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正义与正当法律程序的比较分_第1页
自然正义与正当法律程序的比较分_第2页
自然正义与正当法律程序的比较分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正义与正当法律程序的比较分析兼述对我国行政程序立法的影响摘要:自然正义起源于古老的英国,可以溯源于《大宪章》,是英国法治的核心内容,经过长期的发展成为英国普通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被视为权利与自由的基石。后来美国的正当法律程序对其进行了继承与发展,使内容更为丰富与发展。我国行政程序立法过程中有必要对其核心内涵进行汲取与学习。关键词:自然正义正当法律程序行政程序立法自然正义是英国法治的核心概念,是英国行政法上最基本的程序原则,在美国被称为“正当程序”,为美国法所继承与发展,两者虽然都体现了程序正义的理念,但实际上,二者有一定的联系与区别。作为法治社会中的核心内容,此原则对英美经济社会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正处于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处于法治社会的进展中,作为最古老重要的行政法原则,我国在行政程序立法过程中要汲取自然正义的内涵,进行正确的把握与认识,进而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自然正义与正当法律程序的起源与区别自然正义原则与正当法律程序原则所体现的程序公正根植于古罗马法时代的“自然正义”(naturaljustice)。最初意义上的自然正义源于亚里士多德的正义分类。他认为自然正义是指以人类固有的自然本性之生命发展原理而成立的实质正义。要求人类追求善,并成立各种社会制度,以实现社会福利。自然正义于人性未变时对人类起普遍支配作用,而在具体社会生活条件要求下,可因时因地发生变化,衍生出适合该社会的共同的“善”。在立法方面,自然正义是指导的原则和依据。在司法方面,在追求法律稳定性与妥当性上也有相同的功能。它对法官造法、解释法律、形成法理均有指导和批评的作用。自然正义实际上就是法律的基本精神,它是法官造法、法律解释以及形成法理的依据。只有赋予法律实现自然正义的功能,我们才能在制度方面从根本上保护社会利益和维护社会秩序。自然正义是英国普通法中一项古老的法原则。它是自然法的产物,是人的理性、公平、正义等观念的结晶。①在英国,正当程序原则最早可追溯到1215年制定的《自由大宪章》第39条。它规定:“凡自由民,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LawoftheLand)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放逐或被加以任何其他方式侵害,我们不得违反这些规定而为之。”依学者的见解,“经国法判决”一词语与“正当程序”属同一意义。②正当程序最早出现于1354年爱德华三世公布之伦敦自由律第3条,该条规定“任何人,无分身份(state)或地位(condition),非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予以放逐、处死、没收其财产,或剥夺其继承权”③虽然在成文法上出现了“正当法律程序”,但它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一直为人们所关注。20世纪丹宁勋爵对它作了一个经典的定义:“法律为了保持日常司法工作的纯洁性而认为的各种方法:促使审判和调查公正地进行,逮捕和搜查适当地采用,法律援助顺利地取得,以及消除不必要的延误等等。”④由此我们看到,自然正义和法律正当程序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表述如下:“自然正义原则的本质要求是中立不偏和申诉辩解,而法律的正当程序则要求司法机构在行使权力之时,应当按照公正的程序采取公正的方法进行。”⑤当然,“正当法律程序”在成文法上的出现,它并不意味着替代了自然正义的地位,章剑生认为“自然正义”的一种人定法的言辞表达。自然正义作为一种法律理念支持正当法律程序发挥世俗法的功能,而不是为正当法律程序所替代。⑥美国法的基础是英国普通法。英国的正当程序观念不仅融入美国法律之中而成为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而且通过美国最高法院的判例以发扬光大。美国内战前期,汉密尔顿在1787年的纽约州批准宪法会议上提出“正当程序”一词该会议予以采纳并提出“人权法案”。该法规定:除非依照“正当的法律程序”,否则,任何人都应得到保证,不被剥夺特定的权利。这显然是最早用“法律的正当程序”取代最初来自英国大宪章“国家的法律”措词的美国法规,“它构成了(美国宪法)第5条修正案和后来的第14条修正案的正当程序条款的起源”。⑦1791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5条修正案规定:“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被剥夺生命、自由和财产”。1868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又将这条规定适用于各州政府机关。毫无疑问,美国宪法第5、第14条修正案奠定了正当法律程序的宪法地位。但是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却是宪法含义的最终阐释者。正当法律程序作为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在美国宪政史上发挥重大作用,也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密切相关。美国法院正是运用司法审查权,通过一系列重大判例和对第5、第14条宪法修正案的灵活解释,使正当法律程序原则获得极强的生命力并带来“正当法律程序的统治”。造成英美之间差异的重要原因就是在于宪法观的不同,英国奉行的是议会主权的理论,而美国则是张扬宪法至上的理念。⑧英国的自然正义与美国的正当法律程序,均以控制行政行为的正当性、妥当性为目的,但不同之处在于,自然公正的适用对象范围超过正当法律程序,而概念自身含义范围小于正当法律程序,自然公正原则的适用是不区分国家行为与私人行为的,而正当法律程序仅适用国家行为;正当法律程序的核心是通知、听证和行政机关说明理由,自然公正原则的程序要求主要是通知、听证。自然正义与正当法律程序在行政法上的体现从根本上说,现代法治国家都强调依法行政,认为国家行为必须具有可预测性,行政裁量不能滥用或者越权裁量,并且需要符合比例、诚实信用、合于行政目的以及公共利益等原则。就程序而言,不允许立法者藉专断的程序侵害人民的自由与财产,也不得通过司法程序或行政程序凭借国家权力而侵害人民的利益,即程序必须完全符合正当性的要求。此外,立法、司法与行政均需要具有法治主义的观念与平等思想,才符合自然正义的要求。⑨自然正义原则包含两条基本规则:(一)任何人不应成为自己案件的法官。根据这一原则,行政机关实施任何行政行为,参与行为的官员如果与该行为有利害关系,或被认为有成见或偏见,即应回避,否则,该行为无效;(2)任何人在受到惩罚或其他不利处分前,应为之提供公正的听证或其他听取其意见的机会。英国有一句著名的格言:“公正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当让人明明白白地、不容置疑地看到其实现的过程。”自然公正的核心在于裁判过程中如何预防偏见的影响,而不是怎样保证结果的正确无误。因此在行政程序上没有偏私,不仅指实际上没有偏私存在,而且在外观上也不能令正值人士有理由怀疑为可能有偏私。)自然正义作为行政法上的一般性原理原则,是确保程序正义在行政权力运行中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即行政权力的运行必须符合最低限度的程序公正的标准。根据自然正义的判断基准,我们可以具体导出自然正义包括行政公开、行政听证、行政回避以及说明理由等制度。行政公开制度行政公开制度是指用以规范行政权的行政程序,除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应该一律向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开。行政相对人因此可以通过参与行政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社会民众因此可以通过公开的行政程序,监督行政主体依法实施行政行为。公开原则的主旨在于让民众亲眼见到正义的实现过程,“没有公开则无所谓正义”,一直以来被视为程序正义的基本标准和要求。这既是民主的象征,也是发质的途径。⑩行政听证制度听证制度是行政主体在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决定前,由行政主体告知决定理由和听证权利,行政相对人随之向行政主体表达意见、提供证据,以及行政主体听取意见、接纳其证据的程序所构成的一种法律制度。行政听证制度是现代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的核心,是实现行政公正的最重要的保证。行政回避制度行政回避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其与所处理的事物有利害关系,为保证实体处理结果和程序的公正性,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请求,有权机关依法终止其职务的行使并由他人代理的一种法律制度。行政法上的回避制度,根本的目的是使相对人真心实意地接受行政机关作出的对其不利的决定,从而及时消弭行政争议。(⑴说明理由说明理由是行政主体在作出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产生不利影响的行政行为时,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必须向行政相对人说明其作出该行政行为的事实因素、法律依据以及进行自由裁量时所考虑的政策公益等因素。说明理由制度要求行政主体将如何筛选依据的理由向行政相对人、社会展示,显然可以防止听证流于形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说明理由是听证制度缺陷的一种补救机制,是制约行政权机制的新发展。自然正义与中国程序立法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立法,是西方当代法治国行政法治实践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行政程序法制化,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依法行政原则的落实。随着时间得推移,其重要性正在为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行政程序法的重视,分别颁布了《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自然正义的法治思想正在渐渐地为我们所接受。在今后的行政程序立法中应该进一步引入、诠释与宣扬自然正义或者正当法律程序中的法律思想。否则失去法律思想支撑的法律规范即使表达得很准确,无异于没有生命的木乃伊。(⑵1邹荣“论英国行政法上的自然正义原则”《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第4期,2007年8月2R.E.Gushman,DueProcessofLaw,EncyclopediaoftheSocialSciences,vol.V,1930,pp.264-265.威廉•韦德行政法[M]1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英]丹宁.法律的正当程序[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2.汤维建.美国民事司法制度与民事诉讼程序[M].北京:11章剑生:“从自然正义到正当法律程序---兼论我国行政程序立法中的“法律思想移植””《法学论坛》2006年9月5日第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