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7
行路难(其一)【原文呈现】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②画线句是中考高频考查句。【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作家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写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内容赏析】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诗的开始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情厚意,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千金,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心绪茫然,这一串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但是,诗人并没有甘于消沉,而是从吕尚和伊尹的遭遇中得到了信心。虽然现实是那么得艰难,道路是那么得渺茫,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最终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相信终有一天会达到理想的彼岸。全诗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高昂的气势,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广为称颂的千古名篇。【主旨】本诗抒发了诗人对朝廷黑暗、仕途艰难的抑郁不平的激愤之情,反映了诗人身处逆境时的苦闷和不屈不挠的追求与探索精神。【名句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暗指诗人终将实现远大理想,表现出诗人“长风破浪”的坚定信念和沧海扬帆的勇气,抒发了诗人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以及诗人准备冲破一切阻力,不断追求的乐观积极的心态。【巩固训练】一、理解性默写。1.《行路难》中表现诗人在人生路上遭遇艰难险阻而壮志难酬的诗句是“
,
”。2.《行路难》中的“
,
”两句表现了作者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勇于奋斗、战胜挫折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3.《行路难》中的“
,
”两句运用历史典故,表现了诗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古人那样建立一番伟大功业的心愿。4.《行路难》中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宴席之奢侈的句子是“
,
”。【答案】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4.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二、赏析(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答案】1.示例一:用感叹句、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二:用感叹号、问号,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三: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四: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任选—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2.示例一: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示例二: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注意要求,任选一个角度,可以从标点符合的角度。如:用感叹号、问号,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可以从句式的角度:用感叹句、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可以从修辞的角度: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可以从诗歌情感的角度: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真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结合诗句含义分析所用的环境。本句翻译为:“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时的深切体验,表现了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自信与乐观。故人们往往在身处逆境、苦闷时自我安慰、自我鼓励时引用它。(2022·湖北襄阳中考)(二)古代诗歌赏析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
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表现了悲愤中的一种豪迈气概。B.
诗人用“斗十千”“直万钱”这种比喻的手法营造出欢乐的宴饮气氛。C.
“闲来”两句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够一展宏才、有为当世。D.
全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苦闷、惆怅、徘徊、昂扬等复杂的情感变化。2.
班刊《名诗佳句欣赏》栏目正在向同学们征集对《行路难(其一)》最后两句的赏析,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从内容和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答案】1.B2.
示例一:这两句诗写的是:终有一天,我会乘风破浪,扬起高高的帆,远渡碧海青天。表达了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示例二:最后两句,言乘风破浪,云帆渡海,又奋发振作,情绪高昂,表现出一往无前的精神。【解析】1.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B.有误,诗的开头“斗十千”“直万钱”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其目的不是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而是为接下来写感情的激荡变化做铺垫。故选A。2.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根据题目要求,要从内容和情感两个角度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结合“赐金放还”的背景,诗句既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人生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豪迈气概。据此理解赏析作答。附: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01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受聘在商汤身边。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赏析】这首诗一方面抒发了诗人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抑郁苦闷之情,另一方面又表现了诗人昂扬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他饯行。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沉郁中振起,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坚定“长风破浪”的信心,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主题】抒写了世路艰难、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苦闷与追求、失望与希望,交错地反映在这首诗中。【写法】(1)叙事开篇,夸张的手法。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2)联想,用典。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3)直接抒情。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常见考题】一、理解性默写1.《行路难》(其一)中,表现作者对理想执著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是:
2.《行路难》(其一)表现诗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的诗句是:
3.《行路难》中写出作者内心愁苦的语句是:
4.《行路难》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回到君王身边的语句是:
5.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像李白《行路难》里说的那样,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答案】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二、阅读理解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答:
2.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描绘“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所展现的画面。答:
3.后世认为,南朝诗人鲍照的《拟行路难》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影响很大,但李白的诗作却能“出于蓝而胜于蓝”,请结合下面例句作简要分析。【例句】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鲍照《拟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答: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其用意是什么?答:
5.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答:6.简要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答:
7.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答:8.联系全诗,谈谈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理解。答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答: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11.“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作用?答:12.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诗人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答:
。13.本诗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情感起伏变化一波三折。下面是同学整理的情感变化图,请结合诗意,将空白处补充完整。答:14.诗的最后两句是诗人唱出的最强音,历来被人们广泛引用。请说说为什么人们在身处逆境,失意苦闷时常常引用它来自我励志?答:15.透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答:
。16.选出下列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赏析有误的一项(
)A.诗的一二句用夸张笔法营造欢乐宴饮气氛,与三四句诗人的悲苦情绪形成反差。B.诗的五六句用“冰塞川”“
雪满山”这样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C.诗的七八句用姜尚、伊尹的典故,表达诗人一展宏才的愿望和有为于当世的政治理想。D.整首诗始终笼罩在苦闷、惆怅的情绪中,最后两句表明诗人对前途仍有所期待。17.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乐府古题,李白在诗中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B.诗的开头两句用夸张的笔法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被赏识的愉悦心情。C.“闲来'两句运用典故,诗人期望有朝一日得到明君重用,宏伟的抱负得以施展。D.这首诗是以浪漫的笔法来书写作者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的。18.下面横线处填入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行路难》是①
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以七言为主的
②
诗,表现出诗人的
③
。A.①唐代
②乐府
③壮志豪情
B.①唐代
②格律
③淡泊旷达C.①宋代
②格律
③淡泊旷达
D.①宋代
②乐府
③壮志豪情19.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情绪。B.“欲渡”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想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志向难以实现的矛盾、痛苦的心情。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向往。D.末尾两句是全诗的最强音,表现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乐观与自信。20.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2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惆痛苦。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答案】1.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心情。2.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因为精神苦闷,所以眼前摆着这么多美味佳酿,也难以咽下。他离开坐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中茫然。3.示例:李诗虽从鲍诗脱胎而来,但李诗加入了“停杯投箸”的形象刻画和“四顾心茫然”的心理描摩,更能生动地展现诗人苦闷的精神世界。4.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二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诗人的用意是为了表明他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5.“像姜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诗人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6.诗人用“长风破浪”“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政治思想一定能实现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7.“顾”意思是:看。“济”意思是:渡过。8.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我相信仍将会有一天,我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也就是说: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突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9.①人们往往在身处逆境、苦闷时自我安慰、自我鼓励时引用它。②因为这两句诗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时的深切体验,表现了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自信与乐观。10.这两句话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11.用了四个三字短语,节奏短促,反复咏叹;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感叹或感慨、迷茫。12.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13.①惆怅
②希冀14.因为这两句诗体现出一种奋发振作、一往无前的精神,以及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乐观与自信。(意思对即可)15.一个虽饱含苦闷,愤懑迷茫之情,却又充满信心,执著地追求理想,满身豪气的诗人形象。16.D(整首诗始终笼罩在苦闷惆怅的情绪中说法错误)17.B
18.A(选A得2分,选B或D得1分,选C不得分。)19.C(【解析】本题的考查诗歌的写作技法、内容、意境、思想感情等多个方面能力。因而要求考生在复习时对知识的掌握要全面而准确,解答这类选择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即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如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ABD正确;C有误,“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渴望重新得到重用而不是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向往;故选:C。)20.
C
21.
C0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原文】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译文】巴山楚水一带荒远凄凉,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回到家乡后,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哼唱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在沉舟旁边有上千条船争相驶过,枯败的病树前万棵绿树生机勃发。今天听到你为我作的那一首诗,就借这杯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赏析】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凄凉地”和“弃置身”写出了诗人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诗人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前一句借用“闻笛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故人已逝的伤痛之情;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之久,又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诗人抒发遭遇贬谪的感慨,但其中包含着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一个普遍意义。后人用此诗句,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尾联是点睛之笔,点明酬赠之意,表现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全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之上品!【主题】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写法】(1)颔联用典故。“闻笛赋”表达深沉的怀旧之情。“烂柯人”说明自己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2)颈联以“沉舟”“病树”自比(比喻),生动地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客观揭示了新陈代谢万象更新的自然规律。表现出豁达的胸怀。后人常引用这两句来说明:没落的事物,就由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3)此诗感情沉郁,但前后感情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悲愤),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常见考题】一、理解性默写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的诗句是:
,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
,
。4.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的是:
,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
。【答案】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5.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二、阅读理解1.这是一首酬答赠言诗,是刘禹锡和
(填姓名)扬州相会时所作。2.阅读诗歌,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使上下文语意连贯、一致。这首诗歌情感丰富,富于变化。首联尽述诗人被放逐凄凉之地的
①
;颔联则借典故表达孤身归来、物是人非的
②
;而颈联格调却发生了质的转变,我们感受到了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诗歌的尾联,诗人在感激好友之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整首诗沉郁中见豪迈,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诗,表达了诗人
的人生态度,后人常用来揭示
的哲理。4.诗中写新陈代谢不可抗拒的一联是
。这一联的意思是:
。5.本诗借“
”和“
”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屡遭贬谪及回到家乡物是人非的感叹之情。6.诗的尾联其实是点睛之笔,不能忽略。“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
的气概。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答:8.诗歌第一、二联起什么作用?答:
9.诗人用“闻笛赋”“烂柯人”这二个典故,分别有什么用意?答:10.诗歌第三联(颈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11.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答: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答:
13.简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答:14.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答:
15.白居易极其欣赏这首诗的颈联,称赞它“神妙”。这一联景、情、理结合,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融为一体。请你任选角度赏析此联。答:
16.请简要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答:
17.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体现“酬和诗”的特点。答:18.优秀的诗歌作品往往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哲理。请找出这首诗歌中用具体形象阐述道理的句子,并简要分析。答:
19.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题中的“乐天”是大诗人白居易的字。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酒宴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对刘禹锡被贬遭遇表示了深切同情与关怀,诗人就写了这首诗来答谢。B.首联两句尽写自已被贬遭遇之情,但诗人并不直率倾诉自已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自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来表达,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C.“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战友王叔文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故贴切、感情深沉。D.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颔联,意思是: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末来肯定比现在好。它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20.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凄凉地”三个字,举重若轻,一语带过了多少艰辛!“弃置身”则点明被贬谪、被“抛弃”,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辛酸与悲凉。B.颔联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写诗人被贬归来的感触:昔日友人,多已离世,如今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C.颈联诗人以“千帆”“万木”自比,选取“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两两相对的意象,表现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D.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含共勉之意。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感染力。21.下面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作者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B.一、二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慨并点明酬答题意。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写出诗人贬谪请地之偏,贬谪时间之久。C.三、四句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闻笛赋”表达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D.“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2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凄凉”“弃置”二词,饱含诗人的心酸和愤懑之情。B.颔联借“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表达怀旧和思乡之情。C.颈联以“沉舟”“病树”两种意象表现诗人的乐观和豁达。D.尾联写诗人为了感谢友人,准备暂时振作精神来面对未来。【答案】1.白居易2.①心酸、悲凉
②悲痛、怅惘3.乐观(旷达)进取、积极向上新陈代谢(或者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船旁边,千帆竟发,无比热闹,病树前头,万木争春,充满生机。比喻新事物大批出现。5.闻笛际
烂柯人6.意志不衰,坚忍不拔7.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8.写作者的坎坷遭遇,表现出无限辛酸和愤怒,实为下联张目蓄势,起到欲扬先抑的作用。尤其第二联用典贴切,表意深刻。9.示例:“闻笛赋”怀念故友,那些被贬或被害的朋友;“烂柯人”自已被贬离京太久,这里变化很大。10.以“沉舟”“病树”自喻,“千帆过”、“万木春”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未来的美好,说明坎坷是暂时的,光明和希望必将到来。感情基调由沉郁陡转为激昂,蕴含了乐观向上豁度坦然的生活态度,富于哲理。11.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12.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13.诗人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并自喻,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自已对仕官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正因为这两句诗有如此高的思想、艺术境界和深刻的哲理,所以才会成为千古名句。(意思对即可)14.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诗活泼形象地描述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示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5.示例:①哲理:这两句诗包含着一种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常用来说明:没落的事物或由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个人的得失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也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限美好)②情感: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情感。③修辞: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浮沉表现出旷达的襟怀。④景: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前面万木向荣,描绘出一幅境界开阔、生机勃勃的画面,给人以鼓舞。16.运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向秀闻笛声思嵇康作《思旧赋》,王质观棋,棋局终了,斧柄朽烂,已过百年。写出自己孤身归来,友人多已离世的境况,表达物是人非、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意思对即可)17.(1)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2)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18.沉舟和病树原本是自指,比喻贬谪后的自己,后来借指旧事物;千帆、万木原本比喻那些在他贬谪之后的新贵,后来借指新事物。此联本意是想通过两组形象(意象)表达刘禹锡的身世感慨,但由于其客观上包含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故而现在通常指旧事物被新事物取代的自然规律。19.D20.C(诗人没有以“千帆”“万木”自比之意,刘禹锡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21.B(一二句没有点明酬答题意)
22.
A03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赏析】词人由中秋明月展开联想和思考,抒发了自己由心情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的情怀,以及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词的上阕开头四句发出了“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句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全词以美好的境界结束,表现了词人乐观的情怀和美好的祝愿。【主题】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表现了词人乐观的情怀和美好的祝愿。整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写法】①立意、构思新颖奇妙。②以月为主线,使情、景、理融会贯通。【常见考题】一、理解性默写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借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2.《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直接寄语远方弟弟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是: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作者矛盾心情的句是: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从“隔千里兮并明月”演化而来的句子是:
。5.词人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诗意,把读者引入时间、空间这一带有哲理意味的广阔世界的诗句是:
。6.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决心的诗句是:
。7.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的诗句是:
?8.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的诗句是:9.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的诗句是:
【答案】1.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6.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7.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8.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二、阅读理解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牌名为
,作者
,字
,号
,
代人。这首词,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阕问
,下阕问
,归根结底,是问
。表现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探求。2.“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指:
。词中加点的“婵娟”在词中指的是
。3.“我欲乘风归去”的遐想,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
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
。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
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4.张九龄《望月怀远》说:“
,
”;许浑《秋霁寄远》说:“
,
”,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5.判断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正误,在括号内用“√”或“×”表示。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②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不凡。画横线的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答:7.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答:8.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答:
9.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答:
10.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变化?答:1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了词人怎样的心理?答:12.结合语段说说词中人在思考什么?答:13.“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答:
14.下面咏月的诗句中,哪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①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⑤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答:15.月亮的美称很多,你能说出几个(至少两个)?答:16.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你还能说出宋词中与豪放相并列的另一种风格吗?并举一两个作家。答:17.宋代胡仔《若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请从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作出分析。答:18.阅读“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一词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句词在你脑海中呈现的是怎样的画面。答:19.在设计“欢饮达旦”这句的朗读时,同学们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应该用“热切高昂”的语调,有人认为应该用“舒缓低沉”的语调。请你结合词的内容和【链接材料】,给出朗读设计的建议并陈述理由。【链接材料】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宋神宗熙宁九年,苏轼谪居密州,与胞弟苏辙已有七年未见。这年中秋,词人对月畅饮,乘兴挥笔写下这首名篇。答:20.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中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A.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我欲乘风归去。2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緣由,并领起全篇。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感。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关和向往。C.诃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用对人间生活的厌弃。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圈”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22.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丙辰”指干支纪年法的丙辰年,“不胜寒”意为“忍受不了寒冷”“何似”意为“怎么比得上”,“何事”意为“为什么”,“但愿”是“只希望”之意.B.词的上片词人由赏月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但他最终不愿“归去”,是因为在“天上宫阙”里,自己会有“高处不胜寒”的不适,而无在人间“起舞弄清影”的欢乐。C.词的下片由月写到人,由自己联想到兄弟,由抱怨圆月到理解月圆,由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到悲欢离合的人生规律,由对生活的无奈到对生活的祝福,表现了词人理性的生活态度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D.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时节和事物,离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馨,如同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祝愿。23.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宋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A.这是一首望月坏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B.“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C.“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无理的语气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24.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答案】1.水调歌头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宋
天
明月
人生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亮。3.他对宇宙奥秘的
对现实人间的不满
琼楼玉宇中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5.
①√
②×6.中秋对月,抒发了强烈的思亲之情,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7.(1)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2)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3)情怀乐观而旷达;(4)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5)语言如行云流水。8.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9.最后这两句是作者的进一步自我解脱。他的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他的苦闷与惆怅,并最终发出了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道尽了千载离人之情。终于释却离怨,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的慰藉。10.上阕中作者表现了厌倦尘世生活的倾向,“我欲乘风归去”,但思虑过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转而放达开阔。或,作者的感情从抑郁惆怅到乐观豁达。11.想到月宫中去又怕承受不住寒冷的矛盾心理。1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词中人可能想到了自己的仕途的坎坷,人生的失落,也可能在思念远方的亲人。13.怨恨。“恨”的内容可能是亲人的离别、人生的孤独等等。1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都有即使人各一方,但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的意思,这两句都表达了对人的美好的祝愿。15.婵娟、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蟾、顾兔、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等。16.婉约
李清照
柳永17.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的流露。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18.一轮圆月高高地悬挂在寂静的夜空,洒下一片清辉拂拭着赭色的楼宇。星移斗转,月光低低地泼洒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辗转反侧的我,久久无眠,充满了思念。19.
示例一:建议:舒缓低沉。“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含蓄地写出了苏轼想回朝廷施展抱负,又畏惧党派之争,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地的困惑;还有他与弟弟不想见之久,心中无限的思念。作者的情绪是沉郁的,所以朗读“欢饮达旦”应用“舒缓低沉”的语调。示例二:建议:热切高昂。“何似在人间”写出了苏轼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告诉自己在地方上做官可以有所作为乐观心态。“千里共婵娟”写出了苏轼意识到既然不能团圆是人生的常态,不再悲观,让明月捎去自己思念的豁达心境。所以朗读“欢饮达旦”应用“热切高昂”的语调。20.B
21.
C
22.B
23.B
24.A04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原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译文】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赏析】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之时,表达了作者在战乱中颠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病案科库房安全巡查记录表
- 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报告:中国公司在阿根廷:中国的国际航天产业参与
- 内科营养治疗个案护理
- 数学学案:课堂导学第一讲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 《陶瓷管保险丝》课件
- 历史老师培训心得
- 培训行程开关
- 中烟烟草培训
- 小学美术概论课件教学课件教学课件教学
- 感恩美术制作知识课件
- 中医师承考试试卷
-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材解读(课堂)课件
- 腹壁的解剖课件
- 正规的公司报案材料范文共8篇
- 汽车起重机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课件
- 实验室内部、外部风险源分析
- 辐射温度计校准规范
- 积累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课件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加减法口诀表
-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酚醛树脂)
-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组织结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