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_第1页
社会保障概论_第2页
社会保障概论_第3页
社会保障概论_第4页
社会保障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保障概论主讲:孙宏英Xingrui_t2007@163.com?当你们的收入无法满足基本生活时,你会寻求谁的支持?当你失去职业时,会寻求谁的帮助?当你生病需要医治时,会寻求谁的支持?当工作中遇到意外,你会寻求谁的支持?当你年老时,你想由谁来承担你的养老责任呢?出现以上这些问题的责任主体是谁呢?上编社会保障理论界定、理论基础与主要流派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历史发展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及人的发展的关系社会保障的内容、特点及功能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管理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的运行与监控社会保障的改革下编老年社会保障就业社会保障医疗社会保障工伤社会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社会保障农村扶贫考核办法:平时:出勤10%;课堂表现5%;作业:15%期末:闭卷考,70%第一章绪论一、社会保障的一般理论界定德国、英国、美国、香港、台湾、国际劳工组织等对社会保障的界定德:将社会保障理解为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是对竞争中不幸失败的那些失去竞争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英:认为是代表社会进步的可理解的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标被界定为消除贫困,并将其概括为国民在失业、疾病、年老及家庭收入锐减、生活贫困时予以生活保障。美:根据政府法规而建立的项目,给个人谋生能力中断或丧失以保险,为结婚、生育或死亡而需要某些特殊开支时提供保障。香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并通过向有需要的人士直接发放款项的方式提供福利,包括综合援助计划、公共福利金计划、暴力及执法伤亡赔偿计划、交通意外伤亡援助计划、灾民紧急救济。台湾:是国家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及公共服务等各种不同方式,对一国民之遭遇危险事故,以致失能失依,因而生活受损的人,提供各项生活需求,给其以健康保障、职业保障及收入保障,并从而促进民族健康、全民就业及民生均足。国际劳工组织:通过一定的组织对这个组织的成员所百临的某种风险提供保障,为公民提供保险金、预防或治疗疾病、失业时资助并帮助他重新找到工作。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含义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业劳动能力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以国家财政为基本的经济后盾;社会保障的方式是自成体系的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方式;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实施的保证和依据是相应的社会立法;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二、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西方的理论渊源空想社会论:柏拉图、托马斯·莫尔、康帕内拉、摩莱里、欧文及圣西门等宗教思想佛教、早期的基督教中国的理论渊源大同社会论社会互助论仓储后备论社会救济论三、社会保障的主要理论流派民主社会主义该学派的特点是用社会主义的旗号来实施福利国家政策。坚持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而福利国家则是从自由的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一个重大步骤。主张用国有化和计划经济来推进福利国家政策,提倡劳资合作,强调通过高额累进税对收入和财富进行再分配,以实现收入均等化和社会公平。新自由主义其哲学基础是自由、公正和不干涉主义,其核心思想是个人自由的至高无上;在经济上立足于经济自由主义,极度推崇自由市场经济,反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国家干预经济,强调自由市场机制的作用,将自由竞争当作大多数人生存的基本条件,主张限制政府权力。由于这种经济思想的指导,新自由主义者对社会保障问题有一套与民主社会主义相反的看法。中间道路该学派的三个基本假设是:一、资本主义是最好的体系,它导致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二、资本主义仍然产生了许多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与自由市场经济体系有关系;三、政府的行为能最大可能地解决这些问题。所以,该学派反对集体主义,但不反对干涉主义,对国家干预实用主义的价值判断,即自由市场是需要管理的,它的负面影响也是需要加以控制的,进而主张政府有责任且必须对自由市场进行干预,使其在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之间求得一种平衡。但政府不能干预太多,从而试图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或集体主义间寻找一条中间道路。三、社会保障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问题社会保障与经济学关系社会保障与社会学关系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学界对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认识存在巨大偏差。这一方面与研究者不同的专业视角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受到社会保障走过的历程及其多样化实践的影响。经济学家通常在追求效率的前提下将社会保障视为一种收益分配手段,很自然地将社会保障划入经济学范畴。社会学家则从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与社会公平角度出发,将社会保障视为社会学的一个领域。政治学者也因为实践中的社会保障事关国家的政治稳定,甚至关系到党派竞争和政治家个人的前途,而将其划归政治学范畴。社会保障究竟属于什么学科呢?经济学与社会保障与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任何一个时代相比,现代社会保障在理论研究与具体制度安排方面受经济学与经济政策的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方面是规模不断膨胀的社会保障制度越来越需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与越来越合理的经济政策,另一方面也社会秩序、国家政局和人民生活方式逐渐稳定下来后,经济发展成为各国头等任务所致。从19世纪的自由放任主义到贸易保护主义,从凯恩斯主义成为20世纪上半叶的正统经济学理论到20世纪70年代后弗里德曼货币主义的盛行,再到20世纪末经济自由化在某种程度上的回归,我们不仅能清晰地观察到一百多年来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也能从中发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的轨迹。A、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理论及实践的贡献从总体上看,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理论及实践发展的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学中的选择理论充当着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其实是一种社会价值的选择,不管是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的选择,还是平等与效率的选择,抑或是具体的制度安排与发展手段的选择(如博弈论、对策论等),经济学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均为社会保障制度选择提供了基础与条件。二是经济学还为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法。如西方经济学中的收入分配理论、边际效用理论、就业理论、贫困理论、制度学说与私有化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学说、后备基金与六个扣除学说等等,都有助于解决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中的某些政策与技术选择难题。B、对社会保障理论及实践产生重要影响的经济学家及其思想国家干预论思想:凯恩斯;加尔布雷斯;约翰·罗尔斯

新自由主义思想:哈耶克;米尔顿·弗里德曼

福利经济学思想:庇古;阿马蒂亚·森

社会学与社会保障若从社会保障的出发点与追求目标来考虑,社会学无疑是社会保障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首先,社会保障的出发点是诸如养老、医疗、贫困、灾害等诸种社会问题的客观存在,并需要通过社会保障机制才能获得解决;其次,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通常被视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和重要标志;再次,社会学还构成了社会保障理论发展进程中最早最直接的渊源,如人道主义、伦理道德、历史文化传统就业是社会保障的道德基础和最初的理论源泉。社会学研究的社会问题、社会公正、社会稳定、社会价值、社会进步、家庭与社区、社会化、社会阶层与人口问题等等,不仅为社会保障研究奠定了必要而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直接指导着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制度实践的发展。在社会学思想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社会保障有着直接影响的社会学思想。需求层次论结构功能论社会整合论

四、课后练习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的理论渊源有哪些?社会保障的有哪些主要理论流派?它们有什么不同?经济学、社会学对社会保障有哪些贡献?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学科性?第二章社会保障的产生和历史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形成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现代社会保障的模式社会保障的发展规律一、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1。社会化大生产所带来的一系列冲击家庭结构变小,家庭保障功能下降;贫富分化现象加剧;失业问题普遍化;阶级矛盾加剧。2。强调国家责任的社会保障思想的兴起——德国新历史学派理论,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教材P19-20)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形成1。伊丽莎白《济贫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若以国家干预和政府介入弱势人群保护角度,1601年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的颁布,可以看作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初萌芽。《济贫法》的内容与特征2。德国的社会保险三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1883年,《疾病保险法》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老年与伤残强制保险法》三法的颁布实施,使得国家对民众生存状况的保障,由社会救助发展到了社会保险,开启了社会保障制度化的历程,标志着人类历史上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由此产生。3。美国《社会保障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社会保障法》产生的背景《社会保障法》的内容《社会保障法》蕴含的社会保障思想和原则《社会保障法》的意义:第一次使用了“社会保障”概念,第一次在一部法律中规定了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内容,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由社会保险制度朝着综合性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跨了一大步,标志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框架趋于成型。三、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正式制度政府介入为社会发展服务非正式制度政府不介入为统治者服务社会政策混合性政策1。社会保障发展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道德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2。社会保障发展的基本线索(1)以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内容为依据,可分为社会救助型发展阶段;社会保险型发展阶段;社会福利型发展阶段。(2)以政府介入的程度或制度化为依据,可划分为:慈善事业时代或前社会保障阶段;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现代社会保障阶段。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化的产物,以19世纪80年代德国制定并实施有关社会保险法令为起始标志。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发展,作为一个由多子系统构成并同时得到发展的体系,于40-50年代进入成熟期;70-80年代后,随着社会经济诸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各国又先后步入改革、发展与完善阶段。四、现代社会保障的模式(1)从国家对社会进行干预的角度出发:A、B、C三模式;(2)从社会政策学角度出发:剩余模式、机制模式(3)从保障范围出发:普遍保障模式;就业保障模式;救助保障模式(4)从实施方式出发:现收现付式;部分积累式;完全积累式(5)从制度安排角度出发:福利国家模式;社会保险型保障模式;自助储蓄型保障模式;国家保险型模式五、社会保障的发展规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律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有组织地运用经济援助手段,解决社会成员的各种社会保障需求,这就使得其必然要与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一方面,社会保障的目标首先是为解决社会成员的特定社会问题服务的,而特定的社会问题又是与特定社会时期、特定社会结构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另一方面,社会保障采用的主要是经济援助的手段,它必须有相应的经济基础。刚性发展规律社会保障项目往往是能增不能减,保障待遇能升不能降;社会保障的范围与水平的刚性化发展。协调发展规律社会保障各具体项目间的协调发展;社会保障各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多样化发展规律项目体系多样化;管理体制多样化;实施方式多样化思考题1。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什么?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不同?3。如何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规律?第三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知识要点: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保障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社会保障与政治的关系一、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社会保障既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标志,也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机制。1。个人风险与社会风险2。社会贫困与社会保障3。社会公平与社会保障4。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二、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1。社会保障与经济生产、分配的关系2。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3。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4。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互促作用三、社会保障与人的发展1。社会保障与人的社会化2。人权问题与社会保障3。人的素质与社会保障4。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四、社会保障与政治民主1。政党政治与社会保障2。政治家与社会保障思考与练习题1。试论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间的关联性2。试述社会保障对人的发展影响第四章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功能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及特点社会保障的功能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部分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一、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社会保险:概念:以国家为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工作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这些劳动者以一定程度的收入补偿,使之能继续达到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地位: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特点:强制性、互济性、储备性、补偿性项目内容:老年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疾病保险、生育保险、残障保险、死亡保险2。社会救济:概念: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经济原因、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地位: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特点:保障对象上、保障目标上、经费来源上、享受程序上内容:贫困救济、灾害救济(紧急救济、灾害预防、灾害预警服务)3。社会福利

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包含全部公共文化、教育、卫生设施和社会救助及社会保险在内,如西方国家建立的福利国家制度。狭义的则指与社会保险并列,同时构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部分。但都是免费或减费提供某种生活用品、服务或现金补贴,给人以实惠与方便,改善人们的生活。特点:保障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保证现有生产力水平下的正常生活;更多的是通过建立公共设施和提供服务为人们生活提供方便,改善人们生活;在人的物质、精神、文化需要三方面都有保障;不仅对个人目前的生活需要、其家庭赡养、培育后代均有保障。

内容:老人福利;残疾人福利;未成年人福利;劳动者福利

给付形式:实物形式;货币形式;服务形式

二、社会保障的功能

稳定功能调节功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三领域)促进功能互助功能

三、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

公平性原则;福利性和互济性原则;强制性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其它原则四、部分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

社会保险系统国民保健服务系统个人生活照料系统英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鼓励就业与失业保险意外事故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美国社会保障体系公共项目私人项目转移补偿项目社会服务项目特别团体保障保险慈善转移支付私人社会服务新加坡社会保障体系公积金制度公务员社会保障雇主责任制其他保障计划香港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公务员保障雇主责任制强积金制度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特殊社会保障援助失业津贴与长期服务金儿童福利家庭福利残疾人福利老人服务青少年服务医疗服务住房福利教育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公务员福利劳工保险军人保险公务员保险私立学校教职员保险儿童福利老人福利残障福利劳工福利其他福利生活扶助、灾害救助、医疗补助、急难救助、救助设施台湾社会保障体系第五章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及作用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与管理

一、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及作用(一)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及分类社会保障基金是指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法定的程序,以各种方式建立起来的用于特定目的的货币资金。

任何社会保障项目都是通过采取必要的手段来筹集资金,然后再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所筹集的资金(或可折算成资金的劳务)分配给受保障者与有需要者,经济手段是社会保障制度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手段,而基金的筹集与管理是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其收入再分配功能的基础,也是社会保障制度运行过程中的中心环节。

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种类划分,并非单纯是为了提示社会保障体系的功能结构,同时也是为了对社会保障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控。基金的分类方法有三类:一是以基金的来源为依据,社会保障基金可分为: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集资型社会保障基金、混合性社会保障基金。二是以基金的用途或功能为依据,社会保障基金可分为: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救灾基金等.这种划分与社会保障项目的分类一致三是以基金的存储与运转为依据,社会保障基金可分为:积累性基金.如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等,非积累性基金。如济贫基金等。(二)社会保障基金的特点强制性储备性互济性(三)社会保障基金的作用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社会的安定发挥社会保障互济的作用,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发挥社会保障的互济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财政拨款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可以概括为三种方式:直接拨款实施社会保障项目

承担社会保障运行费用实行税收优惠

社会保险费(税)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有:政府、企业与个人三方分担方式和企业与个人两方分担的方式两种。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方式有:缴税制和缴费制两种。但是无论采取上述哪种方式,都要制定相应的费(税)率标准。社会保险项目的风险大小、企业与劳动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政府财政补助的情况和社会经济和社会保障的发展趋势是制定费(税)率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具体地讲,通常有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案:综合保险费率制综合分类保险费率制分类保险费率制其他资金来源社会捐助福利彩票与慈善募捐服务性收费基金运营收益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原则确保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行的原则妥善处理积累与消费关系的原则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的原则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方式从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角度区分,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方式有以下几种类型:企业全部缴纳政府全部资助个人全部缴纳企业与个人共同缴纳企业缴纳与国家资助个人缴纳与国家资助。企业、个人、政府三方共同负担从基金收支平衡方法上来区分,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方式有三种:现收现付式: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完全积累式:以“纵向平衡”原则为依据部分积累式:根据分阶段收支平衡原则确定收费率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经历了从现收现付式向部分积累式转变,并最终稳定为现收现付加完全积累的“混合积累制”。我国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改革中,针对过去国家和企业对保险费用包揽过多、缺乏个人参与和积累的缺陷,选择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简称统账结合)的筹资模式,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筹资新模式。

四、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与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是指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或受其委托机构,将暂时闲置的部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国家法律或政策许可的金融资产或实物资产,以获取收益,实现保值增值。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基本原则安全稳定原则长期收益原则分散风险原则可流动性原则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方向银行存款购买债券购买股票投资于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项目不动产投资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顺利运行的物质基础,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是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管理目标与原则管理体制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及存在的问题第六章社会保障管理社会保障管理概念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一、社会保障管理的概念国家或政府职能部门与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对社会保障事业进行宏观指导和微观管理的具体运作过程。二、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管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社会保障对象管理社会保障机构管理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管理指政府制定社会保障的政策法规和运用政策法规实行管理和监督的过程。社会保障立法的原则权利保障原则国家责任原则社会参与责任原则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原则再分配与储蓄相结合原则建立多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内容: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支付社会保障资金管理、运用社会保障资金社会保障对象管理社会保障对象的管理工作包括:社会保障对象的登记、审查、保障金的发放;丧失劳动能力的医务鉴定;劳动技能的培训和职业介绍;无生活自理能力人员的家务助理或院舍转介等。社会保障机构管理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是社会保障管理组织为维护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行而设立的、负责社会保障法令的贯彻、监督和审查的权力机构或办事机构。以行政层次或行政权限作标准,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可分中央管理机构、地方管理机构和基层管理机构以管理职责、管理性质和业务范围作标准,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可分为行政主管机构、业务经办机构、基金运营机构和社会监督机构三、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指国家为实施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所确立的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社会保障机构,管理原则、管理机制以及主管机构、分管部门、隶属关系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

社会保障管理原则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社会保障管理原则社会保障管理原则是建立社会保障合理的管理体制的基本依据,也是管理体制系统正常、有效运行的准则与保证。社会保障的管理遵循管理的一般原则,也要遵循社会保障制度所要求的特殊规则。依法管理原则公开、公正与效率原则集中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原则政事分开、政监分开原则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政府直接管理体制集中统一管理形式:分权管理形式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共同管理体制以私营公司为主的管理体制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实行社会化的组织管理方式建立和完善法制化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立法明确权利义务体系健全法律体系,完成法律配套工程实行社会保障机构自身的法制化建设,加强机构职能、资金保证、工作计划与规划方面的法制化管理构建系统化的管理体制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社会保障管理仍缺乏有效的法制管理和监督机制社会保障资金管理规范化程度不够,资金运作缺乏长期预备机制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体制不完善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基本思路政策管理与法制管理相结合,以法制管理体制为主政府承担责任与社会承担责任相结合,以社会承担责任为主社会化管理与单位管理相结合,以社会化管理为主第七章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及意义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及评价标准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统计测算方法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问题一、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及意义1。概念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社会保障水平指标是指为了衡量、表现社会保障水平而选取的变量。西方国家一般把社会保障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2。意义客观描述社会保障程度的高低,并进行国际间、地区间的比较,探索总结和运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与运行的自身规律通过增加设置不同的控制就业,可分类计算出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内部各行业、各地区甚至各群体间的社会保障水平子指标,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保使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合理化与内部优化。运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通过对社会保障制度自身运行与其经济、社会效应的分析,确定社会保障适度水平,评价社会保障运行状况,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与控制。社会保障适度水平与社会保障自身发展趋势、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相结合,可建立“社会保障警戒模型”,构成社会保障预警系统核心,用于预测社会保障未来趋势,避免出现社会保障财务危机,促使社会保障制度运行怀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二、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及评价标准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的标准社会保障制度是否保证了公民具有一定的经济生活水平并能抵御不可抗拒的社会风险;社会保障支出是否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与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社会保障结构是否与国民经济产业布局相适应;社会保障水平是否有助于促进就业与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方法实证分析方法理论分析方法三、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统计测算方法1。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口径国家财政的支出部分城镇在职职工的保险福利支出城镇企业离退休、退职人员保险福利费用乡镇企业福利费用支出农村社会保险福利支出财政价格补贴城镇职工住房补贴国家对社会福利企事业减免税费的部分社会捐赠、慈善事业支出及其他支出2。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及适度性问题项目19981999200020012002社会保障支出(亿元)3360.73754.123929.814642.25599.34占GDP比重(%)4.294.574.394.845.47如何看待以上的数据呢?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是否适度?如何具体分析一国的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性问题?社会保障既属于经济政策的范畴,也属于社会政策的范围.对社会保障水平的研究,如果只侧重于其中的某一方面,结论的片面性难以避免,只有把两方面统一起来,才能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一、社会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保障水平的确定必须考虑到经济的承受能力。(国家财政能力、企业承受能力)二、从很多国家社会保障政策产生的背景来看,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往往是其主要原因所在。社会保障水平确定的过程也就是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相统一的过程。第八章社会保障的运行与监控任何社会保障项目,均须经过具体的运行过程才能实现其特定的目标或宗旨。运行过程是否合理,实施措施或手段是否有效率,均直接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另一方面,无论社会保障制度是多合理,运行有多规范,手段是多有效,随着社会经济及与社会保障相关因素的不断发展变化,社会保障制度依然可能遭遇不良后果。因此,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而言,还必须有健全、灵敏的监控手段,有效的监控手段能够保证政府及时修正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失误,维护社会保障制度沿着健康、可持续的道路发展下去。本章的重点是阐述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过程即实施过程和监控过程。主要内容:社会保障运行机制的目标社会保障运行机制的宏观构架及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系统社会保障制度的监控系统一、社会保障运行机制的目标科学、合理实现一体化高效、经济、灵敏与社会经济大系统的协调运转二、社会保障运行机制的宏观构架及特色根据社会保障运行机制的目标,社会保障运行机制由四个相互协调的系统组成。法制系统是实施社会保障的客观依据管理系统是实施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实施系统是实施社会保障的执行主体监督系统是实施社会保障的基本保证实施系统法制系统管理系统监督系统体现出如下的特色:分层负责系统运行明确职责双向制约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系统1。实施系统的组成要素保障项目实施机构实施手段实施目标2。实施系统的构建原则官民结合统放有度方便受益对象、就近提供服务追求效率同类集中、合理分工3。实施机构官办机构民办机构半官方机构四、社会保障制度的监控系统建立监控机制的必要性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权益需社会保障监控机制维护社会保障运行中的非正常状态需社会保障监控机制收纠察社会保障运行中潜伏危机需监控机制预警社会保障运行机制的自我完善需监控机制运行原则依法运行运行有序,行为规范多重化与权威化日常监控与预警相结合监督机构行政监督系统专门监督系统司法监督系统社会监督系统第九章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现代社会保障以社会保险为主体,而社会保险又以养老保险为核心。世界各国都把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放在首要位置,非常重视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中国能否顺利完成现代化社会转型的关键。本章我们分两节,从老年社会保障的概念\意义\历史演变、老年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基本类型、现代老年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与实施方式、我国老年社会保险制度等几个问题来讲解老年社会保障问题。第一节老年社会保障概述主要内容:老年社会保障的的概念、意义及其历史演变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理论老年社会保障的基本类型现代老年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与实施方式一、老年社会保障的的概念、意义及其历史演变老年社会保障的概念和对象它是指国家或社会对退出劳动领域或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在经济收入、医疗及社会服务等方面提供的社会保护和社会救助。老年社会保障对象是老年人。社会保障所指的退休年龄一般以日历年龄为标准,退休年龄的起点一般是由国家或政府法定的,其标准在各国有一定差异,发达国家标准略高,发展中国家标准略低些。某些国家官方规定的退休年龄标准发达国家性别退休年龄发展中国家性别退休年龄瑞士男女6562阿根廷男女6055丹麦男女6762赞比亚男女5050意大利男女6560印度男女5555日本男女6565中国男女6055实施老年社会保障的意义有利于防范劳动者的老年风险。有利于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有利于调节社会的收入分配,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调控。

老年社会保障的历史演变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请同学们就你家中的老人经济来源、生活照顾、医疗服务等内容作简单介绍,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我国目前的老年人养老模式基本反映了老年社会保障(保险)制度的历史演变路径:家庭养老社会化养老古代老年社会保障制度设置我国古代老年社会保障主要方式:国家通过法律规定亲属对老年人的赡养义务。国家通过法律规定老年人在家庭财产制度上的支配权,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保障。政府对特殊老年人予以生活保障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风俗民约维护家庭对老年人的供养制度西方国家的古代老年社会保障瑞典的“仁杖”习俗“保健储蓄箱”富有老年的修道院养老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契约化的家庭养老城市工商业阶层的退休制度社会化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社会化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化时代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1888年11月,德国俾斯麦政府通过第一部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1891年,丹麦建立了老年社会保险制度1894年,挪威建立了老年社会保险制度1906年,奥地利建立了老年社会保险制度1908年,英国建立了老年社会保险制度至1995年,世界上多达165个国家建立了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二、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理论我们在第一章主要谈了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中间道路等理论流派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这里主要就西方关于养老保障的五种理论做简单介绍。1、工业制度分析法:该学派认为,公共养老金和其他社会福利计划是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经济发展是公共养老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计划本质的起因。包括养老金支出的社会公共支出的增加,其原因在于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服务以及提供这些服务的劳动的需求增加。对公共养老金和其他社会福利项目的需求随着经济资源的增加而增加,而经济资源将有可能为其提供资助。因此该学派倾向于不再强调政治因素在形成工业化国家主要制度和政策中的独立地位。2、社会民主分析法该理论认为,政府在公共养老金计划和其他福利计划上的支出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养老金支出的增加表明了劳动者在与资本家的阶级斗争中取得的胜利。这些理论家认为,在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中,工人在经济领域内缺乏资本所有权是不利的,因此受资本家的控制,但是在政治领域内,工人具有相对数量上的优势,能通过公共养老金和其他的国家福利开支计划同市场的消极影响相抗衡。3、新马克思主义分析法该学派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民主理论强调的阶级结构、阶级冲突和阶级决定社会福利政策的观点。社会民主分析在统治国家方面将劳动和资本对立起来。而新马克思主义派则认为,国家有着某种程度的自治,它是不可能处于劳动统治之下的,国家的作用是作为资本的合作者,努力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和资本积累。国家会不时实行从短期看有利于劳工、但从长期来看维护资本利益的决策。国家在公共养老金和其他社会保障计划上的支出,是控制劳工的一种机制,而不是劳工获得的胜利。养老金支出代表了阶级内部的转移而不是阶级间的转移,各种社会福利支出在短期内会引起大量的再分配,但其主要是为了在严重失业的情形下安抚情绪不满的劳工。此种做法是为了减少更为复杂的重新分析经济资源的压力。因此对社会不平等没什么影响。4、新多元论分析法该理论认为,社会政策是各种利益集团竞争的结果。这些集团在某些特定问题上对决策具有影响力。利益集团化所引起的政策决定与其说是满足整个社会的福利需求,不如说是迎合强有力的特定利益集团的需求,利益集团竞争所产生的政策从长期看有可能形成对经济增长不利以、增加不平等的负面影响。利益集团既能阻碍又能推进养老金体系的扩张。在养老金计划早期,利益集团间的民主竞争妨碍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引入,因此国家公共养老金制度往往在民主程度较低的国家较早采用,然而,一旦集中的公共养老金体系建立起来,利益集团的竞争会增加公共养老金计划的支出,从而推动养老金政策向更加成熟的福利国家方向发展。该理论与工业制度分析派的区别在于,它强调政治民主和利益集团政见的重要性。而与社会民主分析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既关注阶级利益集团,也关注非阶级利益集团,并且强调非阶级利益集团逐渐增大的重要性。5、国家中心论分析法该理论认为国家是介于各种阶级或非阶级利益集团之间的中性组织,它关注国家结构对养老金政策的影响,有一些观点强调国家的某些结构特征,如民主化水平、税收结构、政府中央集权程度等,有些观点强调历史作用,如过去社会政策的影响、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发展状况、国家的殖民地背景等。相关的一些理论得到了许多经验研究的支持。如民主水平对社会保障支出有积极影响;政治竞争越激烈的国家养老金支出越多,中央集权程度较高的国家,会推行较慷慨的养老金政策。三、老年社会保障的基本类型

投保资助型这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的养老保险方式,体现了由社会共同负担、共同分享的保险精神。最早为德国俾斯麦政府所创设,后被美国、日本等国家所采纳。责任主体:企业、个人投保主要部分,国家承担补贴或资助。受保对象:工薪劳动者和未在职的普通公民都属于社会保险的参加者或受保对象。养老金水平与个人收入挂钩

福利国家型是指在实行与职业相关联的养老金的同时,还实行普遍养老金计划,从而达到高水平养老保障的养老金体制。最早为英国创设,选择该类型的国家还包括瑞典、挪威、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资金来源:国家财政保障对象:不仅仅为劳动者,还包括社会全体成员。该制度的特点是实行完全的“现收现付”制度,并按“支付确定”的方式来确定养老金水平。优点是运作简单缺点是:政府负担过重、高税收政策加重了企业及纳税人负担、缺乏对个人的激励机制。自我保障型(雇主雇员投保型)责任承担者:雇主和雇员。国家不进行直接的投入,只是给予税收和利率的政策性优惠。必须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而且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才能实行。世界上只有新加坡等少数国家实行这一制度。其基本做法是:由中央政府制定颁布《中央公积金法》,为实行强制储蓄型老年社会保险制度在全国实施打下了牢固的法律基础;政府成立权威性的社会保险机构,即公积金局,制定老年社会保险方针政策,负责日常管理;为每个参加强制储蓄投保的雇员发放社会保险卡,记录投保事宜,在雇员账下登记雇主为雇员缴纳的保险费;一年一度地调整投保费率,随着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和工资水平的提高,相应调整投保比例。个人投保型以智利为代表的一些拉美国家实行这种模式。资金来源:个人政府责任:国家的作用从直接提供养老保障转到制定法规、监督和某种程度对私有化养老金制度的担保上。国家统筹型以前苏联及我国计划体制时期为代表资金来源:国家的财政拨款。养老金领取方式:国家对领取人规定了基本的领取条件,一般是必须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具体领取标准还要按工龄的长短和职务的高低。三、老年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与实施方式老年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享受保险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

与劳动义务对等原则与投保义务对等原则与工作贡献相联系的原则与国籍或居住年限相联系原则保障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享受老年社会保障的资格与条件年龄和投保年限条件年龄和工龄条件年龄、工龄和投保年限条件

年龄和居住期限条件

老年保险金的给付方式养老金的计算方法绝对金额制将被保险人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按不同标准划分为若干种类,每一种类的人按同一绝对额发给养老金。薪资比例制按照被保险人退休前某段时期内的平均工资或最高工资数额为基数,再根据是否与投保年限有关,按一定比例计算养老金额。

养老保险金的给付范围、项目及数额世界各国通常依照本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状况确定养老金的给付范围、项目及标准,并无统一的给付标准。向被保险人抚养的直系亲属支付各种补贴的做法,在世界各国相当普遍。

老年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和精算营运各国都采取审慎的态度,制定严格的制度法规。一般地,各国都采取以下三个原则:安全的原则经济效率原则社会效益原则精算影响因素人口年龄结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精算过程测算——确定——再测算——调整第二节我国老年社会保障我国城镇老年社会保障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我国城市老年社会保障一、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教材P92-96):初创期(1950-1957)1951年2月26日政务院颁布并于1953年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法规,标志着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它对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从实施范围、实施内容、待遇标准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教材P92)。属于典型的国家保障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劳动者不需缴纳任何费用,均能享受退休金。1955年12月29日,国务院颁发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处理暂行办法》、《关于处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退休时计算工作年限的暂行规定》等法规,标志着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中也建立起了养老保险制度。至此,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两大板块基本形成,即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其养老金从国家财政预算拨给各单位的行政管理费中支付,由财政部、人事部共同管理;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其养老金来源于企业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社会保险费,由劳动部门统一管理。扩充、发展期(1958-1966)1958年颁布了《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暂行规定》、《关于工人、职员退职处理的暂行规定》,养老保险从劳动保险条例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统一的企业、机关养老保险制度1966年发布《关于轻、手工业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社员退休统筹暂行办法》、《关于轻、手工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了解、社员退职暂行办法》,建立了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的退休统筹制度。停滞、倒退期(1967-1977)恢复期(1978-1986)1978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标志着养老保险制度从此进入了制度恢复期。改革、发展期(1986-)1986年7月,《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真正从而体制上对传统养老保险制度开始改革。1991年6月,《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对所有企业的职工养老保险的改革进行了规范化。1993年10月,《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统筹问题的批复》,确立了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1995年3月,《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1997年7月,《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998年3月,成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998年7月,《关于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1999年1月,《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2000年12月,《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决定对基本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进行分账管理,做实个人账户。

改革内容改革传统的现收现付制为部分基金积累制,建立新的资金运行方式。扩大养老保险的社会覆盖面,对城镇大多数劳动者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建立退休金与社会经济发展挂钩和退休人员分享国家经济发展成果的机制由单位管理向社会化管理过渡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扩大养老保险金的来源,实行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养老保险金费用的办法

存在问题隐性债务问题社会保险基金增值的问题基金管理上的安全问题养老保险的保障效果问题个人账户基金“空账”运转问题资金困难问题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个人储蓄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思考题:我国现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内容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哪些问题?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一、农村老年社会保障的基本现状农村老年社会救济:是由国家和集体组织实施的对特殊困难的“三无”老年人实行的社会救济制度,具体地说就是“五保”制度,即由国家和集体对农村基本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依无靠的老年人以及残疾人和孤儿,实行保吃、保穿、保信、保医、保葬(孤儿保教)的供养制度。其有二种实施方式:一种是集中在敬老院供养;一种是对老年人分散供养。农村养老保险:是我国政府为保障农村社会成员晚年权益而制定的社会政策。其基本特征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以保障人民晚年的基本生活为宗旨;由国家制度给予保证,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制度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以人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和国家政策扶持相结合。补充式养老保险: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险、农村集体退休金制度。二、现阶段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运作方式是: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机构,为农民设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保险费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给予适当的补贴,个人缴费和集体补贴全记在个人名下;以县级为基本核算平衡单位,逐步分级负责保险基金和运营和保值增值;参保者达到规定的领取年龄时,根据其个人账户基金的积累总数确定领取标准,由社会保险机构定期计发。其特点有:以农民自我保障为基础,不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也不过分依赖集体,制度具有更大的活力;实行个人账户的管理模式,资金的所有权关系明确,使农民懂得参加保是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消除其思想顾虑;在缴费标准和时间上,可根据个人的情况自由选择,适应了农民收入不稳定的特点;实行农村各业人员社会养老一体化,有利于农业劳动者在不同劳动岗位之间自由流动。三、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社会化水平低,目标人群覆盖面过窄保险水平低,不能完全起到社会保障的作用农村养老保险缺乏健全的法制化的管理和规范思想观念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民投保能力有限思考题:改革和发展农村老年社会保障的对策思考第十章失业社会保障失业是一个非常重要而敏感的社会问题,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就业保障体系,是世界各国政府所追求的重要社会政策目标。本章安排:失业保险概述我国的就业保障制度第一节失业保险概述失业保险的概念及特点失业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类型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一、失业保险的概念及特点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国家通过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在法定期间内给予失业保险金,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险制度相比,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失业保险的对象是失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内的失业劳动者。失业保险是一种短期保险,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有一定期限和条件。失业保险是一种强制性保险,更强调雇主和政府的责任。二、失业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9世纪中叶,欧洲各国工人就在工会的领导下成立了互助会,自己团结起来开展救济失业、保障就业的活动。1901年,比利时出现了政府资助的失业保险1905年,法国建立了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1906年,挪威建立了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1907年,丹麦建立了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1911年,英国颁布了失业社会保险法,标志着世界上强制性失业社会保险制度正式诞生至1994年,全世界有44个国家实行了失业保险制度。三、失业保险的基本类型及其派生模式:基本类型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失业保险制度非强制性的失业保险制度自愿性失业保险制度有条件的失业救济制度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与失业救济制度并行派生模式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和失业救济制度并行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和非强制失业保险制度结合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失业保险覆盖的范围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失业保险享受的资格失业保险给付的标准与期限第二节我国就业保障制度建国初期的就业社会保障我国就业保障制度的变革失业保险一、建国初期的就业社会保障新中国建立初期,主要实行失业救济与就业安置相结合,采用以工代赈、发放救济金、转业训练和动员返乡生产等方法。生产资料改造完成后,在“低工资,广就业”方针的指导下,对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其他求业劳动力原则上全部安排工作,并且就业安置一次定终身,强制企业把职工“包”下来,形成了国家保障型就业保障制度,至此,我国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就业保障制度基本成形。二、我国就业保障制度的变革1。劳动就业制度的初步变革70年代后期,由于“文革”结束和改革进程启动,大批知识青年由农村返回城镇,加上城镇新增劳动者和其他社会待业者等,形成了建国后的第二次失业高峰,长期隐伏着的中国就业问题全面爆发。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劳动就业制度开始了改革。实行“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就业方针。1986年,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2。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改革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期(1986-1992)1986年7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初步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期(1993-1998)1993年4月,国务院颁布《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废除了1986年颁布的《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在实施范围、保障水平、基金承受能力等方面作了改进。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专门表述了“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完善期(1999年后)1999年1月,国务院颁布我国第一部《失业保险条例》,标志着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进一步走向成熟。1999年1月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法规形式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和缴费义务,建立了失业保险登记制度和缴费申报制度。三、失业保险基本内容保险范围资金来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