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理论复习资料_第1页
中国民族理论复习资料_第2页
中国民族理论复习资料_第3页
中国民族理论复习资料_第4页
中国民族理论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民族理论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我国的民族构成答:我国由56个民族构成,其中汉族人口有11.3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1.59%;其余55个少数民族共一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49%。2.我国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其特点答: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3.斯大林1913年写《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4.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①民族特征②民族源流③民族意愿5.三个过度: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6.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7.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三种途径:民族形成具体过程中的希腊人、罗马人、德意志人式的途径8.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有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最后归于大同,这是民族发展的总趋势9.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消亡。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才能实现民族消亡10.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①有以民族群体相互交往中表现的民族关系;②有以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③有以国家为依托表现的国与国之间的民族关系;④有以国家与民族地区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11.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民族权益12.民族问题的特性:①普遍性②长期性③复杂性④国际性⑤重要性13.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①民主原则②平等原则③法制原则④实事求是原则⑤团结统一原则⑥发展繁荣原则1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看一下多选)①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物质基础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造社会条件③加强自治机关的建设,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组织保障15.胡锦涛同志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第一次在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表述中,增加了和谐一词16.西部地区包括我国12个省、市、自治区二、名词解释1、中国民族理论: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民族的实际,在长期的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2、民族素质:民族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在长期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的生产及人类自身生产的过程中,所形成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族体、社会体的人种体的发展状况,衡量着一个民族发展程度的综合指标。3、民族发展:是在民族的自身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弥足的内部结构、整体素质、外在特征以及民族之间关系的不断调整更新、协调适应的过程。4、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又包括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即一个发展、三个关系。5、民族平等:指一切民族的平等,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平等,各民族在事实上的平等。指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任何民族不能享有特权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7、民族观: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看法,是世界观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8、宗教: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9、部落的二重性:人们共同体和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决定了从部落发展中产生两个平衡的新事物,一个是民族,一个是国家。10、民族同化:民族同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同化于另一个民族的现象。①、自然同化,指某一个民族在长时期中受到另一个民族的影响,逐渐消失了本民族的特性,同化于另一个民族。②、强制同化,是指反动统治者所实行的民族同化政策,如强制被压迫民族接受统治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改变原有的民族特性。11、民族分化:指一民族的某些部分从这一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12、民族组合:指某些民族,或某些民族的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的现象。13、民族融合:是两个对等的民族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得以最终消失,相互融合成新的民族。14、民族关系:指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相互关系。15、民族团结: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16、民族结构:民族的物质产品生产、精神产品和自身生产及其相关方面的有机的排列和组合。17、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相沿积久而形成的生活方式。它具体表现在各民族的生产、居住、饮食、服饰、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禁忌等方面。三、问答,论诉。1、学习民族理论的意义?答:学习中国民族理论,是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需要。学习中国民族理论,是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学习中国民族理论,对做好民族研究工作,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2、民族的一般特征?答:斯大林的民族四要素: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里认同。中国共产党民族六大特征: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里认同。3、民族与宗教的联系与区别?答:民族是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共同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音、文化、风俗习惯、心理认同等方面共同特征的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属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范畴。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人的社会意识、一种观念形态是人们面对自然、社会与人生时的自我意识或自我感觉是社会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歪曲的反映。区别:(1)民族和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2)民族与宗教有各自生产发展的规律。联系:(一)有些民族基本上全民族信仰宗教。(二)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三)宗教对一个民族的特征有着重要影。4、民族形成的基本规律?答:一般规律: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特殊规律: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融合、组合形成新的民族。5、民族发展概念,基本内容与基本模式?答:民族发展是在民族的自身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弥足的内部结构、整体素质、外在特征以及民族之间关系的不断调整更新、协调适应的过程。基本内容:民族的经济发展,民族政治发展,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人口发展。基本模式:民族常态发展、民族异态发展、民族跳跃式发展。6、民族融合的概念,以及其与民族同化的区别?答:民族融合:是两个对等的民族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得以最终消失,相互融合成新的民族。区别:(1)民族融合不同于民族同化。它们在发生的时间、发生的范围、发生的结果上不同,实现的途径上也有所不同(2)民族同化在民族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它是个别民族的单方面的变化,结果只是个别的民族消失,民族数量的相对减少,而民族现象依然存在。(3)民族融合是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实现的,是全世界一切民族范围的变化,其结果是人类的民族差别、民族界限的消失。民族作为客观实体自然消失,出现新的人类统一体。(4)民族强迫同化是凭借暴力和特权进行的。民族融合不是凭借暴力和特权的人为结果,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5)民族融合因素的出现并不等于民族融合。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是民族同化7、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因素逐渐增多的时期,不是民族融合时期?答: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往密切,使得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增强,国家主人翁意识增强,互相信任增多,在社会生活中的共同性质增多,社会形态和生产关系的更迭,并不意味着民族自然属性的相应变化,部意味着民族体的分化、组合、同化、融合,也不意味着民族固有特征发生了本质的、根本的变化。所以说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因素逐渐增多的时期,不是民族融合时期。8、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表现、原因及意义?答:表现:①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增强。②各族人民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增强。③各民族间的互相信任增多。④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共同性质增多原因:①我国长期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是各民族共同性因素增多的历史基础②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是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强的政治原因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运行,使各民族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为共同因素的增长提供了机会和动力。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精神纽带意义:①有利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②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③有利于在国际上展示我国民族关系良好状态9、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含义和意义?答:含义:①这是由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决定的②这是由民族发展规律决定的③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的意义:①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②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③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根本前提。④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现实途径。⑤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实现国家长久治安的基本保证10、民族关系包括的内容、表现形式、核心问题,基本问题及关键性问题答:民族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表现形式:民族之间的关系、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关系、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核心问题:民族权益基本问题:民族利益关键性问题:民族权利11、民族与阶级的关系:(一)、联系:①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是有不同的阶级组成的。②民族压迫是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造成的。③要消灭民族压迫,首先必须消灭剥削制度;要实现民族平等,就必须消灭阶级。(二)、区别:①民族和阶级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两个不同的概念。②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不同。③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的范围内,民族压迫的内容比阶级压迫的内容广泛和复杂。④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一般具有全民族的性质。⑤民族问题比阶级问题存在的时间更长。民族与国家的关系:①民族与国家相伴而生。②民族与国家长期相依相存。③国家对民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④民族对国家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12、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是什么?答:(1)自然根源:民族差异是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民族差异主要指民族特征、特点的不同。(2)社会根源:因社会制度、人的行为而导致的民族问题的原因,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的性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民族政策,是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之一。13、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答:①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的交织。②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的交织。③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交织。④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的交织。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道路,为什么?答:因为道路决定命运,道路改变命运。“做好民族工作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一个国家在解决民族问题上,选择什么样的道路、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是基本国情、历史演进、经济社会状况、文化传统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苦难深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共同浴血奋斗,结束了“人民五亿不团圆”的局面,形成了“万方乐奏有于阗”的盛况。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尊重历史、符合国情、顺应人心的正确选择,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伟大成果。15、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多民族国家?答:各少数民族对中国历史都作国贡献。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域,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并以疆域为舞台、以中华文化为纽带,开拓进取,共同奠定了伟大祖国的千秋基业。秦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以来,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驱逐帝国主义,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的人民共和国。所以说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多民族国家。16、为什么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答:国家利益是各民族利益的根本所在,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1)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共同生存的基础。(2)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的可靠保障。(3)国家统一是维护中华民族共同尊严的前提。17、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的基本内容及含义。答:(1)基本内容:①主张坚持一切民族的平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拥有任何特权;②主张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平等,并对少数民族的权利给予更多保护;③主张通过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铲除导致民族不平等的社会根源来实现各民族真正的平等;④主张民族平等不仅表现在政治法律上,还应体现在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真实的社会关系;⑤主张实现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民族联合、民族发展的有机统一18、为什么在各民族一切权利平等的基础上对少数民族给予更多保护?答:我国各民族之间在社会金币发展方面长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许多少数民族往往因为其人口数量、地域分布、自然环境、历史基础、社会发展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在一些方面还难以有效地依法享受法律赋予他们的各项平等权利,难以完全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所以在各民族一切权利平的基础上对少数民族给予更多保护。19、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答:(1).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境内各民族逐步汇合成了中华民族。(2).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3).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