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乒乓球重大比赛技术使用的实证研究_第1页
国际乒乓球重大比赛技术使用的实证研究_第2页
国际乒乓球重大比赛技术使用的实证研究_第3页
国际乒乓球重大比赛技术使用的实证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乒乓球重大比赛技术使用的实证研究

本文对世界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在2000年至2004年的国际和国内比赛(夏季奥运会、奥运会、亚洲竞赛、全国比赛等)中的技术应用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相应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国际协会希望通过调整规则,通过调整规则来提高竞技比赛的视野。本文研究的思路是:1)对比赛中击球回合次数进行分析:通过小球、有遮挡发球和21分赛制与大球、无遮挡发球和11分赛制在技战术三段的使用率与得分率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三项新规则实施后相持段使用率与得分率高于发抢段、接发抢段使用率与得分率;2)对比赛结果产生的偶然性进行分析:通过比较新规则实施前后国际乒联男女前10名运动员中我国运动员的比例和我国优秀运动员在世界锦标赛、奥运会和世界杯比赛获得冠军比例,说明三项新规则实施前后不同赛制对比赛结果产生的影响。1研究对象和方法1.1国外运动员世界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男25人,女22人。其中中国男运动员8名(孔令辉、王励勤、马琳、王浩、陈桤、郝帅、刘国正、詹健),女运动员6名(王楠、张怡宁、牛剑峰、郭跃、郭炎、李楠);国外(境外)男运动员17人(施拉格、柳成敏、波尔、庄智渊、蒋澎龙、普里莫拉茨、吴尚垠、萨姆索诺夫、格林卡、沃西克、塞夫、卡尔松、哈坎松、斯米尔诺夫、杰克陈、黄文冠、伦奎斯特),女运动员16人(斯蒂夫、梅村礼、金茂校、巴蒂斯库、鲍罗斯、托特、李恩实、石恩美、福原爱、藤召亚衣、柳絮飞、帖亚娜、桑亚婵、张瑞、林凌、刘佳)。比赛时间为2000—2004间国际重大乒乓球比赛和全国重要乒乓球比赛。对1997至2005年间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乒乓球运动员世界排名前10位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1.2研究对象的确定1.2.1比赛现场和比赛录象观察统计分析观察和统计国际重大比赛中11分赛制的比赛场数71场,21分赛制25场。国内重大比赛中11分赛制52场,21分赛制61场。对比赛录象中运动员技术和战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1.2.2世界排名情况的统计分析对1997-2005年间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乒乓球运动员世界排名前10位的变化情况统计,并就统计数据对规则变化预想所产生的比赛结果的偶然性进行分析。1.2.3乒乓球技战术三段指标评估法三段指标评估法是通过对运动员在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中的得分率和使用率的统计,分析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使用的基本情况,发现新规则实施后乒乓球比赛中技术和战术上的变化,对新规则实施后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程度的变化提供事实数据。具体得分率和使用率的计算方式如下:段得分率=(段得分/段得分+段失分)×100%段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总得分+总失分)×100%此外,本文还对研究对象在各段的得分率和使用率进行了评估,评估沿用了(小球、有遮挡发球和21分赛制)时代的标准,得分率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档次,使用率则给出了普通情况下的参考数据。具体指标如下:1.2.3数理统计法对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1.2.4二手资料分析法查阅1998-2005年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和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成绩以及相关文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2结果与分析2.1无遮挡经营下的11分技术在比赛中的比较2.3.1.1优秀运动员三项规则修改前后三段技战术使用率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分析优秀运动员在两种赛制中三段技战术的使用率,可以发现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在两种赛制之间技战术使用上的区别所在。在技战术的使用率方面,无遮挡发球的11分赛制和有遮挡发球的21分赛制对比所呈现的趋势是:无遮挡发球的11分赛制与有遮挡发球的21分赛制相比,比赛中技战术的使用率向前四板转移。11分制的发抢使用率(35%)比21分的23%分别高出了12个百分点,呈现出了显著性差异。发抢使用率的增加说明了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主动性增加,虽然实行无遮挡发球后,发抢的难度提高了很多,但是因为新赛制要求抢先主动,所以数据上还是有增加的趋势。接发球抢段所占比例增加最为明显,平均使用率(39%)比21分赛制的平均使用率(21%)高出了18个百分点,并且在率检验中呈现出显著性差异(两者的P都小于0.05)。在这其中虽然有无遮挡发球的因素(由于无遮挡发球导致接发球选手能更清楚发球的旋转,更敢于运用相应的技术接发球,甚至是凶狠的抢攻)发挥着作用,但是11分赛制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在11分制中,由于赛程缩短,双方球员谁能在比赛中抢到先机,谁获胜的机会就会比在21分制中加大,所以运动员更注重在接发球段上变被动为主动。相持段的使用率方面,11分赛制比21分赛制有明显的下降,差异也呈现出显著性,这个结果与许多专家事先所预计的不一样,说明赛制的转换并没有对相持技术使用(增加击球的回合次数)产生较大的影响。11分赛制中的前三板和第四板的使用比重明显增加。也就是说11分赛制(大球、无遮挡发球)和21分赛制(小球、有遮挡发球)相比,比赛中打到相持阶段(第4板以后)的次数减少,即比赛中一个击球的回合次数相对减少(表2)。2.1.2优秀运动员两种赛制中三段技战术得分率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分析优秀运动员在两种赛制中三段技战术的得分率,可以发现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在两种赛制之间技战术使用效果(即比赛中一个回合得失分结束在技战术使用的哪个阶段)上的不同。在技战术的使用的得分率方面,无遮挡发球的11分赛制和有遮挡发球的21分赛制对比所呈现的趋势是,在无遮挡发球的11分赛制与有遮挡发球的21分赛制相比,比赛中发抢段的得分率略为降低,但没有显著性差异;接发抢段的得分率则明显提高,差异显著;相持段的得分率降低。这说明无遮挡发球的11分赛制使比赛中技战术的得分率和使用率一样,集中在比赛的前四板。11分制的发抢段得分率(65%)低于21分赛制的67%,但是通过检验,表明无遮挡发球的11分与21分并无显著性差异(P大于0.05)。11分赛制的得分率在接发抢段中,无遮挡发球的11分比赛的平均得分率(46%)比21分赛制的平均得分率(40%)高出了6个百分点,这说明了无遮挡的11分赛制比21分赛制,对于接发球方而言技术使用的难度的确所减小。在相持段中,11分赛制的得分率(40%)比21分赛制的45%得分率低了5个百分点。两种赛制中的得分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接发抢段和相持段上。11分赛制在接发抢段的得分率高于21分赛制,11分赛制的相持段的得分率则低于21分赛制。这一情况表明,在三段技战术使用有效性方面,11分赛制使得分率前移和使用率的情况一致(表3)。2.2分析竞争果实的偶然性2.2.1我国比赛结果发生的偶然性在三项规则中国际乒联世界排名,是对乒乓球运动员竞技水平评价的客观指标。通过比较新规则实施前后,我国优秀男女运动员前十名世界排名比例变化情况,分析三项新规则实施前后对乒乓球强队(手)比赛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此对新规则实施后比赛结果产生的偶然性程度和对强手的制约程度进行说明。11分赛制的实施,是通过减少比赛的分数,试图改变原有比赛中技战术使用的模式,为比赛结果产生偶然性提供可能。但从三项规则实施前后我国世界排名前10名优秀男女运动员的排名比例的变化情况一览表统计的结果看,这个设想基本上没有得到支持。我国优秀男女运动员的世界排名前10位的比例,在21分赛制(小球、有遮挡发球)和11分赛制(大球、无遮挡发球)没有明显变化。我国男女运动员在1997-2000年8月规则实施前和2002年11月—2005年7月规则实施后,他们在世界前10位的排名比例均为男子是37.5%和女子是60%。通过三项规则约束来提高比赛结果偶然性的设想没有充分实现。比赛中的打败强队(手)的“黑马”没有出现(表4)。2.2.2个点的比例我国优秀运动员在世界三大比赛中获得冠军的次数和实施三项规则前比,运动成绩所明显提高(表5)。在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上,11分赛制获得冠军的比例分别是91.70%和80.00%,分别比21分赛制高出26.50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奥运会冠军的比例则保持一样。三项规则实施前中国获得的三大重要比赛的冠军比例为65.10%,规则实施后的比例为82.20%。获得冠军总的比例提高了17.10百分点。就规则的影响程度而言,三项规则修改没有对我国乒乓球运动成绩产生影响,即规则修改对强队(手)的没有产生非常明显地影响,比赛结果产生的偶然性不明显。3提高了中国在五场比赛前的接抢段使用率1)乒乓球技术前四板的使用率在74%,明显高于三项规则修改前的44%的比率。相持技术使用率明显减少,三项规则实施后为29%,实施前为51%。2)三项规则实施后,尤其是每轮2次发球和发球的无遮挡要求,减少了发球的变化和发球的隐蔽性,减低发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