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1页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2页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3页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4页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949年以来)必修2(P48)本单元主要介绍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曲折历程与辉煌成就:

1、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起步:过渡时期(1949-1956年)、探索与失误: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年)、劫难:文革时期(1966-1976年)。

2、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道路的实践与辉煌成就:伟大转折、对内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格局。

【高考展望】:

近年来对本单元考查年年有,且比较集中,主要是过渡时期经济建设的成就与失误、教训;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尤其是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成就。从题型看,选择和材料题都有。2009年是建国60周年,建国来经济发展成就将成考查热点。复习时,要注意经济建设领域的成就及其原因,从经济全球化角度看中国的改革开放。▲【单元核心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实践。▲【单元基本线索】:

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与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内涵: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P50

起步:过渡时期(1949-1956年);

探索与失误: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年);

劫难:文革时期(1966-1976年)。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道路的实践与辉煌成就:P54

伟大转折;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第1课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50)课程标准考点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一)起步:过渡时期(1949-1956年)1、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年):P50①背景:材料一:1949年工农业产量同历史最高水平对比名称产量与历史最高水平对比钢15.8万吨减少80﹪煤3243万吨减少48﹪粮食11318万吨减少25﹪棉花44.4万吨减少48﹪

看下面材料,思考说明什么问题?材料二:1949年人均国民收入与周边地区的比较中国27

美元印度57

美元亚洲

(平均)44

美元10.9千瓦时2949千瓦时2.76千瓦时发电量4公斤538公斤2.37公斤钢产量印度美国中国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比较(人均)材料三: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以上材料反映了建国初中国什么问题?一、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一)起步:过渡时期(1949-1956年)1、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年):P50①背景: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全面崩溃。②措施:◆没收官僚资本,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兴修水利,加强对农业、工矿业的引导与改革;稳定物价,统一财经①背景:②措施:③意义: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一、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一)起步:过渡时期(1949-1956年)1、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年):P502、过渡总路线的制订与实施(1953-1956年):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订:2)实施:一、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一)起步:过渡时期(1949-1956年)2、过渡总路线的制订与实施(1953-1956年):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订:2)实施:①一五计划:②三大改造:(背景、成就、影响?)(方式、性质、意义?)◆内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特点: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即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制订时间:1953年一化三改造材料一: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说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材料二: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比较(人均)中国美国印度钢产量2.37公斤538公斤4公斤发电量2.76千瓦时2949千瓦时10.9千瓦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历史:现实:外部:工业(重工业)基础差。当时的国际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国防)的需要。苏联影响。◆背景:◆成就:一、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一)起步:过渡时期(1949-1956年)2)实施:P50-51、2、过渡总路线的制订与实施(1953-1956年):①一五计划:(背景、成就、影响?)a、目的:b、历史:c、现实:d、外部:1952年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

但工业基础薄弱,门类不全。增强国防的需要。受苏联影响。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超额完成。(鞍钢、一汽、沈机、飞机)“一五”经济建设成就中国试制新型喷气式飞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从图中可看出一五的企业分布有何特点?原因?特点:集中东部,以重工业为主。原因:一、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一)起步:过渡时期(1949-1956年)2)实施:P50-51、2、过渡总路线的制订与实施(1953-1956年):①一五计划:(背景、成就、影响?)◆影响: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②三大改造:◆方式:(方式、性质、意义?)a、农业、手工业:b、工商业:公私合营(赎买政策)。参加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自愿原则)。◆方式:◆性质:◆意义:社会主义革命(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到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中国由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一)起步:过渡时期(1949-1956年)2)实施:P50-51、2、过渡总路线的制订与实施(1953-1956年):②三大改造:(方式、性质、意义?)

“从方向和路线上来看,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毕竟是符合客观需要的,完成这些改造是一件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情”,但三大改造也存在着“四过”,即“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工作过粗、形式过于单一”的缺点。——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百年老字号在改造中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改造前

社会主义改造后经济成分阶级状况主要矛盾中心任务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

存在着经济剥削和剥削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转化为普通劳动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三大改造(1953-1956)前后的对比: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二)探索与失误: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年)1、探索:(表现?)一、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1)中共八大(1956年):①背景:②内容:③意义: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分析正确,是一次成功探索,但未能坚持。2)国民经济的调整(1961-1965年):①背景:②内容:③意义:“左倾”的错误影响,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二)探索与失误: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年)1、探索:(表现?)一、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1)中共八大(1956年):十年建设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贵阳乌鲁木齐兰州包头兰新铁路包兰铁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包头钢铁公司大庆油田大庆武汉武汉钢铁公司上海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大港油田天津北京柳州黔桂铁路胜利油田东营(二)探索与失误: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年)1、探索:一、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2、失误(1958-1961年):P51-521)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2)大跃进(1958年):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①内容:②原因: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左倾”错误影响;◆社会主义建设缺经验;◆好大喜功、急噪冒进;◆“论战”格局下的政治经济压力所迫。1)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2)大跃进(1958年):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二)探索与失误: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年)1、探索:一、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2、失误(1958-1961年):P51-52大办工业(大炼钢铁)、农业(学大寨)。急于求成,追求高速度,高指标。①内容:②特征:③影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资源浪费、生态环境遭破坏等。“一大二公”。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①内容:②特征:③影响:农民积极性受挫,农业生产下降等。1)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2)大跃进(1958年):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二)探索与失误: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年)1、探索:一、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2、失误(1958-1961年):P51-52全民大炼钢铁

留下荒山秃岭

结果:1958年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只有800万吨合格理想对照现实,总结危害教训理想对照现实,总结危害教训浮夸的高产

荒芜的土地“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

“大跃进”中,番禺全县集中了约六万人炼钢。不少农村的“风水林”、荔枝树被砍伐烧炭作炼钢使用。

思考:大跃进运动会带来哪些危害?危害: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轻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资源浪费,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等。

1958年《人民日报》经常出现的一句话:“地的产量是由人的胆量决定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理想对照现实,总结危害教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以粮为纲农业跃进热闹的公社食堂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

理想对照现实,总结危害教训危害: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平均主义泛滥,农民积极性受挫,农业生产下降,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危害):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轻重),生态环境遭破坏,资源浪费;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平均主义泛滥,农民积极性受挫,农业生产下降,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三年经济困难期(1959-1961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1、要充分认识国情、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2、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3、要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4、国民经济发展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不要急于求成;(三)劫难:文革时期(1966-1976年)P53(其原因、表现、实质、影响、经验教训?)(1967-1970年)(1971-1973年)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

实质:

纠正文革“左”倾错误(复苏)★“文革’经济劫难图示(1966-1976):(回升)一、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图1952

1956

1960

1966

1971

1973

1975根据图说出经济发展状况及相应原因?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曲折(失误):发展(成就):知识小结: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周恩来着手恢复经济;邓小平全面整顿。总路线;“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结论:建国初发展与曲折、成与败交织一起。第2课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P54)课程标准考点要求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及其意义。(一)伟大转折二、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道路的实践与辉煌成就:(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P542、主要内容:①粉碎“四人帮”后,政局逐步安定,国民经济仍处停滞状态。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思想基础)③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就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指导思想)1)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左”倾错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思想、政治、组织、决策?)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道路的实践与辉煌成就:(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P542、主要内容:1)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3)组织路线:4)伟大决策:(一)伟大转折实行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二、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道路的实践与辉煌成就:1、背景:2、主要内容:3、意义:P54、①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开辟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起点。②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新领导集体。结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和共和国历史的伟大转折。(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伟大转折时间背景内容意义1927年1949年1978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大革命失败由阶级斗争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乡村转到城市由城市转到乡村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中国特色道路。★中国共产党三次工作重心转移:(二)对内经济体制改革:P55二、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道路的实践与辉煌成就:1、农村改革:2、城市改革:1)原因:2)内容:P55(始于安徽、四川,后及全国)(原因、内容、意义?)

材料一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人均粮食产量,1958年303公斤,1978年316.6公斤,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降,每投入百元资金的纯收入,1956年为2.78元,1978年下降为1.85元。

材料二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

材料三以政社合一,“三级所有……为特征的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缺乏内在激励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依据材料,分析中国的改革之路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农民未解决温饱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高度集中,平均主义)现实原因历史原因(二)对内经济体制改革:P55二、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道路的实践与辉煌成就:1、农村改革:1)原因:2)内容:P55、3)意义:①经营方式:②管理体制:③购销制度:④产业结构:废公社、大队

设乡镇政府、建村民委员会。变单一化

多种经营、创办乡镇企业。废统购派购制

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原因、内容、意义?)(二)对内经济体制改革:P55二、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道路的实践与辉煌成就:1、农村改革:1)原因:2)内容:P55、3)意义:①克服平均弊端,调动农民积极性;②促进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③促进了城市改革。(原因、内容、意义?)原因:目的:目标: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理解:

实质:过程: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国、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推动经济高速发展,为对外开放创造条件。★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理解: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土地改革(1950年):

(内容、经营方式、所有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

(内容、经营方式、所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内容、经营方式、所有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以后):

(内容、经营方式、所有制?)土地改革(1950年):内容:变封建土地私有为农民土地私有。

经营方式:农民个体经营。

所有制:农民个体所有。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

内容:变农民土地私有为国家公有。

经营方式:参加合作社,集体经营。

所有制:集体所有。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内容:大幅度提高公有化程度。

经营方式:一大二公、集体合作。

所有制:集体与国家所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以后):

内容:公有化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等方式。经营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所有制:集体与国家所有。1、(2007年山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材料反映了①农村经营权发生变化 ②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④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高考题训练A2.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3.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AD3.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年代195319541955195619571958增长率(%)30.216.25.628.211.466A4.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人农村调查。其目的是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 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实际成就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

5.“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A.大跃进时期B.农业合作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DA6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B.富有地域特色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7.(2009福建文综高考)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A.工业化抗美援朝三大改造B.一边倒人民公社另起炉灶C.大跃进两弹一星和平共处D.合作化求同存异三个面向缓和

DA(二)对内经济体制改革:P55二、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道路的实践与辉煌成就:1、农村改革:2、城市改革:1)原因:2)中心环节:3)内容:P55、(原因、中心、内容、意义?)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①管理体制:②所有制:③分配:④产权:(二)对内经济体制改革:P55二、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道路的实践与辉煌成就:2、城市改革:1)原因:2)中心环节:3)内容:P55、(原因、中心、内容、意义?)①管理体制:②所有制:③分配:④产权:政企不分

政企分开,企业成独立生产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