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教学设计_第1页
温度教学设计_第2页
温度教学设计_第3页
温度教学设计_第4页
温度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度》教学设计《温度》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措施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顿的《温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温度》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温度的概念;②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温度值;③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2.过程和措施:①通过观测和试验理解温度计的构造;②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措施。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平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①摄氏温度的规定及其读法和写法;②试验室温度计的使用措施。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三.教具准备自制温度计,试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烧杯、开水、冷水若干。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列举生活中水的几种形态变化,引导学生指出它们都属于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由此引入新课。2.新课教学(1)、温度①、问:当接触或靠近高温物体或低温物体时,你均有什么感觉?归纳得到温度的定义:表达物体的冷热程度。②、是不是我们感觉热的物体,它温度一定高,感觉冷的物体它温度一定低,请1个同学上来动手操作。(2)、温度计①、展示自制温度计。②.引入温度计原理:让学生观测把自己做好的温度计先放入放有热水的烧杯中,再放入放有冷水的烧杯中,然后观测看到的现象。得出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③.温度的规定及单位深入提出问题:自制的温度计能不能测出详细的温度?为何不能?然后引入摄氏温度的规定及单位。简介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原则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达,把这0℃到100℃提成100等份,每一份就表达1℃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读法:37℃读37摄氏度-5℃就读作负5摄氏度(或读作零下5摄氏度)④自然界的某些温度:人体正常体温:37℃我国最低气温:-52.3℃最高气温:49.6℃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沸水温度:100℃。(3)、温度计的使用①、教师展示试验用温度计,家庭用温度计、体温计,请学生观测他们的构造,量程,分度值。温度计的构造:玻璃管、玻璃泡、毛细管、刻度、液体(一般是水银,也有酒精、煤油)②、回忆使用刻度尺前需要注意的几种问题,然后概括出温度计使用前的注意事项: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③、让学生讨论要精确测出温度应注意那些事项,并测出凉水的温度,教师进行巡视指导,然后总结出温度计的对的使用措施;(4)、体温计问:体温计的构造与试验用温度计比较有什么不一样?答:体温计有缩口,而试验用温度计没有。问:细管的作用是什么?答:防止水银倒流。问:体温计每次使用前都应怎么处理?答:甩几下,目的是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内。(5)、温度计拓展部分运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多种各样的温度计。(6)、课堂小结:①温度的定义、单位及单位符号是什么②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它的原理是什么,它由哪几部分构成③怎样对的使用温度计、怎样读数(7)、作业:《温度》教学设计篇2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生活中的负数》单元第一课时《温度》教学目的:1、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达措施,并会对的读写。2、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下。教学重点、难点:1、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下。2、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达措施,并会对的地读写。教学过程:组织课前互动:同学们,张老师第一次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学习,谁乐意来简介一下自己,说说自己有什么长处?(学生简介)有这样多优秀的同学,看来我们班级一定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班级了。老师好但愿和大家一起上这节数学课。你们准备好了吗?好,那我们上课吧。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刚刚那么多同学简介了自己,说了自己的长处,你懂得张老师的长处是什么吗?告诉你,张老师的天气预报播的最佳,特像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你相信吗?不信啊?那我就播一段你听听,不过请你边听边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者是那懂得的方式,将新闻中的数据记录在课前老师发给你的那张纸上,看谁的记录方式最简朴、最清晰……张老师播的怎么样?天气预报每天播,看来温度很重要,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温度”(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感受引入正负号的必要性,自主合作探究总结零下温度的表达措施请同学们把你记录数据的措施和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选出你们小组认为最合理、最简朴、最清晰的措施,简介给大家。选出“+、-”的措施,你们想的真好,和数学家想的同样。(二)会读温度,及温度的有关知识。你懂得怎样读这些温度吗?(学生会就学生说)(1)“℃”这个符号,我们读作“摄氏度”(2)一般用+5℃表达零上5℃。用-2℃表达零下2℃(3)师:每组桌面上均有一张图片,谁乐意也学学“天气预报”播音员,来播一下天气预报?(指名毕生上台演出)其他同学仔细听,你能从播报的温度中发现了什么?(学生边听边思索,汇报)(三)会使用温度计表达生活中的温度在生活中我们用什么来测量温度呢?——(温度计)出示:温度计,(学生拿出温度计,每小组一种)从温度计上你懂得些什么,又观测到了什么,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学生简介,老师补充1、0刻度线是红色标出的;2、上面还标有数字:零以上的数字越来越大,零一下的数字也越来越大。3、0以上是零上的温度,0如下是零下的温度。4、一种小格表达一度。5、有一种℃的符号)《温度》教学设计篇3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原则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P87-88页有关温度的内容。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学会对的读写温度计上的温度,会用正负数表达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能在详细情境当中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2、能力目的:经历观测、体验、合作探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3、情感目的: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络,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教学重点:能对的读写温度。教学难点: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哪里?(出示幻灯)假如去这些都市旅游,我们去之前要先理解这个都市的什么呢?(温度、天气。)看来温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板书:温度)通过昨天的预习,谁能大胆说一说,我们今天将学习哪些有关温度的知识呢?(温度是怎么读的,写的,单位是什么呢?温度高下的比较,怎么看温度计。)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研究温度。二、探求新知(一)游戏情境,学习负数1、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来做个记录温度的游戏,先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表格,请听游戏规则:用你们喜欢的措施,边听边记,把这几种都市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写在表格里,看谁记得又对又快又清晰。2、师读天气预报,学生记录3、反馈记录状况师:全记下来的请举手,也有同学没下来,别着急,我们来看看记下来的同学是怎么记录的(展示一名全记下来的同学的表格)师:这位同学真棒,用的是符号与数结合的措施。老师也是这样记的。(出示幻灯片)请同学们认真观测,这些温度除了数字外,尚有什么?(减号、负号)师小结:这里的“—”不是减号,而是符号,表达什么呢?(零下温度)“℃”这个是温度的单位,读作“摄氏度”。4、请同学们找一找表格里尚有哪些是零下的温度,找出来读一读,同桌互读,表达什么?(反馈)5、同学们,在写这些零下的温度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前面要写上负号)假如忘了负号会怎么样?6、小结:像这样前面加负号的数就是负数。(二)学习正数1、零下的温度可以用负数表达,零上的温度我们可以直接用过去学过的数表达,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在每个正数的前面加个“+”,真聪颖,读作表达,一般状况下,正号可以省略,也可以不读。)2、师:不过什么时候必须加负号。(零下温度)3、刚刚表格填错的同学目前会修改了吗?动手改一改吧。4、小结:刚刚,我们学习了怎样用正数表达零上温度,用负数表达零下温度,并且学习得非常认真。(三)讨论:此前我们学的0表达什么也没有,那么这里的0℃是不是没有温度?(科学家把水结冰的温度称为0℃)(四)认识温度计,初步体会1、昨天老师布置大家观测温度计,并做了试验,谁来说说你的发现。2、学生汇报(①有温度的单位0℃②红色液柱,会升高下降③中间有个0刻度,上面是0上温度,下面是0下温度④1小格就是1℃)3、练一练同学们会看温度计了吗?(出示幻灯片)(五)体验温度的高下1、温度有高下之分,那怎样比较温度的高下呢?我们来看一下这幅图(幻灯片P88-1)哪个温度低?为何?相差多少度?你是怎么想的?2、学生练习3、小结:红色液柱越高,温度就越高,红色液柱越低,温度就越低。三、巩固练习(P88-2)四、总结:今天同学们对自己的体现满意吗?你有什么收获?五、拓展(课后小调查P88)板书设计:温度5℃-2℃0℃零上温度分界线零下温度正号负号+-《温度》教学设计篇4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温度的概念;③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温度值;③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2.过程和措施。①通过观测和试验理解温度计的构造;③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措施。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平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温度计的使用措施。教学难点:使用温度计易错之处。教学教具:自制温度计,试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烧杯(每桌3只,中等大小)、多媒体课件、开水、冷水若干。教学过程一、从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看一看:教师播放与温度有关的图片。教师根据图片提问:你们与否想理解冰雪是怎么形成的?衣服为何被晒干?樟脑丸放久了为何会变小?教师板书:第四章物态变化二、想想做做1.温度。想一想①:冬天和夏天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想一想③:冷到什么程度,热到什么程度,天气预报是怎样表达冷热程度的?(学生回答)师生总结温度概念。教师板书:第一节温度计2.温度计。想一想,议一议:①怎样判断两杯水温度的高下?②哪种措施更精确?(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做一做:用手感觉冷、热、温水,得出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想一想:③生活中尚有哪些类似的例子?(学生回答)师生总结:使用温度计测量较精确。三、想想议议1.问一问:你想理解有关温度计的什么知识?(学生提问,教师板书)2.原理。教师演示自制温度计,引导学生回答运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板书)想一想,议一议:为了更精确地测量温度,温度计应怎样改装?(学生讨论回答)3.看一看、说一说:温度计的构造。(学生观测实物并回答)4.想一想、读一读。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温度的表达措施、单位、符号、读法,然后练习读数。5.看一看、比一比。教师引导学生观测并回答三种温度计的不一样,同步进行量程、分度值的教学。6.做一做,议一议。学生测量热水温度并上台演示,师生总结对的使用温度计的措施。(多媒体演示)对的措施(1)看清量程和分度值,并估测。(2)玻璃泡不能位于容器底及侧壁,必须所有浸没在液体中。(3)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5)读数时眼睛要平视(以上各点均配有图片)错误措施(图片略)。7.做一做,议一议(体温计的使用):学生演示游戏(两人),学生评价并说出理由同步进行体温计构造的教学。四、教师投影与自然界中的某些温度有关图片并引导学生看书本第71页表格。五、小结学生谈一谈本课的收获,教师归纳。六、动手动脑学物理1.课内:书本第741页第2题。2.课外:第741页第3、4题《温度》教学设计篇5教学规定:1、通过引导学生研究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使学生理解液体都具有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的性质。2、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液体热胀冷缩的试验,培养学生的试验能力、初步的分析能力。课前准备:1、装有酱油、酒精的模拟温度计各一支,水槽2个。2、演示用温度计1支,每试验小组摄氏温度计1支。3、学生课前搜集多种各样的温度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温度计放到热水中,红色液柱上升,放到冷水中,红色液柱下降了。温度计的液柱为何会上升或下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温度计的科学。2、提问:进行科学研究,最常用的措施是什么?二、学习新课1、认识水和其他液体均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提问:出示模拟温度计与演示温度计,比较它们在构造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它们分别放入热水、冷水中,液柱有什么变化?(2)学生分组试验:把模拟温度计分别放入装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水槽中,观测液柱的变化。(3)讨论:瓶中的水既没有增长也没有减少,液柱却上升或下降,这是怎么回事呢?(4)学生讨论、汇报。(5)小结:水受热体积会膨胀,因此液柱上升;水受冷体积缩小,因此液柱下降了,水的这种性质,我们把它叫“水的热胀冷缩性质”(6)提问:其他的液体有无这种性质呢?同学们能不能设计一种试验来证明?(7)学生试验并讨论、汇报。(8)师生小结:液体均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指导学生理解摄氏温度计的发明。(1)学生看书本阅读部分。(2)提问:摄氏温度测量原则是谁制定的?刻度原则是怎样规定的?(3)学生讨论、汇报。(4)小结:同学们要注意,在不一样的地区水烧开的温度并非都是同样的,有爱好的同学可以课后去探索其中的秘密。三、巩固总结讨论:1、温度计的设计原理是什么?2、你还见过哪些温度计?3、它们都是运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吗?《温度》教学设计篇6【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懂得温度是表达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及使用温度计的必要性。2、懂得液体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和原理。3、能说出常用温度计中0℃和100℃的规定及刻度措施。4、会对的表述摄氏温度的记法和读法。过程目的:1、通过观测理解温度计、体温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措施。情感目的: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1、对的表述摄氏温度的记法和读法。2、使学生初步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措施。【教学难点】温度计的对的使用措施。【教学用品】冷水、热水、温水各一杯,试验室使用的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各一支,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播放两张照片,通过问题“你假如处在这两张照片的环境中,会有什么感觉?”再通过“生活中描写冷热程度的词语”(如烫、暑、热、温、凉、寒等)引出温度的概念。二、新课教学1、温度:表达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师生举例阐明温度跟人类的关系)[过渡]生活中我们常常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如父母用摸我们的额头的措施判断我们与否发热。那么,单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与否可靠呢?下面请一名同学上来做一种试验。交待试验要领:两手分别浸入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中,过一会儿取出再同步浸入同一杯温水中,两手对温水的冷热程度的感觉相似吗?[过渡]试验证明:单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有时并不一定可靠。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板书课题:4.1温度计)。2、温度计(1)构造:内径很细而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内装适量的汞或酒精或煤油)、刻度等。(结合课件和实物简介)(2)原理: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初步理解:当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待测的物体充足接触后,泡内的液体就跟待测物体保持相似的温度,管内液面的位置就会伴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可以从液面所对准的刻度读出该物体的温度)(3)单位: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课件中录象简介摄氏温标,突出两个规定:①冰水共存物的温度为0度②在原则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国际单位——开尔文(符号:k)简要简介热力学温标,引导学生课后自学。(4)试验室常用温度计的使用:布置学生阅读书本p78第1—7行的内容,归纳温度计的使用注意点及注意的原因。在学生充足发言的基础上,结合课件归纳:“三要”、“一不”、“三看清”:“三要”——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所有浸入被测液体中;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液面相平。(补充:被测物体的温度一定要在所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之内)“一不”——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上。“三看清”——看清测量的范围;看清最小刻度值;看清液面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练习温度的记法和读法:记作______,读作__________记作______,读作__________[过渡]以上我们初步学会了温度计的使用,那你懂得最早的温度计是谁发明的吗?(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1593年)。温度计的成功发明和逐渐完善,为人类运用温度计奠定了基础,1858年德国医生冯德利希就发明了用测体温来诊断疾病的措施,当时他用的就是类似于我们试验室的温度计,但使用很不以便,你能说出它的不以便之处吗?(生回答)那么,怎样改善呢?(生讨论回答后,师小结:英国医生阿尔伯特想了一种好措施,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造一段很细的弯管,当温度计离开人体时,水银自动在细管中断开,玻璃管中的水银就会自动停留,这就是我们目前常用的体温计)(5)体温计教师展示体温计,引导学生观测其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值。(35—42℃,0.1℃)教师提问:医学上常用煮沸的措施来消毒,请问这种体温计能否如此消毒?怎么消毒?教师再问:体温计的细弯管作用关键,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体温计在读数时才可以离开被测人体。那么,一只刚使用过的体温计只经酒精消毒后,能否立即用于另一人,为何?怎么办?(不能,用力甩一甩,使玻璃管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中)[过渡]有无既可以拿出来读数又不用甩的体温计?(6)其他温度计:电子体温计、非接触红外线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等。(多种温度计之间合适过渡,并在课件中简介图片资料)《温度》教学设计篇7教学目的:1.运用温度的情境理解正、负数的表达措施,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会对的读写。2.借助温度的情境感受负数的意义,会比较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的高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温度计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感觉天气怎么样?到了中午天气又会怎么样?这是什么在变化?是的,同学们,温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有关,天气冷了妈妈会叮嘱我们多穿件衣服,别着凉了,这是温度减少了;天气暖和了,就会少穿几件衣服,这是温度升高了。那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某些有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