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_第1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_第2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_第3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2.体会诗人情感的丰富内涵,了解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3.积累古诗阅读的基本方法。重难点1.了解古诗大意。2.体会作者情感。一、导入新课我们学习了很多诗人的诗歌,如李白、杜甫,我们学习过的诗歌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我们学过的《观沧海》是乐府诗,《天净沙·秋思》是散曲……今天,我们就再次进入诗歌殿堂,进一步领略诗歌的魅力。二、融入课堂(一)学习《峨眉山月歌》1.作者名片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有关李白的资料,在小组内展示。生:学生展示。师:出示内容,重点批注。【屏显】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两人并称“李杜”。其诗歌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有《静夜思》、《将进酒》、《蜀道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2.写作背景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当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离开蜀中赴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写下此诗。(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3.诗文朗读(把握好重音、节奏、感情)(1)明确诗歌讲求节奏、平仄、押韵、语言凝炼、含蓄、形象的特点,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2)朗读——体会诗的韵律美。学习形式:

A.师范读,要求学生标出节奏、韵脚,注意语速。

B.学生范读,师生点评。

C.全班齐读,加深体会。4.自译诗文(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屏幕上重点词义、文后简析,自主翻译诗歌。【屏显】夜:今夜。月:月光。清溪:青衣江。发:出发。下:顺流而下。渝州:重庆一带。(2)生展示对诗文的理解(每组2号)。【诗意参考】高峻的峨眉山巅悬挂着半圆的秋月,月影静静地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之中。夜间乘船从青溪驿出发,直奔三峡,想念你却难以相见,恋恋不舍地去向渝州。5.研读赏析(品味诗的意境美、情感美)小组合作:深入阅读诗文,结合背景,品味整首诗的意境美、情感美。(1)“峨眉山月半轮秋”一句描绘了作者出行的特殊场景,你认为美在哪里?【明确】“秋”字用得妙,既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又形容月色之美,为下文抒情创设了优美的意境。“峨眉山月”这一意象选的巧,这一意象是作者抒发情感的载体,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2)你怎样理解“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中“入”、“流”两个动词的作用。【明确】“入”、“流”两个动词,描绘出了月影映入水中,又随江水流去的画面,既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3)本诗构思巧妙,诗中五个地名连用你怎样理解。【明确】五个地名的连用,造成空间迅速流转的感觉,让人感觉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小结】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写起,融情于景,既写出了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也写出了月映清江的静谧夜色,时空交错,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的连用,造成空间迅速流转的感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离愁别绪,情深意长。(二)学习《江南逢李龟年》1.作者名片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有关李白的资料,在小组内展示。生:学生展示师:出示内容,重点批注。(屏显)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为“李杜”。诗风沉郁顿挫。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其诗广泛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全貌,艺术地再现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过程,激荡着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因此其诗被称为“诗史”。2.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当时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宫廷歌唱家李龟年的歌唱艺术。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大历四年(769)三月杜甫离开岳阳到潭州,居留到第二年春天,和流落江潭的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

3.诗文朗读(把握好重音、节奏、感情)(1)明确诗歌讲求节奏、平仄、押韵、语言凝炼、含蓄、形象的特点,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2)诵读——体会诗的韵律美

学习形式:

A.师范读,要求学生标出节奏、韵脚,注意语速。

B.学生范读,师生点评。

C.全班齐读,加深体会。

4.自译诗文(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屏幕上重点词义、文后简析,自主翻译诗歌。【重点词义】李龟年:唐玄宗时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寻常:经常

崔九:指殿中监崔涤,唐玄宗的宠臣。落花时节:春末。落花的寓意甚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敝丧乱都在其中。(2)生展示对诗文的理解(每组3号)。【诗意参考】当年在岐王府里经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歌声。如今正是江南一派大好风光的时候,(没想到)在这落花时节又与你重逢。(师出示,生参考理解内容。)5.研读赏析(体味情感,探究主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深入阅读诗文,结合背景,品味整首诗的情感、意蕴。(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怎样理解?【明确】体现了诗人和李龟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之情。(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一句中“落花时节”有何含义,试分析。【链接写作背景】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的著名歌唱家。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因才华卓著而受到岐王李范和殿中监崔涤的赏识,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安史之乱的唐朝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转入衰落,他们二人的晚景也十分凄凉,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李龟年流落江南。【明确】这一句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无限感慨,对彼此身世飘零现状的悲叹、感伤。其中,“落花时节”既指自然景色,又指国家的衰败的现实,还暗指诗人自己和李龟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现状。【小结】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的一篇。前两句在叠唱和咏叹中,蕴含着深沉的感情,流露出对往昔盛世的无限眷恋。后两句写眼前之衰落,“落花”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叹惋,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抒发的无限感慨。全诗并无直接抒情之语,但时世之凋敝、人生之凄凉却尽寓其中,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悲叹。三、堂清练习

1.填空(1)《峨眉山月歌》中,表达对有人思念的句子:

(2)《江南逢李龟年》中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