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黔西南市重点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黔西南市重点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黔西南市重点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黔西南市重点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黔西南市重点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黔西南市重点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化学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A.2Na2O2+2H2O===4NaOH+O2↑B.2F2+2H2O===4HF+O2C.2Na+2H2O===2NaOH+H2↑D.NaH+H2O===NaOH+H2↑2、在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A.Fe B.Cu C.Fe和Cu D.Mg和Cu3、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1.01×105Pa、25℃时,2.24LCl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2×6.02×1023B.0.1L3mol·L-1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原子数目为0.3×6.02×1023C.5.6g铁粉与足量CuSO4溶液反应生成的铜原子数为1×6.02×1023D.46gNO2和N2O4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6.02×10234、下列实验仪器不宜直接用来加热的是()A.试管 B.坩埚 C.蒸发皿 D.烧杯5、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氢化物。下列物质不属于氢化物的是()A.HCHO B.PH3 C.NaH D.HCl6、常温下,能溶于浓HNO3的单质是()A.Al B.Fe C.Cu D.Au7、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表述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B.第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Li、Na、K、Rb、Cs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D.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ⅣA族8、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F2可发生如下反应:,从而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A.+4价 B.+5价 C.+6价 D.+7价9、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无机硅酸盐材料制造的是()A.不锈钢炒菜锅 B.青花瓷大饭碗 C.桶装水水桶 D.香樟砧板10、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①铜与浓硝酸反应;②铜与稀硝酸反应;③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与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不相等B.三种途径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相等C.所消耗铜的物质的量是:途径③>途径①>途径②D.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途径①>途径②>途径③11、常温下,铁、铝等金属与下列物质能反应,且产生氢气的是A.浓硫酸 B.稀硫酸 C.浓硝酸 D.稀硝酸1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pH=1的溶液中:Fe3+、K+、I-、Cl-B.在含大量Fe3+溶液中:NH4+、Na+、Cl-、SCN-C.能与金属铝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中:NH4+、Al3+、SO42-、Cl-D.在强碱溶液中:Na+、K+、Cl-、HCO3-13、除去粗盐中混有泥沙的实验中,用到玻璃棒的次数是A.1 B.2 C.3 D.414、模拟侯氏制碱法原理,在CaCl2浓溶液中通入NH3和CO2可制得纳米级材料,装置见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通入适量的CO2,b通入足量的NH3,纳米材料为Ca(HCO3)2B.a通入足量的NH3,b通入适量的CO2,纳米材料为Ca(HCO3)2C.a通入适量的CO2,b通入足量的NH3,纳米材料为CaCO3D.a通入少量的NH3,b通入足量的CO2,纳米材料为CaCO315、将0.8gNaOH和1.06gNa

2CO

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

-1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

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A.B.C.D.16、配制100mL2.0mol•L-1NaOH溶液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烧杯B.玻璃棒C.容量瓶D.集气瓶17、下列反应能用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表示的是A.石灰石与足量盐酸反应B.碳酸钠与足量盐酸反应C.碳酸钠与足量醋酸反应D.碳酸钡与足量硝酸反应18、实验室制取少量N2常利用的反应是NaNO2+NH4ClNaCl+N2↑+2H2O,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NaNO2是还原剂B.生成1molN2时转移的电子为6molC.NH4Cl中的N元素被氧化D.N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19、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B.铝不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C.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D.铝的密度比铁的密度小20、下列混合物可以用分液法分离的是()A.食盐水中的泥沙 B.碘与四氯化碳 C.植物油与水 D.碳酸钡与氯化银21、有些电影、电视剧中的仙境美轮美奂,这些神话仙境中所需的烟雾是用化学方法制得的。方法是向放在温热石棉网上的混合物(NH4NO3和Zn粉)中滴几滴水,立即看到白烟。该反应的方程式为:NH4NO3+Zn=ZnO+N2↑+2H2O,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NH4NO3只作氧化剂B.常温常压下每消耗1.3gZn粉,该反应可产生448mLN2C.常温常压下每生成1molN2,该反应共转移8mol电子D.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22、等质量的镁分别在足量的二氧化碳、氧气中燃烧,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产生的固体质量大B.在氧气中产生的氧化镁质量大C.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都是2∶1D.反应中都是氧元素被还原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猜想自来水中可能含有大量Cu2+、Ca2+、Mg2+和某些阴离子,从而进行了三组实验:①取适量自来水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②过滤后取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Na2CO3溶液,又有白色沉淀生成;③另取适量自来水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硝酸后再滴加AgNO3溶液,也产生白色沉淀。请回答以下问题:(1)不用做实验就可排除的离子是_____。(2)通过实验可初步确定自来水中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大量Ca2+、Mg2+;判断依据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有__________。(3)自来水中所含阴离子可以确定有______,理由是_____。(4)确定实验②中滴加的Na2CO3溶液已过量的检验方法是______。24、(12分)M、N、P、Q均为中学常见的纯净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其它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反应可以在水溶液中进行)。(1)若N的溶液显黄色,一定条件下N的饱和溶液可与沸水反应生成红褐色分散系①请写出生成红褐色分散系过程中涉及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②P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N与Q转化为P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④一定条件下Q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M为NaOH,且P为白色沉淀①P为______________;②M与某金属单质也可生成N,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③P溶于M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④N与Q混合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25、(12分)实验室用稀硝酸与铜反应制备NO气体,如果采用图Ⅰ装置(烧瓶内加入稀硝酸和铜片,必要时可加热),实验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因为观察到的现象不能有力证明反应产物是NO。有人设计了图Ⅱ装置(橡皮塞下端连有铜丝圈),用来做该实验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1)用图Ⅰ装置做实验时,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的颜色为_____色;实验过程中由于______,不易观察到____________生成,从而不能有力证明反应产物是NO。(2)用图Ⅱ装置做实验时,将有关操作补充完全:①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从U形管的B侧管口注入稀硝酸,一直注到____________为止。②关闭活塞,用酒精灯在U形管的A侧加热,当______时,立即撤去酒精灯。(3)根据图Ⅱ装置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①反应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自动停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在何处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如果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打开,可立即观察到哪些明显现象?_________________。26、(10分)某学习小组以氢氧化钡、水、硫酸为实验对象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氢氧化钡与硫酸在溶液中能发生________(填字母)。a.复分解反应b.氧化还原反应c.置换反应(2)加水后,灯泡变亮的原因是氢氧化钡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过程Ⅰ中灯泡变暗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查阅有关物质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比较溶液1、溶液2中c(SO42-)的大小:______>______。(5)实验2:用硫酸钠溶液替代稀硫酸,重复实验进行对照。①硫酸钠溶液的浓度是________。②加入硫酸钠溶液过程中灯泡不熄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12分)在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反应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进行此实验,所用仪器如图:(1)连接上述仪器的正确顺序(填各接口处的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3)化学实验中常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是否有Cl2产生。如果有Cl2产生,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方程式:①气体发生装置进行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②NaOH溶液中发生的反应:____________(5)若将生成的Cl2通入到分别置有干燥有色布条和湿润有色布条的两个集气瓶中,会看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14分)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例如:(1)上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_____________。(2)以K、Na、H、O、S、N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下表中②、④、⑥后面。物质类别酸碱盐氧化物氢化物化学式①H2SO4②____③NaOH④___⑤Na2SO4⑥____⑦SO2⑧SO3⑨NH3(3)写出⑦转化为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4)写出单质Al与③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29、(10分)(1)下面是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粒子共能表示_______种元素,图中表示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图中A所表示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1-18号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中,表中的字母代表一种元素,回答下列问题:①写出D单质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写出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③E和F分别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填写氢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④A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所含化学键为___________________,其水溶液与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X、Y、Z、M、N、Q皆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半径与主要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A.金属性:N>Q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M>YC.简单离子半径:Q>N>XD.原子序数:Z>M>X>Y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A【解题分析】

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题目详解】A.反应“2Na2O2+2H2O===4NaOH+O2↑”中,2Na2O2中2个氧原子化合价升至0价,另2个氧原子化合价降至-2价,水中氢、氧元素化合价不变,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A项符合题意;B.反应“2F2+2H2O===4HF+O2”中,水中氧元素化合价升高,水是还原剂,B项不符题意;C.反应“2Na+2H2O===2NaOH+H2↑”中,水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水是氧化剂,C项不符题意;D.反应“NaH+H2O===NaOH+H2↑”中,水分子中有1个氢原子化合价降低,水是氧化剂,D项不符题意。本题选A。2、C【解题分析】

在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发生反应:Fe+CuSO4=FeSO4+Cu。由于铁粉过量,所以过滤后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Fe和Cu。答案为C。3、D【解题分析】

A.不是标准状况下,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B.0.1L3mol·L-1NH4NO3溶液中含有溶质硝酸铵0.3mol,0.3mol硝酸铵中含有0.6mol氮原子,含有的N原子数目为0.6×6.02×1023,故B错误;C.5.6g铁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能够置换出0.1mol铜,反应生成的铜原子数为0.1×6.02×1023,故C错误;D.NO2和N2O4的最简式都为NO2,46g“NO2”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3mol原子,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6.02×1023,故D正确;故答案选D。4、D【解题分析】

试管、坩埚、蒸发皿均可以直接加热,但是烧杯需隔石棉网加热,D项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D。5、A【解题分析】

A.HCHO是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氢化物,故选A;B.PH3是磷、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属于氢化物,故不选B;C.NaH是由钠、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属于氢化物,故不选C;D.HCl是由氯、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属于氢化物,故不选D;故答案选A。6、C【解题分析】

Al、Fe金属在常温可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而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Au在常温下与硝酸不反应,只有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二氧化氮气体,故答案为C。【题目点拨】考查浓硝酸的性质,常温下,大多数金属可溶于浓硝酸,但较为活泼的金属铝、铁可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而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金、铂等金属硝酸不反应,特别注意钝化是化学变化。7、B【解题分析】

A.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为P,其最高化合价为+5,所以选项A错误。B.第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最靠右的元素(不考虑稀有气体),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选项B正确。C.Li、Na、K、Rb、Cs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选项C错误。D.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为S,处于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的ⅥA族,选项D错误。答案选B。8、B【解题分析】

离子方程式要遵循质量守恒(即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应相等)、电荷守恒(反应前后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应相等)。【题目详解】在反应中,从离子方程式的电荷守恒的角度可知,n=1,则在RO3-中,R的化合价为+5价,答案选B。9、B【解题分析】

A.不锈钢是用铁合金等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不选A;B.青花瓷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硅酸盐材料,选B;C.桶装水水桶是全新的食品级聚碳酸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选C;D.香樟砧板是天然纤维材料,所以天然高分子材料,不选D;故答案为:B。10、D【解题分析】

有关反应为:①Cu+4HNO3(浓)=Cu(NO3)2+2NO2↑+2H2O;②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③2Cu+O22CuO,CuO+2HNO3(稀)=Cu(NO3)2+H2O,由以上三组反应,可以看出:生成相同质量的Cu(NO3)2,消耗相同质量的铜,但消耗硝酸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相同,途径①消耗HNO3最多,途径②次之,途径③消耗HNO3最少。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生产Cu(NO3)2,途径③效果最佳,既不造成污染,又能提高HNO3的利用,以此来解答。【题目详解】A.由Cu原子守恒可知,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相等,故A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相同质量的Cu(NO3)2,消耗相同质量的铜,但消耗硝酸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相同,途径①消耗HNO3最多,途径②次之,途径③消耗HNO3最少,故B错误;

C.所消耗铜的物质的量是:途径③=途径①=途径②,故C错误;

D.途径①消耗HNO3最多,途径②次之,途径③消耗HNO3最少,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途径①>途径②>途径③,故D正确;

故选:D。11、B【解题分析】

在常温下,铁、铝遇浓硫酸和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没有氢气生成,A、C不符合题意;D、在常温下,铁、铝遇稀硝酸生成NO,D不符合题意;铁、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B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B。12、A【解题分析】

A、铁离子能够氧化碘离子;B、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反应,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该溶液呈酸性或强碱性,铵根离子、铝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碳酸氢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题目详解】A、Fe3+、I﹣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B、Fe3+、SCN﹣之间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硫氰化铁,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但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能与金属铝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NH4+、Al3+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不能共存,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HCO3﹣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但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答案选A。【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Fe3+和SCN﹣)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13、C【解题分析】

除去粗盐中混有泥沙的实验中,首先溶于水,需要玻璃棒搅拌,过滤时需要玻璃棒引流,从溶液中得到氯化钠晶体需要蒸发,又需要利用玻璃棒搅拌,所以用到玻璃棒的次数是3次,答案选C。14、C【解题分析】

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则a处通入CO2,b处通入氨气。氨气溶于水显碱性,所以在氨气过量的条件下最终得到的是碳酸钙;答案选C。15、D【解题分析】

对NaOH和Na2CO3混合配成的溶液,当滴加盐酸时,先发生NaOH+HCl=NaCl+H2O,再发生Na2CO3+HCl=NaHCO3+NaCl,最后发生NaHCO3+HCl=NaCl+CO2↑+H2O。【题目详解】0.8gNaOH的物质的量是0.02mol、1.06gNa

2CO

3的物质的量是mol;当滴加盐酸时,先发生NaOH+HCl=NaCl+H2O反应,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是0.02mol,盐酸体积是0.2L;再发生Na2CO3+HCl=NaHCO3+NaCl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是0.01mol,盐酸体积是0.1L,生成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是0.01mol;最后发生NaHCO3+HCl=NaCl+CO2↑+H2O,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是0.01mol,盐酸体积是0.1L,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0.01mol,故选D。16、D【解题分析】

配制100mL2.0mol/LNaOH溶液一般步骤为:用到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用玻璃棒引流,移入100mL容量瓶内,洗涤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1-2cm,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盖好瓶塞摇匀,故不需要的仪器为集气瓶,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配制溶液所需仪器,难度不大,注意配制溶液的步骤、所需仪器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等问题。17、B【解题分析】A.离子方程式:CaCO3+2H+=Ca2++H2O+CO2↑;B.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C.离子方程式:2CH3COOH+→2CH3COO-+H2O+CO2↑,D.离子方程式:BaCO3+2H+Ba2++H2O+CO2↑。故选B。18、C【解题分析】

A.NaNO2到N2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A错误;B.NaNO2中氮元素由+3价降低到0价(N2),因此每生成1molN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B错误;C.NH4Cl中的氮元素由-3价升高到0价,做还原剂,被氧化,C正确;D.NaNO2中氮元素由+3价降低到0价(N2),发生还原反应,NH4Cl中的氮元素由-3价升高到0价(N2),发生氧化反应,因此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D错误;故选C。19、C【解题分析】

铝制品比铁制品在空气中不易被锈蚀,因Al被氧化后生成致密的氧化物阻止反应的进行,所以不易被锈蚀。【题目详解】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更易被氧化,故A错误;B.铝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物,故B错误;C.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行,所以不易被锈蚀,故C正确;D.铝的密度比铁的密度小,是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无关,故D错误;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Al的化学性质及Al不易锈蚀,注意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保护金属,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20、C【解题分析】

A.食盐易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食盐水中的泥沙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A不符合题意;B.碘与四氯化碳沸点不同,可用蒸馏法分离,B不符合题意;C.植物油与水不互溶,会分层,可用分液法分离,C符合题意;D.碳酸钡与氯化银都不溶于水,但碳酸钡溶于酸,氯化银不溶于酸,可加盐酸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即可得到氯化银,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题目点拨】过滤: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方法;蒸馏: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差异而将组分分离的传过程;分液:分离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的方法。21、D【解题分析】

A.NH4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也降低,则既作氧化剂也作还原剂,故A错误;B.根据反应方程式NH4NO3+Zn=ZnO+N2↑+2H2O每消耗65gZn,生成标准状况下N2,消耗1.3gZn粉,可产生标准状况下448mLN2,本题是常温常压下,故B错误;C.每生成N2,消耗1molNH4NO3,由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可知,转移电子数应为:1mo1×(5-0)=5mo1电子,故C错误;D.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故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D正确;故答案为: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易误选B,忽略本题为非标况。22、A【解题分析】

Mg与氧气反应生成MgO,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MgO与C,根据相同质量的Mg生成MgO和MgO及C固体的质量增重大小分析解答。【题目详解】A.Mg与氧气反应生成MgO,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MgO与C,因此等质量的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产生的固体质量大,A正确;B.根据选项A分析可知等质量的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产生的固体质量大,在氧气中产生的氧化镁质量小,B错误;C.镁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二氧化碳中燃烧方程式为:2Mg+O22MgO,2Mg+CO22MgO+C,在两个反应中,Mg作还原剂,O2、CO2作氧化剂,所以根据方程式可知两个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都是1∶2,C错误;D.在Mg与CO2的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C元素,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金属镁燃烧的知识。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可以在空气中、氧气中、氮气中、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燃烧时都发生耀眼的白光,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白烟。要根据燃烧产生的物质状态结合反应的镁的质量分析比较产物质量大小,无论在什么环境中燃烧,都是镁作还原剂,气体物质作氧化剂,根据方程式确定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关系。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Cu2+含有Mg2++2OH-=Mg(OH)2↓、CO32-+Ca2+=CaCO3↓Cl-(或氯离子)Cl-+Ag+=AgCl↓,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取实验②反应后的上清液适量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若产生无色气泡(或滴加C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Na2CO3溶液已过量【解题分析】

(1)含Cu2+的溶液显蓝色,而自来水无色,故直接可以排除的离子是Cu2+,故答案为Cu2+;(2)根据①、②的现象,生成的白色沉淀是碳酸钙和碳酸镁,初步确定自来水中含有Ca2+、Mg2+阳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O32-+Ca2+=CaCO3↓、Mg2++2OH-=Mg(OH)2↓,故答案为是:CO32-+Ca2+=CaCO3↓、Mg2++2OH-=Mg(OH)2↓;(3)Cl-+Ag+=AgCl↓,白色沉淀不溶于HNO3,滴加足量稀硝酸后再滴加AgNO3溶液,也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自来水中含有Cl-。故答案为Cl-(或氯离子);Cl-+Ag+=AgCl↓,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确定实验②中滴加的Na2CO3溶液已过量的检验方法是:取②步反应的滤液于试管,滴加足量盐酸,如产生无色气泡,(或滴加CaCl2溶液,如产生白色沉淀),证明Na2CO3溶液已过量;故答案为取②步反应的滤液于试管,滴加足量盐酸,如产生无色气泡,(或滴加CaCl2溶液,如产生白色沉淀),证明Na2CO3溶液已过量。24、FeCl3+3H2OFe(OH)3(胶体)+3HCl生成白色沉淀,快速转化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2Fe3++Fe=3Fe2+3Fe+4H2O(g)Fe3O4+4H2Al(OH)32Al+2OH-+2H2O=2AlO2-+3H2↑Al(OH)3+OH-=AlO2-+2H2OAl3++3AlO2-+6H2O=4Al(OH)3↓【解题分析】(1)若N的溶液显黄色,一定条件下N的饱和溶液可与沸水反应生成红褐色分散系,则N为氯化铁,与沸水反应生成红褐色分散系为氢氧化铁胶体。则M为氯气,Q为铁,P为氯化亚铁。①生成红褐色分散系氢氧化铁胶体的过程中涉及的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故答案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②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快速转化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故答案为生成白色沉淀,快速转化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③N与Q转化为P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3++Fe=3Fe2+,故答案为2Fe3++Fe=3Fe2+;④一定条件下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故答案为3Fe+4H2O(g)Fe3O4+4H2;(2)①若M为NaOH,且P为白色沉淀,则Q为铝盐,N为偏铝酸钠,P为氢氧化铝沉淀,故答案为Al(OH)3;②NaOH与金属铝也可生成偏铝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③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故答案为Al(OH)3+OH-=AlO2-+2H2O;④偏铝酸钠与铝盐混合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3++3AlO2-+6H2O=4Al(OH)3↓,故答案为Al3++3AlO2-+6H2O=4Al(OH)3↓。25、无烧瓶中有空气,可以将产生的NO氧化成NO2无色的NO液面与橡皮塞接触(或A侧管中恰好充满液体)铜丝上有气泡产生当反应产生的NO气体,使铜丝圈与稀硝酸脱离时,反应立即停止在U形管A侧管内可观察到无色NO气体U形管B侧管内的稀硝酸又回到A侧管中,分液漏斗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解题分析】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为放热反应,NO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NO2(红棕色),本题实验Ⅱ中的意图是创设无氧气环境,使NO能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结合NO2的性质解答该题。【题目详解】(1)NO2可与水反应生成NO,为无色气体,烧瓶内有空气,与生成的NO很快被氧化为红棕色的NO2,不易观察到有无色的NO生成,答案:无;烧瓶中有空气,可以将产生的NO氧化成NO2;无色的NO。(2)①实验时应将装置内的空气完全排除,则应单孔塞下沿与液面间不留有空隙,否则不能观察到无色气体,故答案为液面与橡皮塞接触(或A侧管中恰好充满液体)。②铜丝与稀硝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当生成气体时可停止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维持反应继续进行,故答案为铜丝上有气泡产生。(3)①当铜丝和稀硝酸不接触时,反应会自动停止,在左侧可观察到无色气体,故答案为当反应产生的NO气体,使铜丝圈与稀硝酸脱离时,反应立即停止;在U型管A侧管内可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②如果再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打开,右侧压强大于左侧,U形管B侧管内的稀硝酸又回到A侧管中,NO与空气接触而生成红棕色气体,故答案为U形管B侧管内的稀硝酸又回到A侧管中,分液漏斗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26、a电离Ba2++2OH-+2H++SO42-=BaSO4↓+2H2Oc2(SO42-)c1(SO42-)0.1mol·L-1反应生成NaOH,易溶于水电离出Na+和OH-,灯泡不熄灭【解题分析】

(1)氢氧化钡与硫酸在溶液中反应Ba(OH)2+H2SO4=BaSO4↓+2H2O;(2)加水后,灯泡变亮的原因是氢氧化钡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3)过程Ⅰ中灯泡变暗是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降低;(4)根据溶解度可知,氢氧化钡可溶,硫酸钡难溶,溶液1中氢氧化钡还没有沉淀完,抑制硫酸钡的溶解,SO42-浓度较小,溶液2中氢氧化钡全部沉淀,硫酸钡的溶解不被抑制;(5)①硫酸浓度为0.1mol‧L−1,所用硫酸根浓度要相同;②加入硫酸钠溶液过程中灯泡不熄灭,溶液中依然有大量的离子浓度。【题目详解】(1)氢氧化钡与硫酸在溶液中反应Ba(OH)2+H2SO4=BaSO4↓+2H2O,说明发生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a;(2)加水后,灯泡变亮的原因是氢氧化钡发生了电离,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故答案为:电离;(3)过程Ⅰ中灯泡变暗是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离子方程式Ba2++2OH-+2H++SO42-=BaSO4↓+2H2O;(4)根据溶解度可知,氢氧化钡可溶,硫酸钡难溶,溶液1中氢氧化钡还没有沉淀完,抑制硫酸钡的溶解,SO42-浓度较小,溶液2中氢氧化钡全部沉淀,硫酸钡的溶解不被抑制,硫酸根离子浓度最大,因此溶液2中c(SO42−)的大小:c2(SO42−)>c1(SO42−);(5)①硫酸浓度为0.1mol‧L−1,所用硫酸根浓度要相同,因此硫酸钠溶液的浓度是0.1mol‧L−1;②加入硫酸钠溶液过程中灯泡不熄灭,说明溶液中依然有大量的离子,原因是反应生成NaOH,易溶于水,电离出Na+和OH-,灯泡不熄灭;故答案为:反应生成NaOH,易溶于水电离出Na+和OH-,灯泡不熄灭。27、E-C,D-A,B-H,G-F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降低氯气的溶解度吸收氯气,防止空气污染试纸变蓝2I-+Cl2=2Cl-+I2MnO2+4HCl(浓)MnCl2+Cl2↑+2H2O2NaOH+Cl2=NaCl+NaClO+H2O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而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解题分析】(1)在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反应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需要发生装置生成氯气,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导气管长进短出收集氯气,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装置连接顺序是:E接C;D接A;B接H;G接F;(2)饱和食盐水是用来除去氯气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