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学习目标学习情境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文中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恰当的表达方式。2.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不盲从、重实际校验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激发对科学研究的热情。3.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行文思路,感受科学发现背后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之间的区别。看电视中的辩论赛,双方辩手口若悬河、尽展才华。忽然发现,这滔滔才气都来自铮铮的事实,只有铮铮的事实才是最有说服力的,它是论辩所真正依靠的。“诡辩”“狡辩”有时也能迷惑别人,但在铁打的事实面前,它形同虚设,成了一张一戳就破的白纸。事实胜于雄辩,正如那场持续千年的浑盖之争,两派在讨论宇宙结构理论时,不迷信权威,不用强权压制,而是尊重事实,以是否符合实际为标准。赏读·引入研习情境天问着陆火星,祝融点燃火种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入轨,2021年2月10日成功实施火星捕获,顺利进入环火轨道。“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是我国独立开展行星际探测的第一步,将通过一次发射实现对火星的“绕、着、巡”,即火星环绕、火星着陆、火面巡视。2021年4月24日,我国首辆火星车名称揭晓,“祝融号”脱颖而出。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火神”,象征着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进行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赏析】“天问一号”代表中国航天器首次登上火星,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再次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踏上遥远的红色星球,彰显着无所畏惧的探索精神。火星探测风险高、难度大,长途星际飞行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着陆火星,面临巨大的风险考验。稀薄而不稳定的火星大气,复杂的火星表面地形,极其严重的火星尘暴,再加上通信延迟,“天问一号”经历了此次探火旅程中最为凶险的“黑色9分钟”。中国航天器首登火星就毫发未损涉险过关,让人惊叹。惊心动魄的短短几分钟,凝结着航天人昼夜不息的执着攻关、卓越创新精神。火星已在脚下,梦想又一次得以实现。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驱动着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预习·语言建构与运用课前预习1.作者作品中国计量史界的双璧之一——关增建关增建,生于1956年,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获科学史博士学位。1995年任郑州大学文博学院院长。2000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史研究与教学,侧重物理学史、计量史、科学思想史,兼顾科学史的教育功能和通识教育研究。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其著作《中国古代物理思想探索》《中华文明史话·计量史话》,系国内同类著作的首部。2.探寻背景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使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有识之士很早就在为此担忧。20世纪初,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建议用“科学与学术”的提法来兼顾两者,受到热烈欢迎;科学史家、《科学史导论》的作者萨顿大声疾呼,要在人文学者和自然科学家之间建立一座桥梁,他选定的这座桥梁正是科学史。2006年,学科力量较强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的江晓原、关增建、纪志刚、钮卫星等四位知名教授,联合推出一部科学史著作——《科学史十五讲》。该著作从科学史的意义发端,在总论其学科史、功能、定位、方法范式以及在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后,前五讲追溯了古希腊、古代中国、阿拉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历程,后十讲则着眼于独立学科如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化学等,以若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连线,贯穿整个人类科学史,择要叙论重要人物、事件及其社会功能、文化性质并时加点评,显现了扎实的科学和人文功底。基础梳理一、字词积累晷(ɡuǐ)影→焚膏继晷:点燃灯烛来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膏,灯油;晷,日影。圭(ɡuī)臬(niè)→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圭,指圭表;臬,箭靶子的中心,靶子或古代测日影的标杆;圭臬,借指准则或法度。波澜起伏:形容水面上的水波泛起时的样子。后多指文艺作品情节曲折。联想拓展: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声势浩大:指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易误用为内心紧张不安。旷日持久:多费时日,拖得很久。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也说根深柢固。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绌,不足。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可见一斑: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易与“不以为意”混淆。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行(hánɡ)家里手:指精通这种业务的人。里手,内行。倒行(xínɡ)逆施:原指做事违反常理,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社会正义和时代进步方向。设身处(chǔ)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绝处(chù)逢生:陷入绝境的时候又有了出路。不辨(biàn)菽麦: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缺乏实际知识。菽,豆子。百口莫辩(biàn):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解不清,形容事情无法说清楚(多用于受冤屈、被怀疑等情况)。二、词语辨析1.责难/非难相同点:都有批评指责的意思。不同点:“责难”,指摘非难。侧重于严厉责问。如:敌人的笑脸能伤人,朋友的责难是友爱。“非难”,指摘和责问。有刁难的成分。如:恶意的非难和嘲笑阻挡不了哥白尼探索真理的脚步。2.缺陷/缺点相同点:都有欠缺或不完善的意思。不同点:“缺陷”指欠缺或不够完备的地方。如:我们必须注意弥补自己的缺陷。“缺点”指欠缺或不完善的地方,与“优点”相对。如:小林克服了自由散漫的缺点。“缺点”比“缺陷”程度轻,一般指不足、不对的一方面(这方面重要性不强);而“缺陷”侧重不完整(指应该有的而没有)。3.贯穿/贯串相同点:都有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的意思,都是动词。不同点:“贯串”,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连贯。一般只用于较抽象的事物。如:高尔基的每一部作品都贯串着作者的人格。“贯穿”,穿过;连通。大多用于具体的事物。如:京广高速铁路贯穿整个东部地区。4.息息相关/休戚相关相同点:都有“关系密切”的意思。不同点:“休戚相关”有“同甘共苦”“利害一致”的意思,“息息相关”不含这个意思。“息息相关”适用的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如:任何人的生活都不是孤立的,都和整个社会息息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休戚相关”适用面比较窄,一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不能指无祸福可言的一般事物。如:皇亲国戚世受国恩,与国家休戚相关。三、表达运用复句层次请用竖线(|)为下面的长复句划分层次关系,并分析说明。古人一直认为天地是由阴阳二气生成的,从这个观念出发,如果承认这一前提,就得承认盖天说是正确的,因为阳气轻清,阴气重浊,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这样所推出的,必然是盖天说所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示例:古人一直认为天地是由阴阳二气生成的,||从这个观念出发,如果承认这一前提,||||就得承认盖天说是正确的,|||因为阳气轻清,阴气重浊,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这样所推出的,必然是盖天说所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分析:复句第一层为解说关系,以“这样……必然是……”为标志,陈述“认为天地是由阴阳二气生成的”的结论是“必然是盖天说所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从这个观念出发”领起的分句是前半部分的第二个层次,是“认为天地是由阴阳二气生成的”的推论内容。“因为……为地”是第三个层次,解释“承认盖天说是正确的”的原因。“如果……就……”之间是整个复句的第四层,之间是假设关系。即时训练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的横线上。①新冠疫情在某国的大暴发,以及暴发之后政府和议会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甩锅”行为,反映了其国制度设计的__缺陷__(缺点/缺陷)。②任何一种新的科学研究刚刚出现的时候,总会遭到这样那样的__非难__(责难/非难),这有助于它的完善和壮大。③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京沪铁路__贯穿__(贯串/贯穿)南北,是中国重要的交通干线。④我们希望各级政府科学理财,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万不可__不以为意__(不以为然/不以为意)。【解析】④“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2.判断加点词语的使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①中国政府认为,中美两国应当携起手来,要合作,不要对抗,防止出现旷日持久的全球衰退。(√)②藏在草丛中的斑马,因为有身上的保护色,很难被天敌发现,但动物保护员总能在草丛中发现它们,可见一斑。(×)③该国感染者增加迅速,加上防控措施不到位,防疫形势不绝如缕。(√)④医院特检科的采血员水平很高,一针见血,用不着扎第二针。(×)⑤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⑥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他为那本很受欢迎的获奖小说写了续篇,但遗憾的是,与原篇相比,续篇相形见绌,不能让人满意。(√)⑦提高师资的质量,这是很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这是和提高教学质量休戚相关的。(×)⑧教条主义者常常把一些过时的经验奉为圭臬,而不愿意随着时代的发展变革思想和做法,这是很愚蠢的。(√)【解析】②语境中指可以望见斑马的斑纹,属望文生义。④语境中指扎一次针就可以顺利采到血,属望文生义。⑤语境中强调车祸令人感到紧张不安,不合语境。⑦师资质量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无祸福可言,不合语境。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A.研讨会上,有不少专家学者围绕以当前房地产形势、发展等相关问题为主题展开讨论,并对房地产行业进行总结和展望。B.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了“嫦娥三号”着陆区四项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分别是广寒宫、紫微、天市和太微,可以在官方的天体地图中使用。C.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个性的泯灭以及生活的刻板化和碎片化的问题,人类需要自觉地寻找精神家园。D.生物为人类提供生活用品、食物、纤维、药物、工业原料等,我们的衣、食、住、行,没有一项能够脱离生物多样性。【解析】A.句式杂糅。“围绕……相关问题”“以……为主题”两种句式糅合在一起,删去其一。B.成分残缺。“分别是……”前面加“它们(指‘四项月球地理实体命名’)”。D.并列不当导致不合逻辑。“生活用品”包括“食物”“药物”等。4.分析多重复句,用竖线标出层次。①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②如果没有氧气,光有氢气,或者光有氧气,没有氢气,都不能生成水。③如果我们只把过去的一些文件逐字逐句照抄一通,那么就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更谈不上正确地解决什么问题。答:__①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并列)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转折)但从此没有再见面。②如果没有氧气,|||(并列)光有氢气,||(选择)或者光有氧气,|||(并列)没有氢气,|(假设)都不能生成水。③如果我们只把过去的一些文件逐字逐句照抄一通,|(假设)那么就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递进)更谈不上正确地解决什么问题。__积累·文化传承与理解“七衡六间”古代天文学名词。盖天说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说明太阳的运动规律,盖天说用一个“七衡六间图”加以解释。“七衡六间图”有七个同心圆,每一个圆为一衡,衡与衡之间为一间,衡间相去一万九千八百三十三里一百步,每一衡表示太阳在不同季节的运行轨道。每年冬至,太阳沿最外一个圆(外衡)运行,太阳出于东南而没于西南,日中时距地平高度最低;夏至,太阳沿最内一圆(内衡)运行,太阳出于东北而没于西北,日中时距地平高度最高;春分、秋分时太阳沿当中一个圆(第四衡,又叫中衡)运行,太阳出于正东而没于正西,日中时距地平高度适中。日在“七衡六间”上的运行,与二十四节气是对应的。盖天说认为,日月星辰的出没,并非真的出没,而只是离远了就看不见,离得近了,就能看见它们。落下闳落下闳,复姓落下,名闳,字长公,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西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太初历的主要创立者,浑天说创始人之一,曾改制浑仪,测定二十八宿赤道距度(赤道差),在天文学上有较大的影响。落下闳完善了浑天说,奠定了我国古代先进的宇宙结构理论基础。他在天文学上的贡献:承前启后,对于推动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常识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参商:指的是参星与商星,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两不相见,因以比喻人分离不得相见。也比喻不和睦,如:兄弟参商。流火: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俗称阴历。二十四节气: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依此类推。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结构图示__■eq\a\vs4\al(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eq\b\lc\{\rc\(\a\vs4\al\co1(一、由日心说和地心说之争引出浑盖之争,二、四种天文学说\b\lc\{\rc\(\a\vs4\al\co1(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三、介绍浑盖之争\b\lc\{\rc\(\a\vs4\al\co1(关于盖天说的论辩,关于浑天说的论辩)),四、评价浑盖之争的作用和意义,收束全文))┃┃主旨归纳__■这篇文章回顾并分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场论争,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天文学发展历史,以各学说出现的时间为序,择要述评相关观点,突出争议要点,并对这场论争进行科学的审视和哲学的思考,肯定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的学术贡献和科学意义。┃┃任务探究__■1.本文是怎样梳理、概括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的?提示:①以时间为顺序。主体部分以时间先后为序,首先介绍了“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绘制了中国古代前期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的清晰脉络;然后以“浑盖之争”为核心,介绍了盖天说与浑天说持续一千三四百年的学术争论。②叙述突出重点。课文的重点“浑盖之争”持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多、涉及面广、讨论内容丰富,作者在叙述时,并不对所有史料进行考据式的梳理和呈现,而是选择主要的人物和聚焦争议的焦点,择要呈现。比如扬雄《难盖天八事》从八个方面对盖天说作了批驳,文章只详细介绍了从观测依据角度提出的批驳意见,因为这相对直观,容易为人所理解。③叙述评论结合。作者的“评”,一方面,是从现代宇宙结构理论的角度,给各学说是否反映宇宙结构客观真理以“科学性”的评价,但这并非评价的重点;另一方面,是对各学说的研究方法、在天文学发展史上的意义进行评价。比如,在介绍了“天圆地方”的学说后,引述曾子的批评意见,评价这种说法并未形成系统的学说,重“道”而非“理”,更是一种哲学主张而非宇宙结构学说。2.“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等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各有怎样的历史贡献?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相互联系?提示:学说基本观点历史贡献相互联系宣夜说①天的本质是虚空,所有的天体都自由悬浮在这个虚空之中。②天体彼此没有联系和相互作用,彼此的运动相互独立,没有共同的规律可循。③天看上去有形体和质地,是由于它太高、太广阔而给人的错觉。与西方的水晶天说相比,宣夜说的描述似乎更接近宇宙的实际情形,是人类进一步认识宇宙的一个新起点。①它们都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代表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宇宙结构的认识。②从“宣夜说”到“盖天说”再到“浑天说”,后者逐步替代前者,前者为后者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借鉴,后者的建立吸取了前者的成果,是站在了前者的肩膀上。盖天说①天地是两个中央凸起的平行平面,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天地距离8万里,日月星辰围绕着北极依附在天壳上运动。②太阳依附在天壳上运行的轨道分为七衡六间,每衡每间的距离,天地间的距离,都可以用立竿测影的方法,运用勾股定理和其他数学方法推算出来。①突破了人们日常观测中形成的天是个半球的生活经验,提出了平天平地说,找到了适合这种模型的数学方法。②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编制历法,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浑天说天是个圆球,天在外,表里有水;地在内,漂浮水上;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依据浑天说制订的历法与实际天象符合得比盖天说好。3.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说:“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如何理解这句话?提示:拉卡托斯的话体现的是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联系。“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是指哲学离不开具体科学,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是指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同时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等方面的指导。4.在学术研究层面,本文体现出跨学科和哲学思辨的特点,试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提示:①体现出跨学科的基本特点。作为科学研究,文章涉及天文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天文学研究的方法理论;作为史学研究,本文运用史学研究方法,体现了史学比较、联系,由表象探求规律的方法特征。②表现出哲学思辨的特点。本文既对史料进行搜集和梳理,还原历史面貌,又以史料中体现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为评价重点,重在发掘观念、思想的内在联系。如作者对这场论争进行了哲学思考,并肯定其学术意义。5.为了体现科普文的科学性,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举例说明。提示:①对比论证。如“宣夜说主张的是一种无限空间的宇宙图景,认为日月星辰自由飘浮在虚空之中。这与古希腊人的水晶天说完全不同。希腊人认为天是某种特殊材料形成的固体天球,日月星辰分布在不同的球层上”,将“宣夜说”与古希腊的“水晶天说”进行对比,突出了“宣夜说”科学的一面。②引用论证。文章在介绍各种天文学说及争论时,大量引用古书的记载,这一方面使内容更具真实性,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③举例论证。文章在介绍“浑盖之争”时,列举了扬雄、王充、葛洪、何承天、朱熹等人的例子,证实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的热闹与激烈程度。6.支持作者“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浑盖之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学术论争之一,将永载中华文明发展的史册”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提示:①“浑盖之争”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②这场论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重视实际校验的做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传统,体现了中国古人对特科学问题的态度。③“浑盖之争”完全符合学术发展规律,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7.探究本文写作特色。提示:(1)思路清晰,衔接自然,结构完整。①全文思路清晰,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文章先提出我国历史上的浑盖之争,总领全文,然后分别介绍了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四种天文学说,既而解说盖天说和浑天说之间的论争,最后对这场论争进行评析,分析了这场论争秉持的原则、特点、影响等。②行文中过渡恰当、衔接自然。如第2、3段之间,用“替代‘天圆地方’说的是宣夜说”一句进行过渡;第7、8段之间,用“盖天说在汉武帝时期遇到了浑天说的有力挑战”一句过渡;第9段开头用“《太初历》的制订问题画上了句号,但由修订《太初历》所引发的浑盖之争却拉开了帷幕”一句过渡到对浑盖之争的综述;第10、11段之间,用“但是浑天说也有自己的软肋”作为过渡;用第12段开头“浑盖双方的激烈争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句由综述浑盖之争过渡到评析这场论争;第15段的开头句“除了不以先验的哲学信念为依据判断是非之外,浑盖之争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完全符合学术发展规律”也是一个过渡句。(2)所用史料主次分明、清晰明确。这场争论既然旷日持久,涉及的人物、引发的争议是非常多的。作者的“述”,并不强调对所有史料进行考据式的梳理和呈现,而是选择主要的人物,聚焦争议的焦点,择要呈现。比如,杨雄《难盖天八事》从八个方面对盖天说作了批驳,文章只详细介绍了从观测依据角度提出的批驳意见,因为这相对直观,容易为人所理解。对于浑天说的软肋,也没有面面俱到,而是抓住盖天说批驳它时选择的重点“天何得从水中行”,介绍王充的责难,再介绍浑天学者葛洪从观测角度提出的事实依据以及何承天的理论解释。对于浑盖之争引发的更多的宇宙结构学说,作者只简单列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学说,用“三说并驱”“四天腾沸”形象描述了当时争论的激烈。对于朱熹的观点,则又详细评述,因为朱熹从天文观测仪器的制作角度反对盖天说,提供了争论的另一个视角。(3)多种论证方法综合运用,说服力强。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在介绍宣夜说时,将其与古希腊的水晶天说进行对比,突出了宣夜说的优点。在分析浑盖之争所秉持的尊重实际的原则时,与古希腊进行了对比,肯定了宣夜说的价值。举例论证很多,如汉武帝解决浑盖之争的事例,梁武帝不用权势维护自己信奉的学说的事例、阴阳二气的事例、佛教的事例等。在阐述浑盖之争的成果时,也列举了大量事例。在介绍扬雄对盖天说的反驳时,举了其文《难盖天八事》中对盖天说进行批驳的一个方面,突出了扬雄的反驳都是有理有据的。文章在介绍天文学说的主张和论辩双方的观点时,直接引用了《晋书》《隋书》《朱子语类》等典籍的原文,并进行解析评价,便于读者理解,也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延伸·审美鉴赏与创造┃┃素材提炼____■中国古代对天文学的认识,最初是“天圆地方”说,这源于当时人们直观的感受,后来这种说法被宣夜说替代。宣夜说虽然似乎更接近宇宙的实际情形,但它只是一种理论,不能给人们提供有用的信息,且本质上反理性,后也被天文学家抛弃。第三种学说名为盖天说,这种学说提出了平天平地说,能测算各种天文数据,编制历法,满足社会需求,但其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错误的。第四种学说为浑天说,这种学说逐渐成为天文学界对宇宙结构认识的主流。从中国古代关于天体结构的旷世学术之争可以看出,我们的先人在争论中,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非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而且对于学术争论,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并没有介入其中。所有的这一切,都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素材点金____■┃┃课外链接____■爱因斯坦与玻尔的历史性论争20世纪最伟大的两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尼尔斯·玻尔对于量子力学的创立与发展,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有趣的是,在1927年9月科漠国际物理会议上,当玻尔正式提出了他有名的“互补原理”之后,受到了爱因斯坦的强烈反对,从此,这两位同时代、同行业的科学巨星,直到他们死去之前,共进行了近40年具有浓厚哲学色彩的大争论,即使是现在,仍可感到这一争论对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研究所产生的冲击。现在,爱因斯坦和玻尔虽然去世了,但他们之间为了探索科学真理而进行的论战,却推动着量子物理学深入发展;它一步步地揭示了量子力学的本质含义,前期的争论确立了量子力学及正统解释的逻辑自洽性;后期的争论则揭示了量子现象的整体性特征,同时更明确地提出了量子力学的理论地位问题。但是,两位大师的争论以分道扬镳而告终,这说明:这一争论对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的研究带来了冲击,就这个意义而言,这场争论还远远没有结束,它将激励着人们去重新审查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的分理解状况,寻找把这两个理论真正统一起来的途径,以促进物理学的进一步深入发展。除此之外,这场论战还给后人留下了十分有益的启示:首先,它说明学术上的争论有利于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其次,学术争论的唯一正确态度就是坚持百家争鸣;再次,自然科学需要正确的哲学作指导。这一场发生于爱因斯坦和玻尔为代表的20世纪最伟大的两位物理学家之间的论战,是科学史上持续长久而激烈的著名的论战之一,它一直延续到今天,影响深远。┃┃精彩运用____■你是怎样看待争论的?写一段文字,300字左右。示例:争论的“争”体现了一种勇气,一种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气。正是因为争论,才能推动科学不断向前发展,才能离真理更近,离谬误更远。中国天文学史上,先出现“天圆地方”说,而后有了宣夜说,接着又有了盖天说和浑天说等学说,学者们并没有盲从某一学说,固执地坚持某一学说,而是质疑每一种学说,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争论,以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去检验,最终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者很多重要成就的获得,如《太初历》的制订,“小儿辩日”问题的解答,“勾股定理”以及测高望远之术的形成等。当然,我们在争论时要注意方法的正确与合理;要以事实为依据,以理服人;还要注意因人而异,注重方法,讲究风度,讲究策略,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争论的价值。┃┃美文赏读____■中国古代天文学是伪科学?八旬教授撰文反驳童调生中国古代天文学曾取得了辉煌成就,与数学、医药学、农学一道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科学。不过在近年的科学史研究中,却流行着一种简单否定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的风气。比如有学者说,中国古代天学(即天文学)不是一种自然科学,出自探索自然奥秘的好奇心的人,但在古代中国迄今尚未发现,史料上也找不到支持这种情形的证据。还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天文学是为皇权政治服务的,是政治占星术,而不是科学。无独有偶,这种认识在国外学者中也曾经颇有市场。例如,法国学者马伯乐认为,中国天文学的历史很短,直到公元前五、六世纪,中国天文学还没有产生。还有外国学者说:“中国历史虽然长,但天文学简直没有在中国发生过。”也有学者甚至认为:“这是一个从来不晓得把自己提高到最低水平科学推理的民族……他们是迷信或占星术实践的奴隶……中国人并不用对自然现象兴致勃勃的好奇心去考察那星辰密布的天穹,以便彻底了解它的规律和原因,而是把他们那令人敬佩的特殊毅力全部用在对天文学毫无价值的胡言乱语方面,这是一种野蛮习俗的悲惨后果。”对以上看法,笔者不敢苟同。中外历史上的天文学都曾经与哲学、宗教和伦理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不存在纯而又纯的天文学。如果忽视这一点,过分夸大中国古人理性的“特殊性”以及中国古代天文学服务时政的功能,而将古代天文学简单贬斥为“伪科学”,显然是不周全的。“梨树”如何结出“苹果”“伪科学”论者试图将中国古代“理性科学”匮乏的原因归咎于社会生产方式:“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没有产生理性科学的基因。只有海洋国家才有产生理性科学的基因,就好比梨树上结不出苹果。”事实真是如此吗?让我们不妨看一看“梨树”上是怎样结出“苹果”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是科学产生、发展的基础和充要条件。其实,中国古代并不是单纯的农耕经济,也不是单纯的农耕社会。即使在农耕活动中,同样可以产生发达的古代科学。想必没人否认,中国古代天文学数千年来就被成功地用于农业生产,迄今仍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着农耕活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没有中国古代天文学,就没有辉煌的中国农耕文明,也就很难产生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古代天文学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是航海,中国古代天文学与航海不无紧密关系。古代中国不是海洋国家,但航海传统仍可谓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战国时期的中国人就已发明具有指向功能的“司南”。15世纪以前,中国的远洋航海和天文学领先于许多海洋国家,在这方面就连古希腊也望尘莫及。《吕氏春秋·听言篇》云:“夫流于海者,行之旬月,见似人者而喜矣。及其期年也,见其所尝见物于中国者而喜矣!”由此似可推论,先秦时期的人们已可在海上航行“期年”!另据南海考古报道,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于宋朝。由此可见,中国古代远洋航海历史之久、规模之大、海域之广、里程之长,是许多海洋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如此伟大的创举,如果没有丰富的天文航海知识和发达的科技手段作为支撑,无疑是不可想象的。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就出土过玉石制作的天文航海仪器“璇玑”,相当于近代广泛使用的天文航海仪器六分仪。据《汉书·艺文志》载,西汉时的导航占星书籍已有《海中星占验》等136卷。凡此种种,都是当时天文学发达的有力证据。不仅如此,中国古代天文观测记录也是世界天文学史上最系统、最完整的资料。《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的日食。《汉书·五行志》所书公元前28年发现的太阳黑子,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春秋》记载了公元前613年出现的彗星,是世界上最早对哈雷彗星的记录。哈雷在1682年发现该彗星时,我国已二十多次观察到这个彗星,并且都有准确记载。在天文观测和代数学基础上,中国古人建立了独特的数理天文学理论,其中包括日月星辰运行、节气变化规律、日月食预报、独特的计算方法和精确的计算数据等。南北朝时期的何承天推算的一个朔望月与现代测值相比误差为十万分之一。祖冲之推算的一个回归年与现代测值相比误差为53秒。对于中国天文学取得的这些成就,不知坚持“梨树上结不出苹果”说的学者如何解释?继承传统科学优秀成果关于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争论,迄今已历时百年之久。这种争论的缘起,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我们知道,20世纪初的不少有识之士为改造旧中国而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并将中国古代设为批判的目标,在此背景下不少学者遂提出中国古代无科学的观点。这方面的代表,至少有任鸿隽的《说中国无科学的原因》、冯友兰的《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以及竺可桢的《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自然科学》等文章。应该说,这些观点体现了当时的进步学者(尤其是自然科学家)试图与中国旧文化彻底决裂并对之加以批判的精神,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确起到了振聋发聩、唤醒民众的作用。不过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的空前提升,我们对传统文化(包括科学技术成就)的认识也应更加全面和客观。这项工作,不仅牵扯到能否还历史以真实面目,更涉及民族自信心问题。如果科学史的真相茫昧不明甚至虚假扭曲,就很可能导致文化上的虚无主义。如果中国古代没有产生科学的土壤,那么怎样解释其中闪耀的科学思想光辉?20世纪前半期的学者为解决这个“匪夷所思”的“难题”,甚至将其源头追溯至其他国家。比如梁启超、胡怀琛就曾推论《墨经》中的逻辑学源于印度的“因明”思想,方授楚甚至断言:“印度科学之发达,自有其相当之原因。古中国则何如哉?中国古代生活简单,工艺制造甚为拙陋,无可讳言也。墨子以前,既未有科学,墨子自身亦无所需要,忽然发明,殊非事理所宜有,故疑其来自印度也。”这种对古代科学的怀疑,无疑是极端缺乏民族自信心的表现,值得今人认真反思。【点评】时至今日,我们的科学创新在努力汲取西方成就的同时,是继续否认和诋毁中国传统科学的智慧,还是承认和继承发扬其中的优秀成分?讨论至此,我想对于这个长期以来困扰科学史界的问题,答案是不言自明的。换言之,对待历史需要实事求是的理性科学精神,对待中国古代科学的不足之处应该研究和批判,但不要在泼掉脏水的同时倒掉了孩子。┃┃学以致用__■概括文本内容要点本篇文章有许多观点都隐藏在文章之中,需要我们深入分析才能明确。概括能力是重要的阅读能力,概括文本内容要点是主观题考查的重点之一。解答这类题,要确定阅读范围,划分层次,精读深析,提取关键信息,最终按照题干要求加工答案。┃┃典例剖析__■(202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际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之一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何为“新基建”?日前,国家发改委明确范围,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职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具体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摘自韩鑫《新基建如何加速落地》,《人民日报》2020年6月7日)材料二: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化升级,新基建的谋划布局早已展开,为何要选择此时按下“快进键”?这一决策既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客观需要,更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抉择。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传统基建投资边际效益下降和产业渗透率下降的挑战,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优化投资结构、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展现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带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潜力,客观上也打开了新基建的窗口期。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原有基础设施体系的不适应问题更加凸显,基于新时代新使命,基础设施体系也必然要进行战略性调整。加速推动新基建,价值不仅在眼前。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具有一定超前性,投资新基建,实际上是投资未来,服务长远。新基建是围绕科技这一经济新硬核掀起的基础建设浪潮,是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大“数字动力”,为高质量发展蓄能。(摘编自吴月辉等《为新基建注入强动力》,《人民日报》2020年6月8日)材料三:中国出台经济扶持计划,以帮助国家摆脱疫情引发的危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表示,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这一金额看上去是天文数字,但以中国的标准而言不足为奇,这表现出的更多是审慎。考虑到至少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没有匆忙将资金注入经济。他们从2008年到200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吸取了这一教训。在一揽子应对危机的措施中,很大一部分将用于扶持提供了超过70%城市就业的中小企业,为此中央政府将向税收优惠、贷款利率和自然垄断产业关税补贴投入资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没有宣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目标。大部分投资不会用于道路和桥梁,而是用于被中国理解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新一代信息网络、5G应用、数据中心、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中国将力求借这一机会,建成向“工业革命4.0”过渡的基础设施。(摘编自《俄媒关注:中国“新基建”助力“工业革命4.0”》,《参考消息》2020年6月6日)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与抗击疫情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解题思路】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题干要求分析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与抗击疫情的关系,即要分析二者间的关系,要求“简要分析”,即要结合原文阐述观点并有一定的分析,但不可长篇大论。第二步: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概括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原文“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优化投资结构、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可概括出“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的有效方法”;原文“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展现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带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潜力,客观上也打开了新基建的窗口期”,可概括出“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客观上打开我国新基建的窗口期”;原文“这一金额看上去是天文数字,但以中国的标准而言不足为奇,这表现出的更多是审慎。考虑到至少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没有匆忙将资金注入经济”,可概括出“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是针对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不确定性的审慎选择”。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题。【答案】①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的有效方法;②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客观上打开我国新基建的窗口期;③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是针对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不确定性的审慎选择。┃┃技法归纳__■概括文本内容要点题解题“3步骤”┃┃迁移运用__■(2022·浙江)阅读下面的图文,根据要求完成题目。赣南脐橙、柞水木耳、五常大米……这些耳熟能详的土特产,如今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就是地理名称加上商品名称,强调的是产品的原产地。”法律工作者告诉记者,“地理标志是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地理标志注册为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后,只要满足特定的条件,谁都可以申请使用。有学者指出:“在我国,地理标志是与‘三农’联系极为密切的知识产权标识。”我国地方名优特产数不胜数,地理标志打响了特色产品的品牌。很多地理标志产品获得消费者认可,成为市场的“通行证”,展现了良好的竞争力。蓬勃发展的地理标志产品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发展。综合图文材料,从带动经济发展的角度简述“地理标志”的作用。要求:语言简明、准确。答:__[示例]①惠及的市场主体数量多;②带动的产业产值高;③打响了特色产品品牌,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④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带动乡村振兴。__【解析】审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结合图文材料”,不能遗漏图表信息,二是“带动经济发展”,提示了筛选信息的方向。先回到文字材料中,筛选出与经济发展有关的内容,如“地理标志是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地理标志打响了特色产品的品牌”“蓬勃发展的地理标志产品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发展”,由此可以得出两点答案。再看图表信息,图1中数量最多的是核准使用的市场主体,再根据文字材料中的“只要满足特定的条件,谁都可以申请使用”可知,“地理标志”惠及的市场主体数量多。而图2中数值最大的是“涉及地理标志产业产值”,说明“地理标志”带动的产业产值高。┃┃聚焦高考__■科普类文章阅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课文引入:课文《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是带有一定科学技术含量的文章,如果仅仅采用速读的方法是无法获取文章中的有效信息的。因此,我们必须对科普文中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要充分尊重文本,既不能以平素所积累的知识取代文本事实,也不能以个人的好恶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这样才能整体把握文章。,知识讲解所谓“文中的信息”,是指文章所表达的知识内容、观点态度或其他未知领域的一些信息。它是阅读者必须通过对信息载体(文章)进行阅读、分析才能悟得到的信息。所谓“筛选信息”,是指根据题目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或者说,根据题目要求,来区分信息的有无、主次、轻重等。所谓“整合信息”,是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转换、概括、组合等再加工,使其符合题目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一般包括:(1)从文中的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2)针对文中的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加以阐释的信息,包括体现概念或语句内容的若干要点(形成的条件、原因或相关因素等)。(3)从文章的主旨、作者的写作意图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4)针对寓意深刻、表达含蓄的句子或在结构层次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从上下文中提取有关信息并进行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明朗化。(5)从运用的事例中获取信息。事例中总是明示或隐含着一定的信息。当然,从事例中提取信息时,要特别注意作者对材料所作的评述,以把握作者对事件的观点或看法。,技法点拨1.整体阅读文本,把握主要内容这是解答筛选信息题目的基础,只有对文本有了整体把握,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2.根据题干要求,查找信息区间一般来讲,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简答题,在原文中都能找到依据,如果找不到依据,很有可能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3.提取关键词句,比较甄别筛选确认了信息的检索区间后,从原文中找出关键词语或句子,用在原文中找到的对应语句与考题所提供的信息相比较甄别,以防出现“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偷换概念”“因果倒置”“答非所问”“牵强附会”“已然未然、或然必然性质不分”等错误。4.去粗取精整合,扣题简要表述根据题干要求,把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区分开来,去掉无效信息,将有效信息加以提炼概括,组织答案,简要表述。典例剖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稻米传奇文慧谁是稻米的最早驯化者?对于这一问题曾一度众说纷纭。瑞士的植物学家阿方斯·德康多尔,最早提出水稻栽培起源于印度。虽然他也曾提过,在公元前2800年左右的中国,水稻作为“五谷”之一很有可能已经被种植,但因为在印度被发现的栽培品种更多,所以彼时流行将印度定为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直到1917年,中国南方各地发现的稻种数量已经与印度不相上下,水稻原产于中国的发声就开始日益响亮起来。20世纪70年代,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发现的7000年前人工栽培稻遗址备受瞩目。一方面,它推翻了中国稻米由印度传入的说法,证明中国才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另一方面,人们发现早期的中国在黄土高原地区农耕文明发源较早的同时,其南方也开始早早萌芽了自己的农业文化。2011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与纽约大学合作开展了一项水稻DNA基因研究。研究表明,栽培水稻的起源时间大致在公元前8500年前,地点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在这里,野生稻米被驯化为粳稻,中国的粳稻随后由商人和农民传到印度,与恒河流域的野生稻杂交之后变成籼稻,后又传回中国。由此,中国水稻种植起源说算是铁板钉钉,华夏祖先才是最早驯化野生稻的人。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为稻米种植带来勃勃生机。跟随北方移民一起南下的,还有他们先进的种植技术,这些技术与南方的湿润气候与丰厚土壤一拍即合,大片蛮荒之地变身万顷良田。经过隋、唐、五代到宋朝的不断经营和开发,江南的稻米逐渐成为维系国力的最重要因素。可以说,中国稻米的栽种更是一部经济和文明的发展史。从人口历史数据来看,北宋以前中国人口数量从未超过6000万,与之对应的,是从商周时期到汉唐时期中国北粟南稻,粟居首位、稻居其次的格局。而伴随中国历史上几次人口南迁带来的南方土地开发,稻的地位开始超越粟。特别是从11世纪起,源自越南的占城稻传入中国,与本地的晚稻配合成为双季稻,大大增加了南方稻米的产量,宋朝人口也迅速突破亿的大关。随着历史进程中人口的迁徙和流动,以稻米为基础的长江文明与黄河流域的粟作文明交相辉映,前者逐渐发展出了繁荣的稻米文明。到了清朝末年,南方经济超越北方,国内人口也达到了4亿多。在这些重大转变的背后,稻米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作为稻米的故乡以及最大的稻米产区,中国的稻作技术和稻米文化影响了世界。大约3000年前开始,稻米从中国出发,向北传递到朝鲜,向南影响至越南,2000年前东传到了日本。中国稻米穿越崇山峻岭、漂洋过海,随后陆续传播到西亚、欧洲等地,最终形成了日本学者渡部忠世所说的“稻米之路”。在过去的几千年里,稻米之路不仅为许多民族带去了食粮,更影响了这些国家人们的饮食习惯、生活习俗,在这个过程中,稻米将中国和整个亚洲连接到一起,最终塑造出独特的“稻米文化圈”。(有删改)请简要梳理稻米的传播之路。【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本相关信息的能力。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原文第一段“研究表明,栽培水稻的起源时间大致在公元前8500年前,地点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在这里,野生稻米被驯化为粳稻,中国的粳稻随后由商人和农民传到印度,与恒河流域的野生稻杂交之后变成籼稻,后又传回中国”,原文第三段“特别是从11世纪起,源自越南的占城稻传入中国”,原文第四段“大约3000年前开始,稻米从中国出发,向北传递到朝鲜,向南影响至越南,2000年前东传到了日本。中国稻米穿越崇山峻岭、漂洋过海,随后陆续传播到西亚、欧洲等地”,抓住这些语句按时间顺序概括稻米的传播之路即可。【答案】公元前8500年前,水稻栽培起源于中国;随后传到印度,后来印度籼稻又传回中国;3000年前开始传到朝鲜;3000年前开始传到越南,11世纪起越南占城稻传入中国;2000年前传到日本;随后陆续传到西亚、欧洲等地。当堂巩固(2022·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中学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材料一:历代典籍及先贤在中医药学发展进程中均重视宏观体察、整体思维,将人类健康与自然环境、社会境况、精神意志等进行关联探究,从而促使该学科在发展中能够屡屡契合时代社会的实际需求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突破。如仲景先师立足临床而大展六经辨证之精妙;宋金之际为消除《局方》温燥之弊而产生了河间丹溪的寒凉育阴诸法;金元之交历经战乱饥困而出现了易水东垣甘温补虚诸方;明代薛己、景岳诸家立足脾肾而善扶正气;清代叶桂、吴塘诸贤突破伤寒而专擅温病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概念或事物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地转化成为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物;“创新”,是在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地发展成为超出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因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固本”原则;二是“强基”原则;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四是“出新”原则。(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材料二:中医诊断学主要内容四诊望、闻、问、切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诊断常见疾病诊断及症候诊断、症状鉴别、病案书写(摘编自《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总结》)材料三:中医药学术体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科学门类,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对于这样一门优秀的科学技术,党和政府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爱护,曾经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直至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保护,在组织人力物力、经费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医药学并没有按照自身规律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学科本质上,“继承、发展、提高”三步战略的第一步都没能得到有效落实,很多中医优秀思想、实用技术、优秀人才已经呈现窒息、萎缩、失传、流失的势态。对此,更重要的工作应该是有效保护。今年我国已将中医药学列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年规划,因此更加需要厘清思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这一优秀遗产。(摘编自王旭东《中医药文化遗产必须得到有效保护》)材料四: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带领下,“家庭医生在线”副总裁麦延认为中医药行业未来的机遇肯定是非常多的,不过就目前的情况,首先得要让老百姓认可中医药,所以他认为针对青少年和大众人群的中医药教育尤为重要。他表示:“党的十九大以来一直倡导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可以结合青少年人群喜欢创新的特点以及新媒体的特性,通过动漫、短视频、歌曲等形式推广,效果会更好。”他还表示:“中医药行业可以尽早利用中医药的特点,把握时代脉搏,深度参与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其中,在中医药行业的健康新媒体、专业健康服务和连锁机构以及电子商务都充满大量机会,‘家庭医生在线’也可以给中医药企业和服务机构提出更多的建议或者参与合作。”(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健康热潮又将掀起,中国中医药行业将如何布局?》)如何才能振兴中医药事业?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分析。答:__①从政策层面,给予保护和扶持,在人力物力、经费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②从中医药学自身方面,要有效落实“继承、发展、提高”三步战略,走创新之路;③从扩大影响方面,积极开展中医药学申遗工作,使之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④从发展层面来说,要抓住机遇,结合“互联网+医疗健康”理念,做好宣传和业务拓展。__【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筛选和概括原文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本题中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进行概括、分析如何才能振兴中医药事业”,根据文本“对于这样一门优秀的科学技术,党和政府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爱护,曾经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直至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保护,在组织、人力物力、经费等方面都予充分的保障”可以概括:从政策层面,给予保护和扶持,在人力物力、经费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根据文本“中医药学并没有按照自身规律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学科本质上,‘继承、发展、提高’三步战略的第一步都没能得到有效落实,很多中医优秀思想、实用技术、优秀人才已经呈现窒息、萎缩、失传、流失的势态。对此,更重要的工作应该是有效保护”可以概括:从中医药学自身方面,要有效落实“继承、发展、提高”三步战略,走创新之路。根据文本“今年我国已将中医药学列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年规划,因此更加需要厘清思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这一优秀遗产”可概括为:从扩大影响方面,积极开展中医药学申遗工作,使之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根据文本“中医药行业可以尽早利用中医药的特点,把握时代脉搏,深度参与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可以概括:从发展层面来说,要抓住机遇,结合“互联网+医疗健康”理念,做好宣传和业务拓展等。夯基提能作业基础巩固练一、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比拉彗星自1826年被命名后,一直在预计回归的年份准时出现。1846年比拉彗星________形成了两颗小彗星,并各自逐渐产生彗尾。这是人类第一次真切地观测到彗星分裂的现象。然而,1852年比拉彗星如期回归后,两颗由它分裂而成的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却从此失踪了。无论天文学家如何________地计算,无论世界各地的天文台和天文爱好者们如何________地寻找,全世界再没有人观测到比拉彗星。直至1872年11月27日,奇异的事情发生了,一场意外又异常壮丽的流星雨造访地球,从27日19时到28日凌晨1时,天空中流星________,如焰火般盛放。据估计,这一夜可见的流星总数约16万颗,是一场真正的“流星暴雨”。而这天正是地球穿过原比拉彗星轨道的日期。天文学家们醒悟过来:分裂后的彗星已经碎解为颗粒尘埃,()——人们终于发现了流星雨真正的成因。确实,大多数流星雨都与彗星瓦解或喷发的产物密切相关,至今天文学界已经证实有十多个颗粒尘埃流星群与彗星的轨道相合。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B)A.分道扬镳殚精竭虑苦心经营络绎不绝B.一分为二精益求精煞费苦心川流不息C.一分为二殚精竭虑苦心经营川流不息D.分道扬镳精益求精煞费苦心络绎不绝【解析】①一分为二:原指事物一个分为两个;也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既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分道扬镳:分道而行,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语境是说比拉彗星分裂成了两颗小彗星,应选“一分为二”。②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语境并没有“用尽精力,费尽心思”的意思,应选“精益求精”。③煞费苦心:费尽心思。苦心经营:用尽心思筹划安排。语境是世界各地的天文台和天文爱好者们寻找比拉彗星,用“煞费苦心”更合适。④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络绎不绝:形容来往的行人或车马前后相接,连续不断。“络绎不绝”专指人、马、车、船等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所指范围较大,既可以指人、马、车、船等的来往,也可以指别的事物。语境中修饰的对象是“流星”,应选“川流不息”。故选B。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B)A.由它分裂而成的两颗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距离却从此失踪了。B.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由它分裂而成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两颗彗星却从此失踪了。C.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的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由它分裂而成的两颗彗星却从此失踪了。D.由它分裂而成的两颗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却从此失踪了。【解析】画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两颗由它分裂而成的彗星出现在人们视野中……”语序不当,“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应放在句首;二是“距离已经拉大到240万公里却从此失踪了”搭配不当,失踪的是“两颗彗星”,而不能是“距离”。综合以上分析,B项修改最恰当。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D)A.正是由于地球碰上了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而出现这场流星雨B.正是由于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碰上了地球而出现这场流星雨C.这场流星雨正是因为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碰上了地球而出现D.这场流星雨正是由于地球碰上了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而出现【解析】本句为结论性的句子,语段陈述的对象是“流星雨”,故应以“这场流星雨”为主语,由此排除A、B两项。前文中有“而这天正是地球穿过原比拉彗星轨道的日期”,与此相呼应的应是“地球碰上了比拉彗星轨道上运行的颗粒尘埃”,由此排除C项。故选D。(2022·浙江高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假如宇宙就是我们所在的一座大城市,银河系是我们身处的这幢大楼,太阳系是大楼的地下室,而地球是地下室某个房间里的一个窄小的储藏柜,我们就一辈子住在这个储藏柜里,它的门很结实,有着更牢固的锁,我们有生之年永远出不去,但我们知道上面的大楼和城市的存在。现实主义的文学描述储藏柜里的人们之间的关系,讲述他们在这柜子里面的爱恨情仇,但在这样的文学中,人们没有意识到储藏柜的窄小。科幻小说则想象人们和上面那座城市之间的故事,想象储藏柜里的人们如何打开门,进入地下室,再上到大楼里,最后进入城市;想象他们在城市中逛大商场,进豪华饭店品尝美食,在公园玩,认识无数的人……虽然柜里的人们都知道,在他们的有生之年,不可能打开柜子的门,但这些想象让他们在狭窄的现实生活之上拥有广阔一些的精神生活,更重要的是时刻提醒他们大楼和大城市的存在,使他们拥有打开柜门的欲望。4.概括上述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答:__科幻小说的特点和作用。__【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选文第一段通过一连串比喻设想人类与宇宙之间的关系,第二段介绍现实主义文学无法让人意识到人类所处空间的狭小,第三段则重点介绍科幻小说的特点“想象……”和作用“让他们在狭窄的现实生活之上拥有广阔一些的精神生活……使他们拥有打开柜门的欲望”。很显然,第三段才是选文的重点,故选文的主要内容为“科幻小说的特点和作用”。注意字数要求。5.针对上述文字的主要内容,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答:__科幻小说凭借丰富的想象力、拓展着现实世界,激发着人类的好奇心,促使人们对未知世界有着期待和向往,并进而产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__【解析】选文的主要内容是科幻小说的特点和作用,答题时要结合文本内容。根据“科幻小说则想象人们和上面那座城市之间的故事……认识无数的人”可知,科幻小说的想象极其丰富,它在人们不能打开柜门的情况下,却能够想象储藏柜外的情景;“让他们在狭窄的现实生活之上拥有广阔一些的精神生活”,从而拓宽了人们的现实世界;“更重要的是时刻提醒他们大楼和大城市的存在,使他们拥有打开柜门的欲望”,即让人们有了探索未知的欲望。据此分析评述即可,注意字数要求。6.下面是“研究性学习”的结构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答:__首先选择主题,再制订计划,然后进行网上搜索,看是否达到目标。如果达到目标,就直接进行交流共享;如果未达到目标,那么由教师进行指导,学生重新进行网上搜索,达到目标后进行交流共享。__【解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首先要整体把握结构图内容,然后依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表述,同时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连贯,不要遗漏相关信息。解答此题,考生要关注两个细节,一是“网上搜索”之后,分出“达到目标”和“未达到目标”两种情况;二是“未达到目标”经“教师指导”后要再返回“网上搜索”环节。7.微写作道尔顿发现色盲症,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詹纳发明牛痘接种疫苗法预防天花。正因为他们不仅有着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而且抓住了机遇,所以才有了这些科学发现。古今中外有许多科学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请仿照《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的形式,选择一位你熟悉的科学家,为他写一段文字,介绍其经历和成就,体现其科学精神。不少于100字。【写作指导】(1)选取合适的写作对象,如邓稼先、袁隆平、钱伟长、霍金、达尔文等。(2)语言要简洁精练,高度概括人物的经历和闪光点,用寥寥数句展现人物的神韵与风采。(3)对人物事迹的评价,要体现一定的深度,触及人物的精神内核,挖掘其成就背后体现出的科学精神,既要有高度,也要有深度。(4)饱含情感,真挚赞美人物的事迹与精神,以达到以情感人的艺术效果。(5)语句清新,文笔优美。句式上可以长短句结合,风格上可以刚柔并济,表达方式上抒情、描写、议论等各有侧重,也可以恰当引用一些名言名句,使人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每当夜幕降临,极目星空之时,人们无不感叹宇宙的________和邈远。其绚烂之美,摄人心魄。古人仰望苍穹,面对耀眼无比的星空,似乎在冥想天界与人间应当存在某种联系。于是,充满想象力的先民开始用神话故事去描摹天上的美景:各路神仙坐居天宫,不仅身着________的深衣,而且身怀上天入地的绝技;他们饶有兴味地注视着世间百态,闲暇之余还装扮成凡人,体悟人世间的七情六欲。“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人们期盼从星月排布中去启迪生命的奥秘,去洞察深邃的天地间的内在哲理。为了更好地诠释天地之间的义理,人类开始用造物论去揭示天空中星辰运行的轨迹。华夏先民自殷商时期就开始占卜测运,两汉之际谶纬之术盛极一时。南北朝时期,随着佛、道的兴盛,占卜之术与宗教哲学紧密相连。唐代以后,西方天文学开始传入中土,占星术由此________。两宋之际,占星术已成为市井街巷里人们热议的话题。据说,北宋文豪苏轼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追星族”,他不止一次地感慨,自己与唐代诗人韩愈一样都命格不好,注定一生多谤誉,可谓________。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C)A.浩瀚富丽堂皇萌生难兄难弟B.浩渺雍容华贵萌生患难之交C.浩瀚雍容华贵萌发难兄难弟D.浩渺富丽堂皇萌发患难之交【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先看第一空:“浩瀚”指水势盛大,也形容广大或繁多;“浩渺”指水面辽阔无边,语境的使用对象是“宇宙”,应选用“浩瀚”,据此排除B、D两项。再看第二空:“富丽堂皇”形容场面、建筑或陈设等宏伟华丽、气势盛大,也形容诗文辞藻华丽;“雍容华贵”形容人仪态文雅大方.衣着华丽高贵。语境是说各路神仙身着深衣,显得大方高贵,应选用“雍容华贵”,据此排除A项。故选C。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B)A.人们期盼从星月排布中去启迪生命的奥秘,去洞察天地间的深邃的内在哲理。B.人们期盼从星月排布中去探索生命的奥秘,去洞察天地间的深邃的内在哲理。C.人们期盼从星月排布中去探索生命的奥秘,去观察深邃的天地间的内在哲理。D.人们期盼从星月排布中去启迪生命的奥秘,去观察深邃的天地间的内在哲理。【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启迪”和“奥秘”不搭配,应把“启迪”改为“探索”,据此排除A、D两项;二是语序不当,把“天地间的”放在“深邃”之前,据此排除C项。故选B。1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B)A.蚕儿要“上山”了。老通宝他们还是捏着一把汗。B.“一带一路”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C.“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作家路遥的这句名言,总能给人以心灵的触动。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句“追星族”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A项,引号表示特殊含义。B项,引号表示特定称谓。C项,引号表示直接引用。D项,引号表示反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①____()?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犹如寻觅一座圣杯。目前,天文学家已发现4000多颗系外行星,研究这些行星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找到另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为未知的将来寻找下一个家园。加拿大物理系教授尼古拉斯·考恩和学生花了10多年时间观测地球大气,探求地球“指纹”。他们表示,在寻找类地系外行星时,可以利用地球“指纹”锁定目标。()?地球“指纹”是指地球大气的光谱。大气不同成分在特定温度、压强下,会产生独特的光谱特征。()?天文学家使用的是凌星法。凌星指的是系外行星从它们的宿主恒星前面经过,导致恒星星光出现跌落。在凌星时刻,恒星的一小部分光线被行星大气层筛过,行星大气层中的成分便在光谱中留下了特有的“指纹”。通过比较凌星前后的光谱,就可以推测行星大气中可能存在哪些分子。地球“指纹”中包含了甲烷和臭氧成分,这被称为生物标志。臭氧和甲烷这两种分子在自然条件下会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甲烷或者臭氧减少。所以,除非有外力干预,否则我们不会看到臭氧和甲烷长期稳定地共存。而外力干预的途径之一,就是存在生命活动产生的生化过程,这一过程能不断地补充大气中的臭氧或者甲烷。因此,____②____,是确认某一星球上存在生命特征的途径之一。如果能够在一颗系外类地行星的“指纹”中发现类似地球凌日光谱的生物标志,那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这个系外类地行星很可能也存在着生命。11.在上文括号处各填写一个疑问句,使之与后文形成有机的关联,每句不超过12个字。答:__[示例]太阳系外是否有生命__什么是地球“指纹”__如何获得大气光谱_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第一处括号,由下文“就是找到另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为未知的将来寻找下一个家园”可知,“这个问题”有关地外生命,故此处可填写“太阳系外是否有生命”之类的语句。第二处括号,由下文“地球‘指纹’是指地球大气的光谱”可知,问题涉及地球“指纹”,故此处可填写“什么是地球‘指纹’”之类的语句。第三处括号,由上文“地球‘指纹’是指地球大气的光谱”以及下文“天文学家使用的是凌星法”可知,运用“凌星法”可以获得大气光谱,故此处可填写“如何获得大气光谱”之类的语句。12.在横线①处拟写标题,不超过20个字;在横线②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2个字。答:__[示例]①地球“指纹”指引人类探寻另一个家园__②观测到臭氧和甲烷共存__【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和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第一问,要求在横线①处拟写标题,语段共有7段,第1段由问句引出话题“太阳系外是否有生命”,可以提炼出关键词“系外生命”;第2-6段,探讨探寻“系外生命”的方法或者手段是利用“地球‘指纹’”,据此可拟写标题:地球“指纹”指引人类探寻另一个家园。第二问,要求在横线②处补写恰当的语句,由“地球‘指纹’中包含了甲烷和臭氧成分,这被称为生物标志”可推断,如果探测到了甲烷和臭氧,就可以确认某一星球上存在生命特征,故此处可填写:观测到臭氧和甲烷共存。二、拓展阅读(2022·湖北十一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材料一: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一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观象授时就要粗糙多了。《尚书·尧典》记载,上古的人们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等等。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春秋战国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365.25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南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处理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历志》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后,浑仪的功能随着环的增加而增加;到唐代李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异天象的发生,其实后者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所谓“天垂象,见吉凶”,把它看成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并加以趋避。宋代和元代为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达25部,其中郭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太阳能发电系统销售与安装合同2篇
- 全新版2024年度软件开发与定制合同
- 坯布采购合同送货日报表
- 租房合同终止协议书
- 成功案例劳务分包合同
- 2024年个人股权转让私密合同模板版B版
- 显示屏订购合同案例
- 房屋买卖中介服务合同范本示例示例
- 2024小店铺劳动合同范本
- 2024品牌服装特许销售合同书版B版
- 《卖炭翁-白居易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 红色文化之烈士陵园
-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默写)全册
- 海洋的前世今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铁道机车
- 5.2细胞的能量“货币”ATP第1课时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 心脑血管疾病的课件
- 酒店新媒体营销案例分析
- 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服务水平
- 道桥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报告
- 第六章 计划及其制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