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栽培技术(培训)_第1页
棉花栽培技术(培训)_第2页
棉花栽培技术(培训)_第3页
棉花栽培技术(培训)_第4页
棉花栽培技术(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棉花栽培技术杜立丰2014.7.19一、概述二、棉花的生长发育特点三、棉花的栽培管理要点四、棉花栽培的四种主要技术五、收获与贮藏一、概述1、棉花的经济价值与分布棉花是重要的商品经济作物棉花经济价值较高,商品率也相当高。是进出口的重要原料。美国产量的1/3到1/2出口,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5.9%;前苏联1/3向国外出口,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0%;埃及长绒棉出口2/3以取得外汇。我国棉花播种面积占全国农作物的三十分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6000-8000万亩,经济收入占全国农副产品交售总值的九分之一。棉花主产区植棉直接经济收入占全部农副产品总值的75%。

棉花籽棉的56-70%是棉籽,棉籽经脱壳处理分为棉籽仁和棉籽壳。棉籽仁含有35-46%的油脂和43-50%的蛋白质,因此棉花是高产、优质的油料作物。还含有多种维生素。作为人类和动物的重要高蛋白食物。棉籽壳可作为化工原料、食用菌培养基和反刍动物饲料。

2001—2006年全国和世界

棉花种植面积、总产和单产棉花在世界上的分布2、棉花的主要栽培种与品种棉花是离瓣双子叶植物,属锦葵目锦葵科木槿亚科棉属。喜热、好光、耐旱、忌渍,适宜于在疏松深厚土壤中种植。棉花栽培历史悠久,约始于公元前800年。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棉花较早的国家之一,在我国的棉花栽培历史上,先后种植过四个栽培品种:海岛棉(长绒棉)、亚洲棉(粗绒棉)、陆地棉(细绒棉)和草棉(粗绒棉)。在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的主要栽培品种也不一样,亚洲棉引入历史最久,种植时间最长,同时栽培区域较广;陆地棉引入我国的历史较短,但发展很快,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即取代了亚洲棉。目前广大棉区所种植的棉花多为陆地棉种(细绒棉),新疆还种植有少量海岛棉(长绒棉)中棉(亚洲棉)

苞叶基部联合,铃柄下垂,植株纤细,叶、花、铃、种子均较小,苞叶紧围花外,长大于宽,铃面有凹点草棉(非洲棉)苞叶基部联合,铃柄下垂,植株纤细,叶、花、铃、种子均较小,苞叶向外散开,宽大于长,铃面光滑陆地棉苞叶基部分离,铃柄下垂,植株纤细,叶、花、铃、种子均较大,茎有茸毛,叶面无油光,叶基部有红点,花乳白色,圆或椭圆形铃,铃面光滑。海岛棉苞叶基部分离,铃柄下垂,植株纤细,叶、花、铃、种子均较大,茎叶光滑,叶面有油光,叶基部无红点,花金黄色,尖长形铃,铃面有凹点。

中国棉花的来源非洲棉印度西南部张骞通西域亚洲棉在公元前后经缅甸、泰国、越南传入我国南部陆地棉1865年美国海岛棉埃及或南美中国棉花的分区3、棉花的产量构成与品质皮棉产量=籽棉产量×衣分单位面积株数单株铃数单铃重量(5g以上,种子多且小)果枝数/株铃数/果枝由37%提高到40%~42%?棉花的产量构成珂字棉2000懒汉18棉铃大小棉花纤维品质指标绒长(mm)

纤维伸长、伸直的长度。2.5%跨距长度(mm)

纤维数量为基部2.5%时的梳夹移动的距离。马克隆(micronaire)值

纤维细度指标(细度×成熟度),用一定重量的试样在特定条件下的透气性测定,分A(3.7~4.2)、B(3.5~3.6,4.3~4.9)和C(≤3.4或≥5.0)3级。比强(g/tex,cN/tex)

细度和强度的综合指标,拉断1tex(1000m纤维的重量g)棉纤维需要的重力g,1g/tex=0.98cN/tex四种棉花的绒长比较草棉中棉陆地棉海岛棉棉花纤维品质的变化彩色棉棉酚(C30H30O8)棉酚的遗传控制二、棉花的生长发育特点(一)棉花的一生(二)生长发育习性(一)棉花的一生

通常把棉花出苗(播种)到收获的整个过程叫棉花的一生,也叫大田生长期,需200天左右。从出苗到第一个棉铃成熟吐絮叫棉花的生育期,约130天。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吐絮期播种出苗期从棉子播种到有50%的子叶出土并展开,称为播种出苗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经7-15天出苗。是决定一播全苗的关键时期。苗期自出苗到现蕾前,约需40-45天。从出苗到棉田有50%棉株出现第一个幼蕾称为苗期,早熟品种25-30天,中熟品种40-50天。

蕾期从现蕾到50%棉株开第一朵花叫蕾期,25-30天,蕾期一般处于当地的6月上中旬至7月上旬。花铃期从开花到有50%棉株第一个棉铃吐絮叫花铃期,需50-60天。花铃期多处于7月上旬到8月中旬的气候环境中,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两旺时期,有70%以上的干物质在花铃期形成。是决定棉花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也是棉田管理的重点时期。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棉株对水反应敏感,如水分失调,代谢过程受阻,大量蕾铃脱落,并引起早衰,严重影响棉花生育进程。吐絮期吐絮以后,或称成熟期。从开始吐絮到收花结束为吐絮期。约70天,一般在8月中、下旬开始吐絮,9月为吐絮盛期,10月中、下旬到11月初基本收花完毕。棉铃积累的干物质约占此期积累量的90%以上,此期所需肥水显著减少。

(二)生长发育习性1.棉花与环境的关系①温度

棉花是喜温作物,生育期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

棉子萌发要求的最低温度为10-12℃,现蕾要求在19℃以上,花铃期的适温为25-30℃,开花结铃期的月平均温度在24℃以上,纤维素的积累20℃以上。在>15℃积温低于2600℃的地方不能种棉花。②光照棉花是短日照作物,一般以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的地方种棉较好,如少于1500小时,特别是生长期间日照不足,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明显的限制作用。光照是光合作用必不可缺少的条件。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就会下降,光合产物就会减少,造成大量蕾、花、铃脱落;光照充足,棉袜生长健壮,铃多、铃大、品质好。③水棉花生育期长,枝多叶茂,耗水量多,虽然根系发达,吸收土壤水能力强,比较耐旱,但水分的多少能否满足各生育期需求非常重要。棉花一生的耗水量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虽然其耗水系数为200—300g.但需水量的增加与产量的增加不成比例。从各生育期需水占总需水量来看,苗期占15%左右;蕾期占12—20%左右,花铃期占45—50%左右,吐絮以后占10—20%左右,因而花铃期需水量最大,为需水临界期。由于备生育期需水量的不同,棉花各生长发育阶段对土壤水分要求也不同:苗期要求土壤含水量为20cm耕层中水分达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或稍多;蕾期要求盛蕾至始花60cm土层土壤水分达最大田间持水量的60—70%,整个蕾期不宜低于60%;花铃期需水量最大,要求土壤水分含量达田间持水量的70—80%(80cm土层平均值),最低不低于55%;吐絮期水分需要量下降.要求60cm土层,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5—70%。有利于棉铃成熟。总之棉花整个生育期需水规律是前期少,中期多,后期较少。④养分棉花对于矿质元素的需求属于全营养型,包括各种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土壤中硫、铁、钙、镁及各种微量元素一般不缺乏,基本能满足棉花生长发育的需要,但氮、磷、钾三种元素因需要量大,土壤无法完全满足,必须通过肥料来补充。棉花的氮、磷、钾的吸收量随产量的不同而变化,但并不成正比例;一般每生产100kg籽棉从土壤中吸收氮5.0kg,磷1.8kg,钾4.0kg。产量高则吸收量大。

棉花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对N、P、K的需要量也不同。一般苗期较少,现蕾以后需肥量迅速增加;开花结铃期需要量最大;以后棉花长势减弱,吸收力下降,对N、P、K吸收量也下降。

产量不同棉花吸收矿质营养的时期也不同。产量较低的棉花大量吸收矿质营养的时期明显较高产棉花提前。就具体元素而言,高产棉花氮素在盛花期后吸收很少,而磷钾的吸收却向后推迟。⑤土壤棉花正常生长发育要求良好的土壤条件,即土层深厚、结构疏松、中性或微碱性。但棉花适应性很广,无论是粘土还是沙土.都能够生长。良好的土壤,由于通透性、保水保肥能力强.有利于建立强大的根系,春季有利于地温回升,有助于幼苗生长;粘土不利于保苗,易涝早,后期又易发生旺长,引起蕾、花、铃大量脱落;沙土虽易保苗,但保水保肥能力差,棉花易早衰。棉花对土壤PH值适应范围很广。pH在6.5—8.5范围内都能正常生长,但以中性至微碱性最适宜。2、棉花的生长发育习性①无限生长习性,株型具有可塑性。棉花生长发育过程中,只要环境条件适宜,植株就可以不断进行纵向和横向生长,生长期也就不断地延长。同时,棉花株型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棉株的大小、群体的长势长相等,都受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在棉花栽培中,可以采取不同的栽培措施,延长或缩短生长期,塑造不同株型,创造不同的高产途径。②适应性广、再生力强、结铃自动调节能力强棉花根系强大,吸收肥水能力强,对旱涝和土壤盐分具有很强的忍耐力,因而,棉花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研究表明,在10-30cm土层含水量8%一12%时,棉花仍能存活。土壤含盐量0.3%以下,棉花能出苗并正常生长发育;此外,棉花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也较广,在ph值5.2—8.5的土壤中都能正常生长。③喜温好光性

棉花是喜温作物,其生长起点温度在10℃以上,最适温度为25~30℃,高于40℃组织受损伤。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其生育进程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同时,完成其生长期还需要一定的积温。从播种到吐絮需≥10℃的活动积温,早熟陆地棉品种为2900-3100℃,中早熟陆地棉品种为3200—3400℃。棉花是喜光作物,棉花单叶的光补偿点为1000—12001x,光饱和点为7.8万lx。棉花产量潜力及纤维品质优劣与当地的太阳辐射强度、全年日照时数及日照百分率密切相关。⑤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间长棉花从开始花芽分化到停止生长,都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约占整个生育期的4/5,棉株在长根、茎、叶的同时,不断分化花原基、现蕾、开花、结铃。三、棉花的栽培管理要点1、种植制度2、播种3、田间管理1、种植制度1、一年一熟2、套作,一年两熟3、轮作,一年两熟2、播种(1)播前准备①.播前整地和施基肥棉田在秋冬季深耕的基础上,要做好春季播前整地,最好在冬前结合翻耕施入基肥。北方有灌溉条件的棉田,要进行冬灌或早春灌溉。春灌不迟于播前20天。两熟棉田,也要争取在冬作物播前深耕。棉田基肥用量一般需占总施肥量的60-80%。②种子准备与处理a.选择良种b.晒种播前1周晒种2-3天。(2)播种期和播种①播种期

5cm地温稳定在12℃以上即可播种,北方棉区以温度稳定在14-15℃较为稳妥。我省春棉一般在4月中下旬。②播种方式目前棉花播种方式有条播、点播和育苗移栽,绝大多数地区采用条播。③播种深度棉花是双子叶植物,出苗顶土力弱,春播出苗慢,播种深度很重要。墒情好,土质粘重的宜浅些,反之宜稍深。一般播深以4-5cm为度。④播种量我国目前栽培技术水平下,为保证全苗,一般播种量为留苗密度的5-19倍。条播的每亩5-6kg,点播每亩3-4kg。3、田间管理(1)苗期管理早查苗补缺。齐苗后,2片子叶平展时间苗,2-3片真叶定苗。中耕:苗期中耕要做列早、深、细、勤早防治病虫害:炭疽、立枯、红腐、黑斑、茎枯;棉蚜、地老虎、盲蝽象、蓟马施肥与灌水:根据苗情掌握早施、轻施或不施。(2)蕾期①生长发育特点约25—30天。蕾期棉花进入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并进时期,但仍以养生长为主,并延续到开花盛期;地上与地下部分生长明显加快,花蕾增长也加快。②管理的中心搭好丰产架子,早显蕾,多显蕾;早开花,带桃入伏,三桃俱增。③管理措施早去叶枝:稳施蕾肥:稳施蕾肥,塔好丰产架子、为实现高打好基础轻灌蕾水:灌水要轻,灌后要及时中耕保墒。中耕培土:勤中耕,深中耕,促进根系深扎,控制棉株徒,增强株吸收与抗旱能力,实现稳长。防治病虫:棉蚜,棉铃虫等。化学控制:使用生长调节物质如矮壮素,缩节安等(3)花铃期①生长发育特点花铃期又可划分初花期和盛花结铃期。前期是指从棉株开始开花到第四、第五果枝开花,大约15天时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但营养生长占优势,体内营养物质主要供给主茎生长和果枝生长点。后期是指初花期以后到吐絮期,营养生长下降,生殖生长占优势;体内营养转供蕾、铃为主。叶面积系数达最大值。根系生长速度大大落后于地上部。

②管理的中心促进花铃期生长旺盛,多结伏桃、争结早秋桃,提高铃重。控制贪青晚熟,早熟不早衰③管理措施施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灌水:一般连晴7—10天以上,预报又久晴无雨,土壤水分下降到适宜指标之下,要及时灌水。整枝:花铃期整枝工作包括打顶尖.打群尖、去赘芽,打老叶,剪空枝,因而工作繁杂,要精细整枝。中耕培土:中耕宜浅,防伤根;培土宜在封行前完成防治病虫害;花铃期主要病虫是伏蚜、棉铃虫、红蜘蛛等化学控制:利用生长调节剂等控制疯长。四、棉花栽培的四种主要技术(一)麦棉两熟栽培技术1、麦棉两熟应具备的条件①具有充足的热量的资源②具有较好的水利资源③具有较高的土壤肥力2、麦套棉的生育进程与特点春棉:共生时间长、现蕾期叶面积小、中后期长势旺夏棉:生育期短、开花结铃集中、有效铃期短3、高产栽培技术(1)合理的套种方式(2)选种适宜的配套品种(3)适期播种合理密植(4)施足底肥(5)加强田间管理五早管理:早灭茬、早浇水、早追肥、早治虫、早打顶(二)棉花育苗移栽技术1、棉花育苗移栽的主要生育特点2、育苗移栽技术1、棉花育苗移栽的主要生育特点①移栽棉花早发性强②移栽棉花侧根强大③生育前期生长量大④易倒伏、易早衰2、育苗移栽技术(1)育苗方式:营养钵、营养块、无土育苗(2)苗床要求:(3)播种时间(4)苗床管理(5)移栽(6)栽后管理施足底肥精细整地地膜覆盖边栽边浇“安家水”

(三)棉花地膜覆盖技术1、地膜覆盖棉花生育特点耕层根量大,吸收能力强生长发育快产量结构合理2、地膜覆盖棉花栽培技术要点①播前准备:选地和整地②覆膜方式:先种后膜、先膜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