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姓名:_________日期:成绩:______分字体:______分第2课①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复习巩固】:1.商周的政治制度有哪些?2.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3.夏商周的经济与文化?【学习目标】:1.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相关史实;2.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学习重点】:社会变化与变法运动产生的原因;商鞅变法【学习难点】:商鞅变法【高考考向】: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发展、商鞅变法;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皆有涉及,占比6-10分学习过程【自学指导1】:快速阅读教材(P9-P12第一段)“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部分,时间6分钟,用红笔标注问题和答案要点(用序号表示),完成的学生举左手。“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分别是什么、第一次民族交融发生的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工商业的发展情况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影响【自学检测1】-----------------------(5分钟)1.平王东迁后,周王室丧失了宗周镐京地区大片领土,王室所拥有的领土不及一些诸侯国。这反映了当时()A.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地位B.旧的贵族等级体系走向瓦解C.礼崩乐坏的现象已十分普遍D.封建土地私有制度正式确立2.春秋时期被称为夷狄的许多内迁民族,至战国时期已为华夏吸收、融合。西北、北方的戎狄随秦、晋、燕等者侯国的发展,逐渐与华夏民族交融。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民族内迁规模的扩大B.华夏认同观念的增强C.诸侯国注重边疆开发D.诸侯兼并战争的频繁3.某学者在论及商鞅变法时指出:“变法的意义不仅是单纯的改变法令规章,不仅是单纯的改变上层建筑,而是彻底的改革—军事改变、政治改变、政府组织和社会结构改变、风俗习惯改变。”下列文献史料,可以对其佐证的是()①“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②“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③“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④“有事请殴(也),必以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当堂训练】(5分钟)1.著名史学家傅乐成先生认为:秦国举国上下都以对外战争为主要出路,倾力向外发展,自然战无不胜。这是因为秦国()A.鼓励农业生产B.承认土地私有C.建立县制D.奖励军功2.《吕氏春秋》记载了秦国盛行垄作制,垄作深耕条播,利于锄草和抗旱防涝。当时还流行一种六角形铁锄,刃宽又平薄,锄草面大,且锄草时不会轻易碰上农作物。这反映出()A.铁农具完全取代石器B.垄作方式比牛耕技术先进C.呈现精耕细作的特征D.生产关系发生质变★3.商鞅变法规定:“女子十七不嫁,男子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这些规定()A.有利于限制奴隶主贵族特权B.促进了铁犁牛耕的普及C.有利于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D.推动了井田制的发展成熟第2课②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复习巩固】:1.东周的历史分期及社会特点?2.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与老子的思想;2.掌握百家争鸣的内容。【学习重点】:百家争鸣的形成及意义。【学习难点】: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与社会变革的关系。【高考考向】:百家争鸣;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皆有涉及,占比6-10分学习过程【自学指导1】:快速阅读教材(P12第二段-P13)“孔子和老子”“百家争鸣”部分,时间6分钟,用红笔标注问题和答案要点(用序号表示),完成的学生举左手。孔子、老子的生平及主要思想主张百家争鸣的背景、内涵、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自学检测1】--------------------(5分钟)1.有学者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C.墨家、儒家、道家、法家D.墨家、法家,道家、儒家2.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更是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下列思想不属于该时期的是()A.“夫尚贤者,政之本也”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2023.新课标卷.2T)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当堂训练】(5分钟)1.荀子认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这表明荀子()A.主张严格礼乐秩序B.强调加强忠央集权C.反对以法治国观念D.重视以民为本理念2.学了某课后,同学们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语文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②数学老师深入了解学生,要求大家互爱互利,颇有道家风范③英语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④历史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3.(2021.全甲卷.24T.4分)老子认为,“失道而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