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题库_第1页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题库_第2页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题库_第3页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题库_第4页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题库第一章导言习题一、A型选择题口1.下列哪部著作是世人公认的最早的中医病因病理学专著()A.《诸病源候论》B.《金匮要略》C《明医杂著》口.《内科摘要》E.《三因极病证方论》2.王肯堂编著的医书是()口A.《诸病源侯论》B.《证治准绳》C《明医杂著》口.《内科摘要》E.《症因脉治》口3.首先提出用海藻治疗瘿病的医书是()A.《诸病源侯论》B.《千金要方》C《张氏医通》D.《肘后方》E.《外台秘要》口4.首先提出用苦参治疗痢疾的医书是()A.《诸病源侯论》B.《千金要方》C《张氏医通》D.《肘后方》E.《外台秘要》口5.痰饮是以下列哪项命名原则命名的()A.病因B.病机C病理产物D.病位E.症状6.厥证是以下列哪项命名原则命名的()A.病因B.病机C.病理产物D.病位E.症状7.下列哪位医家提出戾气致病的病因学说()A.吴又可B.薛雪C吴鞠通D.王孟英E.叶天士8.《内科摘要》是下列哪位医家所著()A.王肯堂B.秦景明C.吴鞠通D.陈无择E.薛己9.血府逐瘀汤是下列哪位医家所创()A.王肯堂B.秦景明C.王清任D.陈无择E.张景岳10.下列哪个医家不属于后世所称的金元四大家()A.刘完素B.张介宾C.李东垣口.朱丹溪£.张从正11.黄疸是以下列哪项命名原则命名的()A.病因B.病机C.病理产物D.病位E.体征12.《伤寒杂病论》是按下列哪项分为伤寒、杂病两大类()A.病机病位B.病因病机C.症状病机D.体征病机E.病位症状口二、B型选择题口A.刘完素B.张从正C.李东垣口.朱丹溪£.吴鞠通1.首创脾胃内伤学说的医家是()2.善用汗、吐、下三法的医家是()3.倡火热而主寒凉的医家是()A.中风B.痹证C.痰饮D.咳嗽E.积聚4.根据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以病机命名的是()5.根据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以主要体征命名的是()6.根据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以病因命名的是()三、某型选择题1.西周时期有哪几种分科()A.食医B.疾医C.幼医D.兽医E.疡医口2.清代对丛书的编著琳琅满目,以内科为主体的书籍有()A.《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B.《外台秘要》C.《医宗金鉴》D.《沈氏尊生书》E.《张氏医通》□3.根据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以病位命名的有()A.胸痹B.肝着C.肺痨D.肾着E.肺痿口.《诸病源候论》从下列哪些方面把各种疾病进行分门别类的()A.病因B.病机C.病理产物D.病位E.症状口四、词解题1.食医2.疾医五、是非题1.《圣济总录》是国家颁行的大型方书之一。()2.内伤杂病包括脏腑经络病证、三焦病证。()3.内科疾病的分类主要是以病机为依据。()4.补阳还五汤出自于唐代《千金要方》。()六、填空题1.《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在病因上首先分为、、三类。2.清代叶天士著《》,创立了的辨证纲领。3.张仲景首创“”辨治外感疾病,“”辨治内伤杂病的方法。4.王纶著《明医杂著》,提出“外感法,内伤法,热病用,杂病用”.朱丹溪创“,”之说,而主养阴。.始于战国而成书于西汉的《》是一部划时代的医学巨著。七、简答题1.简述《黄帝内经》在中医内科学术理论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2.简述《伤寒杂病论》在中医内科学术理论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3.简述金元四大家的学术观点。4.简述温病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八、问答题1.试述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举例说明)2.试述中医内科外感疾病与内伤杂病发病的特点。导言习题答案一、A型选择题口1.A2.B3.D4.B5.C6.B7.A8.E9.C10.B11.E12.8二、8型选择题1.C2.B3.A4.B5.E6.A三、某型选择题口1.ABDE2.ACDE3.ABCDE4.ADE四、词解题口1.食医:周代官方卫生机构分科医生的一种。是为帝王管理饮食卫生的医生。2.疾医:周代官方卫生机构分科医生的一种。疾医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内科医生。五、是非题1.J2.某3.某4.某六、填空题口1.外因内因不内外因2.温热论温病卫气营血3.六经脏腑经络4.仲景东垣元素丹溪5.阳常有余,阴常不足6.黄帝内经七、简答题1.简述《黄帝内经》在中医内科学术理论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始于战国而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是一部划时代的医学巨著,全面地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体现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内科疾病分别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生理系统,风、寒、暑、湿、燥、火等病因,以及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来加以认识,为后世内科疾病的分类与命名打下了基础。2.简述《伤寒杂病论》在中医内科学术理论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东汉张仲景总结前人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著成《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比较系统的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创造性地发展了《内经》的医学理论,使《内经》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伤寒杂病论》已经散失,曾经王叔和整理,到宋代成为现存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前者以六经辨证来概括、辨识外感时病,对外感病证的发生、发展、预后、治疗作了精辟的论述;后者以脏腑病机来概括、辨识内伤杂病,对50多种杂病的病因、病机、证候、治法作了论述。首创“六经辨证”辨治外感疾病,“脏腑经络辨证”辨治内伤杂病的方法,辨证论治体系的确立为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简述金元四大家的学术观点。“金元四大家”指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刘完素倡火热而主寒凉;张从正治病力主攻邪,善用汗吐下三法;李东垣论内伤而重脾胃,首创脾胃内伤学说;朱丹溪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而主养阴。4.简述温病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医内科学的一个巨大成就。继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提出戾气致病的病因学说之后,清代叶天士著《温热论》,创立了温病卫气营血的辨证纲领;薛雪的《湿热条辨》专论湿热之邪所致温病;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提出温病的三焦辨证,充实了内科热病体系;王孟英的《霍乱论》,对霍乱病的认识卓有新见。温病学家的理论和实践,标志着温病学已具备完整的理论体系,使温病学在中医内科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与伤寒不同的又一个外感热病体系。八、问答题1.试述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举例说明)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主要是以病因、病机、病理产物、病位、主症、体征为依据。如以病因命名的中风、中暑、虫证等;以病机命名的郁证、痹证、厥证等;以病理产物命名的如痰饮等;以病位命名的有胸痹、肝着、肾着、肺痿等;以主症命名的如咳嗽、喘证、呕吐、泄泻、眩晕等;以主要体征命名的黄疸、积聚、水肿、鼓胀等。2.试述中医内科外感疾病与内伤杂病发病的特点。中医内科外感疾病的病因为六淫、戾气等外邪,发病常与季节有关,起病较急,病邪多由皮毛、口鼻而入,由表传里。外感疾病多具有季节性、传变性,若兼夹戾气、疫毒,则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如霍乱主要因外感时邪,多发于夏秋季节,易于传染、流行;急黄病因外感湿热疫毒,发病急骤,初起虽有短暂表证经过,但邪毒迅即由表入里,而现热毒炽盛,充斥三焦,甚则深入营血,内陷心肝,其来势凶猛,传变迅速,可呈区域性流行,交相传染。内伤杂病的特点是多脏腑相关、多因素相加、多病性复合、多病证杂见,其基本病机为脏腑气血阴阳失调。饮食、劳倦、情志所伤,皆可导致脏腑失和、气血阴阳失调。在病情演变过程中,往往脏病及脏,脏病及腑,因复感外邪,或多种病理因素的产生,而出现寒热虚实错杂的证候,并可多病重叠。如肺痨初起病位在肺,久则肺脾同病,肺损及肾,终至肺脾肾三脏交亏,病情重笃。第二章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习题一、A型选择题1.“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出自于下列何书()A.《诸病源侯论》B.《金匮要略》C《证治准绳》D.《儒门事亲》E.《三因极一病证方论》2.内伤病证,初病之时,一般不宜用()口A.峻猛药物B.轻补药C攻补兼施D.补血药E.滋阴药3.在标本俱急的情况下,必须采取下列哪种治疗原则为宜A.标本同治B.治其标C治其本口.扶正£.攻邪4.四季的运气主令不同,影响每季发病()A.常见病不同B.寒热不同C虚实不同D.病位不同E.缓急不同5.发热恶寒多见于何种病证的发热形式()A.表证发热B.少阳病发热C阴虚发热D.阳虚发热E.阳明病发热6.病人入夏时常发热,肌肤灼热,汗少或午后热甚,口渴引饮,食少,倦怠无力。舌苔薄白或薄黄,舌质微红,脉细数。其病属()A.中暑B.暑热C.暑湿D.阴暑E.阳暑口7.病人身热不甚,迁延缠绵,微恶风寒,汗少而粘,头痛如裹,肢体酸重疼痛,胸膈闷胀,脘痞泛恶,口中粘腻,大便稀溏,脉浮濡。其病属()A.湿困卫表B.湿滞经洛C.暑湿D.阴暑E.湿毒浸淫口8.病人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少痰,咯痰不畅或痰中带血,口渴喜饮,唇干咽燥,心烦,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应首选何方治疗()清燥救肺汤B.百合固金汤C.杏苏散D.凉膈散E.桑杏汤9.外感风邪而致的寒包热证治宜()A.疏风解表B.疏风散寒C.疏风清热D.祛风除湿E.清解里热,散寒透表10.口渴不欲饮,不正确的说法是()A.阳不化津8.湿郁不化C.营阴被灼D.瘀血内阻£.阳明热炽11.胃火亢盛者可见下列哪种饮食异常()A.食少纳呆,腹胀便搪B.多食易饥,口渴心烦^纳呆脘闷,头身重困D.饥不欲食,胃中嘈杂E.纳呆厌食,暖气酸腐12.内科疾病的发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A.外因和内因8.邪气和正气C.体质和情志D.饮食和气候E.时间和地域13.下烈哪项不是外感发热的特征()A.恶寒发热B.发热恶寒C.寒热往来D.潮热E.长期低热14.湿邪的致病特点是()A.湿性重着B.易化热伤阴C.与季节气候无明显关系D.收引疼痛E.易侵袭人体上部15.下列哪项不是六淫致病的特点()口A.有较明显的季节性B.有阴阳不同的属性口C.致病都是由表入里口.火为温病、暑病、热病等进一步转化而来E.“风为百病之长”,故有风寒、风热、风燥、风湿等16.寒湿中阻证的代表方是()A.二陈汤8.胃苓汤C.藿香正气散D.四君子汤E.三仁汤17.何法不属内风之法()A.清热息风法B.镇肝息风法C.养血息风法D.活血息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