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古代诗歌阅读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下面小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这位琴师来自峨眉山,一个“下”字写出了琴师的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B.颔联中“为我”二字体现了琴师与听琴之人的友情,“挥手”出自嵇康“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C.“霜钟”二字用典,又点明时令,与后面的“秋云暗几重”照应,这句诗写琴声与钟声交响,也兼寓有知音的意思。

D.律诗讲究平仄、对仗,格律比较严格。而李白的这首五律语言庄重典雅、深沉顿挫,用典巧妙而又不着痕迹。

16.同为表现欣赏音乐感受的作品,试分析这首诗在描写音乐的手法上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有何相似之处。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①。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轮鞅:指车马。

16.结合《归园田居(其一)》,分析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暧暧”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图景。“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一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17.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B.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庄稼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庄稼的生长状况会引发的感受。结尾两句形象鲜明,含义深邃,恰妙在不加雕饰。

C.《归园田居》(其一)整首诗着重表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之情;而本诗着意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

D.这首诗语言质朴,语调悠然,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在一片“静”的境界中,流淌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18.陶渊明的乡居生活总体说是平静安宁的,但是他的心情也会有喜有忧,结合《归园田居(其二)》诗句加以分析。

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注]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本诗作于元和十三年(818)中秋夜,时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已被贬为江州司马,居于浔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贫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样是在八月十五的明月之夜,去年诗人在皇家御园曲江杏园边赏月,今年就被贬到江州,境遇改变,令人感慨。

B.颈联“西北望乡”“东南见月”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何处是”“几回圆”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苦之情。

C.“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表现出诗人历经磨难之后极其复杂的心理状态,耐人寻味。

D.全诗慨叹物是人非。今昔殊异,表达了诗人谪居生活的愁闷,其感情基调与《琵琶行》一脉相承。

16.本诗中“月”这意象,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词起句,追思往事,痛不欲生,继而满腔恨意,喷薄而出,而“又”字写尽人情凄惨,隐含仍苟活,历尽磨折之意。

B.该词逆承上片“故国”句,细描过去奢华生活场景,结句以问答语,吐露心中万千愁恨,如泣如诉般,令人不堪卒读。

C.该词篇幅虽然不长,却能激发阅读者更强烈更广泛的情感共鸣,这一定程度上是缘于结句象征性的比喻和丰富的愁情。

D.该词综合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深刻地书写并传达了词人深厚强烈的真情实感,汹涌翻腾,动人肺腑。

16.本词下片中“只是朱颜改”一句中“朱颜改”用意极深,请试作探析。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的习俗,诗人登高既是从俗又抒发了特别的情感。

B.第三句中的“落木”指落叶,“萧萧”写落叶摇落的声音,间接写了风。

C.第五句中的“万里”是说诗人常年在外漂泊流浪,跑遍祖国的山山水水。

D.第七句中的“艰难”既指自己生活多艰,也指安史之乱之后国家仍多难。

16.有人认为诗的第八句和第六句有重复之嫌,你赞同这一说法吗?请结合诗人情感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下面小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这位琴师来自峨眉山,一个“下”字写出了琴师的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B.颔联中“为我”二字体现了琴师与听琴之人的友情,“挥手”出自嵇康“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C.“霜钟”二字用典,又点明时令,与后面的“秋云暗几重”照应,这句诗写琴声与钟声交响,也兼寓有知音的意思。

D.律诗讲究平仄、对仗,格律比较严格。而李白的这首五律语言庄重典雅、深沉顿挫,用典巧妙而又不着痕迹。

16.同为表现欣赏音乐感受的作品,试分析这首诗在描写音乐的手法上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有何相似之处。

【答案】15.D16.①都用了比喻的手法。白居易用了七个比喻,以形喻乐,化抽象之声为具体形象,将演奏的全过程细腻真切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李白用了一个比喻“如听万壑松”来描摹琴声。

②都用了反衬法称赞演奏者技艺的高超。《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听蜀僧濬弹琴》中的“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及手法的综合赏析能力。

D.“语言庄重、典雅”错,庄重典雅指语言格调,它给人以庄严肃穆、高雅严谨、沉稳典雅、雄浑壮丽的感觉。比较讲究,格律工整、引经据典多。而本诗清新、明快、自然,好像没费一点力气,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所以这首诗的语言风格属于清新、明快,不属于庄重典雅的特点。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不同诗歌并鉴赏诗词的表现手法异同的能力。

《琵琶行》描写音乐用了比喻的手法。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弦弹出的声音深沉悠长,像阵阵疾雨;小弦弹出的声音轻细柔慢,就好像人在窃窃私语。自此至以下十四句,借助语言摹写音乐的时候,都运用了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形象性。而《听蜀僧濬弹琴》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比喻琴声之清越宏远。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只是数量和摹写的程度不同。

《琵琶行》中“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几句有共同点,都是从听众的角度来写。“主人忘归客不发”音乐如此动心移情,让人流连忘返。“东船西舫悄无言”琵琶声停了,却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听众仍沉醉其中,如醉如痴,创设出了曲止情续、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愤激幽怨的曲调引发了诗人强烈的感情共鸣,既有对琵琶女沦落天涯的同情,又有对自己遭遇贬谪的伤感,伤人、亦伤己,两重感伤交融在一起,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几句也是以人衬声,以听众反应来写音效,衬托琵琶声强烈的艺术魅力。《听蜀僧濬弹琴》中“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尾联两句写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这是以感觉时间过得快来表现听者沉浸于琴声达到入神的状态,衬托出弹者技艺高超。两首诗的共同之处是运用侧面描写,以听众的反应表现演奏技艺的高超。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①。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轮鞅:指车马。

16.结合《归园田居(其一)》,分析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暧暧”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图景。“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一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17.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B.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庄稼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庄稼的生长状况会引发的感受。结尾两句形象鲜明,含义深邃,恰妙在不加雕饰。

C.《归园田居》(其一)整首诗着重表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之情;而本诗着意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

D.这首诗语言质朴,语调悠然,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在一片“静”的境界中,流淌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18.陶渊明的乡居生活总体说是平静安宁的,但是他的心情也会有喜有忧,结合《归园田居(其二)》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16.C17.C

18.①喜乡间生活宁静,没有俗事俗人打扰。“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就表现了乡居的宁静,“虚室绝尘想”暗含摆脱时俗束缚的喜悦。

②喜与乡邻关系友好淳厚。“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与乡邻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与充满了权诈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是澄澈明净的,令人喜悦。

③忧自己的庄稼毁于一日。“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诗人生怕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毁于一旦,心怀恐惧。

这里的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相反,这单纯的喜惧,正反映着经历过乡居劳作的洗涤,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淳朴了。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错。“暧暧”“依依”都有隐约、模糊的意思,但诗句中的“暧暧”是形容远处村庄的隐约可见,远处村庄是静止的,所以“暧暧”形容的是静止的模糊;而“依依”是形容炊烟的隐约可见,炊烟是飘动的,所以“依依”形容的是运动的模糊。因此两者不可互换。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本诗着意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错误,本诗着重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表现诗人恬淡的心境。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题要求“结合诗句”分析“有喜有忧”。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为喜,这两句是说,住在郊野很少与人结交往来,偏僻的里巷少有车马来往,表现了乡居的宁静。“虚室绝尘想”在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观念。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片自得之意。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为喜,这两句是说,见面之后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他时常和乡邻们共话麻桑,可见他在劳动中同农民也有了共同语言。在诗人看来,与淳朴的农人来往,绝不同于官场应酬,不是他所厌恶的“杂言”。凸显与充满权诈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是清澄明净的。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为忧,这两句是说,经常担心霜雪降临,庄稼凋零如同草莽。生怕自己的辛勤劳动,遭到自然灾害,毁于一日,心怀恐惧。

当然乡村生活也有他的喜惧。庄稼一天一天生长,开垦的荒地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生怕自己的辛勤劳动,遭到自然灾害,毁于一旦,心怀恐惧。这里的一喜一惧,反映着经过乡居劳动的洗礼,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纯朴了。

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注]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本诗作于元和十三年(818)中秋夜,时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已被贬为江州司马,居于浔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贫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样是在八月十五的明月之夜,去年诗人在皇家御园曲江杏园边赏月,今年就被贬到江州,境遇改变,令人感慨。

B.颈联“西北望乡”“东南见月”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何处是”“几回圆”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苦之情。

C.“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表现出诗人历经磨难之后极其复杂的心理状态,耐人寻味。

D.全诗慨叹物是人非。今昔殊异,表达了诗人谪居生活的愁闷,其感情基调与《琵琶行》一脉相承。

16.本诗中“月”这意象,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5.A16.①以眼前之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②以眼前之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之苦;③将昔年赏中秋之月的愉悦与今年赏中秋之月的孤苦对比,进一步突出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之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A项,理解错误,“昔年八月十五夜”中的“昔年”并非“去年”,而是“往昔、往年”之意。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的鉴赏评价能力。

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全诗歌的大意是:往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佳节;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浦沙头水馆前度过;向着西北望也看不到家乡,人在东南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秋风吹过无人理会这凄凉的秋意,今晚清朗的月光还似以往。月亮在古典诗歌里,明月寄托相思,承载着抒情主人公的怀乡思亲之意。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的思乡情怀。昔今对比在古诗里是常见的,就本诗看,从内容上颈联涉及望乡和圆月,表面上像在思乡,但是“望乡“行为反映的心理,却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而这种心理再次强化了内在的主体孤苦体验:昔日“曲江池畔杏园边”,今日“湓浦沙头水馆前”,对比中徒添诗人不尽的凄苦感。西北望四方、眺望故乡和四野观望明月,能想象出诗人希望能望到家乡带给自己温暖,能看到心中一轮明月留给自己关怀,然而结果相反,只是“今夜清光似往年”,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暗含了人已不是昔日的意气之人了,照应诗歌前文对比的物是人非的无奈悲苦。惨淡的月辉满地,照彻在清冷的“湓浦沙头水馆前”,秋风乍起,置身这样的环境里,自然令人清冷至极。贬谪后的诗人内心的这份清冷和悲苦,正是通过月色的层层渲染展现出来的,其烘托作用,不言自明。

【点睛】回答诗歌鉴赏的主观题,尽量做到内容分析、情感把握、技巧赏析三个维度一体。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词起句,追思往事,痛不欲生,继而满腔恨意,喷薄而出,而“又”字写尽人情凄惨,隐含仍苟活,历尽磨折之意。

B.该词逆承上片“故国”句,细描过去奢华生活场景,结句以问答语,吐露心中万千愁恨,如泣如诉般,令人不堪卒读。

C.该词篇幅虽然不长,却能激发阅读者更强烈更广泛的情感共鸣,这一定程度上是缘于结句象征性的比喻和丰富的愁情。

D.该词综合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深刻地书写并传达了词人深厚强烈的真情实感,汹涌翻腾,动人肺腑。

16.本词下片中“只是朱颜改”一句中“朱颜改”用意极深,请试作探析。

【答案】15.D16.“朱颜”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着一“改”字,使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形成强烈对比,暗含诗人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曲折有致地表现出诗人内心无尽的悲愁悔恨。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词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D.“该词综合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错误,本词采用了比喻(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设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手法,没有夸张手法,愁浓重的心理感觉像一江春水,并非夸大其词。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关键词句含义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朱颜”表面上是指往日宫中宫女;“改”字是说她们如今应该红颜变白发了,但实际上,“改”的哪里只是宫女们的容颜呢?还有已然灭亡的故国,李煜作为帝王的奢华美好生活等,这一切都变了。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