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振兴非遗拟广义古琴传承人物绍陶先生_第1页
四川振兴非遗拟广义古琴传承人物绍陶先生_第2页
四川振兴非遗拟广义古琴传承人物绍陶先生_第3页
四川振兴非遗拟广义古琴传承人物绍陶先生_第4页
四川振兴非遗拟广义古琴传承人物绍陶先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振兴非遗拟广义古琴传承人物绍陶先生

古桥是中国最早的弦乐乐器之一,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古人讲究“琴棋书画”,而古琴技艺又是古代文人必修“四艺”之首,被看作艺术中最高的形式。古琴文化是5000年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汇集了儒、释、道三教的文化精髓。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继昆曲之后中国第二个入选的项目;2006年3月又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陵琴派发源于扬州,以清幽、恬雅、舒畅、洒脱为美学标准,讲究“技与意和,意与妙和”,独出机杼,与虞山琴派、诸城琴派、溪山琴派并称中国四大古琴流派,在中国古琴流派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孙绍陶(1879~1949),讳亮祖、字绍陶,后以字行。作为广陵派古琴第九代传人之代表人物,对广陵琴派作出了杰出贡献。2007年11月建立的“广陵琴派史料陈列馆”,将绍陶先生作为重要的传承人物用较大篇幅作介绍,充分肯定了他在广陵琴派传承发展中的历史功绩。然而,迄今对绍陶先生的介绍,存在两个缺憾:其一,专门介绍先生生平、贡献的文章太少,仅见两篇短文,其他则散见于对广陵琴派的介绍,以及对其弟子张子谦和刘少椿等人介绍的文章中。尽管利用“百度”和“google”搜索“孙绍陶”找到的搜索结果均有数千项,但也都基本没有超出上述这两个方面内容的范围。其二,在已见的书面资料和网页资料中,有关时间、人物和事件等,偶有讹误。作为绍陶先生的后人,我们觉得有必要根据回忆和有关资料,对其生平贡献作一梳理,以缅怀先辈的业绩,并为广陵琴派的历史发展提供一些资料。一、以家庭推动研究绍陶先生祖籍安徽歙县,至绍陶先生时,已经在扬州张回巷定居数代,因无家谱存世,具体脉络不详。先生家学渊博,出生于操缦世家。其父孙檀生,乃广陵琴派著名琴家,广陵派古琴第八代传人之代表人物。孙檀生有七子,惟先生承传了琴艺。先生自幼聪慧好学,深得家教。十多岁时即于古文、书法、吟诗、歌赋均有所长。赏花木,喜昆曲,好饮酒。能文能吟,尤擅古琴。幼冠后,先生又就学于古琴大师秦维翰的弟子、广陵派著名琴家解古琴和丁玉田等名师。数位名师指教,使先生深得广陵琴派真传,琴艺益进,一时称绝。弱冠时,先生毕业于省立如皋师范学校和政法研习所。如皋师范学校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九月,由如皋居绅、晚清进士、翰林院编修、爱国维新人士沙元炳任创办总理。政法研习所为何种培训机构,现无从查考。先生毕业后,鉴于当时社会情形,不愿从政,对于政府所聘之职,辞而不就。先生终生以家庭塾师为业,教授古文,兼授琴艺。由于先生饱读儒家典籍,谙熟古典名著,加之琴艺高超,扬州一些名家,如张甘亭(民国著名画家)、梁典成(三和酱园的创办人、书画收藏家)等,均争相聘任先生为家庭塾师。抗战以前,先生主要在张甘亭家执教,达30年之久。张家旧址现为东关街大草巷30号,张家家族庞大,晚辈众多,多受先生栽培。抗战爆发后,时局混乱,先生居家中以家教谋生,主要教习古文。绍陶先生不仅艺术高超,而且国学功底深厚,道德操守严谨,是一位博学多才、高风亮节的导师。他把教古文与教古琴结合起来,培养了一批琴人。先生广交琴画文人之友。他与古琴世家胡滋甫、画菊大师吴笠仙以及筝艺大师史荫美等先生交往甚密,经常聚会,相互切磋,几无日不往还。胡先生之子胡斗东和女胡兰,吴先生之子吴小仙和女吴芷卿,均得先生亲授琴艺。二、关于广琴派的全面观先生虽家道贫寒,仍情趣雅然,嗜琴为癖,精益求精。每日朝夕演习,从不间断。所弹遍及广陵琴曲。古琴演奏,既参照琴谱,更源于口授身教和自我体悟。琴者在习弹操缦自娱自乐之时,不只是循寻原曲的意图来弹,也依照自己的理解加工原曲,另成一谱,形成“再创作”的过程。此过程常常不断发生,也就不断产生新谱。这就是现在见到的《梅花三弄》曲有40多种琴谱的原因。这种“再创作”使得琴曲在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多位琴家高手的精妙加工后,变得成熟、完美、丰富。因此,先生对古琴艺术,殚精竭虑,锐意研求,精研琴学数年。对前人遗谱,逐句磋研,必尽悟方休。并在继承中求发展,对每首曲目,都有独到的理解和体会。先生弹奏指法,博采南圆北方、中偏锋互用之长,融刚柔相济寓于自然,使每曲竭尽琴艺,通情澈理。广陵琴派的《梅花三弄》,人称“老梅花”,其节奏跌宕、古意盎然,与其他琴派不同;《樵歌》则为广陵派所特有的琴曲;广陵琴派的《平沙落雁》也是在近50个版本中被公认的最高水平的琴曲之一。有资料称,先生以《平沙落雁》、《梅花三弄》、《龙翔操》、《墨子悲丝》、《梧叶舞秋风》、《良宵引》、《广陵散》、《昭君怨》、《樵歌》、《流水》、《白雪》、《渔樵问答》、《风雷引》、《山居吟》、《佩兰》、《普庵咒》等曲最有心得,其中《樵歌》、《山居吟》、《墨子悲丝》为琴坛一绝。也有文献记载,先生以《墨子悲丝》、《普庵咒》、《渔樵问答》三曲为最有心得,以“老三曲”(《平沙落雁》、《梅花三弄》、《龙翔操》)最为谙熟。尽管所叙不一,但可见先生对琴艺造诣之深。先生积60年之艰辛修为,心无浊俗,指无尘嚣,出音清、亮、圆、润,绮丽细腻,清淡则若烟散云弥,劲疾则清亮和缓,琴意在自然中畅达,为广陵琴派琴风“刚柔相济、跌宕多变,绮丽细腻、音韵并茂”,创新立异,终身不懈,被誉为“广陵琴派第九代宗师”。先生曾主持盛大的广陵琴会,各地琴派同道纷纷来扬,名琴家查阜西、彭祉卿等亦来扬雅集。社员闻讯,情绪紧张。先生乃曰,“你们只要各人弹好一支拿手琴曲,其余全由我来。”社员为之雀跃,使这次琴会得以顺利进行。先生的琴艺功底,由此可略见一斑。三、广陵琴社的创办扬州古琴演奏,历史悠久,琴坛名曲《广陵散》,汉魏时期在扬州已经流行。至唐,扬州古琴颇盛,唐代诗人李颀《琴歌扬州送别》:“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以及《云仙杂记》载:“李龟年至岐王宅闻琴声,断弹楚声者,为扬州薛满。”由此可知扬州古琴在唐代就已盛行。自唐、宋以来,扬州古琴流传不绝,最盛于清代。顺治年间以徐常遇为代表的一代琴人,广收弟子,著书立说,创立了广陵琴派。清代中期后,广陵古琴名家华山,琴谱纷呈。康熙年间,徐祺编著了《五知斋琴谱》,为广陵派琴人乃至整个琴界所推崇。乾隆、嘉庆年间,广陵派古琴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主要人物吴在徐常遇琴学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发展,最终奠定了广陵派“音随意走,意与妙和”的艺术风格。至晚清,赵逸峰、王小梅、丁玉田等一批人均以琴艺超群而闻名。但是,到了清末民初,扬州已经失去了康乾时期的辉煌。国家内忧外患,战事连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操琴者寥寥无几。当时的扬州古调不弹,琴学日衰。先生深感琴学的凋零,为了振兴广陵琴派,在1912年,偕王芳谷、王艺之(王方谷之子)、夏友柏、胡滋甫、施蕊卿、广霞(僧)等创建“广陵琴社”,地址在史公祠内,先生被推举为社长,此后主持琴社达20余年。在此期间,琴社举办了很多活动:其一,培植新人。琴社初仅15人,后逐渐兴旺,到1935年增到50多人。其间,史荫美、张子谦、刘少椿、高治平、翟筱波、胡斗东、胡兰(女)、武若渔、孙阆仙(女)、胥桐华(女)、陈泰芳、宝光(僧)、刘景韶等相继入社。其二,磋商琴艺。琴社经常举办活动,磋商琴艺,弘扬琴学。他们常在梅花岭、小金山、古旗亭43号刘少椿宅以及琼花观街43号胡斗东家雅集,交流琴艺,兼以笙、箫、琵琶、昆曲,使广陵派名振一时,学者渐众。1936年秋,在孙绍陶的主持下,扬州广陵琴社在史公祠内梅花岭举行雅集,参加者有胡滋甫、高治平、朱敬吾、张子谦、刘少椿、胡斗东、张伯儒和上海琴人查阜西、仇淼之、彭祉卿等。这次雅集取得了圆满成功,在大江南北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三,促进交流。先生提倡琴派交流,崇尚琴艺大同。或许因广陵派本来就是一个融汇南北、兼济刚柔的琴派,先生一直持“海内为一家、南北无二派”的“大同主义”流派观。当时的广陵琴社除了本身的活动外,还和外地琴社友人交流学习。他和常熟的古琴演奏家吴景略先生,上海今虞琴社的查阜西、彭祉卿先生,南通的徐笠孙先生都有交往。今虞琴社还专门组团来扬交流观摩。在其弟子张子谦先生1937年刊登于《今虞琴刊》的《广陵琴学的过去及未来》一文中,称赞绍陶先生“意在博访周客,融汇各派,取长去短”,“为广陵琴界辟一新纪元”,使广陵琴派更具兼南柔北刚而长于抒情之风格。从广陵琴派的传承沿革来看,自清康熙年间至1937年,据不完全统计,广陵琴派共传10代,有弟子140余人;著有琴谱24部,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澄鉴堂琴谱》、《五知斋琴谱》、《自远堂琴谱》、《蕉庵琴谱》、《枯木禅琴谱》这五部琴谱。近300年来,广陵琴派一脉相承绵延不绝,历代琴人博采各派之长,融会贯通,推陈出新,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里一枝独秀,成为中国古典艺术的一个传承典范。广陵琴社的创办,促进了琴艺交流,培养了一批新秀,无疑为广陵派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后来随着抗战爆发,广陵琴人星散,琴社活动由此停止,广陵古琴几乎湮灭。直到1984年,广陵琴社才得以恢复。新中国成立后,仅有刘少椿、胡斗东、翟筱波、胥桐华、胡兰等私相往来。1956年著名琴家查阜西先生受中央音乐研究所委托进行全国琴人调查,录了刘少椿先生的8首曲子,同时也给胥桐华先生录了音,为广陵琴派保存了第一部珍贵的音响资料。四、广陵琴派的传承与发展孙绍陶先生传习广陵琴学,循循善诱,培桃育李,遍于扬城。古琴与其它乐器不同,有谱却难以读谱。同一琴谱,不同人会弹出完全不同的音韵。因此更赖于手授亲传。先生传艺,循循善诱,待弟子亲如子女,每授一曲必反复示范,详加剖析,一吟一猱均把手亲授,不得真传而不休。教授方法独到,精研唱弦之术,佐以记忆。先生以“唱弦”辅助学琴的方法,后来均为其弟子们在传授琴艺时所沿袭。广陵琴社中的很多成员,也成为了先生的弟子。后来张子谦先生著文称:先生“遍植桃李,几遍社中”。先生一生之中,传授弟子甚多,如张子谦、刘少椿、高治平、翟筱波、胡斗东、胡兰、武若渔、程孔阶、张伯儒、朱敬吾、仇淼之、施起之、林蕴如、吴小仙、吴芷卿、孙阆仙等。其中,高治平是扬州名士高乃超之公子,原先在国民政府考试院任职,1948年去了台湾;翟筱波为三和酱园的创办人梁典成之妻舅;胡斗东为广陵古琴世家胡滋甫之子,胡兰为胡滋甫之女;张伯儒为张子谦之堂兄;朱敬吾为扬州中学教师;林蕴如为家住东关街的林家之女;吴小仙为画菊大师吴笠仙之子,吴芷卿为吴笠仙之女;仇淼之为收臧家仇焱之同胞兄弟;孙阆仙为军阀徐宝山之夫人。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精研琴艺,成为近代著名古琴家和广陵琴派的继承人,为继承和发展广陵琴艺、树立“跌宕多变、绮丽细腻、刚柔相济、音韵并茂”的演奏风格,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又进一步传授弟子,薪火相传,流传中外,为广陵琴学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使广陵琴派的影响更加深远。在先生教授的弟子中,影响较大者,有张子谦、刘少椿等。他们在国内乃至在国际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张子谦(1899~1991)为先生得意传人。在1911年张子谦虚年13岁时,由其伯父决定,与几个堂兄弟同时拜张家塾师孙绍陶先生学习古琴。到上海谋职后,和查阜西、彭祉卿组建了今虞琴社,被称为“浦东三杰”。曾任上海市今虞琴社社长,上海音乐学院兼职教授。张子谦先生在世时,对先生备极景仰尊敬,每次回扬,必登门看望老师,将所学琴曲,逐一向先生汇报演奏,征询是否保留了广陵琴派的风格。至晚年时他还常叮嘱学生,我的老三曲《龙翔操》、《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是师傅传曲,你们千万不能改动。但这些曲子随着他的生活历程和70多年的操缦,无意中多少起了变化。1985年,扬州举办全国第三届打谱会时,张子谦先生已90高龄,还回到扬州专访老师故居和家人,谈及恩师,心情悲切,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张子谦先生身居上海,精研琴学70余年,结友甚广,能积极取各家之长,为继承和发展广陵琴艺作出了毕生贡献。他在上海音乐学院担任古琴老师传授弟子,其中龚一、戴晓莲、戴树红等均为当代著名古琴家。刘少椿(1901~1971)自1928年起拜绍陶先生为师学琴三年。刘少椿先生虽学琴的进度较慢,但学习刻苦,废家业而不顾,朝夕抱琴抚弄,专攻琴艺,别称“琴痴”。刘少椿先生以毕生精力殚习琴学,终成大器。1956年曾录制广陵琴曲8首,为广陵派第一部音响资料传世。1958年,受聘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教授古琴,从学者20余人,其中林友仁、梅曰强、张正吟、邓文权、刘汝珍(刘少椿长女)、刘蓉珍(刘少椿次女)等均为当代名琴家。在由香港龙音公司出版的《刘少椿古琴艺术纪念专辑》中,共有9首琴曲,其中7首在封面上标有“是曲为广陵派孙绍陶先生亲传”。五、因事出城,我“三不出城”先生一生不问政治,从未加入过任何党派,但是作为一介琴人书生,颇具民族气节。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38年占领扬州,先生举家逃难到农村。家里原有四张古琴,逃难时只带了两张。住宅被日军侵居,家中珍藏的古琴、古书、字画、家具等,也均被日军毁劫一空。国难家仇,使先生对日军恨之入骨。扬州沦陷之时,先生因事出城,见把守城门日兵令进出百姓鞠躬行礼,先生一怒回返。从此以后,直至抗战胜利,先生数年足不出城。有文献载,“孙绍陶先生为了不向日本侵略者鞠躬而八年足不出户”,则有些言过了,事实当为“足不出城”。六、关于孙司通道德的著作1941年,先生忽患脑血管病(中风),在家卧病达九年之久。于1949年9月病逝,享年71岁。先生于1932年54岁时,晚年得子。先生无其他子女,待其子谙事之时,惜先生长期卧病,故未能亲授,家中琴艺失传。一代宗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