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笔记整理)_第1页
自然辩证法(笔记整理)_第2页
自然辩证法(笔记整理)_第3页
自然辩证法(笔记整理)_第4页
自然辩证法(笔记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系统自然观科学基础与内涵科学基础20世纪科学革命a客观:相对论b宏观:系统科学(20c40s控制论一般系统论信息论20c60s70s超循环理论20c80s90s混沌理论)c微观: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基本内涵a从存在到演化(时间之矢,不可逆性)b确定性和随机性c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d线性和非线性的统一(万事万物都是非线性的)系统: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系统的内涵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a是由若干要素组成(>=2)b"系"->系统内诸要素要素与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结构c"统"->要素彼此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d作为一个整体对特定功能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自然形式a整个自然界都是系统b自然界一切物质个体自成系统自然界物质的基本特点开放性a孤立系统:与外界环境无物质,无能量交换b封闭系统:与外界无物质,有能量交换(熵增)pc开放系统:与外界环境有物质,有能量,有信息交换(熵减)等结果性新陈代谢性2动态性->变化发展:i进化(熵减)ds=dsi+dse(若dsVO,dsi>0,则dseVO)ii退化(熵增)ds总熵,dsi自身熵,dse外界熵3整体性a分析方法:整体->部分b系统方法:整体->部分->整体4层次性要素结构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1要素与结构的关系:a结构与要素的相互独立性b结构对要素的依赖性c要素对结构的相对独立性d要素对结构的依赖性2要素与功能的关系:a功能的相对独立性b功能对要素活动的依赖性c要素活动的相对独立性d要素活动对系统功能的依赖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结构是功能的内在根源,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i结构决定功能:a一种结构->多种功能b多种结构->一种功能ii功能反作用于结构第二章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和科学基础1现实根源:生态危机->生态失衡->生态平衡表现:①人口激增②自然资源的消耗短缺(可能性,不可能性)③环境污染反思:①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②社会异化③传统工业生产的必然结果④传统发展观所致:发展=经济增长2科学基础•生态科学提断学科①人在生态系统中处于杂食性消费者生态特点②人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生态自然观的形成远古时期:人与自然未分化,盲目地受自然的支配和奴役农业文明:人与自然开始分离,人类行为影响环境的能力工业文明:人与自然对立信息文明:人与自然的协调生态自然观基本思想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生态系统是稳定性和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可持续发展理论1、提出1962P.威尔逊V寂静的春天〉1969罗马俱乐部1972V增长的极限〉1981布朗V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社会〉1987V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6"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1994V中国21世纪议程〉2基本原则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的原则(发展的必要性,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人类共同和普遍的权利)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原则人类的根本利益和行动共同性-共同性原则人与人的关系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代际公平,代内公平)第三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一科学的本质1科学的涵义(人对自然的能动和反映关系)马克思:①人对自然的辩证关系②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③科学是生产力④科学既是实际财富又是观念上的财富i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ii科学是一种文化(人文文化,科学文化)iii一种方法2科学的性质(知识形态的生产力,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3科学的本质①客观真理性②可检验性(科学,非科学,伪科学)③系统性④主体际性二科学知识的构成(1科学事实->出发点和归宿,2科学定律->构成科学理论的基础,3科学假说->科学理论的过渡形式,4科学理论->科学成果的系统体现)1科学事实「科学认识主体关于个别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的真实描述或推断」i客体与仪器相互作用结果的描述i对观察实验结果的描述和判断i理论事实(科学事实与日常生产生活事实共同构成客观事实)特点:①可重复性②渗透理论③t匕较系统的④相对独立性作用:i科学知识的基础i推进科学进步的动力之一科学定律(全称命题)「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间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科学事实->(归纳法->经验型定律;想像,直觉,灵感->理论型定律)科学定律特征:①绝对真理是科学真理的统一②简明性作用:i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i有助于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形成i科学解释和科学预测的有效工具科学假说「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猜测性的说明和尝试性的解释」假说:事实基础;背景理论;对现象规律的猜测,推导出预言,预见特点:①科学性与猜测性的统一②抽象性和形象性的统一③多样性和易变性的统一作用:i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途径i发挥思维能动性的有效形式i不同假说的争论有利于科学的发展科学理论「系统化的科学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定律->具体的规律,预见特征:①客观真理性,②全面系统性,③逻辑完备性,④科学预见性第四章科学认识的形成(2题)一科学问题的提出科学始于问题(求解目标,求解范围,求解方法)与认识来源于实践不矛盾

2科学问题的来源①为了寻求事实间的联系提出问题->经验定律型问题②从理论与事实间的矛盾发现问题③从某一理论内部(非自恰性)的矛盾中问题④从不同理论的分歧中发现问题⑤从社会需求与已有的生产技术手段的差距中中发现问题3科学问题的选择"选题""优先权""科学无禁区,技术有禁区"基本原贝U:①创慚性原则(要作充分的调研,避免研究已经证明过的问题)②科学性原则(要有充分的科学背景,不要把毫无依据的事物作为研究对象)③可行性原则(要考虑全面,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考虑自己的水平和研究能力)④社会需求原则(选题时注意社会的需求,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二科学事实的获取(观察法,实验法)1观察实验: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利用自己的感观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方法主体(观察者)-->(感官)客体(观察对象)经验观察的客观性,排除错觉,先入之见,注意细节,新现象,使观察具有可重复性2科学实验:人们根据研究目的,利用科学试验设备,人为的监测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主要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条段。作用:要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条段。作用:i简化复杂现象ii3模拟实验中模型方法的应用图1件下获得的科学事实的手大,代价太高,涉及大,代价太高,涉及时过境迁,涉及范围广大,变化过程漫长,耗费量人性命,客观微观组成4观察实验中重要的认识论问题观察与理论的关系观察独立于理论(错)观察渗透理论(对)观察对象,目的,手段,现象,观察结果的陈述微观领域中的仪器行为问题测不准原理观察试验中的偶然性问题->机遇观察机遇观察:①期望型②意外型(eg不锈钢的发明)③线索型(eg加利略发明望远镜,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立统一关系第五章技术的本质和结构一、技术的本质techne->science->technology经验,技能科学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自然的关系不同i科学: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间接生产力ii技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直接生产力二者的目的不同:科学:认识范畴:是什么,为什么,相应的知识本质技术:实践范畴怎么做,做什么,二者的预见程度不同:科学不可预见,技术可预见二者的评价标准不同:科学它是科学理论,扩大科学知识的储备;技术效应二、技术的特征1、 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2、 物质性和精神性的统3、 中立性和价值性的统4、主体性和客体性的统5、跃进性和累积材料加工技术->息通讯技术-5、跃进性和累积材料加工技术->息通讯技术->生三、构成性的统相关性和独立性互补性和主导性能源动力技术->信物技术③自稳性和变异性五、技术的分类按照人类实践活动领域i自然技术(自然认识技术,自然改造技术,过渡性技术)i社会技术ii人类自身的技术第六章技术创新理论一、技术创新的含义与特点P1951涵义

然皮特1912《经济发展理论》性->适从创新进模仿的扩性->适从创新进模仿的扩2、特点;①高风险②高回报->风险投资③创造性先进应性,可行性④周期性:从发明到创新的转化周期,入市场,退出市场的寿命周期,从创新被广泛利用,散周期⑤技术创新具有系统性->国家创新体系二、 技术创新的要素:机会,环境,支持系统,创新者三、 技术创新的分类:1、新技术应用的对象不同(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整理创新)2、 按创新的程度不同(全新型,改进型)3、 按节约资源的种类不同(节约劳动型,节约资本型,中性)4、 按照SPRU(渐进性创新,根本性创新,技术系统的变革)5、按照技术创新的组织方式(独立创新,联合创新,引进创新)第七章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一、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1、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技术体制->是在一定社会价值观念的支配下,根据相应的物质社会条件,形成的一种旨在规范人类对自然力量进行探索和利用的社会组织制度。社会建制(分为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组织系统,物质支撑)2、科学技术体制化的过程->核心:科学家,技术专家的职业化P237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古代:前史科学家:自然哲学家技术专家:工匠近代:肇i近代科学家角色(大学教师,工匠)⑴英国皇家学会1660成立⑵法国巴黎科学院1666成立⑶19世纪德国(研究型大学,企业工业研究实验室)ii近代技术专家的社会角色16世纪土木工程师工程技术教育1747法国,德国1794中国社会行动现代:确立i现代科学家角色(大学,企业,国家直属科研机构)美国656万人参与研究R&Dii现代技术专家角色的确立基础科学---->实用技术3、科技体制化的内涵与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科技投入体制(政府,企业「68%美,72%日」,民间)我国的政策: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科技结构比例R&D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有所为,有所不为科技的法律调整科技研究的管理体制(多元化科研组织体系市场导向,德日英居中,法国集中型)二、 科学共同体和技术共同体1、 科学共同体->社区P239库恩提出了范式的概念:是指从事同一研究领域的学者所持有的共同信念,价值,方法,理性和传统。共同体:某一特定研究领域持有共同观念,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互动方式->科学交流(分为正式,非正式)2、 技术共同体技术范式:根据一定的物质技术及从自然科学中推导出的一定技术问题的模型和模式。技术共同体:以共同的技术范式为形成的技术专家群体,其任务是在技术的指导下从事解难题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