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警戒检查指导原则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检查指南(试行)_第1页
药物警戒检查指导原则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检查指南(试行)_第2页
药物警戒检查指导原则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检查指南(试行)_第3页
药物警戒检查指导原则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检查指南(试行)_第4页
药物警戒检查指导原则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检查指南(试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物警戒检查指导原则为指导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药物警戒检查工作,督促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落实药物警戒主体责任,根据《药品检查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适用于省级及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持有人自行开展及其委托开展的药物警戒活动进行的检查工作;对获准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药品注册申请人开展药物警戒检查的,应结合药物安全性特性和临床试验安全信息报告及风险评估,在临床试验期间或上市许可前启动药物警戒检查,具体实施可参照本指导原则。有关检查工作的组织实施,以及检查机构和人员、检查程序、常规检查、有因检查、检查与稽查的衔接、跨区域检查协作、检查结果的处理等相关工作,按照《国家药监局关于印发〈药品检查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药监药管〔2021〕31号)等有关要求执行。一、常规检查重点考虑因素(一)药品特征创新药、改良型新药,以及针对儿童、孕产妇等特殊群体使用的药品。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药品。(二)持有人特征持有品种较多、销售量大的持有人。未接受过药物警戒检查的持有人。首次在中国境内获得药品注册证书的持有人。企业发生并购、组织结构变更等导致药物警戒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或对药物警戒组织结构有重大影响的持有人。委托生产的持有人。委托开展药物警戒活动的持有人。(三)其他情况既往药物警戒检查或其他检查情况。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需要开展检查的其他情况。二、有因检查重点考虑因素(一)对疑似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迟报、瞒报、漏报,报告质量差的。(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示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的。(六)未按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提供药物警戒相关资料或提供的资料不符合要求的。(七)延迟实施或没有充分实施整改措施的。(八)其他需要开展有因检查的情形。三、检查方式检查方式包括现场检查和远程检查。现场检查指检查人员到达持有人开展药物警戒相关活动的场所进行的检查。远程检查是采用视频、电话等方式开展的检查。检查组可根据工作需要采取现场检查和(或)远程检查,可要求持有人在规定时限内提交检查所需的相关材料。四、检查地点检查地点主要为持有人开展关键药物警戒活动的场所,必要时可对受托开展药物警戒活动的场所进行延伸检查。五、缺陷风险等级药物警戒检查发现的缺陷分为严重缺陷、主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其风险等级依次降低。重复出现前次检查发现缺陷的,风险等级可以升级。检查项目共100项,其中可判定为严重缺陷(**)的12项、可判定为主要缺陷(*)的40项,其余48项可判定为一般(一)未发现严重缺陷项和主要缺陷项,一般缺陷项0~9项,可评定为符合要求。(二)符合以下任一条件,可评定为不符合要求:严重缺陷项1项及以上。未发现严重缺陷项,主要缺陷项10项及以上。未发现严重缺陷项,主要缺陷项0~9项,且总缺陷项25项及以上。(三)其余情形,可评定为基本符合要求。附件:药物警戒检查要点

附件药物警戒检查要点编号项目检查项目(缺陷风险建议等级)检查方法和内容检查依据—'机构人员与资源PV01药品安全委员会1•持有人是否建立了药品安全委员会(**)2•药品安全委员会职责是否清晰、合理3•药品安全委员会组成是否满足要求4•是否建立合理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并按程序开展工作(*)查看药品安全委员会组织结构,应包括委员会主要人员姓名、职位信息等;查看相关制度或规程文件,应包括委员会职责、工作机制、工作程序等描述;查看委员会工作纪录,如会议纪要、决策文件等;查看决策文件的实施和追踪是否与所描述的相一致;抽查询问药品安全委员会主要人员对岗位职责的了解程度及参与委员会工作的情况。GVP第19、20、99、106条PV02药物警戒部门5•持有人是否设置了专门的药物警戒部门(**)6•是否有部门职责和/或岗位职责,部门职责/岗位职责是否全面、清晰、合理查看持有人组织机构图、药物警戒体系组织结构图(如果涉及集团持有人层面的药物警戒,图中应反映与集团中相关单位的关系);查看药物警戒部门职责和/或岗位职责文件。GVP第19、21、106条,疫苗管理法第54条PV03相关部门7•持有人是否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药物警戒职责,相关部门可能包括药物研发、注册、生产、销售、市场、质量等部门(*)查看药物警戒体系组织结构图;查看涉及相关部门职责的文件。GVP第19、22、106条PV04药物警戒负责人8•持有人是否指定了药物警戒负责人负责本企业药物警戒体系的运行和维护(**)9•药物警戒负责人的职务、专业背景、资质和工作经历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是否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等(*)药物警戒负责人职责是否全面、清晰、合理药物警戒负责人是否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登记,有变更是否及时更新(*)查看药物警戒负责人聘任证明或岗位证明文件、背景和资质证明(如学历和学位证书、技术职称、工作简历、培训证明等);查看药物警戒负责人岗位职责文件;检查该负责人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的登记情况;询问该负责人对药物警戒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等的熟悉程度。GVP第23、24、25、75、82、106条PV05专职人员持有人是否配备满足药物警戒活动需要的专职人员(*)专职人员是否具备开展药物警戒活动所需的专业背景、知识和技能,是否熟悉我国药物警戒相关法律法规等14•专职人员是否接受过药物警戒相关培训(*)了解专职人员数量;查看专职人员聘用证明或岗位证明文件、专业背景证明(如学历学位证书、工作经历、培训证明等);抽查询问专职人员对药物警戒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等的熟悉程度。GVP第23、26、106条,疫苗管理法第54条

编号项目检查项目(缺陷风险建议等级)检查方法和内容检查依据PV06人员培训是否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开展培训(*)参与药物警戒活动的所有人员是否均接受了培训培训内容是否合理,是否与药物警戒职责和要求相适应是否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查看药物警戒培训计划、记录和档案,包括培训通知、签到表、培训材料、考核记录、培训照片等。GVP第26-28条PV07设备资源19•持有人是否配备了满足药物警戒活动所需的设备与资源(*)20•设备资源的管理和维护是否能持续满足使用要求21.药物警戒信息化系统(如有)是否满足相关要求,是否具有实现其安全、保密功能的保障措施查看办公区域、办公设施、网络环境、资料档案存储空间和设备;了解MedDRA医学词典、文献检索资源配备情况;查看信息化工具(如存储、分析不良反应报告的数据库软件)或信息化系统(如采用E2B格式的报告系统、信号检测或风险预警系统等),了解信息化系统是否具有系统灾难恢复计划及业务应急计划等;查看安全保密措施是否到位:可要求进行功能演示。GVP第29-31、106条二、质量管理与文件记录PV08质量管理体系22•持有人质量管理体系中是否包含对药物警戒体系及其活动的质量管理要求,是否对药物警戒体系及活动进行质量管理(**)23•是否制定了药物警戒质量目标,是否将药物警戒的关键活动纳入质量保证系统中(*)24.质量控制指标是否具体、可测量,并涵盖药物警戒的关键活动了解持有人如何对药物警戒体系及活动进行质量管理;查看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中有关质量管理的描述;查看持有人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文件,如制度与规程、质量体系文件记录等。GVP第6-9、106条PV09内部审核是否针对药物警戒体系及活动制定内审计划,并定期开展内审(**)内审是否独立、系统、全面27•内审前是否制定审核方案,内审记录是否完整(*)28•对于内审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跟踪和评估(*)了解持有人如何开展内审及审核人员情况;查看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中有关药物警戒内审的描述;查看内审计划、内审方案、内审记录;查看对于内审发现问题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了解跟踪、评估情况。GVP第11-14、106条PV10制度和规程文件管理29•制度和规程文件是否覆盖关键药物警戒活动(*)30•制度和规程文件内容是否合规、清晰、可操作31.是否建立了文件管理操作规程,文件(包括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更新等是否按照规程执行32•是否对制度和规程文件定期审查和及时更新33.涉及药物警戒活动的文件是否经药物警戒部门审核查看制度与规程文件目录;审查各类制度与规程文件内容及执行情况(可结合具体检查项目进行审查);查看文件管理操作规程及相关记录。GVP第100-103、106条PV11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34•是否建立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35•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内容是否符合相关要求36•主文件与现行药物警戒体系及活动情况是否保持一致,是否及时更新查看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查看相关制度和规程中有无主文件更新的要求;查看主文件更新记录及更新内容。GVP第104-106条

编号项目检查项目(缺陷风险建议等级)检查方法和内容检查依据PV12记录与数据管理37•关键的药物警戒活动是否有记录(**)38.记录与数据是否真实、准确(*)39•记录与数据是否完整、可追溯40•纸质记录是否字迹清晰易读、不易擦除41.电子记录系统是否建立业务操作规程、定期备份、设置权限,数据改动是否能够追踪、留痕42•是否有措施保证记录和数据的安全、保密、不被损毁和丢失(*)43•数据和记录保存年限是否符合要求(*)44•委托开展药物警戒活动产生的记录是否符合要求45•受让其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的相关药品注册证书时,是否获得了药物警戒相关记录和数据(*)查看有关记录和数据管理的相关规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台账记录等;结合检查项目审查各类记录和数据是否符合要求。GVP第107-115条PV13委托管理46•委托开展药物警戒活动的,持有人是否考察受托方的药物警戒条件和能力,双方是否签订协议或在集团内书面约定相应职责与工作机制(*)47•委托协议或书面约定是否符合相关要求48•委托双方工作职责是否清晰、机制是否合理、衔接是否顺畅49•对受托方是否定期进行审计,对审计结果及存在的问题是否采取了纠正和预防措施(*)了解持有人是否存在药物警戒委托(包括集团内委托)情况;查看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中委托部分相关描述;查看委托协议或书面约定的相关文件;查看受托方对审计结果及存在问题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相关记录;查看受托方培训与沟通记录等。GVP第15-18条PV14信息注册与更新50.持有人是否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注册用户信息和产品信息,是否按要求变更(包括药品说明书)(*)查看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持有人用户信息和产品信息。GVP第10条三、监测与报告PV15信息收集途径51.持有人是否建立了自主的疑似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收集途径(**)52•信息收集途径和方法是否全面、畅通、有效;收集途径是否包括: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学术文献、上市后研究、数据收集项目、相关网站等(*)53.对于境内外均上市的药品,是否建立了境外信息收集途径(*)了解持有人信息自主收集的途径和方法(包括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可验证相关报告途径和方法的有效性;查看药物警戒体系主文件中有关疑似不良反应信息来源的描述。GVP第32-38、106条,疫苗管理法第54条

编号项目检查项目(缺陷风险建议等级)检查方法和内容检查依据PV16信息处置54.信息收集是否有原始记录(*)55•记录在传递过程中是否保持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可追溯;原始记录表格(如有)设计是否合理56•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含死亡病例报告)、非预期不良反应报告中缺失的信息是否进行随访,随访是否及时,是否有随访记录57•对监督管理部门反馈的数据信息,是否定期下载并按要求处置(*)58•是否配合对药品不良反应、疫苗AEFI的调查工作59.对于境内外均上市的药品,是否及时报告了药品在境外因安全性原因暂停销售、使用或撤市等信息了解不同途径来源信息的记录、传递、核实、随访、调查等过程;抽查原始记录、随访记录、调查报告;查看监督管理部门反馈数据的下载记录,了解反馈数据的分析评价和报告情况。GVP第40-42、51条,AEFI方案四“调查诊断”、七“职责”PV17评价与报告60•报告表填写是否真实、完整、准确、规范,符合相关填写要求(*)药品不良反应严重性、预期性、关联性评价是否科学、合规报告范围、报告时限是否合规(*)63•原始记录、随访记录是否可追溯64•疫苗持有人是否依职责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发现的疫苗AEFI抽查不同类别(一般、严重、死亡)疑似药品不良反应/AEFI报告表,查看报告表填写和评价情况;追溯原始记录和随访记录,检查报告内容是否与原始记录一致;检查报告时限是否合规。GVP第43-54条AEFI方案三“报告”、七“职责”PV18加强药品上市后监测65.对于创新药、改良型新药及监管机构或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要求关注的品种,持有人是否结合品种安全性特征进行了加强监测66•监测方法是否适当67.对监测结果是否讲行了分析、利用了解持有人近五年获批的创新药、改良型新药,以及监督管理部门或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要求关注的品种情况;查阅加强监测的相关资料,如方案、记录、报告等。GVP第39条四、风险识别与评估PV19信号检测68•持有人对各种途径收集的疑似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是否开展了信号检测(**)69•信号检测的方法和频率是否科学、适当(*)70•信号判定(如关注信号的判定、无效信号的判定、优先级判定)的原则是否合理了解纳入信号检测品种的覆盖范围;检查信号检测工作开展情况,查看信号检测记录;了解信号检测的方法、频率、程序;了解信号判定的原则和标准;查看有无检出的信号和重点关注信号(包括呈现聚集性特征的信号)。GVP第55-59条PV20信号分析评价71.是否对检测出的信号进行了评价(**)72•评价是否全面,是否提出合理的评价意见73.检测出的呈现聚集性特占的信号是否及时进行了病例分析和情况调查(*)查看信号评价记录或报告,了解评价过程、结果及建议;查看呈现聚集性信号的病例分析和情况调查资料;查看通过信号检测和评价有无发现新的药品风,险。GVP第60条PV21风险评估74•是否对新的药品安全风险进行了评估,并有风险评估的记录或报告(*)75•评估的内容是否全面、科学76•是否提出合理的评估意见77.是否按要求对风险识别和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风险讲行了报告(*)查看风险评估记录或报告,了解评估内容、结果及风险管理建议。GVP第62-68条

编号项目检查项目(缺陷风险建议等级)检查方法和内容检查依据PV22上市后安全性研究78•是否根据省级及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开展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79•是否根据药品风险情况主动开展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80•研究方案是否由具有适当学科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人员制定,由药物警戒负责人审核或批准81.是否按要求对研究中发现,的新信息和药品安全问题进行了评估或报告(*)抽查上市后安全性研究案例,包括研究方案、研究报告,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的信息等。GVP第69-78条,疫苗管理法第57条PV23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定期获益-风险评估报告82•撰写格式和内容是否符合《药品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撰写规范》或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有关指导原则的要求(*)83•数据覆盖期是否完整和连续84•报告是否按规定的频率和时限要求提交(*)85.报告是否经药物警戒负责人批准同意86•对提交报告的审核意见是否及时处理或按要求回应(*)查看持有人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提交的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定期获益-风险评估报告,检查报告覆盖期、提交时间、频率;查看是否覆盖所有应提交报告的品种等;抽查近期上报的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定期获益-风险评估报告,检查报告的格式和内容,核查报告中纳入的安全性信息是否包含了所有信息来源;对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意见中有相关要求的,检查是否及时处理或冋应。GVP第79-86条五、风险控制PV24风险管理87•是否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已识别风险、潜在风险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88•对重要风险是否制定了药物警戒计划(*)了解持有人采取风险管理措施的相关情况,如风险控制措施、上市后研究、加强药品上市后监测等;查看持有人证明其采取风险管理措施的相关资料和证据,如药品说明书修订或备案申请、药物警戒计划、上市后研究和加强监测方案、报告等。GVP第66、87、97条,疫苗管理法第54、59条PV25风险控制措施89•是否采取了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90•是否评估了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或制定了评估方案91.风险控制措施是否按要求向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告知相关单位(*)查看药物警戒计划及其他相关资料;查看持有人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告知相关单位的信函、宣传单、签收单等支持文件;了解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开展风险控制的品种(如修订完善说明书),检查持有人是否已按要求开展或完成相应工作。GVP第87-90条,疫苗管理法第73条PV26风险沟通92•是否开展过风险沟通93•风险沟通是否及时,方式、内容、工具是否适当94.出现紧急情况时,是否按要求紧急开展风险沟通了解持有人是否开展过风险沟通,何时沟通;了解风险沟通的方式和工具;检查致医务人员的函和患者安全用药提示等工具的风险沟通内容;了解持有人紧急开展风险沟通情况;针对说明书修订中增加警示语、严重不良反应、限制使用人群等内容,了解持有人是否开展了风险沟诵以及具体情况。GVP第91-95条PV27药物警戒计划95•药物警戒计划是否经药品安全委员会审核,相关内容是否符合撰写要求96•药物警戒计划是否实施(*)97•是否根据对风险的认知情况及时更新药物警戒计划查看药物警戒计划及证明其实施的相关材料。GVP第96-99条,疫苗管理法第57条编号项目检查项目(缺陷风险建议等级)检查方法和内容检查依据PV28聚集性事件调查处置98•对药品不良反应聚集性事件是否及时进行了调查处置(**)99•是否采取适宜的风险控制措施(*)100•调查处置情况和结果是否按要求进行了报告(*)了解持有人是否发现或获知药品不良反应聚集性事件;了解聚集性事件调查处置经过;查看调查报告、跟踪报告、总结报告;查看证明企业开展相关风险控制措施的文件或记录。GVP第61、89、132条注:1.要求持有人提供的相关资料一般为三年以内,或自上次检查至本次检查期间形成的资料。2•本表中GVP指《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AEFI方案指《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检査指南(试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药品上市后监管的重要内容,是药品生产企业对其生产的药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责任,是药品安全评价的重要依据。为推进药品生产企业开展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指导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对企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检查,制定本检查指南。本指南适用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对药品生产企业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检查。检查目的1.1通过对药品生产企业执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情况进行检查,促进企业规范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推进相关工作全面开展。1.2确定药品生产企业具备符合法律法规所要求的机构、人员、制度、体系和设施。1.3检查药品生产企业是否严格履行报告和监测责任,是否存在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威胁的因素和风险。1.4必要时,检查结果可作为监管措施的依据。检查类型2.1常规检查:指按计划开展的例行检查,通常为系统性检查,可选取一个或多个特定药品作为实例检查企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体系运转情况。常规检查应坚持问题导向,如新药监测期内、首次进口5年内的药品为重点检查内容。常规检查范围包括组织机构、人员管理、质量管理体系、个例药品不良反应、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境外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药品重点监测、评价及控制9个方面,检查内容参见检查要点(见附件1)。疫苗生产企业的个例报告、群体不良事件检查内容,参考《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卫办疾控发〔2010〕94号)有关要求。2.2有因检查:指因一个或多个特殊问题,对生产企业开展的针对性检查,以确认生产企业是否存在违反相关法规的行为。启动有因检查原因如下:2.2.1药品安全性出现问题:未能及时发现或沟通相关风险,产品撤市或暂停生产、销售时未提前告知等。2.2.2报告责任未履行:迟报、瞒报、报告质量差、报告信息不准确等。2.2.3未完成监管机构的要求:未按要求开展药品重点监测;未按要求实施相关产品的风险管理计划;未按要求提供资料,或提供的数据信息不符合要求。2.2.4其他:延迟实施或没有充分实施整改措施;其他检查(GXPs)发现的相关问题;投诉意见等。检查计划制定检查计划前应对企业进行系统风险评估。根据风险大小来决定检查的频率和范围,对以下因素予以重点考虑:3.1既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检查或其他检查(GXPs)中发现的相关违规问题以及建议的再次检查时间;3.3从未接受过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培训的药品生产企业、上市品种较多且销售量大的药品生产企业、首次在中国境内获得药品批准的药品生产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发生变化的药品生产企业(例如兼并与收购)。检查地点4.1根据检查目的以及部门实际,确定检查地点。药品生产企业参与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任何地点都可能被检查,检查的目的是确认这些部门是否具有履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能力。4.2当药品生产企业主要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地点、数据库或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活动在中国境外开展,而中国境内的工作地点无法有效确认相关工作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时,可以开展境外检查。检查实施5.1准备阶段5.1.1通知药品生产企业:在实施现场检查前应当正式通知生产企业检查事宜,并提出需要准备的文件资料和提交时限。常规检查一般应提前2个月通知药品生产企业,准备的文件资料通常包括基本信息、组织机构、人员管理、工作程序、培训记录、相关监测工作开展情况等(见附件2)。中国境内持有药品批准文号的药品生产企业(包括受进口药品境外制药厂商委托的驻中国境内办事机构或者中国境内代理机构)应该随时做好接受检查的准备,有因检查可能事先不告知;按《生产企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检查资料清单》准备资料;确保可以在确定的检查地点接受检查,并在检查中提供检查员所需的信息和/或文件、面谈人员及相关问题的解释说明。5.1.2制定现场检查方案:在实施现场检查前,应充分了解生产企业基本情况、既往监测工作开展情况、风险因素等,并制定现场检查方案,包括检查目的、具体品种、检查范围、检查时间、地点、日程安排、检查组成员及分工等。—12—现场检查时间一般为2〜3天,可视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检查组一般由2名以上检查人员组成,实行检查组长负责制。5.2现场检查5.2.1启动会议现场检查开始时,召开由检查人员、生产企业负责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负责人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的启动会议。内容包括确认检查内容、落实检查日程、确定检查期间企业联络人员、以及生产企业介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体系及工作概况等。5.2.2开展检查5.2.21检查方式:查阅文件、人员访谈、计算机系统检查等。S.2.2.2检查内容:根据现场检查方案,对生产企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体系进行全面检查或者对具体问题开展针对性检查。5.2.2.3检查记录:所有检查情况(包括受访人员姓名、职务等)、检查发现的问题均应记录在案。必要时,应将生产企业未按相关法规要求执行情况进行证据保存,并应及时将证据移交企业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5.2.2.4检查组应对现场检查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并客观、公平、公正地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估。5.3总结会议现场检查结束时,检查组召开总结会议,并就检查发现的问题向药品生产企业进行反馈。生产企业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无异议的,应对问题进行整改。生产企业如对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有异议,可做适当解释和说明。对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见附件3),检查组全体成员、生产企业负责人应签字确认,双方各执一份。5.4检查报告现场检查结束10个工作日内,检查组长负责组织完成检查报告,确认签字的相关现场检查资料附后,一并上报检查组织单位。检查报告内容包括以下方面:5.4.1检查开展总体情况,例如检查人员组成、检查计划制定、检查地点确认以及开展检查的总体情况等;5.4.2企业执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基本情况;5.4.3发现的问题;5.4.4结论和建议。5.5整改及复查被检查药品生产企业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及预防措施,对紧急和/或重大问题应予以优先处理,整改措施要具有针对性、可评估性、切实可行且时限明确。企业应当于检查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提交整改计划,并于检查结束后6个月内提交整改报告。必要时,检查组织单位开展复查,以确保药品生产企业的整改及预防措施有效落实。6.监管措施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要求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根据情况采取以下措施:6.1约谈企业:与药品生产企业代表进行沟通,说明已确认的违规行为,提出明确的监管要求,如整改及预防措施等。6.2警告信:通过书面形式与药品生产企业沟通,说明已确认的违规行为,提醒其严格履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相关职责,或提出明确的监管要求,如整改及预防措施等。6.3行政处罚:如遇违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要求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7.检查管理7.1职责7.1.1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企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检查。7.1.2必要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可以组织开展生产企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检查。7.1.3国家及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负责配合检查工作的实施。7.2检查员资质和培训检查人员需具备医药学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熟悉和掌握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相关法规,有较强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检查人员应该接受必要的培训,以保证具备准备、实施和报告检查工作方面的技能。7.3信息共享检查中发现的相关问题,与药品注册审评、稽查、审核查验、等部门共享信息。7.4信息公布检查结果和监管措施等情况应当及时予以公开。

附件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检查要点类别编号内容要点《约口口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条款组织机构1.1设立专门机构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具有清晰的组织机构图。审杳生产企业整体组织情况(组织结构图、人员数量、职位描述、责任、正式任命等内容)。需检査的资料:1生产企业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制度文件。2组织结构图:包括公司结构、层级关系、附属公司等情况,其中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部门应该包括名字和职务。第二章第十三条1.2专门机构具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包括制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制度并监督实施;收集药品不良反应相关信息;死亡、群体以及其他影响较大事件的调查;组织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教育和培训等。了解生产企业制度文件中是否包括相关职责。需检查的资料:生产企业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制度文件。第二章第十三条1.3建立清晰明确的药品安全问题处理机制,例如可以建立由多个部门参与的药品安全委员会,研究处理有关安全性问题。了解生产企业是否建立了药品安全问题处理机制,例如是否建立了药品安全委员会来处理重大药品安全事件。需检查的资料:如果已建立药品安全委员会,了解药品安全委员会组织结构、涉及部门、主要工作和职责、人员情况、委员会会议记录等。第三章第二十二条第三章第二十九条第五章第四十五条

类别编号内容要点《约口口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条款人员管理2.1配备专职人员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检杳该企业药品不良反应人员配备情况:是否配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联系人(本企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总负责人)、药品不良反应部门负责人,专职药品不良反应工作人员、市场等部门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员等。需检查的资料:药品不良反应部门负责人、药品不良反应专职工作人员、其他部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员有关资料,包括聘任时间、资质条件、工作职责、联系方式等。第二章第十三条2.2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部门工作人员具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包括收集、核实、分析、评价和按规定上报各类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管理和维护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提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相关技术指导等。核实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职人员工作职责。需检查的资料: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负责人及专职人员管理文件(应涵盖具体负责的工作及要求)。第二章第十三条2.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部门工作人员具有医学、药学、流行病学或者统计学等相关专业背景。杳阅生产企业对药品不良反应专职人员招聘要求、核实专职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专业背景、从业时间、职称情况。需检查的资料:专职人员专业资质证书,如学历、学位、职称等。第二章第十四条2.4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部门工作人员接受过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专业技能培训,具备科学分析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的能力。了解培训内容情况,评估培训内容是否能够满足监测工作需要,了解监测人员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需检查的资料: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部门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包括人员、职位、人数、培训内容、培训时间等。培训记录: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教材等)、参加人员、人数、员工反馈情况等。第二章第十四条

类别编号内容要点《约口口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条款2.5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相关部门(销售部、市场部、医学部等)人员,接受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相关培训,熟悉本单位报告程序及要求。了解生产企业是否开展对相关部门人员的培训工作以及培训内容等。需检查的资料:培训计划:包括生产企业培训的人员、职位、人数、培训内容、培训时间等。培训记录: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教材等)、参加人员、人数、员工反馈情况等。第三章第十九条3.1制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制度,并符合法规要求,如报告和监测管理、培训管理、资料管理等。核实生产企业是否按照法规要求制定了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评价、资料管理、工作考核等制度。检查制度的内容、范围是否准确合理。需检查的资料:相关制度文件。第二章第十三条质量管理体系3.2制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程序,并符合法规要求,如个例药品不良反应、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境外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PSUR)、药品重点监测、评价及控制等。了解生产企业是否建立相关工作程序;工作程序内容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是否科学、合理、全面。该部分检查内容可与各项工作具体实施情况检查相结合。个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处理:不同来源的个例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审核、重复病例筛选、随访或调查、评价、上报,尤其关注新的严重、死亡病例以及文献病例的处理等。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处理:不同来源的药品群体不良事件的收集、审核、调查、评价、上报等。重点关注处理程序中报告途径与方式是否正确;如何展开调查、调查报告完成时限、调查后处理等。境外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处理:不同来源的境外个例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审核、重复病例筛第二章第十三条

类别编号内容要点《约口口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条款选、随访、评价、上报等;境外药品撤市、暂停信息的收集、评估、上报、跟踪等。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准备、撰写、质量控制、评估、上报等。药品重点监测:计划、启动、实施、跟踪、评估、上报等。药品安全性信号检测:定期数据分析、评估等。说明书更新程序。对于药品监管机构提出问题回复程序。处理医学咨询和投诉程序。文献检索程序:范围、时限、报告等。评价与控制:信号发现、评估、跟踪、上报、风险沟通、风险控制等。数据处理程序:包括数据收集、整理,如有电子收集系统,应描述系统版本、系统的支持和维护等。资料存档:文件(包括电子文档)的归档和存储程序。需检查的资料:上述具体程序文件。3.3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或外部审核。了解生产企业是否建立涵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质里管理体系;开展内申、外申活动的情况。需检查的资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内申、外申记录及报告等。第二章第十三条个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4.1主动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并按规定上报。收集途径应广泛,包括销售渠道、投诉、热线电话、文献、上市后研究等。通过杳看书面文件或与工作人员交流了解生产企业药品安全性信息收集途径,评估信息来源是否全面;查看具体收集途径的有效性,如电话、网站等;了第二章第十九条

类别编号内容要点《约口口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条款解如何开展文献检索及报告工作等。需检查的资料:个例药品不良反应处理程序不同途径来源的个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各2份4.2《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信息有效,至少包括患者信息、药品信息、不良反应信息、报告人信息等。杳看生产企业获知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记录情况:《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或者内部简化表,但均必须包括患者信息、药品信息、不良反应信息以及报告人信息等内容,以确保报告的有效性。需检查的资料:新的、严重、一般《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和/或内部简表各5份第三章第十九条疫苗品种参考《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三、报告”部分4.3《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填写规范,药品名称、药品不良反应名称、原患疾病、用药原因等术语准确。了解个例不良反应报告有关术语如何进行规范,是否符合要求及工作程序,是否参照《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规范药品不良反应名称、参照国家疾病代码(ICD)规范原患疾病和用药原因、参照说明书规范药品名称等;查看所提供《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或者随机抽取数据库中《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相关术语是否规范使用。需检查的资料: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5份第三章第十五条第三章第十九条疫苗品种参考《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三、报告”部分4.4《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报告类型、药品不良反应结果、关联性评价等评判合理。了解生产企业如何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评价,是否符合工作程序;查看所提供《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或者随机抽取数据库中《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评价的准确性。需检查的资料: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5份。第三章第十九条疫苗品种参考《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三、报告”部分

类别编号内容要点《约口口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条款4.5上报时限:获知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在15日内报告,死亡病例立即报告;其他药品不良反应在30日内报告。查看死亡病例是否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是否全面,是否符合要求或者书面程序?需检查的资料:死亡病例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以及调查报告3份。第三章第二十一条疫苗品种参考《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三、报告”部分4.6对获知的死亡病例进行调查,详细了解死亡病例的基本信息、药品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及诊治等情况。在15日内完成调查报告,报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第三章第二十二条疫苗品种参考《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三、报告”部分药品群体不良事件报告5.1获知或发现药品群体不良事件信息后,立即通过电话或者传真等最快万式向相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杳看生产企业提交群体事件处理的相关资料。需检查的资料:案例1起。第三章第二十七条疫苗品种参考《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三、报告”部分5.2规范填写《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基本信息表》、《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查看信息填写是否规范、上报是否符合要求。需检查的资料:同上。第三章第二十七条疫苗品种参考《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三、报告”部分5.3立即开展调查,详细了解药品群体不良事件的发生、药品使用、患者诊治以及药品生产、储存、流通、既往类似不良事件等情况。在7日内完成调查报告,向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查看调查内容、上报时间等是否符合要求。需检查的资料:同上。第三章第二十九条疫苗品种参考《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三、报告”部分

类别编号内容要点《约口口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条款5.4迅速开展自查,分析事件发生原因,必要时暂停生产、销售、使用和召回相关药品,并报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看处理事件情况。需检查的资料:同上。第三章第二十九条疫苗品种参考《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三、报告”部分境外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6.1收集进口药品和/或国产药品在境外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来源包括自发报告、上市后临床研究、文献报道等。了解生产企业的药品是否在境外上市。需检查的资料:《境外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5份。第三章第三十三条6.2《境外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填写规范;报告时限符合要求,即自获知之日起30日内报送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了解报告填写内容是否规范、报告时限是否在30天内。需检查的资料:同上第三章第三十三条6.3对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要求提供原始报表及相关信息的,药品生产企业在5日内提交。了解是否有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要求其提供原始报表及相关信息的案例?如有,查阅资料提供时间是否符合要求。需检查的资料:应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的要求,提交的相关资料第三章第三十三条6.4药品在境外因药品不良反应被暂停销售、使用或者撤市的,药品生产企业在获知后24小时内书面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了解生产企业是否有品种在境外上市?是否有品种在境外因药品不良反应被暂停销售、使用或者撤市的?如有,是如何处理的?查看是否符合法规要求和书面程序需检查的资料:案例1份第三章第三十五条

类别编号内容要点《约口口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条款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7.1国产药品和进口药品PSUR提交时限:设立新药监测期的国产药品,应当自取得批准证明文件之日起每满1年提交一次PSUR,直至首次再注册,之后每5年报告一次,其他国产药品,每5年报告次;首次进口的药品,自取得进口药品批准证明文件之日起每满一年提交一次PSUR,直至首次再注册,之后每5年报告一次。了解生产企业新药监测期国产药品以及首次进口药品5年药品情况,结合生产企业提交的PSUR内容、PSUR撰写制度和流程、PSUR上报制度和流程进行查看,关注是否按要求进行撰写、是否符合报告周期等。需检査的资料:2个品种最近2次的PSUR。第三章第三十七条7.2PSUR汇总时间:即以取得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日期为起点计,上报日期应当在汇总数据截止日期后60日内。结合生产企业提交的PSUR内容、PSUR撰写制度和流程、PSUR上报制度和流程开展检杳,关注上报日期是否准确。需检査的资料:同上。第三章第三十七条7.3PSUR提交部门:国产药品向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提交;进口药品(包括进口分包装药品)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交。结合生产企业提交的PSUR内容、PSUR撰写制度和流程、PSUR上报制度和流程开展检查,关注报告提交机构是否准确。需检查的资料:同上。第三章第三十八条7.4PSUR撰写内容:符合《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撰写规范》。结合生产企业提交的PSUR内容、PSUR撰写制度和流程、PSUR上报制度和流程开展检查,关注PSUR内容是否全面完整、分析是否充分可靠等。需检查的资料:同上。第三章第三十六条药品重点监测8.1对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和首次进口5年内的药品,开展重点监测。了解生产企业新药监测期国产药品以及首次进口药品5年药品情况,查看相关品种是否开展重点监测。第四章第四十条

类别编号内容要点《约口口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条款需检查的资料:新药监测期内和首次进口5年药品的重点监测资料8.2对本企业生产的其他药品,根据安全性情况了解生产企业其他产品开展重点监测情况。需检查的资料:相关品种重点监测资料。第四章第四十条主动开展重点监测。8.3根据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对特定药品进行重点监测。了解是否有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对特定药品开展重点监测的情况?如有,查看有关资料。需检查的资料:相关产品重点监测资料。第四章第四十二条8.4对重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评价和报告。检杳人员杳看生产企业是否根据《药品重点监测指南》进行重点监测。需检查的资料:案例1份第四章第四十条评价与控制9.1定期对收到的病例报告进行回顾分析,发现药品安全信号。了解生产企业是否开展信号检测?如何开展?结合信号检测工作程序,了解具体工作是否与工作程序一致,关注如何发现信号。企业可以通过传统的人工经验开展病例报告系统回顾,也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病例报告系统回顾。生产企业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分析累积数据,都应该确保在先前报告分析的背景下,去评估具体时间段内产品安全数据,以发现新的、严重不良反应。除了上述信息外,生产企业还会收到其他来源信息,也应该一并考虑到信号检测过程中。例如来自于非临床研究、实验室研究、药品重第五章第四十五条

类别编号内容要点《约口口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条款点监测、上市后临床研究等活动的数据。需检查的资料:案例1份。9.2有安全信号提示时,对信号做进步的调查和病例分析。如果个或更多的病例都在提示个安全性信号,生产企业需要对信号做进一步的调杳分析。杳看生产企业是否开展病例汇总分析?具体内容是否全面完整、分析是否准确可靠等。病例汇总分析内容通常包括: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表现,以及事件的进程;出现事件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例如,年龄、性别、种族);用药持续时间;从用药开始到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使用的剂量;伴随用药;伴随疾病,尤其是那些已知的能导致不良事件的伴随疾病,例如潜在的肝脏损伤或肾脏损伤;给药途径;批号;年度或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不良事件报告率的变化等。需检査的资料:案例1份。第五章第四十五条9.3主动开展药品安全性研究,例如观察性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临床试验、Meta分析、动物安全性研究、实验室的安全性研究等。了解生产企业主动开展药品安全性研究情况。需检查的资料:案例1份。第五章第四十五条9.4对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将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信息及时告知医务人员、患者和公众;采取修改标签和说明书,暂停生产、销售、使用和召回等措施(风险管理计划)。了解生产企业如何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与医务人员、患者和公众进行沟通;生产企业采取修改标签和说明书,暂停生产、销售、使用和召回等措施情况;了解生产企业风险管理计划制定实施情况。需检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