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方案:(出示课件“世界的矛盾与冲突”导入新课)
(教师):当今世界存在着许多矛盾与冲突,导致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原因是多种多样地,其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占有突出的位置。
出示(课件):“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教师):尽管这样,世界的主题仍是和平与发展,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国家与国家之间各成体系,相对封闭的经济格局日益被打破,国际合作越来越重要,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出示(课件):“重要的国际组织”
(教师):当今国际组织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众多领域,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与我国有密切联系的四大国际组织。
【以情景引入课题,使学生了解,但今世界的矛盾有增无减,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组织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增强学习本课的目的。】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1、自主学习:(1)联合国:
利用课件及学生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主要从几方面向其他同学介绍:1、由来及英文简写2、地位3、机构、总部4、安理会常任理事国5、职能6、职责7、重点关注的问题(反馈):以抢答的形式进行,其他同学补充未提到的内容。(2)世界贸易组织:(该组同学自己搜集资料、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并搜集了中国入世前后许多激动人心的照片)主要包括:
1、性质2、宗旨3、机构、职能4、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加入WTO?5、入世后会给我们社会带来哪些变化?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实惠?6、作为中学生我们该怎样迎接这种挑战?(同学讨论)
其他同学补充未提到的知识。2、小组交流:小组交流提出疑难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关注世界: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搜集近期的国际热点问题,谈谈联合国参与了其中哪些问题的调解和解决。【教师精讲点拨】【探究结论】学习任务(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红十字会1、自主学习:(3)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1、性质、标志2、宗旨3、机构、职能
4、主办奥运会的城市是怎样确定的?
5、2008年青岛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届时我们上几年级了?能为奥运会做些哪些工作?
(4)红十字会:
(该组同学利用搜集的资料、徽章讲解)主要包括:
1、性质2、标志3、宗旨4、主要任务2、小组交流:小组交流提出疑难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说说奥运五环旗的寓意【教师精讲点拨】出示(课件):“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
(学生):上台抢答指出所在地并说出其他重要国际组织的名称
(小结):这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这些组织既是处理国际事务的场所,又是进行国际合作与国际斗争的重要工具。我们中国与这些国际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并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搜集分析资料与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并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传授,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探究结论】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1、短剧:
甲:伊拉克国内人民流离失所,生活困能,被饥饿、疾病、缺水缠身
乙:我们红十字会的救济药品、食品和医疗队很快就会抵达伊拉克,帮助你们解决困能
问:国际红十字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短剧:在马拉松跑道上,一名队员摔倒了,另一位不同国籍的队员马上跑过去扶起对手,两个人继续前进!
问: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精神?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也具备了这种精神?3、短剧:时间2000年的夏天
甲:我们这里生产的蔬菜肉嫰色鲜无公害,能不能到你们美国的市场上去卖?
乙:你们不是世贸成员,产品再好我们也不要,除非多拿点关税!
时间2002年的夏天
乙:我们想买你们这里的蔬菜,这是五年的订单!
甲:我还要再让律师把合同看看,然后再签!
问:前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说明世贸组织的职能是什么?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图文结合区分不同的标志结合时事理论联系实际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联合国的总部设在()A.日内瓦B.纽约 C.洛桑 D.伦敦2.联合国的主要职责是()A.预防疾病,增进健康 B.宣传奥林匹克精神C.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D.增进健康和福利进步3.世界贸易组织的简称是()A.WTO B.GDP C.OPEC D.APEC4.奥林匹克倡导的精神是()A.更高、更快、更强 B.和平、友谊、进步C.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 D.和平、自由、公平5.红十字会起源于()A.19世纪中叶 B.18世纪中叶 C.20世纪中叶 D.二战中6.提高人口素质,改善卫生条件是下列哪个国际组织关注的问题()A.世界贸易组织B.国际奥委会C.红十字会D.联合国7.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的重要国际组织是()A.OPECB.APECC.WTOD.上海合作组织8.联合国总部设在下列哪个国家内?
(
)(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从2008年4月1日开始至5月3日,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进行境外传递。火炬途经五大洲19个国家的19个城市和中国的香港、澳门,境外传递总行程9.7万公里,火炬手2000多名;总天数是33天;中国登山队于2008年5月8日9时17分顺利登顶珠峰,奥运火炬祥云在珠峰熊熊燃烧。(1)国际奥委会的总部设在(国家)(城市)。(2)上图是标志,2008年第届奥运会将在举行。(3)黄色的一环是大洲,黑色的一环是大洲。10.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等,搜集资料,看能否回答下列问题:(1)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有哪几个国家?__________________。(2)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是谁?__________。(3)近期世界上有什么热点问题?联合国参与了哪些问题的调解和解决?(三)能力提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巴以冲突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而在冲突中伤亡的无辜平民,无疑是最应得到同情的。巴以冲突,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巴以之间矛盾的实质是领土问题,双方的领土争端是在过去几十年中陆续形成的。巴以双方基于民族、宗教对立和隔阂形成的互不信任,是冲突激化和持续的重要社会心理基础。(1)在世界政区地图中找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位置。(2)说说巴以冲突的根源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3)查查资料,看看近年来联合国针对巴以冲突做出了哪些决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2.C3.A4.C5.A6.C7.C8.C(二)非选择题9.(1)瑞士洛桑(2)国际奥委会29北京(3)亚洲非洲10.(1)美国、英国、中国、俄罗斯、法国(2)潘基文(3)略能力提升(三)能力提升(1)略(2)领土问题民族、宗教对立(3)略六、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学后反思】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教后反思】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教案》(七年级上册)目录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3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3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6第二章地球的面貌························14第一节认识地球·······················14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26第三节世界的地形······················32第四节海陆变迁·······················42第三章世界的居民························45第一节世界的人口······················45第二节世界的人种······················48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51第四节世界的聚落······················54第四章世界的气候························58第一节天气和气候······················58第二节气温和降水······················62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70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78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87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87第二节国际合作·······················91第三节重要的国际组织····················9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案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注意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发展中的地理知识。2、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3、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解决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4、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认识到地理知识就在大家身边,学习地理知识,能增强自己的生活和生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地理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难点:让学生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的关系。教学方法:以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法)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积极探究(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平时,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共同走进地理,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揭开地理之“谜”1、自主学习:读“解开地理之‘谜’”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1).你对那些问题疑惑不解?请说出两个。2).小组展示搜集材料:“世界上的地理之迷”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为什么我国新疆出产的瓜果特别甜?【教师精讲点拨】白天糖分增加的多,晚上糖分减少的少,瓜果才会甜,想想、猜猜新疆的条件会是怎样呢?【探究结论】新疆白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学习任务(二)1、自主学习:读课本2页最后一段及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要求。读“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1).讨论课本P.3的图1-1、1-2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体育活动?这两种体育活动应该在哪些地方开展?(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
冲浪--在海边。)2).说说你了解的商品及产地?3).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学习归纳: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地理能提高生活适应能力。读“地理与生产建设”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4)、水稻是喜水的农作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还是北方地区?5)、小麦是耐旱的农作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还是北方地区?6)、假设有一片山林,要建一个家具制造厂,请你帮忙确定该厂应该建在山林旁边还是靠近城镇?为什么?读“地理与风土人情”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7)第四页的两副图,说出这是什么内容,主要在什么地方开展?8)完成P5活动题1、2。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阿拉伯人的服饰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优点是哪些?【教师精讲点拨】首先了解当地环境的特点: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探究结论】头巾、长袍可以挡风沙;白色可以反射阳光。宽大的长袍能很好的透气,散热。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的自然风光,不同的风土人情。你能在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运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举出例子吗?学生举例子……教师小结:地理在呈现世界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又给我们展示了各地风土人情的美丽画卷:不同的种族与民族、多样的语言与服饰、各具特色的文化与宗教、体现地域特点的民情与风俗。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个性化修改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与地理有关,生产建设、工业、农业也与地理知识有关,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经济、政治、体育等也与地理知识有关。
随着你们的不断学习,你们将会发现,地理知识既可以让你的生活更方便、快捷;也可以让你的工作、学习更出色,还能为你的业余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请从以下活动中找出与地理知识有关的活动()
A、再睡早起B、看报纸C、修路、架桥D、去医院看病
2、与草原关系不密切的活动是()
A、乳制品生产B、放牧C、生产皮毛产品D、建核电站
3、地理学可以直接指导人们()
A、解决全球性的人口、环境、资源问题B、编制电脑程序
C、用法律保护自己D、观看足球比赛
4、“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气候对什么的影响重大?()
A、日常生活B、农业生产C、交通出行D、工业生产
5、李明说:“我们那里的小孩都会溜冰。”,李明是()
A、东北人B、上海人C、四川人D、广东人
6、阿拉伯人的长袍多为白色,而且十分宽大,这种服装主要是为了适应
A、炎热的沙漠气候B、潮湿多雨的气候
C、伊斯兰教的审美观D、艰辛的居民生活
7、面食是的主食()
A、北方人B、南方人C、黎族人D、壮族人二、综合题8.请将下列地理学家与他们的突出贡献连线:①李四光A.积累了大量的我国气候资料②竺可桢B.系统研究了我国的岩溶地貌③徐霞客C.对我国河流进行了深入研究④郦道元D.大陆漂移假说的创始者⑤魏格纳E.发现了中国的含油地层9.课本第五页有个活动,提到贝贝和玲玲是在北京夏令营认识的,你参没参加过夏令营,或者其他形式的旅游,都去过哪里?那些地方有什么东西令你印象最深刻?六、附板书设计:地理日常生活风土人情地理日常生活风土人情地理之谜教学反思:【学后反思】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教后反思】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我们怎样学地理》教学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2、在地图上正确辨别方向;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并能根据比例尺,量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能够根据地图的图幅大小、所示范围大小,正确选取比例尺。3、了解地图的制作原理和地图的分类;实例引导读图尝试,学会判定生活中地图上的方向。4、体验演示判定方向的快乐;领略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教学重难点方向的判定、、熟知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教学方法以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学科,掌握地理知识,并且学会运用地理解决实际问题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素质。那么我们该怎样学习地理?“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学会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之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绘制地图的一般方法1、自主学习:读图1-7和图1-8,思考:(1)、是不是图中那所学校象图中的那样小?画我们学校的校园平面图,要用一张象校园那么大的白纸来画吗?(2)、把校园中的事物象画美术作品那样真实地画在纸上吗?(3)、如何让人看明白哪里是教学楼?哪里是运动场?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地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师精讲点拨】把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比例尺),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地物(图例),并用文字、数字标明(注记)。【探究结论】地理事物按一定的________缩小,并用_______画在平面上,注上必要的_______,就成为一幅地图。学习任务(二)地图的分类1、自主学习:读第7页第一段,思考:地图都有哪些种类?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肥城市各年龄段人口统计图》、《山东省河流分布图》各属于哪一类地图?【教师精讲点拨】:一般来讲,阅读地图时,应先看图名,知道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接下来是看图例,了解地图内容的表达方式怎样;阅读地图内容时,应该是先整体,后局部,先综合,后要素。尽量多地发掘地图内容,达到“图”尽其用的目的。【探究结论】尽管地图的种类多种多样,内容不一,但每幅地图的制作均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地理事物后,用符号、文字来表达地理事物的,所以地图必须具备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个性化修改学习任务(三)方向判定1、自主学习:读课本第7页,思考下列问题(1)地平面上的方向如何判定(2)判定地图上的方向:①普通地图的方向如何判定?在右侧“米”字形示意图中标出。②指向标地图中如何判定方向?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A·A·B·【教师精讲点拨】指向标地图中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箭头前方为北,后方为南;箭头左方为西,右方为东。【探究结论】正北方学习任务(四)比例尺1、自主学习:请大家自主学习第8、9页,完成下列问题(1)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例尺可以用、和三种形式表示。三种表示方式的转换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______________(3)如何比较比例尺的大小?(由分式大小的比较规则,得出比例尺的大小的比较规则)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分母愈大,比例尺愈。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北京市地图中国地图比例尺大小表示范围大小表示内容详略(1)两幅图的比例尺哪个大?哪个小?(2)两幅图表示的范围哪个大?哪个小?(3)两幅图所表示的北京的地理事物,哪幅图详细?哪幅图简单?【教师精讲点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表示的内容越。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表示的内容就越【探究结论】分母比例尺表示实际范围内容越大越小越大越简略越小越大越小越详细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医院在学校的______方向。(2)小明从水电站步行到学校,速度为每分钟50米,则大约分钟可以到达。解析:(1)首先要看地图上有无指向标。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所指的北方确定方向,把指向标平移到学校,可判定医院在学校的东南方。(2)先量得水电站到学校的图上距离为2cm,代入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2/1﹕20000=40000cm),即400m,用距离/速度(400/50=8)即得出时间。答案:(1)东南方(2)8分钟2、下列四幅图中,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④①③②B.②④③①C.②③①④D.①③④②解析:一般说来,在地图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的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故D符合题意。3、完成教材10页活动题1、2、3、4、5。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学会看地图,其中方向判定和比例尺是本节课的重点,我们要学会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记住并应用比例尺定义、公式表示形式及其转化、大小等,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工具”的观念,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能力训练P7基础巩固:2、3、4、5综合运用1、2、4、5六、附板书设计: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一、学会看地图(一)地图的制作与分类制作2、分类(二)地图的三要素:方向: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1)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2)分母比例尺表示实际范围内容越大越小越大越简略越小越大越小越详细教学反思:【学后反思】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教后反思】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我们怎样学地理》教学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2、了解学习地理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3、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和思维习惯4、初步学会把所学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学习地理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难点: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和思维习惯教学方法:以学案为载体,以生活化的地理为突破口,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老师绘制了一幅地图,你会读吗?仔细观察我们为什么无法读它?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1、自主学习:学生自学:“图例和注记”一框内容,完成下列要求。=1\*GB3①什么是图例和注记?=2\*GB3②你能记住地图上常见的图例吗?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读一幅地图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教师精讲点拨】要把握地图的三要素,即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不同的地图图例往往不同,要认真阅读和观察。【探究结论】要把握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学习任务(二)1、自主学习:读课本11页和12页第一框题,完成下列要求。=1\*GB3①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有哪些?=2\*GB3②对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我们该如何去做?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资料新闻报道:巴基斯坦为谁而哭泣?有人说,中东是宗教和文化的战场,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竟如此奇怪地汇聚在“圣城”耶路撒冷;又有人说,中东是大国逐鹿的战场,贫瘠之地,汇聚着众多国家和霸权的利益;在这片流淌着石油和鲜血的土地上,我们每天过目着无数的悲剧。谁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硝烟会散尽?什么时候杀戮会停止?=1\*GB3①你还通过哪些途径获得了关于中东地区的信息?=2\*GB3②面对这则报道你能分析一下中东为什么战争不断吗?【教师精讲点拨】在生活中要多观察,要有一双“地理眼”,善于发现一些地理信息和资料,加以整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勤思考,得出问题的结论。【探究结论】宗教、文化差异;大国干预;对石油和水资源、领土的争端学习任务(三)1、自主学习:读12页第二框题完成下列要求=1\*GB3①为什么要进行野外旅行?=2\*GB3②野外旅行有哪些方式,应作哪些准备?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暑假我校将组织去临沂地下大峡谷旅行,我们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准备?【教师精讲点拨】开展野外旅行要从天气、路线、准备的物品等多方面考虑【探究结论】选择晴天的天气、选准路线(或跟随旅行团)、带防暑和治腹泻的药品、雨衣、矿泉水、照相机、雨伞、钱、太阳帽等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1、指图比赛:出示常见图例,看看哪组说得最快、最准。2、读课本图1-18图,完成活动题3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图例和注记及学习地理的方法,学习地理始终贯穿了地图,学会读图以及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多思考、多观察。这将为我们学习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能力训练P86中考链接P111620六、附板书设计:我们怎样学习地理我们怎样学习地理学会看地图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教学反思:【教后反思】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认识地球》教学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教学重难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教学方法: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小组学习形式,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本节学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咱们在小学学过的一首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1、自主学习:读“地球的形状”一框内容,完成以下要求。⑴、完成课文15页“活动”1题⑵、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什么?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⑴、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那四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⑵、“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⑶、你还能举出那些例子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教师精讲点拨】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探究结论】⑴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宇宙观测、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⑵由麦哲伦率领的环球航行,第一次用铁一般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地球是圆的。⑶登高望远。如果地球是平的,且没东西挡着,那应该无论在多高看的都是一样远,但实际是无论在地球上的哪一点,都是登高望远。所以地球是圆的;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等。学习任务(二)1、自主学习:读“地球有多大”一框内容,完成以下要求。⑴、如何描述地球的大小?⑵、地球的基本数据能够说明什么?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地球的基本数据能够说明什么?【教师精讲点拨】重在描述地球大小能力的培养,并学会描述相关事物。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表述要准确、清楚。【探究结论】⑴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⑵再一次用数据证明了地球是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地球的表面积是中国陆地面积的多少倍?假如你是一位2000多年前的学者,你会如何去猜测和验证地球的形状,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敢于假设、勇于探索,用实践认识真理。要勤思考,常体验,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养成思考、观察的习惯。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综合能力训练P141,P151、2,P168、11。六、附板书设计: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
认识地球一、地球的形状: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宇宙观测、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二、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教学反思:【学后反思】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教后反思】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认识地球》教学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3、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4、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教学重难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3、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今天呀我们先来猜一则谜语:不是桔子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不要看它个子小,能载大河和山川。生:地球仪。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仪》。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认识地球仪1、自主学习: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讨论。1.地球仪的作用。2.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3.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2、小组交流: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用右手指示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从北极上空看()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时针。(也可以让学生用水杯来做演示)【教师精讲点拨】地轴只是一个假想的轴,和地球仪上的线和点一样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观察地球仪,小组交流,初步掌握、理解基本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认识、了解地球仪,直观,印象深。【探究结论】用右手指示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学习任务(二)经线和纬线1、自主学习: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并填写表格:①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状的?②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③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④经线在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的分布三个方面与纬线有什么不同?⑤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⑥经度的标度范围是多少度?⑦对比纬度的变化规律,说明地球仪上经度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⑧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⑨在地球仪上找出主要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大洲,并说出它们的名称。⑩高中低纬度是怎么划分的?2、小组交流: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1)学生动手画一条经线和纬线,完成下表。小组观察讨论。定义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纬线经线【教师精讲点拨】(1)经度和纬度的确定规律:1、向哪去越来越大就用什么字母表示。(由此可以总结出经度纬度的变化规律)2、0度和180度只有一条,所以后面不带字母。(2)半球的划分1、南北半球的划分想象从中部平分,学生很容易找到赤道。2、东西半球的划分,学生黑容易认为是0度和180度组成的经线圈,然后老师进行引导两方面的问题①东经30度和多少度组成的经线圈可以平分地球?②为什么不用0度和180度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探究结论】实践探索记录表活动一:在下面的底图中绘出你在地球仪上找到的地轴、赤道,用文字标出南、北两极点。活动二:在下面的底图中绘出你在地球仪上看到的纬线、经线。活动三:在地球仪上,利用老师提供的绳子、刻度尺,通过观察、测量、对比等方法,小组同学合作共同总结出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并将活动结果记录在下表中。活动内容纬线经线它们的形状是圆圈还是半圆?纬线的长短是否是一样的?纬线的长短是否是一样的?经线的长短是否是一样的?若不一样哪条最长?纬线之间是相互平行还是相交?经线之间是相互平行还是相交?纬线之间是相互平行还是相交?经线之间是相互平行还是相交?4.活动四:在地球仪上,通过观察、寻找、归纳出纬度、经度划分的规律,并把活动结果记录在下表中。探究内容纬度经度你观察到的纬度、经度的最小度数是多少?
纬度值从起点向南、北两侧是增大还是减小?经度值从起点向东、西两侧是增大还是减小?
你观察到的纬度、经度的最大度数是多少?
你知道从起点向北的纬度叫什么?从起点向南的纬度叫什么?你知道从起点向东的经度叫什么?从起点向西的经度叫什么?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自制地球仪〔1〕材料: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彩笔等。〔2〕在乒乓球上绘制〔两极与赤道〕:沿乒乓球两半接口处用红彩笔绘一个大圆圈,上书“赤道”;到赤道等距的点凿两个小孔,一小孔注明“N”,即北极,另一小孔注明“S”,即南极。纬线:作赤道的平行线,即得到长度小于赤道的圆圈。经线:作连接南、北两极最近的线,得到长度相等的半圆。〔3〕把铁丝弯成底座的形状,代表地轴的铁丝直线与地面成66.5°的夹角,所弯半圆比乒乓球稍大一点。代表地轴的铁丝穿过乒乓球两极,并固定底座。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对经线和纬线的学习,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不论是用手触摸地球仪;在上面找特殊经线和纬线;还是划一条经线和纬线;都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注重对比法的学习。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1、基础训练15页34569题2、赤道是()的分界线,本初子午线呢?3、如果一架飞机从济南起飞,沿同一经线圈飞行,又回到济南。方向改变了吗?如果一直向西飞呢?4、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六、附板书设计:定义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特殊经纬线度数的变化规律半球的划分纬线经线教学反思: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三课时《认识地球》教学案(第3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经纬网含义和作用。2、能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难点:经纬网的使用。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活动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疑问:谁能告诉老师,足球的气门芯位于足球表面的什么位置?如果在地球以上粘贴一个“气门芯”标记,能确定出气门芯的位置吗?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用经纬网定位1、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9页,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经纬网?(2)经纬网有何用途?(3)给出经纬度,在地球仪上找位置:40°N120°E、25°S90°W、72°N20°W、55°S120°E(4)给出位置,说出经纬度:北京、上海、纽约、伦敦、悉尼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肥城某中学李明同学想分别邀请巴西、法国和美国三位小朋友到纬度40°、经度160°的地方一同度假。他们能聚会在一起吗?【教师精讲点拨】说清南北纬、东西经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会出错。【探究结论】不会聚会在一起。可能会有(40°N,160°E)、(40°N,160°W)、(40°S,160°E)、(40°S,160°W)四个地点。学习任务(二)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1、自主学习:自己制作小地球仪,要求(1)在小乒乓球画出:南北两极、赤道,并且每隔30°画一条经线和纬线。(2)标出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3)用不同颜色表示低、中、高纬度地区的范围。在南北两极点各钻一个小孔,用铁丝为地球仪制作一个支架。2、小组交流:在小组间展示制作成果,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教师精讲点拨】注意各纬线之间的平行、经线之间的匀称。地球仪的倾斜角度。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1.【想一想】假如一架飞机从北京沿同一经线圈飞行,不改变飞行方向,能不能飞回到北京?为什么?2、【是真是假】家住北京的小民,一天接到远洋航船上工作的爸爸打来的电话。爸爸说:“我们的轮船正停在这样一个地方;轮船的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小民的爸爸电话所说的地方是真的吗?请说明你的理由。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以及经纬网的使用。1.面对普通经纬网地图:第一步:判断东西经与南北纬代号(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判断依据:看数字,往东越来越大的是东经(E),往西越来越大的是西经(W),往北越来越大的是北纬(N),往南越来越大的是南纬(S)。第二步:判断方向方法:要判断A点位于C点的什么方向,则在C点标出东西南北,然后看A点界于两个方向之间,那么A点就在C点的什么方向。第三步:根据经纬度判断东西南北半球难点: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20°W和160°E。判断东西半球口诀:经度小于20度,全在东半球;经度大于160度,全在西半球;经度在20度和160度之间,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判断: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2.面对极地为中心的地图:关键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方向来判断方向。然后根据方向判断经纬度及代号。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1、做课本21页活动题2、地球上的某点,其北侧是中纬度,南侧是低纬度,东侧为东半球,西侧为西半球,该点是()A、30°N,160°EB、30°N,20°WC、30°S,20°WD、30°S,160°E3、与60°W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是()A、60°EB、120°WC、120°ED、0°4、关于右图中A点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A点的纬度是20°,经度是15°B.A点的纬度是20°N,经度是15°EC.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A点位于东半球D.根据南、北半球的划分,A点位于南半球5、下图的四个区域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地理地理6、(1)写出A、B、C、D的地理坐标:A:B:
C:D:(2)A点位于C点的方向;B点位于C点的方向。(3)A、B、C、D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位于南半球的是,位于东半球的是,位于西半球的是。(填代号)7、读右图,完成下列习题。(1)用箭头在图中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2)填注图中每条经线和纬线的度数;(3)写出图中A、B两点的经纬度。A.、;B.、。六、附板书设计:1、用经纬网定位2、小地球仪的制作教学反思:【学后反思】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教后反思】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描述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2、运用地图辨别大陆、岛屿、大洲。3、初步形成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并准确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4、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培养观察、想象、动手能力、填图技能和辩证唯物观。教学重难点:七大洲的轮廓特征、空间分布,大洲的分界线。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合作探究(以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是地球,但是有人却说是水球,他们谁说得对?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说法呢?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如何?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1、自主学习:读“海洋与陆地”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1\*GB3①世界上海洋和陆地各占全球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2\*GB3②读图2-18,看一看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3\*GB3③读图2-19,分析东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辩论:如果让你重新为地球命名,地球应该被称为“水球”还是“地球”?说出你的理由。【教师精讲点拨】两种叫法都可以,只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由于人们最先认识陆地,所以叫地球,是长期形成的习惯。由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叫水球。通过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注: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探究结论】由于人们最先认识陆地,所以叫地球,是长期形成的习惯。由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叫水球。两种叫法都可以。学习任务(二)1、自主学习:读课本22页最后一段及2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要求。=1\*GB3①什么叫大陆?什么叫岛屿?什么叫大洲?=2\*GB3②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到主要的大陆、岛屿、大洲。思考大陆和岛屿有什么区别。=3\*GB3③读图2-20,认识七大洲的轮廓特征,并按面积大小顺序记住七大洲。2、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1\*GB3①读图2-18,说出南北半球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找出北冰洋周围的大洲。=2\*GB3②读图2-19,分别说出太平洋、北冰洋沿岸各有哪几个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位于哪个半球?亚洲、欧洲和非洲位于哪个半球?赤道横穿那几个大洲的大陆?【教师精讲点拨】=1\*GB3①题要学会看南北半球图,北半球图的中心位置是北极,南半球的中心位置是南极,两图中的大圆是赤道。=2\*GB3②在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图上,绿色的表示陆地,蓝色的表示海洋。=3\*GB3③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欧洲和北美洲;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赤道穿过的大洲是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极洲。【探究结论】=1\*GB3①北冰洋周围的大洲有亚洲、欧洲、北美洲。=2\*GB3②太平洋沿岸有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北美洲、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大洲有欧洲、亚洲、北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亚洲、欧洲、非洲位于东半球;赤道穿过南美洲、非洲大陆。学习任务(三):1、自主学习:认真观察图2-21至2-26完成下列要求:=1\*GB3①完成填充图P8二.1题=2\*GB3②找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1\*GB3①不同的大洲之间一般以什么作为分界线?=2\*GB3②教材P25活动题2=3\*GB3③你能找出以海峡作为分界线的大洲吗?【教师精讲点拨】=1\*GB3①回顾山脉、流运、洲界的图例,学会从地图上读取作为大洲分界线的地理事物。=2\*GB3②学会运用比较法比较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的位置(从沟通的海洋、两侧的大洲两方面入手),培养读图能力。【探究结论】=1\*GB3①不同的大洲之间,一般以山脉、河流、运河、海峡作为分界线=2\*GB3②略=3\*GB3③亚洲与北美洲以白令海峡为分界线,欧洲与非洲以直布罗陀海峡为分界线等。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1、辨认轮廓:展示七大洲的轮廓图,快速说出大洲的名称。2、指图比赛:迅速在世界海陆分布图上找到七大洲和四大洋,看看哪组找得最快、最准。3、拼图游戏:用硬纸片剪出的七大洲的轮廓图,在课桌上拼成世界地图,并说出每个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其中七大洲的轮廓和分布特征是这节课的重点,我们要学会运用地图建立起大洲和大洋的空间方位,这将为我们后面世界地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五、巩固训练能力训练P20例1P214、5、9、11P223、5、11(3)六、附板书设计世界的海陆分布一、海陆分布特点大陆、岛屿、大洲三分陆地七分海洋2、名称与分布二、七大洲3、轮廓特征1、基本概念4、大洲分界线教学反思: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举出实例理解洋、海、海峡的概念。简单说出洋和海的区别。2、运用海陆分布图,记住四大洋的名称、认识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并准确填注四大洋。并能说明四大洋各自的特点。3、通过学习世界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培养观察、想象、动手绘图能力,填图技能和辩证唯物观。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四大洋的空间分布及特征。难点是区别洋、海、海峡的概念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合作探究(以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听经典老歌《大海啊故乡》。俗话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认识了地球表面占三分的陆地情况,那么,占地球表面七分的海洋又是什么状况呢?这节课就让我带领大家去遨游广阔的海洋,揭开海洋的神秘面纱。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1、自主学习:读课本P.25“四大洋”一框第一、六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1\*GB3①什么是洋?什么是海?什么是海峡?各举一例。=2\*GB3②在教材P.32上读图2-45,说出图中显示的洋、海和海峡的名称?2、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1\*GB3①如何区别海与洋?=2\*GB3②里海是真正意义上的海吗?为什么?。【教师精讲点拨】=1\*GB3①从所在位置,面积、深度、从属关系等方面区别。=2\*GB3②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它与大洋是相通的。而里海既不位于大洋的边缘,也不与大洋相通,所以里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探究结论】=1\*GB3①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离大陆较远;面积广阔,深度多在2000米以上。而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与大洋相比,海的面积和深度都较小,离大陆近,由半岛或岛屿与大洋隔离开来。=2\*GB3②里海位于大陆内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与世界上其他的海洋不相通。虽然叫海,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而是一个内陆湖。学习任务(二):1、自主学习:读课本P.25“四大洋”一框第二五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1\*GB3①读图2-27按面积大小说出四大洋的名称?=2\*GB3②在地图册P2-3上找出四大洋认识轮廓及位置。=3\*GB3③结合课本内容及海陆轮廓图,说出四大洋各自的特征。2、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1\*GB3①总结四大洋各自的特征一般从哪几方面入手?=2\*GB3②在地图册P2-3上,找出北冰洋周围的大洲和南极洲周围的大洋。【教师精讲点拨】=1\*GB3①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可以从四大洋的特征上总结出。=2\*GB3②题要学会看世界轮廓图,发挥空间想象力,按顺序说出。【探究结论】=1\*GB3①总结四大洋各自的特征一般从位置、面积、轮廓、深度等方面入手。=2\*GB3②北冰洋周围的大洲是欧洲、亚洲、北美洲(逆时针),南极洲周围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顺时针)。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1辨认轮廓:展示四大洋的轮廓图,快速说出四大洋的名称。2绘图比赛:模仿图2-28快速绘制全球海陆轮廓略图并在相应位置填注七大洲和四大洋名称,看看哪组绘得最快、填得最准。(绘图时要注意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穿过大洲的位置。)3拼图游戏:用硬纸片剪出的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图,在课桌上拼成世界地图,并说出每个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四大洋名称、位置及特点,区别了洋、海、海峡的概念,其中四大洋位置及特点是这节课的重点,区别洋、海、海峡的概念是这节课的难点。我们要学会运用地图建立起大洲和大洋的空间方位,这将为我们后面世界地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填充图P8二、1、2(2)能力训练P216、7、10、P2212、5、6、7、10(2)、12六、附板书设计: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二课时)三、四大洋1、洋、海、海峡的概念2、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教学反思:【学后反思】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教后反思】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世界的地形》教学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熟悉各种地形的“世界之最”,在地图中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并记住主要山脉名称及其分布。了解海底地形结构。3、联系当地地形特征与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教学重难点1、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2、世界两大山脉带,海底地形结构。教学方法读图法、联系比较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运用课件播放几幅图片: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低于海平面的吐鲁番盆地等世界著名的地形区,同时教师把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的高度与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的高度相渲染,让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到世界陆地高低不平,相差太大了!教师及时导出:不仅世界陆地相差很大,就是海底也是高低不平的。这节我们就共同学习世界的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陆地地形1:自主学习读教材第27、28页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地形?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哪五种?(2)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注意:它们都是指垂直距离)在地图中标注的高度应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为什么?(3)课文中A、B、C三点的海拔各是多少米?你会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对高度吗?(海拔和相对高度是描述某地高度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4)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山地和丘陵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盆地具有怎样的特征?【学法指导】五种地形特征的比较应从海拔、相对高度和地表特征两方面来分析。(5)读地图册中的世界地形图,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一是环太平洋山脉带,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北部的山脉带。它们各有哪些著名山脉组成?各自又呈什么走向?分布在哪个大洲?(6)在填充图册上填出下列山脉名称: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7)你能够说出下列世界之最吗?=1\*GB3①世界最大的平原=2\*GB3②世界最大的高原=3\*GB3③世界最高的高原=4\*GB3④世界最大的盆地=5\*GB3⑤世界最长的山脉=6\*GB3⑥世界最深的海沟,在地形图中找出它们吧,看看它们分别位于哪个大洲或大洋?2:小组交流小组内合作交流,你们小组内的疑难问题是。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是怎样的?【教师精讲点拨】(1)教师出示平原与高原的自然景观图片,学生在感性上认识平原与高原的相同与不同。(2)教师出示山地和丘陵的自然景观图片,学生在感性上认识山地和丘陵的相同和不同。(3)教师画简单的示意图来表示山地和丘陵的区别。(4)教师出示四川盆地的自然景观图片,学生在感性上认识盆地的形态。学生总结:盆地四周是山地或高原,中部相对低平。【探究结论】地形类型主要特征海拔高低地面起伏共同点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学习任务(二)海底地形1、自主学习读教材第29页《海底地形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海底地形结构是怎样分布的?有哪些地形名称?2、小组交流小组内合作交流,你们小组内还有哪些疑难问题?.。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大陆架是海洋还是陆地?【教师精讲点拨】教师绘制海底地形剖面图,学生完成填图。【探究结论】仔细阅读课文中关于大陆架的文字表述,会发现大陆架是海洋而不是陆地,水深不超过200米。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你的家乡是以什么地形为主?说说家乡的人们是怎样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的特征,学习了众多的地理名称,要做到在图中落实,读图法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坚持运用。五、巩固训练见基础训练第27、28页六、附板书设计左为五种地形特征表格中间世界海陆分布图右面五种地形素描图和海底地形剖面图教学反思:【学后反思】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教后反思】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世界的地形》教学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等高线概念,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2、了解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方法。3、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某地的地形部位,初步学会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4、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重难点:1、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2、学会从地形图上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关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运用,训练读图能力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对比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明的爸爸是肥城医院的一名医生,他作为一名志愿者随队到舟曲救灾,小明在为爸爸搜集舟曲资料时,发现了舟曲的等高线地形图,然而他却怎么也看不懂,我们能帮他吗?(师出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小黑板画图1)师:要帮助小明,我们必须学会正确判读地形图,这节我们就学习《看地形图》。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了解等高线地形图1、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P30填空:地图上的______和_____分别表示陆地和水域,绿色代表平原。白色代表冰川。(2)、阅读课本P30-P31的图2-38、图2-39、图2-40、图2-41对比四幅图找出其区别。2、小组交流: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通过讨论,试着回答下列问题在图2-40等高线地形图中用笔描出400米的线,教师强调这条线上各地的海拔高度均为400米。1、在地图上,将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高线。2、把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3、用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叫。【教师精讲点拨】图2-38地形鸟瞰图能表达地面起伏、山地、平原、水体等,但不能说明海拔高度和山体后面的起伏状况。图2-40等高线地形图、图2-41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就能清楚的表达地面的起伏变化和海拔高度。【等高线地形图的辅助理解方案】方案一【转入多媒体演示】(有条件的可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高线绘制的过程)注意观察绘图人员是如何利用等高线来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演示过程中,解释等高距的概念。方案二【形象演示】(没多媒体的可用方案二)让学生伸出左手,手背向上平扣在桌面上。用笔在手背上画等高线,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在指头缝之间用粗的墨水描蓝了,表示水顺着山谷流下了。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这样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就可以一目了然了。演示时,师生共同参与,边指部位,边提问,边回答,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和想像力,加深学生对地表形态的辨别能力,以此来突出重点。紧接着展示山体模型,指认不同部位的地形和展示一张复杂的地形图,判读地形。指图要准确到位,问题要精妙,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以此来突破难点。【探究结论】如果要准确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首先要了解两个概念:等高线(等深线)。学习任务(二)1、自主学习:猜一猜A、B两处哪个坡度较陡?哪个坡度缓?缓坡、陡坡处的等高线有何区别?2、小组交流: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1、山峰、鞍部、陡崖的等高线特点。2、山谷、山脊处的等高线有何不同。【教师精讲点拨】1、判读山顶和鞍部的方法:归纳:山顶:山顶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闭合;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2、判读山脊和山谷的方法归纳:3、判读陡崖的方法归纳:陡崖处等高线重叠在一起【探究结论】缓坡处等高线稀疏;陡坡处等高线密集。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1、假如,星期天我们全班同学到牛山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登上山顶(如图),为使登山更省力些,我们应选择甲乙哪条路线?为什么?2、8月10日,小明的爸爸随医疗队经过一天的艰难跋涉,终于到了舟曲的A地,他们要就被泥石流困在B地受伤的村民。请你们组设计一条从A地通往B地的安全道路。3、等高线密集和稀疏对河流的流速有什么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