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指导-第一章绪论_第1页
用药指导-第一章绪论_第2页
用药指导-第一章绪论_第3页
用药指导-第一章绪论_第4页
用药指导-第一章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药指导第一章绪论药物〔drug〕:是指能影响和调节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诊断、预防、治疗疾病的物质,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重要武器。一、药物的定义二、药物的开展史神农本草经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典籍汉代〔206BC~220BC〕正式编撰?神农本草经?〔大约公元一世纪成〕记载药物365种,不少流传至今,如人参、甘草、当归、麻黄、大黄二、药物的开展史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将?神农本草经?整理补充,增加汉魏名医所用药物365种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分为玉石、草、木、果、菜、有名未用六类,确立综合本草的根本格式并增加了产地,采集时间和加工方法等,大大丰富了?神农本草经?的内容二、药物的开展史唐新本草或新修本草载药844种附有药物图谱,首创了中国本草著作图文对照的先例中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书二、药物的开展史本草纲目五十二卷,十六纲,六十类用近三十年时间编成,收载药物1892种,附药图1000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那么、产地、形态、采集、炮制、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11000多个集我国10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的百科全书二、药物的开展史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二、药物的开展史埃伯斯医药籍〔Ebers’Papuras〕约公元前1500年,是两个最古老的医学著作之一,是古埃及保存最完好的最古老的医疗文件内容包括一定程度的人体结构,心脏和血管的运作知识,包含解破学、生理学、毒理学、法术和治疗记录。医药籍中有一些动物、植物和矿物以及一些疾病的治疗现在仍然存在二、药物的开展史18世纪末生理学和化学开展为现代药理学开展奠定根底FrancoisMagendie被认为是实验生理学的先驱FredrickSurturner从罂粟中别离出吗啡,纯化合物的出现使得能够反复定量,从而产生科学的药理学二、药物的开展史开展趋势:由原来的系统、器官水平深入到细胞、亚细胞、分子和量子水平由此形成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分支学科三、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根本概念:合理使用药物是指运用医药学综合知识及管理学知识指导临床用药。就是以医药理论为指导,在充分辨析疾病和掌握药物性能特点的根底上,平安、有效、简便、经济地使用药物,到达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医疗和社会效益之目的。合理用药是一个相对的、动态开展的。合理用药的意义:合理用药是在充分考虑患者用药后获得的效益与承担的风险后所做出的最正确选择。合理用药与广阔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用药平安、有效、简便、经济的保障。合理用药可以经济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取得最大的医疗和社会效益。合理用药的目的:〔1〕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治疗效能,将药物的不良反响降低到最低限度,甚至于零。〔2〕使患者用最少的支出,冒最小的风险,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3〕最有效的利用卫生资源,减少浪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4〕方便患者使用所选药物。三、合理用药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机体,再由机体排出,经历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与药物的起效时间、作用强度和维持时间有着密切关系。三、合理用药药物的吸收消化道吸收注射部位的吸收肺部吸收经皮吸收口腔吸收胃吸收小肠吸收直肠吸收不同给药途径药物吸收快慢依次为:腹腔注射>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三、合理用药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剂型首过效应吸收环境〔药物分子大小、离子化程度和脂溶性〕〔某些药物在通过胃肠黏膜和肝脏时,局部可被代谢失活,进入体循环药量减少〕〔硝酸甘油采用舌下、静脉滴入等方式给药〕三、合理用药药物的分布:不管哪种给药途径,药物进入血液后,再随血液运至机体各组织药物分布有明显的规律:药物首先分布于脑、心、肝、肾等血流量相对较大的器官组织,然后再分布到肌肉、皮肤或脂肪等血流量相对较小的组织,这种现象称为药物再分布。药物在体内分布是有选择性的,碘集中分布于甲状腺组织,链霉素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灰黄霉素以脂肪、皮肤和毛发等组织分布较多,能沉积在皮肤角质和新生的毛发、指〔趾〕甲角质局部。影响药物分布因素主要有: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和体内特殊屏障等。三、合理用药药物的代谢:药物进入机体后,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称其为生物转化或转化,形成新的物质称为代谢产物。药物在体内发生转化的器官主要是肝脏,肠、肾、肺和脑也是药物的代谢部位。肝药酶————首过效应三、合理用药药物的排泄:血液循环中的药物或代谢物经机体的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脏器,其他还有胆道、肠道、唾液腺、乳腺、汗腺、肺、皮肤等。三、合理用药三、合理用药药物的血浆半衰期〔t1/2〕:是指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临床确定给药间隔重要参数之一。按半衰期的长短不同将药物分类:超短效为t1/2<1h,短效为1~4h,中效为4~8h,长效为8~24h,超长效为>24h。三、合理用药临床常用的屡次给药的方法有:等剂量等间隔给药等剂量等间隔给药是临床常用的常规给药方法。给药剂量与稳态浓度成正比。不改变给药间隔,稳态浓度随着每次给药剂量增加而提高,而到达稳态浓度时间不变。间隔给药当给药剂量不变,给药间隔大于t1/2,药物时量曲线呈脉冲式变化,药物浓度无累积现象。如糖皮质激素采用隔日疗法,可减少其不良反响。负荷量与维持量给药为了满足临床治疗要迅速到达疗效需要,可采用负荷量的给药方法,即首次剂量加倍。对于半衰期长的一些药物,要迅速到达稳态浓度,常采用负荷量的给药方法,让稳态浓度提前到达,随后改用维持量。三、合理用药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初始作用,是动因。药物的治疗作用:是指患者用药后所引起的符合用药目的的作用,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者的机体恢复正常。药物的治疗作用对因治疗用药后消除了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对症治疗用药后改善了患者的病症三、合理用药药物的不良反响:但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响统称为药物的不良反响。药物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三、合理用药1961年反响停事件——沙利度胺1959年,西德各地出生过手脚异常的畸形婴儿。伦兹博士对这种怪胎进行了调查,于1961年发表了“畸形的原因是反响停〞,使人们大为震惊。反响停是妊娠的母亲为治疗阻止女性怀孕早期的呕吐服用的一种药物,它就是造成畸形婴儿的原因。在怀孕一二个月之间,服用了反响停的母亲便生出这样的畸形儿。这种婴儿手脚比正常人短,甚至根本没有手脚。截至1963年在世界各地,如西德、美国、荷兰和日本等国,由于服用该药物而诞生了12000多名这种形状如海豹一样的可怜的婴儿。己烯雌酚与少女阴道癌

1966—1969年间,美国波士顿市妇科医院的大夫们在较短的时间里先后发现有8名十多岁的少女患阴道癌,比同年龄组一个世纪以来报道的总数还多。经过深入的调查,证明这些病例的发生与患者母亲妊娠期间服用己烯雌酚保胎有因果关系。服药妇女所生的女儿患此癌的危险性比不服药的高出132倍。其他医院也陆续有报道,至1972年,各地共收到91例8~25岁的阴道癌患者的报告,其中49例患者的母亲在妊娠期间服用过己烯雌酚。三、合理用药三、合理用药非那西丁、磺胺酏剂与肾脏损害非那西丁曾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解热镇痛药。1953年后,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瑞士、西德、捷克等国家突然发现肾脏病人大量增加。调查后证实这种肾病增加主要是服用非那西丁所致。欧洲报告2000例,美国报告100例,其中有几百人死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这些国家采取紧急措施,限制含非那西丁药物出售后,这类肾病病人的数目明显下降,但有的病人即使停用非那西丁长达8年,还可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1937年,美国马森吉尔药厂未经有关部门批准,采用工业溶剂二甘醇代替酒精,生产一种磺胺酏剂,治疗感染性疾病。时至该年9—10月间,在南方开始发现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大量增加。后经调查证实与该公司生产的磺胺酏剂有关。该事件共发现358人受此剂影响损害其肾脏,死亡107人。三、合理用药二硝基酚、三苯乙醇与白内障20世纪30年代,美国、巴西等国许多人用二硝基酚作为一种减肥药。20年后,这些国家发现白内障病人大量增加,调查证明是由于广泛应用二硝基酚所致。服用此药的人数超过100万人,白内障的发生率约为1%,甚至有人在停药一年后才发生白内障。三苯乙醇为一种降胆固醇药,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上市,临床上很快就发现该药能引起脱发、皮肤枯燥,男性乳房增大、阳痿、视力下降、白内障。美国有几十万人服用过此药,引起白内障的约千人。三、合理用药二碘二乙基锡与中毒性脑炎1954年,法国巴黎附近的一个小镇,一位药剂师制售一种含二碘二乙基锡的制剂,用其治疗感染性疾病,引起270人中毒,出现头痛、呕吐、痉挛、虚脱、视力丧失等中毒性脑炎的病症,死亡110人。三、合理用药氨基比林与白细胞减少症1897年氨基比林首先在欧洲上市后,陆续发现服用此药的病人发生了口腔炎、发热、咽喉痛等病症。化验检查发现:末梢血中白细胞特别是粒细胞减少,后证明氨基比林能引起严重的白细胞减少症,导致种种感染。到1934年,仅美国就有1981人死于本病。1938年,美国将其从法定药物目录中删去,此后美国的此病就明显减少。三、合理用药氯碘羟喹与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氯碘羟喹是1933年上市的抗阿米巴药物,后发现它能防治旅行者腹泻,因此迅速风行于许多国家。50年代后期,日本医生发现许多人患亚急性视神经炎(简称SMON病),患者可有双足麻木、刺痛、无力、瘫痪、失明病症。日本厚生省于1967年拨款成立专门委员会,对该病的病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4年后,查清氯碘羟喹与SMON病的因果关系。日本因服用此药而患该病的就有11000人,死亡数百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