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之陶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053c74b6948f07797418d58d086320e/5053c74b6948f07797418d58d086320e1.gif)
![工艺美术之陶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053c74b6948f07797418d58d086320e/5053c74b6948f07797418d58d086320e2.gif)
![工艺美术之陶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053c74b6948f07797418d58d086320e/5053c74b6948f07797418d58d086320e3.gif)
![工艺美术之陶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053c74b6948f07797418d58d086320e/5053c74b6948f07797418d58d086320e4.gif)
![工艺美术之陶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053c74b6948f07797418d58d086320e/5053c74b6948f07797418d58d086320e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瓷——原始、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元明清青铜器及金银器——先秦、秦汉/隋唐五代织绣印染——从秦汉至清明清家具玉器——原始漆器——秦汉中国工艺美术中国工艺美术陶瓷篇
陶器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具有重要的位置,制陶的出现被认为是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
黏土是制作陶器的主要原料。按坯体呈色,原始陶器按陶质大体有红、灰、黑、白之分(著名的彩陶往往属于泥质红陶),按装饰分为素陶、彩陶、印纹陶、拟形陶。陶器概述彩陶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陶器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新石器时代富有代表性的彩陶文化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和龙山文化的黑陶。彩陶新石器时代遗址遍布全国各地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黄河中游:仰韶文化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此外还有红山文化青莲岗文化屈家岭文化等黄河中游:仰韶文化
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比较
鱼纹彩陶盆彩陶连叶纹钵彩陶花瓣纹盆
庙底沟类型中有一些是采用雕塑与彩绘结合的方式,其中著名的一件是:《人头器口瓶》
《鹳鱼石斧彩陶缸》中的鹳鱼石斧图是彩陶上幅面最大的绘画。中国画最早的没骨手法从白鹳图像上找到了最早的标本。
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先后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
马家窑类型主要以弧线构成,许多作品以平行直线、弧线和波状线相间;动物纹不多,人物纹样数量极少,其中《舞蹈纹彩陶盆》最引人注目。菱格纹彩陶双耳瓮
多用网纹、菱格纹等,构图以二方连续采用尤多。
半山类型彩陶——史前彩陶艺术顶峰
马厂类型彩陶
马厂类型的彩陶在陶器中所占比例最高。内填各种细小几何形的四大圈是流行的纹样。更具特色的形象似蛙的神人纹,还有一件装饰绘塑结合的壶很有名。
神人纹彩陶壶浮雕人纹彩陶壶四大圈纹彩陶壶其他文化彩陶
大汶口文化,发现于山东泰安,彩陶为数不多,常以黑彩与白彩在红底上绘出,三色相间绚丽明快。
屈家岭文化,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与河南西南部、湖南北部。有些作品器臂薄如蛋壳,也称蛋壳彩陶。
齐家文化,最早发现于甘肃,上承马家窑文化,双耳罐是有代表性的器形。
是继彩陶之后制陶工艺上的又一次突出创造.
不施彩绘,色彩单纯古朴,以造型取胜.
从艺术史角度讲,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更为重要。
代表文化是龙山文化
制作工艺,已从泥条盘筑法进化到轮制法
黑陶
黑
陶
鹰
尊
黑陶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中也有发现,这件鹰尊既昭示了墓主人非凡的地位,也展示了令人惊叹的造型能力。
河姆渡文化,发现于浙江余姚,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南的宁绍平原,早期主要是低温烧制的夹炭黑陶,陶艺不算精彩,有些植物纹,出现了写实的猪纹。
良渚文化,发现于浙江余杭,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黑陶主要出现在晚期。常以快轮成型。蛋
壳
黑
陶
高
柄
杯
龙山文化,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以后河南、陕西等地也出现相似的文化遗址,将分布在山东中东部及江苏淮北的称之为“山东龙山文化”或“典型的龙山文化”。早期,灰陶较多,黑陶次之,时代越晚,黑陶越多。造型规整周正,胎壁薄厚均匀,工艺水平及高。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虽有刻画、镂空装饰,但大多素面,表面打磨精细,作品漆黑光亮。
指有动物或者人物外形的陶制容器.提供了当时雕塑发展的状况.
兽形提梁陶器大汶口文化拟形陶塑人头形彩陶瓶先秦陶器
陶的拓展和瓷的诞生
尽管已经进入青铜时代,商和西周的平民使用的日用容器仍基本为陶质。先秦的制陶业是在新石器时代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由于青铜器的崇高地位,陶器的艺术水准相较新石器时代退步很多。
商代制陶以灰陶为主,器型有尊、罐、瓮、豆、碗、盂等。多绳纹和瓦纹。商代后期灰陶地位相对降低,多做日常生活用品,渐渐粗糙简陋。兽形灰陶
商代的刻纹白陶和原始青瓷的创烧是这一时期两大突出成就。白陶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夏或商早期的白陶,自商中期白陶数量增多。殷墟出土的白陶水平最高数量最多,受青铜造型影响造型规整装饰华丽,是古代白陶中的上品。入西周白陶逐渐消失。商后期云雷纹白陶罍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盛水器
商中期已然出现原始瓷器,亦称“原始青瓷”,到西周就更加普及。隋唐以前,青始终是釉色主流。
原始青瓷鸟盖罐(西周)所谓“原始青瓷”,因当时制瓷处于初创阶段,产品还带有原始性故名。用粉碎后的瓷石制坯,器表多施釉,不同气氛中可烧制成青绿色或黄绿、青灰、黄褐色。成色虽不同但被统称为“青釉”。原始瓷大口尊商春秋战国陶瓷
这一时期的陶瓷在艺术上没有较大的突破,质量提高的代表为原始瓷器,艺术水平在彩绘陶和暗纹陶上有所体现。秦汉陶瓷
陶瓷史上重要阶段
中国陶瓷史上,秦汉地位十分重要,反应与陶器的进步更体现在瓷器的诞生。按品质划分,秦汉陶瓷有陶器、原始瓷器和瓷器两类。其中陶器数量最多。以灰陶为主(泥质灰陶),硬陶(又称几何印纹陶)、釉陶、彩绘陶继续流行。大约在汉武帝时代的关中地区,低温铅釉陶骤然出现。对后来的唐三彩有工艺上的影响。铅釉陶是汉代陶艺的一种创新,有黄、褐、绿等色,绿釉较为流行,在釉料里加入铅,加上少许的氧化,就可得到青绿色,熔点低只烧摄氏七百到八百度,并且可以薄薄的匀挂在胎上。在南方盛产青釉陶,火度高,釉质较硬,是後来发展青瓷的开端。北方釉陶——铅釉——软釉南方釉陶——青釉——硬釉浮雕狩猎纹绿釉陶壶制瓷技术的成熟东汉时,完成了由原始瓷向成熟瓷器的过渡,出现了真正的瓷器。所谓瓷器一般都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用瓷石或高岭土作胎体坯料。
2、在1300或以上的温度烧成。
3、在器物胎体上施釉,釉胎结合紧密。东汉时瓷器诞生。这时的瓷器有青瓷、黑瓷等区别。东汉瓷器胎色灰白,器物一般通体施釉,刻画、堆贴、堆塑是常规的装饰手法。纹样简单,多为或直或曲的几何纹。汉代瓷器汉代瓷器特点:广口圆腹平底东汉越窑青瓷双耳瓿秦兵马俑
1974年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发现陶俑武士俑
将军俑跪射俑
文官俑官职不同,服饰不同
明(盟)器包括俑、动物雕塑、建筑模型等1、西汉明器雕塑(骑兵俑、侍女俑、乐舞杂技陶俑群)2、东汉明器雕塑(说唱俑)【东汉高99厘米,1976年安徽省涡阳县大王店出土。这件陶戏楼分四层,上层是鼓楼,第二层是舞台。舞台又分前台和后台,有上、下场门。前台有五个伎乐俑正作表演或伴奏。】
魏晋南北朝陶瓷的发展
中国陶瓷发展的重要环节背景分析:1、不同民族与国家的分裂与对峙
2、中外文化的冲撞和汇合儒家思想的动摇带来两个思想界的变化玄学之风:最重要的价值在于显示人的自觉意识,突出个人的存在价值佛教盛行:众生皆苦,万事万物皆在苦海中轮回,重视因果报应,寄希望于未来。南方青瓷以浙江为中心名窑萌生主要的窑系:越窑、瓯窑(OU)、婺州窑和德清窑南方青瓷发展
三国西晋时代,以越窑为代表的南方瓷窑器形众多。模仿动物是这一时期造型的一大特点。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东晋南朝。
造型东晋南朝新出现的器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托盏。专家说是茶具。
最具有时代特色的纹样是莲花纹和忍冬纹(也称卷草纹)莲花是佛教艺术题材之一,南朝青瓷中普遍以莲花为装饰,这些现象说明从商周开始的以动物纹样为主的装饰题材至此正在逐渐过渡到以植物纹样为中心的历史阶段,同时反映了佛教题材对装饰艺术的影响。装饰卷草纹
大体上,三国西晋的南方瓷器装饰比较精细,而后相对粗放。装饰手法有:刻画、印花、贴花、堆塑等。模仿动物的造型常常用到堆塑的手段,堆塑最反复的是堆塑罐,又称“魂瓶”。仙人,佛像也会出现在上面。前者表达神仙思想,后者是佛教影响的体现。北朝的青瓷和白瓷白瓷的发明,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自北齐后,中国瓷器开始分为青白两大体系并驾齐驱发展着。莲花尊(造型艺术性最高)北方瓷器也以青釉为主,白瓷是当时极重要的瓷器。北方白瓷的出现比青瓷更晚。
白瓷四系罐北
朝
青釉仰覆莲花尊
隋唐五代陶瓷隋唐五代是陶瓷大发展的时期。
隋代陶瓷工艺不见显著的变化,成熟白瓷烧制成功。唐代陶瓷南青北白青瓷、白瓷、唐三彩
南青北白我国古代制瓷艺术形成了青和白两个大的系统青瓷的代表产地是越州,白瓷的代表产地是邢州。
越窑中唐之后的饮茶之风盛兴朝廷对青瓷的需求量增大晚唐时期,形成了以浙江余姚为中心的瓷区。
邢窑窑址至今尚未确定。唐代以后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北宋时代白瓷的中心是定州。钱越时期(五代吴越国钱氏王朝)最精美的越窑禁止民间使用,因而此时期的越窑也通称为“秘色窑”,但秘色窑的名称最早是在唐朝开始的。唐三彩1、低温铅釉陶器,主要作为明器使用。2、因釉中的各种金属元素使器表出现绿、黄、褐、赭、红、蓝、白等多种颜色。以黄、褐、绿色为主。3、产地以洛阳、长安为主。4、其工艺水平反映了唐代由盛至衰的历史现象。五人骑驼
大侍女俑彩绘瓷1、长沙窑又称“铜官窑”、“石渚窑”等,是一片典型的民间窑场。以彩绘著称,彩绘以褐色居多,也有绿色,构图简洁形象生动。器形很多,壶最常见,长沙窑器装饰的风采集中体现的壶上。2、“青花”隋唐五代在很多窑都有以彩绘手法装饰的器物,水平一般都不高,但意义极大的是以氧化钴为呈色剂的白地蓝花器物,因出土于扬州唐成遗址中,被推断为巩义窑的产品,被称为“唐青花”。花瓷和绞胎花瓷:唐代花瓷颇负盛名,是唐人的创造。河南鲁山的花瓷腰鼓声名最高。绞胎:也是唐人的创造。其创制应该是在模仿西方的玻璃器。其他宋瓷
炉火纯青的瓷器时代
宋代是我国制瓷业的巅峰时期,尤以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著称青瓷生产中心由上林湖的越窑移至北方,移到浙江南部的龙泉县。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以生产乳白釉著称。定窑白瓷胎质细腻,釉色润泽,造型规整,早期多用刻花中期流行满密而清晰的印花。
定窑工匠在北宋中期发明腹烧。
宋代定窑孩儿枕汝窑汝瓷胎呈香灰色,颇细腻,釉色以天青色为主。汝窑盘官窑北宋窑址未发现,南宋窑址在杭州市乌龟山。官窑器一般胎色较深,为黑色或黑会色,釉较厚,多为粉青色,也有青黄、青灰色,极为润泽,质感如玉。
造型仿古式官窑器物最常见的现象,部分瓷器有“紫口铁足”的特色。南宋官窑天青釉罐
南宋官窑青釉碗钧窑钧窑玫瑰紫葵花盘龙泉窑(哥窑、弟窑)(浙江龙泉)
南宋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龙泉设窑厂,生一所烧的窑名“琉田窑”,又名“哥窑”;生二所烧的窑名“龙泉窑”,又名“弟窑”。宋代哥釉瓷釉质莹润,通体釉面被粗深或者细浅的两种纹线交织切割,术语叫作“冰裂纹”,俗称“金丝铁线”。哥窑瓷土脉微紫,质薄,有油灰色、米色、粉青色三种瓷釉彩,表面满裂纹。因为土质含铁量较高,烧胚时发生还原,瓷器胚呈紫黑铁色,瓷器没有涂釉的底部显现瓷胚本来的铁色,叫“铁足”,而釉彩较薄的口部呈紫色,叫“紫口”,俗称“紫口铁足”。弟窑弟窑器以无纹者为贵,粉青釉为最佳。粉青色正是铁还原的标准色。由于釉药下注,往往在转折部分釉药较薄,露出白色胎骨,成一条白线,即就是所谓的“出筋”;这种出筋,也往往出现在凸雕的花纹上。弟窑还有翠青色,浓淡不一;豆绿色,颜色与汝窑器大致相同,往往不易分辨。
粉青釉凤耳瓶定窑多白瓷哥窑纹理美官窑多复古钧窑色彩美汝窑最难得除了五大窑系,当时的定窑、钧窑、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和景德镇窑最为著名,因此被后人合称为宋代六大窑系。景德镇窑吉州窑磁州窑建窑第七章元代陶瓷
元代的陶瓷最重要的是南方的景德镇窑和龙泉窑.釉下彩:青花、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的发明是元代陶瓷最突出的成就。大件器皿多景德镇窑一、青花元代陶瓷最大的贡献就是青花的成熟。这一时期青花瓷成批涌现,大步跨进辉煌,主要原因是蒙古族的尚白、尚蓝。青花同蒙古族的联系还体现在造型和装饰上。大碗多与其豪放的饮食联系,扁壶便于迁徙携带。装饰繁密是典型元青花的重要特点。主纹基本是中国传统题材,如《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与《青花三顾茅庐》《青花鬼谷子下山》并称青花三绝。
二、釉里红元代景德镇民间的创造,已知出现于元晚期,数量远少于青花。釉里红可以单独装饰瓷器,也可以与青花结合,称作青花釉里红瓷器。三、蓝釉瓶和红釉瓶元代创造,烧成品多数为供瓷。一般器形较小,装饰手法釉描金、贴花和刻画花。青花釉里红四、卵白釉元卵白釉印花碗龙泉窑
龙泉窑是元代另一瓷业中心,主要生产出口瓷器,烧造龙泉窑系青瓷的瓷窑数量不断增加,梅子青是元龙泉的顶级产品。
明代陶瓷
我国的陶瓷工艺,经过宋代的普遍发展,到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如果说,在明代以前,我国陶瓷的釉色,是以青瓷为主,明代以后,则主要是白瓷。白瓷的发展,为陶瓷工艺的装饰,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唐宋时期流行的普遍采用的刻花、划花、印花等方法,已经渐渐衰落。画花的装饰方法,主要是青花、五彩等,成了陶瓷的主要装饰方法。
明代以来,景德镇已形成全国制瓷的中心。产量最多,规模也最宏大,最盛时有官窑五十多个,民窑达九百多。所谓“工匠来四方,器成天下走”。法人曾记述当时制瓷的盛况:“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明代官窑器,开始用年号作款,一直延续明清两代,达五、六百年。陶瓷生产分工很细,技术提高,以吹釉代替蘸釉,以陶车旋坯代替竹刀旋坯。陶瓷品种繁多,大如龙缸,薄如卵幕,陶瓷工艺进入又一个发展高潮。明代的陶瓷工艺,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并有新的创造!釉下彩:青花(宣德)釉里红釉上彩:斗彩(成化)五彩素三彩:明代新出现的瓷釉新品种,一黄绿紫为主。颜色釉:有名的是甜白釉、红釉、蓝釉和黄釉。宣德青花兽耳瓷炉成化斗彩鸡缸杯
万历时期官窑五彩瓷中的稀世珍品。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颜色釉德化窑福建德化白瓷胎体细致,釉色以乳白为主。其精品分为两种,“孩儿红”和“猪油白”何朝宗水盂陶器工艺一、宜兴紫砂二、石湾陶器石湾石榴红釉铁拐李
清代陶瓷
清代是中国制瓷史上的集大成时期,其制瓷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几乎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造型,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质感和效果。受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制度和制瓷历史传统影响,清代的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的款识在题写上也有一定的惯例,同时又新开创了金彩、墨彩、珐琅彩等题写工艺,而且各种堂名款、花押款、吉语款也更为多样。如果将清代瓷器分成两个时期,顺治(1644—1661)、康熙(1662—1722)、雍正(1722—1735)、乾隆(1735—1765)为第一时期。顺治在位的时间仅为17年,加上瓷业停顿,所烧瓷器不多。清人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说“国朝建厂造陶,始于顺治十一年,奉造龙缸······经饶守道董显忠、王天眷等督造,未成。十六年,奉造栏板,······亦未成。”顺治的瓷器纹饰主要以人物和动物为主,也有植物和山水等。人物多为仕女或文会图。动物多见瑞兽。如上海博物馆收藏有顺治时期的顺治十四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区O2O超市的智能配送系统设计与实施
- 视频直播服务协议书范本
- 知识产权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 监控项目合同范本
- DG-TG08-12-2024 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
- 社交媒体内容创意与传播技巧解析
- 网络运营标准协议书(2篇)
- 绿植租摆服务合同范本
- 残障者康复中的社区资源利用与挑战
- 夫妻双方自愿离婚财产分割合同
-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 国家生态安全教育课例课件
- 精神科常见药物中毒急救与护理
- 《小儿计划免疫》课件
- 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
- 消防业务开拓方案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评报告范文
- 开展户外探险与户外活动课件
- HXD3、HXD3CA型电力机车应急故障处理
- 漫画物理之力学
- 新浪舆情通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