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庐山实习汇报庐山,山体呈椭圆形,经典的地垒式长段块山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如同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与鸡公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称四大避暑胜地。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中国第一名山——庐山,坐落于江西北部九江境内,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欣赏价值。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一:实习地点:山西庐山二:实习时间:.7.8-.7.12三:实习目的:(1)通过实习使同学实地观测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将自然地理有关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物相结合,培养学生野外实地的理解地质地貌的能力。
(2)观测庐山的构造地貌、河谷地貌和冰碛地貌等,学习使用罗盘和GPS设备。
(3)遥感图像、地形图判读
(4)学习庐山的植被分布特点以及人文地理特色等地理有关知识。
(5)理论联络实际,巩固、深化、扩大所学理论知识。四:实习路线.7.8合肥—九江大桥—剪刀峡—庐山抗战纪念碑—望江亭—小天池—北侧公路—驻地.7.9驻地—大校场U型谷—毛泽东故居—芦林湖—含鄱口—植物园—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驻地.7.10驻地—河南路—飞来石—九曲桥—锦绣谷—仙人洞—白居易草堂—芦林湖大桥—驻地.7.11驻地-三叠泉-合肥五:实习内容七月八号:剪刀峡:剪刀峡为一大断裂,走向为320°,周围有4条次生断裂,酷似剪刀状,故称为剪刀峡;主断层延伸很远,穿越公路一直向上。谷地由石英砂岩等构成,是罕见的第四纪冰川U形套谷。据李四光学说解释,这是由于冰川时期形成最初的U形谷,经流水冲刷、侵蚀,将两边河床上的岩石打磨、搬运后而形成的。窖洼:是一种宽浅的凹地,开口向北,谷旁山坡平缓,高出谷地约百米。窖洼以北,河流深切,成为陡峭的剪刀峡峡谷,深切达500米左右,纵比降很大,自峡谷谷口到峡谷出口下降约700米。有关窖洼、剪刀峡的成因即形成的重要动力问题,现存在两种观点:a.李四光认为重要是冰川作用导致,窖洼为当时储存冰雪的冰窖,即粒雪盆,剪刀峡先有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形谷,冰川后期受水流切割形成今日的地貌。重要证据是今日峡谷两旁有女儿城砂岩构成的零星台地。这些台地与昔日的冰窖和U形谷谷底高度相称,是昔日冰窖和冰川槽谷大的构成部分。此外在峡谷的谷口处有许多小湖,李四光认为是冰水湖经后期改造形成的。b.任美锷先生则认为窖洼本来是壮年谷底,并不完全是由冰川侵蚀导致的,重要证据是:既然两侧偶零星分布的台地,而台地又是过去冰窖的构成部分,那么地形上来讲,在狮子山以外就不应有这种台地的存在,但事实恰恰相反。我认为剪刀峡的形成与构造原因有着很大的关系。此处是横向张断层通过的地方。在新构造运动中,庐山大幅度抬升,河流的溯源侵蚀能力较强,因此我认为剪刀峡重要是由于水流沿断裂下切侵蚀导致的。若认为是冰川导致的也许性很小,由于积雪区面积太小,且从目前峡谷里的地形来看,在交错面有山嘴交错存在,没有明显的冰蚀三角面。若用泥石流来解释又缺乏蓄水区。在剪刀峡处观测西北方位,可以见到九江平原上,有成弧形延伸分布的低矮丘陵,李四光认识是中碛堤。这些都是有关庐山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证据。(2)庐山抗战纪念碑:1946年4月至9月,梁军长命令日俘在庐山小天池建造九十九军抗日阵亡纪念碑,一以雪国仇,二亦使日俘得以反省服罪。碑园入口离纪念碑约30公尺,有方形的双柱的石牌坊一座,横额“浩气长存”是军长梁汉明题写。自平地共有9级台阶。双柱的正面和背面均有对联一副“灵归庐岳,气壮天池”。“陆军第九十九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碑身呈三角锥形,象征三民主义,顶上象一柄宝剑,直插云霄。(3)望江亭:位于小天池山南麓,由烈土纪念塔陵园经山路逶迤而进,数分钟后便可抵达,望江亭突兀在如宝塔层层堆垒的削壁危岩之上,与山镇牯岭隔剪刀峡遥遥相望,由此极目长江,如同一条蜿蜓的银色缎带,从际冉冉飘来。望江亭外绝壁上,竖有铁槛,凭槛下视,剪刀峡壑谷中云腾雾涌,变化万千。时而云雾如梯层层堆叠,时而云雾如征帆眼前飞渡,时而云雾将山镇吞没,时而云雾撤回壑谷,消失得无影无踪。GPS数据:E115°59′01.2″N:29°34′46.3″海拔:1078m(4)小天池:小天池位于庐山牯岭东北小天池山顶,以山巅小池得名。海拔1213米,是庐山第八高峰,山势巍峨,青翠秀丽,自峰下公路抬级而上200余阶,至小天池山巅,于殿堂前可见一圆形水池,即小天池。池水清澈,久旱不涸,久雨不溢,自古蔚为奇观。小天池谷地属于宽谷之一,向东北方向倾斜,由大校场层长石石英岩构成,偶夹薄层石英砂岩,岩性软弱,轻易侵蚀破坏。小天池为外动力作用沿纵向断裂和软弱岩性为基础的单斜构造谷地,为次生谷。成因:褶皱隆起过程中,处在背斜构造轴部的天池地区,其走向与背斜构造轴向相垂直,周围西南、西北、东南三个方向上的断裂比较发育,分别形成与地质构造方向一致的具有反时针方向扭动的压扭性断裂和与地质构造方向垂直的张扭性断裂,构成一种网格状构造。这“一扭一张”,控制了天池及东、西小天池的外貌和走向,这种来自地壳内部的力量成为天池形成的内营力。而天池的真正形成,还得益于冰川作用的外营力。否则,这里只不过是一种一般的山谷或洼地而已。曾有两个说法:一是冰川成因说,是第四纪冰川刨蚀的冰斗演化形成的湖盆,因积水而成;二是寄生火山口成因说,说小天池是与天池主火山口同步喷发的小火山口,后来,积水演化而成了这宁静秀美的小天池。自然土壤有五大成土原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时间。
①气候原因,尤其是水、热,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重要推进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土壤形成过程的方向和强度。
②生物原因,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是增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原因。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它的某些性质可直接影响成土过程的速度和方向。
③地形与前三要素不一样,它不以物质和能量参与成土过程,一般只是引起地表物质与能量的再分派,故又称之为成土条件。
④时间原因,即土壤年龄,可反应土壤在历史进程中发生、发育、演变的动态过程,气候、生物、母质和地形原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强度,均伴随成土年龄的增长而加深。
⑤母质是土壤形成的基本材料,土壤矿物所有来源于母质,母质的性质影响土壤的性质,影响土壤发育程度和方向,增进或延缓成土过程;母质还影响腐殖质的构造和性质。
七月九号:(1):大校场谷地:大校场在大月山和女二城之间,西岭在虎背岭和牯岭之间,两者是由于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强烈腐蚀破坏而形成,地势非常低。GPS数据:E115°58′15.9″N29°33′″18.9海拔:1040m流水地貌类型:河床,河流河漫滩(枯水期在水面以上,洪水期在水面如下),阶地(河床被侵蚀后洪水期也在水面以上),河流袭夺(袭夺河,被夺河,袭夺湾,断头河,返流河,峰口,裂点)。
汉口峡河流袭夺示意图:
该河切穿插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本来向南西流入芦林盆地的,现向北西流入东谷,导致汉口峡。
成因:女儿城坡度大,使得河流纵比降大,河流的溯源侵蚀强烈,使得汉口峡河流成为袭夺河。而大校场坡度小,地势平缓,河流的侵蚀能力较弱,使得其中的河流成为被袭夺河。总之,是两条河流的纵比降差异导致的河流的侵蚀能力不一样所形成的。
此外,尚有锦秀谷袭夺河:西谷本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四面被向北西流的锦秀谷袭夺。芦林湖袭夺河:被汉口峡河流袭夺的河流在芦林湖被第二次袭夺(2):毛泽东故居:在芦林湖畔,有一栋中西合璧的别墅式建筑。那是毛泽东在庐山期间曾住过的地方,人称芦林别墅。因房号是1号,故亦称“芦林一号”。别墅是1961年兴建,单层平顶,呈口字形,中有内院,总面积2700平方米。(3):芦林湖:芦林湖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海拔1040米的东谷芦林盆地,故又称东湖。从黄龙寺沿石阶曲径上行约20分钟,便到芦林大桥。一路密林蔽日,树干高耸挺拔,夏日人行其间颇感凉爽。芦林大桥高30米,桥坝一体,拦水成湖,湖水如镜,似发光的碧玉镶嵌在林荫秀谷之中,在缥缈的云烟烘托下漂亮。GPS数据:E115°58′15.9″N29°33′18.9″芦林桥建于芦林湖大坝坝面。大坝体积达3万立方米,系用石块和水泥混交筑成。大坝高32米,长120米,宽12米,全湖面积约9万平方米,蓄水120万立方米。大桥桥身上段有5个桥孔,用于溢洪。芦林桥建在一断层上,四面环山,为芦林湖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下游有一出水口,水流直接流入一河谷,河谷流向与大月山大断裂几乎相垂直,桥右侧山体植被较少,而左侧较多。
芦林湖峡谷地貌形成原因:由大月山断层和沿沟谷方向断层垂直相交,使其交点部位岩石十分破碎,又后期经冰川搬运形成。芦林湖东侧冰碛泥砾剖面:该剖面是40——20万年前冰川消融的堆积物,由黄棕色泥砾构成,冰川漂砾与碎石混杂在一起,其中埋藏着冰川条痕石,熨斗石。同步,该剖面也是庐山第四季冰川遗迹的有力证据,剖面由两条冲沟汇聚成一沟谷。
冲沟①的宽度10米、深5.1米,冲沟②的宽度13.9米、深4.9米,沟谷宽度30米、谷深12.95米。冰碛泥砾层厚度为5.15米,泥沙含量40~50%,砾含量55~60%,砾径最大4.3米,无分选性,次菱角状的圆状不等。沟中冰川漂砾最大砾径达4.6米。冰碛泥砾层下岩层的岩性为强风化的长石石英砂岩,沟谷右侧的岩层一被风化成高岭土,出露的高岭土厚度为7.8米,怀疑也许会出现滑坡。在沟谷近公路处由一座拦挡坝,坝长6.2米,坝宽4.5米,坝高1.1米,坝底有一水管向芦林湖中排水,其作用是减少水对坝身的作用力,保持坝身的稳定。拦挡坝左侧有一处滑坡体,坡度为60度。
(1)冲沟的成因:
1)冰川的冰劈作用使地表岩石发生破碎,再由冰川的搬运作用将破碎的岩石搬运走,从而形成小沟。
2)冰期结束后,水流的冲刷作用和下蚀作用不停磨损沟壁和沟底使得小沟的宽度和深度不停增长。(4)含鄱口:
含鄱岭上有4处建筑。岭南端建有一石坊,四柱三门,坊中央镌有“含鄱口”字样,其左右分别刻有“湖光”、“山色”四字。坊后山脊上有一伞顶圆亭,红柱绿瓦分外醒目,名含鄱亭。岭中部有一座雕梁画柱的方形石亭,名望鄱亭。望鄱亭往北40米尚有一座半隐的“忘归亭”。这组建筑,充足体现了中国林“藏”、“露”结合的特色,高高矗立在岭脊上,但又被山脊、林木所排映,显得格外友好自然,到达了“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漫步在岭脊上,北可望五老峰,东可瞰鄱阳湖,南可眺大汉阳峰,西可观庐山植物园。GPS数据:E:115°58′52.0″N:29°32′46.8″海拔:1123m球状风化石:,是球状风化的成果,因方块状岩石各面接受到的风化作用强度不一样,风化剥蚀速度有所差异,例如在角处剥落得最多、最快,在棱处剥落的次之,在各面的中心区域剥落得至少最慢,导致岩石不一样部位剥蚀的速度和厚度不一样,这个过程的不停反复,不停累加,就会使方块状岩石逐渐演变成为圆球体岩石。描述:岩石展现鳞片状,有许多反光点,球形风化明显,灰白色,条痕为白色。岩层有一小型褶皱,对面山有一大沟谷。
定性:石英片岩
成因:岩层之间互相挤压而变形,形成褶曲,后又经流水作用被侵蚀,形成球形;对面山是一背斜,又被一大断裂切割,岩石非常破碎,后期被流水冲刷,破碎掉落的岩石被流水作用带走,形成沟谷。(5)植物园:点位:N29°32.954'
E115°58.759'
海拔1070m
。
植物园坐落在庐山风景秀丽的含鄱口山谷中,1934年由中国科学家胡先骕、秦仁昌、陈封怀三位专家创立。是著名的亚高山植物园,也是中国第一座正规的、供植物科学研究的植物园。庐山植物园现已汇集园内外植物3400多种,储备名植物标本10万多号。庐山上的这座植物园以研究灌木为主,兼茶果、园林、药用植物。已搜集国内外植物标本10万余种,引种驯化3400多种。庐山植物园与世界上60多种国家近300个单位,建立了种互换等方面的关系。植物园不仅是科研基地,且为风景胜地,按照植物自然群落,不一样生态,提成11个展区,供游客鉴赏,此外尚有花卉展、奇龟展。园中有休息厅,林荫下设石凳石桌,供游人休憩。(一)植物概况: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重要分布有樟科、山茶科、壳斗科、豆科、木兰科、蔷薇科、胡桃科等植物。
(二)群落类型:庐山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伴随海拔高度的增长,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重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由于庐山开发历史悠久,原始森林基本不存在了,现存的一般为人工或天然次生林。
(三)垂直分布规律: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第四纪冰川遗迹--冰窖,直径约11米,呈碗形,内有清澈的泉水,冰窖底部有明显的被刨蚀的痕迹,为U形谷地貌。冰窖北西南三面环山,地势陡峻,谷内坡势平缓,并堆积有晚更新世的冰碛泥砾层。成因:由于冰劈作用导致岩体崩解,而后期在冰川作用的搬运作用下,崩解的岩体被搬运走,从而留下琬状构造--冰窖.U型谷又称冰蚀谷在山地区域,当冰川占据此前的河谷或山谷后,由于冰川对底床和谷壁不停进行拨蚀和磨蚀,同步两岸山坡岩石经寒冻风化作用不停破碎,并崩落后退,使本来的谷地被改导致横剖面呈抛物线形状,这样更有效地排泄冰体。这种形状的谷地称U形谷或槽谷。冰蚀谷是由山谷冰川剥蚀而形成的宽阔、平直、横剖面呈“U”字形的谷地。冰蚀谷一般来源于冰期前的河谷或山谷。由于冰川的挖掘和锉磨作用,谷地变直并加深、加宽,谷壁变陡,谷底变平,横剖面变为“U”字形。在谷底和谷坡的基岩上,也许有冰擦痕和磨光面。(6)三宝树:由黄龙潭沿林间石阶上行约300米即到三宝树。此处浓荫蔽日,绿浪连天,这三棵参天古树凌空矗立,其中二棵是柳杉,各高40余米,其他一棵为银杏,高约30米,主干数人合抱不拢,形同宝塔。三宝树相传为千年古可柯,树下石碑上镌有“晋僧昙诜手记”6字。宝树已被重点保护。(7)黄龙潭,乌龙潭:黄龙潭和乌龙潭成因:①周围地势高,汇雨,积水。②也许是河流侵蚀下垫面,下垫面抗侵蚀能力不一样,从而形成岩槛,软的地方形成深潭。
叠水/瀑布形成原因:水流分布有快有慢,导致岩隙和厚度不等。GPS数据:黄龙潭:E115°57′35.1″N29°33′13.4″海拔:824m乌龙潭:E:115°57′57.0″N:29°32′58.5″海拔:898m七月十号:飞来石:飞来石位于江西庐山风景区,所谓“飞来石”(神龟石),系古时第四纪冰川时代震南沱石英砂岩,夹石英砾岩构成的上下两块巨砾,互相叠置,形如桌椅。西谷上端,有两块超然叠置的巨石,小的横架大的面上,乍看形如老鹰翅膀,又似天外飞来,神乎奇妙。冰桌:冰川表面大块石遮阴,冰面融化减少后,块石被冰顶托成桌状的现象。也有人将古冰碛物中巨大漂砾迭置在另一石块之上者称为冰桌。花径:花径正大门花岗石上所刻的对联:“花开山寺,咏留诗人”,一看便会想起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大林寺桃花》这首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花径,一首诗造就了这个景点。锦绣谷: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因第四纪冰川作用,锦绣谷这块面向西南的山间凹地,通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种平底陡壁的山谷。“春时杂英百千种,灿烂如炽,至冬初苍翠不剥,丹枫缀之,亦自满眼雕缋。”四时红紫匝地,花团锦簇,故名锦绣。锦绣谷成因:a.剪节理使岩石破碎崩落后,后期冰川作用搬运。
b.锦绣谷为砂岩,软硬岩层交替。
c.南北、北东、北西方向的剪节理,而锦绣谷是东西方向,使得岩石破碎更为厉害。
d.又处在大断裂上,流水冲刷后形成沟谷。锦绣谷袭夺西谷:西谷本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西流的锦绣谷袭夺。证据是:花径风口: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沙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仙人洞:仙人洞高深各约10m,洞上部尚有不高的稀疏植被,岩层近于水平,其厚度不一。洞左壁为一竖直节理裂隙,右壁为三层岩层,上顶为岩层覆盖,洞内节剪发育,展现不一样方向,使得渗隙水丰富。仙人洞发育在女儿城砂岩的岩壁上,处在虎背岭背斜的轴部附件,下为莲花洞断裂。从岩性上看,是巨厚的女儿城砂岩中夹有砂质页岩和千枚岩,而上覆岩层破碎,垂直节剪发育,在冷热冻融层向地下水等外营力的长期作用下,软弱的页岩、千枚岩等侵蚀较快,向里凹陷,而女儿城砂岩则突出,久而久之,形成今日仙人洞。GPS数据:E:115°57′28.5″N:29°33′53.7″海拔:995m右侧产状:倾向40°,倾角10°;左侧倾向220°,倾角12°成因:a.仙人洞处在背斜中段,由于背斜"倒八"张裂,向斜"顺八"张裂,节理裂隙非常发育。
b.洞左侧断层使洞壁形成剪节理.c.两组剪节理交叉将洞内岩体与母岩体分离.d.由于后期水流,冰川作用将分离的岩体冲走,即形成洞形.(5)白居易草堂:
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主张削平藩镇的宰相武元衡被剌死,御使中丞裴度被剌伤。白居易当时任左赞善大夫,上疏请追捕剌客,以越职言事,触怒了权贵,又遭人诬陷“不孝”,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到江州后(治所在今九江市),在庐山营造了一座草堂,隐身于庐山的山水之间。七月十一号:(1)三叠泉:七里冲——青莲寺谷的下游,深切300~650m,分三级跌水,三级高差共达300多米,
岩石内部节剪发育,展现水平层理,重要为石英砂岩,三叠泉坐落于大断裂上,由于后期外动力风化差异和流水的侵蚀,岩石具有一定的磨圆度;岩层厚度不一,大到2m,小到几厘米,岩层内充斥有云母夹层,有的由泥质变质而成,为岩层软弱面。河流走向106度。成因:三叠泉在河流的溯源侵蚀、造山运动等地质作用共同作用下,地壳升降频繁,后期又由于冰川摩擦、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手拎袋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微波炉薄膜开关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弹性白浆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异径内外丝三通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建筑用钢板凳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带法兰不锈钢金属波纹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离婚协议抚养费参考(2025年版)
- 肝脏移植手术前后护理
- 高一会考试卷及答案济宁
- 高三文科试卷真题及答案
- 水利工程(水电站)全套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 学生宿舍宿管人员查寝记录表
- 配电间巡检记录表
- ISO 31000-2018 风险管理标准-中文版
- 双人法成生命支持评分表
- DBJ61_T 179-2021 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专业人员配备标准
- 毕业设计三交河煤矿2煤层开采初步设计
- 预应力锚索施工全套表格模板
- 食品流通许可证食品经营操作流程图
- 风电场工作安全培训
- 压缩机课程设计(共28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