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1.通过案例,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形成的区域背景2.运用资料,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3.通过对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树立正确的环境、资源观和人地协调观4.通过生活体验或户外活动,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素养目标基础知识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人地关系:人类与_________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和活动都受一定的地理环境影响,这个地理环境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也包括在人类作用下已经改变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口数量生产力水平对环境的影响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采集—狩猎社会少低下有限原始的平衡农业社会增多提高对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与_____明显增大,环境遭到破坏,甚至导致一些文明的消失人类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但对人地关系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广度人口数量生产力水平对环境的影响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工业革命后急剧增加机器和矿物燃料的大规模使用,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愈发严峻,人地矛盾激化进一步深化与发展,“_______”产生,主张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和谐论人口数量生产力水平对环境的影响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现代通信技术及___________的发明与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社会的组织制度、经营管理、价值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变革21世纪以来人地关系的研究向_____化、低碳化、绿色化、循环化的方向发展电子计算机生态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转变传统发展观念:(1)传统发展观念。①往往只_____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②简单地把_____________(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尺,忽视_____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③单纯地把_______看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忽视_______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片面国内生产总值人文自然界自然界(2)转变传统发展观念。由片面追求GDP增长的_________模式,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环境持续承载相协调的_______模式转变。(3)可持续发展。①概念: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_________________构成危害的发展。②内涵: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和_____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综合体。③基本原则:_______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单一目标多目标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社会公平性2.转变传统发展模式:(1)传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模式。传统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目的扩大_________、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实现_________和文明消费,减少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和_____消耗特点社会生产多以牺牲_____、环境为代价强调___________和土地、水、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的_______利用结果形成一种_____________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源、_____危机改变传统的以“_______、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通过引入_____机制,平衡___________的矛盾生产规模资源不可持续发展环境清洁生产资源环境承载力可持续高投入市场需求与供给(2)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利用由_________型向_________型、更多地依靠_______资源的方向转变,并逐步建立_________型的社会经济体系。资源类型可持续利用措施土地资源防治___________,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等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和妥善保护森林资源,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发展水资源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_____资源伏季休渔、禁止滥捕、沿海环境污染治理等高耗粗放高效集约可再生资源节约土地荒漠化海洋(3)环境污染的治理。①加快构建_____产业体系,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建设___________社会。②构建政府为主导、_____为主体、_________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③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4)生态保护。①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_______。②防治_______,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保护___________。③扩大_________试点,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海洋休养生息制度,建立_____化、多元化_________机制。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环境友好型企业社会组织稳定性荒漠化生物多样性轮作休耕市场生态补偿3.公众参与,从我做起:【质疑批判】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采猎文明时期,人们靠采集和狩猎为生,生物资源遭到极大的破坏,人地矛盾突出。
(
)2.“天人合一”体现我国古代朴素的人地协调思想。
(
)3.由于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变化导致现代环境问题突出。(
)4.古代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与近代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是有差异的。
(
)5.工业社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方式、范围和强度上都超过了农业社会。(
)6.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科技的进步。
(
)×√×√√×【对点连线】【实践探索】2019年3月5日全国两会工作报告中重申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强调大力推动绿色发展,这属于什么发展模式?提示:可持续发展模式。【质疑批判】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经济增长。(
)2.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把环境放在首位,停止一切对环境的开发利用。(
)3.清洁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废弃物。(
)4.商品包装越大越有利于减少污染。(
)××××【对点连线】【实践探索】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它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2020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关爱自然,刻不容缓”。为保护自然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提示: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增强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质疑批判】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条件。(
)2.绿色学校就是在校园里大量植树造林。(
)3.每少用一张纸都是节能低碳生活。(
)4.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各国政府的事,与普通民众没有关系。
(
)5.循环经济可以缓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
)6.少用一次性制品,养成低碳环保生活习惯。(
)√×√×√√合作探究能力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思维导引】1.人地关系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河流采取“截弯取直”和“恢复弯道”的不同做法,分别体现了怎样的人地关系?【能力形成】1.人地关系的主要理论:理论核心思想人地关系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地理环境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人类中心论强调人对自然的统治,单纯将地理环境看作人类的活动场所和随意开发利用的对象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类生态环境恶化人地关系协调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有所限制,也存在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利用的可能性人类和自然界是“自然-经济-社会”大系统中的伙伴,二者必须协调互利2.“两步走”判定人地关系思想:第一步,判定人地关系思想类型的问题,一般都会有一个背景材料,这个材料可能是一句话(如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图片(能够反映该时期人类的生产活动或者思想的图片)、数据(能够反映该时期人类生产活动的数据)、表格等。不管是哪一种背景材料,解决此类问题要看懂材料含义。第二步,根据每个时期人地关系特点对号入座即可。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农业文明时期——地理环境决定论、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思想;工业社会时期——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等观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地协调论、可持续发展论。【知识拓展】人地关系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及程度不同,环境问题的表现不同,人地关系思想也不同。【情境探究】我国的一个山区县,决定修建一条隧道,从邻县的一条河流引水,以解决当地生产生活用水严重缺乏的问题,但是,引水渠道工程非常艰巨,需要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渠道。该县人民不畏艰险,花了十余年的时间,终于修成了这条引水渠道。清澈的渠水流淌进千百万年来干涸的土地,使当地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探究】(1)该县的这一引水工程,是哪一种人地关系理论的表现?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该思想体现最明显的是什么时期?(人地协调观:人地关系的措施与政策)提示:该县的引水工程是人类中心论的表现。体现了当地人民顽强的毅力和不畏艰辛,敢于与自然抗争的精神。工业文明时期。(2)该引水工程的成功,会给地方经济带来哪些好处?(综合思维:要素的综合)提示:该引水工程的成功,使当地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农作物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地方经济得到发展。【典题训练】莱州湾畔曾是我国内陆海水入侵最严重的“深度海侵地”,而如今则成为山东著名的绿色走廊。该地的经验:实施水系联网工程建设,开源节流;调整农业结构,趋利避害。据此完成(1)、(2)题。(1)莱州湾畔地区起初也不是“深度海侵区”,而沦为“深度海侵区”的原因主要是
(
)A.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水倒灌B.工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C.过度砍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D.工农业发展、人口剧增导致地下水开采过度,形成“地下漏斗区”(2)莱州湾畔地区人民成功地抗击“海水入侵”,说明他们的行动和措施符合(
)A.人定胜天的人类中心论思想B.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C.人地和谐的人地协调论思想D.科技帮助我们征服自然的论断【解析】(1)选D,(2)选C。第(1)题,由题干“内陆海水入侵”“水系联网”“调整农业结构”,可推知当地由于工农业发展、人口剧增导致地下水开采过度,形成“地下漏斗区”,从而导致海水入侵。第(2)题,水系联网工程建设、调整农业结构,反映了人地和谐的人地协调论思想。【补偿训练】下图是一座石碑,上面刻着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据此完成(1)、(2)题。(1)石碑所反映的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的(
)A.采集—狩猎社会 B.农业社会C.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2)这座石碑反映出当时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
)A.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B.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C.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 D.人类正谋求与环境协调发展【解析】(1)选A,(2)选A。第(1)题,人类社会的四个发展阶段中原始文明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第(2)题,石碑上面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反映了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是崇拜自然,那时人类与自然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能力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思维导引】1.“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分别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个方面?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何从我做起?【能力形成】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2.转变发展观念,积极发展循环经济:(1)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2)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3)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农业:概念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效益生态上的良性循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把粮食生产和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遵循生态系统的内部发展规律,大大减少了传统农业生产中造成的土壤肥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生物资源锐减等生态破坏问题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农、林、牧、副、渔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全面发展,依靠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其内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换、各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共生、相养规律,减少了化肥、农药和动力的使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知识拓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典例示范】
(2020·江苏高考)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推进,桑蚕产业由长江中下游和珠三角地区逐渐西移。2005年以来,广西蚕茧产量稳居全国首位,桑蚕业助推35个石漠化贫困县脱贫致富。下图为“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广西发展桑蚕业得益于(
)①土壤肥力高,桑叶生长快 ②热量条件好,结茧次数多③地表水资源多,桑枝萌叶多 ④土地资源丰富,宜桑面积广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的优势有(
)①桑下种薯,延长了产业链 ②桑枝育菇,发展多种经营③薯、丝加工,增加附加值 ④菌基回田,提高土地利用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思路点拨】解答该题可从以下思路具体分析:(1)广西当地适合发展桑蚕业的区位条件。(2)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及影响。【解析】(1)选D,(2)选C。第(1)题,广西多喀斯特地貌,土壤肥力不高;广西部分地区位于热带,热量条件好,桑蚕结茧次数多;广西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多裂隙,地表水易下渗,地表水资源不多;广西土地面积大,地形多样,桑树适宜种植区域大。第(2)题,桑下种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没有延长产业链;桑枝育菇,实现了废弃物综合利用,利于发展多种经营;薯加工成淀粉、粉丝,丝加工成丝绸,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菌基回田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不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补偿训练】可持续发展模式与传统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目标、增长方式上有很大差别。读下图,完成(1)、(2)题。(1)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相比,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增长方式是(
)A.高消耗、高排放、低增长B.低消耗、高排放、高增长C.低消耗、低排放、高增长D.高消耗、低排放、低增长(2)下列生产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是(
)A.秸秆焚烧还田 B.矿渣生产水泥C.垃圾转移国外 D.污水灌溉农田【解析】(1)选C,(2)选B。第(1)题,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是高消耗、低增长、高排放,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的增长方式是低消耗、高增长、低排放。第(2)题,矿渣生产水泥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符合可持续发展观。课堂测评
(水平1、2)浙江东南部青田县地处瓯江中下游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独特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据此完成1、2题。1.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A.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 B.修建温室改善热量C.兴修排灌水利设施 D.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2.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
)A.能灵活地适应市场 B.农产品的类型多样C.提高了生产效率 D.稻鱼共生,保护环境【解析】1选C,2选D。第1题,水稻生产,要求排灌便利,图中稻田最低水位的高度考虑到鱼群通过能力,所以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兴修排灌水利设施。第2题,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实现了稻鱼共生,有利于保护环境。【知识拓展】古老农耕文明:稻鱼共生系统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流域的中下游,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该县传承千年的“稻鱼共生”系统2005年6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首批“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农民在山脚下用泥土堆起田埂,引溪水灌溉稻田,鱼啄食杂草与小虫,在稻田里自然生长。
(水平1)我国南方某山区产业以耕作和矿产开采为主,20世纪70年代,该地“红色荒漠”面积有所扩大。完成3、4题。3.“红色荒漠”面积扩大导致该地(
)A.生物种类增多 B.河流含沙量减少C.地下径流减少 D.降水量明显增大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该地适宜(
)A.推广立体农业 B.鼓励发展放牧业C.增加粮食种植 D.加大矿产开发力度【解析】3选C,4选A。第3题,结合材料“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地区大量耕作和矿产开采,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的现象,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同时由于坡面径流增加,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一个地区降水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红色荒漠”会对降水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明显增加。第4题,结合上题,由于过度的种植与矿产开采导致该地“红色荒漠”现象严重;当地丘陵山地面积比例大,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推广立体农业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有利于发挥丘陵山地土地资源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由于南方低山丘陵区可耕地面积小,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小,不适宜发展畜牧业。&3.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杂质一、大气的组成
78%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氮
气21%人类和其他好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并参与有机物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过程。氧气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臭
氧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可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而穿透大气到达地面的少量紫外线,又具有杀菌作用。水的相变,产生雾、雨、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分布规律?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分布规律?然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正在改变着大气的成分和含量...1.工业革命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浓度迅速增加的原因?2.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带来的影响?①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大量二氧化碳。②森林等植被的破坏,导致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1、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海伦娜岬角,位于智利的南端。这里的许多动物都是瞎子:许多羊都是患白内障的盲羊;猎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拎起瞎了眼的野兔的耳朵,将它带回家去烹而食之;从河里捕到的鱼多数也是盲鱼;瞎了眼的野鸟常常飞进当地居民的院里,成为人们的美味佳肴。
臭氧层是地球的大气防护层,可有效防止某些太阳射线对地球生物的伤害,已证实的太阳射线伤害包括引发皮肤癌、白内障、免疫系统缺陷、发育停滞、农作物减产等。联合国先前发布报告称,如果各国不采取行动,到2030年前,全球每年可能新增200万皮肤癌患者。冰箱、冰柜等制冷设备的使用,释放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工程建设项目合作与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
- 2024年度国际信用证开证与保兑合同
-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含解析
- 第五章2024年度国际货物买卖法下技术开发合同细节3篇
- 对公账户汇款合同模板
- 二零二四年度光伏发电站设计施工合同
- 瓷砖原料供应长期合作协议
- 二零二四年高级轿车买卖及售后服务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废弃物处理与拆除合同
- 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2篇)
- 2024年计算机二级MS Office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22G101三维彩色立体图集
- 充电桩转让出租合同模板
- DL-T 1476-2023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 中班散文诗《冬天是什么?》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形考任务1-9参考答案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梅兰芳蓄须)
- 《法学导论》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
- 脊柱外科护理创意
- 7 大雁归来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烟草县局内管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