定棒棍,可以把伤肢粘合;固定在健肢上。措施如图4-47所示。(5)股骨骨折固定:用一块长夹板(长度为伤员的腋下至足跟)放在伤肢侧,另用一块短夹板(长度为会阴至足跟)放在伤肢内侧,至少用4条带状三角巾,分别在腋下、腰部、大腿根部及膝部分围绕伤肢包扎固定,注意在关节突出部位要放软垫。若无夹板时,可以用带状三角巾或绷带把伤肢固定在健侧肢体上。措施如图6-48所示。(6)胫、腓骨骨折固定:与股骨骨折固定相似,只是夹板长度稍超过膝关节即可。措施如图6-49所示。4、脊柱骨折固定(1)颈椎骨折固定:伤员仰卧,在头枕部垫一薄枕,使头部成正中位,头部不要前屈或后仰,再在头的两侧各垫枕头服卷,最终用一条带子通过伤员额部固定头部,限制头部前后左右晃动。措施如图6-50所示。(2)胸椎、腰椎骨折固定:使伤员平直仰卧在硬质木板或其他板上,在伤处垫一薄枕,使脊柱稍向上突,然后用几条带子把伤员固定,使伤员不能左右转动。措施如图6-51所示。5、骨盆骨折固定:将一条带状三角巾的中段放于腰骶部,绕髋前至小腹部打结固定,再用另一条带状三角巾中段放于小腹正中,绕髋后至腰骶部打结固定。措施如图6-52所示。急救三「保」:1.急救者首先要「保护」伤者,在有需要状况下,把伤者安全地移离危险地方。2.急救者然后要「保留」受伤者的生命必需,包括气道畅通,心搏正常。3.急救者跟著要「保持」伤者状态,不转恶化,包括止血,保暖,包扎,安慰等。安顿妥当,继续监视,等待支援。四种意外伤害的急救原则1.拥挤踩踏事故重要自救措施:蜷缩身体,以手护住身体重要部位。提议:尽量不去人多拥挤处。一旦发生挤倒事故,应尽量缩小身体与地面的接触面,以减少踩踏导致的伤害。同步,手要护住身体的重要部位,如头、颈部等处。假如感到颈部疼痛,阐明颈椎有也许受伤。在救济者到来之时,应将这一状况阐明,以免导致颈椎永久性损伤,这也是一种自救。假如伤者伤情严重不能自救,他人也不要盲目救济。首先要判断伤者与否尚故意识、呼吸和脉搏,然后观测伤者外伤的严重程度,有无活动性出血,查看一下有否脊柱骨折。对伤者外伤的观测,要依颅脑、神经、躯干、四肢这一程序进行。同步立即告知急救机构。2.交通事故重要救护措施:保护伤者颈部。提议:不要盲目将伤者拖出车外。交通事故伤一般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暴力大,伤情严重。二是多为多脏器损伤。三是脊柱骨折、脱位和截瘫多见。四是多有颅脑损伤、血气胸和肝脾破裂。五是开放性骨折多见。六是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一旦发生车祸,伤者或他人要立即告知急救部门。救济者不要盲目将伤者拖出车外。由于伤者也许有颅脑或脊柱受伤,不对的的救济会带来二次受伤,甚至导致截瘫等永久性损伤。将伤者从车中救出之前,在没有颈托的时候,可以将厚衣服或报纸缠在颈部,并用皮带或绳子固定。车祸现场急救程序:1.对的判断伤者伤情和受伤部位。2.采用对的的搬动伤员措施,保护脊柱和骨折肢体。3.按先救命、后救伤的原则,先进行心肺复苏,后处理受伤部位。4.迅速止血,包扎伤口,固定骨折部位。5.尽快转送医院。3.野外遇险重要救护措施:不能一味等待专业救济人员。提议:不应单独行动。要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在野外旅行,最也许出现的意外伤害是因外伤而致的大出血或骨折。一旦发生意外,应尽量予以伤者以基本的救护,而不能一味等待专业救济人员的到来。以骨折为例,首先应固定骨折部位,可用书、报纸卷、雨伞或树枝固定。旅行者出门前除了要准备好衣服、食物和常规药物,还应掌握基本的防止意外和遇险急救知识,一定要带上一种包括夹板、橡皮筋(止血用)、绷带和纱布等急救器材的急救包。4.火灾事故重要自救措施:尽量减少身体高度。提议:不要惊恐失措、到处乱跑、大声呼喊。死于火灾的人,大部分不是由于烧伤,而是中毒窒息。一旦遭遇火灾,要从容冷静,不能惊恐失措,不要深呼吸或大声叫喊。应尽量减少身体的高度,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假如也许,应往地面大量喷水,以减少有毒气体浓度和地面温度。假如大火还没有蔓延到室内,要紧闭门窗,并用衣物堵住门缝,以免毒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