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高三一轮复习01“三步骤”读懂文言文
(2022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文本内容研读演示
①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②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
第一步:初读看出处,推基本信息。
步骤释义:先看文本的出处,整体了解文本的题材、类别,了解文本涉及的人物、事件的朝代,便于理解文中文化名词(如官职)等的含义。
步骤演示:文本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战国策》说明了文本的史书体例是国别体,事件发生的时代是战国时期,“魏策”说明事件是以魏国为中心。
第二步:细读分层次,理文本脉络。····文本内容研读演示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③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
步骤释义:文言文多以时间为顺序来记述人物、事件。因此,可以抓住时间、地点和官职等关键信息,整体把握人物经历及事件概要。
步骤演示:细读文本内容,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是“秦将伐魏”,孟尝君到赵国、燕国两个国家借兵。这两件事是相对独立的,这两件事之前是原因,之后是结果,由此可以确定文本内容可以分为四个层次(见原文中序号)。
①秦将伐魏,魏王问计,孟尝君献计并出行。
···文本内容研读演示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
②孟尝君到赵国借兵,以魏对赵的屏障作用说服赵王。
③孟尝君到燕国借兵,以天下大变的形势说服燕王。
④结果:魏王大悦,秦王秦国割地求和,赞美了作为策士、善于游说的孟尝君。
文本内容研读演示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④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第三步:通读理主旨,概括中心意。
步骤释义:依据对文本的理解,对文本进行整体评价,概括文章中心。
步骤演示:秦将伐魏,魏国孟尝君到赵、燕两国成功借兵,让秦国割地求和,赞美了作为策士、善于游说的孟尝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解析】“魏歃盟于秦”的意思是“魏国就会与秦国结盟”,意思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的意思是“这就是我所说的忠于大王的意思”,“所以”解释为“用来……的”,是一个词组,不能断开。排除B、D。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C.“为赵蔽也”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C【解析】《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是“受蒙蔽”的意思,与“为赵蔽也”的“蔽”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王在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D.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A【解析】“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错。根据原文“寡人愿子之行也”可知,不是孟尝君表示希望替魏国出使诸侯,而是魏王希望孟尝君出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答案】我国已连续两年歉收,现在又要跋涉数千里去救援魏国,怎么能办得到呢?【岁不熟:收成不好,歉收。且:能。】(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答案】(如果)燕国不去救援魏国,魏王就会屈辱割地,将半个魏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军一定会撤退。【折节:屈辱;屈己下人,降低身份。去:撤退。】
5.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答案】①对待赵国:分析利弊;②对待燕国:威胁恐吓。【解析】①孟尝君游说赵王时先说“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首先向赵王表示忠心,意在吸引赵王听他后面的利弊分析。孟尝君分析了魏国对于赵国与秦国的价值,魏赵两国的军队势力没有太大悬殊,而现在魏国的处境却不如赵国,是因为魏国是赵国西边的屏障,挡住了来自秦国的威胁,一旦魏国灭掉,赵国就“与强秦为界”,由此可见魏国存在的价值,这是用存魏的好处来打动对方。②孟尝君游说燕王的时候说“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孟尝君用魏国归附秦国之后,魏国可能会联合四国进攻燕国(进行报复),这明显是对燕王不援助进行恫吓。
【参考译文】
秦国将要攻打魏国,魏王听到了这个消息,连夜召见孟尝君,魏王告诉他:“秦国准备攻打魏国,您为我谋划,该怎么办呢?”孟尝君说:“(如果)有诸侯的救援,魏国就能存续。”魏王说:“我希望您能去游说!”(魏王)郑重地为孟尝君准备了百辆兵车。孟尝君到了赵国,面见赵王说:“我希望(向大王)借兵去解救魏国!”赵王回答:“我不能(借兵给您)。”孟尝君说:“(我)敢借兵,实际上是效忠于大王。”赵王说:“(我)能听听您的说法吗?”孟尝君说:“赵军并不比魏军强大,魏军也并不比赵军弱。然而赵国连年没有受到威胁且百姓也没有大量死亡,(相反)魏国却连年战争不断且老百姓大量死亡,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魏国在西边做赵国的屏障。现在赵国不救援魏国,魏国就会与秦国结盟,那赵国就会和强大的秦国比邻,赵国每年也会兵灾不断,百姓每年也会大量死亡。这就是我所说的忠于大王的意思。”赵王许下承诺,为孟尝君派兵十万、战车三百辆。(孟尝君)又北上拜见燕王说:“现在秦军将要攻魏,希望大王救援魏国!”燕王说:“我国已连续两年歉收,现在又要跋涉数千里去救援魏国,怎么能办得到呢?”孟尝君说:“远赴数千里之外救援,这是有利于燕国的。现在魏王一出国门就看见秦军,即使想千里驰援别人,还有可能吗?”燕王还是没有答应。孟尝君说:“我献妙计给大王,但大王不用我的良策,我请求离开,恐怕天下局势就要大变了。”燕王说:“(您说的)大的变化能让我听听吗?”孟尝君回答:“(如果)燕国不去救援魏国,魏王就会屈辱割地,将半个魏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军一定会撤退。秦军撤走后,魏王会集结韩国、魏国的军队,又向西借秦军,再联合赵军,以四国之兵来攻打燕国,大王能得到什么好处呢?燕国是千里驰援好,还是一出南门就看见(四国攻燕的)军队好呢?而且(四国军队到燕国的)距离很近且补给运输也方便,这对大王有什么好处呢?”燕王说:“您回去吧,我愿听从您的意见。”于是为孟尝君派出精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回魏国)。魏王非常高兴地说:“您这么快就借到了燕、赵的众多军队。”秦王大为恐慌,割地与魏国讲和。(魏王)于是归还了燕、赵的军队,并封赏了孟尝君。类型1:通假字类型2:一词多义类型3:古今异义类型4:偏义复词类型5:词类活用一、通假字分类所谓通假,就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当实词按字面意思理解不通的时候,可以考虑是否出现了通假现象。但是需要注意,不能胡乱代替,因为通假字往往是约定俗成的,考生要注重平时的积累。通假字的分类如下:类型1:通假字类别释义例句(解释加点的词语)通假字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在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在古代有时也可以假借。类别释义例句(解释加点的词语)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分,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答案】①同“智”,明智②同“才”,才干③同“早”,早一些④同“背”,背弃⑤同“授”,传授
例1
下列句子出自《愚公移山》,指出句中所含的通假字并解释。
(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甚矣,汝之不惠!
(4)河曲智叟亡以应。
(5)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答案】(1)“指”同“直”,一直【答案】(2)“反”同“返”,往返【答案】(3)“惠”同“慧”,聪明【答案】(4)“亡”同“无”,没有【答案】(5)“陇”同“垄”,高地类型2:一词多义一、一词多义分类类别释义本义词的本义是词语的本来的意义。如:“兵”的本义是武器,“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义词的引申义是由其本义引申而成的新义。它和基本意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者相关联的关系。如:类别释义比喻义词的比喻义是一个词因比喻用法所形成的意义。它使用比喻的手法,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如:
例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答案】①道理②风尚③道德学问④路⑤说,讲【答案】⑥天道,自然的规律⑦原因⑧同“导”,引导⑨道义⑩志向
例3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宫室卑庳,无观台榭,以崇大诸侯之馆,馆如公寝。库厩缮修,司空以时平易道路,圬人以时塓馆宫室。诸侯宾至,甸设庭燎,仆人巡宫,车马有所,宾从有代,巾车脂辖,隶人牧圉,各瞻其事,百官之属,各展其物。公不留宾,而亦无废事,忧乐同之,事则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今铜鞮之宫数里,而诸侯舍于隶人。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盗贼公行,而天疠不戒。宾见无时,命不可知。若又勿坏,是无所藏币,以重罪也。敢请执事,将何以命之?虽君之有鲁丧,亦敝邑之忧也。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惮勤劳?(节选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BA.“无观台榭”与“舞榭歌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句中的“榭”字含义相同。B.“百官之属”与“举匏樽以相属”(《赤壁赋》)两句中的“属”字含义相同。C.“而诸侯舍于隶人”与“氓隶之人”(《过秦论》)两句中的“隶”字含义相同。D.“亦敝邑之忧也”与“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敝”字含义不同。【解析】B“百官之属”的“属”指一类人,“举匏樽以相属”的“属”指劝请,邀。A两个“榭”字都指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木屋。C两个“隶”字都指旧社会里地位低下被奴役的人。D“亦敝邑之忧也”的“敝”是自谦,“敝邑”指自己的国家。“纟昷袍敝衣”的“敝”指破旧,坏。
【参考译文】
侨听说晋文公做盟主的时候,宫室矮小,没有可供赏玩的台榭,而把接待诸侯的馆舍修得又高又大,好像现在君王的寝宫一样。对馆舍内的库房马厩都加以修缮,司空按时整修道路,泥瓦工按时粉刷墙壁。诸侯的宾客来了,甸人在庭院点起火把,仆人巡逻宫馆,车马有一定的地方安置,宾客的随从有人替代,管理车子的官为车轴加油,打扫的人、牧羊人、养马的人,各自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各部官吏各自陈列他们的礼品。文公不让宾客耽搁,也没有因为这样而荒废宾主的公事,和宾客忧乐相同,有事就加以安抚,对宾客所不知道的加以教导,不周到的加以体谅。宾客来到晋国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没有什么灾患,不怕抢劫偷盗,也不担心干燥潮湿。现在铜鞮山的宫室绵延几里,而诸侯住在像奴隶住的屋子里。门口进不去车子,而又不能翻墙而入。盗贼公开抢劫,而传染病又不能防止。宾客拜见诸侯没有固定的时候,君王接见的命令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发布。如果还不拆毁围墙,这就没有地方收藏财礼,反而要加重罪过了。谨敢问执事,您对我们将有什么指示?虽然君王有鲁国的丧事,但这同样也是本国的忧虑。如果能够奉上财礼,我们愿把围墙修好了再走,这是君王的恩惠,岂敢害怕修墙的辛勤劳苦?
一、古今异义分类
古今异义是指词语的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强化、词义弱化、感情色彩变化六种。类别阐释示例词义扩大古义范围小于今义范围。“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指“整个中国”。词义缩小古义范围大于今义范围,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谷”,古义是粮食作物的总称,故有“五谷”“百谷”之说;今义在北方专指“小米”,在南方专指“稻谷”。类型3:古今异义类别阐释示例词义转移词义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脚”,古义指“小腿”,现在专指“足”。词义强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弱,在现代表示的语义较强。“宣言”,古义是“扬言”,今义是“宣告、声明”。词义弱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强,在现代表示的语义较弱。“病”,古代的基本义是“重病”,轻微的病一般用“疾”;而现代汉语中,只要是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的状态,都通称为“病”,不再单纯地表示“重病”这个意思。感情色彩变化词语在使用过程中,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逢迎”,古义是“迎接;对面相逢”,中性词;今义是“迎合”,贬义词。(续表)例4
辨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并说明演变类型。例句古义今义演变类型①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
②金石可镂。(《劝学》)
黄金
③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出门所带的箱子、包裹等
一般指黄河
词义扩大金属词义缩小外交使者,出使的人
词义转移
····例句古义今义演变类型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氓》)
埋怨,责怪
⑤恨晨光之熹微。(《归去来兮辞并序》)
仇视,怨恨
⑥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贬义词
(续表)仇恨,怨恨
词义弱化
遗憾
词义强化表示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中性词感情色彩变化
····
例5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答案】①左右:身边侍候的人,近臣②不过:不超过③以为:认为
【参考译文】
齐宣王喜欢射箭,喜欢别人说自己能拉强弓。他曾经用过的弓都不超过三石(的强度),把(他用过的弓)给近臣看,近臣都试着拉弓,拉弯一半就不再拉了。(群臣)都说:“此弓(的强度)不少于九石,除了大王谁还能使用它呢?”宣王的实际情况是,用过的弓都不超过三石,然而(他)终生认为自己能拉九石(的强度),这难道不可悲吗!
一、偏义复词定义
偏义复词是指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对的语素构成,而词义偏指其中的一个语素,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二、偏义复词推断“三技巧”类型4:偏义复词推断技巧示例弄清两个语素的构成方式意义相近“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父兄”,偏义在“兄”,“父”是衬字。意义相对“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中的“远近”,偏义在“远”,“近”是衬字。推断技巧示例在语境中辨别“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中的“出入”,结合前文的语境可知其偏指“入”。从语法角度分析“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作息”,结合句中的“勤”分析,与之搭配的应是“作”而不是“息”,由此可判定“作息”偏指“作”。(续表)
例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解析】A是同义复词,从上下文看,“险躁”应该是形容二人性格方面的不足,“躁”是“浮躁”的意思,“险”有“冒险,犯险”的意思,都指性格不稳重,即“轻薄浮躁”。该项解释正确。B是同义复词,从前文看,任命被李吉甫压下,窦群等人心里当然不高兴。“怒”指“发怒”,“怨”指“怨恨”,二者意思相近。该项解释正确。C是偏义复词,“颇复恩仇”中的“复”指“报复”,因此“恩仇”一词更偏向“仇”,即“仇恨”。该项解释不正确。D是偏义复词,“生死”更偏向“死”,即不顾及自己会遭遇“死的危险”。该项解释正确。
【参考译文】
窦群字丹列,扶风平陵人。宰相武元衡、李吉甫都亲近器重窦群,召他入朝任吏部郎中。武元衡任宰相,举荐窦群代替自己任御史中丞。窦群上奏举荐刑部郎中吕温、羊士谔任御史,李吉甫认为羊士谔、吕温轻薄浮躁,压下任命之事好多天不下达,窦群等人因此愤怒并怨恨李吉甫。窦群性情狠毒暴戾,特别计较恩仇,遇事不顾生死。这次被征入朝,传说是要重用他,因此人们都很恐惧,听说他死了这才安下心来。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带宾语的,但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了动词,在翻译时应把活用的名词翻译为相应的动词。类型5:词类活用类型例句(解释加点的词语)
名词本来不能带补语,但有时带了补语,就可能活用为动词。
·驻扎类型例句(解释加点的词语)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登记命名杀(续表)类型例句(解释加点的词语)助词“所”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古代汉语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为动词。(续表)用网捕攻占,攻下向东进军
例7
翻译下面的句子。【答案】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在腰间佩戴着白玉环,左边带着刀,右边备有香袋,光彩鲜明如同神人。【这里“腰”是名词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的意思。】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类型例句(解释加点的词语)形容词如果带了宾语,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一般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
友善,交好喜爱类型例句(解释加点的词语)形容词放在“可”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放在某些副词之后,也往往活用为动词。
亲近显出白色,明亮
例8
把下面的文言短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答案】然而你两次被赶出鲁国,被禁止居留在卫国,在齐国陷入穷途末路的境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在天下没有容身之处。你宣扬的道有什么值得推崇的呢?世上所推崇的,没有超过黄帝的,黄帝尚且不能尽善尽美,而在涿鹿的郊野作战,流血百里。【文段中的“穷”“高”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陷入穷途末路的境地”“推崇”。】
则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子之道岂足贵邪?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而战涿鹿之野,流血百里。
(节选自《庄子·盗跖》)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类型例句(解释加点的词语)动词活用为名词当动词在句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时,即活用为名词。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或“之”字。在翻译时,应把活用的动词翻译为相应的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用在“其”或“之”字后面充当中心语时,活用为名词。形容词作主语、宾语时,活用为名词。到达的人贤能幼儿
例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夫圣人之治也,自闺门、乡党至于朝廷皆有教,以率天下之善,则有罪者易以寡也;自小者、近者至于远大皆有法,以成天下之务,则有功者易以众也。以圣神渊懿之德而为君于上,以道德修明之士而为其公卿百官于下,以上下交修而尽天下之谋虑,以公听并观而尽天下之情伪。
(节选自曾巩《刑赏论》)
(1)夫圣人之治也,自闺门、乡党至于朝廷皆有教,以率天下之善,则有罪者易以寡也。【答案】(1)圣人治理天下,从家庭、乡里到朝廷都有教化,来带领天下的善行,那么犯罪的人就会减少。【“善”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思是“善行”。】(2)以上下交修而尽天下之谋虑,以公听并观而尽天下之情伪。【答案】(2)用君臣相互匡助的做法来想尽天下的谋虑,通过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来辨明天下事情的真假。
【参考译文】
圣人治理天下,从家庭、乡里到朝廷都有教化,来带领天下的善行,那么犯罪的人就会减少;从小事、身边的事以至于国家大事都有法度,来完成天下的事业,那么立功的人就会增多。在上用圣神深邃美好的德行来做君主,在下用道德整饬清明的士人做公卿百官,用君臣相互匡助的做法来想尽天下的谋虑,通过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来辨明天下事情的真假。四、名词作状语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谓语前面的名词如果不是主语,则必然活用作了状语。类型例句(解释加点的词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时需在活用的名词前加“像”字。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翻译时要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用”。
像翅膀一样用箕畚装(土石)类型例句(解释加点的词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这一类名词均为时间名词。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词“每”,也可将名词重叠后在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等。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或地点。这一类名词均为方位名词,翻译时可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向”“到”或“对”“在”“从”一类的介词。表示对人的态度。翻译时需加上“像对待……一样”。(续表)一天天地向上像对待兄长一样向下
例10翻译下面的句子。【答案】曹操改名换姓,从小道向东归去,经过中牟时,一位亭长认为他形迹可疑,就把他抓起来送到县里。【间行:从小道走。东归:向东归去。“间”“东”均为名词作状语。】
五、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中心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类型例句(解释加点的词语)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可以带宾语。
使……起舞使……哭泣使……活命
类型例句(解释加点的词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了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宾语怎么样。
(续表)使……愚昧使……完好使……为王
类型例句(解释加点的词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方位名词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按照这个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
使……放下(续表)
例11翻译下面的句子。
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答案】(1)国家开始创立时,(我们)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创业难啊!【句中的“臣”为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臣服”。】(2)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答案】(2)魏征协助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在富贵的时候滋生骄奢,在疏忽的时候发生祸乱,所以懂得保持成就的艰难。【句中的“安”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
【参考译文】
唐太宗问身边的大臣:“创业与保持成就哪个难?”房玄龄回答说:“国家开始创立时,(我们)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创业难啊!”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是从艰难境地取得天下的,又于安逸中失掉天下,保持成就难啊!”太宗说:“玄龄协助我共同打江山,历经百战,九死一生,所以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协助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在富贵的时候滋生骄奢,在疏忽的时候发生祸乱,所以懂得保持成就的艰难。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成为往事;保持成就的艰难,正应当与诸位谨慎对待。”六、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就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一般可以译为“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意动用法主要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代词有时也有意动用法。动词一般没有意动用法。以……为渺小以……为耻辱类型例句(解释加点的词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表示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某种性质。
类型例句(解释加点的词语)名词的意动用法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续表)把……当作伴侣以……为师把……当作朋友
例12翻译下面的句子。
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世人未之奇也,唯太尉桥玄及南阳何颙异焉。玄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曹操篡汉》)【答案】曹操从小就非常机智灵敏,有谋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新技师合同协议书下载
- 国际贸易实务3-合同条款
- 聘请飞行员劳动合同
-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 招标投标买卖合同范本
- 有关加工合同模板
- 食材供应合同范本
- 茶叶买卖合同
- 会议室场地租赁合同范本
- 部门承包合同
- 钢结构工程施工(第五版) 课件 2项目四 高强度螺栓
- 大学生就业指导(高等院校学生学习就业指导课程)全套教学课件
- 《实验诊断学》课件
- 小学网管的工作总结
- 诊所校验现场审核表
- 派出所上户口委托书
- 医院6s管理成果汇报护理课件
- SYT 0447-2014《 埋地钢制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
- 第19章 一次函数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学情分析指导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 电梯结构与原理-第2版-全套课件
- IEC-62368-1-差异分享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