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调查-陈志刚_第1页
事故调查-陈志刚_第2页
事故调查-陈志刚_第3页
事故调查-陈志刚_第4页
事故调查-陈志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及有关问题陈志刚2009.7.4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及有关问题第一部分特种设备事故调查背景第二部分事故调查程序及注意问题特种设备事故调查背景什么是特种设备事故,如何划分?事故调查的目的?特种设备事故调查的重要性?特种设备事故相关的法律、法规?特种设备事故调查背景什么是特种设备事故,如何划分?特种设备事故,是指因特种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或者相关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在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含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检验检测活动中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特种设备严重损坏或者中断运行、人员滞留、人员转移等突发事件。特种设备事故调查背景《条例》第六章对事故分级规定第六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事故:(一)特种设备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二)600兆瓦以上锅炉爆炸的;(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造成15万人以上转移的;(四)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100人以上并且时间在48小时以上的。特种设备事故调查背景第六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事故:(一)特种设备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二)600兆瓦以上锅炉因安全故障中断运行240小时以上的;(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造成5万人以上15万人以下转移的;(四)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100人以上并且时间在24小时以上48小时以下的。特种设备事故调查背景第六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事故:(一)特种设备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二)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的;(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造成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转移的;(四)起重机械整体倾覆的;(五)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人员12小时以上的。特种设备事故调查背景第六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事故:(一)特种设备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造成500人以上1万人以下转移的;(三)电梯轿厢滞留人员2小时以上的;(四)起重机械主要受力结构件折断或者起升机构坠落的;(五)客运索道高空滞留人员3.5小时以上12小时以下的;(六)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人员1小时以上12小时以下的。除前款规定外,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一般事故的其他情形做出补充规定。特种设备事故调查背景第六十七条:调查的主体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事故由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较大事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一般事故由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特种设备事故调查背景事故调查的目的?事故调查是在事故发生后,为获取有关事故发生原因的全面资料,找出事故的根本原因而进行的调查。事故调查不仅是为了追究责任,更重要是防止事故的再发生。也就是根据事故调查的结果,提出整改措施,控制事故或消除此类事故,事故调查是最有效的事故预防方法。此外,通过事故调查还可以描述事故的发生过程,鉴别事故的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从而积累事故资料,为事故的统计分析及类似系统、产品的设计与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或政府有关部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特种设备事故调查背景特种设备事故调查的重要性?事故是安全监察的起源。事故调查是安全技术的重要来源。事故处理是安全监察不可或缺的内容。特种设备事故调查背景特种设备事故相关的法律、法规?事故调查的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9)《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条例》第493号令(10)《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第302号令(1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549号令(12)《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事故调查处理规定》质检总局115号令(13)质检总局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令

《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导则》征求意见稿事故调查的国家标准(1)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2)GB6442-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析规则》(3)GB672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事故调查的其他规定(1)纪律委员会1988年5月23日印发《党员领导干部犯严重官僚主义失职错误党纪处分的暂行规定》(2)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1991年第3号文件《监察机关参加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处理的暂行规定》(3)最高人民检察院、劳动人事部[1986]联合文件《关于查处重大责任事故的几项暂行规定》(4)最高人民检察院[1993]第78号文件《最高人民检察院法纪检察厅关于认真查处重大责任事故案件的通知》(5)最高人民检察院[1987]第18号文件《关于正确认定和处理玩忽职守罪的若干意见(试行)》第二部分事故调查程序及注意问题事故调查程序及注意问题我国的法律是程序法,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是依法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按程序进行。调查工作程序的严格执行,对事故调查的权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质检系统进行的事故调查工作的主要工作依据就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事故调查处理规定》1.条例规定的调查程序及要求1.1事故分级(61-64条是分级)1.2调查分级(67条)1.3工作程序(66-68条是程序)1.4工作要求(65、69、70条是要求)1.5处罚程序和内容(87-90条是处罚程序和内容)2.事故报告的程序(局令第4条)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提出处理和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局令第5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特种设备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

对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中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2.1快报【企业报告】(局令10条)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报告;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的县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的县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局令时间19、部门20、内容21、方式22条)2.1快报【部门报告】(局令11条)接到事故报告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尽快核实有关情况,依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逐级报告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直至国家质检总局。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对于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由国家质检总局报告国务院并通报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对较大事故、一般事故,由接到事故报告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时通报同级有关部门。

对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不在同一行政区域的,事故发生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及时通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做好事故调查处理的相关配合工作。2.1快报报告内容:(局令12条)(一)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概况以及特种设备种类;(二)事故发生初步情况,包括事故简要经过、现场破坏情况、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和涉险人数、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初步确定的事故等级、初步判断的事故原因;(三)已经采取的措施;(四)报告人姓名、联系电话;(五)其他有必要报告的情况。2.1快报快报:(局令13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逐级报告事故情况,应当采用传真或者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快报,并在发送传真或者电子邮件后予以电话确认。

特殊情况下可以直接采用电话方式报告事故情况,但应当在24小时内补报文字材料。2.3信息报告(局令8、9、16)【相关事故信息报告】对于以下情况,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作为特种设备相关事故信息予以收集,并参照本规定逐级上报直至国家质检总局。

下列情形不属于特种设备事故:(局令8)

(一)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引发的;(二)通过人为破坏或者利用特种设备等方式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自杀的;(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检验检测人员因劳动保护措施缺失或者保护不当而发生坠落、中毒、窒息等情形的。2.3信息报告(局令8、9、16)(局令9)(四)因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引发的与特种设备相关的事故,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经调查,该事故的发生与特种设备本身或者相关作业人员无关的,不作为特种设备事故。

(五)非承压锅炉、非压力容器发生事故,不属于特种设备事故。但经本级人民政府指定,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参照本规定组织进行事故调查处理。

(六)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用的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在其安装、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不属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调查处理的特种设备事故。

2.2续报(局令14)报告事故后出现新情况的,以及对事故情况尚未报告清楚的,应当及时逐级续报。

续报内容应当包括:事故发生单位详细情况、事故详细经过、设备失效形式和损坏程度、事故伤亡或者涉险人数变化情况、直接经济损失、防止发生次生灾害的应急处置措施和其他有必要报告的情况等。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有关单位应当在发生变化的当日及时补报或者续报。2.4应急预案(局令15)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的分工,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2.5【值班制度】(局令17条)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应急值班制度,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受理事故报告和事故举报。

3.事故调查一般工作程序导则第12条,可分为4个模块:成立调查组调查取证(分析原因责任)提出调查意见整理报告上报另加综合协调3.事故调查一般工作程序1、成立事故调查组,向相关的人民政府汇报成立情况;2、明确分工,制订调查工作计划;3、封存事故相关资料,提出保护重要证人和保护事故现场建议;4、开展事故现场询问工作,勘查事故现场,收集物证、记录事故现场;5、查阅特种设备生产、充装、使用、检验检测、销售等有关档案资料;6、开展现场痕迹和物品的检验分析鉴定工作;7、根据事故调查的需要,委托鉴定、评估项目;8、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9、认定事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10、提出预防措施建议;11、汇总调查资料,形成调查意见,出具事故调查报告;12、整理移交事故调查资料。3.事故调查一般工作程序1、组织调查单位人员抵达事故调查发生地后,快速巡视事故现场,了解事故概况;2、事故调查组长单位与到场的其他部门或当地政府领导沟通确定事故调查组的组成。3、召开调查组首次工作会议,传达宣布有关领导指示;宣布成立事故调查组及负责人,宣布各分组的人员组成和工作;宣布调查纪律和工作注意事项;宣布现场保护、封存资料、当事人随时等候调查等工作的具体负责单位和负责人;必要时指定新闻发言人等。(必要时,由事故发生单位简要介绍事故情况。)4、向当地政府通报调查组组成。注意:通常工作程序和步骤3.事故调查一般工作程序5、各组按分工迅速制订工作方案(一般按常规方案结合具体情况制订)并报调查组长同意或批准后开展工作。6、调查组每日小结会议。各组每日汇报事故调查进展情况,存在主要问题,下步调查主攻方向和需要协调的问题。调查组长对下步工作的指示意见及协调等。对会议情况进行记录,写成每日工作记录或工作会议记录。7、写出简报,向上级报告事故调查的工作情况(必要时每日有简报报告)。8、召开(分组)事故原因分析会。根据调查进展,适时检查证据情况是否满足分析事故原因和追究责任的需要,适时提出是否需要进行技术鉴定以及及时进行委托工作。(必要时召开专家论证会,确认证据。)注意:通常工作程序和步骤3.事故调查一般工作程序9、召开调查汇总分析会。汇集各组意见,提出事故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提出事故主要、次要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及其处理初步意见;提出预防措施建议。10、起草事故调查报告。11、召开调查组会议,根据调查组成员意见,进行修改和通过事故调查报告。12、向有关部门和政府报送事故调查报告,整理有关事故调查资料。注意:通常工作程序和步骤3.1调查组的组织与程序3.1.1调查分级与越级调查【调查分级】(局令20条)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条例67条)的规定,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3.1调查组的组织与程序3.1.1调查分级与越级调查【调查分级】(局令20条)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条例67条)的规定,(一)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二)重大事故由国家质检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三)较大事故由事故发生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会同省级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四)一般事故由事故发生地设区的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会同市级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有关部门指:安监局、监察机关、公安机关、工会,必要时还包括人民检察院;必要时,依法提请当地政府派员参加。3.1.1调查分级与越级调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经现场初步判断,发现不属于或者无法确定为特种设备事故的,应当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或者委托的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局令19条)3.1.1调查分级与越级调查【越级调查】(局令21条)根据事故发生情况,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派员指导下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因伤亡人数变化导致事故等级发生变化的,依照规定应当由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调查的,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会同本级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派员指导下级部门继续进行事故调查。

3.1.2调查组组成的程序

(局令20条合法、报政府)根据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需要,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依法提请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派员参加事故调查。

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将事故调查组的组成情况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注意:一是争取联合当地政府参加事故调查,为调查解决政府支持问题,单靠上级技术监督部门组织,条件与力度不够;二是报告同级政府调查组组成情况,也是尊重政府,对下级政府要求支持的力度会加大。3.1.3调查组职责

(局令23条,7项加移交材料)(一)查清事故发生前的特种设备状况;(二)查明事故经过、人员伤亡、特种设备损坏、经济损失情况以及其他后果;(三)分析事故原因;(四)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五)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六)提出防范事故发生和整改措施的建议;(七)按时提交事故调查报告;注意:整理移交事故调查处理资料。3.1.4调查组分工与职责

(局令22条末款,导则第9条)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可以内设管理组、技术组、综合组,分别承担管理原因调查、技术原因调查、综合协调等工作。

各组组长由调查组组长指定。各组在工作中应当服从调查组长的指挥协调,相互支持配合,在客观科学的前提下,尽快完成调查工作。3.1.4调查组分工与职责

(导则第9条)(一)管理组职责:主要负责事故管理方面原因的调查、取证,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应急处置情况,查明事故的经济损失,认定事故性质、原因和相关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主体和行为人的处理建议,提出防范事故发生和整改措施,提出管理方面的事故分析意见或报告。汇总整理事故调查工作资料,完成事故调查报告初稿。整理移交事故调查处理资料。3.1.4调查组分工与职责

(导则第9条)(二)技术组职责:主要负责事故技术方面原因的调查、取证,提出必要的鉴定需求。在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查明事故发生过程,认定事故性质、原因和相关责任,提出防范事故发生和整改的措施,提出技术方面的事故分析意见或报告。3.1.4调查组分工与职责

(导则第9条)(三)综合组职责:主要负责事故调查的协调工作和事故信息的发布工作。配合技术组、管理组开展事故的调查,安排事故调查的保障工作。组织协调处理有关善后处理工作。按规定和授权召集新闻媒体,发布事故信息。3.1.4调查组分工与职责

(局令31条末款,导则第9条)注意:各组组长对调查组长负责。各组内部应当及时确定组员的工作内容和具体要求,各组组长应当及时提醒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程序工作。注意及时进行工作记录。3.1.5调查组成员条件(局令22条)(一)具有特种设备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二)与事故发生单位及相关人员不存在任何利益或者利害关系。所聘请的专家应当具备5年以上特种设备生产、检验检测、安全监督管理或科研教学工作经验,并在特种设备专业领域有一定影响力。市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根据事故调查的需要,组建特种设备事故调查专家库。3.1.6调查组组长与职责

(局令22条,导则11条)

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人担任,履行下列职责:(一)主持事故调查组开展工作;(二)明确事故调查组各小组的职责,确定事故调查组成员的分工;(三)协调决定事故调查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四)审核拟发布的事故有关信息;(五)审核事故涉嫌犯罪事实证据材料。3.1.7【调查纪律】(局令24条)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工作中应当诚信公正、恪尽职守,遵守事故调查组的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的秘密。与事故调查、技术鉴定、损失评估等工作有关的人员,不得擅自泄露有关事故信息。注意: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前,不得擅自对外发表意见。3.1.8简易程序(局令25条)对无重大社会影响、无人员伤亡、事故原因明晰的特种设备事故,事故调查工作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在负责事故调查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商同级有关部门,并报同级政府批准后,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单独进行调查。

调查取证工作程序调查取证程序及内容现场了解、现场询问、现场勘查、查阅资料交换调查情况及司法移交

(局令33条)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商有关部门和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后,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或者其复印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注意:移交时各方应当清点移交资料并有交接签字。)3.4调查分析、意见认可程序3.4.1【事故原因】(局令29条)事故调查组应当查明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并根据对事故发生的作用程度认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注意:根据调查情况、物证以及必要的技术鉴定报告等,进行分析论证,提出事故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等。直接原因一般对应为主要原因,在多个原因共同存在时,应注意找出最主要即直接造成事故的因素。如间接原因为主要原因时应当明确与直接原因的关系,明确对事故形成及后果起到的作用。3.4.1【事故原因】(局令30条)各组通过对证据的分析,提出技术和管理方面事故原因的意见。通过调查组的原因分析会,首先确定技术上的直接原因,同时,应当注意安全附件的缺失或失效的原因,提出间接原因;然后确定管理方面的原因。不能用非法制造、非法安装、非法使用等基础性的原因来代替技术方面的原因。3.4.2【事故责任】事故调查组根据事故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判定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事故调查组根据当事人行为与特种设备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在特种设备事故中的作用程度,认定当事人所负的责任。当事人所负的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当存在多个责任主体时,应当确定一个主体承担主要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事故现场、毁灭证据、未及时报告事故等致使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3.4.2【事故责任】注意:根据事故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提出相对行为人的对应责任。在有多个原因存在时,主要原因对应的主要责任,应该是单一的,即第一责任,在次要责任中可以考虑同等责任。3.4.3【责任人确认】事故调查组应当将违法事实书面告知当事人,当事人有权提出意见并签名。3.5报告形成与报批程序3.5.1【调查报告】(局令43条)事故调查组应当在规定调查期限内向组织事故调查的部门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二)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程度和直接经济损失;(四)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3.5.1【调查报告】(五)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七)有关证据材料。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并经事故调查组三分之二以上成员签字同意,事故调查报告方为有效。事故调查组成员的不同意见可写成专页,签名后附在事故调查报告内,并作为其组成部分。3.5.2【事故批复】依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事故调查工作,事故调查报告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复,并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事故调查工作,事故调查报告报市级人民政府批复,并报上一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省、市级人民政府批复的期限,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执行。为15日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事故调查工作,事故调查报告批复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执行。3.5.3【事故批复送达】(局令35条)组织事故调查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在接到批复之日起10日内,将事故调查报告及批复意见主送落实责任追究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或者单位,送达事故发生单位、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并抄送参加事故调查组的有关部门和单位。3.5.4【批复执行】(局令36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实施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

3.5.5【调查时限】(局令32条)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结束。特殊情况下,经负责组织调查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批准,事故调查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

技术鉴定时间不计入调查期限。

因事故抢险救灾无法进行事故现场勘察的,事故调查期限从具备现场勘察条件之日起计算。

3.5.6结案程序【事故结案报告】(局令40条)组织事故调查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在接到事故调查报告批复之日起30日内撰写事故结案报告,并逐级上报直至国家质检总局。

上报事故结案报告,应当同时附事故档案副本或者复印件。

4技术组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

技术组主要职责:技术组主要负责事故技术方面原因的调查、取证,提出必要的鉴定需求。在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查明事故发生过程,认定事故性质、原因和相关责任,提出防范事故发生和整改的措施,提出技术方面的事故分析意见或者报告。技术组组长:由具有较丰富专业技术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负责和协调技术组的调查工作,提出技术方面的事故分析意见或报告。

4技术组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技术组调查的主要内容

事故单位生产能力:设计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能力等。

有关技术参数:如生产工艺等技术参数;各种机械设备、设施等与事故有关的设备的技术参数。

自然环境和条件:如道路线形、坡度、路面、障碍物等。

各生产环节、工序及工艺流程情况。

各有关工程图纸。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管理人员的任命、分工、履行职责情况。

事故单位安全管理情况:包括安全责任制、规章制度、安全会议记录、有关文件等。4技术组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技术组调查的主要内容

事故单位劳动组织、事故当班人数、分布作业地点、工作安排、作业程序、完成的工作量、事故发生经过、遇难人数、脱险人数等。直接经济损失。勘察现场。

调查认定事故发生的准确时间、地点、事故类别及性质。

分析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事故直接责任者。

划分直接责任者的责任并提出处理初步建议。

其它有必要调查的内容;4技术组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技术组需提交的资料技术鉴定报告及附件。

技术组调查或分析报告。

事故现场示意图及有关工程图纸。直接经济损失表。

有关取证资料。调查取证工作调查取证程序及内容现场了解、现场询问、现场勘查、查阅资料【现场了解】现场情况了解。(一)了解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事故设备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经过情况;事故设备损坏情况;事故的应急处置情况;事故伤害人员及涉及到人员情况;【现场了解】(二)应当在有关部门配合下,巡视现场,密切注意事故现场的灾害情况,注意防止次生事故发生;(三)直接询问当事人和报案人,掌握重要现场知情人员,并做好登记;(四)听取有关人员的汇报,检查现场保护情况,做出标识,绘制现场简图并书面记录,拍摄记录现场音像资料。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物证,封存有关文件资料。【现场询问】-开展调查事故现场经初步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及时开展现场询问工作。(一)根据事故的初步状况,迅速确定和落实调查的区域、对象、问题和询问顺序。(二)通过有关单位领导和群众,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确定询问的方式方法。(三)根据调查的目的和对象,拟定调查提纲。(四)按程序向有关当事人的询问。主要内容包括:事故发生顺序、现场目击状况等情况、现场人员情况、设备运行参数情况、异常变化情况以及与事故有关联的其他情况。【现场勘查工作】(一)事故现场破坏情况的调查。调查设备及系统的损坏情况,周围建筑物及其他破坏情况与范围。注意记录事故现场概貌、局部和定位等情况;设备整体、残骸和受害者有关情况;可能被清除或损坏的痕迹;绘制事故现场示意图、受害者位置图;必要时还可绘制模拟工艺流程图等。(二)设备本体损坏或失效情况的检查。检查损坏或失效的部位形状、尺寸、内外表面情况,测量并记录其位置、方向等数据,同时注意保护好断裂或失效部位保护(特别注意断口)。(三)安全保护装置、安全附件及附属设备失效或损坏情况的调查。【现场勘查工作】(四)现场伤亡人员情况的调查。内容包括:死亡、重伤、轻伤人数,死伤状况,伤亡人员性别、年龄、职业、职务,从事本职工作的年限,持证情况,个人防护措施状况;事故发生前受害人、肇事者的健康状况。受伤住院治疗人员的病情变化情况。(五)应当关注和搜集事故应急救援现场相关部门对事故现场的检测或测定资料。(六)对当事人或见证人员提供的情况进行现场比对核实。【查阅资料】了解事故发生前的有关特种设备生产、充装、使用、检验检测、销售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