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前篇自主学习课堂篇
合作学习课后篇巩固练习素养篇合作学习
课时作业
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1.明朝建立:1351年,朱元璋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同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2.政治体制变化(1)明太祖废除了自秦以来的
制度,对以后500余年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2)明成祖在位时,形成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称“
”,其官员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对奏章“批红”批复。(3)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获得了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特务机构东厂和锦衣卫,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宰相内阁司礼监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郑和下西洋”(1)概况:15世纪前期,
派遣宦官郑和7次远航海外,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史称“郑和下西洋”。(2)评价①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②其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明成祖2.沿海形势(1)“倭寇”威胁①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倭寇”。②明朝前期,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造成巨大破坏。③明廷派遣
等人平倭,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戚继光
(2)欧洲殖民者威胁①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②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获得了在
的租住权。③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明朝末年,荷兰击败西班牙,独占台湾。濠镜澳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北方:鞑靼、瓦剌(1)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
。(2)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瓦剌还曾经俘虏了明英宗。(3)1571年,鞑靼首领
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长城俺答汗2.西藏:藏族地区在明朝称为乌思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
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3.东北(1)明朝前期,在东北黑龙江流域设立了
,并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2)16、17世纪之交,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称汗,国号大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3)皇太极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分别被尊为清太祖和清太宗。行都指挥使司奴儿干都司大清4.明清易代(1)明朝灭亡:1644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2)清朝建立: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于北京。此后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拓]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①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②现实原因:废行省后相权扩大。③历史原因:历朝丞相权势过重。④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注]内阁工作程序►[拓]内阁权力变化►[拓]奴儿干都司►[拓]明清两朝的兴替明朝:1368-1644年建立者:朱元璋首都:应天-北京清朝:17世纪-(1644年)-(1840年)-1912年建立民族:满族(东北女真族)首都:北京►[注]努尔哈赤→后金→清太祖
皇太极→清→清太宗
顺治帝→入关→清世祖探究主题一明代中枢权力机构设置史料一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新唐书》史料二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明神宗实录》史料三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之手段得之。——钱穆《国史大纲》史料四探究点:(1)从史料一可以看出古代宰相制度的什么特点?提示:位高权重,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2)由史料二、三能够知道明代内阁制的哪些特点?提示:由史料二得出的特点是阁臣只是皇帝的顾问,一旦阁权与君权发生冲突,往往是阁臣落败。由史料三得出的特点是没有法定地位,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3)据史料四,分析明朝票拟权的出现能否说明内阁拥有实权。提示:不能。1.明代内阁的运作形式(1)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但没有决策权,未改变皇权专制的本质。(2)明朝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作“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亦称“批朱”。有时皇帝让宦官代替自己“批红”,利用宦官牵制内阁。2.宰相和内阁首辅的区别宰相内阁首辅权力来源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职责总领行政,参与决策,有属官侍从咨询为主,无属官任免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由皇帝意愿决定对皇权影响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正常情况下不能制约皇权探究主题二明朝的边疆形势及应对之道探究点:结合以上史料和所学,说一说明朝的边疆形势及明朝应对方略。提示:形势:(1)东部沿海面临日本海盗、倭寇的骚扰→先是对日经济封锁,后派戚继光等平倭,再次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2)北方:面临蒙古族瓦剌、鞑靼部的威胁→重修长城,后于1571年与鞑靼部俺答汗议和,册封俺答汗与扩大双方贸易。(3)西南:在西藏地区设乌思藏宣慰司,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改土归流。(4)东北: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广泛对东北地区女真部首领封授官号。2.改土归流:是明清时废除自元代以来世袭之土官,而代之以流官统治,主要在滇、黔、桂、川、湘、鄂六省推行。政府设府、厅、州、县,委派有任期的官员进行统治,实施和汉族地区相同政治制度,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和经济文化发展有积极意义。“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A.执行政令 B.参与决策C.协理奏章 D.监察百官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中级官员”成为殿阁大学士,其职能是协理奏章,故选C项。答案:C解答史料类选择题一般分四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第四,判断备选项内涵上有无从属包含关系。在此四步基础上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1.内阁设置的必要性[史]废相之后,以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为例,8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共1660份,合计3291桩事。换而言之,朱元璋每天平均要看200个报告,处理400多件事情。“朕尝思之,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洪武十五年,设置殿阁大学士。
[识](1)丞相废除后,皇帝政务负担沉重。(2)内阁是皇帝处理政务的辅助、顾问机构,因皇帝需要而设立。2.明代地方管理体制[史](1)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废行省,设三司。在地方分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主管民政、司法和军事,合称三司。三司鼎立,互不隶属,各自听命于朝廷,以加强皇权对地方的直接控制。(2)明朝中期,为进一步提高地方行政效率,开始设立巡抚和总督。巡抚本为临时差遣带有监察性质,后兼地方军政,也有了相对固定的治所,遂成为一级地方官员。总督因军事需要而设,后成为一级地方官员,但巡抚与总督都属于中央系统。[识]“三司”“巡抚”“总督”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是命题立意的关注点。3.强化基层控制的户籍、宗族制度[史]明代在加强君主专制的同时,强化了对社会基层的控制。明代户籍制度严密,军民匠等出行超过百里,即要在官府办理通行证,关津要隘,时刻盘查。里甲制度在明清两代都十分严格,城市中以坊、街、胡同编排,县以下乡村设乡、都、保、庄。各地名称不同,但组织系统直达居民百姓。乡村的家族也与政权遥相呼应。(2)宗族有族规,这个族规就是法律。在古代,宗族法也是一种法律,也是国家认同的。宗族还通过祭祀、族谱和族训为核心的礼仪教化系统,使整个家庭形成凝聚力。正因为如此,在传统社会里,宗族才能形成一套能够自我运行的机制,并在基层社会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识]“户籍制度”“宗族法规”与国家行政管理组织共同构成社会管理机制,是中国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有效机制。
[随堂训练]题组1明代国家治理的创新1.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央集权加强 B.中央官制简化C.君主专制强化 D.行政效率提高解析: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三省的废除、相权的取消、皇帝直接控制六部,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化,故C项正确;中央集权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材料中的两个机构都是中央机构,与中央集权加强无关,故A项错误;中央官制的简化和行政效率的提高都是表面的现象,不是本质,故B、D两项错误。答案:C2.明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财政、司法和军事。这一措施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削弱地方行政权力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在地方废除行省,设立三司,分别掌管地方的民政、财政、司法和军事事务,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即加强了中央集权。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从而加强了皇权,故本题选C项;A项中“扩大了”的表述错误,B项中“削弱了”的表述不符合史实,D项中“缓解了”的表述错误,均排除。答案:C解析:明朝时期,倭寇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他们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明朝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了抗倭的重大胜利,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州抗倭,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因此,答案为B项。答案:B4.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勇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他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应是(
)A.抵抗侵略 B.祖国统一C.民族团结 D.中外交往解析:根据图片并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张骞通西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图二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图三玄奘西行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图四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和东非各国人民的友好来往,所以图片最恰当的主题是中外交往,故选D项。答案:D5.高一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设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答案:D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产生以来,封建帝王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强化与完善。下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汉武帝推行“推恩令”②秦始皇推行郡县制③忽必烈推行行省制④明太祖废除丞相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C.②①③④ D.④③②①答案:C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部编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以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重、难点1.重点:明朝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问题。2.难点: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通达时空观念掌握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1636年皇太极称帝,国号“大清”。2.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实证探究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3.历史解释:明确历史解释研思戚继光平倭,明末农民起义和清朝统一。4.唯物史观:立足唯物史观认知明朝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5.家国情怀:渗透家国情怀感悟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时间轴明朝前期明朝中叶明朝中后期1368年1449年1582年1644年驱胡虏,复中华废宰相,置内阁疑大臣,信家奴遣郑和,下西洋宦官扰朝政兵败土木堡倭寇祸东南明末党争,政治黑暗西人来犯,窃据东南女真崛起,大清建立农民起义,摇摇欲坠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一)明朝的的建立
①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
②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二)明朝的政治制度的变化1.明太祖:
明太祖时期,废除宰相制度,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胡惟庸案)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二)明朝的政治制度的变化1.明太祖: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二)明朝的政治制度的变化2.明成祖:
选拔文官到文渊阁值班,形成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内阁”。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票拟与批红:
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
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二)明朝的政治制度的变化比较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异同(1)相同点:两者的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2)不同点:宰相内阁首辅权力来源宰相制度赋予,法定皇帝个人信任,非法定职责一级决策者(机构)咨询机构,无决策权任免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对皇权影响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二)明朝的政治制度的变化3.明朝中期:
明朝中叶,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被比喻为宰相。4.明朝中后期:
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魏忠贤)
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东厂和控制锦衣卫。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一)郑和下西洋1.目的:
“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2.概况:
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一)郑和下西洋3.影响:①积极: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②消极:
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来未能持续。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一)郑和下西洋——拓展●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有利条件。(1)明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的强盛;(2)统治者支持:①为炫耀国威,完善朝贡贸易体系;②海洋事关国家的贫富与安危;南洋地理位置重要;明朝船队强大,可以用来发展贸易,并使其他国家臣服。(3)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的发达;(4)郑和个人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二)沿海危机1.东南沿海的“倭患”①背景:
明朝前期,朝廷严禁海外贸易,走私活动猖獗,倭寇盛行。②举措:
明廷派戚继光等人平倭,戚家军。
台州九战九捷,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重创倭寇。③结果:
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二)沿海危机2.欧洲殖民扩张与争夺①背景:
明朝中后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电影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综合题型)
-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七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智能化资产管理合同(2篇)
- 2025年苏教版九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村卫生所输液瓶处置合同(2篇)
- 2025年粤人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粤人版选择性必修2物理上册月考试卷
- 公司职员工作总结范文10篇
- 2025年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课件(26张)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历史】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产业园区招商合作协议书
- 202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盾构标准化施工手册
- 天然气脱硫完整版本
- 人教版八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结
- 2021年高考真题-生物(湖南卷) 含解析
- 幼儿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园务工作计划
- 202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辨识与管控实施指南
- 新疆2024年新疆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招聘70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附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