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10月份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10月份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10月份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10月份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衡水市第十四中学高二年级10月份月考语文试卷命题人:翟锡涛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客观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下。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流动的花朵为何难以与城市融合王亮张滢当前,随着大城市对日益饱和的城市资源的不断“挖潜”、公共财政的不断增支、“两为主”(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方针的贯彻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的问题似乎得到了初步解决。流动的花朵在城市过得好吗?学得好吗?与学校老师、小伙伴的关系融洽吗?能适应城市文化吗?在异乡能产生归属感吗?将来会有发展吗?前不久,河南郑州一项大型调查显示,该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普遍易产生学习焦虑以及自卑、孤独、烦躁心理,很难融入同龄群体。2010年,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曾选取上海、南京等5市17所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办学校,进行融合问题调查。这两次调查结果十分相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了城市却难以融入城市。我们过去多是从宏观着眼,由政策入手来解决问题。如果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仅是简单地将他们从乡村带到城市,在公办学校寻得一张课桌,那么,造成一个独特群体成长缺失的症候便已隐约可见,整个社会也将为之付出巨大代价。现在,到了从文化着眼、由个体入手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时候了。一个在浙江上学的孩子跟随父母回老家青海过年,刚住了两天,就说“我要回家了”。这个孩子指的“家”,是浙江。对他来说,家乡的概念和父母那辈人心中的家乡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出生在城市并在城市里成长。社会学上有一个“文化混血儿”的比喻:这部分人的身份意识是模糊的,心理状态呈现出既有希望又常怀失望,痛苦与憧憬并存、自卑与自强同在等特质。新一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渴望融入城市社会,享受和城里孩子平等的待遇,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在各个现实层面都遭遇“想融而不能融”的困境。身份意识影响着融合。有一个就读于打工子弟学校的小女孩在课堂上这样描述自己的理想:“我要好好读书,长大后当城管!我当城管,在街上碰到妈妈的菜摊时,就可以慢慢追,慢慢撵!”而在说这番话之前几天,她的妈妈卖菜时因为躲避城管追赶,撞在电线杆上受了伤。理想的存在,其意义正在于为平淡人生插上飞翔的翅膀。可“慢慢追”、“慢慢撵”,又是何等微不足道,让人在为小女孩的微小理想唏嘘不已的同时,不得不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未来画上一个问号。文化冲突影响着融合。固守传统的乡土社会与具有现代性的城市社会,文化特质明显不同。最外显的表现,就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会感觉到自己的方言、衣着、饮食与城市学生格格不入。更深层次的文化冲突来自于行为习惯、生活节奏、价值体系上的综合差异。“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罗大佑的歌词反映的正是城市新移民因文化隔阂而产生的一种深深的心理孤独。不同文化的了解、交融显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城市胸怀影响着融合。一些城市居民具有优越感,对外来人口天然具有排斥心理和偏见,一些机构和学校在公务中仍存在歧视现象。“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需要的是城市和城市居民的大视野和大气魄。说到底,“融入”属于深层社会问题。户籍制度尚未“破题”,城市化浪潮已迅猛而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令人措手不及的社会整合。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居民在医疗服务、教育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具有乡村居民无法比拟的优势,而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势必造成“争利”现象。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第一步是力争做到同城待遇,第二步才是消弭同城隔阂。因而,“融入”是一个时间跨度更长、更深也更难的问题。破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难题的主阵地在教育。发挥教育“粘合剂”的作用,促进社会整合,让流动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我们不能把解决方案仅仅停留在“两为主”的政策层面,也不能停留在“适应教育”的微观层面,而要把教育放大到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高度。(《中国教育》2012.5.9有删改)1.下列不属于“难以融合”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A.城里人与乡下人身份的不同影响着融合。B.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冲突影响着融合。C.城市及城市居民狭隘的胸怀影响着融合。D.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差的素质影响融合。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先通过若干社会现象及调查数据,指出“流动的花朵”进入城市却难以融入城市这一严峻的社会现状。B.文章接下来分别从“身份意识”、“文化冲突”、“城市胸怀”等方面分析说明“流动花朵”难以融入城市的原因。C.分析原因之后,作者明确指出问题产生的根源,认为“务工人员子女难以与城市融合”的瓶颈是户籍制度的限制。D.最后作者提出解决“难以融合”问题除了“两为主”、“适应教育”,还要把教育放大到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高度。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为主”方针的贯彻落实,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B.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难以融入城市,主要源于他们心理上的自卑所产生的压力。C.要根治“难以融合”,只需站在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高度就可以了。D.彻底解决“难以融合”是一个时间跨度更长,更深也更难的问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是时,少府五鹿充宗①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右左。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选自《汉书•朱云传》)[注]①少府五鹿充宗:少府,官名;五鹿,复姓。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世以是高之高:崇敬B.御史遂将云去将:带领C.以旌直臣旌:表彰D.云自是之后不复仕仕:做官5.以下四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朱云不惧权势的一组是()(3分)①容貌甚壮,以勇力闻②摄衣登堂,抗首而请③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④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⑤小生乃欲相吏邪⑥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A.①③⑥B.①⑤⑥C.②③④D.②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云少时尚武,后又修文。他年轻时与侠士交往,凭勇力而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行节,从师学习《易经》和《论语》,都能传承老师的学问。B.朱云有胆有识,能言善辩。他被人推荐与五鹿充宗辩论时,毫不胆怯,毅然前往;辩论展开后,连连驳倒五鹿充宗,故儒生很佩服他,朱云也由此升迁。C.朱云忠心为国,直言进谏。他因在公卿面前指责张禹为佞臣而触怒汉成帝,成帝要杀他,幸亏辛庆忌冒死求情,陈述理由,皇上的怒气才消,免去了他的死罪。D.朱云为官时是正直之臣,不复出仕后一心教授学生。他时常带着学生们乘牛车出门,对所探访的人都能做到恭敬侍奉,但是和丞相薛宣相见时拒绝了薛宣的盛情挽留。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5分)(2)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南柯子·忆旧仲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8.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5分)9.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2)千岩万转路不定,。熊咆龙吟殷岩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吴楚东南坼,。(杜甫《登岳阳楼》)(4)垆边人似月,。(韦庄《菩萨蛮其二》)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马云的江湖1964年,马云出生在杭州一个普通家庭。儿时的他是个顽童,那个时候他痴迷于武侠,尤其是金庸的小说。他梦想里的偶像是《笑傲江湖》中的风清扬,他觉得“无招胜有招”是一件最拉风的事情。他的转变是在进入杭州师范学院英语专业之后,从那个时候开始,马云拼命地学起英文来。他想知道,在大洋彼岸究竟有些什么自己不了解的新奇的东西。然后他在学校当了7年的教师。所有人都认为,这个曾经是顽童的他开始“改邪归正”,会从事一份稳妥而平淡的工作直到老去。可是,马云心里依旧不能遗忘自己的那个关于“江湖”的梦想。看到身边的朋友一个个投入经商和创业的浪潮里去,他的心里逐渐萌生出一个想法,自己要不要去走另外一条完全不同的生活之路。那条路正是他所喜爱的路,尽管险象环生,却无比有趣。为此,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创办了海博翻译社,并且在西湖发起了第一个英语角。起初因为名气的原因,翻译社的生意并不是太好。为了能坚持下去,把自己这条江湖路走好,马云不得不到义乌去背一些小商品回来卖,依靠这个利润来维持翻译社的运营。那段日子是最艰辛的,稍微犹豫,就可能放弃,可他从未想过回到原来的路上去,哪怕一秒。1995年,翻译社终于渐渐做出名气,有人慕名来雇用马云去做一件事——单枪匹马到美国去收账。马云在美国有一个最大的收获,那就是在西雅图他第一次登录了国际互联网。好奇的马云在搜索引擎里输入了“Chinese”的关键词,但是搜索结果却是一片空白。那个时候电脑正在中国慢慢普及,这个没有任何资料一片空白的“Chinese”的网络市场会有多大?马云几乎掩饰不住自己这种发现后的快乐。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江湖,他开始飞快地在脑子里构建自己在这个江湖上的行走蓝图,他似乎都能看到自己最终博得侠士名声时的样子。他找到了自己新的江湖,他想自己可以在这里做到无招胜有招。回到中国后,他开办了自己的网站——中国黄页。他选择的服务对象是企业,他觉得,互联网的便捷性会让它成为企业最好的展示平台。他在自己玫瑰园小区的家里摆了服务器,他不懂与网络技术相关的东西,因此招聘了十几个工作人员。当时公司每个月的利润是700元,费用是200元,马云又一次沦落到了要砸锅卖铁的地步。1997年,是中国互联网大热的一年。马云则受到邀请,到北方去做了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当时不少人要他也去做门户网站。马云说:“门户现在是有样可模仿,有迹可循,所以大家比拼相当激烈,而我做B2B(英文Business-to-Business的缩写,指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是无迹可循,是无招胜有招啊!”阿里巴巴时代的马云,是激情而霸气的。阿里巴巴这个名字出自于他,意思是,就算面对四十大盗,最后胜利得到宝藏的还是我。到现在为止,马云都觉得激情是最重要的东西。他害怕自己有一天会被琐碎的事情磨灭了创业的激情,干脆把自己儿时的梦想照进了现实。在他的公司里,有丐帮,有少林,有武当,有黑木崖,这些一个个有着江湖气息的名称让他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了一段江湖经历。在保证了自己激情的同时,马云给所有员工的环境也都是一个江湖的环境。阿里巴巴当时给其团队带来的就是愉悦的心情和奋斗的动力。不过,互联网很快迎来了一个低潮期,所有媒体都在报道——互联网是个大泡沫。“江湖”上一时间开始风雨飘摇,员工们或多或少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失去了信心。这时只见马云端上一杯啤酒,坐在会议室里对大家说:“最好喝的啤酒,就是要带着泡沫去喝!”好喝的啤酒果然被能坚持的马云尝到,他的阿里巴巴逐渐得到了全球商业机构的认可,一大批名牌企业在他那里做广告,做主页。在国内,许多原材料企业甚至把阿里巴巴当成了自己的又一个供货窗口。2003年,将B2B已经做到炉火纯青的马云投资开设了C2C(英文Consumer-to-Consumer的缩写,指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的业务,他把这个新的网站叫做淘宝。如果说过去的阿里巴巴针对的是商业企业,而这次淘宝的客户群则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网络使用者。从B2B到C2C,马云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这无招却创造了他在江湖上的神话。公司里有人说:“我们做大了,干脆淘宝开始收费吧,凭着交易的费用,我们就能成富翁。”马云的回答是:“要当伟大的淘金者,就不要光看到山边零碎的金子,等你捡满了口袋,那么就等于你放弃了山顶的金矿。”马云现在想做的就是去圆自己儿时的梦想。他竟然去找过金庸,请求他推荐自己在央视的《笑傲江湖》里去演自己喜欢的风清扬。虽然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不过据闻现在央视将重新拍摄的《碧血剑》里,张纪中说可以给马云留一个角色。不知道马云会不会去演这个角色,但是不管演与不演,其实他都已经走进江湖,成为一个侠士。他现在也许不再拘泥于一个虚拟的,或者电视剧里的江湖,他更喜欢自己去发现和寻找一个新的江湖。⑴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马云创办翻译社的原因是他要走一条完全不同的生活之路。那条路正是他所喜爱的路,尽管险象环生,却无比有趣。B.在美国西雅图,马云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江湖。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王国。C.当很多人在门户网站这一领域激烈比拼的时候,马云已经把目标转向了企业电子商务,并获得了成功。D.“最好喝的啤酒,就是要带着泡沫去喝!”这句话反映了马云有独到的眼光和投机意识。E.以“马云的江湖”为题,既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又交代了文章行文思路的线索,使全文思路清晰、中心鲜明,同时可增强文章的生动性。⑵请结合文章,简述马云成功的历程。(6分)⑶马云崇尚“无招胜有招”,“无招胜有招”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6分)⑷马云的“江湖”有什么含义?请联系现实,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8分)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王力宏自幼学习音乐,朝歌夜弦,反复揣摩,音乐基础尤为扎实,可以说是"十八般乐器"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B.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泥土里”的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C.台湾保钓协会在9月14日组织保钓船出海保钓,并得到台湾官方以护渔的名义派出的海巡署12艘舰船护航,民间和官方行为都可圈可点。因为保卫钓鱼岛,关系我们的领土主权,更关系着沿海渔民的切身利益。D.微笑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与贫富、处境没有必然关系:一个富翁可能终日杞人忧天,而一个穷人可能心情舒畅;一位身体健全的人可能怨声载道,而一位残疾人可能坦然乐观……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必须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完善人才的任用、培养、激励、评价机制,着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人才。B.1979年6月,中方正式向日方提出共同开发钓鱼岛附近资源的设想,首次公开表明了中方愿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模式解决同周边邻国间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的立场。C.“网络水军”通过雇佣大批人手在互联网上集体炒作某个话题或人物,以达到宣传、推销或攻击某些人或产品的目的。D.红十字会接连陷入信用危机,问题在于我们的慈善机构财务不透明、管理不规范,但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整个慈善业制度存在缺陷造成的。1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真实的“自我”之所以被压抑到无意识的领域之中,这种“自我欺骗”起了重要作用②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也必定和对自己的怀疑及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③软弱的人往往有意无意的欺骗自己,忘掉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④由此造成虚假的自信,有些人的自信不过是一种“有益的盲目”⑤真实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真实的“自我”也不例外⑥事实上,几乎所有伟大的天才都并非天性自信的人,相反倒有几分自卑,他们为自己的弱点苦恼,于是奋起自强,反而有了令一般人吃惊的业绩A.②①③④⑤⑥B.⑤③①④②⑥C.②⑥⑤③①④D.⑤⑥②③④①15.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请你把营长的话修改成一条简洁明确的命令。(不超过40字)(6分)据说在本世纪初,美国有一个营长对值班军官下达了这样一条命令:“明晚8点,哈雷彗星将在这个地区出现。这种情形每隔76年才能看到一次。命令所有士兵,身着野战服到操场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天文现象。如果下雨的话,就到礼堂集合,我为他们放一部有关彗星的电影。”这道命令由传令兵传达给连长,然后连长传达给班长,当班长对士兵下达命令时,命令竟然成了这样:“在明晚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76岁的哈雷将军,将在营长的陪同下,身着野战服,乘坐他那辆“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观看电影。”1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问题。“亲”即“亲爱的”一词的简称,最初见于淘宝网卖家对买家的称呼,后逐渐在网上走红。2011年高考结束,南京理工大学用“淘宝体”发出了短信:“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此后,8月1日外交部微博上出现这样的招聘广告:“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可见“亲”字火到了什么程度。请对“亲”的流行,发表你的看法,并阐明理由。(6分)17.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漫画大师丰子恺曾挥毫画了幅《卖羊图》:农人牵着两只羊,到羊肉馆去卖。一位农民看了连连摇头,笑着说:“多画了一条绳子。”丰子恺仔细看看自己的画:两条绳子牵两只羊,哪里多了绳子?农民说:“牵羊只需牵头羊,不管多少只,只要一条绳子就够了!”丰子恺叹服。对于现实生活中这种“牵头羊”的现象,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衡水市第十四中学高二年级10月份月考语文试卷答题纸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7.(1)译:。(5分)(2)译:。(5分)8.(5分)答:。9.(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2)千岩万转路不定,。熊咆龙吟殷岩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吴楚东南坼,。(杜甫《登岳阳楼》)(4)垆边人似月,。(韦庄《菩萨蛮其二》)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1)(5分)()()(2)(6分)答:(6分)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