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10古代中国经济1.黄梅戏《天仙配》插曲歌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A.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丰衣足食的情景 B.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种植业为主饲养业为辅【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可知反映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故选B;材料不能反映丰衣足食的情景,A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种植业为主饲养业为辅,D错误。2.元代王祯的《农书》记载:“北方村落之间,多结为锄社。以十家为率,先锄一家之田,本家供其饮食,其余次之,旬日之间,各家田皆锄治。……间有病患之家,共力助之,故苗无荒秽,岁皆丰熟。”这一现象A.推动大土地所有制发展 B.萌发了早期的土地公有C.消除了农村的贫富分化 D.有助于稳定自耕农经济【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元代中国北方通过成立互帮互助的锄社进行集体劳作,保证了农业生产,说明这一现象有助于稳定自耕农经济,故选D;锄社是农民组织的互帮互助的组织,不是为了推动大土地所有制发展,排除A;锄社仅涉及生产关系的变化,不涉及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排除B;C项说法明显有误,锄社有利于维持农业稳定,但不可能消除农村贫富分化,排除C。故选D。3.西汉的《氾胜之书》探讨了春耕、夏耕和秋耕的适耕期问题,继承发展了战国时期因时耕作、因土耕作和保墒防旱的耕作技术。这表明当时A.重农政策逐渐成熟 B.耕作水平不断提高C.农业产量有所提升 D.牛耕技术全面推广【答案】B【解析】材料“继承发展了战国时期因时耕作、因土耕作和保墒防旱的耕作技术”体现的是当时的耕作水平不断提高,B正确;材料与重农政策无关,A排除;材料未涉及农业产量问题,C排除;D说法片面,排除。故选B。4.东汉刘秀母舅樊宏在湖阳经营的田庄高楼连阁,陂池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赢梨果,檀漆桑麻,闭门成市。佃客则根据田庄主人的需要,种植粮食、蔬萊、瓜果和各种经济作物及药材等。这表明当时A.土地私有制开始得到法律的保障 B.田庄自然经济特色鲜明C.地方豪强势力始终得到皇权保护 D.自耕农经济趋向于瓦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田庄经济。通过材料信息“闭门成市”“种植粮食、蔬菜、瓜果和各种经济作物及药材等”等可反映出当时田庄的自然经济特色鲜明,B项正确;土地私有制开始得到法律保障是在春秋战国时期,A项错误;“地方豪强势力始终得到皇权保护”中的“始终”说法过于绝对,C项错误;“自耕农经济趋向于瓦解”不符合史实,当时自耕农经济并未瓦解,D项错误。5.《左传·定公》记载,周初曾经俘虏了以职业为姓氏的工商业者。见下表这说明当时A.姓氏与职业具备了必然联系 B.手工业和商业出现合一趋势C.手工业生产已出现专业分工 D.职业和身份已形成世代相传【答案】C【解析】从表格中以职业为姓氏的工商业者的信息可以看出,当时手工业行业已经出现了专业的分工,不同的手工业者以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作为自己的姓氏,故C正确;“必然联系”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商业,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职业的传承,排除D。6.唐代出现了“街使"等新型城防力量,其职能以街道为核心展开,主要负责维持治安.保护公共设施、稳定风俗、禁止侵占街道等。许多中央官员纷纷兼任此职,后逐渐成为固定官职。这反映出当时A.官僚机构臃肿 B.治安形势好转C.坊市制度松动 D.市镇经济崛起【答案】C【解析】由材料“出现了‘街使’等新型城防力量”“主要负责维持治安、保护公共设施、稳定风俗、禁止侵占街道”等信息可知,唐代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商铺侵占街道的现象时有发生,坊市制度开始松动,由此政府不得不在机构的设置上做出一定的调整,故选C;“街使”等新型城防力量的出现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们的设立是合理且有必要的,故“官僚机构臃肿”的结论无法得出,排除A;如果B项成立,那么“街使”等新型城防力量也就没有必要出现了,排除;市镇经济崛起于明清,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7.有人测算,晚明从漳州月港流入中国的白银,16世纪70年代年均约万两,80年代年均约万两,到1600年以后年均达到100万两的规模。这些白银大量流入促使中国A.萌生新的生产关系 B.商品经济蓬勃发展C.政府海禁政策失效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B【解析】晚明时期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货币供应,为中国实现白银货币化和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从而有利于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故选B;新的生产关系在此之前已经在江南地区萌生,排除A;白银的大量流入并不代表政府海禁政策实效,排除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排除D。故选B。8.清朝前期的在慎行在&武彝(夷)采茶词》中提到,“时节初过谷雨天,家家小(茶)灶起新烟”,同期的《武夷山志》记载,此地“每<制茶)厂大者百余人,小亦数十人”。这些记载反映出.当时福建武夷山地区A.制茶业完成了近代转型 B.茶叶成为主要农产品C.农产品商品化颇具规模 D.制茶业受到政府保护【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清代经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夷山地区“小(茶)灶”“(制茶)厂”的繁盛反映出当地农产品商品化颇具规模,故C项正确;中国制茶业的近代化转型发生在鸦片战争后,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没有武夷山地区农产品结构的信息,无法判定茶叶在当地的地位情况,B项错误;清朝前期还是推行抑商政策,且材料也未提及政府态度,D项错误9.明清时期土地交易更为频繁,下表是有关明清时期民间土地买卖类型的材料。由此可知,当时A.租佃关系与契约关系盛行 B.土地高度集中现象严重C.土地所有权变更灵活多样 D.土地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民间土地买卖类型有“活卖”“找贴”“绝卖”等,并且有着不同的买卖方式,说明当时土地买卖市场化程度较高,故选D;租佃关系是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与材料的土地买卖不同,与材料内容不符,A错误;材料显示土地买卖,没有体现高度集中,B错误;不管怎样买卖,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权仍然是土地私有制,C错误。10.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写到:“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A.朝贡贸易成为外贸主流 B.海禁政策出现上下背离现象C.区域长途贩运发展较快 D.明代政府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答案】B【解析】根据“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可以看出,在政府每禁政策之下,漳州等地照样进行出海贸易,因此反映出海禁政策出现上下背离现象,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朝贡贸易,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海外的贸易,而不是区域性的长途贸易,排除C;政府实行海禁政策,排除D。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各方面主要表现材料二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部分表现19世纪60年代,浙江地区:“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材料三1949—1987年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吨)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建国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基本趋势,并分别说明图中A、B两个产量波峰区出现的主要原因。【答案】(1)基本特征:小农经济是主要耕作方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追求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条件,具有脆弱性。(2)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农村商品经济日益发展;逐渐卷入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原因: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歩形成;列强侵略打开中国大门,中外贸易联系加强。(3)趋势:粮食产量不同时期有较大起伏,但整体上不断增长。原因:A区: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或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B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1)“基本特征”,据材料一中的“劳动分工、生产培育、工具技术”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小农经济是主要耕作方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追求精耕细作、具有脆弱性等。(2)“主要变化”,据材料二信息“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农村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由材料信息“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逐渐卷入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由材料信息“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歩形成、列强侵略打开中国大门等角度分析。(3)“基本趋势”,根据材料三“1949—1987年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中的数据可知,粮食产量不同时期有较大起伏,但整体上不断增长。“主要原因”,图中A区是1954—1958年,依据所学知识从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角度分析;图中B区是1978—1985年,依据所学知识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角度分析。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抵抗力量,统一全国。……早在蒙族大汗时期,其上层贵族经常以回回商人为中介,替自已谋取利益。对于既能招财进宝又能扩大朝廷声威的航运贸易,当然就格外重视了。……公元1277年,元世祖在攻占浙、闽,初定江南后,即招降并重用在海外有广泛影响的南宋泉州提举市舶使兼大海商蒲寿庚,并设置海外诸蕃宣慰使。次年八月,他又下诏中书省,通过唆都、蒲寿庚等人向海外宣布:“诸蕃国列居东南岛屿,皆有慕义之心,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于是,占城、马八儿国首来通商,其他诸侯国次第效之,元代互市遂臻于盛。——摘编自孙光圻等著《中国古代航运史》材料二在15年之久的谈判过程中,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提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包括关贸总协定)的三条原则:第一,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国际性组织,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参加是不完整的;第二,中国要参加,毫无疑问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参加;第三,中国加入这个组织,其权利和义务一定要平衡。….19949年(中国)在外贸、外汇、税制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大幅度降低了近三千种商品的关税。1995年6月3日,中国成为WTO观察员。010年9月17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工作组第十八次会议在日内瓦通过了中国“入世”议定书及其附件和中国工作组报告书。——摘编自李安增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元代和当代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异同,并简要说明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答案】(1)原因:元朝实现了全国统一,政局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政府重视并支持海外贸易;造船和航海技术发展,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诸国积极开展对华贸易。(2)同: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兼顾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在平等自愿基础上开展对外交流。异:元朝统治者受天朝上国观念影响,当代我国是以发展中国家名义(或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态度)入世;元朝对外贸易范围有限,当代中国面向世界大部分国家。意义: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国家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解析】(1)原因:根据“元军攻灭南宋抵抗力量,统一全国”得出元朝实现了全国统一,政局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根据所学内容得出政府重视并支持海外贸易;造船和航海技术发展,海上交通发达;根据“占城、马八儿国首来通商,其他诸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国际合作与竞争策略
- 信息化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
- 2025年新型电子封装材料项目建议书
- 团队管理打造高效团队的秘诀
- 清吧店长聘用合同范本
- 网络助教合同范本
- 传统医学与现代健康产业的结合
- 企业风险管理及其应用
- 2024年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普通高校招聘应届护理毕业生考试真题
- 2024年山东水利技师学院招聘考试真题
- 青少年心理咨询的特殊挑战试题及答案
- 学校信息化设备运维服务方案
- 2025-2030中国奶茶店设备全套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2025年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中国人寿招聘笔试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上学期第十四周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实录
- 2025年初中地理中考押题卷(含解析)
- 2025年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审计局招聘4人历年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交通大数据分析-深度研究
- 基础护理学试题及标准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