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_第1页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_第2页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_第3页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_第4页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心理学主讲教师:张裕鼎E-mail:zyd0526@163.com本课程的教学和考核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影视教学、自学指导等多种方式。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表现、课外作业等。本课程的教材吴庆麟主编,《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本课程参考书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等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第3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吴庆麟等编著,《认知教学心理学》(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内容与任务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五节教育心理学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内容与任务一、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二、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内容和任务一、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PSYCHOLOGY: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认识你自己”——宙斯的箴言。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内容和任务一、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1.个体心理结构个体心理心理过程个体差异认识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心理动力:心理特征:感觉、知觉、注意、思维、想象等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能力、气质、性格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内容和任务一、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1.个体心理结构感觉:人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人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及其关系的整体反应;记忆=记(编码、储存)+忆(提取)思维典型地表现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与语言关系密切想象:对已有表象的再加工,形成新形象知觉特性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内容和任务一、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1.个体心理结构情绪过程意志过程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内容和任务一、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1.个体心理结构成人的表情婴儿的表情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内容和任务一、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1.个体心理结构心理状态: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效应与背景。如抑郁心境、催眠状态等。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内容和任务一、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1.个体心理结构心理特征:个体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经常性的特征。这些特征结合而成的每个具体人的稳定的整合统一体,即是一个人的人格(或个性)。能力:作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条件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先天或后天)。气质:人在心理活动与外部行为的速度、强度、灵活性、指向性等动力方面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强调先天)性格:指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强调后天)举例:有关性格特征判断的拾柴火实验(前苏联,阿格法诺夫)这个实验是以40名学前儿童为实验对象。在冬季的黑夜里,实验者把一些湿柴火放在离宿舍较近的棚子里,把一些干柴火放在较远的山沟里,要求小朋友去拾柴火取暖。这一实验引起小朋友的不同反映:一些小朋友去山沟里拾回柴火,另一些小朋友到棚子里去拾柴火,还有一些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些不愿意拾柴火的话。在这个特设的“拾柴火”的游戏中,实验者观察到儿童在性格特征方面的差异:有的是勇敢的,有的是胆怯的。艾森克人格二维模型与希波克拉底气质类型的对应关系举例:有关气质类型判断的看戏迟到实验(前苏联,A·H·达威多娃)都是遇到“看戏迟到”这一事实,在这同一事实面前他们(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各自的举止、言行的表现是会非常不一样的。

胆汁质的人会与检票员争吵起来,甚至企图推开检票员,冲进检票口,径直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他还会埋怨说,戏院的时钟走得太快了。多血质的人明白检票员不会放他进去,他不是与检票员争吵,而是悄悄跑到楼上另寻一个适当的地方来观看戏剧表演。黏液质的人看到检票员不让他从检票口进去,他想反正第一场戏不太精彩,还是暂且到小卖部待一会儿,等幕间休息再进去吧。

抑郁质的人会说自己老是“不走运”,偶尔来一次戏院,就这样倒霉,接着就垂头丧气地回家了。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内容和任务动机:发动、维持某种活动并使其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兴趣:带有某种正性情绪体验的认识需要信念:激励人按照自己的观点、思想、原则去调节自己行动的被意识到的需要系统。世界观: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最高调节器。一、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1.个体心理结构心理动力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内容和任务一、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2.个体心理与行为★心理与行为之间不存在单一的对应关系★反应(reaction,response)——分析性概念;行为(behavior,action)——整体性概念。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内容和任务一、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3.意识与无意识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内容和任务一、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4.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社会心理举例:从众(Conformity)从众指的是改变个体的观念或行为,使之与群体的标准相一致的一种倾向性。★黑暗中的猜测:Sherif的研究群体标准的出现在不确定以及模糊的环境中,人们倾向于与始终保持一致的同伴所建立的标准相一致。社会心理举例:从众(Conformity)社会心理举例:从众(Conformity)★清晰条件下的从众:Asch的研究社会心理举例:从众(Conformity)★清晰条件下的从众:Asch的研究社会心理举例:从众(Conformity)★清晰条件下的从众:Asch的研究在从众行为中,尽管事实上被试已经知道正确的答案,但是,他们身上仍然出现了从众现象(35%的时候会给出错误的答案)。在这个实验中,大部分被试(75%)都至少发生了一次从众现象。另一方面,尽管存在群体压力,被试所给出的大部分回答(三分之二)都是正确的。因此,从众是一个明显的事实,但这个实验也是独立性的一个重要证据。“我们发现在我们的社会中,从众的倾向性是如此的强大。那些聪明的、善意的年轻人很情愿地把白说成黑。这是我们所担忧的。”社会心理举例:从众(Conformity)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比如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比个体主义文化中的人(如北美和西欧)更容易出现从众行为社会心理举例:从众(Conformity)★人们为什么从众信息影响:渴望正确(群体掌握的信息程度;对自己独立判断的信心。常常改变自己行为的同时也改变自己的观念。)规范性影响:渴望被接受和喜欢(改变自己行为的同时未必改变自己的观念。)社会心理举例:从众(Conformity)★人们为什么从众任务困难、重要性高导致人们对自己的判断缺乏信心,更易出现从众行为社会心理举例:从众(Conformity)★人们什么时候从众社会心理举例:服从(Obedience)1、定义服从是指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命令而做出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外界的明确要求下而发生的。2、服从与从众的相似性——二者都是在群体压力下采取与群体规范相符的行为。区别——服从是没有选择的对命令、观念和权威的遵从,而从众是自愿按他人的做法去做,是为了消除群体压力,求得心理的平衡。服从权威★Milgram的研究服从权威★Milgram的研究服从权威★Milgram的研究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内容和任务二、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心理事实明暗对比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内容和任务二、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心理事实视觉后像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内容和任务二、心理学的研究任务2.心理过程视知觉的过程光刺激作用于视网膜引起感受器中色素的变化而产生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引起神经细胞的电位变化即神经兴奋,神经兴奋沿着一定的神经通路到达大脑皮层枕叶,从而觉察到物体的存在;接着将看到的物体从它所在的背景中分离出来;最后确认这个物体,并叫出这个物体的名称。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内容和任务二、心理学的研究任务3.心理现象的机制4.心理现象的条件5.心理的发展心理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以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Psychology)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生心理:共性(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和个性(智力、创造力、特殊学生);学习心理:学习观及教学运用(行为主义观、认知观、社会认知和建构主义观),复杂认知过程(知识的学习与迁移、认知技能获得、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学习策略等);教学心理:课堂前(教学设计)、课堂中(激发学习动机、管理课堂、进行有效教学)、课堂后(评价学习结果)。教师心理: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效能感、教学风格等。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先快后慢学习心理的早期研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Ebbinghaus(1850-1909)不同性质材料的遗忘曲线学习心理的早期研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Ebbinghaus(1850-1909)教学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1969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R.Gagne)及其合作者在《AnnualReviewofPsychology》上,首次提出“教学心理学(InstructionalPsychology)”这一术语。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格拉泽(R.Glaser)及其合作者认为,教学心理学这一领域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初步揭示出各种能力的实质,并从这些理论出发,对学与教的干预条件及干预活动作出种种探索,如认知技能的形成、自我调节能力的获得和知识结构的获得等。Gagne(1916-2002)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教学:科学,还是艺术?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理论意义

2.教学实践意义(1)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2)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程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诞生,其标志是桑代克首次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以及他最有影响的教育心理学三大卷:《教育心理学:第一卷,人的本性》,《教育心理学:第二卷,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第三卷,心智运作、疲劳、个体差异及其原因》。Thorndike(1874-1949)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程

两条线索:一条是在实验室中研究人类及动物学习的规律;另一条则是在学校和社会现实情境中探索人类学习的规律,并提出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主张。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程

★EducationalPsychology:ACenturyofContributions(EditedbyBarryJ.Zimmerman&DaleH.Schunk,AProjectofDivision15of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TheFoundingPeriod:1890To1920TheRiseToProminence:1920To1960EducationalPsychologyinTheModernEra:1960ToPresent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研究实际情境的影响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如,MultimediaLearning)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的方法二、研究的步骤三、研究的有效性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的方法(一)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定量研究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假设-抽样-资料收集(问卷/实验)-统计检验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的方法(一)质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