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栽培_第1页
药用植物栽培_第2页
药用植物栽培_第3页
药用植物栽培_第4页
药用植物栽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论第一章药用植物是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3、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研究任务是根据药用植物不同种类和品种的要求,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充分发挥其遗传潜力,探讨并建立药用植物稳产、优质、高效栽培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中药材质量'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生产目标。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oodAgriculturalPracticeforChineseCrudeDrugs)此过程的简称。GAP是GoodAgriculturalPractice的缩写.我国药用植物有11000多种,其中常用中药约500余种,依靠栽培的主要药用植物有250种左右。6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记述了地黄、红花、吴茱萸、竹、姜、栀子、桑、胡麻、蒜等20余种药用植物栽培法。7.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SOP),SOP制定是企业行为。第二章&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向湿性、背光性和趋肥性。衡量药用植物叶面积大小,常用叶面积指数(LAI)表示。叶面积指数是指药用植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所对应的土地面积之比。花芽分化是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折点。果实的生长和植物生长"S"形曲线,桃、杏等果实的生长则呈双"S"形,在生长的中期有一个缓慢期,即核果的硬核生长期,果实膨大生长缓慢。生长是一量变的过程。发育是植物通过一系列的质变。根按其形态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根据入土深浅,将其分为浅根系、深根系。药用植物根的变态,具备了许多独特的功能:(1)贮藏根(2)气生根(3)支持根(4)寄生根⑸攀缘根⑹水生根植物的茎有地上和地下之分。双子叶植物茎的增粗,是形成层活动的结果,单子叶植物茎的增粗,是靠居间分生组织活动。植物的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三者俱全者称完全叶;缺少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称不完全叶。植物的叶分单叶和复叶。复叶又分为单生复叶(枳(zhi)壳),三出复叶(半夏)、掌状复叶(三七)、羽状复叶(苦参、皂角、南天竹)。叶在枝上的排列顺序叫叶序。一般有互生、对生、轮生、簇生几种。典型的被子植物的花一般都具有如下结构: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等。具有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的称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称为不完全花。花在花枝或花轴上的排列方式或开放的次序称为花序。花序可分为无限花序、有限花序。植物发育的理论(主要4种)1 成花素假说2开花抑制物假说3.碳氮比假说4阶段发育学说阶段。碳氮比理论对农业生产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即通过控制肥水的措施来调节植物体内的C/N,从而适当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如果在作物的生育中后期,N肥施用量过大,会降低植物的C/N,使营养生长过旺,甚至导致徒长,造成生殖生长延迟而出现贪青晚熟现象。在果实类木本药用植物栽培管理中,可利用砍伤或环剥树皮等方法,使上部枝条累积较多糖分,提高C/N,促进花芽分化而提高产量。—个植物体从合子经种子发芽,进入幼年期、成熟期,形成新合子的过程,称为植物的生命周期。植物主茎的顶芽抑制侧芽或侧枝生长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如果剪去顶芽,侧芽就可萌发生长。花芽分化可分以下几个类型:夏秋分化类型、冬春分化类型、当年一次分化的开花类型、多次分化类型、不定期分化类型。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根深叶茂,“旱生根,湿长苗”大小年现象,也是由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协调所引起的。其原因:(1)与树体的营养条件有关。果树结实过多时,营养大量消耗于果实上,削弱了当年枝条的生长,使枝条中贮备的养料不足,花芽形成受阻,花芽数减少,发育不良,致使第二年花果数减少,坐果率低,造成产量上的小年;反之。(2)与体内的激素变化有关。特别是赤霉素水平的变化会影响花芽的分化。由于大年形成的果实多,种子也就多,种子中产生的赤霉素也多,抑制了树体的花芽分化。当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由于内部和外部环境(包括空间、水、肥、光、温等条件)的限制,使植物生长的基本的方式呈现"慢-快-慢"的"S"形变化曲线,这种曲线称为植物生长的Logistic曲线。极性是指植物体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在生理上具有的差异性(即异质性)植物生长发育的相关性:(一)顶芽与侧芽、主根与侧根的相关性育苗移栽时,主根受伤或被截断,可使侧根生长加快,根冠比(R/T)增大,肥水吸收更多,有利于地上部生长,对培育壮苗是很重要的。在生产上,有时需要利用和保持顶端优势。例如,玄参打顶使侧枝大量萌发而耗费营养,增产不明显。有时则需要消除顶端优势,以促进分枝生长。例如,菊花摘心,可增加分枝数,以提高花的产量。(二)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生产中适当调整和控制根和地下茎类药物的根冠比,对提高产量关系很大,生长前期要求条温度、充分的水分和适当的氮肥利于地上茎叶生长、后期适当降温、施磷肥,使根冠比增大,提高产量(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关性: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或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殖器官的发育)。生产上协调两者的依赖关系,在提高营养生长的基础上,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或营养生长过旺会推迟生殖生长,营养不良生殖器官营养不足)。(四)极性与再生生产上应用于营养繁殖,注意插条的形态上端。再生能力就是指植物体离体的部分具有恢复植物体其他部分的能力。植物生长和温度的关系存在“三基点”-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春化作用是指由低温诱导而促使植物开花的现象药用植物通过春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萌动种子的低温春化,如芥菜、大叶藜、萝卜等;另一种是营养体的低温春化,如当归、白芷、牛蒡、洋葱、大蒜、芹菜及菊花等。据对光照度的需求不同,通常分为:(1)阳生植物:例如北沙参、地黄、菊花、红花、芍药、山药、颠茄、龙葵、枸杞、薏苡及知母等,(2)阴生植物,例如人参、西洋参、三七、石斛、黄连、细辛及淫羊藿等。(3)中间型植物红光能加速长日植物的生长发育,而延长短日植物的生长发育;蓝紫光能加速短日植物的生长发育,而延迟长日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对于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的反应,称光周期现象。按对光周期的反应,可将植物分为三类:(1)长日植物例如红花、当归、牛蒡、萝卜、紫菀、木槿及除虫菊等。(2)短日植物紫苏、菊花、穿心莲、苍耳、大麻及龙胆等(3)日中性植物蒸腾耗水量称为植物的生理需水量,以蒸腾系数来表示。蒸腾系数是指每形成1g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分克数。需水临界期是指药用植物在一生中(一二年生植物)或年生育期内(多年生植物),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称为需水临界期。土壤按质地可分为砂土、黏土和壤土。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给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水、肥、气、热的能力。药用植物各生育时期所需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和比例也不一样。以花果入药的药用植物,幼苗期需氮较多,P、K可少些;进入生殖生长期后,吸收P的量剧增,吸收N的量减少,如果后期仍供给大量的N,则茎叶徒长,影响开花结果。以根及根茎入药的药用植物,幼苗期需要较多的N(但丹参在苗期比较忌N,应少施N肥),以促进茎叶生长,但不宜过多,以免徒长,另外还要追施适量的P以及少量的K到了根茎器官形成期则需较多的K,适量的P,少量的N。药用植物产量通常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影响药用植物品质形成的因素有主要是对药用植物经济产品外观性状、质地和气味的影响因素(1分)和对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因素a分)。包括药用植物遗传物质的影响(0.5分)、药用植物生长年限的影响(0.5分)、药用植物物候期的影响(0.5分)、药用植物不同器官与组织的影响(0.5分)、药用植物环境条件的影响(0.5分)、药用植物栽培技术与采收加工的影响(0.5分)第三章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复种的条件:热量条件,水分条件,地力与肥料条件,劳力、畜力和机械化条件,技术条件与经济效益大小。单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一个完整的生育期内只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间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以上植物的种植方式。混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时或同季节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植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撒播或同行混播种植的方式。套作是指在前季植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植物的种植方式,称为套种。轮作是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植物的栽培方式。连作与轮作相反,是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的种植方式。同一田地上采用同一种复种方式称为复种连作。间作、混作、套作的技术原理: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品种搭配、建立合理的密度和田间结构密度和田间结构、采用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或在人为调节下,充分利用不同植物间某些互利关系,减少竞争,组成合理的复合群体结构,使复合群体既有较大的叶面积,延长光能利用时间或提高群体的光合效率又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和多种抗逆性,以便更好地适应不良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保证稳产增收。)轮作倒茬的作用有:1)减轻农作物病虫草害,2)协调、改善和合理地利用茬口:包括协调不同茬口土壤养分等供应、避免植物自毒作用的危害、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3)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经济有效地提高植物产量。忌连作的作物、药用植物。以玄参科的地黄、薯蓣科的山药,茄科的马铃薯、烟草、番茄,葫芦科的西瓜以及亚麻、甜菜等为典型代表。这类植物需要间隔五六年以上方可再种植。耐连作作物、药用植物。这类作物有水稻、甘蔗、玉米、麦类、莲子、贝母及棉花等作物。其中又以水稻、棉花的耐连作程度最高,苋科的怀牛膝耐连作程度也比较高。此外,莲、洋葱、大麻、平贝母等也较耐连作。茬口是植物在轮作中给予后植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植物及其茬地的泛称。茬口特性是栽培某一植物后的土壤的生产性能,是在一定的气候、土壤条件下栽培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措施对土壤共同作用的结果。土壤耕性:在耕作过程中,土壤物理机械特性(包括黏结性、黏着性和可塑性等)的综合反映,称为土壤耕性。土壤耕作就是用机械方法,改善耕层土壤的物理状况,调节土壤固相、液相、气相的比例关系,建立良好的耕层构造,以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等诸因素。土壤耕作的任务:创造和维持良好的耕层构造、适宜播种的表土层、翻埋残茬和绿肥,混合土肥、防除杂草和病虫害。影响耕性的因素: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量。盐碱地土壤耕作:平整土地,客土改良,耕翻,早春耙耱,躲盐巧种(春迟、秋早、夏巧),中耕松土和苗期耙地。土壤的基本耕作措施包括耕翻、深松和上翻下松三种方法。表土耕作是用农机具改善0〜10cm以内的耕层土壤状况的措施,主要包括耙地、旋耕、镇压、开沟、作畦、起垄、筑埂、中耕、培土等作业。农谚说"锄头下有火又有水",就是指在不同的条件下,站有不同的效果。第四章植物的繁殖包括有性的种子繁殖和无性的营养繁殖两大类。有性繁殖是由雌雄两性配子结合形成种子产生新个体;无性繁殖是由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等)的一部分培育出新个体。压条繁殖是将母株上的一部分枝条压入土中或用其他的湿润材料包裹,促使枝条的被压部分生根,然后与母株分离,成为独立的新植株。压条繁殖比扦插、嫁接容易生根。普通压条、堆土压条、空中压条三种方法。分离繁殖是将植物的营养器官如根茎或匍匐枝切割而培育成独立新个体的一种繁殖方法,此法简便,成活率高。扦插繁殖是利用植物营养器官的均衡作用,自母体割取任何一部分(如根、茎、叶等),在适当条件下插入土、砂或其他基质中,利用其分生或再生能力,产生新的根、茎,成为独立新植物的一种繁殖方式。影响扦插生根成活的因素:内在因素(1)植物种类和插条的年龄及部位。(2)枝条的发育状况。2外界因素(1)扦插基质(2)温度(3)水分(4)氧气(5)光照促进插条生根成活的方法:1机械处理:(1)剥皮(2)纵刻伤(3)环剥(4)缢伤2黄化处理3温水处理4加温处理5化学药剂6生长调节剂扦插方法:硬枝扦插、绿枝扦插、根插法。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有内在因素(1)亲和力。(2)砧木与接穗的生活特性。(3)植物内含物。和外界因素(1)环境条件(2)嫁接技术。扦插后的管理:扦插后,插条要及时浇水或灌水、经常保持湿润,特别是绿枝扦插。嫩枝扦插还应遮阴,在未生根之前,如果地上部已展叶,则应摘除部分叶片。当新苗长到15cm时,应选留一个健壮直立的芽,其余的芽除去。用塑料小棚增温保湿时,插条生根展叶后拆除塑料棚,以便适应环境。将一种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之愈合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新个体,称嫁接繁殖。供嫁接用的枝或芽叫接穗,承受接穗的植株叫砧木。由种子萌发生长而成植株称实生苗。种子生活力是指种子能够萌发的潜在能力或种胚具有的生命力。1短命种子2中命种子3长命种子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1内因药用植物种子寿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种皮(或果皮)结构、种子贮藏物、种子含水量及种子成熟度等。2外因外因主要有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化学药品如杀虫剂、杀菌剂等都可降低种子寿命。种子成熟包括形态成熟和生理成熟。种子从发育成熟到丧失生活力所经历的时间,称为种子的寿命。种子贮藏方法可分为干藏和湿藏两大类。层积法:可在室外挖坑或室内堆积进行,必须保持一定的湿度和0〜10°C的低温条件。如种子数量多,可在室外选择适当的地点挖坑,其位置在地下水位之上。坑的大小,根据种子多少而定。先在坑底铺一层10cm厚的湿砂,随后堆放40〜50cm厚的混砂种子(砂:种子=3:1),种子上面再铺放一层20cm厚的湿砂,最上面覆盖10cm的土,以防止砂子干燥。坑中央要竖插一小捆高粱秆或其他通气物,使坑内种子透气,防止温度升高致种子霉变。如种量少,可在室内堆积,即将种子和3倍量的湿砂混拌后堆积室内(堆积厚度50cm左右),上面可再盖一层15cm厚的湿砂。也可将种子混砂后装在木箱中贮藏。湿藏的作用主要是使具有生理休眠的种子,在潮湿低温条件破除休眠,提高发芽率,并使贮藏时所需含水量高的种子的生命力延长。种子净度,又称种子清洁度,是纯净种子的重量占供检种子重量的百分比。种子发芽率是指在适宜条件下,样本种子中发芽种子的百分数,用下式计算:发芽率=(发芽种子粒数三供试种子粒数)X100%发芽势是指在适宜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发芽势说明种子的发芽速度和发芽整齐度,表示种子生活力的强弱程度。发芽势=(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粒数三供试种子粒数)X100%药用植物种子生活力鉴定通常用红四氮唑(TTC)染色法、靛红染色法等。种子呈休眠状态,通常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而引起的休眠称为强迫休眠;另一种是因为种子本身的原因引起的休眠称为生理休眠或真正休眠。种子饱满度衡量种子饱满度通常用它的千粒重来表示(以"g"为单位)。种子休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种皮限制。豆科植物的种子(如黄芪、甘草)(二)胚未成熟:后熟是指种子采收后需经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达到真正的成熟,才能萌发的过程。(三)萌发抑制物质的存在。(四)次生休眠。播种前种子处理分种子精选、消毒、催芽等。播种方法一般有条播、点播和撒播。播种量播种量是指单位面积土地播种种子的重量。播种量(g/亩)=[每亩需要苗株数X种子千粒重(g)]/[种子净度(%)X种子发芽率(%)X1000]促进种子萌芽的处理方法:浸种催芽\机械损伤\超声波及其他物理方法\化学处理\生长调节剂处理\层积处理种子消毒可预防通过种子传播的病害和虫害。主要有药剂消毒处理、温汤浸种处理和热水烫种等。种子盖土厚度一般为种子大小的2〜3倍。移植(1) 草本药用植物的移植。先按一定行株距挖穴或沟,然后栽苗。一般多直立或倾斜栽苗。深度以不露出原入土部分,或稍微超过为好。根系要自然伸展,不要卷曲。覆土要细,并且要压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仅有地下茎或根部的幼苗,覆土应将其全部掩盖,但是必须保持顶芽向上。定植后应立即浇定根水,以消除根际的空隙,增加土壤毛细管的供水作用。(2) 木本的移植造林。木本药用植物可以零星移植,最好是移植造林,以便于集中管理。木本定植都采用穴栽,一般每穴只栽1株,穴要挖深,挖大,穴底土要疏松细碎。穴的大小和深度,原则上深度应略超过植株原入土部分,穴径应超过根系自然伸展的宽度,才能有利于根系的伸展。穴挖好后,直立放入幼苗,去掉包扎物,使根系伸展开。先覆细土,约为穴深的1/2时,压实后用手握住主干基部轻轻向上提一提,使土壤能填实根部的空隙。然后浇水使土壤湿透,再覆土填满,压实,最后培土稍高出地面。良种繁育的任务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大量繁殖和推广良种、保持品种的纯度和种性。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1)机械混杂(2)生物学混杂(3)自然突变和品种遗传性变异(4)长期的无性繁殖和近亲繁殖(5)不科学的留种(6)病毒感染(7)不适宜的外界条件和栽培技术良种繁育全过程概括起来为:大田(单选)一株行圃(分行)一株系圃(比较)一原种圃(混繁)一生产繁殖原种一种子田一大田生产(品种更新或更换)。原种是指育成品种的原始种子或由生产原种的单位生产出来的与该品种原有性状一致的种子原原种。指由育种者育出的种子,是育种单位向生产单位提供的纯度、质量最高的种子。采用"三圃法"生产原种。这个方法的一般程序是在大田中(选择圃)选优良单株在株行圃进行对优良株行比较鉴定在株系圃选择优良株系比较试验在原种圃优系混合生产原种。建立完整的良种繁育制度:品种审定制度、良种繁育制度、种子检验和种子检疫制度。加速良种繁殖的方法:育苗移栽法、稀播稀植法、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相结合、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异地或异季加代法。第五章110.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是研究野生药用植物通过人工培育,使野生变为家种,以及研究将药用植物引种到自然分布区以外新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遗传、变异规律的科学。国外关于植物引种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几种主要学说:达尔文的遗传变异学说、气候相似论、米丘林的风土驯化理论和方法、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生态历史分析法。气候相似论的实质是在引种时应注意引种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是否接近于原产地。风土驯化的两条原则:①利用遗传不稳定、易动摇的幼龄植物一实生苗作为风土驯化材料①采用逐步迁移播种的方法掌握引种所必需的资料(1)掌握和了解药用植物的生长地区的自然条件。(2)了解和熟悉药用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3)了解药用植物的分布情况。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意义:首先,通过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工作,丰富本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如西洋参其次通过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工作,可以提高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天麻、罗汉果、杜仲。通过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工作,可以保护药用植物资源。野生资源日益减少。我国关于植物引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张春静的顺应与改造相结合引种驯化方法2董保华(1987)的地理生态生物学特性综合分析方法3贺善安的生境因子分析法4谢孝福的协调统一原则引种驯化的步骤1准备阶段 调查引种的种类。2掌握引种所必需的资料3.制定引种计划。药用植物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对药用植物,至少可从以下四方面去衡量:与原产地比较,植株不需要采取特殊保护措施,能正常生长发育,并获得一定产量。没有改变原有的药效成分和含量以及医疗效果。能够以原有的或常规可行的繁殖方式进行正常生产。引种后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第八章中耕是药用植物在生育期间对土壤进行的表土耕作。中耕深度一般是4〜6cm肥水调控施肥技术:1适当灌溉.水肥配合,肥效便会明显提高。2适当深耕。土壤容纳更多水分和肥料,而且也促进根系发达,能提高肥效。3改善光照条件。施肥能够增产的原因是改善植物光合作用。4改善施肥方式按植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养分的要求将肥料分为种肥、追肥和基肥等。122.合理施肥的依据:根据药用植物的需要合理施肥。根据土壤性质和养分供应能力施肥。根据肥料的性质施肥。一般N肥能促进叶片生长、P肥能提高种子产量。K肥能促进块根、块茎的发育等。栽培以果实籽粒为主要收获对象的药用植物时,要多施一些P肥,以利籽粒饱满;栽培根茎类作物(如地黄、山药)时,则可多施K肥,促进地下部分累积糖类;栽培全草或叶类药用植物时,可偏施N肥,使叶片肥大。不同生育期施肥,对生长影响不同,它们的增产效果有很大的差别,其中有一个时期施用肥料的营养效果最好,这个时期被称为最高生产效率期(或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126.骨粉、磷矿粉、钙镁磷肥等。它们施入酸性土壤中可以慢慢溶解,供给植物吸收。黏土板结不透气,应多施有机肥,需浅施以加快分解,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从而改善养分供给;砂质土壤保水保肥力差,应施用半腐熟的堆肥、厩肥、而不宜施完全腐熟肥,以防流失。施速效肥料时应分期多次施用,并控制灌溉量,防止大水漫流。厩肥、绿肥及无机肥中的磷矿粉、骨粉等迟效性肥料,由于肥效慢、肥效长,在生产上多作基肥施用。129.化肥等速效肥料多作追肥使用。绿肥最好在盛花期积压翻埋;叶面肥料最后一次喷施必须在收获前20d进行;灌溉与排水:地面灌溉、喷灌、滴灌。排水分明沟排水和暗管排水。打顶和摘蕾是利用植物生长的相关性,人为调节植物体内养分的重新分配,促进药用部位生长发育协调统一,从而提高药用植物的产量和品质。打顶能破坏植物顶端优势,抑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地下部分生长,或抑制主茎生长,促进分枝,多形成花、果。修剪包括修枝和修根。修根的目的是促进这些植物的主根生长肥大,以及符合药用品质和规格要求。覆盖可以调节土壤温度、湿度,防止杂草滋生和表土板结。抗寒潮、霜冻:1调节播种期2灌水3增施P肥K肥4覆盖霜害的预防:1,推迟萌动,躲避霜害:在秋末或萌芽前,利用适当浓度萘乙酸钾盐等植物激素溶液喷雾枝条,或在早春灌返浆水降低地温,或树干涂白,使早春树木升温变缓等措施,推迟树木的萌动期,从而躲避霜害。2.改善小气候条件。在霜冻发生前及时采取"熏烟法"或"遮盖法"等防霜措施,改善小气候条件,避免霜害的发生。灌水法、喷水法等均可提高栽培地温度.第七章药用植物致病的因素称为病原,病原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由非生物因素如干旱、洪涝、严寒等不利的环境因素或营养失衡等所致的病害,没有传染性,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如真菌、细菌、病毒等侵入植物体所致的病害,具有传染性,称为侵染性病害或寄生性病害。在侵染性病害中,致病的寄生物称病原生物(简称病原物),其中真菌、细菌称病原菌。被侵染的药用植物称寄主植物(简称寄主)。药用植物病害的症状:变色、斑点、腐烂、萎蔫、畸形非侵染性病原: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的成分、药害、遗传因素、农事操作或栽培措施不当。目前已知的药用植物病原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寄生性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鞭毛菌亚门:腐霉菌引起人参、三七、颠茄等多种药用植物的猝倒病,疫霉菌能引起牡丹疫病,霜霉菌能引起元胡、菘蓝、枸杞、大黄、当归等多种药用植物的霜霉病,白锈菌能引起牛膝、菘蓝、牵牛、白芥子、马齿苋等药用植物的白锈病。接合菌亚门该亚门真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粪肥及其他无生命的有机物上,多能引起药用植物贮藏器官的霉烂。其中毛霉菌常引起药用植物产品贮藏期的腐烂,根霉菌能引起人参、百合、芍药等腐烂。子囊菌亚门该亚门真菌为陆生的寄生真菌,与药用植物病害关系密切,有的能引起各种缩叶病、丛枝病及果实病害等,如外囊菌能引起桃缩叶病、李丛枝病及李囊果病等;曲霉菌和青霉菌能引起许多贮藏药材腐烂;白粉菌是药用植物的专性寄生菌能引起许多药用植物的白粉病,如菊花、土木香、黄芩、枸杞、黄芪、防风、川芎、甘草、大黄和黄连等的白粉病;核盘菌能引起北细辛、番红花、人参、补骨脂、红花、三七及元胡等的菌核病担子菌亚门其中黑粉菌多引起禾本科和石竹科药用植物的黑粉病,如薏苡、瞿麦的黑粉病等;锈菌多寄生在枝干、叶、果实等器官,引起枯斑、落叶、畸形等锈病,病症多呈锈黄色粉堆,半知菌亚门:斑枯病,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褐斑病、叶斑、腐烂病、立枯病、白绢病或叶枯病病原细菌:在潮湿情况下常从病部溢出黏液(菌脓),细菌性腐烂常散发出特殊的腐败臭味。病原病毒、类菌原体:病毒性病害的常见症状有花叶、黄化、卷叶、缩顶、丛枝矮化、畸形等。病害的侵染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常人为地分为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从病原物同寄主接触,到寄主出现症状的过程称为侵染过程,简称病程。环境条件对病害侵入期的影响很大,其中湿度和温度影响最大。通常侵染性病害的流行需要同时具有的基本条件是:大量感病寄主的存在;致病力强的病原物大量积累;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病害的侵染循环是指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周而复始的过程。159.病害的侵染循环包括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病原物的传播、初侵染和再侵染三个基本环节.按昆虫的取食种类多少,又可分为:单食性,寡食性、多食性。按采食种类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某些外来的刺激使昆虫发生一种不可抑制的行为,称为趋性。161-2防治害虫必须在低龄时进行药用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一)道地药材和病虫害发生的关系(二)害虫种类复杂、单食性和寡食性害虫相对较多(三)药用植物地下部病害和地下害虫危害严重(四)无性繁殖材料是病虫害初侵染的重要来源(五)特殊栽培技术易致病害病虫害综合防治主要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消灭病虫害的来源;切断病虫的传播途径;利用和提高药用植物的抗病、抗虫性,保护药用植物不受侵害;控制田间环境条件,使它有利于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的发生发展;直接消灭病原和害虫,或直接给药用植物进行治疗。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具体方法:(一)植物检疫(二)农业防治1合理轮作和间作2深耕细作3除草、修剪和清洁田园4其他农业措施(1)调节播种期(2)合理施肥(3)利用植物抗性,选育抗病、虫品种。(三)生物防治1以虫治虫2微生物治虫3抗生素和交叉保护作用在防治病害上的应用4性诱剂防治害虫(四)化学防治(五)物理机械防治(六)植物性农药的研究和利用第八章根和根茎类,大多数在植株生长停止,待要进入或进入休眠期采收,或者在春季萌芽前米收,多数品种在秋季米收。当年播种收获的药材有牛膝、玄参、半夏、地黄、天麻、浙贝、菘蓝、天南星等;栽培2〜3年收获的有乌头、柴胡、黄芪、当归、黄芩、党参、桔梗、何首乌、丹参、百合等;栽培3〜5年收获的有细辛、大黄、芍药、三七、甘草、天门冬、远志等;栽培)〜8年收获的有人参等。皮类药材栽培年限较长,除牡丹皮需3〜4年外,杜仲、厚朴、黄柏需10年以上。一般采收应在春末夏初植物生长旺盛,皮部养分和树液增多时采收,剥离后伤口也易愈合。树皮采收方法有全环状剥皮、半环状剥皮和条剥。根皮的采收应在春秋时节。大部分全年可采,如苏木(心材)、沉香等;木质藤本植物宜在全株枯萎后采收或者是秋冬至早春前,如忍冬藤、络石藤、槲寄生等;草质藤本植物宜在开花前或果熟期之后采收,如首乌藤(夜父藤)。番红花用花柱头;金银花、丁香、洋金花、辛夷、款冬花、槐花等用花蕾;菊花、红花(用花冠)、旋复花等用开放的花;除虫菊在花头半开时采收;花粉类中药材如蒲黄、松花粉等。全草类多在进入生长最旺盛时期,如蕾期,或花期采收,如细辛、藿香、荆芥、穿心莲、淡竹叶、龙芽草、紫苏梗、半枝莲、益母草。果实和种子类多在自然成熟或将要成熟时采收,如栀子、山楂、栝楼、枸杞、薏苡等;决明子、白扁豆、王不留行等在成熟时采收;枳壳、梅等宜在未成熟时采收;川楝、山茱萸着霜后采收为佳。枳实是以幼果或未成熟的果实入药。各类药材加工原则(一) 根与根茎类药材采后应去净地上茎叶、泥土和须毛,而后根据药材的性质迅速晒干、烘干或阴干。(二) 叶和全草类药材一般含挥发油较多,故采后宜阴干。(三) 花类药材加工一般在采收后须直接晒干或烘干,并应尽量缩短烘晒的时间。(四) 果实和种子类药材果实采后须直接晒干。(五) 皮类药材一般在采收后除去内部木心,晒干。鲜药材加热或半干燥后,停止加温,密闭堆积使之发热,内部水分就向外蒸发,当堆内空气含水气达到饱和,遇堆外低温,水气就凝结成水珠附于药材的表面,如人出汗,故称这个过程为“发汗”发汗是药材加工常用的独特工艺。产地加工的目的:纯净药材并防止霉烂变质;保持药效;便于贮运。各论:地黄为玄参科地黄属植物怀庆地黄RehmanniaglutinoSaibosch•的块根。鲜地黄清热、凉血、止血、生津,生地黄养阴清热,凉血生津,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3地黄块根繁殖。4•请根据地黄的生长发育特性制定其高产栽培措施。(简单介绍特性,详细种植计划)牛膝为苋科牛膝属植物牛膝的根。种子分秋子(头年收的带芽眼牛膝春季栽种,秋季收获)秋蔓薑子(春季种植,秋季收获)和蔓薑子(夏季种植,秋季收获),以秋子最好,蔓薑子最差。牛膝播前如何整地,为什么要掌握播期?牛膝用什么繁殖,种子特性如何?怎样科学留种?请根据牛膝的生长发育特性制定其高产栽培措施。(简单介绍特性,详细种植计划)桔梗科桔梗属植物桔梗的根植物拉丁名Platycodongrandiflorum(Jacq.)A.DC.桔梗主产于安徽、江苏、湖北、河南,桔梗根含多种三萜多糖皂苷桔梗有宜肺祛痰,利咽排脓的作用。桔梗采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以直播为好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及根茎植物拉丁名SalviamiltiorrhizaBunge药材拉丁名RadixetRhizomaSalviaeMiltiorrhizae丹参含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IIA、丹参酮IIB、隐丹参酮等)和丹参酚酸B等。丹参酮IIA丹参酚酸B为指标成分。丹参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养血安神功能丹参种子繁殖-----育苗为常用方法、分根繁殖、扦插繁殖。丹参是多年生草本,是不是种植时间越久越好?请根据丹参的生长发育特性制定其高产栽培措施。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植物拉丁名IsatisindigoticaFort.菘蓝为越年生长日照植物22-2请根据菘蓝的生长发育特性制定其高产栽培措施。23•天麻的生长必需有密环菌伴生,紫萁小菇是其种子萌发菌。半夏:为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e(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