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坝电站运行管理变革的实践_第1页
葛洲坝电站运行管理变革的实践_第2页
葛洲坝电站运行管理变革的实践_第3页
葛洲坝电站运行管理变革的实践_第4页
葛洲坝电站运行管理变革的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葛洲坝电站运行管理变革的实践一、背景1、 葛洲坝电站的基本情况葛洲坝电站设计装机21台,总容量2715MW。通过后期1台保安电源机组的扩建和2台机组改造增容,现装机容量为2777MW,最大出力达2930MW,年均发电157亿千瓦小时。二十多年来,作为长江上的首座大型电站的管理单位,葛洲坝电厂管理着的机组是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轴流转桨式机组,设备全部国产化。机组采用导叶、轮叶双调节,数量多、检修任务重。作为一个没有蓄水库容,缺乏调节能力的径流式电站,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葛洲坝电厂运用系统工程理论,逐步摸索总结出最大限度地发挥电站效益的途径:精心调度水库运行水位;开展科学的运行分析;充分挖掘设备潜力;合理安排设备检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每年仅节水增发就相当于一个中型电厂的年发电量。在运行管理、水库调度、航运管理、防洪度汛,大机组检修维护,500千伏超高压远距离交直流输电,人才培养等积累丰富的经验。2、 长江电力的发展战略对电站管理的影响2002年11月,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成立以来,秉承“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的水电开发新理念,为社会提供清洁能源,发挥防洪效益,打造绿色电站,建设和谐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葛洲坝电站作为长江电力股份公司的电力生产单位之一,为缓解华中、华东和南方地区的电力供需矛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减少酸雨形成、降低温室效应做出了积极贡献。“十一•五”期间,公司提出将以“创建国际一流电厂,打造一流上市公司,实现持续增长,培育核心能力,履行社会责任”为发展目标,继续运营管理好三峡电站和葛洲坝电站,还将为管理运营金沙江电站做好人才、技术准备。在确保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确保枢纽功能正常发挥,不断降低运行成本,实现流域电站运行效益最大化,葛洲坝电厂在机遇面前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设备老化逐渐暴露出许多新问题,对葛洲坝电厂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可靠度以及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公司发展的策略要求葛洲坝电厂在三年后具备“无人值守”的条件,考验着葛洲坝电厂特别是运行部的人员设置和人力资源的利用度。3、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深远影响1997年10月22日,葛洲坝电厂二江电厂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在全面自查的基础上,迎来了由国家电力部会同三峡开发总公司、华中电力集团等15家部门单位和企业组成的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验收组的检查验收,23日宣布验收合格。至此,葛洲坝二江电厂正式实现了运行方式的重大转变,这是全国第一家老水电企业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百万级水力发电企业。这也标志着葛洲坝电厂创建一流水电企业工作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它为我国众多的老水电企业改革旧有的值班方式,摸索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新的水电厂运行管理模式。10月30日,大江电厂前后台值班正式启动,为1998年葛洲坝电厂全面实现运行方式的重大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8年10月,大江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改造工程完工。监控系统的控制功能达到了要求,所有设备都实现了中控室远方操作,全面提高了运行人员的操作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1998年12月8日,葛洲坝大江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顺利通过国家电力公司验收,这是继二江电厂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后,葛洲坝电厂在创建“双一流”企业进程中所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它标志着葛洲坝水力发电厂运行方式全部实现了重大转变,向全国一流水电企业又迈出了一^步。4、葛洲坝电厂长期对值班管理的优化葛洲坝电厂运行管理模式走过了从多点分散值班的“人海战术”到“集中值班”、“机电合一”、“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这样一个漫长曲折的道路。2003年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葛洲坝电厂按专业化分工和集中管理模式重组了生产管理体系,实施了运行检修分离、运行值班方式优化,将原大、二江运行车间和维修车间合并起来,成立运行部和维修部。但由于历史原因,其生产运行一百分属大江电站、二江电站、泄水闸集控、自备电站四个独立的部门,在管理、人员、调度关系上自成一体,也就是说大江电站、二江电站、500kV开关站、泄水闸、小机组分别设有监控系统和人员值班,各系统均直接分别接受电网调度部门的指令,割裂了葛洲坝大江和二江电站之间的联动关系,割裂了水电联合调度的关系,使得紧急情况下的响应速度难以提高,人力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也给三峡一一葛洲坝梯级枢纽的统一联合调度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按照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要求和“创一流水电厂”实施规划,葛洲坝电厂在总结二十五年运行值班方式优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运行值班人力资源状况和葛洲坝电站设备、调度方式等特点,提出了以集中监控(分点值守)为目标的运行管理模式优化方案。2005-2006年陆续将原属志发公司的自备电站和原属检修厂的泄水闸、泵站等设备纳入了葛洲坝电厂集中管理的范围,为实现集中监控(分点值守)创造了条件。几年来,葛洲坝电厂不断改进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人员素质和自动化设备,通过深入探索和精心酝酿准备,实现集中监控(分点值守)的条件日趋成熟。二、理论基础1、 关注细节,努力做到运行管理规范化、标准化运行部通过实行“三提前一及时”的工作方式和跨值组合利用有限人力资源的工作模式,严格进行电力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做到了工作任务安排与危险源源辨识工作同步进行,做到了操作票填写的“三考虑、五对照”、工作票办理的“四不开工、五不结束”,操作“七到位”、巡回检查“四定、四到位”,做到了缺陷处置和工作联系的闭环管理,这些都是运行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体现。2、 狠抓质量控制在质量控制方面运行部坚持“四点一线,两控一纠”。就是以杜绝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设备安全为主线,使用过程控制方法,加强沟通联系,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分工控制大江区域、二江区域、500kV开关站、泄水闸集控室四个值班点的不安全现象的发生。三、做法1、监控系统等硬件的改造完善是“集中监控(分点值守)的基础在“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基础上,葛洲坝电厂持续进行了设备更新改造,高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少维护、少干预的现代化水电厂已经初具规模,“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运行管理模式越来越成熟。但是,由于大江、二江电站的设备各不相同,所处电网结构、电压等级、电气设备也不一样,同时,小机组和泄水闸等设备一直由其他单位管理,虽然同处一个水利枢纽,但设备差异很多,给集中监控、运行操作和维修都带来不便。葛洲坝电厂改制后成立了大二江合一的维修部,统一了日常维护和技术改造人员,通过几年来持续进行的技术升级改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设备同一性较差的问题,但由于基础设施和机械、电气设备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统一起来,在集中监控(分点值守)的实施初期,硬件方面的主要矛盾体现在相对分散的自动化设备和监控系统上。随着集中监控(分点值守)目标的推进,葛洲坝电厂以监控系统改造为突破口,实现了在同一电站统一监控葛洲坝电厂所有设备的目标。2006年3月,葛洲坝电厂接管小机组(0F),就立刻开始0F集中监控改造,将0F上位机服务器、工作站移至二江机房和中控室,完成了机组远方监控功能。0F中控室实现“关门运行”,迈出了葛洲坝电厂集中监控(分点值守)监控系统改造的第一步。同年11月,葛洲坝电厂进行泄洪闸和泵站改造,将泄洪闸监控系统和泵站监控系统连接起来,组成合一的上位机监控系统,并在大、二江分别增加了一台操作员工作站,保证了在大、二江中控室都能监视和控制所有泵站和泄洪闸闸门的自动化装置,实现了泄水闸、泵站集中监控的要求。2007年5月,葛洲坝电厂对大江监控系统进行改造,敷设了大二江通讯光纤,将二江监控系统一台工作员站移至大江中控室。二江机组,小机组,泄水闸泵站,二江返回屏等全厂所有监视信息和控制功能整合到葛洲坝电站中央控制室(原大江中控室)监控系统中。紧接着,集中监控(分点值守)前最后一个关键性工作一一返回屏改造开始,维修部将二江中控室返回屏上的机组、开关站测量和保护信号传送至大江中控室,并将返回屏的紧急停机以及有功、无功紧急调节功能延伸至大江中控室,在集中监控(分点值守)正式实施前一个月完成了葛洲坝电厂中控室模拟二江返回屏的调试工作。至此,葛洲坝电厂中央控制室已具备了通过监控系统对全厂设备进行操作和通过返回屏进行紧急控制的双重功能,基本具备了全厂集中监控(分点值守)初期的硬件条件。为满足集中监控(分点值守)的要求,葛洲坝电厂还将相关辅助系统完善,如进行了工业电视联网改造,将原来在大江电站、二江电站和紫阳35kV供电所三个区域的独立电视监控系统联网,改变了原大、二江中控室工业电视系统只能调阅调控本区域设备的不足;引进了较为先进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使运行值班主任通过该系统,在中央控制室同各值守点召开远程视频交接班和班前会等。2、依据三标体系文件,完善相关措施运行部以“三标”体系作为各项管理工作的依据,制定了月绩效工资考核规定及目标指标责任分工,并按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管理程序》及作业指导书要求,生产作业活动使用危险源预控措施执行卡。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上,运行部也力争做到有据可查、有据可依,先后制定了《运行部接地线使用管理规定》,完善了现场地线、工具、标识清理更换制度;针对防汛工作,制定了《2007年迎峰度夏管理工作规定》;为了防止机组漏油、跑油造成环境污染,最大限度地减少压力油系统大量泄漏跑油所造成的损失,制定了《机组压力油系统透平油大量泄漏跑油事故预案》;针对二江安装场不明漏水流到二江基础灌浆廊道,使得4泵站及廊道的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制订了《基础灌浆排水廊道二江厂房安I段上游竖井内寄生管漏水监视及应急处置方案》;针对500kV开关站LCU改造风险大、任务紧、工作面广的情况,制定了《500kV开关站LCU改造施工危险源预控单》;对于500kV开关站常规同期回路的改造,制定《500kV断路器常规同期选控装置改造施工危险源预控单》等,通过这些措施,有力地保证了葛洲坝电站设备改造期间的安全稳定运行。3、提高运行人员素质,增强跨区域巡检操作监护能力是关键葛洲坝电厂成立二十多年来,除了厂用电和联络变等少数共有运行设备以外,运行人员一直是大江、二江各守一片区域,各负其责,交流甚少,各区域运行人员无法互相支援,无法调配的矛盾日益凸现。葛洲坝电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三峡电站的反调节电站,和三峡枢纽同属一个梯级系统,大江电站、二江电站、泄水闸之间应当是联动关系。要想提高紧急情况下的响应速度,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就必须在提高员工素质、增强运行人员跨区域工作能力上取得突破。早在2003年初期,改制后的葛洲坝电厂刚成立之际,运行部就开始思考大、二江集中值班问题,当时还将大江三名业务骨干调往二江任值技术主管。一年多之后,运行部不但增加了大二江人员换岗工作力度,还制定详细计划,发动员工利用休息时间跨区域跟班培训,认识人员,了解设备,交流经验,探讨管理方式,相互取长补短。2006年夏,大二江的正副值班主任跨区域换岗互学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提高运行人员跨区域工作能力培训活动的正式开始。换岗互学采用跟班学习和集中培训双管齐下的方式。值班主任和副值班主任通过图纸规程和现场实际设备的比对,把大二江系统、设备充分的融会贯通,对葛洲坝电厂机电设备有了整体的宏观的把握。2006年10月1日葛洲坝电厂正式进入集中值班过渡期,换岗互学等培训活动进入高潮阶段。在2006-2007冬修任务重,技术改造项目繁多的情况下,运行部组织员工开展了二江运行主值以上人员闸坝配电设备操作监护权培训和考核、大二江人员泄水闸设备操作监护权考试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廊道泵站巡检资格考试。在大二江值班主任培训经验基础上,将换岗互学活动延伸到大江技术主管及主值以上业务骨干范围。4、优化人力资源、技术管理、信息管理2007年葛洲坝电厂把全面推进运行集中监控(分点值守)作为2007年的年度工作重点。按照2007年7月1日实施集中值班的目标,葛洲坝电厂编制了《葛洲坝电站运行集中值班实施方案》,开始进入实质性的人员调整、协调调度关系和对外宣贯阶段,进一步完善集中监控(分点值守)推进方案,科学制定时间进度表,使各项推进工作扎实有序开展。运行部在确保平稳过渡的基础上,大力挖掘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空间,将原来的十二个运行值合并为六个,通过员工民主测评和厂领导审议确认了六名第一值班主任,并科学调整中控室和各值守点人力资源配置,制定了《葛洲坝水力发电厂运行部各岗位职责表》、《葛洲坝电站集中值班后调度电话及受令人调整》、《关于集中值班后值班记录填写等有关事项要求》等系列文件,明确了值班方式改革后的人员配置、职责,并通过对外协调、联系,理顺了集中方式下的调度关系。在原运行管理模式下,大江中控室主要接受华中电网调度通信中心,而集中监控(分点值班)实施后,葛洲坝电站中央控制室(原大江中控室)成为华中网调(大二江机组及500kV站)、湖北省调(220kV站出线、GIS站)、三峡梯调(电调及水库调度)和宜吕地调(小机组0F)的直接受令单位,并负责与上述调度部门的沟通、协调,真正实现了葛洲坝大江和二江电站之间的联动和水电联合调度的关系,减少了调度联系的中间环节,提高了整个枢纽运行的响应速度。2006年以来,葛洲坝电厂抓住集中监控(分点值守)实施前的紧张时间,组织大量人员完成了图纸、规程的印刷和受控管理,发布了适应新管理模式要求的运行、维护专业图纸共十四册;站在全电站管理的高度上,统一了大二江技术标准,将大、二江公用辅助设备、计算机监控系统等规程合并,修订完善了“220kV主系统运行规程”、“厂用电系统运行规程”等技术规范;为方便运行人员间的学习交流,提前组织换岗互学骨干人员编写了“大二江油系统差异”、“大二江设备相关限值汇编”等小册子,并正在编写针对大二江主系统、机组、辅助设备、厂用电等设备差异的《大、二江运行设备异同问答丛书》结合运行集中监控(分点值守)等生产管理实际,进行“三标一体化”体系文件修订改版等工作;根据新型运行管理模式的要求,对生产管理信息系统“EPMS”进行了数据清理、补充和调整,强化了缺陷管理功能。通过技术管理、信息管理的更新,葛洲坝电厂确保了运行管理模式改革不留死角,为集中监控(分点值守)顺利推进铺平了道路。5、运行分析工作全面展开按照长江电力和厂部对葛洲坝电厂创一流和生产技术管理优化的要求,葛洲坝电厂对全电站的生产和技术管理负责,要组织、协调全电站的检修和技术改造等工作。因此,进一步提高葛洲坝电站的运行管理水平,尤其是运行分析工作水平就显得更加迫切了。运行分析为我们对设备进行“诊断+检修”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是我厂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的客观要求,也是公司“三精”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运行部2007年年初成立的设备运行分析小组是我们提前布局运行分析工作的一次尝试。运行分析小组坚持每月定期报告分析成果,为运行部的生产工作出谋划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007年10月15日,随着运行值班方式的优化调整,运行部成立了专职的运行分析小组,分析小组成立后分工明确,责任落实,以HOMIS系统为基础搭建运行分析支持平台,为设备诊断检修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