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第三章统计整理课件_第1页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统计整理课件_第2页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统计整理课件_第3页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统计整理课件_第4页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统计整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推荐教材21世纪高职高专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主编:栗方忠副主编:冯叔民满向昱屈

超第三章 统计整理1第三章 统计整理内容提要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第二节

统计分组第三节

次数分布第四节

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审核及技术与现代化本章习题下一章2内容提要本章主要阐述了统计整理的意义;统计整理在整个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统计整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统计分组的作用和分组方法;统计汇总的组织与技术;手工汇总与计算机汇总技术。3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意义二、统计整理的原则和步骤4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意义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把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从而得出能够反映事务总体特征的资料,为统计分析做好准备的工作过程。5二、统计整理的原则和步骤统计整理的原则统计整理的步骤(一)设计和编制统计资料整理方案

(二)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三)对原始资料进行统计分组和统计汇总

(四)编制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6第二节 统计分组一、统计分组的概念二、统计分组的作用三、统计分组的方法7一、统计分组的概念统计分组是根据所研究事物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目的,按照某一标志将统计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8二、统计分组的作用(一)区分现象质的差别(二)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三)分析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9(一)区分现象质的差别10(二)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查看表3-111(三)分析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返回查看表3-212三、统计分组的方法(一)正确选择分组标志(二)按品质标志或按数量标志分组

(三)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13(一)正确选择分组标志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选择分组标志选择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标志进行分组选择分组标志时

, 要考虑到现象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经济条件14(二)按品质标志或按数量标志分组按品质标志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15(三)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简单分组。简单分组是指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复合分组。复合分组是指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的多

层次分组。16第三节 次数分布一、次数分布的概念二、变量数列的种类三、变量数列的编制四、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17一、次数分布的概念次数分布是指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个标志分组后,所形成的总体单位数在各组之间的分布。分布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叫做次数或频数。18品质分布数列和变量分布数列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次数分布数列叫品质分布数列,简称品质数列(见表3-3)。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次数分布数列叫变量分布数列,简称变量数列(见表3-4)

。查看Excel表3-3查看Excel表3-419品质分布数列20变量分布数列下一个(返回组距数列)

返回组限21二、变量数列的种类(一)单项变量数列(二)组距变量数列22(一)单项变量数列单项变量数列是按数量标志分组后,用一个变量值代表一个组形成的数列(见表3-5)

。下一个查看Excel表3-523(二)组距变量数列组距变量数列是按照数量标志分组后,用变量值变动的一定范围(即组距)代表一个组所形成的数列。(见表3-4)

。24组限在组距变量数列中,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叫组限,其中较小的变量

值称为下限,较大的变量值称为上限。(见表3-4)

。组距=上限-下限组中值=(上限+下限)÷225开口组编制组距变量数列时,常常使用

像“××以上”或“××以下”这样不确定组限的组,称为开口组(见表3-6)。查看Excel表3-626开口组组中值计算公式27缺下限的最小组的组中值=上限-相邻组的组距÷2缺上限的最大组的组中值=下限+相邻组的组距÷2等距数列查看Excel表3-7返回28异距数列查看Excel表3-829次数分布曲线图3—1

某地区商业企业销售收入次数分布曲线图下一个30三、变量数列的编制(一)将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二)确定组数(k)和组距(i)(三)确定组限和组限的表示方法31(二)确定组数(k)和组距(i)32k=1+3.322logn[公式3—1]i=R/k

[公式3—2][公式

3—1 ]称为斯德吉斯(H.A.Sturges)组数公式。上述公式中,n为数据个数,R为全距。确定组距和组数应考虑下列原则要尽量能反映出总体单位的分布情况及总体单位的集中趋势;要尽可能区分出组与组性质上的差异。33(三)确定组限和组限的表示方法最小组的下限要略低于最小变量值,最大组的上限要略高于最大变量值;组限的确定应当有利于表现总体单位分布的规律性;对于等距数列

, 如果组距是5,10,…,100,…,则每组的下限最好是它们的倍数。34[例3—1]根据下面资料编制变量数列某单位30名职工工资(单位为元)资料为:2120.001680.002200.001820.002180.001820.002220.002140.001980.001880.002380.001740.002360.001960.002060.002120.001700.002120.002020.002100.001920.002100.002140.002420.002100.001900.002120.002560.002220.002020.00在Excel内输入工资资料35(1)将原始资料按大小顺序排列1680.001700.001740.001820.00001820.

1880.001900.001920.001940.001980.00002020.

2020.002060.002100.002100.002100.00002120.

2120.002120.002120.002140.002140.00002180.

2200.002220.002220.002360.002380.00002420.

2560.00在Excel内排序36(2)确定组数和组距在Excel内37(3)编制变量数列查看Excel下一个38(4)编制累计次数(频数)分布数列与累计频率分布查看Excel下一个39四、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一)钟形分布(二)U形分布(三)J形分布40(一)钟形分布图3—2

钟形分布图41(二)U形分布图3—3

U形分布图42(三)J形分布图3—4

正、反J形分布图下一个43第四节 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审

核及技术与现代化一、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二、统计汇总的审核三、统计汇总的技术与现代化44一、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45(一)逐级汇总(二)集中汇总

(三)综合汇总二、统计汇总的审核46三、统计汇总的技术与现代化(一)手工汇总法(二)机械汇总法47(一)手工汇总法48划记法。过录法。折叠法。卡片法。(二)机械汇总法明确所要编制的程序的目的,即确定程序要完成些什么功能。进行技术准备工作,就是要掌握准备采用的电子计算机语言。进行可行性分析。根据汇总方案画出程序框图。49进行代码设计,就是对事物进行编码。编写程序。程序调试及运行。50图3—5程序功能框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